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化学考试试卷(二)(解答在本文辑)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2 参考试卷

物理化学2 参考试卷

药学本科《物理化学》下学期参考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A 型题 每一题有5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在等温、等压的电池反应中,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电池的电动势 。

A .等于零B .大于零C .等于E ΘD .随温度、压力的数值而变化E .不一定2.298.15K 时,实验测得苯巴比妥钠(NaP )、盐酸和氯化钠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分别为0.00735 S ·m 2·mol -1、0.04262 S ·m 2·mol -1和0.01265 S ·m 2·mol -1,则苯巴比妥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为 。

A .0.06262 S ·m 2·mol -1B .0.04792 S ·m 2·mol -1C .0.03732 S ·m 2·mol -1D .0.02626 S ·m 2·mol -1E .0.01313 S ·m 2·mol -13.当温度一定时,某电池反应的电池电动势温度系数大于零,由此可确定电池恒温可逆放电时是 。

A .吸热B .放热C .不吸热也不放热D .先吸热后放热E .无法确定4.正离子的迁移数与负离子的迁移数之和是 。

A .大于1B .等于1C .小于1D .等于0E .不一定是多少5.金属电极、气体电极、汞齐电极可归类为 。

A .第一类电极B .第二类电极C .第三类电极D .第四类电极E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6.电解CuSO 4水溶液时,当通过的电量为2F 时,在阴极上析出Cu 的量为 。

A .0.5mol B .1.0 molC .1.5molD .2.0 molE .2.5 mol7.在下列电池中,其电池电动势与氯离子活度()Cl α-无关的是 。

A .Zn(s) | ZnCl 2(aq) || KCI(aq) | AgCl(s) | Ag(s)B.Zn(s) | ZnCl2(aq) | C12(g) | PtC.Hg(l) | Hg2C12(s) | KCl(aq) || AgNO3(aq) | Ag(s)D.Ag(s) | AgC1(s) | KCl(aq) | C12(g) | PtE.A和B8.在298K时,电池Pb(Hg) (a1) | Pb(NO3)2 (aq) | Pb(Hg) (a2) 中,若a1> a2,则其电动势E 。

《物理化学》期末试卷(二)(附答案)

《物理化学》期末试卷(二)(附答案)

**大学课程考核试卷学年第一学期级专业(类)考核科目物理化学课程类别必修考核类型考试考核方式闭卷卷别B(注: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的无效)一、选择题( 共7题13分)1、2 分(0085)在体系温度恒定的变化中,体系与环境之间: ( )(A) 一定产生热交换(B) 一定不产生热交换? 不一定产生热交换(D) 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2、2 分(1032)对物质的量为n的理想气体,(T/p)S应等于:( )(A) V/R(B) V/nR? V/C V(D) V/C p3、1 分(1783)在恒温抽空的玻璃罩中封入两杯液面相同的糖水(A) 和纯水(B)。

经历若干时间后,两杯液面的高度将是:( )(B) A 杯高于 B 杯(B) A 杯等于 B 杯(B) A 杯低于 B 杯(B)视温度而定4、2 分(0675)理想气体在等温条件下反抗恒定外压膨胀,该变化过程中体系的熵变S体及环境的熵变S环应为:()(A) S体>0,S环=0 (B)S体<0,S环=0(C)S体>0,S环<0 (D)S体<0,S环>05. 2 分(3286)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的反应达到平衡A(g) + B(g) =C(g)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则平衡将()(A) 向右移动(B) 向左移动(C) 不移动(D) 无法确定6. 2 分(1031)1 mol 范德华气体的(S/V)T应等于:( )(A) R/(V m-b)(B) R/V m(C) 0(D) -R/(V m-b)7. 2 分(1247)某物质溶解在互不相溶的两液相和中,该物质在相中以 A 形式存在,在相中以A 2形式存在,则和两相平衡时:( )(A) μA dn A =μA 2dn A 2(B) c A = c A 2(C) a A = a A 2(D) 2μA = μA 2二、填空题( 共10题22分)8. 5 分(3048)NH 4HS(s) 放入抽空的瓶内发生分解:NH 4HS(s) =NH 3(g) + H 2S(g)则分解反应达到平衡时该体系的独立组分数为___________ ,相数为_________ ,自由度数为____ ;在25℃时测得体系达到平衡时的压力为66.66 kPa ,若此温度时NH 3的分压为13.33 kPa ;要使NH 3和H 2S 的混合气体体系中不形成NH 4HS 固体,则应将H 2S 的分压控制在_____于_____ kPa 。

物理化学期末试题2答案[1]

物理化学期末试题2答案[1]

考试科目: 物理化学2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末的括号中)(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总计15分) 1.正离子的迁移数与负离子的迁移数之和等于() A.>1B.=1C.<1D.=0 2.柯尔劳施离子独立运动定律适合于:() A.任意浓度的强电解质溶液B.任意浓度的弱电解质溶液 C.无限稀释的强或弱电解质溶液D.理想稀溶液 3.醌-氢醌[C 6H 4O 2,C 6H 4(OH)2]电极属于:() A.第一类电极B.第二类电极C.氧化-还原电极D.离子选择性电极 4.若反应速率常数k 的单位为浓度·时间-1,则该反应为:() A.三级反应B.二级反应C.一级反应;D.零级反应 5.确定速率方程的关键是确定:() A.速率常数B.平衡常数C.反应级数D.反应分子数 6.催化剂能极大地改变反应速率,原因是催化剂改变了:() A.反应焓变B.平衡常数C.反应熵变D.反应活化能 7.一般情况下,界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是:() A.温度升高界面张力降低B.温度升高界面张力增加 C.温度对界面张力没有影响D.不能确定 8.微小液滴的饱和蒸气压 同温度下平面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 A.大于B.等于C.小于D.不一定9.下列属于溶胶光学性质的是()A.唐南(Donnan)平衡B.丁铎尔(Tyndall)效应C.电泳D.扩散10.溶胶和高分子溶液:()A.都是单相多组分系统B.都是多相多组分系统C.高分子溶液是单相多组分系统,溶胶是多相多组分系统D.高分子溶液是多相多组分系统,溶胶是单相多组分系统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总计15分)1.由极化产生的原因,将电极的极化分为两类,即⎽⎽⎽⎽⎽⎽⎽⎽⎽⎽⎽极化和⎽⎽⎽⎽⎽⎽⎽⎽⎽⎽极化。

2.298K时,浓度为0.0100mol·kg-1的CaCl2溶液的离子强度为__________,离子平均活度因子为____________。

材料物理化学试卷及答案总结

材料物理化学试卷及答案总结

模拟试卷一一、解释下列问题(30分每题5分)1、非均相成核:母液中存在某界面(空位、杂质、位错),成核会优先在界面上进行,这种成核系统为非均相成核.2、非稳定扩散:扩散过程中任一点浓度随时间变化。

3、无序扩散:无化学位梯度、浓度梯度、无外场推动力,由热起伏引起的扩散。

质点的扩散是无序的、随机的.4、烧结宏观定义:粉体在一定温度作用下,发生团结,使气孔率下降,致密度提高,强度增大,晶粒增长,这种现象即为烧结。

5、互扩散推动力:化学位梯度。

二、分析说明:为什么非均相成核比均相成核更易进行?(10分)因为:△G#c=△G c。

f(θ)并且:f(θ)=(2+COSθ)(1— COSθ)2/4,当:θ=90度时,f(θ)=(2+COSθ)(1—COSθ)2/4=(2+0)(1—0)2/4=2/4=1/2,所以:△G#c=△Gc。

f(θ)=1/2.△Gc,即:非均相成核所需能量是均相成核的一半,杂质存在有利成核。

三、说明下列问题(20分)1、相变过程的推动力:相变推动力为过冷度(过热度)的函数,相平衡理论温度与系统实际温度之差即为相变过程的推动力。

ΔG=ΔH—TΔH/T0=ΔHT0—T/T0=ΔH。

ΔT/T0式中:T0——相变平衡温度,ΔH—-相变热,T-—-任意温度.自发反应时:ΔG〈0,即ΔH。

ΔT/T0<0相变放热(凝聚,结晶):ΔH〈0 则须:ΔT〉0,T0〉T,过冷,即实际温度比理论温度要低,相变才能自发进行。

相变吸热(蒸发,熔融):ΔH〉0,ΔT〈0 , T0<T,过热.即实际温度比理论温度要高,相变才能自发进行.2、说明斯宾那多分解相变和成核—生长相变的主要区别?组成变-不变;相分布和尺寸有规律—无规律;相颗粒高度连续性非球型—连续性差的球型四、说明下列问题(20分)1、什么是马氏体相变?说明其相变的特点?钢淬火时得到的一种高硬度结构的变化过程。

特点:具有剪切均匀整齐性、不发生原子扩散、相变速度快可达声速、相变有一定范围.2、说明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反应物化学组成与结构的影响;颗粒度和分布影响;反应温度、压力、气氛影响;矿化剂的影响.五、说明影响扩散的因素?(20分)化学键:共价键方向性限制不利间隙扩散,空位扩散为主.金属键离子键以空位扩散为主,间隙离子较小时以间隙扩散为主.缺陷:缺陷部位会成为质点扩散的快速通道,有利扩散。

物理化学Ⅱ练习题

物理化学Ⅱ练习题

物理化学Ⅱ练习题1. 298 K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为0.2 mol·m-3,用机械铲从表面上撇去非常薄的表层,测得表面层中表面活性剂物质的吸附量为3×10-6 mol·m-2。

已知298 K纯水的r* =72×10-3 N·m-1 ,假设稀浓度范围内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溶液浓度呈线性关系,试计算该溶液的表面张力r。

2. 25 ℃半径为1 μm的水滴与蒸气达到平衡,试求水滴的内外压力差及水滴的饱和蒸气压。

已知25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71.97×10-3 N·m-1,体积质量(密度)为0.9971 g·cm-3,蒸气压为 3.168 kPa,摩尔质量为18.02 g·mol-1。

3. 273K时,用活性炭吸附CHCl3气体,饱和吸附量为93.8 dm3·kg-1,若CHCl3的分压为6.6672 kPa,其平衡吸附量为73.58 dm3·kg-1,(1) 计算朗缪尔吸附等温式的b值;(2) CHCl3的分压为13.375 kPa 时,平衡吸附量为多少?4. 已知在298K时, 平面上的饱和蒸气压为3167Pa, 请计算在相同温度下半径为2nm 的水滴表面的蒸气压为若干? 设水的摩尔质量为18.016kg⋅ mol-1, 密度为1⨯ 103 kg⋅ m- 3, 水的表面张力为0.0719 N⋅ m-1。

5. 原电池Cd︱Cd2+{ a (Cd2+) = 0.01 }‖Cl- { a ( Cl- ) = 0.5}︱Cl2{ g,100kPa}︱Pt已知:298K时,E {Cl2(g)︱Cl- }=1.3579V, E{Cd2+︱Cd}= - 0.4032V。

(1)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2)计算原电池在298K时的电动势E;(3) 计算电池反应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变△r G m及标准平衡常数6. 298K时,原电池Pt︱H2 (g,100kPa )︱HCl ( b = 0.1 mol·kg-1 )︱Cl2 (g,100 kPa )︱Pt 电动势为1.4881 V,计算HCl溶液中HCl的平均离子活度因子。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二)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二)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热力学第零定律是指:。

2、熵与热力学概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3、补全热力学函数关系式:C P= (∂S/∂T)P4、一定量的单原子理想气体定压下从T1变化到T2的熵变与定容下从T1变化到T2的熵变之比为:5、化学势的表示式中,是偏摩尔量。

6、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和。

7、反应NH4HS(s)=NH3(g)+H2S(g),在298K时测得分解压为66.66Pa,则该温度下该反应的K pΘ= ;K p= 。

8、1atm压力下水和乙醇系统的最低恒沸混合物含乙醇质量分数为0.9557,现将含乙醇50%的乙醇水溶液进行分馏,最终得到的物质为。

9、水在101.3kPa时沸点为373K,汽化热为40.67 kJ/mol(设汽化热不随温度变化);毕节学院的大气压约为85.5 kPa,则在毕节学院水的沸点为K。

10、反应NH4HS(s)=NH3(g)+H2S(g)已达平衡;保持总压不变,往系统中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平衡移动方向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属于化学热力学范畴的是()(A)物质结构与性能的关系(B)化学反应速率(C)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D)反应机理2、下列关于热力学方法叙述正确的是()(A)热力学研究所得的结论不适用于分子的个体行为(B)热力学可以解决某条件下怎样把一个变化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问题(C)经典热力学详细讨论了物质的微观结构(D)经典热力学常需计算一个变化所需要的时间3、下列函数中为强度性质的是:()(A) S (B) (∂G/∂p)T(C) (∂U/∂V)T(D) C V4、一定量的纯理想气体,下列哪组量确定后,其他状态函数方有定值。

()(A)T (B)V (C)T、U (D)T、p5、对一化学反应,若知其△C p,m= ∑νB C p, m, B > 0,则该反应的()(A)△H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H随温度升高而减少(C)△H大于零(D)△H小于零6、某气体的压缩因子Z> 1,表示该气体()(A)易于压缩(B)不易压缩(C)易于液化(D)不易液化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热容的大小与系统所含物质的量有关(B)对于气体来说,其C p, m恒大于C V, m(C)对于任意系统,因为体积随温度升高可能减小,所以其C p,可能小于C V (D)对于体积不变的刚性容器中的系统,因为定容,所以有C V而没有C p值8、某可逆热机的高温热源为T2,低温热源为T1(1)若选用水蒸气为工作物质,其热机效率为ηW(2)若选用汽油为工作物质,其热机效率为ηO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ηW >ηO(B)ηW<ηO(C)ηW=ηO(D)无法比较9、已知某温度下,∆f H mΘ(CO2)=-393.3 kJ/mol,∆c H mΘ(CO)=-282.8 kJ/mol,则∆f H mΘ(CO)为()(A)-110.5 kJ/mol (B)110.5 kJ/mol(C)-676.1 kJ/mol (D)-172.3 kJ/mol10、过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势与纯溶质的化学势相比较,前者()(A) 大(B) 小(C)与后者相等(D)无法比较11、两支烧杯各有1kg水,向A杯中加入0.01mol蔗糖,向B杯中加入0.01mol NaCl,两支烧杯在相同条件下按同样的速度降温,则()(A)A杯先结冰(B)B杯先结冰(C)两杯同时结冰(D)都不会结冰12、I2(s)与I2(g)平衡共存,系统自由度为()(A) 0 (B) 1(C) 2 (D) 313、化学反应等温式∆r G m=∆r G mΘ+RT lnQ,当选取不同标准态时()(A)∆r G m和Q的值都改变(B)∆r G m和Q的值都改变(C)∆r G m的值改变,Q不变(D) ∆r G m不变,Q的值改变14、反应C(s)+O2(g)=CO2(g),2 CO(g) +O2(g)= 2CO2(g),C(s)+ 1/2 O2(g)=CO(g)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Θ、K2Θ、K3Θ,这三个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是()(A) K3Θ=K1ΘK2Θ(B) K3Θ= K1Θ/K2Θ(C) K3Θ= K1Θ/Θ2K(D) K3Θ=ΘΘ21/KK15、等温等压下,A和B组成的均相系统中,当改变浓度时A的偏摩尔体积增加,则B的偏摩尔体积将()(A) 增加(B) 减小(C) 不变(D) 随A和B的比例不同而不同三、解答题(计算过程必须有公式、代入数据后的式子、计算结果以及必要的文字说明;回答问题须简要说明理由。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试题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试题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试题1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晶体结构中的热缺陷有 和 二类。

2.三T 图中三个T 代表 、 和 。

3.玻璃具有下列通性: 、 、 和 。

4.固体中质点扩散的推动力是 ,液-固相变过程的推动力是 ,烧结过程的推动力是 。

5.试验测得NaCl 的扩散系数与温度关系如图所 示,直线(1)属 扩散,直线(2) 属 扩散;如果提高NaCl 的纯度, 两直线的转折点向 方向移动。

6. 组成Na 2O . 1/2Al 2O 3 . 2SiO 2的玻璃中氧多面体平均非桥氧数为----。

7.在硅酸盐熔体中,当以低聚物为主时,体系的粘度 、析晶能力 。

8. 写出缺陷反应式二.(10分)已知O 2溶解在FeO 晶体中形成贫铁氧化物Fe 1-X 的反应如下:试用扩散的微观理论推导Fe 2+的扩散系数D Fe2+与氧分压P O2的关系式。

三.(10分)写出杨德尔模型要点及动力学关系式,为什么在转化率高时出现偏差?金斯特林格主要在杨德尔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什么影响?四 (15分)说明影响扩散的因素?五 (15分)试述熔体粘度对玻璃形成的影响?在硅酸盐熔体中,分析加入—价碱金属氧化物、二价金属氧化物或B 2O 3后熔体粘度的变化?为什么? 六 (10分)简要说明:(1) 材料烧结时四种最基本的传质机理是什么?少量添加剂能促进烧结,其原因是什么?(2) 说明晶粒长大和二次再结晶这两种过程的主要区别,在工艺上如何防止晶FLnD 1/T(非化学计量扩logD1000/T(1)(2)−−→−−−→−322232O Y CeOZrO O La (负离子空位)。

(负离子间隙)。

∙+''++FeFe o 2Fe 2Fe V (g)=O O 212Fe粒异常长大? 七 (20分)分析下列相图1.划分副三角形;2.用箭头标出界线上温度下降的方向及界线的性质;3.判断化合物S 的性质;4.写出各无变量点的性质及反应式;5.分析点1、2熔体的析晶路程。

物理化学(上册)试卷(二)

物理化学(上册)试卷(二)

物理化学(上册)试卷(二)一、选择题( 共19题38分)1. 2 分(0263)1 mol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始态p1= 202 650 Pa,T1= 273 K沿着p/V=常数的途径可逆变化到终态为p2=405 300 Pa 则ΔH为:(A)(A) 17.02 kJ (B) -10.21 kJ (C) -17.02 kJ (D) 10.21 kJ2. 2 分(0742)H2和O2在绝热钢瓶中生成水的过程:(B)(A) ΔH = 0 (B) ΔU = 0 (C) ΔS = 0 (D) ΔG = 03. 2 分(0744)理想气体恒压膨胀,其熵值如何变化?(B)(A) 不变(B) 增大(C) 减小(D) 不能确定4. 2 分(0776)在N2和O2混合气体的绝热可逆压缩过程中,体系的热力学函数变化值在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C)(A) ΔU = 0 (B) ΔA= 0 (C) ΔS = 0 (D) ΔG = 05. 2 分(0854)用 1 mol 理想气体进行焦耳实验(自由膨胀),求得ΔS = 19.16 J·K-1,则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B)(A) ΔG = 19.16 J (B) ΔG < 19.16 J (C) ΔG > 19.16 J (D) ΔG = 06. 2分(1101)恒压下纯物质当温度升高时其吉布斯自由能:(B)(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 无法确定7. 2 分(1132)在下列状态变化中,哪些可以应用公式d U=T d S-p d V? (C)O2(A) NO2气体缓慢膨胀,始终保持化学平衡NO2===NO+12O2总是落后于平衡组成(B) NO2气体以一定速度膨胀,解离出来的NO+12(C) SO 3气体在不解离为SO 2+12O 2的条件下膨胀(D) 水在-10℃时等温结冰8. 2 分 (1213)把下列化学势与偏摩尔量区别开来: (C)(1) (2) (3) (4) (A) (1)、(4) 偏摩尔量;(2)、(3) 化学势(B) (1) 偏摩尔量;(2) 化学势; (3)、(4) 都不是(C) (1) 偏摩尔量;(2)、(4) 化学势;(3) 都不是(D) (2) 化学势;(3)、(4) 偏摩尔量;(1) 都不是9. 分 (1865)今有298 K , p 的N 2气[状态Ⅰ]和323 K ,p 的N 2气[状态Ⅱ]各一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比较硅酸盐玻璃与硼酸盐玻璃在结构与性能上的差异。 2、什么是润湿?试分析影响润湿的条件并简述改善润湿的措施。 3、如果要合成镁铝尖晶石(MgAl2O4),可供选择的原料为 MgCO3、Mg(OH)2、MgO、γ-Al2O3、 α- Al2O3,从提高反应速率的角度出发,选择什么原料较好?请说明原因。 4、说明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 生成三元化合物 N 的 A-B-C 三元相图
பைடு நூலகம்
5、材料烧结时四种最基本的传质机理是什么?少量添加剂能促进烧结,其原因是什么?
材料物理化学考试试卷(二)
课程名称: 考试时间: 120 材料物理化学 分钟 总分:100 分 考试方式: 闭卷
四、计算题(30 分)
1、 有两种不同配比的玻璃,其组成如下: 序号 1 Na2O wt% 8 12 Al2O3wt% 12 8 SiO2wt% 80 80
形成玻璃。 11、组成为 Na2O· 1/2Al2O3· 2SiO2 的玻璃,其玻璃结构参数 Y 值为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有序相变和无序相变 2、肖特基缺陷和弗伦克尔缺陷 3、稳定扩散和不稳定扩散 4、熔体和玻璃体 5、晶粒生长和二次再结晶
三、问答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空 1 分,共 20 分)
1、玻璃具有下列通性: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化的可逆与渐变 性和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化时物理、化学性质随温度变化的连续性。 2、液-固相变过程的推动力是___________,烧结过程的推动力是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缺陷方程: ThO2 CaO (空位补偿); TiO2 ,其扩散活化能由_ 和 __ 组成。 Al2O3
2
试计算玻璃结构参数,并由结构参数说明该两种玻璃在高温下黏度的大小?(8 分) 2、氧化铝瓷件表面涂银后,当烧至 1000℃时, ,已知 γ1=1J/m2(Al2O3,固) 2=0.92J/m2 ,γ (Ag,液) 3=1.77 J/m2, ,γ (Ag,液;Al2O3,固) ,试问液态银能否润湿氧化铝。用什么 方法改善它们之间的湿润性?(6 分) 3、相图分析(16 分) 下图表示生成一个三元化合物 N 的三元相图。 (1)判断三元化合物 N 的熔融性质。 (2)标出边界曲线的温降方向(转容界线用双箭头) 。 (3)指出无变量点 K、L、M 的性质。 (4)分析点 1、2 的结晶路程(表明液固组成点的变化及各阶段的相变化) 。
4、空位和间隙机制的扩散系数 D=
5、根据溶质原子进入晶体所占据的位置,分为___________固溶体和___________固溶体。 6、熔体是物质在液相温度以上存在的一种高能量状态,在冷却的过程中可以出现 和 两种不同的相变过程。 7、物质的结晶包括 和 两个过程。 8、固相烧结的扩散传质模型中,原子(离子)的迁移方向由颗粒接触点向 到气孔填充的结果。 9、一级相变的典型特征为相变前后 10、物质在熔点时的粘度越 和 发生突变。 2/3(大于,等于,小于)时容易 。 越容易形成玻璃,Tg/Tm 迁移,从而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