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处理项目设计方案
农村生活饮用水净化处理设计方案

农村生活饮用水处理设计方案我国南方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地处山区,受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交通情况的影响很大,部分地区存在人口聚集规模较小、饮水规模小和水源分散等问题,大规模的村镇集中供水建设方案无法在这些地区实行,导致部分农村安全饮用水供给存在困难。
“十三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力度和农村饮水改造资金的投入,但薄弱的科技力量、运营管理等问题,使得部分中小型集中饮水问题无法得到彻底解决。
特别是在一些山区村镇,水处理设备、基础设施配置不完善,普遍存在处理工艺简单、无净化设备配置、投资高、耗能高、占用面积大、操作管理不方便等情况。
农村已设计使用的传统水处理工艺与过滤池,晴时处理水质尚可,一旦遇上大到暴雨,原水迅速恶化,水中泥沙、枯枝腐叶、细菌等大量增加,依靠传统的自然沉淀、滤池渗透过滤方法处理的水质很难达到生活饮水水质要求,保证不了农村饮用水的卫生、安全与健康。
西安天浩环保针对农村饮用水净化处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设计使用TH-YYA饮用水净化设备,解决了山区有限条件下建设施工困难、设备占地面积大、铁质设备腐蚀生锈、过滤设备自动化程度低、操作复杂、后期维护成本高等烦人问题。
设备将絮凝、沉清、过滤、曝气增氧、自动控制反冲洗等功能集中一体,体积相对于普通的过滤设备缩小了70%以上,运输、安装更加方便,不需要使用吊车等工具;设备过滤净化运行过程不需要电力辅助(当水源地与设备高差>10m,水自流入设备,设备前无需另置水泵提升);不更换滤料,不生锈、不需专人管理维护,使用寿命可长达40年之久。
TH-YYA一体化净水设备现场安装照工艺流程:工艺一:(用于水量大、水质较差或用户已建设沉淀/絮凝等设施)原水(河沟水/山泉水/水库水等)→沉淀池→TH-YYA净水设备→消毒设备→清水池→用户工艺二:(用于处理水量较小、原水水质较好等情况)絮凝原水→TH-YYA净水设备→消毒设备→清水池/箱(根据用户需求定)→用户工艺流程讲解山区农村原水可采用河沟水、山泉水、水库水、浅层地下水、雨水等。
湖南某地净水设计

日产4800吨生活饮用水处理设计方案一、概述应邀对湖南某乡镇设计一套日产4800吨生活饮用水处理设备,源水取水就近取自水库,源水水质条件较好,设计供水扬程≥40m 现设计依据以上条件,制作以下设计方案,确保日产不小于4800吨,时供水能力不少于200T生活饮用水的水处理量,出水达到国家相关饮用水标准,供水方式采用直供式,不另设清水池,仅一次取水加压,带压处理后直供用户,恒压供水压力≥0.48Mpa。
二、设计方案1、工艺选择采用压力式水处理方式,源水经取水泵提升加压送入YEJ-200型一体化高效率压力式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直接送入用户供水管网,絮凝剂由取水泵进口投加,杀菌消毒剂在设备的消毒段加压投入,供水压力由变频器对取水泵进行调节,出口水压恒压精度在≤0.01 MPa。
2、主要工艺设备结构原理说明产品概述YEJ压力式一体化净水设备是本公司自主研发的一个专利产品,专利号:国家发明专利号201210141217.5,采用独特的絮絮沉淀技术使设备制水能力大大提高,辅以完善的预处理设备和水质改善设备,消毒杀菌设备,智能控制设备组成一个能适应各种地表水源条件甚至洪水季节高浊度恶劣条件下和轻度污染状况下的净水设备。
YEJ型直供式一体化净水装置是一种集絮凝、沉淀、过滤、消毒、于一体的一元化净水设备,它同时具备了源水取水、净化制水等多种功能,只需选配附设的加药消毒设备、自动控制设备就可组成一套理想的净水设备解决生活饮用水问题。
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压力式一体化净水装置的主要设备为一卧式圆柱形密封容器,内设絮凝反应、沉淀段、净化过滤段、杀菌消毒段,水源水靠取水泵压力或高位水源压差重力送入设备絮凝反应、沉淀段,该段内置特殊的多面体空心球,回流折板,源水在该段获得与絮凝剂充分的反应并形成絮凝沉淀,澄清水返流至净化过滤段过滤后进入杀菌消毒段与消毒剂消毒后制出合格的生活饮用水。
压力式一体化净水装置在制水和供水过程中除去必不可少的滤层压头损失外,没有能耗损失,可采用一次性加压供水的方式串接在取水和供水主线上,不需另建清水池和水塔。
人饮工程设计方案

人饮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高品质饮用水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解决城市居民饮用水问题,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人饮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本项目的目标是建设一套完整的人饮工程系统,满足城市居民的饮用水需求,保障居民健康。
二、工程规模和布局三、工艺流程设计1.水源处理:从水源地引入原水,进行初步的物理过滤和除杂,去除泥沙、大颗粒悬浮物等。
2.混凝系统:采用高效的混凝剂,将水中的胶体颗粒聚集成较大颗粒,便于后续过滤。
3.滤除系统:采用前置沉淀池和后置砂滤池,通过逐级滤除的方式去除胶体、细菌、悬浮物等,确保出水的清洁度和透明度。
4.杀菌系统:引入紫外线杀菌装置,对水进行紫外线消毒,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确保出水的安全性。
5.运营管理系统:引入自动化管理系统,对整个工程进行远程监控和操作,实时掌握各项指标,及时调整运营参数。
四、设备选型和布局1.进水系统:采用大口径进水管道,确保水源的稳定供应;设置水尺和流量计等设施,监测水源的质量和流量。
2.预处理系统:包括初沉池、格栅机和流量计等设备,用于去除较大颗粒杂质和测量进水量,减轻后续处理系统的负荷。
3.混凝系统:选用高效的混凝剂投加设备,确保混凝效果,将胶体颗粒聚集成大颗粒,便于后续过滤。
4.过滤系统:包括前置沉淀池和后置砂滤池等设备,采用不同粒径的滤料,逐级过滤,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细菌等。
5.杀菌系统:引入紫外线杀菌装置,放置在最后的出水位置,对出水进行紫外线消毒,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6.管网系统:设计合理的管网布局,包括供水管道、消防管道和排水管道等,确保居民饮用水的正常供应和排放。
五、运营管理和维护保养1.建立健全的运营管理体系,设立专门的运营管理部门,负责工程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
2.进行定期的水质检测和监测,确保出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和居民需求。
3.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洗滤料、更换紫外线灯管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工作。
农村饮水项目工程方案

农村饮水项目工程方案一、前言中国农村地区的饮水问题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传统的取水方式包括自然水源取水、地下水井取水等,这些取水方式存在水质不过关、供水不稳定、供水量不足等问题。
因此,为了改善农村地区的饮水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必要开展农村饮水项目工程,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工程技术,解决农村饮水问题。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改善农村地区的饮水条件,涉及饮水取水系统、饮水净化处理系统、饮水输配系统等方面。
项目包括选址、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等全过程,并需配套相关文档资料的编制。
具体包括:1、选址:根据当地地形地貌、水资源分布等情况,选择适宜的取水点和建设地点。
2、设计:综合考虑当地气候、水质、用水量等因素,制定合理可行的饮水工程设计方案。
3、施工: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土建工程、设备安装等施工作业。
4、设备安装:根据设计方案,安装水泵、管道、净化设备等必要设备。
5、调试:对已安装的设备进行调试,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6、文档资料编制:包括工程施工图、设备检验检疫报告、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等。
三、项目实施流程1、立项阶段:项目立项时,首先需要进行调研分析,了解当地饮水情况、用水量、水质等情况。
同时,需要研究当地的水资源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取水点。
确定项目资金预算及项目实施计划,制定实施方案。
2、设计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需要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取水系统、净化处理系统、输配系统等方面的设计。
需要综合考虑工程的可行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确保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3、施工阶段:项目施工阶段需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土建工程、设备安装等作业。
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质量和安全,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安全事故。
4、调试阶段:施工完成后,需要对设备进行调试,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需要进行设备运行试验,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确保设备运行稳定。
5、验收阶段:项目完成后,需要进行竣工验收,包括工程质量验收和设备运行检测。
只有项目通过验收,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直饮水工程方案

直饮水工程方案1. 项目概述直饮水工程是指将地下水或水源进行处理后,直接供应给用户使用的一种水处理方式。
与传统的自来水供应方式相比,直饮水工程具有易于安装、节约空间、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本项目拟在某市区进行直饮水工程的建设,以提升城市饮用水处理方式,提高水质,保障居民健康。
2. 工程流程(1)水源选取:首先需要选取一个干净的水源,以保证水质的可靠性。
考虑到当地的地下水资源条件较好,因此决定采用地下水作为直饮水工程的水源。
(2)取水及输水:在选定地下水源后,需要进行取水装置的设计和建设,以及输水管道的铺设。
取水装置和输水管道的设置需考虑到水源的保护和输水的稳定性。
(3)水质处理:地下水源通常含有一定量的杂质和微生物,因此需要进行水质处理,以确保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
水质处理设备包括混凝沉淀装置、过滤装置、消毒装置等。
(4)直供系统建设:经过水质处理的地下水通过直供系统分配到城市各个区域,供应给居民直接饮用。
直供系统的建设需要考虑到管网的布局、水压和水量的配备等问题。
(5)监测及维护:在直饮水工程建成后,需要建立监测系统,对水质和供水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以保证水质的持续稳定和可靠供水。
3. 技术方案(1)水源选取:确定在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的区域选取地下水源。
(2)取水及输水:选用低噪音、高效率的取水设备,并采用合适的管材和管道布局,确保输水的稳定和安全。
(3)水质处理:采用先进的水质处理设备,包括多介质过滤器、臭氧发生器等,并按照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水质处理。
(4)直供系统建设:建设完善的直供系统,包括分区配水,供水管网布局和供水泵站的设置,以确保各个区域的供水充足和稳定。
(5)监测及维护: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包括在线监测设备和实验室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供水问题,确保水质的稳定和供水的可靠性。
4. 预算及投资(1)取水及输水设备投资:根据选用的取水设备和输水管道的长度,初步估计投资约为200万元。
直饮水工程建设方案

直饮水工程建设方案一、项目介绍直饮水工程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将湖泊、河流、地下水等水源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微生物和有害物质,保留水源中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等成分,最终使之成为可以直接饮用的饮用水。
直饮水工程的建设对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直饮水工程的建设进行详细的介绍,并提出具体的建设方案。
二、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和乡村的饮用水需求量也日益增大。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包括环境污染、水质下降等,传统的饮用水供应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饮用水的需求。
直饮水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提供高质量的饮用水,保障人们的健康。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 提升饮用水质量。
传统的自来水经过净化处理后,还需要通过管道输送到每个家庭,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管道的二次污染,使水质下降。
而直饮水工程利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可以将水质直接提升,保证水质的纯净和安全。
2. 解决水源匮乏问题。
在一些缺水地区,传统的自来水供应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直饮水工程可以充分利用地下水等水源进行处理,解决水源短缺的问题。
3. 保护环境。
传统自来水供应需要大量的管道输送水源到每个家庭,这不仅造成了环境负担,也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直饮水工程可以减少这种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
四、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1. 技术可行性:直饮水工程利用了现代化的水处理技术,如反渗透、超滤、紫外线消毒等,能够有效去除水中有害物质和微生物,保留水中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营养成分,提供优质的饮用水。
2. 经济可行性:由于直饮水工程可以减少管道输送和二次污染,降低了维护成本,相对于传统自来水供应,具有更低的长期维护成本。
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水处理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矿物质和营养成分,提高了水的价值。
3. 社会可行性:直饮水工程将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受到公众的欢迎和支持。
饮水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饮水工程初步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饮水工程是指为供给人们饮用、生活、农业和工业用水所建设的一个综合性工程。
饮水问题是关系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设计方案,以确保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水的质量和供给的稳定性。
在进行饮水工程初步设计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地理环境、水资源情况、水质情况以及设计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等因素。
二、项目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中国某省的一个山区地区,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复杂。
该地区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势较高,水源的利用率较低。
另外,该地区气候温和,降水量充足,是一个很适合进行饮水工程建设的地区。
三、项目规模本次饮水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的项目规模为:每天供水量为10000立方米,服务人口为50000人。
四、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源开发、输水管道、水处理工程和供水系统等内容。
1. 水源开发针对该项目的山区地理特点,有必要对当地的水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首先,应对周边地区的水资源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合适的水源地。
然后,进行水源地的勘察和地质测量,并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水源地点进行水源开发。
2. 输水管道为了确保供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建设一套完善的输水管道系统。
输水管道需要充分考虑地形和水质情况,并采用合适的管道材料和施工工艺,保证输水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3. 水处理工程此外,为了保证供水的卫生安全和水质的良好,还应该建设一套完善的水处理工程系统。
水处理工程系统需要考虑当地的水质情况和水源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水处理方法,包括混凝、絮凝、过滤、消毒等,确保供水的水质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
4. 供水系统最后,建设一套完善的供水系统,确保水源的充分利用和供水的稳定性。
供水系统需要考虑周边地区的用水情况,确定合适的供水管网和设备,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供水的安全稳定。
五、项目实施方案在进行饮水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项目的实施方案。
饮水项目实施方案模板范文

饮水项目实施方案模板范文一、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供水压力不断增大。
为了解决城市居民的饮水问题,我市决定开展饮水项目,以确保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安全可靠。
二、项目目标。
1. 提高城市居民的饮水质量,确保饮用水安全;2. 建设完善的城市供水系统,提高供水效率;3. 保障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需求。
三、项目内容。
1. 建设水源地保护工程,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确保水质安全;2. 建设新的水厂和配套设施,提高供水能力和水质;3. 更新城市供水管网,改善供水系统,减少漏水和污水混入;4. 完善城市居民用水管理制度,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浪费。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确定项目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2. 开展水源地保护工程,加强环境保护,确保水质安全;3. 开展新水厂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供水能力和水质;4. 更新城市供水管网,改善供水系统,减少漏水和污水混入;5. 完善城市居民用水管理制度,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浪费;6. 完成项目验收,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五、项目效益。
1. 提高城市居民的饮水质量,保障饮用水安全;2. 建设完善的城市供水系统,提高供水效率;3. 保障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需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六、项目风险。
1. 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2. 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资金不足、技术难题等问题;3. 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环境保护、社会影响等问题。
七、项目总结。
本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城市居民的饮水条件,提高城市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项目的实施还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希望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协力,顺利完成这一重要的工程,为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羚山泵站生活饮用水处理项目
设
计
方
案
2011年8月
目录
1项目概况 (1)
2工程设计依据及原则 (1)
2.1设计依据 (1)
2.2设计原则 (1)
3项目范围 (2)
4进水水质和出水要求、处理水量 (2)
4.1进水水质 (2)
4.2出水要求 (2)
4.3设计处理水量 (3)
5处理方案选择及工艺流程 (3)
5.1处理方案选择 (3)
5.2原则流程 (3)
5.3工艺说明 (4)
6设备参数 (4)
6.1高效过滤器系统 (4)
6.1.1原水提升泵(兼反洗水泵) (4)
6.1.2絮凝加药装置 (4)
6.1.3高效过滤器技术参数 (5)
6.1.4配套反洗设备 (7)
6.2中间水池 (7)
6.3锰砂过滤器 (8)
6.4消毒水池 (8)
6.5消毒加药装置 (9)
6.6电控系统 (9)
7电气及自控 (10)
7.1电气 (10)
7.2自动控制 (10)
8主要设备(材料)及报价 (11)
1项目概况
本处理项目为新建工程。
该项目处理水量为3m3/d, 原水为井水,要求经处理后,达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2工程设计依据及原则
2.1设计依据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3)《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GB5749-2006);
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5)《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JB/T2932-1999);
6)建设方提供的原始水质、水量等基础资料。
2.2设计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环保、卫生和安全等法规,经处理后主要水质指标均符合建设方提出的要求;
2)设计中坚持科学态度,采用的水处理工艺既要体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又要成熟、安全可靠,并具有操作简单、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
3)处理单元相对紧凑、占地尽可能少,在确保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及运行成本。
3项目范围
1)本方案范围只限于原水提升至过滤出水消毒之间的工艺、设备及电气、自控,不包括原水的贮存设施及出水贮存设施;
2)本项目设备厂家提供系统设备的指导安装调试及操作人员培训等服务。
4进水水质和出水要求、处理水量
4.1进水水质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进水水质,具体指标如下:
4.2出水要求
出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具体指标如下:
4.3设计处理水量
根据建设方提供资料:该项目处理水量为3m3/d,本方案设计中设计处理水量为1m3/h。
5处理方案选择及工艺流程
5.1处理方案选择
针对该项目的具体情况,一般采用“微絮凝+过滤+消毒”的工艺,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降低水的浊度。
5.2原则流程
反洗风机反洗水泵
5.3工艺说明
原水由提升泵提升进入高效过滤器。
采用絮凝剂加药装置往原水中投加絮凝剂,絮凝剂经混合后,与水中的固体颗粒悬浮物进行微絮凝反应,快速生成体积大于5微米的絮体,经过滤系统管路进入高效过滤器进行过滤,在过滤器内被滤料截留,从而降低水中的悬浮物,出水进入中间水池,由提升泵提升进入锰砂过滤器,经过锰砂过滤器进一步去除铁锰,出水再经消毒后回用。
高效过滤器采用气水联合冲洗,反洗空气由风机提供;反洗水采用过滤后的清水,由原水泵(兼反洗水泵)提供。
系统的废水(高效过滤器反洗废水、锰砂过滤器反洗废水)排入厂区的污水处理系统。
6设备参数
6.1高效过滤器系统
6.1.1原水提升泵(兼反洗水泵)
流量:Q=2.5m3/h
扬程:H=20m
电机功率:N=0.75kW
数量:1台
6.1.2絮凝加药装置
药剂采用聚合氯化铝,根据不同的水质,应通过实验来确定投加絮凝剂或助凝剂的组成和投加量。
对于普通水一般情况下可投加聚合氯化铝(PAC)或聚合氯化铝铁
(PAFC),投加浓度2-8%,投加量约2-8mg/L。
加药桶
容积:V=40L
材质:PE,配支架
数量:1只
投药计量泵
流量: 3.78L/h
压力:0.7MPa
配套电机功率:15W
数量:1台
具体的加药量由运转管理部门根据进水水质参数、水量及出水水质参数确定。
采用湿式投加,药剂通过配药桶手动搅拌均匀后,采用压力计量泵投加到原水进水管内。
设备地面做防腐处理。
6.1.3高效过滤器技术参数
设备参数
规格型号:φ350
数量:1台
材质:碳钢
单台处理水量:4m3/h
过滤速度:V=41.7m/h
设备高度:~2200 mm
设计压力:0.4Mpa
工作压力:<0.4Mpa
过滤介质:彗星式滤料
单台滤料重量:6kg
工作温度:5-55℃
设备荷载:
设备净重:~137kg
运行重量:~350kg
运行压差
正常出力:≤0.1Mpa
最大出力:≤0.15Mpa
反洗强度
水冲强度:6.0-8.0L/s·m2
气冲强度:40~60.0L/s·m2
反冲洗水压:0.10-0.15Mpa
反冲洗气压:39~50Kpa
配套管系接口
进水管DN40 PN1.0 MPa JB/T81-94
出水管DN40 PN1.0 MPa JB/T81-94
反洗进水管DN40 PN1.0 MPa JB/T81-94
反洗排水管DN40 PN1.0 MPa JB/T81-94
正洗排水管DN40 PN1.0 MPa JB/T81-94
反洗进气管G 1″
排气管G 1/2″
备注:过滤器罐体内壁采用防腐涂料,外表面涂装颜色为海蓝色。
6.1.4配套反洗设备
反洗风机(离心气泵)
风量:Q=55m3/h
升压:△P=49Kpa
电机功率:N=1.1Kw
数量:1台
6.2中间水池
数量:1座
外型尺寸:1.5m×1.0m×2.5m
有效水深:2.0m
结构形式:砖砌
6.3锰砂过滤器
在最终出水前设置锰砂过滤器保证出水的稳定性。
锰砂过滤器具有去除微量铁锰的功效,铁锰去除率均在98%以上。
锰砂过滤器:1 台
处理量:1m3/h
外型尺寸:Φ600mm×2150mm
连接口径:DN50
材质:碳钢衬环氧
②提升泵
流量:2.5m3/h
扬程:32m
功率:1.1kw
数量:1 台
③反洗泵
流量:25m3/h
扬程:32m
功率:4.0kw
数量:1 台
6.4消毒水池
数量:1座
外型尺寸:1.5m×1.0m×2.5m
有效水深:2.0m
结构形式:砖砌
6.5消毒加药装置
药剂采用优氯净,投加浓度2%,投加量按10-30mg/L设计;
加药桶
容积:V=40L
材质:PE,配支架
数量:1只
投药计量泵
流量: 3.78L/h
压力:0.7MPa
配套电机功率:15W
数量:1台
具体的加药量由运转管理部门根据进水水质参数、水量及出水水质参数确定。
采用湿式投加,药剂通过加药桶将药剂经搅拌均匀后,配置成工艺合适的可投加配比浓度药液,采用压力计量泵投加到合格出水总管内。
6.6电控系统
电控柜
材质:碳钢喷塑
型号:DADK系列
防护等级:IP30
数量: 1 台
7电气及自控
7.1电气
本设计中的电气由建设方提供380V电源回路。
DA863过滤器及反洗设备内均为低压设备,不单设变电所。
7.2自动控制
为提高管理水平和自动化程度,本设计过滤设备采用了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
过滤器及其配套设备自动控制采用就地独立控制的原则进行。
本系统采用PLC自动控制,PLC对过滤器运行控制方式有二种:
1、手动控制
对过滤设备进行调试、操作以及维修时,通过手动操作方式对过滤系统内的所有控制点进行操作、监控。
2、全自动控制
通过设定水池的液位以及反冲洗各阶段的设定时间对过滤器整个运行过程实行全自动控制。
其过程为:
初滤→过滤→液位到设定位置(或达到设定的时间)→水冲→气洗→气水混冲→水漂洗→初滤→过滤
3、防雷、接地
(1)、各建筑物的屋面均设置避雷带,并引下与各自基础焊接。
再将所有基础用接地扁钢连为一体。
(2)、各电气设备应进行保护接地,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4Ω。
8主要设备(材料)及报价
注:设备间等土建构筑物以及设备基础处理未计算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