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内容

合集下载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遥感课程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遥感课程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遥感课程大纲英文名称Ocean Remote Sensing【开课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技术系【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必修【学时数】48 (理论卫实践_0_)【学分数】—3 ______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教学对象海洋技术专业本科生。

(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本课程重点介绍卫星海洋遥感的基本原理和最新研究进展,通过海洋遥感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海洋遥感探测的基本原理,掌握遥感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熟悉海洋遥感的最新进展,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注意介绍海洋遥感研究中的一些最新成果。

本课程不进行双语教学,但在教学中注意介绍相关的专业词汇。

2、修读要求海洋遥感是海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海洋遥感与GIS技术课程模块中的专业知识教育层面。

海洋遥感具有应用性强,研究内容涉及物理学、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各个学科领域,同时又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不断变化。

教学内容上将结合该领域的发展,不断补充更新,介绍海洋遥感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前沿。

引导学生阅读参考文献,查阅最新的期刊杂志,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了解海洋遥感技术发展应用的新动向。

学生应具备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并已经选修海洋学I、遥感概论等。

(二)先修课程选修海洋遥感课程的学生应当在学习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的基础上,并具备海洋学、遥感概论、数字图像处理等基本理论知识。

二、教学内容(一)绪论11、主要内容:主要介绍海洋遥感的概念、海洋遥感和空间海洋学的历史发展、海洋遥感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海洋遥感在海洋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以及国际和国内的主要海洋卫星计划。

2、教学要求:掌握海洋遥感的基本概念、海洋遥感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海洋遥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和代表性卫星及传感器,理解海洋遥感和空间海洋学的发展历史背景、在海洋科学研究中的主要作用,了解国际上的海洋卫星发展规划。

中国海洋大学人工智能课程大纲(理论课程)

中国海洋大学人工智能课程大纲(理论课程)

中国海洋大学人工智能课程大纲(理论课程)中国海洋大学人工智能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Artificial Intelligence)【开课单位】信息学院【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编号】【课程类别】选修【学时数】64 (理论48 实践16 )【学分数】 3.5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三学年春季学期(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本课程讲解人工智能的一般性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搜索策略、谓词逻辑归结、知识表示、不确定性推理、机器学习等,要求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研究范围和发展现状,能运用一般性原理和基本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人工智能问题。

修读要求本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操作系统等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人工智能的主要原理、技术和方法。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算法设计能力、编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先修课程(参照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要准确)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实验、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操作系统二、教学内容(一)第0章绪论1、主要内容:了解人工智能的内涵、发展史和研究范围。

2、教学要求:(按照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对学生学习提出要求)要求学生理解人工智能的内涵及相关哲学问题、了解其发展史和研究范围。

3、重点、难点:无4、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二)第一章搜索问题1、主要内容:回溯策略、图搜索策略、无信息图搜索过程、启发式图搜索过程。

2、教学要求:掌握回溯策略的递归法实现、一般的图搜索过程、深度优先和宽度优先的图搜索过程,以及启发式图搜索A*算法;理解A*算法的启发式函数的下界约束和单调约束,理解A*算法的改进算法及其主要依据。

3、重点、难点:重点:回溯策略、A*算法难点:A*算法的启发式函数相关引理及定理的证明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综合性设计项目1:滑动积木块问题的启发式搜索算法及其实现。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学I 课程日历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学I 课程日历
中国海洋大学__2012_学年春季学期本科课程教学日历
单 位:(盖章)
教师姓名:__王秀芹__职称:__教授_;课程名称:___海洋学I___,学时_64__,学分4。
周次
起止时间
讲授内容(章、节题目等)
授课方式
学时
第一周
3月1日至3月4日
第一章 绪论
§1 海洋学研究内容 §2 海洋学研究意义
§3海洋学研究方法 §4海洋学研究发展史
制图练习
多媒体
2
第七周
4月9日至4月15日
第六章大气环流
§1大气环流§2 主要天气系统
多媒体
4
第八周
4月16日至4月22日
第七章海洋环流与水团
§1概述 §2 海流的成因 §3地转流§4风海流
多媒体
4
第九周
4月23日至4月29日
§5 惯性流 §6世界大洋环流和水团结构
多媒体
4
第十周
4月30日至5月6日
§4潮汐理论
多媒体
4
第十四周
5月28日至6月3日
§4潮汐理论 §5 中国海潮汐§6观测手段、预报方法及应用§7风暴潮
多媒体
4
第十五周
6月4日至6月10日
第十章 海水混合与海洋热盐细结构
§1 海水混合 §2 海洋热盐细结构
第十一章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1气候系统
多媒体
4
第十六周
6月11日至6月17日
第十一章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2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第十二章海洋中的声传播和光现象
§1声波在海洋中的传播
多媒体
4
第十七周
6月18日至6月24日
第十二章海洋中的声传播和光现象

中国海洋大学光谱学课程大纲(理论课程)-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光谱学课程大纲(理论课程)-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光谱学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SPECTROSCOPY【开课单位】物理系【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编号】【课程类别】选修【学时数】36 (理论28 实践8 )【学分数】2备注:课程模块为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或工作技能;课程类别为必修或选修。

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物理学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等具有原子物理专业基础的高年级本科生(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光谱学的原理和特点,知识认识物质结构同光谱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了解光谱学在现代生活、科技等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了解光谱理论与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同物理、化学、光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

2、修读要求光谱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主要研究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现象及作用机理,并被广泛应用于物质结构研究和分析。

课程介绍光谱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有关计算与应用,在内容上包括原子光谱、分子光谱,振动光谱、转动光谱、电子光谱和散射光谱等。

通过光谱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进一步理解物质的能级结构与光谱的关系,掌握光谱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对激光及激光光谱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光谱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够与本专业知识相结合,了解本专业知识同光谱学知识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独立思考能力。

(三)先修课程(参照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要准确)量子物理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原子光谱和双原子分子光谱,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绪论了解光谱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过程,它在新科学上的应用范围和发展。

第一章光谱概述1. 主要内容: 光的基本性质和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经典规律;发光和光谱物理机理;吸收、发射和散射光谱等基本概念;光谱学的应用。

2. 教学要求:了解光的基本性质和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经典规律;掌握发光和光谱物理机理;熟悉吸收、发射和散射光谱等基本概念;了解光谱学的广泛应用。

中国海洋大学课程大纲-海洋环境生态学【海洋环境生态学课件】

中国海洋大学课程大纲-海洋环境生态学【海洋环境生态学课件】

附件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生态学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Marine Environmental Ecology)【开课单位】水产学院海洋渔业系【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编号】090523211417 【课程类别】必修【学时数】48 (理论48 实践0 )【学分数】 3一、课程描述(一)教学对象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和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

(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人为干扰下海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规律以及受损海洋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重点掌握海洋生态学基本理论、海洋生态环境受损与生态监测评价方法、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以及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知识。

了解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海洋生态失1衡现象,培养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备将来从事与海洋环境、生物资源以及生态学相关的研究以及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修读要求海洋环境生态学为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科基础教育层面必修课和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基础教育层面选修课。

该课程主要依据生态学原理,着力阐述和介绍人为干扰下海洋生态系统受损后的变化过程、规律以及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理论和实践问题,突出了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间的交叉和生态学理论的应用。

学生应具备生态学的视野、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论,从而来认识、研究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海洋环境问题。

(三)先修课程普通生态学二、教学内容(一)绪论1、主要内容:包括:海洋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形成与发展;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

2、教学要求:了解: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形成与发展;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关系。

2✧理解:目前面临主要海洋环境问题。

3、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理解主要海洋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

4、其它教学环节:无。

(二)第一章海洋生物与环境1、主要内容:地球上的生物;生物多样性概念;海洋环境与主要海洋生物类群;主要海洋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1-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2020版-水产养殖专业新生研讨课

#1-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2020版-水产养殖专业新生研讨课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课程由学科领域具有科研和教学经验的教授主讲,面向水产养殖专业大学新生开设,为大学学习入门课程。

课程以探究式学习为指向,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

课程围绕学生从中学到大学转变的主题,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掌握大学学习方法,在时间管理、交流与沟通、身心健康、职业规划等方面得到训练。

通过该课程学习为学生成功完成大学学习奠定基础。

The course is taught by professors with research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in the field of study. It is an introductory course for freshman seminar in aquaculture major. The course focuses on inquiry learning, emphasizing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nd self-directed learning. Focusing on the theme of students' transformation from high school to university, the course helps students acquire self-cognition, master the learning methods of college, and get training in time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career planning and other aspects. This course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to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ir college studies.2.设计思路- 5 -该课程主要针对水产养殖专业本科新生开设,也供非水产类本科生或研究生选修,课堂教学主要内容包括:如何开始大学生活,水产养殖学专业与学科分布,主要领域发展动态,包括水产动物遗传育种、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动物医学、大宗水产养殖对象、名优水产动物、休闲渔业、增养殖工程与海洋牧场等概述。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名称数学实验Mathematics Experiments课程代码 0751********课程属性 工作技能 课时/学分64/2课程性质 必修 实践学时 64 责任教师 施心慧 课外学时 0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 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数学实验是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科学计算软件的迅猛发展应运而生的一门较新的数学课程,它改变了数学只靠纸和笔的传统形象,将实验的手段引入到数学的学习和研究中。

本课程为大学二年级数学院的学生开设。

它不是讲授新的数学知识,而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经简化的实际问题。

大多数实验的一般过程是:对于给出的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选择适当的数学方法、用科学计算软件MATLAB编程计算、对运算结果进行分析、给出结论。

本课程以MATLAB软件为主要的实验工具,采用以学生动手动脑为主,教师讲授和点评、小组讨论、报告为辅的教学方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可以得到强化和提高,更切实地体会到数学的用处,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创造力。

2.设计思路:本课程旨在训练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内容的选取是基于学生具备MATLAB语言的初步编程能力、并学习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运筹学基础(初步)、数学实验基础、常微分方程、数值分析或计算方法、概率论等数学课程的基础之上。

课程共分七个基础实验和一个综合实验依次进行。

七个基础实验是:MATLAB 基础知识复习、常微分方程(组)、数据建模——插值与拟合、古典密码学、图与网络- 1 -优化、动态规划、遗传算法。

基础实验涉及的数学内容较为单一、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较简单,是对“用数学”能力的基本训练。

综合实验以三人为一组进行,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范围更广,建模和求解的难度更大。

综合实验的题目可以小组自拟或在任课教师拟定的题目中选择。

中国海洋大学 化学海洋学(海洋化学) 课程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 化学海洋学(海洋化学) 课程大纲

附件2:中国海洋大学化学海洋学(海洋化学)课程大纲(Chemical Oceanography)【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必修【学时数】64 (理论64 实践)【学分数】 4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面向化学(海洋化学)国家理科基地3年级本科生开设。

也可作为化学(应用化学方向)、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等专业本科生选修课程。

(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和讨论,结合《化学海洋学实验》、《海洋学和海洋化学专业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海洋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海洋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性质、特点、存在形式、分布、迁移变化规律以及相关研究方法等内容。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了解海洋化学研究需综合考虑的因素以及与物理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和海洋地质学等其它海洋分支学科的联系,了解当前海洋化学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方向,了解与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问题,为学习其它海洋化学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海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2.修读要求化学海洋学是化学与海洋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研究海洋各部分的化学组成、物质分布、化学性质和化学过程的科学,是化学(海洋化学)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

学生应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上)和海水分析化学、海洋学II的理论知识,掌握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上)和海水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三)先修课程海洋学II。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主要内容1.1 化学海洋学的内容和特点1.2 化学海洋学的历史与发展1.3 化学海洋学的研究意义和作用2.教学要求理解化学海洋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了解海洋化学的历史与发展,及其研究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海洋的形成和海水的组成1.主要内容2.1 海洋的形成与海水化学组成的演化2.2 海洋中元素的平衡和元素逗留时间2.3 海洋中元素的分布2.教学要求了解地球起源、海洋形成与海水化学组成的演化,理解海洋中元素的地球化学平衡,掌握元素逗留时间的概念,掌握海洋中元素保守性与非保守性以及混合过程中元素的行为,掌握海洋中元素分布类型和描述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校训:
海纳百川至人至德
中国海洋大学校风: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中国海洋大学院系设置
海洋环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海洋生命学院水产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医药学院
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经济学院
外国语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法政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体育系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基础教学中心
社会科学部教育系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洋大学图片
海洋大学图片
V
中国海洋大学学科有天气学大气物理学动力气象学海洋调查实习海上灾害性天气大气边界层风暴潮应用气象学空气污染气象学海雾等
学科介绍;
中国海洋大学规模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包括理学、工学、农(水产)学、医(药)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学校前身是私立青岛大学,始建于1924年。

后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等几个时期的变迁,于1959年成立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10月被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校名为邓小平同志题写。

2001年2月,实现了国家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建,2002年10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青岛海洋大学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依山傍海,坐落在景色秀丽、气候宜人的海滨城市──青岛。

学校现分为鱼山、浮山、崂山三个校区,占地3000余亩,设有海洋环境、信息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工、海洋生命、海洋地球科学、水产、工程、管理、经济、外国语、文学、法学、数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继续教育、高等职业技术、国际联合教育、新闻传播等19个学院(系),61个本科专业,10个高职专业。

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具有博士生导师评定权。

现有海洋科学等7个博士后流动站、39个博士学位授予点、7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6个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9个工程领域硕士点,6个学科被列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学校现有在册各类学生15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留学生500余人。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在1400余名教学、科研及实验技术人员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博士生导师160人,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60余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20余人。

学校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养提高和对外科技交流。

几年来,派出国外留学、考察和讲学人员及访问学者占全校教师人数的一半以上。

学校先后与40余个国
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在校留学生规模已进入国内高校前30名。

目前,学校正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广纳人才;以国际化标准,苦炼内功。

学校的目标定位:
—2015年,基本完成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初步奠定研究型大学基础;
—2025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特色显著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中国海洋大学在新世纪里将有更大作为。

欢迎各界人士与我们多方合作,共同开发海洋,为人类造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