职业道德修养考试
2024年“职业道德修养与自主专业发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题库与答案

2024年“职业道德修养与自主专业发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题库与答案目录简介一、单选题:共130题二、多选题:共166题一、单选题1、行动研究法最为直接简明的定义,是由()提出的。
A:埃里奥特B:胡森C:凯米斯正确答案:A2、行动学习法的创始人是()A:瑞文斯B:李镇西C:李传梅正确答案:A3、中国伦理学史上的古老而特有的道德修养方法是()。
A:学习法B:慎独法C:激励法正确答案:B4、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中和O中必须遵守的准则。
A:职业生活B:日常生活C:公共生活正确答案:C5、职业态度是指人们对职业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职业态度是职业道德的构成成因素之一,职业态度从本质上讲就是()A:劳动态度B:工作态度C:作风正确答案:A6、开拓创新的基础是()。
A:人B:社会实践C:对象正确答案:B7、美国现行国家职业分类系统包括()。
A:23个大类、96个中类B:822个细类C:500个小类正确答案:A8、爱岗敬业的最高层次是OA:为了谋生而爱岗敬业B:为了责任而爱岗敬业C:为了个人的社会价值而爱正确答案:C9、国际劳工组织从()年就开始研究制定供各国参考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A:1941B:1959C:1949正确答案:C10、衡量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尺度是OA:熟悉法规B:依法办事C:廉洁自律正确答案:C11、关于职业道德修养说法错误的是O.A:接受他律B:逐步外化C:自我教育正确答案:B12、科研工作者的最高职业道德要求是()。
A:献身科学B:严谨治学C:造福人民正确答案:C13、职业必须具有一定的从业人数指的是职业的O A:目的性B:社会性C:群体性正确答案:C14、1988年版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结构分为O大类。
A:10个B:8个C:6个正确答案:A15、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都包括选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五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其中()环节是第一个螺旋圈过度到下一个螺旋圈的中介。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题与答案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题与答案A、自律B、竞争C、合作D、权威15.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主要表现在D。
A、损害个人利益B、损害学术声誉C、损害学校形象D、损害学术诚信16.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措施应该包括D。
A、加强监督管理B、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C、建立学术评价体系D、全面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17.高校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D。
A、学识渊博B、教学经验丰富C、学术成果丰硕D、职业道德高尚18.高校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是D。
A、教学能力B、科研能力C、管理能力D、创新能力19.高校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是D。
A、语言表达能力B、计算机应用能力C、实验技能D、教育教学技能20.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是D。
A、学术成果丰硕B、教学成果突出C、管理经验丰富D、职业素养高尚高校师德修养实用教程考试题型(考试时间:120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请从四个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括号内,错选或未选均无分。
每小题1分,共20题,共20分)1.道德规范是一种(B)。
A、制度化的规范B、非制度化的规范C、完全来自外界力量的规范D、完全来自个体内在力量的规范2.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是(A)。
A、集体主义B、个人主义C、民主主义D、实用主义3.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角度看,教师所特有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是(D)。
A、给学生上课B、教会学生知识C、教会学生研究D、教书育人4.职业道德形成于(A)。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5.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型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A)。
A、职业理想B、职业责任C、职业纪律D、职业作风6.“为人师表”是由教育劳动的示范性决定的(D)。
A、开拓性B、重要性C、知识性D、示范性7.教学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进取性工作(D)。
A、促进学生道德发展B、促进学生智力发展C、促进学生身体发展 D、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8.下列要求中,不符合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道德规范要求的是(C)。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卷

一.判断题(共20题,共20分)1."慎独"就是在自我的世界里孤芳自赏。
(1分)正确错误标准答案:错误考生答案:错误本题得分:1试题解析:2.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1分)正确错误标准答案:正确考生答案:正确本题得分:1试题解析:3.班主任在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中负有直接责任.(1分)正确错误标准答案:错误考生答案:正确本题得分:0试题解析:4."有教无类"是一次重大的革新,由此形成了"教育公正"、"尊师重教"等一系列师德品质。
(1分)正确错误标准答案:正确考生答案:正确本题得分:1试题解析:5.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1分)正确错误标准答案:正确考生答案:正确本题得分:1试题解析:6.一个教师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同样可以说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就像一个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的工人同样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一样。
(1分)正确错误考生答案:错误本题得分:1试题解析:7.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所在学校应督促其改正,并视情节给予批评和教育。
(1分)正确错误标准答案:正确考生答案:正确本题得分:1试题解析:8.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关系。
(1分)正确错误标准答案:正确考生答案:正确本题得分:1试题解析:9.教师沟通只需要做好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就可以了。
(1分)正确错误标准答案:正确考生答案:错误本题得分:0试题解析:10.沟通意指借着分享信息、理念或态度而与人建立共识。
(1分)正确错误标准答案:正确考生答案:正确本题得分:1试题解析:11.因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取消教师资格。
(1分)正确错误标准答案:正确考生答案:正确本题得分:1试题解析:12.在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冲击和影响下,要教师廉洁从教是不可能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题及答案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题及答案(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行动紧密联系的符合()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和总和。
A企业利益 B个人利益 C职业权益 D职业特点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是()。
A爱岗敬业 B为人民服务 C诚实守信 D办事公道3、以下观点是错误的一项是()。
A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B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C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D道德是一种底线规范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
A诚实守信 B办事公道 C奉献社会 D服务群众5、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 D团结协作6、下列关于职业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职业道德的形式因行业不同而有所不同B 职业道德在内容上具有变动性C 职业道德在适用范围上具有普遍性D 讲求职业道德会降低企业的竞人力资源从业考试争力7、职业道德总是通过一定的()体现出来的。
A实际操作 B个人意愿 C文化水平 D职业技能8、“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说明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A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 B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C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D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9、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D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10、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 B )、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A行政领导 B服务对象 C企业工会 D社会群体11、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B )。
A依法执教 B教书育人 C爱岗敬业 D团结协作12、下列关于职业兴趣的表述中,你认为正确的是(D )。
A每个从业人员都可以完全依据自己的职业兴趣选择职业B对不感兴趣的岗位,从业人员有权不服从安排C兴趣和爱好是天生的,后天无法培养D尽可能地把岗位需要与个人兴趣结合起来13、师德的灵魂是(A)。
(完整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题(第一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题及答案(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61、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行动紧密联系的符合( D )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和总和。
A企业利益 B个人利益 C职业权益 D职业特点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是( B )。
A爱岗敬业 B为人民服务 C诚实守信 D办事公道3、以下观点是错误的一项是( D )。
A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B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C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D道德是一种底线规范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C )。
A诚实守信 B办事公道 C奉献社会 D服务群众5、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A )。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 D团结协作6、下列关于职业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职业道德的形式因行业不同而有所不同B 职业道德在内容上具有变动性C 职业道德在适用范围上具有普遍性D 讲求职业道德会降低企业的竞人力资源从业考试争力7、职业道德总是通过一定的( D )体现出来的。
A实际操作 B个人意愿 C文化水平 D职业技能8、“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说明教师职业道德的( B )功能。
A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B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C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D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9、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D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10、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 B )、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A行政领导 B服务对象 C企业工会 D社会群体11、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 B )。
A依法执教 B教书育人 C爱岗敬业 D团结协作12、下列关于职业兴趣的表述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D )。
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机考真题四套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单选题(60) 每题1分共60分(1) 教师在进行道德选择时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是(D)A:爱职业B:爱学校C:爱集体D:爱学生(2) 建立社会主义是为了“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充分福利和自由的全面发展”,这是()A:列宁的观点B:毛泽东的观点C:孔子的观点D:柏拉图的观点(3) 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私学是由两大学派创立的,即()A:孔孟B:儒家和墨家C:孔子和老子D:老子和孟子(4)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办起“私学”的是( )A:老子B:墨子C:孔子D:管仲(5) 高等学校的学生,可以在()组织学生团体A:省内B:校内C:班内D:校外(6) 对道德本质起决定作用的是()A:社会政治关系B:社会经济关系C:社会阶级关系D:上层建筑(7) 嫉妒心是影响教师团结协作的一大障碍。
因此教师在团体中应()A:善于合作B:善于应酬C:善于掩饰D:善于忍受(8)道德品质是主体()A:学习道德理论的结果B:遗传获得的属性C:先天就有的特征D:自觉意志的凝结24(9) 市场经济肯定个人的合理利益,这和社会主义道德所要求的集体主义()A:是矛盾的B:是对立的C:并不矛盾D:互相矛盾(10) 教师职业荣誊是以职业()A:道德义务为基础的B:道德情感为基础的C:道德舆论为基础的D:道德理想为基础的(11) 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是()A:教师的职业认识B:教师的职业理想C:教师的职业收获D:教师的职业目标P32(12) 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A:好坏不分B:敌视教师C:向师性D:攀比之风(13)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兴起了一项重视儿童自身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及其创造活动、充满教育人道主义精神的运动,这项运动是()A:“新教育运动”B:“自然教育运动”C:“进步教育运动”D:“儿童教育运动”(14) 关于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道德品质不是一定道德行为的积累B:主体个别道德行为可以确定其道德品质的特征C:主体的道德行为是其道德品质的实践基础D: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外在根据(15) 人道主义原则在教师道德行为选择中具有特殊地位和意义,这主要是因为()A:教师职业劳动手段的特殊性B:教师职业劳动对象的特殊性C:教师职业劳动环境的特殊性D:教师职业劳动方法的特殊性(16) 教师公道正派的道德品质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不在教育活动中谋取不正当的个人利益,二是()。
大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题库及答案

大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 A. 敬业奉献- B. 个人事业至上- C. 追求个人荣誉- D. 利益协调答案:A2. 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 A. 学术能力和创新精神- B. 社交能力和世俗观念- C. 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D. 决策能力和管理技巧答案:A3. 大学教师在研究工作中应秉持的科学精神是()- A. 拜金主义- B. 实用主义- C. 客观公正- D. 主观偏见答案:C二、简答题1. 请列举三个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答案:- 敬业奉献:大学教师应坚守教育事业,付出较大的努力和奉献,将学生的研究和成长放在首位。
- 专业素养:大学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 严谨治学:大学教师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研究工作,严谨论证、客观公正地开展学术研究。
2. 大学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践行职业道德?答案:- 尊重学生:大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研究需求,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给予积极的教育引导。
- 正直诚信:大学教师应言行一致,不制造虚假数据或进行学术抄袭,保持学术诚信。
- 严谨评价:大学教师应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的研究成绩和表现,以公平的标准进行评价。
三、论述题请以不超过200字的篇幅,简要论述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
答案: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在于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践行职业道德,大学教师能够以正确的行为示范影响学生,推动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同时,职业道德还能促进教师之间的良好合作与交流,加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只有秉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大学教师才能真正履行教育使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题目

1.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不符合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教书育人”规定和要求的是()。
A.学习教育的新理念,主动改变育人模式B.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C.严格执行教学方案,照搬教材以及教参D.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这句话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特点。
A.针对性B.双重性C.全面性D.典范性3.有人建议朱老师对违纪的学生进行罚款,朱老师拒绝了这种建议。
这体现了朱老师( )A.廉洁从教B.因材施教C.乐于奉献D.依法执教4.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 )A.为人师表B.终身学习C.教书育人D.关爱学生5.理想主义的师德观的基本内涵是指以()为基点来协调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行为方式。
A.集体利益或他人利益B.学校利益C.幼儿利益D.个人利益参考答案1.【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2.【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文言文的意思是:教师的职责是既要教学生有关事物的知识,又要让学生知晓立身处世的品德。
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
3.【答案】A。
中公专家解析: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4.【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5.【答案】A。
中公专家解析:理想主义的师德观的基本内涵是指以集体利益或他人利益为基点来协调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行为方式,它符合社会进步向善的要求。
(十三)1.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教学道德和()。
A.语言道德、交际道德、个人生活道德B.语言道德、伦理道德、个人生活道德C.交际道德、爱岗敬业、个人生活道德D.语言道德、为人师表、交际道德2.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不符合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规定和要求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解:1、道德:主要是指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又是也指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境界、善恶评价,乃至泛指风俗习惯和道德教育活动等。
P12、职业道德P49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3、教师P61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门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4、教师职业道德P106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劳动中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础要求。
5、教师职业态度P125所谓职业态度,不是指人们对于某一职业本身的看法,而是指人们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
至于职业态度,则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指教育劳动态度或教师劳动态度。
6、教师职业良心P136所谓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7、教师职业作风P140所谓教师职业作风,就是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
8、教师职业荣誉P144所谓教师职业荣誉,就是教师在履行职业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及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和自豪感。
9、职业理想P118所谓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10、职业责任P122所谓职业责任就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它往往是通过具有法律和行政效力的职业章程或职业合同来规定的。
11、教师职业道德P106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劳动中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础要求。
12、教师职业态度P125所谓职业态度,不是指人们对于某一职业本身的看法,而是指人们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
至于职业态度,则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指教育劳动态度或教师劳动态度。
13、教师职业良心P136所谓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所谓教师职业作风,就是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
15、教师职业荣誉P144所谓教师职业荣誉,就是教师在履行职业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及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和自豪感。
16、职业理想P118所谓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17、职业责任P122所谓职业责任就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它往往是通过具有法律和行政效力的职业章程或职业合同来规定的。
18、道德原则P189也称作道德的基本原则或根本原则。
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在道德上对人们的行为和品质提出的最根本的要求,是处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各种规范要求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是道德的社会本质和阶级属性的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
19、教育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职业化”P21220、社会主义人道主义P210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为基础的,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同时也是在批判继承历史上人道主义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更高水平的人道主义。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尊重人,关心人,同仇视人民的邪恶势力作斗争。
21、道德原则P189也称作道德的基本原则或根本原则。
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在道德上对人们的行为和品质提出的最根本的要求,是处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各种规范要求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是道德的社会本质和阶级属性的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
22、教书育人P223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育和教学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23、教师职业道德认识P272是指教师对教育劳动中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以及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
24、教师职业道德情感P273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于他人和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25、道德信念P277就是指人们对于某种人生观、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的正确性和正义性深刻而又根据的笃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
26、教师职业道德意志P278是教师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自觉地克服困难并作出行为抉择的毅力和坚持精神。
27、教师职业道德修养P288是指教师在教师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教师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
是指人们(包括教师自己)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关于教师道德的标准,对教师的教育行为所作出的善恶褒贬的判断。
29、教师职业道德义务P305是指从整个教育事业的客观需要出发,根据教师职业劳动特点和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而提出的教师对国家和教育事业,以及对学校、学生、家长和同事所应承担的责任。
30、教师良心P307是指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社会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认识,是个人对学生、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职责的道德责任和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能力。
31、教师个体道德P319是指以个体为道德主体为道德主体和载体的道德。
当然,教师个体道德便是以教师为社会职业身份的社会成员的个体道德,它是由个体道德心理、个体道德行为和个体道德境界诸因素所构成的。
32、道德品质P321是指行为个体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行为倾向,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或阶级对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总体评价。
33、教师个体道德品质P323是教师在长期职业道德活动中养成的在个人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点和倾向。
34、人格P351在现代汉语中,人格通常被解释为人的性情、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
在伦理学上,人格通常被解释为一个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尊严和作用的统一体,是做人的资格和为人的品格的总称,是人所起码应具有的权利。
35、理想人格P368是指一定道德原则规范的结晶和道德的完美典型,是一定道德所认定的各种善的集合,也是一定道德为人们树立的最高行为标准。
36、道德理想P369是理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人们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所追求的一种完善的道德关系和完美的理想人格。
37、教师道德行为选择P392就是教师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不同的价值准则或善恶冲突之间的自觉自愿的抉择。
它把教师内在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等以行为活动的形式呈现给自己或别的人,同时又表现出教师为达到某一道德目标而主动作出的价值取向。
二. 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道德本质论p6~12(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道德是由一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并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影响(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是一种由原则、规范、意识、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道德掌握世界的特殊性,是随着人类实践精神的分化而形成和逐渐发展起来的。
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P11~12道德是一种由原则、规范、意识、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得规范(2)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3)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3、道德掌握世界的特殊性表现;p14~15(1)道德不是被动地反映世界,而是从人地需要出发,从特定的价值要求出发来改造世界的。
(2)道德的目的不是再现世界,而是对世界进行价值评价。
评价是道德把握世界的基本手段。
(3)道德掌握世界不是盲目听从权威,屈从于现实中的邪恶势力,而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动员全部身心力量克服恶行,培养行善,既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又实现社会的道德理想。
4、道德的特点P15~16(1)特殊的规范性是通过道德原则和规范向人们提供用善和恶来评价、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准则和规范。
(2)独特的多层次性由于社会生活中人们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的多层次性,人们对道德要求的多层次性,因而道德体系也就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
(3)广泛的社会性道德不像政治法律这些意识形态只存在于阶级社会中,也不像宗教那样,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就要消亡,而是在任何社会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主要精神力量,与人类社会共存亡。
(4)更大的稳定性道德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历史变动性。
同时,它又有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的稳定性,变化的速度较慢。
5、道德和法律的区别于联系P17~18区别:第一、它们的产生条件和发展趋势不同;第二、它们依靠的力量不同;第三、它们产生作用的范围不同。
联系:第一、在调节内容上相互渗透;第二、在调节功能上相互补充;第三、在调节的实施上相互支持6、道德的社会作用P21~23(1)论证作用任何道德都是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要求人们按照一定的善恶标准处世行事,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
(2)教育作用道德的教育作用,在我们的社会里十分重要。
这是因为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包括旧伦理道德的残余,仍在社会上存在,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产生的腐蚀,正是少数人走上邪路的重要思想根源。
(3)调节作用道德的调节作用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表现程度和范围是不一样的。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则越来越广泛地调节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在更大范围内对社会发生作用。
(4)认识作用作为道德规范组成部分的公共生活规则,在维护社会生活的相对稳定,保证人们日常生活和交往的正常进行同样有着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7、道德发展的历史性特点P338、社会主义道德形成的条件P41~459、社会主义道德结构的主要内容P42~4310、道德发展的规律性P43~4611、教师职业特点P49(1)职业形象的准公共性;(2)职业环境的相对封闭性;(3)工作绩效的模糊性;(4)职业待遇的福利性;(5)师生关系的隐蔽不平等性。
12、、职业道德的特点P50一是范围上的有限性;二是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三是形式上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