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回顾与思考优秀教学案例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以及各种图表的特点和适用场景。通过总结归纳,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个简单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数据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问题导向: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数据处理的各种方法和技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我会让学生回顾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同时,我也会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通过这样的反思和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掌握了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后,往往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从而导致解题困难。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本节回顾与思考的优秀教学案例,通过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回顾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及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据处理知识的热爱。同时,本节课还将强调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收集课件

(1)由题意,可知全校“低碳族”总人数为300÷25%=1 200(人),所以八年级“低 碳族”人数为1 200×37%=444(人).九年级“低碳族”人数占全校“低碳族”人数 的百分数为1-25%-37%=38%.补全统计图如图(1),图(2)所示.
A. ⑤③②④① B. ③⑤②①④ C. ③⑤②④① D. ③⑤④②① 3. 小明想通过对“你会将用过的水再次使用吗?”问题的回答了解周围 人的节水意识,于是随机调查了周围的40人,结果为:
则被调查者中具有节水意识(即回答“经常这样”或“有时这样”)的占总 数的( C )
A. 25% B. 37.5% C. 62.5% D. 75%
【基础训练】
1. 为了得到“从高处落下瓶盖50次,出现正面朝上和背面朝上的次数”,
则应采用的方法是( D )
A. 调查
B. 查阅报刊
C. 上网 D. 试验
2. 为了了解南京市八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请你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 将解决上述问题要经历的几个重要步骤进行排序.①用样本估计总体;②整理 数据;③设计调查问卷④分析数据;⑤收集数据.则正确的排序为( C )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 数据的收集
1. 收集数据的方式有 问卷调查 、 查阅资料 、 实地调查 、 试验 等. 2. 收集数据的步骤 (1)明确调查问题; (2)确定 调查对象 ; (3)选择调查方法; (4) 展开调查 ; (5)记录 结果 ; (6)得出结论.
1. 下列活动能够获取数据信息的有( D )
①调查;②试验;③查阅报纸;④上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 下面调查适合利用选举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的是( D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数据的收集:复习如何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2.数据的整理:回顾数据的分类、排序、筛选等方法,以及如何用表格、图表整理数据;
3.统计图的应用:巩固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统计图的特点及其应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回顾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技能,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设计统计图和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在数据表达和问题解决方面的创新意识,提高其运用图表传达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其倾听、表达、协作的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数据收集的方法: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实际情境中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例如,如何设计问卷才能收集到有效、全面的数据。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意义和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加强对统计图制作方法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设计更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他们在课堂上都能获得成长。
【精品】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教案

(3) 用于生产 .
(4)
可以救火 . ……
2. 2010 年 ,某地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 ;2011 年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大旱 ;
2012 年,旱情依然严重 .资料显示 :该年该地区平均降水量为 100.9 毫米 ,
比历年同期减少 43.7%.尤其是 5 月份以来 ,该地平均降雨 30.6 毫米 ,比历
4
三 自主探学 某灯泡厂要了解生产的 1000 只灯泡的使用寿命 ,你认为该如何进行调查 ? (1)在这个问题中 ,被考察的对象是什么 ? (2)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适合采用怎样的调查方式 ?尝试说出它的总体和个体 .
四 合作研学 议一议 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 ? 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小组的调查结果: 小明 :我们小组在公园里调查了 100 名老年人 ,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 所示 . 小颖 :我们小组在医院调查了 100 名老年病人 ,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 示. 小亮 :我们小组调查了 10 名老年邻居 ,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所示 .
教 学 反 思
3
课题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第 2 课 普查和抽样调查 1. 知识与技能 : ①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 , 了解普查
和抽样调查的应用 , 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 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 ②在具体 的问题情境中 , 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 , 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 不同的结果 . ③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经常使用的地方 . 2. 过程与方法 : ①通过具体收集数据的练习 , 让学生深刻理解普查和抽样调
五 展示赏学
1.展示自主探学、合作研学、检测评学成果。 2.本课小结 :请同学们说出这节课自己的收获 . ⑴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 . 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 ⑶抽样调查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 ,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六章 综合与实践 关注人口老龄化 课件(共33张PPT)

感
强自己的胆识,深入了解了老人们的
想
内心。通过老人的口中他们的儿女对 他们的关心程度也让我们更加关心自
己家里的老人,让他们每天过得开心。
敬请指正!
课题:关注人口老龄化
主题:《调查中问谁?》
第一阶段:选题指导,确定主题 第二阶段:制定调查方案,明确成员分工 第三阶段:展开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第四阶段:小组内自行整理和分析数据,形成初步结论 第五阶段:班内交流讨论,完善方案和调查. 第六阶段:完成调查报告
大家感兴趣的主题:
关注热点话题: 林恩圻组:人们对“二胎政策”的看法 关注老年人心理类: 赵予康组:老年人心理状况 宋艺迪组:老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蒋璐羽组:关照度不够,对老年人的情绪影响 关注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类: 郑肖阳组:老人对社会保障的满意程度 顾宇航组:人口老龄化之养老金够用吗? 黄榆茜组:人口老龄化之养老方式情况
方法二:
将600人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如按姓氏),进行等距分 组,如分10组,每组600÷10=60人,从每组中随机产 生6人,共产生6*10=60人,对这60人进行调查
在统计学上,这种抽样方式叫等距抽样(或系统抽样)
在统计学上,抽样的方法很多 感兴趣可以下来 作进一步了解
延伸阅读:教材162页 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 调查预测失败之谜
活动主题:调查中问谁?
影响调查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抽样的设计 抽样是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且要有一定的容量
老师的感想:
这次同学们走进了生活,通过老龄化的话题体验了调查活动,全面 感受了收集数据的过程,初步经历了整理和分析数据,通过数据同 学们了解不少社会现状,感触及收获剖多,但数据收集的方案需要 优化
1、访问
收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学生在学习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章内容之后的一章内容。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运算、方程的解法以及几何图形的性质等知识。
本章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数据,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数据的能力,以及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学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数据,如身高、体重、年龄等,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以及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以及初步的统计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以及初步的统计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本方法,图表的绘制。
2.教学难点: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统计图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本方法,以及图表的绘制。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北师大版)

【答案】12000
【分析】样本容量指样本中个体的个数,通过题意可知参与
网调的有12000人,因此样本容量为12000.
【详解】解:参与网络调查的有12000人,因此样本容量为
12000.
故答案为:12000.
8.在一次体育水平测试中,甲、乙两校均有100名学生参
加,其中:甲校男生成绩的优秀率为70%,女生成绩的优
秀率为50%;乙校男生成绩的优秀率为60%,女生成绩的
优秀率为40%.对于此次测试,给出下列三个结论:
①甲校学生成绩的优秀率大于乙校学生成绩的优秀率;
②甲、乙两校所有男生成绩的优秀率大于甲、乙两校所有
女生成绩的优秀率;
③甲校学生成绩的优秀率与甲、乙两校所有学生成绩的优
秀率的大小关系不确定.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_____.
【答案】②③
【分析】根据给出条件,利用统计学知识逐一加以判断.
【详解】解:由题意得,甲校学生成绩优秀率在50%与70%
之间,乙校学生成绩的优秀率在40%与60%之间,不能确定
哪个学校的优秀率大,①错误;
②甲乙两校所有男生的优秀率在60%与70%之间,甲乙两校
估计全校“使用电子鞭炮”的学生有( ).
A.200名
B.400名
C.600名
D.750名
【答案】B
6.一组数据,样本容量为100,共分为五组,前三个组的
频数分别为15、15、18,第四组的频率是0.2,那么第五组
的频率是 __.
【答案】0.32
【分析】首先计算出第四组的频数,利用100减去各组频
数可得第五组的频数,然后再计算频率即可.
C.调查某新型防火材料的防火性能,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六章1-2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过于依赖同伴,自己思考不足。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增加个人任务,鼓励学生在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实际应用: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于解决等量关系、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等。
举例:讲解一元一次方程5x-10=0时,强调如何通过移项(将-10移到等式右边)和系数化为1(将方程两边同时除以5)来求解未知数x。
2.教学难点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元”和“一次”的概念:学生需要明白方程中只有一个未知数,且这个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平均分配或计算数量的问题?”(如分水果、计算跑步时间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奥秘。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可以进一步优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让学生们自己来总结所学内容,这样既能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也能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正确运用移项法则:学生在移项时容易忘记改变符号,例如将5x-10=0中的-10移项后应为5x=10。
-合并同类项的技巧:学生在合并同类项时可能会出现错误,如将2x+3x误认为5x,而实际上应为5x。
-在实际应用中识别等量关系:学生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时,可能难以识别隐含的等量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第六章
【单元分析】: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单元目标】: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而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不是自发的,也不是说教能解决的,需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在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需要收集数据,需要表示数据、分析数据,并利用数据反洗的结果做出恰当的判断。
【单元重点】:学会收集数据的方法,理解统计图的含义、特点,尝试从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使用统计图表的能力。
【单元难点】: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使用统计图表的能力。
【课时安排】:
各节内容课时安排
数据的收集 1
普查和抽样调查 1
数据的表示 3
统计图的选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