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疾病概论

合集下载

疾病概论

疾病概论

第二节 病 因 学
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科学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一) 概念
能引起某种疾病发生的特定因素,是引起疾病 的必不可少的、决定性的因素,决定了疾病特 异性,没有病因就不能发生相应的疾病。
(二)病因的分类
1、生物性因素 最常见 2、物理性因素 3、化学性因素 4、机体必需物质缺乏或过多 5、遗传性因素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6、先天性因素 7、免疫性因素
疾病过程中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
创伤
损伤 组织破坏 血管破裂 出血、血压↓ 休克
组织缺氧
抗损伤
损伤
心率↑
心缩↑
心输出量↑
反射性血管收缩
长时间
微循环障碍 回心血量↓
(减少出血) 血压↑
组织缺氧 加重全身缺氧
血压回升
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循环血量增加
输血、输氧
健康机体 血压回升
创伤 大量失血 血压降低
组织缺氧
(1)脑死亡的主要指征:
1)自主呼吸停止 首要指征 2)不可逆性深昏迷和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性 3)瞳孔放大或固定 4)脑干反射消失 5)脑电波消失 6)脑血管灌流停止
(2)判断脑死亡的意义
1)脑死亡的确定,意味着法律上具备死亡的合法依据 2)脑死亡者脑以外器官可以成为器官移植材料
脊 髓 灰 质 炎 遗 留 病 理 状 态
三、亚健康(sub-health)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是界乎健 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第三状 态”、“中间状态”、“灰色状态”等 的称谓。
导致亚健康的因素: 1、饮食不合理 2、休息不足 3、压力太大 4、长久的不良情绪影响 亚健康表现形式: 躯体: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心理:烦躁易怒,失眠焦虑 社会适应:人际交往

第一节疾病概论

第一节疾病概论

疾病的转归
04
3、死亡,是生命活动的终止。
(3)生物学死亡期。是死亡的最后阶段,从大脑皮层开始, 到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各重要的器官的代谢活动停止,并出现不可逆的变化, 从而导致真正死亡。
1、下列关于疾病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于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B.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 C.经济价值降低是畜禽患病的标志之一。D.疾病是一种矛盾斗争的过程。 E.按疾病发生的经过可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及普通病。 2、动物疾病发展不同时期中最具有临床上诊断价值的是( ) A.潜伏期 B.前驱期 C.明显期 D.转归期 E.死亡期 3、指有时疾病过程中,可见症状加重称为( ) A.骤退 B.渐退 C.恶化 D.再发 E.并发 4、脑血栓造成的偏瘫属于( ) A.完全痊愈 B.不完全痊愈 C.慢性迁延不愈 D.蔓延扩散 E.并发症 5、下列对死亡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死亡一般分为二个阶段,即生物学死亡期和临床死亡期B.心跳和呼吸停止,反射活动 消失是生物学死亡的标志。C.生物学死亡期的动物,如果抢救及时,还有可能复活 D.临床死亡期的动物,如果抢救及时,还有可能复活E.生物学死亡期出现可逆的变化, 不是真正的死亡
疾病概念
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于病因作用于机体 而引起的。 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
疾病是一种矛盾斗争过程。
经济价值降低是畜禽患病的标志之一。
“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防疫方针
疾病的分类
02
(2)寄生虫病
1、按疾病发生的原因分类
(1)传染病
(3)普通病(非传染性疾病)
疾病的分类
02
2、按疾病的经过分类 (1)急性病:由数小时到两三周,症状急剧而明显。 例如炭疽、农药中毒。 (2)慢性病:由一两个月到数年,症状一般不大明显,体

兽医基础 模块1病理基础 项目1疾病概论

兽医基础 模块1病理基础 项目1疾病概论

模块一病理基础项目一疾病概论任务一疾病概念知识点一:疾病的概念疾病是动物机体在一定条件下与各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产生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

知识点二:疾病的特点1.疾病是致病因素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2.疾病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损伤和抗损伤。

3.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全身反应。

4.生产能力降低是疾病的标志。

如产奶量、产仔数、产肉量等下降。

任务二疾病发生与经过知识点一:疾病发生的原因一、疾病发生的外因(外界致病因素)1.生物性致病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和寄生虫。

2.营养因素: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缺乏或过量(中毒)。

3.化学性致病因素:如农药、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类等。

4.物理性致病因素:如高温、低温、电流、辐射等。

5.机械性致病因素:如跌打、坠落、电击等可引起外伤。

二、疾病发生的内因(内部致病因素)疾病发生的内因包括机体的防御能力、机体应激反应和遗传因素等。

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机体对致病因子具有易感性和机体抵抗力的降低。

三、外因与内因的关系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环境存在着各种不利因素(外因)是疾病发生的条件,动物体的内部因素(内因)则是疾病发生的根据。

知识点二: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1.生物性致病因素引起的传染病通常可分为疾病的经过⎩⎪⎨⎪⎧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对疾病的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有重要意义转归期2.疾病的结局:(1)完全康复:即形态结构和机能的损伤完全恢复,病理过程全部消失。

(2)不完全康复:主要症状消失,致病作用停止,但在形态结构上还留有持久的病理状态,在机能上还有一定障碍。

(3)死亡:临床死亡:是指心跳和呼吸停止、反射活动消失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高度抑制;生物学死亡: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和机体各器官的新陈代谢都已终止,出现不可逆变化。

3.健康与疾病:动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各器官的形态结构、机能、代谢,维持着正常的协调关系,并能主动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健康。

第一章疾病概论

第一章疾病概论

第一章疾病概论第一章疾病概论一、基本要求1. 掌握健康、疾病、亚健康状态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熟悉病理变化、病理过程、症状、体征、社会行为的概念。

3. 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基本机制,了解疾病过程的一般规律。

4. 熟悉疾病的自然进程和转归,掌握死亡、脑死亡的概念以及脑死亡的主要依据。

5. 了解疾病谱的变化。

二、知识点纲要(一)健康与疾病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病痛和疾患。

疾病是机体在外界和体内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因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过程。

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病因及其造成的损伤产生抗损伤反应,组织、细胞发生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病人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及社会行为的异常,对环境的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和生命质量下降。

病理变化,简称病变,是指不同疾病中机体发生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改变,其中功能、代谢方面的异常又特称为病理过程。

相同的病理变化可发生在不同的疾病中,一种疾病也可出现几种不同的病理变化。

症状是指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和病态改变。

体征是疾病的客观表现,能用临床检查的方法查出。

广义的症状可以包括体征。

社会行为是指人际交往、劳动等作为社会成员的活动。

疾病一旦发生,机体便进入了与健康状态完全不同的失衡运动态势。

亚健康状态是指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即不健康也无疾病的状态,也叫第三状态。

此时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自觉周身疲乏无力,情绪低落颓丧,肌肉关节酸痛,消化功能减退。

如衰老、慢性疲劳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健康携带者等。

(二)疾病的病因学与发病学病因学主要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学是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

1. 疾病发生的原因引起或促进疾病发生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称为病因。

是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包括:(1)外界因素:1)生物性因素:如各种病原生物,如细菌、病毒等(临床上称之为感染性疾病)。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病理生理学课外资料第一章疾病概论健康(health)与疾病(disease)是医学的两个基本概念,是生命过程中的对立与统一。

长期以来,人们受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躯体疾病,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各项生理指标正常。

疾病就是机体形态结构、功能及代谢的出现病理改变,引起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异常生命过程。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人们认识到健康与疾病不仅与自身的躯体因素有关,而且与本身所特有的心理和社会因素等也有关。

因此,把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结合起来探讨健康与疾病的概念,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有利于阐明疾病的本质。

第一节健康和疾病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关于健康的含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及适应能力。

它反映了现代医学模式,说明健康的人不仅只是身体健康,心理也要健康,而且还要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三者应取得和谐与统一。

对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个体内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

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在人的一生中,不仅要被动适应变化的环境,而且要在实践中能动地改造环境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即主动适应环境。

适应能力除与躯体、心理因素有关外,还受学习及生活经历等因素的影响。

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作斗争的过程。

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简言之,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开始重视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同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将不断深入,从分子基因水平上去探索疾病的本质已成为21世纪医学研究的主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认为在健康与疾病之间存在着亚健康(sub-health)状态,它至少包含着三个相区别而延续的过程:①心身轻度失调状态:即表现为周期性的情绪低落、心情烦躁、纳呆失眠等。

疾病学基础-第一章 疾病概论39页PPT

疾病学基础-第一章  疾病概论39页PPT
创伤
抗氧化
自由基
凝血
出血
三第节 疾一病发章生的规律和疾机制病概第论一节
第二节
第四节
一、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
2.因果转化
第一章 疾病概论
2.因果转化
第一章 疾病概论
(原始病因)
机械力
(结果)
创伤失血
心输出量↓
(发病学原因) (结果)
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
心率↑
血管收缩
细胞缺氧
心收缩力↑
良 性
微循环障碍
第三节
第四节
亚健康
躯体性~: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心理性~:烦躁易怒,失眠焦虑
社会性~: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大,孤独感
第一第节 一健康章、疾病与亚疾健康病概第论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健康
疾病
亚健康
第一第节 一健康章、疾病与亚疾健康病概第论二节
第三节
是一种躯体 上、心理上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一节 健康、亚健康和疾病 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第三节 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
第一第节 一健康章、疾病与亚疾健康病概第论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一节 健康、疾病与亚健康
一、健康
——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 上、心理上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二第节 疾一病发章生的原因和疾条件病概第论一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一、病因
5. 先天因素
指影响胎儿发育的有害因素,如风疹病毒感染孕妇可能 导致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二第节 疾一病发章生的原因和疾条件病概第论一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一、病因
6.营养因素

1第一章疾病概论

1第一章疾病概论

绪言动物病理是研究疾病的科学。

动物病理的任务是以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

一、动物病理的基本内容动物病理可分为动物病理解剖和动物病理生理及病理诊断技术。

动物病理解剖是研究动物机体患病时形态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和发生机理,从形态学的角度揭示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主要包括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修复、肿瘤、炎症、皮肤病理及各器官的病变。

动物病理生理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患病机体代谢、功能变化规律的科学。

主要包括疾病概论、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贫血、缺氧、发热、黄疸、休克、免疫病理及各系统各器官功能不全。

但是由于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所以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

病理诊断常规技术主要包括尸体剖检技术、病理组织切片技术及病理变化观察与综合分析。

二、动物病理在兽医科学中的地位动物病理是兽医学科中重要的专业基础学科,是兽医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的桥梁。

动物病理的内容和任务决定了它必须以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等学科作为学习的必要基础,同时它又与动物内科学、动物外科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等临床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学习临床学科的主要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动物病理可通过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和动物实验等手段直接参与临床疾病诊断,验证临床诊疗结果,积累临床经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

三、动物病理的研究方法和先进诊断技术动物病理的研究对象是患病动物或实验动物及其组织、细胞等,目前的研究方法和先进诊断技术有临床病理检查、尸体剖检及病理学观察、组织切片技术和组织病理观察、超薄切片技术和超微病理观察、细胞和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技术等。

1章-疾病概论

1章-疾病概论
另外,血液中的嗜中性粒细胞也具有较强的吞噬和杀灭 机能。当机体的这些吞噬和杀灭机能降低,就会引起 发病。
第19页,共35页。
3、解毒功能障碍:肝脏为机体主要解毒器官,各
种有毒物质经胃肠吸收后,首先通过血液运送到肝脏,
在肝细胞内通过氧化、还原、脱氨基及形成硫酸酯或葡萄
糖醛酸酯等方式进行分解、转化成为无毒物质排出体外。如 肝组织破坏或肝脏功能障碍,其解毒功能障碍,就会引起中 毒的发生。
第28页,共35页。
(三)直接作用于组织(组织机理):有些致病因 素,可直接作用于组织或器官,引起相应组织器官的损
伤。例如:机械力的作用,引起组织的外伤,高温引起 的组织烧伤或烫伤,低温引起组织冻伤,强酸、强碱对 组织的腐蚀等,都是由于致病因素直接作用于组织的 结果。
第29页,共35页。
二、致病因素在体内的蔓延途径
机能代谢障碍。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疾病的方式有两 种。
第26页,共35页。
1、神经反射作用:即致病因素作用于内外感受器,
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相应的病理反应。例如食入变质 食品可引起呕吐和腹泻,这就是由于变质食品刺激胃肠
粘膜上的神经感受器,而通过神经反射所引起的。
2、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致病因素通过血液或淋 巴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使其调节机能发生改变,从而 引起相应的病理反应,例如中枢神经损伤(脑、脊髓外伤)
三、疾病过程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
损伤与抗损伤反应是疾病过程中的一对矛盾斗争 过程。在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各种损伤性
变化的同时,也激发起机体各种抗损伤性反应(如防御、 代偿、适应、修复),这就是疾病过程的损伤与抗损 伤反应。这对矛盾斗争贯串于疾病的始终,疾病的发 展与转归,取决于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如果机体抗损 伤能力占优势,疾病就好转,如果致病因素的损伤作 用占优势,疾病就加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概论
一、单选题
1、疾病的概念是
A.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出现的成套的病理过程
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疾病(disease)英文原意为“不舒服”
E.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而有异常活动
[答案] C
[题解] 疾病的概念为在病因作用下,因内外环境失调而发生的不同于健康的异常生命活动。

2、在损伤与抗损伤的发病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贯穿疾病的始终
B.决定疾病的消长和转归
C.同时出现,不断变化
D.相互联系,相互斗争
E.疾病的临床症状是损伤的表现
[答案] E
[题解] 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是损伤表现,有时也是抗损伤表现。

3、死亡的标志是
A.脑死亡 D.反射消失
B.脑电波零电位 E.呼吸停止、心跳停止
C.瞳孔散大
[答案]A
[题解]整体死亡的标志就是脑死亡。

因为脑对复杂的生命活动起形成、联系、整合和调节的作用。

脑死亡以后,机体的各部分将不可避免的先后发生死亡。

脑电波零电位也可以出现在脑深度抑制时,故不一定是脑死亡的标志。

9.疾病的发展方向取决于(D)
A.病因的数量与强度
B.是否存在诱因
C.机体的抵抗力
D.损伤与抗损伤的力量对比
E.机体自稳调节的能力
5、影响疾病发展方向和转归主要是(D )
A.疾病时的稳态紊乱
B.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C.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主导环节
D.疾病过程中的损害和抗损害反应
E.疾病过程中机能,代谢和形态变化
二、名词解释题
1、疾病(disease)
[答案]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自稳态(homeostasis)
[答案]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与外环境的协调的功能。

3、转归(prognosis)
[答案]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阶段终将结束称为转归。

4、脑死亡(brain death)
[答案]是指包括大脑和脑干的全脑死亡,意味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这是判断脑死亡的标志。

三、填空题
1、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发病规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和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答案] 因果转化损伤和抗损伤
2、疾病发展的典型经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期。

[答案]潜伏期前驱期临床症状明显期转归
10.完全康复是指_______完全消失,_________恢复正常。

[答案] 损伤性变化机体的自稳调节
四、简答题
1、判断脑死亡有哪些标准
[答题要点]①不可逆的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②呼吸停止,进行15分钟人工呼吸仍无自主呼吸;③颅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散大或固定;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循环完全停止。

2、阐明疾病过程中的因果交替,它对疾病发展过程有何影响
[答题要点]原始病因引起结果成为新的原因,以此延续下去不断发展;因果转化链愈来愈向好的方向发展称为良性循环,导致康复;因果转化链愈来愈向不好的方向发展称恶性循环,导致死亡。

3、以创伤为例阐述疾病过程中损害与抗损害反应的关系
[答题要点]
①损害性变化:组织破坏、血管破裂、出血、组织缺氧。

②抗损害反应: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缩加强、血液凝固。

③损害和抗损害反应之间无严格界限:血管收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