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四下-呼吸与健康冀教版

小学科学四下-呼吸与健康冀教版
7
氧气
加快
认识肺活量:
姓名
肺活量
肺活量越大,肺供氧的能力越强。 科学锻炼,有助于提高人体的肺活量, 使呼吸系统更健康。
呼吸 呼吸系统疾病
可怕的呼吸系统疾病
感冒: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 呼吸系统疾病。通常由 细菌或病毒侵染人体呼 吸器官引起,感冒病人 咳嗽、打喷嚏、吐痰时 散出的飞沫,都可能带 有细菌和病毒。
支气管炎:
香烟中的有害物质有 哪些?
尼古丁、焦油、一氧化 碳 尼古丁
焦油
正常人的肺 吸烟者的肺
讨论: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呼吸系统的健康呢?
体育课上,大家跑完400米,有的人气喘吁吁,有 的人呼吸平顺,这是为什么呢?
1 探究呼吸与运动的关系
(1)身体处于平静 状态时,测量1分钟内 的呼吸次数。
(2)快速跳绳1分钟, 再次测量1分钟内的呼 吸次数。
跳绳前
每分钟内呼 18
吸次数
跳绳 1分钟后
25
跳绳前后呼吸次Biblioteka 差 (跳绳1分钟后呼吸次数—跳 绳前呼吸次数)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根据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内容,我们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第1-2课:物质的变化与分类主要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以及物质的分类。

2. 第3-4课:力的作用主要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相互性。

3. 第5-6课:简单机械主要让学生了解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4. 第7-8课:光学现象主要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光学现象。

5. 第9-10课:天气与气候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变化规律以及人类对天气与气候的影响。

6. 第11-12课:生物与生活主要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案例教学: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安排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们将教学计划分为12个课时,每个课时40分钟。

具体安排如下:1. 第1-2课:物质的变化与分类(2课时)2. 第3-4课:力的作用(2课时)3. 第5-6课:简单机械(2课时)4. 第7-8课:光学现象(2课时)5. 第9-10课:天气与气候(2课时)6. 第11-12课:生物与生活(2课时)五、教学评价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让我们对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有关动物、植物、天气、能量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以这些内容为主线,介绍一些有趣的科学知识。

1. 动物世界在动物世界中,我们将认识到各种不同的动物。

比如,我们将学习到蛇、蚂蚁、蜜蜂等昆虫的知识。

蛇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没有腿却可以灵活地爬行。

蚂蚁是社会性昆虫,它们可以协作进行各种工作。

蜜蜂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昆虫,它们能制造蜜蜂蜜和蜂蜡。

2. 植物的奇妙植物世界中也有很多令人惊叹的事物。

在这里,我们将学习到植物的特点和功能。

比如,我们将了解到植物的根、茎和叶的结构及其功能。

根是植物的吸收器官,它可以吸收水分和养分。

茎是植物的支撑器官,它可以让植物保持直立。

而叶子是植物的呼吸器官,它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3. 天气变化天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学习到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以及它们的成因。

比如,我们将了解到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不同天气的特点和原因。

晴天是因为天空中没有云朵,太阳可以照射到地面;而雨天则是因为云层中有大量的水蒸气,形成了雨滴。

4. 能量的利用能量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学习到能量的来源和转换。

比如,我们将了解到太阳是地球上能量的主要来源,它可以提供光和热能。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到燃烧是一种能量转换的方式,它可以将化学能转换为热能和光能。

总之,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知识。

通过学习动物、植物、天气、能量等方面的知识,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奥秘,并深入认识到科学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希望我们在科学学习中能够保持好奇心,不断追问,探索更多的知识。

这样,我们将能够成为有科学精神的人,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发展做出贡献。

新版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根据教学参考书和课本编写)

新版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根据教学参考书和课本编写)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第1课土壤的组成1.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动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植物生活的家。

2.土壤中有沙粒、小石子、黏土等非生物,还有小虫子、小树枝、草根等生物。

3.实验:寻找土壤中的水分。

实验方法:A.将湿润的土块儿放到蒸发皿里,并用玻璃片盖在上面。

B.使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

C.仔细观察玻璃片的变化。

实验现象:加热后玻璃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实验结论:土壤中含有水。

4.实验:寻找土壤中的空气。

实验方法:A.将干燥的土块儿放入盛水的烧杯中。

B.仔细观察烧杯中有什么现象。

C.用玻璃棒搅拌,静置一会儿,观察又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将干燥的土块儿放入盛水的烧杯中,会产生气泡。

实验结论:土壤中含有空气。

5.在水面上漂浮着一些细小的黑褐色物体,它们是微生物分解了的动植物死后的残留体,我们称它们为有机质。

6.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主要是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

7.土壤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土壤肥力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将农作物的秸秆、牲畜的粪便等“新成分”添加到土壤中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使农作物生长得更好。

8.你还知道其他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吗?答:一些生活垃圾(如菜叶、果皮、豆渣、鱼骨等)、动植物遗体遗骸等发酵或加工后都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提高土肥力。

第2课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1.根据土壤颗粒的大小,科学家将土壤分为砂砾、沙、沙粉和黏土。

根据含沙和黏土的多少,又将土壤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比如陶艺用土是黏质土、沙画用土是沙质土。

2.土壤颗粒最细的是黏质土,最容易成团的是黏质土。

3.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

实验方法:①准备三个同样的塑料瓶,剪下瓶底。

②用棉线将纱布固定在瓶口处,确保牢固。

③将铁架台和塑料瓶按照实验装置图自上而下安装。

④在三个容器中分别放入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倒入同样多的水,并将烧杯放置在瓶口下方,用于收集渗出的水。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讲解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讲解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2、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3、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力、风向等)。

4、观测天气,首先要(制定观测计划)5、常见的观测天气的仪器:(风向仪、温度计、雨量器等)6、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雨量器)可以用来测量降雨量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 8 个方向来表示);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北风是指风从(北方)吹向(南方),风向仪指向(北方)8、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9、(气象卫星的应用)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精确了,天气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

10、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①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②通过人工和计算机、分析观测到的天气信息③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11、天气(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12、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①春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②晴天有利于人们的出行③雾天容易出现交通事故)13、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①城市的热效应②二氧化碳形成温室效应③二氧化硫形成酸雨)14、检验酸雨的方法:①使用 PH 试纸,试纸遇到酸雨会从(黄色)变成(红色)②使用牵牛花,牵牛花遇到酸雨会变成(白色)15、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①规则的物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宽、高,再计算体积②液体体积:用量筒直接测量③不规则物体(借助量筒进行测量)16、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①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壁)②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17、冰在(0度)时开始化成水,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水在(0度以下)结成冰。

水在(100度)水开始沸腾。

18、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如(冰、水和水蒸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19、用手蘸少量水,抹在手背上,感觉(凉),因为(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把手背的热量带走了)20、(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21、(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122、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有关23、怎样让衣服干的更快?(把衣服展开、挂在通风的地方、放在太阳下)24、(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25、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循环往复)的变化,我们把像水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可逆的)26、向云中播散(盐粉、碘化银、或固体二氧化碳)的方法进行人工降雨27、科学家目前已经知道的生物种类有大约(150 多万)种28、自然界中的物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生命的,称为(非生物)。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科学是一门广泛而深刻的学科,涵盖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它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中,我们将探索一些有趣的科学知识和实验,为我们打开科学的大门。

第一单元:人体在这个单元,我们将学习关于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我们将了解人体的器官系统,例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等。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健康。

同时,我们还将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人体运动、呼吸的变化。

第二单元:物体与材料这个单元将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和材料的特性和功能。

我们将学习物体的重量、形状、颜色等方面的属性,并通过实验来观察它们的特性变化。

我们还将研究一些常见材料的用途,例如木材、塑料、金属等,并探索它们的特性和优缺点。

第三单元:能量与运动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关于能量和运动的知识。

我们将了解能量的来源和转化,例如光能、热能、电能等。

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能量的转化过程,例如热水变成水蒸气,光能变成电能等等。

另外,我们还将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规律,例如力的作用、速度的变化等。

第四单元:天地万物这个单元将带领我们进入自然界的奥秘。

我们将学习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以及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我们还将研究一些天体现象,例如日食、月食、彩虹等。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居住的星球以及其它自然现象。

第五单元:生物和环境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了解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和分类,并研究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方式。

我们还将学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如何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环境,保护自然资源。

通过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的学习,我们可以增长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同时,我们还将学会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对科学充满好奇和热爱,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探索更多的未知。

让我们共同迈向科学的未来!。

完整版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共有10个单元,分别是:生活中的小发现、植物的呼吸、动物的呼吸、物体的状态变化、天气的变化、饮食与健康、生物的生活方法、动物的生活方式、两栖动物、鱼类的生活方式。

以下是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的汇总。

1. 生活中的小发现- 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和问题- 学会观察、收集数据以及加以比较和分析- 了解温度、光线、声音、风力等基本的物理量和其测量方法2. 植物的呼吸- 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理解植物的呼吸是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进行的- 掌握植物呼吸的实验方法和观察结果3. 动物的呼吸- 认识人类和常见动物的呼吸器官和呼吸方式- 理解动物的呼吸是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进行的- 分析和比较不同动物呼吸的特点和需求4. 物体的状态变化- 学会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状态变化- 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了解变温和恒温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5. 天气的变化- 了解日常天气的变化和气象现象- 掌握常见天气现象的表达方式- 理解气压和风力对天气变化的影响6. 饮食与健康- 知道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学会合理搭配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了解一些常见的食物安全问题和预防措施7. 生物的生活方法- 认识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生活方式和关系 - 理解生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探索生物的生存适应策略和繁殖方式8. 动物的生活方式- 了解常见的鸟类和昆虫- 掌握它们的特点、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学会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行为和特征9. 两栖动物- 认识蛙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理解蛙的生长发育过程和栖息环境的需求- 探索蛙的生存方式和食物来源10. 鱼类的生活方式- 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掌握鱼类的生活习性和适应水环境的方式- 认识一些常见的淡水鱼和海水鱼以上是完整版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所有知识点的汇总。

在学习每个单元时,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从而提升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最新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38页精品】

最新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38页精品】

1.变化的世界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身边发生的变化现象。

2.能对不同的变化进行分类。

3.明白记录物体变化的意义,并能设计具体的记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定分类标准,对变化进行分类。

2.设计记录物体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等科学探究必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身边的环境时刻在发生变化,认识到世界是变化的。

2.明白正确的记录有助于活动的进行,对于科学探究非常重要。

3.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记录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身边的世界是变化的;2.记录物体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1.制定标准,对变化分类;2.涉及记录方案。

四、教学用具投影仪、冰块实物或多媒体素材(如冰块为图片,可能还需要水的图片)。

五、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知道变化和周围世界的关系,然后进一步讨论变化的分类和如何记录物体的变化,并帮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和变化过程进行探究。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冰块,教师借助于冰水转化的例子进行导入。

同学们,这是什么呢?对,这是冰块。

大家知道冰块是怎么形成的吗?(学生回答)冰是由水冻成的。

(教师)嗯,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

水成了冰,其实就是一个变化过程。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的变化多不多呢?(学生活动)说一说。

教师要求学生说说印象中其它的变化现象,并简单说说是如何变化的。

(课堂作业)教师将学生说出的变化现象写在黑板上,也可以要求学生将提到的变化填写在课本第一页的空白处,方便课余时间的观察活动。

(承转)刚才大家举出了各种各样的变化过程,可见我们身边的世界到处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一样吗?(学生回答)不一样。

(教师)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说说理由。

(活动)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变化吗?让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看看这些变化之间有什么区别?你们能不能自己讨论确定一个标准,然后对这些变化进行分类。

目的是培养学生喜欢集体讨论、学会通过比较的方法发现事物间的不同之处,学会提取有用指标进行学习的习惯,加深对科学过程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毛毛虫不见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科学课四年级下册第十五课《毛毛虫不见了》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及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方法梳理:
生命科学领域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与物质科学领域、地球科学领域相较,生命科学领域更具生命教育价值。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作了如下的要求:“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经历具体的生命现象的探究,提高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养成科学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化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科学教师要通过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要达成的目标。

学情分析:
本课课位于四年级下册的“生长与变化”单元。

教材设计了2个活动即:“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和拓展活动“制作蝶的标本”,本课教学安排为2课时,设计所授课为第一课时:活动1“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用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了解毛毛虫是如何过河的,又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探究其它昆虫、青蛙等常见动物的生长变化,从而引出变态概念来。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毛毛虫过河的“妙法”提出自己的假设。

2、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某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一生的生长变化资料(蝗虫、蜜蜂、蟋蟀、青蛙、蟾蜍)
3、能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记录某种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过程。

4、能归纳出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5、能按照要求制作出较为规范的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发现。

2、能与小组其他人协助观察、记录和制作动物标本。

科学知识目标:
1、能解释毛毛虫不见了的原因。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变态发育的概念。

3、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主要变化。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通过观察和搜集资料,能说出动物不同生长阶段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材料:
1、教师自制课件、视频《毛毛虫的故事》。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昆虫或其他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变态的资料。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昆虫一生的变化过程,理解变态这一概念。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认识动物的变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课件出示:嗨!大家好!认识我吗?我就是毛毛虫,今天天气真好,我去外边走走……,请你猜猜它是用什么妙法过河的呢?(设计意图:课件引入,提出问题。


二、新授
活动: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
1、你认为毛毛是怎样过河的?
2、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

(设计意图:猜想与假设)
3、怎样证明我们的假设呢?
4、生回答:可用直接观察毛毛虫的生长变化或饲养毛毛虫;查找资料等办法来证明。

5、师:本节课我们主要以搜集整理资料的形式来寻找答案。

6、看书上52-53页是怎样观察记录的?生总结:观察记录表和图片
7、老师也搜到了一段视频《毛毛虫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请你仔细观察、思考问题: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毛毛虫在过河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结合书上思考:毛毛虫的变化一共经历了几个阶段?你能总结出来吗?(设计意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问题,归纳总结)
8、学生归纳出: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活地点、食性、运动方式等发生了显著变化。

变化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9、得出结论:因为变成蝴蝶了,所以飞过河了。

(设计意图:出示幻灯片,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三、拓展
1、教师提问:其他动物也像蝴蝶一样,在生长过程中都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吗?
2、小组活动:将搜集来的资料分析和整理,填入表格。

比一比,谁的观察更仔细,制作更精、表达更清楚。

(设计意图:整理分析资料,为问题收集证据)
3、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汇报
4、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出变态的概念
5、教师点出概念——变态。

6、看书54页上的话,生齐读。

(设计意图:集体交流,比较异同。

突破了本课的设定的教学重难点。


7、教师总结:变态还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像蟋蟀、蝉那样不经蛹期的变态,孵化后的幼虫随蜕皮而发生一些变化,成为成虫,这称为不完全变态。

四、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整理1--2个课堂中没有认识到的完全变态或者是不完全变态的例子,以日记或者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列举实例,拓展延伸)
设计特色简述
根据对教材内容特点的理解,我设计出本课科学探究主线为: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分析证据——表达交流——概括总结。

根据探究主线,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四年级的学生还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对于形象化的卡通图片是非常感兴趣的。

在这一环当中激发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创设情境的目的。

(二)观察研究,探索新知
带着学生的猜测进入到此环节。

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主要是以搜集资料的形式解决问题。

结合教材中的观察日、图片和播放的视频,思考两个有层次的问题“毛毛虫是如何过河的?”“毛毛虫过河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小组交流结束后,进行集体的交流,通过教师“探究式问题链”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归纳出这四个阶段。

(三)综合分析,收获概念
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和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能力的认知,我安排本环节的教学分为以下几个小环节:1、小组整理,分析讨论;2、集体交流,比较异同;3、教师引导,抽象概念。

(四)列举实例,拓展延伸。

最后一个环节一定要给学生一个能够完成且感兴趣的问题,达到“科学探究无止境”的目的。

教学评价设计
毛毛虫变蝴蝶幼虫
成虫
变态

学生记录单设计
(石家庄市裕华区槐北路小学马超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