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
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飞跃

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飞跃作者:曹露孔陆泉来源:《唯实》2021年第10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一处重大创新,就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了新的概括。
其内容在原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加进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简单的扩容问题,实际上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已更加全面、更加完善,从而为其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实现经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
对此,我们结合自己前期课题研究的成果谈一点认识。
一、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规定,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规定,是我们党十八大以来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对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定,始于党的十二大,完成于党的十三大。
党的十五大,最先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规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都强调要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并要求“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
就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来说,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第一,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实行完全的社会主义。
第二,为了发展市场经济,应当允许公有制之外的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存在。
第三,人们基本接受了毛泽东同志“三大改造”完成后的一个说法:“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但也存在着一种担心,对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如果把握不好,会给社会主义带来不良影响。
所以,党的十五大在提出这项基本经济制度时,就事先给人们打了“预防针”,送上了一颗“定心丸”: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其比重的减少,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概括凸显了公有制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体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向。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和支柱。
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主要形式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国有经济包括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而集体经济包括农村的集体经济和城市的集体经济。
多种所有制经济是指在公有制经济的基础上,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存在和共同发展,包括私有制经济、个体经济、外商投资经济等。
这种基本经济制度的构建,既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又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为经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制度、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的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无疑是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新时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不断深化改革,推动经济体制转型,使得我国经济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特点。
不断完善制度也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趋势之一,只有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制度的各项制度,才能更好地保障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也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只有通过不断优化我国经济结构,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在不断完善和丰富中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只有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制度、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健康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最新概括

第28卷 第2期2020年3月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 Vol.28 No.2Mar.,2020DOI:10.3969/j.issn.1672 0539.2020.02.001收稿日期:2019 11 14作者简介:李萍(1958-),女,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增长与发展、收入分配、城乡关系、政府与市场。
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最新概括李 萍(西南财经大学,成都 61007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旋即在网上挂出《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公告》,确定了100个课题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原则上确立1~2项中标课题;资助经费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确定,一般每项60万元~80万元),基本上覆盖了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的方方面面。
这标志着对我们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从一般学习和理解《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精神转向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学理分析和应用研究的更高要求,要求我们通过新的研究,作出新的解释和新的论证,以丰富、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因为我从事政治经济学学科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所以,对这一题目更为关注。
那么,如何来认识、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最新概括呢?在认真学习这次四中全会《决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基本经济制度给出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客观、全面、科学的阐释的基础上,我初步理解有“三个明确”:一是首次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包括党的领导制度和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军事制度以及外事制度等八大制度,而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的总结概括

基本经济制度一.(1)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内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地位(重要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3)制定依据:①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公有制。
②初级阶段不平衡多层次的生产力(最基本国情)决定→非公有制二.经济形式(经济成分)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国企、央企)公有制经济集体经济→乡镇企业(村办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个体经济→小微型企业(个体户)非公有制经济私营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玩具厂)外资经济三.公有制经济⑴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占主体地位⑵包括: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国家对待公有制经济的态度、政策: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四.国有经济(1)含义: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
(2)地位: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3)作用: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
(旧: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4)国家对待国有经济的态度、政策: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五.集体经济(1)含义: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2)地位: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3)作用:体现着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共同富裕,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4)国家对待集体经济的态度、政策: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核心,它的变化会对整个国家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进行新的概括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多层次体系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它包括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混合所有制。
全民所有制指的是国家所有的社会主义经济,主要包括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
集体所有制指的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制形式,主要包括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和乡镇企业。
混合所有制指的是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混合经济形式,主要包括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
在这些不同层次的公有制经济中,国家扮演着统筹规划和管理的角色,而非公有制经济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还表现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完善。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与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有所不同。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有效运行相结合,既倡导市场竞争,又保证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
我国通过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和规则,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保护市场秩序,实现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完善。
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体制机制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还包括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体制机制。
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和人民的重要财富。
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我国建立了一整套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包括国有资产评估、国有资产监管、国有资产证券化等。
通过这些体制机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四、经济体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统一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还包括经济体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统一。
我国现行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依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1. 引言1.1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定义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指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领域中采取的一系列经济安排和规则,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其他形式的经济成分的有机结合。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是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总称,是我国经济体制的主体。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企业等形式,是我国经济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动力。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经济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将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2 研究背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现代中国经济体制的核心,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
研究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演变过程、特点、优势与不足,以及发展方向和相关政策,对于深入了解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不断变革和完善的历程。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成就,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正文2.1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演变过程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以后两个阶段。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统一规划、统一指导、统一决策、统一调度,企业依靠计划分配资源,生产经营方式单一、效率低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企业具有更多的自主权,国有企业逐步实现产权多元化。
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和法规制度的健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逐渐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效率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新内涵

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新内涵发布时间:2021-10-23T16:12:56.01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0期作者:王晓飞[导读] 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了“三位一体”的新概括。
黑龙江省农垦管理干部学院红兴隆分院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了“三位一体”的新概括。
本文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解读,以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新内涵。
关键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新内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概括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这种“三位一体”的表述方式在党的文件中首次出现,既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认识的深化,更是一次重大理论创新。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针对过去把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加以限制的做法,提出“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为个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依据,为所有制结构调整打开了突破口。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在很长时期内需要多种经济形式同时并存”,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1987年12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们进行的改革,“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至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所决定的”。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的经济制度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
基本经济制度是国家经济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概括。
本文将从产权制度、市场机制、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等方面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进行新的概括。
一、产权制度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产权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产权制度呈现出包括产权明晰、产权保护和产权多元化等多个方面的新特点。
产权明晰。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产权进行了深刻的认识和完善,不断加强产权的明晰化和规范化。
通过产权登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它不仅确保了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一致性,也保护了非公有制企业的产权,使得各种所有制企业的产权界定更加明晰,为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产权保护。
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保护产权是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新时代,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产权保护的力度,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强化产权的保护力度,保障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产权多元化。
在新时代,我国的产权结构日益多元化,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
这种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促进了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市场的竞争性,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二、市场机制市场机制作为调节供求关系的重要手段,在新时代下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新时代下的市场机制主要表现为市场的开放、市场的监管和市场的服务等多个方面。
市场的开放。
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不断推进对外开放的步伐,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不断扩大市场开放度。
在新时代下,我国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空前加大,各种外资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国内企业也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市场的开放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市场的监管。
在新时代下,我国对市场经济的监管工作也得到了加强,不断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和法律法规,对市场的秩序和公平进行了有力的维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
2019-12-27来源:人民日报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这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的新概括,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重要发展和深化,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决定了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应不断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同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必然选择,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
应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
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凝聚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适应市场经济基本要求,激发了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热情。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应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在创造财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快速发展,将“数据”列入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有利于推动我国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加速到来。
应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将收入分配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劳动报酬以及股权、知识产权、数据产权等多种形式收入得到制度有力保障,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既需要有效的市场,也需要有为的政府。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加快完善市场机制、市场结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激发各类经济主体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借助宏观调控等手段弥补市场失灵,有
效防范市场失灵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在更大程度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