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摄像必备知识
摄像摄影技术基础知识

摄像摄影技术基础知识1. 光源越广,光线越严厉。
相反的,光源越窄,光线越硬。
广泛的光源能够弱化阴影、降低比照、抑制纹理,较窄的光源则作用相反。
这是由于光源越广,射在物体上光线的方向就越多,这会起到增加场景中的照明、削减阴影的作用。
小提示:将人像主体安排在一扇不受阳光直射且大而亮的窗户边,窗户可以起到柔光箱的效果,不再需要影室专用设备。
2. 光源越近,光线越严厉相反的,光源越远,光线越硬。
这是由于当光源离被摄体越近,相对的就越大,也就是越广;而当光源离被摄体越远,相对的就越小,也就是越窄。
以太阳为例,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109倍,它本是一个相当广的光源!但是太阳距地球9300万英里(约1.5亿千米),只占地球天空特别小的一小局部,因此当阳光直射在物体上时间线就很硬。
小提示:在室内用现有灯光拍摄人像时,可以通过转变光源与被摄体间距离的方法使照片的光线更加动人。
3. 漫散射能够分散光线,使光源变广、光线变柔运用漫散射分散光线的实质还是使光源变广,从而到达柔化光线的目的。
当云层遮拦住阳光,物体上的阴影会明显削减,假如有雾,阴影则会消逝。
云层、阴沉的天空和大雾都会使光线发生漫射,漫射会将光线分散向各个方向。
阴天和雾天时,整个天空会变成一个特别广的光源,一个自然的柔光箱。
小提示:半透亮塑料或白色织物等材料都可以用来漫射剧烈的光线。
你可以在人工光源─如影室闪光灯前加一个柔光罩;假如在光明的阳光下,也可以使用柔光篷或柔光箱来柔化光线。
4. 在反射中漫射光线将一束较窄的光线射在一个较大的磨砂外表上,如墙壁、屋顶或磨砂反光板等,光线在反射的过程中会发生被漫射到较宽广的区域。
但是假如使用光面反光板,光线被反射后仍旧会很窄。
镜子是一种极端的光面反光板,它反射的光线几乎与入射光线一样窄。
小提示:将一大块铝箔揉成团,绽开后将亮面对外,包在一块纸板上,一块柔光反光板就做好了。
虽然这种自制反光板的漫射效果不如白色磨砂反光板,但它能在照片中增加闪闪发亮的光点。
摄影基础知识及实用技巧

摄影基础知识及实用技巧摄影是一门用光影和色彩记录瞬间、表达情感与故事的艺术。
无论是想要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还是追求专业的摄影成就,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实用技巧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摄影基础知识1、相机的基本构造和功能镜头:负责捕捉光线和成像,不同的镜头有着不同的焦距和光圈,从而影响拍摄的视角和景深。
传感器:类似于传统相机的胶片,是接收光线并将其转化为图像信号的部件。
快门:控制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长短,决定了曝光的时间。
光圈:调节进光量的大小,影响景深和曝光。
感光度(ISO):衡量相机对光线的敏感程度,高ISO 会增加噪点,但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有助于提高快门速度。
2、曝光三要素光圈:光圈越大(数值越小),景深越浅,背景虚化效果越明显;光圈越小(数值越大),景深越深,画面中的清晰范围越大。
快门速度:高速快门可以定格瞬间,适合拍摄运动物体;慢速快门能创造出流动感和模糊效果,常用于拍摄夜景、水流等。
感光度(ISO):ISO 越高,相机对光线越敏感,但过高的 ISO 会导致图像噪点增多,影响画质。
3、构图原则对称构图:画面左右或上下对称,给人平衡、稳定的感觉。
三分法构图:将画面横竖平均分成九等份,把主体放在四条分割线的交点上或沿着分割线分布,能使画面更具吸引力。
引导线构图:利用线条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
框架构图:利用窗户、门框等框架元素将主体框住,突出主体,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4、色彩和光线色彩的情感表达:不同的颜色能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冷静等。
光线的方向:顺光使物体表面均匀受光,缺乏立体感;侧光能够突出物体的纹理和轮廓;逆光则可以营造出独特的轮廓光和剪影效果。
二、实用技巧1、拍摄前的准备了解拍摄场景:提前到达拍摄地点,观察光线、环境和可能出现的元素,规划好拍摄角度和构图。
检查设备:确保相机电池充足、存储卡有足够空间、镜头清洁。
2、拍摄角度和高度低角度拍摄:可以使主体显得高大、有气势。
摄影综合知识点总结大全

摄影综合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摄影的基本原理1. 光线的作用光线是摄影的基本要素之一,了解光线的特性和作用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把握光线的使用,从而拍摄出更具有艺术感的作品。
2. 曝光的概念曝光是指通过快门控制光线的进入时间来照射感光材料,根据光线的亮度和暗度来调节快门速度、光圈和ISO感光度,以获得合适的照片曝光度。
3. 光圈、快门和ISO光圈是控制镜头光线进入的大小,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感光材料的时间长短,ISO则是感光材料对光线的敏感程度的调节。
4. 白平衡和色温白平衡是相机校准颜色的过程,而色温则是指光线的颜色温度,了解这两个概念有助于摄影师在拍摄时更准确地还原被拍摄物体的真实颜色。
5. 对焦与景深对焦是摄影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调节对焦,摄影师可以准确地将摄像头对准被摄物体。
景深则是指在一幅照片中清晰的范围,了解景深可以帮助摄影师在拍摄时更好地选择焦距和光圈。
二、摄影器材知识1. 相机的类型单反相机、微单相机、数码相机、手机相机等各种类型的相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摄影师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 镜头的种类和特点广角镜头、标准镜头、中望远镜头、超长焦镜头等不同种类的镜头具有不同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摄影师在拍摄时更好地选择镜头。
3. 三脚架和其他辅助器材三脚架、滤镜、闪光灯等辅助器材在拍摄时起到重要的作用,熟练使用这些器材可以提高摄影师的工作效率和作品质量。
4. 后期处理软件Photoshop、Lightroom、Capture One等后期处理软件是摄影师不可或缺的工具,熟练使用这些软件可以让摄影师更好地修饰和处理照片。
三、摄影构图技巧1. 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主体和背景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照片的美感和表现力,摄影师需要通过构图来准确地表达主体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2. 对角线构图法对角线构图法是一种常用的构图方法,通过对画面进行对角线分割,可以使照片更具有张力和动态感。
新手摄像知识点总结大全

新手摄像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摄像的基本原理1. 光学原理摄像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利用光学原理将景物投射到感光元件上,记录下来。
了解透视、焦距、光圈等光学原理可以帮助摄像师更好地构图和控制景深。
2. 感光原理感光元件是摄像中最核心的部分,目前主要有CMOS和CCD两种感光元件。
了解感光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对于选购和使用摄像设备至关重要。
二、摄像设备的选购与使用1. 摄像机的选购选择一台合适的摄像机是摄像师的第一步。
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品牌、型号和规格。
2. 镜头的选择不同的镜头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了解不同镜头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可以帮助摄像师更好地拍摄出理想的画面。
3. 三脚架和机架稳定的支撑设备是摄像拍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适的三脚架和机架可以帮助摄像师更好地控制画面。
三、摄像的基本技巧1. 构图技巧构图是摄像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了解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可以帮助摄像师拍摄出更加出色的画面。
2. 对焦技巧合适的对焦可以使画面更加清晰和生动,学会如何正确地对焦对于摄像师来说至关重要。
3. 色彩与白平衡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和白平衡的概念可以帮助摄像师更好地控制画面的色彩。
四、摄像的剪辑与后期制作1. 剪辑软件的选择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剪辑软件是后期制作中的第一步,充分了解软件的操作和功能可以帮助摄像师更好地完成后期剪辑工作。
2. 剪辑技巧了解剪辑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可以帮助摄像师更好地控制剧情和节奏,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吸引人。
3. 调色与特效熟练掌握调色和特效的使用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更好地表达摄像师的创意和主题。
五、摄像创作的思路与技巧1. 主题与故事创作一个有趣和有意义的作品首先需要有一个好的故事和主题,学会如何策划和构思故事对于摄像师来说至关重要。
2. 角度和镜头运动了解不同角度和镜头运动对于画面的表现力和氛围的影响可以帮助摄像师更好地构图和控制画面。
3. 音乐与声音音乐和声音是影视作品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学会如何利用音乐和声音增强作品的氛围和情感。
拍照摄影基础知识

拍照摄影基础知识
拍照摄影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持机的正确姿势:右手紧握相机一侧的握手位,食指轻触快门键,以备随时拍摄。
左手手掌托住机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机来稳定镜头。
两手上臂紧贴身体,尽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状态并向身体靠拢。
垂直握持相机拍摄时,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紧贴身体。
2. 站立或坐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站立摄影时,双脚宜微张,或以前后步方式站立,以便将整个身体的重量平放到双脚上。
坐下摄影稳定性已经很高,但仍可借外物进一步稳定身体。
3. 光线的运用:光线是摄影的基础,掌握好光线的运用是关键。
要注意直射光、软光、反射光等不同类型的光线特点和使用方法。
4. 景深的控制:景深是影响照片效果的重要因素,掌握好景深的控制能够让照片更加有层次感。
5. 色彩的运用:色彩的搭配和调整也是拍照摄影中的重要环节,不同的色彩搭配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6. 构图技巧:构图是照片美感的体现,掌握好构图技巧能够让照片更加美观。
7. 后期处理:拍照摄影的后期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包括调整色彩、对比度、锐度等,以及使用各种滤镜来增强照片的效果。
以上是拍照摄影的一些基础知识,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拍摄出高质量的照片。
同时,多加练习和尝试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
学摄影的十大知识

学摄影的十大知识学摄影的十大知识学习摄影是一个充满创造性和技术要求的过程。
摄影师需要掌握相机操作技巧、光线控制、构图和后期处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学习摄影中最重要的十大知识。
1. 相机操作技巧:了解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对焦、曝光控制、光圈和快门速度等。
掌握相机的各种模式(自动、半自动和手动)对于拍摄不同场景非常重要。
2. 光线控制:光线是摄影的灵魂,掌握光线的来源、强度、方向和色温对于拍摄优质照片至关重要。
学习如何使用自然光、人工光以及如何控制光源的亮度和角度等。
3. 曝光控制:曝光是指相机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的组合。
掌握正确的曝光可以提高照片的色彩和细节。
理解光圈和快门速度对曝光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场景下如何调整曝光。
4. 构图规则:构图是指在相框内组织元素的方式。
学习构图规则如“第三分割线”、“对角线法则”和“前景决定论”等,可以帮助摄影师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平衡感的照片。
5. 焦距选择:焦距是指相机镜头的焦点到感光元件(或底片)的距离。
掌握不同焦距镜头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比如广角镜头适合拍摄风景和建筑物,而长焦镜头适合拍摄动物和体育比赛等。
6. 后期处理:后期处理是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修饰和改进。
学习如何调整亮度、对比度、色彩和饱和度等参数,以及使用创意滤镜和修复工具来提升照片的质量。
7. 焦点控制:焦点控制是指将摄影师的视线和观点引导到照片中的特定对象或区域。
学习如何使用焦点控制技巧(如浅景深和深景深),可以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8. 快门控制:快门速度决定了拍摄过程中感光元件(或底片)感受到的时间长度。
学习如何掌握不同快门速度对动态对象拍摄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因手持拍摄而导致的模糊效果。
9. 白平衡调节:白平衡是指校准相机以准确地呈现不同光源下的颜色。
学习如何使用白平衡设置来消除灯光和光源的色温偏差,以获得更准确和自然的色彩效果。
10. 拍摄尺寸选择:选择适当的拍摄尺寸可以决定照片的最终质量和用途。
摄影最全知识点总结图

摄影最全知识点总结图一、基础知识1. 光圈光圈是指镜头的光圈孔径大小。
在摄影中,光圈的大小会影响到照片的景深,即画面中远近景物的清晰程度。
通常情况下,光圈的表示方式为f/数字,例如f/2.8、f/4等等,数字越小表示光圈越大,景深越浅。
2. 快门速度快门速度是相机曝光时间的描述,通常以秒为单位。
快门速度越快,所拍摄的物体移动越少,时间越短,曝光时间越短。
3. ISOISO是指相机感光度,也称为感光度调节。
ISO越高,相机对光线越敏感,对于暗光条件下的拍摄很有帮助。
然而,增加ISO可能会引入更多的噪点。
4. 白平衡白平衡是指相机对色温的调整。
不同的光源下所呈现出的颜色可能会有所不同,通过白平衡的调整,可以使照片呈现出真实的颜色。
5. 曝光补偿曝光补偿是指在相机自动曝光模式下,通过调整曝光值来改变照片的曝光亮度,用于处理逆光、背光及其他各种光线不均的场景。
二、构图1. 九宫格法则九宫格是一种构图方式,将画面平均分为九个部分,这种构图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构图,突出画面的主体,使画面更加和谐、美观。
2. 主体与背景构图时需要关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背景不应该与主体相互干扰,主体应该清晰突出。
3. 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是一种构图方式,通过将主体放在画面的对角线上,可以增加画面的动感和层次感。
4. 剪影剪影是指只保留主体的外轮廓,将主体变成黑色的一种构图方式,剪影可以使画面更加简洁有力。
5. 增加前景在构图时,可以通过增加前景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三、镜头1. 常见镜头常见的镜头类型有标准镜头、超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微距镜头等等,不同的镜头类型适用于不同的拍摄场景。
2. 焦距镜头的焦距大小会影响到照片的视角,焦距越大,视角越窄,焦距越小,视角越宽。
3. 镜头光圈不同的镜头光圈大小影响到镜头的光线透射情况,同时也影响景深。
4. 镜头滤镜滤镜可以过滤掉光线中的某些波长,调整光线色温,增加特效等,例如偏振镜、渐变镜等。
摄影综合知识点总结归纳

摄影综合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摄影基础知识1. 光影:光影是摄影的灵魂,影响图片的质感和表现力。
了解自然光、人工光的不同效果,以及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的光线对拍摄的影响是摄影师的基本功。
2. 曝光:曝光是照片中亮度的表现,影响照片的明暗和细节表现。
了解如何使用相机的曝光参数,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场景调整曝光是摄影师的基本技能。
3. 焦距:焦距是镜头的参数之一,不同焦距的镜头有不同的拍摄效果。
了解不同焦距镜头的特点和应用是摄影师的基本知识。
4. 感光度:感光度是指相机底片或传感器对光的敏感程度,影响照片的噪点和细节丰富度。
了解如何根据不同光线情况调整感光度是摄影师的基本技能。
二、摄影构图1. 画面构图:画面构图是指在照片中合理安排主体、背景、构图元素等,以呈现出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的效果。
了解画面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黄金分割、对称构图、透视构图等,是摄影师的基本功。
2. 线条构图:线条构图是指在照片中运用各种线条和形状打造出更具视觉吸引力的画面效果。
了解线条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引导线、斜线、曲线等,是摄影师的基本知识。
3. 色彩构图:色彩构图是指在照片中利用色彩对比和和谐来创造更丰富的表现力。
了解色彩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冷暖对比、色彩搭配等,是摄影师的基本技能。
三、摄影器材1. 相机类型:不同类型的相机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拍摄效果,了解不同类型相机的特点和应用是摄影师选择器材的基础知识。
2. 镜头类型:不同类型的镜头有着不同的视角和成像效果,了解不同类型镜头的特点和应用是摄影师选择镜头的基本技能。
3. 滤镜:滤镜是摄影器材的重要配件,可以改变光线的成色和质感,了解不同类型滤镜的特点和应用是摄影师的基本知识。
4. 三脚架:三脚架是摄影器材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可以在拍摄中提供更稳定、更精确的支撑,了解不同类型三脚架的特点和应用是摄影师的基本知识。
四、摄影后期1. 软件应用:后期处理是摄影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了解图像后期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技巧是摄影师的基本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期性运动(如捶 一般拍摄3个周期左右,主要是为后期选 打铁钎动作) 择剪辑点提供充分条件。
一个摄像画面不短于3秒, 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电视新闻摄像注意事项
少用推拉摇移,多用固定镜头。原因是: #每条新闻电视新闻长度有限 #为增加单位时间的信息含量 #使新闻节奏明快 少用推拉摇移,并不是不用,而是要用得恰到 好处,根据其不同的功能,有目的地使用,增 加新闻表现力。 拍摄时注意景别和角度的变换。 注意构图,突出主体。 注意拍摄光线特别是室内和室外地光线更换。 避免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
固定镜头
固定镜头总的拍摄要领 是实现画面的“稳”、“平”、“实”、“美”。
1.画面稳定 拍摄操作必需持稳摄像机,确保实现画面稳定,凡有条件的尽可能 使 用三角架或其他固定机身拍摄方式。 2.“宁晃勿抖” 如果徒手持机拍摄,万一稳不住,请记牢“宁晃勿抖”,因为“抖”比 “晃”更难让人接受。 3.构图美观 正确构图,做到景别 “准”,构图“平”,画面形式“美”。 4.焦点聚“实” 精确聚集,确保焦点聚“实”。 5.曝光准确 根据拍摄意图,正确控制曝光。
2. 拍摄人物时对景别有以下要求: A.领导人特写:画面中尽量排除并排坐的其他人,画面要饱 满,主体突出,主要领导人要求有正面、左右侧面的特点。 在拍摄主要领导人时,应避免在有损领导人形象的角度拍 摄(背景上的树枝、窗格,前景桌面上的话筒、花束、茶 杯,领导人面部缺憾等)。不需要单独镜头的领导,可以 两个或三个等人分切和摇。(交代与会各级领导要合理运 用摇镜头)。
一般性静态构图固定画面拍摄长度参考数据
景别 远景 一般使用长度 7秒左右 实际拍摄长度 10秒钟左右
全景
中景 近景
6秒左右
5秒左右 4秒左右
9秒左右
8秒左右 7秒左右
特写
3秒左右
6秒左右
一般性动态构图固定画面拍摄长度参考数据
此种情况运动对象的运动方向与摄像机 一般性运动(如人 镜头指向形成的角度比较小,一般拍摄 物向前走向后走 10秒左右
构图元素与法则
画面的黄金分割
九 宫 格 式
构图元素与法则 构图方法 1
中 心 构 图 法
心中
构图元素与法则
构图方法 2 偏 正 构 图 法
构图元素与法则 构图方法 3
平 衡 构 图 法
构图元素与法则
构图方法 4
三 点 构 图 法
构图元素与法则
构图方法 5
线 条 构 图 法
构图元素与法则 构图方法 6
B.听众一般不出单独镜头,有在认真记录的听众,可以出特 写(从笔记本拉出的),特别要注意的是画面中不要出现 打哈欠、睡觉、揉眼睛、喝水等杂乱的动作。 C.不管是拍摄领导或是听众都要求人物的画面要尽量干净、 饱满、主体明显。
D.根据会议的具体情况,要把握好摇镜头和起落幅的节奏, 起落幅要左右对称,并且要有足够的长度。
正面方向、仰角度拍摄、人物中景 选自影片《泰坦尼克》
构图元素与法则
点
构图元素与法则
点
构图元素与法则
线
构图元素与法则
线
构图元素与法则
线
构图元素与法则
面
构图元素与法则
空 白
当空白较大时,三个人汇聚成一个“点”
当空白较小时,三个人会变成三个“点”
构图元素与法则
画面的黄金分割 黄 金 分 割 式
摄 像 高 度
摄像构图的角度
三
摄像方向
摄像方向指摄像机与主要拍摄对象正、侧、背 等方向关系的视点位置。分为“正面”、“背面”、“侧 面”、 “前侧面”、“后侧面”等8个方向。
摄 像 方 向
前侧面方向、平角度拍摄、人物近景 选自影片《泰坦尼克》
背面方向、俯角度拍摄、人物近景 选自影片《泰坦尼克》
摄像机操作基本要求
平
平是指镜头画面中的地平线要保持水平。 平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习惯。
稳
稳指的是画面的稳定性,即不晃动。 首先,持机的姿势很重要。 其次,要注意呼吸的方法。 第三,尽量寻找和利用依托物体。
准
通常指运动画面的落幅要准。
匀
是指运动画面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匀称一致,不能忽快忽慢。
会议新闻
5. 不管大、小会议,摄像记者必须准时抵达会议现场,熟悉 拍摄现场环境,如光线、主席台领导的座次等。
摄像聊聊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摄像构图表达
摄像构图的对像 主体
(单一主体、联合主体、群体主体) 突出主体的方法:利用位置、面积、光线等突出主体。
陪体
陪体是画面中与主体有着紧密的联系构成特定关系, 同时辅助主体帮助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对象
前景
前景是画面中处于主体的前面(位于主体与摄像机之间)并且与主体没有直接关系的对象。
地 平 线 构 图 法
构图元素与法则 构图方法 7
纵 深 构 图 法
构图元素与法则 构图方法 8
框 式 构 图 法
构图元素与法则
构图方法 9
对 称 构 图 法
构图的分类以及表现特点
一静态构图与动态构图
从摄像机与拍摄对象的状态来看,有四种关系:
1、摄像机不动,拍摄对象不动。(静态构图、固定画面) 2、摄像机不动,拍摄对象运动。(动态构图、固定画面) 3、摄像机运动,拍摄对象不动。(动态构图、运动画面) 4、摄像机运动,拍摄对象运动。(动态构图、运动画面)
1. 会议新闻: A.主席台全景、中景、左右45°侧景(即小全、侧小全)、领导人 特写(单、双等分切镜头),特别注意要抓到领导人发言时,表 情和手势等营造气氛的镜头(正、侧面多角度)。小全画面的拍 摄,要分主要领导讲话和不讲话时拍两组。每个有效画面不少于 8秒钟。
B.会场(带会议横幅的)全景、左右侧全景和中景。听众分切镜头、 由主席台摇到听众席的镜头、听众席的全景(站在主席台上或适 当的位置拍摄固定、摇等画面)。若会议内容较长,应增加听众 画面的拍摄(多角度、多手法如推、拉、摇、移等)。
背景
背景是画面中处于主体后面以及两侧同时与主题不发生直接关系的对象。
摄像构图的角度 摄像构图角度也称摄像角度,指摄像机拍摄时相对于主要对象和画面主体所
处的视点位置。构图角度一般由摄像距离、高度、方向三个因素构成。
一 摄像距离
摄像距离指摄像机相对于主要对象远近关系的视点不同。 五分法: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七分法:在五分法的基础上增加大远景、大特写 远景:人物的影像高度不超过画面高度的三分之一 全景:人物的影像高度在画面高度的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三之间 中景:人物面貌和膝盖以上腰部以下占据画面高度的四分之三 近景:人物面貌和腰部以上胸部以下占据画面高度的四分之三 特写:人物面貌或人体某个局部占据画面高度的四分之三
摄 像 距 离
二 摄像高度
摄像构图的角度
摄像高度指摄像机相对于画面主体垂直关系的视点位置。 一般分为平摄、仰摄、俯摄三种摄像高度。
平摄 :平摄指摄像机与画面主体 大致处于在相同水平高度的视点位置。 俯摄 :俯摄指摄像机明显高于画 面主体的视点位置。 仰摄 :仰摄指摄像机明显低于画 面主体的视点位置。
3. 对会议画面元素要求如下: A.主席台和整个会场的画面一定要饱满,尽量避免会场的照 明顶灯、廊柱等杂物进入画面。 B.整个画面的色温要统一(主席台、听众席若照明条件不同, 应分别调白)。
4. 在会议拍摄主要的、必须的画面时,动作应尽量快一些 (在会议开始阶段),防止漏拍重要的画面,以及因参会 人员出现懒散姿态,而 影响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