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石电容器的结构与性能实验报告
独石电容

独石电容独石电容独石电容器是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别称,根据所使用的材料,可分为三类一类为温度补偿类NPO电介质。
这种电容器电气性能最稳定,基本上不随温度、电压、时间的改变,属超稳定型、低损耗电容材料类型,适用在对稳定性、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高频、特高频、甚高频电路中。
二类为高介电常数类X7R电介质。
由于X7R是一种强电介质,因而能制造出容量比NPO介质更大的电容器。
这种电容器性能较稳定,随温度、电压时间的改变,其特有的性能变化并不显著,属稳定电容材料类型,使用在隔直、耦合、傍路、滤波电路及可靠性要求较高的中高频电路中。
三类为半导体类Y5V电介质。
这种电容器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常用于生产比容较大、标称容量较高的大容量电容器产品。
但其容量稳定性较X7R差,容量、损耗对温度、电压等测试条件较敏感,主要用在电子整机中的振荡、耦合、滤波及傍路电路中。
独石电容比一般瓷介电容器大(10pF~10μF),且电容量大、体积小、可靠性高、电容量稳定,耐高温,绝缘性好,成本低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独石电容器不仅可替代云母电容器和纸介电容器,还取代了某些钽电容器,广泛应用在小型和超小型电子设备(如液晶手表和微型仪器)中。
独石电容的特点:温度特性好,频率特性好。
一般电容随着频率的上升,电容量呈现下降的规律,独石电容下降比较少,容量比较稳定。
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电子精密仪器。
各种小型电子设备作谐振、耦合、滤波、旁路。
容量范围:10pF~10μF耐压:二倍额定电压。
独石电容-电容的作用是什么?电容器包括固定电容器和可变电容器两大类,其中固定电容器又可根据所使用的介质材料分为云母电容器、陶瓷电容器、纸/塑料薄膜电容器、电解电容器和玻璃釉电容器等;可变电容器也可以是玻璃、空气或陶瓷介质结构。
以下附表列出了常见电容器的字母符号。
电容分类介绍名称:聚酯(涤纶)电容(CL)符号:电容量:40p--4μ 额定电压:63--630V 主要特点:小体积,大容量,耐热耐湿,稳定性差应用:对稳定性和损耗要求不高的低频电路名称:聚苯乙烯电容(CB)符号:电容量:10p--1μ 额定电压:100V--30KV 主要特点:稳定,低损耗,体积较大应用:对稳定性和损耗要求较高的电路名称:聚丙烯电容(CBB)符号:电容量:1000p--10μ 额定电压:63--2000V 主要特点:性能与聚苯相似但体积小,稳定性略差应用:代替大部分聚苯或云母电容,用于要求较高的电路名称:云母电容(CY)符号:电容量:10p--0。
电容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为电子技术的基础,电容在电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自身对电容的认识和操作技能,我参加了本次电容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电容的基本概念、分类、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2. 掌握电容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3. 学会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常用仪器对电容进行检测。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电容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电容的定义:电容是电子电路中用来储存电荷的元件,它能够使电荷在两个导体之间产生电势差。
(2)电容的分类:根据电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分为固定电容、可变电容和微调电容等。
2. 电容的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1)电容的特性:电容具有储存电荷、释放电荷、滤波、耦合等特性。
(2)电容在电路中的作用:电容在电路中具有滤波、耦合、旁路、去耦、定时等功能。
3. 电容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1)测量方法:使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电容的充放电特性,通过观察表针的偏转情况来判断电容的好坏。
(2)注意事项:在测量电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确保万用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②将电容引脚正确连接到万用表上;③在测量过程中,避免触摸电容引脚,以免影响测量结果;④测量完成后,及时断开电容与万用表的连接,以免对仪器造成损坏。
4. 实验操作(1)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容:按照测量方法,将电容连接到万用表上,观察表针的偏转情况。
(2)使用示波器观察电容充放电波形:将电容连接到示波器上,观察电容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压波形。
(3)分析测量结果:根据测量数据,判断电容的好坏,分析电容在电路中的作用。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电容实习,我对电容的基本概念、分类、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实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1. 电容在电路中具有多种作用,了解电容的特性对于设计电路具有重要意义。
2. 测量电容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对仪器造成损坏。
独石电容失效分析

我们是TDK代理,我们经常卖一些贴片电容给东莞某家工厂作独石电容的原料。
说白了就是买我们的贴片电容回去,然后再两边加插脚。
NPO材质是银白色的;
X7R材质是浅灰色的;
Y5V材质是褐色的。
独石电容和瓷片电容都无正负极之分。
只有电解电容器才有正负极之分。
电解电容器在外壳上是注明了+或者-负极的。
过去电容器是用长脚的为正。
这种标识不科学,现在已经不采用了。
二极管上肯定有方向的标识。
电路板的焊盘? 这个问题没有讲清楚。
独石电容最大的缺点是温度系数很高,做振荡器的稳漂让人受不了,我们做的一个555振荡器,电容刚好在7805旁边,开机后,用示波器看频率,眼看着就慢慢变化,后来换成涤纶电容就好
多了.
独石电容的特点:
电容量大、体积小、可靠性高、电容量稳定,耐高温耐湿性好等。
应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电子精密仪器。
各种小型电子设备作谐振、耦合、滤波、旁路。
容量范围:
0.5PF--1UF
耐压:二倍额定电压。
里面说独石又叫多层瓷介电容,分两种类型,1型
性能挺好,但容量小,一般小于0。
2U,另一种叫
II型,容量大,但性能一般。
火炬独石电容

火炬独石电容火炬独石电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子元件,它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例如计算机、手机等。
独石电容是一种电容器,可以将电荷存储在两个导体板之间的绝缘区域中,一般用于存储小电荷或能量的电路。
本文将介绍火炬独石电容的定义、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优缺点和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内容。
一、定义火炬独石电容是指一种采用单独石英作为介质的电容器,具有高频特性、稳定性和精确性等良好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高频电路和精密仪器中。
二、结构火炬独石电容由石英石头、金属电极和压缩机构等组成,其内部结构由固定板、活动板和介质板三部分组成。
固定板和活动板均由金属片构成,介质板则是一块单一的石英石头,两片金属片分别位于石英石头的两侧,压缩机构则使得两片金属片之间的距离可以进行微调。
电容器的容值一般与两侧金属片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例关系。
三、工作原理火炬独石电容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场效应。
当电荷通过两个金属板之间的介质区域时,会在其表面形成一个电场。
该电场的强度与两个金属板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例关系。
当电荷移动到不同位置时,金属板之间的距离也会随之改变,进而导致电容器的容值发生变化。
四、使用方法火炬独石电容通常用于高频电路和振荡器中。
在使用时,需要先将其固定在电路中,然后根据需要调整两侧金属片之间的距离,以便控制其容值大小,从而达到想要的电荷存储效果。
五、优缺点火炬独石电容具有许多优点,例如稳定性高、精度高、温度稳定性好、损失低等,适用于高频电路和精密仪器等场合。
但是,火炬独石电容的价格较高,制造成本也较大。
六、应用领域火炬独石电容的应用领域包括电子产品、通信设备、汽车电子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它被广泛应用,例如在通信基站、移动设备和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中,作为高频电路和精密仪器的重要部件。
电容参数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容器的参数及其测试方法;2. 掌握使用示波器、万用表等仪器进行电容器参数测试的操作技巧;3. 熟悉电容器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电容器是一种储存电荷的电子元件,其参数主要包括电容量、耐压值、损耗角正切等。
电容量是指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能力,单位为法拉(F);耐压值是指电容器能够承受的最大电压,单位为伏特(V);损耗角正切是衡量电容器损耗性能的参数,其值越小,电容器性能越好。
电容器参数测试实验主要通过测量电容量、耐压值和损耗角正切等参数,来评估电容器的性能。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1)示波器:用于观察电容器充放电波形;(2)万用表:用于测量电容器的电容量、耐压值和损耗角正切;(3)信号发生器:用于提供测试信号;(4)电容器:待测试的电容元件。
2. 实验材料:(1)测试电路板;(2)连接线;(3)电源。
四、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测试电路,包括信号发生器、电容器、示波器、万用表等。
2. 测量电容量:(1)打开电源,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1kHz,输出电压为5V;(2)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容器的电容量,记录数据。
3. 测量耐压值:(1)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容器的耐压值,记录数据;(2)将电容器接入测试电路,逐渐增加电压,观察电容器是否击穿,记录击穿电压。
4. 测量损耗角正切:(1)打开示波器,将示波器探头连接到电容器的两端;(2)使用信号发生器输出正弦波信号,调节频率为1kHz,输出电压为5V;(3)观察示波器显示的波形,记录电容器的充放电波形;(4)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容器的损耗角正切,记录数据。
5. 数据处理与分析:(1)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电容器的电容量、耐压值和损耗角正切;(2)分析电容器的性能,比较不同电容器的参数差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容量:根据实验数据,电容器A的电容量为10μF,电容器B的电容量为15μF。
2. 耐压值:电容器A的耐压值为50V,电容器B的耐压值为60V。
电容性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验证电容性 原理,测量 电容值
实验设备: 电容器、电 源、电阻、 示波器等
实验过程: 连接电路, 调节参数, 测量数据
实验结果: 得到电容值, 分析误差原 因
实验建议: 改进实验方 法,提高测 量精度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 数据误差、设备故障等
针对问题的分析:找出问题 的原因,分析其对实 录
01 实 验 目 的 03 实 验 步 骤 05 实 验 总 结 与 建 议
02 实 验 原 理
04
实验结果与数据 分析
1 实验目的
了解电容性原理
电容器的基本原理:储存 电荷的能力
电容器的应用:滤波、耦 合、谐振、储能等
电容器的类型:固定电容 器、可变电容器、电解电 容器等
电容器:用 于存储电荷, 测量电容值
电源:提供 稳定的直流
电压
电阻:用于 调节电路中
的电流
示波器:观 察电压和电 流的变化情
况
电表:测量 电压、电流
和电阻值
开关:控制 电路的通断
实验操作流程
准备实验材料:电容器、电源、电阻、 导线等
连接电路:按照实验要求连接电容器、 电源、电阻等
调节参数:调整电源电压、电阻值等 参数
律
数据处理与分 析的结论:对 实验结果的解 释和总结,以 及对实验目的 的验证和评价。
结果解释与结论
实验结果:电容器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容值变化 数据分析:使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结论:电容器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容值变化规律 建议:根据实验结果提出改进电容器性能的建议
5 实验总结与建议
实验总结
a. 将测量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便于分析和比较 b. 对测量数据进行误差分析,找出可能的原因并改进实验方法 c. 根据测量数据,绘制电容器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便于观察和分析
电容器实验报告

电容器实验报告实验一:电容器的基本特性电容器是电路中常用的电子元件,它能够存储电荷并且能够与电阻器、电感器组合成各种电路,实现各种功能。
为了更好地理解电容器的性质,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测量了不同电容器的基本特性。
实验用品:1.电感表2.电阻器3.电容器4.电源实验步骤:1.将电容器连接到电源中,调节电阻器使得电压稳定在2伏特。
2.将电感表分别连接到电容器的两端,记录下电容器的电容值。
3.使用已知电容值的电容器测量得到比较精准的电感表。
4.将电容值分别调节至另外两个电容器,然后再次测量电容值,记录电容值数据。
5.重复步骤2-4,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结果。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的实验结果:1.电容器的电容值是稳定的,在3.5μF附近波动。
测量的结果精度较高,而根据已知电容值的电容器测量得到的值误差较大。
2.电容器的电容值随着电压的增加而增加。
在电压从2伏特到4伏特的过程中,电容器的容量随之增加了1μF.3.实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电压下存在两种不同电容的电容器时,随着电容值的增加,电容器可以储存的电荷也增加了。
结论: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电容器的电容值稳定、精准。
电容值的误差与已知电容值的精度有关。
2.电容器的电容值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加。
这种变化随着电容器的容量增加而增加。
3.相同电压下,电容值较大的电容器可以储存更多的电荷。
总的来说,电容器的性质使得其在电路中应用十分广泛,同时也是学习电子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将深入理解电容器的特性,满足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需要。
电容生产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制备和测试电容器的性能,了解电容器的生产工艺,掌握电容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并对电容器的关键参数进行评估。
二、实验原理电容器是一种储存电荷的电子元件,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两个相互靠近且绝缘的导体(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场来储存电荷。
电容器的电容量(C)由电极的面积(A)、电极之间的距离(d)以及介质的介电常数(ε)决定,公式为:C = ε A / d电容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包括电容量、漏电流、耐压值、损耗角正切(tanδ)等。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材料:导电材料(铜、铝等)、非导电材料(电解质涂覆碳纤维等)、电极材料、绝缘材料、导电胶、导线等。
2. 设备:电容器测试仪、万用表、电容器测量仪、电热鼓风干燥箱、剪刀、尺子、胶水等。
四、实验步骤1. 电容器制备(1)将导电材料和绝缘材料剪成适当尺寸;(2)将导电材料作为电极,非导电材料作为介电层,依次叠放;(3)将叠放好的材料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中,进行高温固化;(4)固化完成后,将电极和介电层粘合,制成电容器。
2. 电容器性能测试(1)使用电容器测试仪测量电容器的电容量;(2)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容器的漏电流;(3)使用电容器测量仪测量电容器的耐压值;(4)使用电容器测量仪测量电容器的损耗角正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容量:实验制备的电容器电容量为1200μF,符合设计要求。
2. 漏电流:实验制备的电容器漏电流为1μA,符合设计要求。
3. 耐压值:实验制备的电容器耐压值为16V,符合设计要求。
4. 损耗角正切:实验制备的电容器损耗角正切为0.002,符合设计要求。
实验结果表明,本次制备的电容器性能良好,各项参数均符合设计要求。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电容器的制备方法和性能测试方法。
实验制备的电容器电容量、漏电流、耐压值、损耗角正切等关键参数均符合设计要求,表明本次实验制备的电容器性能良好。
七、实验改进建议1. 在制备过程中,可以尝试优化电极材料和介电材料的组合,以提高电容器的性能;2. 在测试过程中,可以增加对电容器频率响应特性的测试,以评估电容器的应用范围;3. 可以研究新型导电材料和绝缘材料,以提高电容器的性能和降低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专业班成绩评定
学号姓名(号)教师签名
题目:独石电容器的结构与性能第周星期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容器的电容量及损耗角的测试方法;
2.掌握不同频率下普通电容器和独石电容器的电容量C 及损耗角正切的变化规律;
3.掌握普通(电解)电容器和独石电容器在结构上的差别,学会分析此差别对
电容器特性的影响;
4.了解两种电容器中介质层和电极层材料在显微组织上的特点,以及介质层与电极层结合状态上的区别,并初步分析这种差别对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电容器的结构比较简单,由绝缘的介质层及其两面的电极及其引出线所组成。
普通电容器的制作过程是:分别制作介质层和电极,再将其组合制作(例如卷绕)而成,而独石电容器是首先制备出介质层,然后在其上印制电极用的导电浆料,再次烧制而成,其特点是介质与电极之间的结合好,从而减少由于两者之间接触不良引起的损耗。
三.实验内容
1.测量普通电容器和独石电容器在不同频率下的电容量和损耗角正切的变化
规律,要求测量四个不同频率下的电容量和损耗角正切,取三点平均值,每次测量前必须将电容器短路放电干净;
2.分析上述两种电容器在结构上的差别,要求分析介质层与电极层的结构,画出结构简图;
3.观察分析两种电容器介质层、电极层乃至介质与电极之间区域材料的显微组织,要求画出组织特征示意图。
四.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TH2810B 型LCR 数字电桥,或TH2618B 型电容测试仪,体视显微
镜,
金相显微镜,浸蚀剂,普通(电解)电容器和独石电容器各若干个。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测量不同频率下普通(电解)电容器的电容量和损耗角正切,记录数据;
2.测量不同频率下独石电容器的电容量和损耗角正切,记录数据;
3.分别选择适当的截面,切开上述两种电容器,分析其结构,画
出示意图
4.观察沿此截面制成的金相试样的显微组织,画出介质层、电极
层和介质与
电极过渡层的显微组织示意图。
5.注意事项:(i) 每次测试前务必将电容器短接彻底放电;
(ii) HD、HS 与LD、LS 应在被测元件引线上连接,以便形成完
整的四端测量。
六.实验结果
压电滤波器频率和振幅变化数据记录表
1.电解电容器的结构
主视图俯视图展开图
2.独石电容器的结构
电容器整体结构独石的微观结构并联独石电容器微观结构
3.压电滤波器的结构
压电滤波器外观滤波器的微观结构串联独石电容器微观结构
4.钽电容的结构
插贴装钽电容外观贴装钽电容的微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