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确认实验室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HIV确证中心实验室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五篇

HIV确证中心实验室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应急预案1目的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等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实验室对艾滋病病毒各种检测中职业暴露事故处理。
3,职责3.1暴露人员:负责按照本规程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进行紧急处理。
3.2实验室主任:负责对发生的意外事故进行紧急处理,并报告相关领导、做好各项记录。
3.3科室负责人:负责对科室综合管理。
4.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
5.程序5.1紧急处理: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
5.11小型事故:任何一种小的损伤,包括皮肤的破损或刺伤等都可能与传染性物质接触,必须用肥皂和水冲洗,如果可能尽量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使用75%乙醇或其他皮肤消毒剂(2000mg∕1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0.5%碘附等),立即进行医疗处理。
6.1.2皮肤污染:污染部位用水和肥皂冲洗,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例如,的%乙醇,2000mg∕1次氯酸钠。
尽可能挤压伤口,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5.1.4眼睛溅入液体:必须迅速用生理盐水冲洗或清水,且避免揉擦眼睛。
冲洗至少十分钟。
5.1.5衣物污染。
5.1.5.1尽快脱掉隔离衣以防止感染物触及皮肤并进一步扩散。
脱掉防护手套,洗手并更换隔离衣及手套。
5.1.5.2将已污染的隔离衣及手套放入高压灭菌器。
5.1.5.3清理发生污染的地方及放置隔离衣的地方。
5.1.5.4如果个人衣物被污染,应立即将污染处浸入消毒剂。
5.1.5.5在实验室内处理已污染的衣物并更换干净的衣物或一次性衣物(必须时请别人帮助)。
5.1.6重大事故:指的是严重损伤或暴露。
5.1.6.1皮肤受损处理同上。
5.1.6.2实验室重大泼溅,应按下述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制编号:JXCDC/QM03-218-1/0日期、项目和结果。
5.2.2意外和事故的报告和检测。
艾滋病实验室应急处置

附件3:职业暴露后的危险性评估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所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组织专业人员对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分析、综合评估HIV感染的危险,确定是否进行预防性用药及采取何种预防方案。
1、对暴露级别的评估:1.1、轻度暴露:指皮肤被实心针刺伤或表皮,或粘膜接触少量(几滴)感染性液体。
1.2、重度暴露:指皮肤被实心针刺伤、深部刺伤,被可见到有血液的器械曾放置于病人的动脉和静脉。
粘膜接触大量感染性液体(大量血液喷溅)2、对暴露源危险度的评估:如果暴露源没有HIV的检测结果,最好做快速HIV抗体检测。
如果暴露源有急性HIV综合征得症状,应同时检测病毒载量。
1、HIV阳性1类:无症状HIV感染或已知病毒载量﹤1500cp/ml。
2、HIV阳性2类:有症状HIV感染,艾滋病期,急性血清学阳转,或已知高病毒载量。
暴露后预防的时间预防性用药应在暴露后立即开始,一般在1h之内服药效果最好。
对于感染危险性很高的暴露者,即使间隔时间很长(比如1-2周),也应考虑使用预防性治疗;因为即使不能防止感染,早期治疗对HIV急性感染也有好处。
由于服用4周AZT才有一定保护作用,如果无很大的副作用,预防性治疗用药时间应持续4周。
附件4:职业暴露后的急救处理1、挤压出血:如皮肤有伤口,应当反复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2、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或污染的皮肤。
如果是粘膜暴露,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
3、消毒与包扎: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2000mg/L次氯酸钠、0.2-0.5%过氧一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
4、受伤严重者,寻求医疗机构进行正确的护理和急救。
5、在报告主管和领导的同时,尽快进行评估并制定职业暴露应急预防服药方案,最好在2小时内服用首次药。
附件5意外事故的处理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紧急处理: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1、小型事故:任何一种小的损伤,包括皮肤的破损或刺伤等都可能与传染性物质接触,必须用肥皂和水冲洗,如果可能尽量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使用70%乙醇或其他皮肤消毒剂,立即进行医疗处理。
艾滋病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艾滋病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等涉及艾滋病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单位。
三、事故分类及分级1. 事故分类:(1)艾滋病病原微生物泄露事故;(2)艾滋病病原微生物污染事故;(3)艾滋病病原微生物暴露事故;(4)艾滋病病原微生物扩散事故。
2. 事故分级:(1)一级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者重伤,或者造成传染病大范围传播的;(2)二级事故:造成人员轻伤或者严重感染,或者造成传染病一定范围内传播的;(3)三级事故:造成人员轻微伤害或者轻微感染,或者造成传染病小范围传播的。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艾滋病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艾滋病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及职责:(1)组长: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负责全面领导应急处置工作;(2)副组长:由单位分管负责人担任,协助组长负责应急处置工作;(3)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组成,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具体实施。
3. 应急小组组成人员及职责:(1)应急组长: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全面协调和指挥;(2)应急副组长:协助应急组长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具体实施;(3)应急成员:负责事故现场处置、信息报送、医疗救治、环境监测、物资保障等工作。
五、应急处置程序1. 事故报告:(1)发现艾滋病生物安全事故时,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2)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事故现场处置:(1)立即隔离事故现场,设置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2)对事故现场进行消毒、清理,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3)对受伤人员实施救治,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隔离观察。
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一、预案目的艾滋病职业暴露是指在医疗、实验室和其他与艾滋病病毒(HIV)接触的工作场所中,工作人员不慎受到艾滋病病毒的感染。
为了应对这种突发情况,制定一份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能够及时、有序地对暴露事件做出反应,减少感染风险,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应急程序1. 发现暴露事件当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事件时,受暴露的工作人员应立即向上级主管汇报暴露情况,并尽快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同时,场所应急预案负责人应立即组织应急小组成员进行紧急会商,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2. 紧急防护措施受暴露的工作人员需在第一时间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包括清洗伤口、用消毒剂处理被血液污染的物品等。
同时,其他工作人员应避免接触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和降低暴露风险。
3. 医疗救治受暴露的工作人员需前往指定医院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和其他相关检查。
同时应急小组应与医院协调,尽快安排受暴露工作人员接受治疗。
4. 事件调查和处理暴露事件发生后,应当进行详细的事件调查和相关的处理工作。
确定暴露原因、查清暴露的范围和受到影响的人员,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并对暴露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
三、应急预案的完善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和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提高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增强应对艾滋病职业暴露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四、总结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旨在提供对暴露事件的紧急处置和处理流程,旨在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只有通过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才能更好地应对艾滋病职业暴露事件,减少感染风险,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突发事件发生紧急预案

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突发事件发生紧急预案1、目的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卫生部《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特制订本预案。
2、适用范围本筛查实验室发生意外、事故和艾滋病的职业暴露后启动本预案。
3、实验室的意外和事故处理3.1 意外和事故3.1.1 意外是指发生了未导致个人伤害偶然发生的危险,但也可能已经发生了伤害。
3.1.2 事故是指发生了人身伤害。
意外和事故都可被分为小型的和重大的。
3.1.3 小型意外:少量潜在传染性物质漏到椅子上,常用于这种情况的有效处理措施是消毒污染处。
3.1.4 重大意外:任何情况下,如果怀疑有严重性的意外,都将被视为重要的,实验室必须被清空,锁上,并且实验室管理者要请教安全专家,听从他们的意见。
3.2 意外和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3.2.1 皮肤针刺伤或切割伤: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75%乙醇或其它消毒剂消毒伤口。
3.2.2 皮肤污染:用水和肥皂冲洗污染部位,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如75%乙醇或其它皮肤消毒剂。
3.2.3 粘膜污染: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污染部位。
3.2.4 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3.2.5 污染物泼溅:发生小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发生大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和院感科负责人到达事故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的程序。
3.2.6 如果实验室一旦发生了重大泼溅事故,应按严重情况处理,并采取以下措施:(1)从污染处疏散人员,但要防止污染扩散;(2)控制污染——锁门并防止进一步进入;(3)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院感科负责人等,以便查清情况,确定消毒处理的程序;(4)如果认为合适,可进行生物安全柜和/或实验室的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但生物安全柜和/或实验室必须有可靠的密闭性能,人员必须完全离开。
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突发事件发生紧急预案

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突发事件发生紧急预案1、目的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卫生部《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特制订本预案。
2、适用范围本筛查实验室发生意外、事故和艾滋病的职业暴露后启动本预案。
3、实验室的意外和事故处理3.1 意外和事故3.1.1 意外是指发生了未导致个人伤害偶然发生的危险,但也可能已经发生了伤害。
3.1.2 事故是指发生了人身伤害。
意外和事故都可被分为小型的和重大的。
3.1.3 小型意外:少量潜在传染性物质漏到椅子上,常用于这种情况的有效处理措施是消毒污染处。
3.1.4 重大意外:任何情况下,如果怀疑有严重性的意外,都将被视为重要的,实验室必须被清空,锁上,并且实验室管理者要请教安全专家,听从他们的意见。
3.2 意外和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3.2.1 皮肤针刺伤或切割伤: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75%乙醇或其它消毒剂消毒伤口。
3.2.2 皮肤污染:用水和肥皂冲洗污染部位,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如75%乙醇或其它皮肤消毒剂。
3.2.3 粘膜污染: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污染部位。
3.2.4 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3.2.5 污染物泼溅:发生小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发生大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和院感科负责人到达事故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的程序。
3.2.6 如果实验室一旦发生了重大泼溅事故,应按严重情况处理,并采取以下措施:(1)从污染处疏散人员,但要防止污染扩散;(2)控制污染——锁门并防止进一步进入;(3)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院感科负责人等,以便查清情况,确定消毒处理的程序;(4)如果认为合适,可进行生物安全柜和/或实验室的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但生物安全柜和/或实验室必须有可靠的密闭性能,人员必须完全离开。
HIV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

1、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2、皮肤针刺伤或切割伤,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70%乙醇或其它消毒剂消毒伤口。
3、皮肤污染:用水和肥皂冲洗污染部位,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如70%乙醇或其它皮肤消毒剂。
4、粘膜污染: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污染部位。
5、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6、污染物泼溅:发生小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事故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的程序。
7、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7.1 由于甲醛有致癌作用,不宜用于生物安全柜和实验室的常规空气消毒。
7.2 如果实验室一旦发生了重大泼溅事故,应按严重情况处理,并采取以下措施:7.2.1 从污染处疏散人员,但要防止污染扩散7.2.2 控制污染---锁门并防止进一步进入7.2.3 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安全负责人等,以便查清情况,确定消毒处理的程序7.2.4 如果认为合适,可进行生物安全柜和/或实验室的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但生物安全柜和/或实验室必须有可靠的密闭性能,人员必须完全离开。
[生物安全柜:25毫升福尔马林和等量水混合后放在一个蒸发皿中使其在密封的生物安全柜中蒸发,保持至少6小时,最好过夜。
实验室:福尔马林和水的体积根据实验室大小而定]。
具体操作可按说明书执行。
7.2.5 发生溢出后应离开房间约30分钟,穿防护服,被溅的地方,用经消毒剂浸泡的吸水物质覆盖;消毒剂起作用10-15分钟后,清理该地方,移走吸水性物质,用消毒剂冲洗该地方。
8、发生重大意外事故必须登记,包括意外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详细经过;处理方法和经过;随访检测的日期、项目和结果。
9、发生重大事故时,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立即向主管领导和专家报告。
同时抽血检测HIV 抗体,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要定期检测。
10、发生小型事故时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报告主管领导和专家。
艾滋病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原则

艾滋病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原则
艾滋病实验室
意外事故处理原则
一、实验过程中若将手划破,应立即挤出受伤部位血液,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消毒伤口。
二、皮肤污染,立即用水和肥皂冲洗污染部位,并将污染部位在含氯消毒剂中浸泡3—5分钟,再用75%的酒精搽试。
三、眼、口粘膜污染,应立即用水和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污染部位。
四、衣物污染,应立即脱下污染衣物,换上干净衣物,并将污染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五、发生污染物泼溅,若大面积污染,应将实验室彻底清理,物体表面用1%次氯酸钠搽试,清理搽试完后,整个实验室用2%戊二醛醺蒸,并关好实验室门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滋病实验室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一目的
应对实验室突发事件(尤其是职业暴露)及时作出处理,将可能发生的实验室伤害和生物危害降到最低。
二应急处理流程
(一)紧急处理措施
当发生实验室意外事故时,实验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内首先立即进行紧急处理,根据以下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
1)皮肤针刺伤或切割伤: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处
的血液,用70%乙醇或其他消毒剂消毒伤口。
2)皮肤污染:用水和肥皂冲洗污染部位,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如70%
乙醇或其他皮肤消毒剂。
3)粘膜污染: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污染部位。
4)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5)污染物泼溅或溢出:立即用纱布或纸巾覆盖受感染性物质污染的物品
以及溢出的感染性物质,然后在上面倒上消毒剂,至少30分钟后将纱
布、纸巾及破碎物品清理掉,玻璃碎片应用镊子清理。
然后再用消毒剂
擦拭污染区域。
用于清理的布、纸巾等应当放在盛放污染性废物的容器
内。
6)盛有危害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
6.1如果是在未装可封闭吊篮的离心机内发生破裂或机器正在运行时怀疑
发生破裂,应立即关闭机器电源,让机器静置30分钟。
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生破裂,应立即盖上盖子,让机器密闭30分钟。
6.2随后的所有操作都应当戴结实的手套(如厚像胶手套),当清理玻璃碎
片时应当用镊子或用镊子夹着的棉花进行。
6.3 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吊篮、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
的消毒剂内浸泡24小时和/或高压灭菌。
消毒剂应对相关微生物有效。
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不同容器内的消毒剂中,60分钟后再取出。
6.4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擦拭,放置过夜后再擦拭一次,
然后用水清洗和干燥。
清理时所使用的所有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6.5如果是在可封闭吊篮的离心机内发生离心管破裂,应将密封离心吊篮移
至生物安全柜内,打开盖子和松开固定部件,然后高压灭菌吊篮。
7)实验室火灾
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生火灾,实验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手中工作。
当火势较小时,首先利用所备的灭火器进行扑救,采取措施防止火势的进一步扩大,同时立即报告中心安全保卫人员。
如火势较大,实验操作人员应首先考虑紧急撤离,并尽快报告消防部门,寻求援助。
8)水灾、地震或其它自然灾害
当遇水灾、地震或其它自然灾害时,实验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手中工作,按照预定的紧争撤离线路进行撤离。
撤出后,视建筑物或实验室遭破坏程度,采取措施隔离污染区域和污染源,并且采用相应的方法有效消毒,同时疏散周围人员。
实验室负责人应组织人员对危害进行评估,并采取进一步措施。
同时用上级
主管部门报告。
(二)医疗救助
如果已证实实验人员确实发生了刺伤、割伤、粘膜污染等危险度比较大的职业暴露,在上述紧急处理的基础上,在2h以内必须到指定的医疗救治机构以求正确护理伤口和暴露后急救处理。
必要时,在暴露后1 2h之内,进行预防性用药。
用药方案听从救治机构建议或参考三.(四)中的预防性给药方案。
(三)事故登记:
经上述紧急处理后,实验室人员应及时将事故报告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事故的调查和登记工作,
对于发生了实验人员职业暴露的事故,填写《实验室职业暴露记录》(附表1)、《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附表2)。
登记表中必须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有: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详细经过。
2)暴露方式;受伤部位、伤口深浅、暴露程度;污染物种类(培养液、血
液或其他体液)以及其中含有HIV的情况。
3)处理方法和经过,包括专家或领导赴现场指导和处理的情况。
4)是否采用暴露后药物预防,如果是,应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包括首次用
药时间、服药方案和毒副作用。
5)随访检测的日期、项目和结果。
对于未发生实验人员伤害一般意外事故,填写《实验室突发事件记录表》(附表3)
(四)暴露评估及预防性用药
发生HIV 职业暴露,根据暴露的程度进行暴露评估,然后确定用药方案参见如下步骤:
1.步骤1:确定暴露级别(Exposure Code )
2.步骤2:确定HIV 暴露源头严重程度
步骤3: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预防性用药的推荐处理方案
暴露级别感染源级别预防性用药推荐处理方案
11不一定使用PEP,可由职业暴露者本
人
根据利害比较作出决定
12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21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22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31或2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原因不明原因不明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1.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 8天。
双汰芝(AZT与3TC联合制剂)300 mg/次,每日2次,或参考“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指导手册(试行)”。
*2.强化用药程序:
基本用药程序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均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用药注意事项:
1)在暴露后预防性用药应立即开始,最好在暴露后1~2h之内。
2)对于感染危险性很高的暴露者,即使间隔时间很长(比如1~2周),也
应考虑使用预防性治疗;因为即使不能防止感染,早期治疗对HIV急性
感染也有好处。
3)由于服用4周AZT才有一定保护作用,如果无很大的副作用,预防性治
疗用药时间应持续4周。
4)如果证实源患者未感染HIV,则应当立即中断PEP。
5)如果出现主观的或客观的毒副作用,应在专家的指导下,减少剂量或换
用药物,并详细记录药物毒副作用情况。
6)育龄妇女使用AZT作为预防用药期间,应避免或终止妊娠。
(五)监测和报告
1、对暴露者要抽血检测HIV抗体,暴露一年内要定期检测。
即分别在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监测,结果填写在《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
2. 实验室主任根据事故的大小和严重程度及时上报向主管领导和中心生物安全委员会,必要时上报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主管领导。
3. 发生重大实验室职业暴露后,中心主管领导应及时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取得联系,与疾控中心共同联系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的必要性,确定预防用药和用药程序。
并将将填报的《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附表1实验室职业暴露记录
附表2
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
填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