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心电图指南

合集下载

心电图测量与诊断实用指南

心电图测量与诊断实用指南

心电图测量与诊断实用指南简介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心脏的电活动。

本实用指南旨在提供心电图测量与诊断的基本准则,帮助医务人员正确解读心电图结果并做出准确的诊断。

心电图测量步骤1. 准备好心电图仪器,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2. 让患者脱掉上身衣物,清洁皮肤以确保电极的良好接触。

3. 安放电极:将四个电极分别放置在患者胸部和四肢上,按照指定位置进行固定。

4. 开始测量:启动心电图仪器,确保信号的稳定和清晰。

5. 确认数据准确性:检查心电图波形是否规范,有无干扰信号或运动伪影。

6. 结束测量:记录测量时间,并关闭心电图仪器。

心电图诊断准则1. 心率判断:根据心电图上R波的出现频率,计算患者的心率。

2. 心律分析:观察心电图上的P波、QRS波群和T波形态,判断心律是否正常。

3. 导联分析:比较不同导联上的心电图波形,检测异常波形的出现。

4. 心室肥厚判断:观察心电图上的QRS波群,判断心室肥厚的程度。

5. 心肌缺血评估:观察ST段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6. 心脏传导阻滞判断:观察P波和QRS波群的关系,判断是否存在传导阻滞。

注意事项1. 心电图测量和诊断应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务人员进行。

2. 在进行心电图测量时,应确保环境安静,避免干扰信号的干扰。

3. 心电图结果的解读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

4. 心电图诊断结果应谨慎使用,需与其他临床信息相结合。

本实用指南提供了心电图测量与诊断的基本指南,但仍需在临床实践中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解读。

心电图诊疗全面指南

心电图诊疗全面指南

心电图诊疗全面指南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心电图诊疗的全面指南,帮助医生正确解读和诊断心电图结果。

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心电图是通过检测心脏产生的电信号来反映心脏的功能和状态。

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并对心脏病进行初步诊断。

心电图的常见指标和解读1. 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正常情况下应呈现正向波形。

2. PR间期:从P波开始到QRS波群开始的时间间隔,正常情况下为0.12-0.20秒。

3. QRS波群:代表心室的除极,正常情况下应呈现正向波形。

4. QT间期:从QRS波群开始到T波结束的时间间隔,正常情况下与心率有关。

5. ST段:代表心室收缩后的静息段,应呈现平直或稍微上斜的形态。

6. 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正常情况下应呈现正向波形。

心电图的常见异常和诊断1. 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房颤动等,可以通过心电图的异常波形和间期来判断。

2. 心肌缺血:可以通过ST段的抬高或压低来判断,结合临床症状和心肌酶学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3. 心室肥大:可以通过QRS波群的增宽和振幅增高来判断,需要进一步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确认。

4. 心室肥厚:可以通过QRS波群的增宽和ST段的抬高来判断,结合临床症状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心电图的诊疗策略1. 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心电图检查方式,包括常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心电图等。

2. 仔细分析心电图的各项指标,注意异常波形和间期的变化。

3. 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心电图的综合诊断。

4.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

注意事项和常见误诊1. 心电图是一种辅助诊断手段,不能单凭心电图结果进行诊断,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判断。

2. 心电图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心率、电极位置、患者体位等,需要注意避免误诊。

3. 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心电图检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论心电图是一种重要的心脏功能检查手段,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心电图诊疗全面指南

心电图诊疗全面指南

心电图诊疗全面指南引言心电图(gram,简称ECG)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用于诊断心脏疾病和评估心脏功能。

本指南旨在提供心电图诊疗的全面指导,以帮助医生正确解读和分析心电图结果,并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反映心脏的功能和结构。

它采用电极贴附在患者身体表面,记录心脏电信号的变化,并以图形的形式显示出来。

心电图包括P波、QRS波群、T波等多个波形,通过分析这些波形的形态、幅度和时间间隔,可以了解心脏的节律、传导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心电图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以下方面:1. 诊断心律失常: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等。

2. 评估心肌缺血:心电图的变化可以提示心肌是否存在缺血,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冠心病等疾病。

3. 监测治疗效果:心电图可以用于监测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如心脏起搏器的功能是否正常等。

4. 辅助诊断心脏病:心电图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心脏病的线索,如心肌梗死、心肌炎等。

心电图诊疗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心电图诊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准备工作:患者在进行心电图检查前应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和进食,同时要告知医生有关的病史和服药情况。

2. 电极贴附:电极应贴附在患者的四肢和胸部,保持良好的贴附和导联连接,以确保正确记录心脏电信号。

3. 波形分析:医生应仔细分析心电图的波形,包括形态、幅度和时间间隔等,寻找异常或病理性的变化。

4. 结果解读:根据心电图的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医生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结论心电图是一种重要的心脏检查方法,对于诊断和治疗心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指南的全面指导,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电图,提高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心电图诊断指南及操作规范Microsoft Word 文档

心电图诊断指南及操作规范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节心电图诊断指南一、正常心电图1.心律:(1)基本心律:窦性或异位。

(2)窦性心律最基本条件:PV5,PV6直立,PavR倒置。

2.心率:大于3大格小于5大格(1格300,2格150,3格100,4格75,5格50),房颤时计算平均心室率。

(1小格为0.04s)3.P波:(1)正常圆钝。

(2)正常肢导<0.25mv,胸导<0.2mv。

(3)正常<0.12s。

4.P-R间期:正常为0.12-0.20s。

5.QRS波群:(1)时间为0.06-0.10s。

(2)电压:Q<1/4R,主要分析V1,V5。

RV1<1.0mv,RV5<2.5mv。

(3)胸导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少,V1:R/S<1,V5:R/S>1。

(5)RV5+SV1<4.0mv(成年男子),<3.5(成年女子);RV1+SV5<1.05mv。

6.S-T段:(1)时间为0.05-0.15s。

(2)移位:以j点后0.06-0.08s 为准,以P-R段为基线,需结合形态分析。

上移:正常V1-V2<0.3mv,V3<0.5mv,其余导联<0.1mv;下移:正常各导联主要均应<0.05mv。

8.T波:主要分析R波占优势的导联,肢导联主要看I、II,胸导主要看V4.V5.V6,正常时R波占优势导联T波直立,振幅>R/10。

异常T波表现为低平、平坦、双向或倒置。

9.Q-T间期:与心率快慢有关,正常值应根据相应的心率校正(0.32-0.44s)。

10.U波:V2,V3清楚,U与T方向相同,U<T,U<0.2mv。

11.正常窦性心律:(1)存在窦性P波,即PV5,V6直立,PavR倒置。

(2)P-R间期为0.12-0.20s。

(3)P-R间期差<0.12s。

(4)频率为60-100次/分。

12.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率频率>100次/分。

心电图(ECG)监测设备操作指南说明书

心电图(ECG)监测设备操作指南说明书
Isopropyl alcohol wipe yy This can help the electrodes stick to the skin, but it does not reduce motion or muscle artifact
Types of ECG artifact Motion artifact
Reducing the upper cutoff frequency filter from 150 to 40 Hz reduces muscle artifact
Muscle tremor: High frequency (20-150 Hz) and/or medium frequency (3-5 Hz) If shivering, cover with a blanket Move limb electrode elsewhere on limb to avoid culprit muscle Abrade skin if there is motion artifact
Check for dried gel Abrade skin Have patient lie still
and stop talking
Transport: Medium frequency (3–15 Hz)
Check for dried gel Abrade skin Stop ambulance to get
Caused by dried gel, excessive hair, poor adhesion or when breaks in connectivity occur anywhere between the electrode and the monitor

心电图诊断指南

心电图诊断指南

小儿心电图常用数据
QRS波群
QRS波群时间:
10岁以内<0.08s;10岁以上<0.09s 注:QRS波群时间如>0.10s可视为异常
QRS波群电压:
年龄 导联
7天以内 <0.9mv
7---30天 <0.8mv
1个月---2岁 <0.7mv
2---5岁 <0.6mv
5---12岁 <0.5mv
aVR aVL aVF V1 V5
PR间期正常最高值表(单位:s)
年 最 1.5--6 0.16 0.15 0.145 0.17 0.165 0.155 0.145 0.135 7--13 0.18 0.17 0.16 0.15 0.14 14--17 0.19 0.18 0.17 0.16 0.15 成人 0.20 0.19 0.18 0.17 0.16
异常心电图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由于冠状动脉硬化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其心电图 特点如下。 T波:T波高度降低(称低平),进一步T波方向向 下(称倒置)。Tv1、 Tv2> Tv5、 Tv6 ST段:下降大于0.05毫伏与R波的夹角等于或大 于90度。有时在心前区疼痛发作时ST段抬高大 于0.1毫伏,称变异性心绞痛。
一个月以内<0.6mv 一个月以内<1.4mv 一个月以内<2.5mv <1.0mv <1.6mv 一个月—5岁<1.5mv 5岁以内<3.0mv
一个月以后<1.0mv <1.7mv <1.8mv <1.2mv 6---10岁<3.5mv
小儿心电图常用数据
R+S之和
Rv5+Sv1:一个月以内<2.8mv,1---2岁<3.5mv, 4---13岁<4.5mv,14---46<4.0mv Rv1+Sv5:3岁以内<2mv, 3岁以后<1.5mv

新生儿心电图判读指南

新生儿心电图判读指南

P波,婴儿出现心房长大或非窦性起搏来源时,可见异样P波。

异位心房节律多来自于低位右房(P电轴为0~-90b)、高位左房(+90b~+180b)或低位左房(+180b~+270b)。

右房长大和(或)肥厚,可致使P波时限正常而电压增高,P波轴通常正常,在ò导联最容易发觉。

左房长大和(或)肥厚,可致使P波在V1导联的负向波时限和振幅增加(通常认可的时限为>40 ms,振幅为mV)。

左房长大也致使P波切迹在ò导联增宽,但非特异。

异样P波的诊断检查:有异样P波指征时,应进行超声心动图助诊。

1. 房室传导房性心动过速时,频率超过300次/min仍可见房室结按1B1传导。

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完全(ób)房室传导阻滞,意味着激动完全不能从心房传到心室,ECG显示,正常心房激动和较慢规则QRS综合波。

先天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可在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时见到。

1/(15 000~20 000)新生儿有孤立的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新生儿孤立房室传导阻滞与母亲结缔组织病的关系已被肯定,且认为与抗Ro/SSA和La/SSB抗体相关,几乎所有患儿母亲体内都有循环抗体。

然而,仅2%~5%确诊有该抗体母亲所生的第一个小孩患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新生儿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在生后的前3个月。

继发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在新生儿极少,主要源于病毒性心肌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等感染或与肿瘤相关。

?b和òb房室传导阻滞新生儿可见?b或òb房室传导阻滞。

有关于生后进行性发展成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伴有或不伴有抗体介导传导紊乱的文献报道。

其长QT综合征偶可合并房室传导损害,多为2B1房室传导阻滞。

这类新生儿可出现功能性房室传导阻滞,常显示心房率很快而P波重叠于显著延长的T波之上。

有例证证明,阻滞位置在希氏束以下的希氏-普肯耶水平。

心电图监测方法与实践指南

心电图监测方法与实践指南

心电图监测方法与实践指南引言心电图监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技术,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检测心脏疾病。

本文档旨在提供心电图监测的方法和实践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进行心电图监测,并提供准确可靠的结果。

方法1. 准备设备:- 心电图机:确保设备正常工作,电极连接良好。

- 电极:清洁皮肤并粘贴电极,确保电极与皮肤接触良好。

- 心电图胶纸:插入心电图机并准备好记录纸。

2. 客户准备:- 让客户脱掉上身衣物,以便能够贴上电极。

- 清洁皮肤:使用酒精或湿布清洁皮肤,以去除污垢和油脂,确保电极粘贴牢固。

3. 进行心电图监测:- 将电极粘贴在胸部和四肢上,按照心电图机的指示进行连接。

- 启动心电图机,并确保信号传输正常。

- 让客户保持静止,避免肢体活动对心电图结果的干扰。

- 按照设备的操作指南进行记录,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结果分析:- 分析心电图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ST段和T波等。

- 评估心率、心律和心脏节律的正常性。

- 注意异常波形或心律失常的存在,并记录在案。

实践指南1. 心电图监测时,应选择安静、无干扰的环境,以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2. 在记录心电图前,应仔细检查设备和电极的连接情况,确保信号传输畅通。

3.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结果,建议在患者心情平静、无身体不适或运动状态下进行心电图监测。

4.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或老年人,需要根据其特殊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心电图监测的安全和准确性。

5. 心电图监测结果应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及时向患者提供相关建议和治疗方案。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心电图监测的方法和实践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进行心电图监测,并提供准确可靠的结果。

在进行心电图监测时,务必遵循操作指南和实践指南,以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本文1、本文较笔者一年前的所写的《看了它就能看懂心电图室大部分心电图》严谨、复杂和难很多,为方便理解,偶不严谨,但基本正确;临床部分多为个人体会以及书籍、文献所见,若与教材不同,以教材为准。

2、本文适用于有一定心电图基础的实习医生或非心内科临床医生,若完全不懂心电图,请先阅读敝作《看了它就能看懂心电图室大部分心电图》(非专科-初级篇-不严谨)。

(/;访问密码132465)3、看懂本文后临床医生可达到的水平:能迅速诊断心内科绝大部分心电图的主要问题,并做出相应处理;能看一眼心电监护机上的图形就大概判断ECG危重程度。

(二)阅读前须懂的几个基本问题:1、各波形的意义(1)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故P波的异常常是代表心房的问题,例如一个COPD患者II导联P波振幅>0.25mv,诊断右房肥大。

(2)PR间期:不等于PR段,而=P波+PR段。

代表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开始除极,故其时间延长可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3)QRS波群:心室除极全过程。

正常的QRS波群大家有目共赌,若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常代表心室出问题。

如室早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而作为房早,只要不伴室内差传,QRS形态是正常的。

心脏泵血靠的就是心室,而QRS波就是心室活动的表现,心房出问题不会马上出人命,但心室会,一份ECG若连异常的QRS波都找不到,说明心跳已经停止了。

(4)ST-T:心室复极全过程:故其异常亦多为心室的问题。

其临床地位极高,但其改变特异性欠佳。

(5)QT间期:整个心室活动过程。

主要看QTc间期,即校正后的QT间期,因心率慢QT间期必长,为使各种心率下的QT间期具有可比性,故产生QTc间期[=QT间期/(根号R-R)],其中R-R 单位为S,一般只能由看电脑打出或查表获得,或靠感觉),QTc间期才是有意义的值。

2、作为非心电图专科医生,若从生理学的原理上去研究心电图,结果定是痛不欲生,一无所获。

临床医生只要能看懂这是一个什么图,危不危重,就够了。

3、心电图诊断的二个注意点:(1)一份ECG有几个诊断时,顺序是有一定讲究的,未查到明确标准,但肯定的是心律一定写第一位,如窦性心律、房性心律、房颤,而电轴左右偏写第二位,其他标准不详。

(2)ECG诊断内容分为三类:①A类:多指解剖、病理生理诊断:主要有各房室肥大、心肌梗死、缺血、冠脉供血不足、各电解质紊乱等,必须依赖临床资料。

例如对一个异常Q波+ST段弓背型抬高+T波改变的典型心梗ECG,患者无胸痛胸闷等病史,一般是不能诊断心梗的,心电图报告完全可以卑鄙地写:异常Q波、ST-T改变,请结合临床,但这种报告外科医生看得懂吗?若负责任一点,可以写考虑急性心梗可能,请结合临床;单靠ECG一般是不够资格直接认为心梗(病理生理诊断)。

再例如对于一份左室高电压的ECG,若有高血压或其他可致左室大的病史,可直接诊断“左室肥大”(解剖诊断),但若无,只能诊断“左室高电压”(无临床意义)。

如此等等。

②B类:单看心电图不须病史就能直接诊断的,各类心律失常是主力,例如房颤、预激综合征、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只看图便可,不须任何病史。

③除上述二者外的其他情形,例如ST-T改变,如心脏顺钟向转位,如电轴左偏。

4、看图的方法:对于危重的病人,肯定是要求看一眼马上看出主要问题,其他小问题先不理;而一般情况下看图,要求从头到尾,从P波到T波一个个看,看时间、振幅、形态有无异常,从I导联到V6导联一个不漏地看。

故必须牢背常用的正常值才能谈看图。

其实须牢背的最主要其实就几个:P波时间应<120ms,若延长和或成双峰,要注意有无左房肥大,II导振幅应<0.25mg,若增高,注意有无右房肥大或肺动脉高压;PR间期应120-200ms,若>200,注意是否各类房室传导阻滞,若<120,看看有无预激综合征;QRS波应<200ms:若宽大畸形,看看是干扰还是室早还是房早伴室内差传;若>200ms常用以判断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束支阻滞。

还有QTc间期,正常是<430ms的,若明显延长,>500ms,要看是否QT间期延长综合征、电解质紊乱等。

二、危重心电图临床医生懂看危重ECG是当务之急!不是每个科都自己做心电图,但每个科都可以有心电监护机,特别是外科医生一定要注意了!当没文化的医生面对一个危重病人的心电监护上的持续性室速而不懂,还假装表情凝重地分析着心电监护的内容,请你马上脱下白狼衣,弃医从演,以免危害人间!但你看懂本文后,就可以继续做医生了。

临床所见,笔者认为,危重ECG主要以下五大类:A:[急性心梗]对于有高危因素(如老年人、冠心病、高血压、DM、高血脂等)的患者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胸闷/胸痛/心悸/上腹痛/甚至左肩背痛均应查ECG以鉴别急性心梗。

临床诊断急性心梗主要依靠三个标准:(1)上述症状持续,特别是持续剧烈胸痛的(2)ECG有心梗表现且动态变化(3)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

废话一下:心肌坏死标志物其实主要指肌钙蛋白(+肌红查一个¥300左右),特异性极高,只要高,基本确定有心肌坏死(但并非100%是心梗所致坏死,可以是其他原因所致心肌损伤如心脏介入手术损伤,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微量升高,>正常3倍心梗意义较确定),肌红、CKMB也很有价值,但特异性不如肌钙;其他的心肌酶如CK、LDH特异性欠佳,仅参考。

另外,标志物出现需要时间,2小时以上不等,有时肌钙不高可能是未出现,注意复查。

上述三个条件只要符合二个,临床基本诊断急性心梗了。

临床医生要知道,实际上ECG诊断心梗的价值是毕竟有限的,因为一些仅有(1)+(3)的表现而ECG无很明显改变的病人,CAG(冠脉造影)表明他是严重冠脉病变甚至某支完全闭塞,心梗很严重的。

故,不要以ECG轻易诊断或排除急性心梗。

临床还将心梗分为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因临床最常见的,致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死亡的心梗主要是ECG很典型的STEMI,这里只讲它。

典型急性心梗ECG:(1)病理性Q波(2)ST段明显抬高特别是弓背型(3)T波改变(倒置或与ST融合成单向曲线)。

若出现如此典型ECG,且是相邻二个以上导联出现,心里(仅是心里)便可想:这个病人急性心梗跑不掉了。

而若仅有ST段很明显抬高,亦要注意心梗可能,可能较早期病理Q未出现,须动态查ECG。

但若只有相邻二个以上的病理Q而ST-T无改变,一般认为是陈旧心梗。

废话一下:病理性Q波(异常Q波),不是很多人都懂的:(1)时间>=0.04S(2)振幅>=同导1/4R波。

除了aVR和III导,以后你只要看到符合其中一项,你就可以当众大声说:它是病理Q!须注意的是:(1)III、aVR和V1正常亦可如此,而且实际上的aVR常常就是QS。

(2)临床常见一些rS图与QS波有点难分辨,特别是干扰较大时,一般前面只有有一点点尖尖的r波,我们就说它是有小r的,暂不认为它是病理Q,难以分辨时,主要看ST段,若无抬高,不属危重ECG,最多陈旧心梗。

(3)另有标准(并非诊断学)认为:时间>=0.03S、振幅>=1mm、Q波上有切迹,符合之一即为病理Q。

-心梗的定位有重要临床意义:(1)不同部位、范围的心梗危重程度及愈后不同(2)我们平时诊断心梗不可能只写“急性心肌梗死”,这样显得很没水平,正确的应该是“急性广泛前壁心梗”等。

但是莘莘学子看了什么“前间壁”、什么“高侧壁”可能很反感,实际上《解剖学》也没有这些概念。

没有关系,现在就能懂了。

若看《内科学》的表就死定了,要看的是下面这二张图。

实际上临床最常的心梗部位是:(1)广泛前壁(前降支供血)(2)下壁(右冠或回旋支供血)(3)前壁(前降支供血)(4)前间壁(前降支供血)。

其他XX壁就先不管了。

左上图涉及六轴系统,嫩娃不需知道为什么这样画,只要看了就行了。

图示:II、III、aVF最靠下面,因此当上述三导有表现时,为下壁心梗。

左下图涉及我们做心电图的部位。

只要根据各导在体表的位置就可判断了。

如图:V1-V5都出现在胸廓的前面,故其有表现时,是广泛前壁心梗;若只有V3-V5就是前壁;相应的,若V7-V9(做心电图时部位在背后),则是正后壁心梗;V1若再靠右一些,就是18导联里的右室了,因此V1、V2、V3是间隔在左右室之间的,若其有表现,则是前间壁心梗。

我们将18导联里的V7-V9称为后壁,将V3R-V6R称为右室,故若V3R-V6R有表现(右室正常可有Q波,主要看ST段有无明显抬高)时,就是右室心梗。

临床上最容易出现心源性休克、死亡的是广泛前壁心梗。

临床还常见下壁+广泛前壁一起梗,这种常可发生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衰最严重类型)。

此外,只要有心梗均应常规查18导。

与血管解剖有关,单纯右室或后壁梗死少见,多是般是有了其他壁的梗死的同时才会出现右壁或后壁梗死,当然也有单纯右室、右壁梗的。

若发现多壁梗,可能愈后更差。

遇到急性心梗明确的,外科医生自然请心内急会诊;而内科医生除请会诊还应该懂得,无论要急诊PCI还是溶栓还是保守,都应该立即给予拜阿司匹灵300mg+波立维300mg口服。

不少急性心梗若没处理,必是心源性休克或恶性心律失常而死。

上图为典型急性广泛前壁心梗的心电图;下图为陈旧性下壁心梗。

B:[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有心血管、呼吸系统基础病的,不管任何心律失常,只要平静状态心室率很快(160啊170啊、180啊或以上)的,都应考虑为危重的ECG,若有心悸(明显快速心率一般都有)、胸痛、气促等症状,则更严重,须紧急处理,控制心室率。

可达龙(胺碘酮)是治快速心律失常的王牌,具有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但没事不要乱用,其并非非常安全。

(一)室性心动过速看室速前须先懂室早,懂得室早后再谈室速,因为室速就连续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室早。

再说白一点,就是连续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室速的可怕之处在于其有恶化为室扑、室颤的趋势。

特别是持续性室速(持续超过30S)。

上图上宽大畸形QRS前无P波,故诊断短阵室速,若有P波(或与前的T波融合令其增高),应考虑房速伴室内差传。

室速时常要跟房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后者常不危重)鉴别。

有时难以鉴别,则宁愿当是室速从而积极处理。

无症状短阵室速者不须紧急处理,可予口服可达龙0.2Tid,主要是寻找病因(常是冠心病)治疗。

持续性室速若无症状,可以可达龙300mg+5%GS50ml微泵,若有心绞痛、肿水肿、低血压者,应该100J同步电复律。

无脉室速同室颤,直接360J电除颤。

(二)室上性心动过速ECG说的“室上性”实际就是包括房性和交界性,因有时难以区分,直接称室上性,治疗一样。

室上,即心室以上的传导冲动,这里的室上速不包括窦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