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阅读试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试练习题附答案.pptx

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儒家主张“天下为公”,人们应该共担社会责任。“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原文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意思是当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为人们所共有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的构想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反映 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幸福憧憬。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讲的 就是士人的志向抱负。正如钱穆所说:“中国文化传统精神,建本于一己,而直达于天下。只求一种人与人相处之道 来融通解决人类间一切问题,而期求达于天下一家、中国一人、大同太平的大理想。”由此可见,平天下的天下观” 体现着“和合”精神,以公治世的理念。期望能够消除一切分别,人人共同承担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达到大 同世界的理想。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和谐、和陛的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下观同中国当 代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B.疆域、地域 C.国都 D.都邑 .《说文》指出:“木下日本”,本指的是。 A.本质 B.根本 C.树根 D.纸张 .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和谐、和睡的民族,历来讲求。 A.天下一家 B.公平正义 C.互助共赢 D.立己达人 .()是“天下观”的基本目标
A.和平 B.发展 C.共赢 D.合作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君子文化的概括?。 A.意 .志 C.行 D.仁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君子之道一意”的含义?。 A.仁爱 .正义 C.意念 D.恭敬
.“义”,即人际关系以及人类活动期间应该追求的最高道德价值以及遵循的最高行为准则。 .经商为求利,但在明清时期,很多徽州商人经商却非义不取,甚至宁可失利,不可失义。 .“诚”“信”相通。古人有诚信相通的论述,“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这里指出诚信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信是 人道的法则。
中国传统文化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阅读题及参考答案中国传统文化阅读题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9分,每小题3分)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休闲思想内涵。
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教都有自己的休闲观。
中国的休闲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特别是以士大夫文人为主的休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种文化有其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从诗词歌赋到词曲小说,从琴棋书画到茶道酒道,从山水园林到隐士养生,无不渗透着休闲所独有的文化意蕴。
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休闲持有的特殊认知和体验方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历史上是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文人士大夫为了远离政治迫害,纷纷地采取了回避政治,对政治不闻不问及面向自然的生活态度。
这些文人士大夫们特别崇尚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一种清净无为的生活,美丽的山山水水成为文人、士大夫们从事休闲娱乐、审美静观的消遣对象。
文人士大夫的旅游休闲意识比以往更加成熟,人们在游玩山水中领略玄趣,追求与道冥合的境界,力图使自己的精神回到自然状态之中去。
当时社会政治动荡不安的现实和文人、士大夫们那种崇尚自然、田园生活的纯洁的心态,也直接促成了这一时期休闲思想的逐渐成熟。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曾对魏晋南北朝的艺术作了一个概括的描绘:汉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艺术的.自觉的时代,也是一个美学的自觉的时代,也是一个人的自觉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被视为我国古代休闲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为休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这一时期的休闲思想主要体现在日益兴起的山水诗及田园诗的创作之中。
登山玩水这种休闲方式很早就成为士大夫及贵族阶层享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政治上的不得意,往往使这些士大夫们将怀才不遇和怅惘之情凝聚于诗文之中。
实用类文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
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
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
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
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
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
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
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
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试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部著作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答案:B2.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A.屈原B.伍子胥C.曹娥D.介子推答案:A解析:端午节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大夫,曹娥是东汉时期的孝女,介子推与寒食节有关。
3.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包括()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针灸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治疗方法,不属于四大发明。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答案:B5. 京剧的主要唱腔有()A.西皮和二黄B.高腔和昆腔C.吹腔和拨子D.南梆子和四平调答案:A解析:京剧的主要唱腔为西皮和二黄。
西皮的曲调比较明快亮丽,二黄的曲调则较为深沉舒缓。
高腔是弋阳腔等戏曲的唱腔,昆腔是昆曲的唱腔,吹腔和拨子是徽剧等的唱腔,南梆子和四平调是京剧的辅助唱腔。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______。
答案:数解析:“六艺”是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2. 春节的习俗有贴春联、吃年夜饭、______等。
答案:守岁(或拜年等合理答案)解析:春节有很多习俗,守岁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拜年是春节期间走访亲友互相祝贺新年等。
4. 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是______结构。
答案:木构架解析:木构架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这种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5. 书法中的“颜筋柳骨”,“颜”指的是颜真卿,“柳”指的是______。
传统文化阅读题

传统文化阅读题训练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国学是一个民族通过自己的体完,融贯各种知识形成的思想。
邓实在《国学讲习记》中指出,我国国学的内容包括经学、史学、子学、理学、掌故学、文学。
研究它,不是为了博古炫耀,也不仅仅是为了存亡继绝,而是为了我们能以自己的思想自立于天地之间。
人们在全球化时代渴望找到自己的身份与认同。
全球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日趋同质化和一体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各个特殊群体渴望认同自身的过程。
正是随着全球化过程的进行,这些群体产生了要在全球——人类环境的关系中认同自身的愿望。
每一个群体都必须在向别人学习的同时又保持其认同感。
现代性并未给予人类以明确的方向,它充其量提供无方向的方向——追逐眼前利益。
正因为未来没有预定的方向,我们才迫不得已从自己的过去中寻找给自己未来定位的坐标.国学就是我们古人对他们面临的种种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其中有的只有历史价值,但也有的有永恒的价值,具有相当的现代相关性。
人类今天生活在现代性危机之中,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说:“我们第一次面临全球崩溃的危机。
”这并不仅仅因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这种全体毁灭的手段,更是因为现代性已经将毁灭的价值固子渗进进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代性有其自身的逻辑,从它自身的逻辑是无法跳出它的毁灭进程的。
好在我们的古人(并不只是中国古人,而是所有人类的古人),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思维的逻辑,提供了今天人们需要的思想和智慧.任何传统,如果不能不断注入新的内容的话,就舍失去生命。
宋儒在佛学的刺激下,借鉴了佛学的某些固素更新了儒掌。
包容与开放是国学的品格;要恢复国学的活力,必须给它注入新的生命,因此,今天的国学决不是仿古,更不是复古,而是要开新。
(选自张汝伦《国学与当代世界》,略有删改)1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学是一个民族通过自己的体究,融贯各种知识形成的思想,其内容包括经学、史学、子学、理学、掌放学、文学等.B,人们在全球化时代渴望找到自己的身份与认同,摆脱现代性危机,是“国学”重新得到关注的内在原因之一。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测试题 含答案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检测试卷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40分)1.《山园小梅》中将百花凋零衰败与梅花的明媚艳丽作对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4.《秋思》的体裁是__________,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告诉我们在行人快要出发的时候又把信件打开,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
5.《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
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比是《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对比。
词人“识尽愁滋味”却“欲说还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晏殊《浣溪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渗透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惘的情感,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
8.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六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第七、八单元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第七、八单元练习题一、填空题。
1、书法以汉字为依托,书法的字体称为书体,主要有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
历代名家有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
2、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是我国古代书法经典之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与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和宋代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
3、世人尊称王羲之为“书圣”。
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善“狂草”,世称“草圣”。
唐代书法家张旭,好饮酒,醉后常有癫狂之态,故人称“张颠”。
4、楷书又称正书、真书。
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唐朝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元朝的赵孟頫被称为“楷书四大家”。
5、文房四宝分别是笔墨纸砚。
6、国画,为区别明末传入的西洋画也称“中国画”,又因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青色,所以也叫“丹青”。
国画包括卷轴画、壁画、年画、版画等门类。
7、国画现在分为三大画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有工笔和写意两大种画法,有卷、轴、册、屏等多种装裱形式。
8、国画的总体特征是重视神韵和气韵的表现,造型不拘泥于外形的逼真,注重表现物体内在的神韵和画家的思想感情。
9、国画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因此形成了画与诗、书、印相结合的独特风格。
10、国画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如吴道子、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等都是杰出的国画大师。
其中,吴道子被称为“画圣”,徐悲鸿被称为“现代中国画之父”。
11、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画家和篆刻家,他画的虾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堪称一绝。
12、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雕刻的完美结合。
13、篆刻是一种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俗称“刻印”“刻图章”。
印章字体一般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所以称为“篆刻”。
篆刻最初是为了实用,宋元以后才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
14、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
六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

六年级下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第一单元经典启蒙我国经典书籍浩如烟海,数不胜数,他们往往传递着这样一种精神和担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中庸》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是《礼记》中的第三十一篇,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2《中庸》选读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 zhòng)节,谓之和。
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中庸》选读二: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jiá),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4.《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共五千余字,《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5.《道德经》选读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劝学》(节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道德经》选读二: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治大国,若烹小鲜。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阅读试题
第一单元经典启蒙
1.《中庸》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是《礼记》中的第三十一篇,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4.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共五千余字,《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5.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6.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8.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9.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
8.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第二单元古诗诵读
1.《己亥杂诗》是清代龚自珍所作,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是忧国忧民的名句。
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是《狱中题壁》中的爱国名句,作者是清代谭嗣同。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
4.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5.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出自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从诗中我们感受到湖阴先生真是一个爱干净、热爱生活、富有情趣的人。
第三单元古文今读
1.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看出蔺相如深明大义。
2.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
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
《牛郎织女》
3.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
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群猴戏山中》
4.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蚕,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
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5. 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的意思是:越王勾践返回国土,于是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胆放在座位旁,坐处卧处抬头就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
第四单元品味汉字
1. 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歌。
我们知道的古代书法家有颜真卿、欧阳询、王羲之等。
2.三是最受偏爱的汉字,与三有关的词如:三才、三光、三星、三友、三军等。
仁是最有爱的汉字,和是最融洽的汉字。
第五单元中华名人
历经苦难的中华民族,仁人志士辈出,如:忧国忧民的杜甫、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至圣先师孔子、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等。
第六单元民间传说
1.一幅壮锦的故事让我们共同见证了孝顺勇敢的可贵。
我们喜欢故事中孝顺勇敢的老三。
2.我知道十二生肖的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3.《梁山伯与祝英台》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被称作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4.《白蛇传》中白素贞貌若天仙、温柔贤惠、宽厚善良、重情重义;
许仙是待人坦诚,性情善良,有包容心;法海念佛不懂佛,只分人妖,不辨善恶,盲目收妖;小青是一个有着侠义之心的姑娘。
第七单元传统艺术
1.我国传统艺术丰富而辉煌,有书法、国画、篆刻、陶瓷等。
2.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必须具备用笔、结构、章法、墨法等艺术表现手段。
3.国画包括卷轴画、壁画、年画、版画等门类。
分为三大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4.篆刻是一种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俗称刻印、刻图章,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
5.陶瓷承载着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我国曾被西方国家称为“陶瓷之国”。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景德镇被世人称为瓷都。
第八单元民族体育
1.我国民族体育博大精深、闻名于世,有拔河、踢毽子、赛马等。
2.拔河,又称“牵钩”,最初是军中游戏。
唐宋以后在民间盛行。
3.踢毽子,源于汉朝,由古代蹴鞠(cùjū)发展而来。
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深受人们喜爱。
4. 抽陀螺是一种古老传统民俗游戏活动,它历史悠久,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出土陶制小陀螺,表明早在四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类似的娱乐。
5.作为武术的精髓,太极拳是我国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部分。
练习太极拳对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肺等器官功能都有良好的作用。
6.太极拳集健身、防身、娱乐等于一体,已经成为全人类极其重要的文化遗产。
太极祖师是张三丰。
7.赛马一般又被称为马术,在我国古代被称为“御”,是六艺之一。
8.摔跤在我国古代被称为“角抵”或“角力”,后来又称“相扑”或“争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