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以美育人

论文——以美育人
论文——以美育人

以美育人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生活离不开美,缺少美的生活就像沙漠缺少绿洲一样就枯燥单调,没有生机。爱美,是人之常情,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便体现了人们对美的渴求与追求。正因为如此,自从有人类文明以来,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在沿着美的踪迹,拍摄美的倩影,探求美的秘密,谱写美的乐章。对美的追求体现在每一社会,每个人的生活当中,同样也时刻存在于孩子的生活当中。例如,刚刚懂事的孩子就喜欢穿好看的衣服,听大人的夸奖;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因为得了小红花而欣喜若狂。

从美学的角度讲,德育的目的应该是通过说服、教育、管理、影响、感化等多种方式去把孩子塑造成为美的人,使他们既具有相貌、体态、服饰、行为、风度等方面的外在美,也具有精神品质、心灵和情操等方面的内在美,而且培养孩子的内在美应是德育主要目标。由此看来,孩子爱美的本性和德育的主目标应该说是一致的,与美育的目标也是一致的,关键是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时,是否研究学了生的心理,是否把德育与美育结合起来了。

高尔基说,按天性说来任何人都是艺术家,都想把美带进自己的生活。人们对美的生活的向往,对美的理想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面貌、衣裳、心灵都应该是美的。”而美育正是培养人们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最佳途径。

一生的教育应从胎教开始,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而大学毕业后的教育更重要,直至退休后的精神生活。美育的实施,不等于开设几门美育的课程,而应贯穿于全部教育环节中、贯彻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营造优良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特别是大众传媒,其人文价值导向到底是什么。现在电视的影响面非常大,但其文化内涵、价值、格调都存在很多问题,它对下一代人的影响不容忽视,幼儿教育者更应正确指导幼儿接触这些内容。

美育培养对感性世界无限风的形式的感受,体育对内涵丰富意韵的感受。如

果常用功利的眼光看待事物,会使世界千篇一律、暗淡;转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世界则无限丰富。美育培养人体验人生的意义、价值的能力。这有别于科学的认识--发现本质规律,得到知识体系。美育是体验人生的价值,审美能力即体验人生的能力。

审美即发现,发现即创造。审美创造审美意象。艺术欣赏也是这样,心的过程也就是审美创造的过程。美育可以使人了解美好事物的不可重复性、独特性,并了解美好事物对生活的意义。产生美感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因审美者的差异、更因作品本身的无限性与不确定性而起。科学成果是普遍性规律,是可重复的,而审美活动是独特的、一次性的,是独创、不可重复的。个性不同,审美体验不同。美育培养广泛趣,培养宽胸襟和人文气氛。艺术活动具有共同和社会化的功能,能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学校美育虽然不是一种知识教育,但是却是一种能力教育,它在培养孩子对美的认识感受能力,表现和创造能力和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思想家、美学家的言行都充分证明了。而近几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对重知识而轻能力的教育观的否定也对我们该如何对待美育以极大的启示,特别是如今坚定地把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更证明了学校美育不仅仅只是一两节美术课、音乐课,也不是个别学科的简单渗透所能替代的,而应该作为一门与德、智、体、劳既有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重要课程。加强学校美育势在必行。

大学美育论文

大学美育论文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新时期大学美育的现状与出路 摘要: 美育的教育,也就是对美的发现与欣赏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这其中主要的学习过程就是在大学期间所接触到的大学美育教育。而对于新时期在中国的大学美育教育,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相当严峻的。那么我们现在大学美育的教育现状究竟是怎样的,我们的出路又在哪里 关键词:美育现状出路 什么是美育 美育,我们又可以称之为审美教育或者美感教育。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它的含义。首先,美育是一种以情来感动人的教育。一方面,美育始终不会脱离美的形象的教育,另一方面,美育又是通过美的形象的情感感染作用完成的。其次,美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重点是以美启真,以美划情。最后,美育是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这也就是强调人的自由的思考,全面的发展和人的感觉的丰富性的解放。“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美育对人的符号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是追求人的和谐,自由的发展,全面实现人的丰富性。总而言之,美育的含义在于,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对于大学生们而言,我么即将走入社会,那么这种全面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美育的形式与特征 美育具有多样性。这种美所具有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指的是美育在时空上的灵活自如和在个体上显现差异的特性。就比如说,我们身边的花草,祖国的大好河山,随手拿来的一本书籍,一部充满文艺气息的电影,一幅简单的油画,一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剧......在这大千世界,无时无处不在上演着美的篇章。而在时间上,美育是有可能在日常生活和劳作中随时发生和停顿的,它并不像其他比如德育和智育一样必须在正常生活工作日进行。另外,美育是会随着教育者的个体差异以及个体所处的时间段以及所处的地点而发生变化的。就拿一部爱情小说来说,有人感受到的时爱情的忠贞,有人或许更多感受到其中追求自由的意志。还有,当你开心时,你会更多感受其中快乐的桥段,当你悲伤时,你对其中痛苦的桥段会更有感触。 美育的实现依靠的就是人与活的形象之间的情感交往。情感的感染在美育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低位,一致必须把认识和道德等理性因素融入审美情感当中,它以潜移默化而不是说教或讲解的方式存在。 此外,美育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因为美育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着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就比如说一部之前上映的好莱坞大片,爱丽丝梦游仙境,影片当中的各种各样的精美绝伦的场景,无疑是美的最好体现,此外,那些造型奇特却又非常可爱的生物们则体现出这种美的趣味性。而大学美育在通过感性关注成全人的生命,通过情感的激发来完善我们大学生们的心理结构,通过引导体验走向自我超越,通过人文关怀来发展个性。有学者从个体价值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大学美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优化审美趣味,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相对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它更加注重人的价值观念,人格境界,精神个性,趣味修养的培养与训练,作为一种个性教育和发展教育,它的宗旨不在于传授谋生的本领,而在于帮助人来探索和寻找一条发展之路,向上之路,使人在精神的自我构建上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 我国大学美育的现状

幼儿美育探究论文

幼儿美育探究论文 《如何在幼儿园实施美的教育》 【摘要】幼儿阶段健康的、高尚的、真善美的情感将直接影响其一生的发展,作为幼儿教育者,我们应抓住这一关键期,及时在孩 子们的心里播下美的种子,将他们塑造得更加活泼、更加自信、更 加完美。美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 和真善美品质的培养,必须是将美育贯穿于幼儿发展的过程之中, 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和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有目的、有计划、 有系统地培养幼儿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儿童美育;家庭美育;审美情趣;美感教育;身心发展特点 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正确地分析、看 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幼儿阶段健康的、高尚的、真善美的情感将直接影响其一生的发展,作为幼儿教育者,必 须是将美育贯穿于幼儿发展的过程之中,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 和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幼儿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寓美育教育与环境教育中,促进幼儿美感形成 幼儿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幼儿园里,校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浸入幼 儿心灵的美育。我们应当深刻认识校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熏陶, 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美育功能。幼儿园松软的草坪、卡通器械屋、丰富多彩的教室环境、走廊环境、郁郁葱葱的种 植区、五彩斑斓的海洋攀爬区、潺潺流水的嬉水区、富有童趣的大 型玩具区都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经过全园师生独巨匠心的 设计,将自然美与艺术美融合,幼儿充分感觉到了自然之美、生活 之美、艺术之美,逐渐培养起幼儿的审美情趣,让幼儿园到处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2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2篇 第一篇 美育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还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提升学生的综 合素质,从而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理应看到,语文教育中的美育, 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离不开作品本身,同样与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的发挥,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好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尤为重要,将直接影响审美教育的成效。 1.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水平,让学生学会审美 审美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审美,关键是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只要能有效地促动学生审美水平发展的学习,就是自主学习。过去因 为教学大纲规定了较多的知识点,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仅用简单的“填 鸭式教学”来实行灌输。现在实行的教学大纲作了重大调整,知识点 减少了很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留有余地,强调在语文教学审美 教育过程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协助学生确立自主学习的尊严和获得 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语文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十分优越的便利 条件。在教学中理应充分使用计算机、幻灯片、录像、录音等技术手段,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感动学生,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 的教学模式,通过对现行教材中的美文人物的形象美、事物的形态美、结构的形式美、语言的诗意美等的挖掘塑造和再现,从视觉、听觉等 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升认知美和鉴赏美的水平。比如,在使 用多媒体手段讲授《琵琶行(节选)》和《再别康桥》一文时,学生能 够愉快地进入情境之中,在美育的引领下触动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从 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文学欣赏中审视美,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感应

中学阶段的文学欣赏课是对学生实行审美教育的课堂。组织学生观看 著名作家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或指导阅读原著。通过对课内学习的《边城》《平凡的世界》《红楼梦》等作品章节的延伸阅读,领会作品的 意蕴,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沟通,让学生自己去 品味、去感受,实行一番再创作,真正做到与作者的心灵感应,能够 抓住文学作品美的内涵。 4.在写作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美的水平 作文是学生心灵的外化表现。在写作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写作技巧外,还要重点指导学生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美感素材,通过思 考加工,写成作文来表达美。通过学生自己感受审美的愉悦,来培养 审美情操,提升学生感知美、认知美、评价美的水平。同时,将课堂 内外审美教育相结合,如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参观访问、观看演出或文体比赛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 细致观察发现身边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认知大自然的美,开阔学 生的审美视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创造美的水平。 总来说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行审美教育,在提升教师自身审美水 平的同时,培养学生准确、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 手段的综合使用,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 生树立准确的审美观,促动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正日益受到重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长期坚持,持续挖掘,将审美教育贯穿于语 文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切实提升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水平。 第二篇 一、社会美的教育 社会美即是社会现象的美,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的美,即人的 思想品质、精神境界的美。语文课本中,体现社会美的内容比比皆是。学习《挥手之间》、《一次难忘的航行》、《清贫》、《梅岭三章》等,我们能够理解毛泽东、周恩来、方志敏、陈毅这些美的人物身上 所表现出的革命家的胆识、气概和大无畏的壮美情怀。学习《梁生宝

[音乐,美育,影响,其他论文文档]音乐对美育的影响分析

音乐对美育的影响分析 论文关键词:音乐欣赏美育 论文摘要: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运用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各种音响来塑造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它是诸多艺术种类中最具感染力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而其本身也具有高效的美育价值。欣赏音乐,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具有让人们认识精神和内心世界的功能。音乐可以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对美育教育影响深远。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音乐教育和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接班人的作用愈来愈被人们重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价值,利用艺术作品特有的形象性、感染性、愉悦性等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美育在育,它以美的形象培养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上理想的人,发挥教育的作用。不管音乐以何种形式呈现,它的内容归根到底是感情,音乐作为感情载体,也是美育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在音乐的世界中,体会美的多姿多彩的。 1 音乐及其价值 广义的讲,音乐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但是目前音乐的概念仍存在着激烈的争议,通常可以解释为一系列对于有声、无声具有时间性的组织,并含有不同音阶的节奏、旋律及和声。而《词典》上的定义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在所有的艺术类型中,比较而言,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虽然大多数音乐是依靠听觉,但是音乐实质是依靠感官,甚至耳聋的人也能够通过感觉自己身体的震动来体验音乐,最著名聋音乐家的例子便是贝多芬,其绝大部分著名的作品都是在他完全丧失听力后创作的。春节晚会上的千手观音,是一群聋哑人的最美丽的杰作,他们依靠感官,体会音乐的韵律。音乐是人们思想情感的载体之一。音乐创造是有目的的,有其丰富的内涵,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从效果上讲它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和表达人的情感。 音乐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互相交流情感和生活体验。这在歌曲中这种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音乐在鼓舞人们认识时代精神和内心世界的各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在帮助人们认识某些具体的生活现象方面是能够发挥它应有作用的。人们通过音乐艺术所表达的情感,产生相应的联想,从而可以从中看到完美真实的生活画面,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具体历史阶段生活的某些方面。此外,因为它体现了创作者的正确观点,具有教育作用。这种教育作用是通过音乐激起人们的感情而达到的,音乐艺术最容易使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2 美育及其价值 什么是美育,它有什么特点,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它起什么作用,通过什么途径来进行的,这些问题,都在我们心中缠绕,想进一步的了解。所谓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它借助于人们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范畴,如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来培养人

美育教育论文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素养 成才先要成人,而审美和人文素养是成人的关键要素和基本的衡量指标。缺少审美素养,人会变得越来越世俗、低俗;缺少人文关怀,人会变得越来越隔膜、冷漠。如果美特别是内在美被轻视,我们怠慢的不是思维的深度,而是民族的灵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文献中对于美育谈得最具体的一次。它对美育定位准确,非常有针对性,为我们今后改进美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意义重大,影响也必将是深远的。 美育在育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界对美育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已经形成共识;美育研究、美育理论、美育实践都有了较大发展;教师对于美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也不断得到提升。同时,由于一些人在艺术教育方面的过度专业化和极端功利化倾向,加之在观念上又往往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这就会产生有些学生的艺术专业和职业能力增强了,反而在审美和人文素养方面趋于弱化或缺失的现象。艺术教育的发展并没有同美育的发展形

成良性互动,二者有时不仅不成正比,反而是成反比的。这就表明我们的美育,特别是美育教学在一定范围内出了问题。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一要求把美育明确定位为素养教育、通识教育,而非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定位为以人为本位的情感教育,而非以技术为本位的单纯的知识教育。这无疑对改进美育教学,让艺术教育类通识课程回归美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这一要求还指明了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审美素养是脱俗的、纯洁的,人文素养是入世的、为民的,因此,“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意味着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育以脱俗的态度入世的人,即培育以纯洁、高尚、先进的价值目标和情感态度,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利人和为民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从而为社会进步发展做出贡献的人。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坚持和践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一对于改进美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呢?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动人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得以纯洁化和高尚化。美育主要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和心灵的教育。在我们的美育教学中,美育发生作用的机制或效果是“感动”,是“动之以情”。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当好这个角色,美育的实施是不可或缺

大学美育论文

大 学 美 育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姓名:朱永博 学号:3110019030330

中国美学代表以及简介 1王国维 2朱光潜 3宗白华 4李泽厚 ●什么是美、中外对美的理解●大学美育的感悟

美学大家简介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 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 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 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既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又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先河.在中国美学和文学思想史上,他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 城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 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认为,在美感经验中,心 所以接物者只是直觉,物所以呈现于心者只是形象。因此美感的态度与科学的和实用的态度不同,它不涉及概念、实用等,只是聚精会神地对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的观赏。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

“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宗白华是现代的哲学家、美学家、诗人。宗白华是我国现 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 美学大师”。著有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等。宗白华先生 在《美学散步》中指出:“主观的生命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的灵境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他将意境称为中国古代画家诗人“艺术创作的中心之中心”。可以说,宗白华把中国体验美学推向了极致,后人很难再出其右,他作为一个审美悟道者本身已成为一种道显而美的象征。 李泽厚,湖南长沙宁乡县道林人,生于1930年6月 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3年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八十年代,李泽厚不断拓展其学术论域,促引思想界在启蒙的路径上艰辛前行。九十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出版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等著作,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给予沉甸甸的人文关怀。

小学美育论文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更偏重于未来公民的基本审美素质培养。现代教育对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渗透美育呢? (一)教学结构要系统化 事物的有机统一性、完整性是美;反之杂乱无章、残缺不全、苍白无力则不美。教学结构也是同样需要完整、严密。教学设计、教学目的要和课程的总目标有机统一,教师应对学年、学期的课堂教学作一个预先规划,每一单元要突出重点,每一课时都要设计完整严密,千万不可上到哪里就哪里。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这一课时的内容无法完成,也要进行巧妙的过渡,并在下一课时及时、合理地解决好。 教学结构的系统化还应体现在教师要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加强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可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达到美的教育。(二)教师的教学风格要稳定 变幻的风格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师应不断摸索形成适应自己的风格,并稳定下来,不要忽而这样,忽而那样,花样百出,弄得学生手忙脚乱。(三)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 一层不变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厌倦而产生疲劳影响美感,即使是一些优秀的教学模式也应该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相应地改变教法,推陈出新,使学生永远保持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在导语、结语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都应该具有多样化。

(四)教学活动要有节奏 节奏是指均称的有规律的进程,强烈的节奏感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规律的传达和感受活动,应有高低起伏,强弱快慢,急缓张驰的变化,也只有这样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引人入胜,笔者认为教学活动的节奏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教学语言要富有节奏感 富有音乐感的节奏性语言能给人以愉悦感,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单调的声音刺激会使大脑皮层很快进入抑制状态。教师的语言要富有节奏感,教学语言节奏感是指在教学进程中,由教师内心情感而引起口头语言快慢、强弱、断续有致的变化,语气语调的刚柔、抑扬有机的结合。其语速应快慢适中,语调要高低有别,节奏要板眼分明,做到快而清晰,慢而紧凑,高而不躁,低而不咽,疏密相间,张弛适宜。在讲授重点和深奥之处应放慢语速,增强音量,在一些容易之处,可加快语速。 2、教学内容要主次分明、注意疏密 教学传授的信息有疏有密,时间的分配要有多有少,这样就会造成一种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学生产生精神的愉悦。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即分散了学生最佳的注意时间,使感知强度减弱,造成浮光掠影,浅薄表面,又使学生兴趣索然。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的解决,学生很快地将白杨与建设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后面的学习中,教师就能很好的把握节奏,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白杨”这一形象的美。 3、课堂组织要处理好动静的关系 这里说的静指的是教学活动中相对安静的聆听或思索;动指的是教学活动

美育教育论文

美育教育论文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素养 成才先要成人,而审美和人文素养是成人的关键要素和基本的衡量指标。缺少审美素养,人会变得越来越世俗、低俗;缺少人文关怀,人会变得越来越隔膜、冷漠。如果美特别是内在美被轻视,我们怠慢的不是思维的深度,而是民族的灵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文献中对于美育谈得最具体的一次。它对美育定位准确,非常有针对性,为我们今后改进美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意义重大,影响也必将是深远的。 美育在育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界对美育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已经形成共识;美育研究、美育理论、美育实践都有了较大发展;教师对于美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也不断得到提升。同时,由于一些人在艺术教育方面的过度专业化和极端功利化倾向,加之在观念上又往往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这就会产生有些学生的艺术专业和职业能力增强了,反而在审美和人文素养方面趋于弱化或缺失的现象。艺术教育的发展并没有同美育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二者有时不仅不成正

比,反而是成反比的。这就表明我们的美育,特别是美育教学在一定范围内出了问题。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一要求把美育明确定位为素养教育、通识教育,而非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定位为以人为本位的情感教育,而非以技术为本位的单纯的知识教育。这无疑对改进美育教学,让艺术教育类通识课程回归美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这一要求还指明了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审美素养是脱俗的、纯洁的,人文素养是入世的、为民的,因此,“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意味着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育以脱俗的态度入世的人,即培育以纯洁、高尚、先进的价值目标和情感态度,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利人和为民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从而为社会进步发展做出贡献的人。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坚持和践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一对于改进美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呢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动人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得以纯洁化和高尚化。美育主要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和心灵的教育。在我们的美育教学中,美育发生作用的机制或效果是“感动”,是“动之以情”。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当好这个角色,美育的实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是教师走进学生情感世界或心灵世界的捷径。所以,美术课的色彩、音乐课的音符、语文课的文

美育论文

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 ——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得审美能力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清福小学刘金芝 美就是人类孜孜不倦得追求。小学得美育对人得一生发展起着极其重要得作用、美育能够涵润人活泼而丰富多彩得个体感性,陶冶人得情操,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得内化,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培养人得想象力与创造性。古今中外得教育家都非常重视美育。我们得教育先贤孔子得教育理想就是人生得艺术化与审美得伦理化得相加。苏霍姆林斯基将美育视为促进人得全面与谐发展得重要条件。陶行知先生一生办学,主张以审美得精神办教育,使教育成为美化人生得东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得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可见在基础教育中实施美育相当重要。 全国第二次美育座谈会指出:美育得任务就是“指导人们充分感受美,深刻鉴赏美,真实表达美,积极创造美”。美育教学一直就是一个比较热门得话题,而通过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得审美修养,其重要性已经逐渐被全社会所认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八大学习领域之一,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得内容。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得地位,它对于陶冶人得情操,培养学生得良好得思想品德,全面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得综合能力,培养“全面发展得人",有着不可忽视得作用。 如何通过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培养高中生得审美能力呢?现结合《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得自身特点与美学得基本原理,谈一下自己得一些做法: 审美能力就是人们在长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得实践活动中所形成得一种能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得审美观念,还可以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使学生得以全面与谐得提高与发展。

大学美育论文

大学美育论文论文摘要;美的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来说具有特殊的作用,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素质已成为对人才素质的根本要求,一个人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素质,会影响一个人的审美观念、审美心理以及情操、思想作风和价值取 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着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与德育和智育要求严肃和庄重不同,美育总是要以活的形象令人感觉生动、活泼、有趣,这正是美育的一大特征。比如一首写爱情的民歌《圈儿词》:“相思欲寄从何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侬意。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整圈儿是团圆,破圈儿是别离。还有那说不尽的相思,把一路圈儿圈到底。”这首词仿佛是一篇“圈儿的爱情阐释学”,满眼大大小小的圆代表细细密密的思——这是第一层形象;是谁赋予这些圈儿以如此丰富的意义?我们似乎能看见那个坐在灯

下、沉浸在思念里的少女,感受到她内心细微的波澜——这是第二层形象。这时,诗的话语如破谜一般引领着我们的感情,定格在那情思缱绻的美妙时刻,使得我们比在日常生活里更能深深感受这种爱的动人和美妙。情感陶冶与形象玩味过程相伴,对形象的理解融汇在会心一笑中,这些都成为美育过程趣味生动的表现。 (二)美育的感染性 美育的实现依靠的就是人与活的形象之间的情感交往。情感的感染在美育中具有如此重要地位,以致必须把认识和道德等理性因素融入审美情感之中,以潜移默化而 ), 眷恋,也许冲击你对人生的信念……美育不能像数学或物理等一般知识教育那样,有一种一加一等于二的唯一标准,它常常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审美感受也总是在共同性、相似性的基础上表现出个体差异。 美育的特征还有很多,但是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则是其基本的和突出的三点。从美育的实施手段方面看,它以美的形象感染人,就有趣味性;从美育的心理基础方面看,它要调动人的感情活动,就有感染性;从美育的运作方式来看,它灵活自由、因人而异,就有多样性。三个方面的特征,共同形成了美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的独特

美育基础论文:美育基础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美育基础论文:美育基础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本文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尊重生命,肯定生命,弘扬生命 的价值,是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品中充溢着 丰富的人文精神。抓住人文性质的生命价值是美育的关键所在,也是 理解美术作品思想内涵的基础。这种隐含于美术作品深层的美育意义 体现在很多方面,它在作品中,既是现实生命意义的反映,也与社会 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它们,不仅对自然、社会、 人生、他人、自我等有积极的伦理态度,而且更利于他们探求生命的 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这正是美育的根本目的。 美术是真善美的统一,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呈现。人类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个性、尊严、教养、道德、价值、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等人文特征,蕴藏于不同的时代、历史、民族、国度 的艺术家们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强烈的生命意识,给作品赋予了生 命的价值。任何美术作品都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不仅注入 了作者的情感,而且表达出生命的意识。不必说反映人类现实的作品 是生命现象的瞬间定格,就是风景写生描绘,也有作者生命情绪的内 涵和律动。詹健俊的油画《狼牙山五壮士》中,富有动感的五个人物 形象在日寇的包围中即将跳崖的画面,正是无数先烈牺牲自己的生命 拯救中华民族亿万民众生命壮举的缩影。欣赏这幅画的过程就是让学 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正义性和悲壮性的过程。 这种欣赏与学习,对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感受鲜明直观,能让学生 对英雄们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充满敬仰。 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也如此,学生在鉴 赏中激发了内心的感情,充满了对人类美好事业的热爱,产生了追求 真理的热情;蒋兆和先生的中国画巨作《流民图》,让学生看到了战 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生活,启发学生对罪恶战争的愤慨与谴责;古希 腊的《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意大利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 等作品,无不饱含着对生命美的礼赞。英国画家康斯坦布尔的《干草车》、中国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齐白石的花鸟画、徐悲鸿

美育实践论文完整版

浅读当下高校艺术教育中的美育实践 【摘要】良性美育到底应该是怎样的美育?本文从介绍美育的作用、功能开始,着重分析当下高校艺术教育领域美育实践的现状,浅层解释美育实践与艺术教育的关联,并进一步也提出改进高校艺术教育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美育作用;美育功能;美育实践与艺术教育的关联;高校艺术教育美育实践反思 一、美育的作用及基本功能 美育不仅有助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等教育目标的达成,更能培养人的感觉和知觉修养,感觉与知觉的细腻必然孕育情感的细腻,情感的细腻必然会带来人性的丰富,精神的丰满,从而实现人性的自由解放。 无论是在科学技术领域还是在艺术领域,人运用“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本身就体现了一种美。外在的美的形态实质上就是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内化了的审美尺度的外化,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反映。 美育主要有以下两大功能: 1、审美价值取向的建立及其主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美育实践是以追求美的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的,因此,美育的实践及其基本功能,必然包含审美价值取向的建立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两个方面。 在审美教育中,对于人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对一定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永远是根本的和必要的。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我们始终强调审美价值的建立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两个方面。 2、审美能力的培养及实施途径。 作为美育基本功能之一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指的是人的审美创造力的培养。更深一层讲是审美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在审美的创造中,人的所有与审美相关的精神能力(包括人的感觉、情绪、想象、联想、意志、理智等),都在审美情感体验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以技术为桥梁使之对象化。无论是在科学技术领域还是在艺术领域,人运用“关的规律”进行创造,本身就体现了一种美。其意义在于:当人们有意识地在教育领域通过审美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才能,那么,这种创造活动就能为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提供支持。 在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都有一个培养、发展其审美能力的问题。这就要学会懂得如何运用“美的规律”。要在教育中“按照美的规律制造”对象,就要在教育过程中主动地建立美的形态。建立外在的、可以感知的美的形态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建立内在的审美心理结构。外在的美的形态实质上就是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内化了的审美尺度的外化,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反映。当然,作为教育过程中选择应用的美的形态,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它必须一方面是对人类已有成果的浓缩,另一方面,也要选择可感可知、体现“美的规律”的表现形态。 二、透视在高校艺术教育领域美育实践存在的一些问题(现状) 从教育者方面讲,依然有大多数从事教育管理的行政官员和教师们对美育的理解大多比较粗浅,有的甚至是盲区;从受教育者一方面讲,大多数学生在美育过程中还处于盲目状态。受教育功利化影响,甚至漠视美育。 不少学校在开展美育活动时,还是偏重于促进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从概念的理解、抽象能力的发展、道德规范意识的增强等方面来规定美育的目标或

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论文

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论文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激发美术兴趣 李小霞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论述美术教学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通过艺术实践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创造精神,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关键词:实践兴趣自主学习观察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实践”在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平时说理论联系实际,即我们要接受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技能,仅凭口头说教是不行的,必须得通过实践。对于美术的学习也是这样,即通过美术的学习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通过学习个体即学生本人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来体验美术活动和乐趣。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艺术实践的能力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学校外部因素,家庭的误导: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学校内部因素:在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美术设备不齐,教师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重视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导地位。能够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而学生自身的顽皮性和依赖性以及意识形态的不成熟性,成为他们自主学习中的最大障碍,长期以来被动的接受,不动脑思考,老师布置点我完成点的思想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

学校美育教育论文(2)

学校美育教育论文(2) 《农村学校美育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摘要】近几年来,我校在“土沃苗壮”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加强美育教育的领导、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 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力提升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改变传 统的教学模式、开发美术教学资源、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构建美育 教育的课程体系、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切实解决美术 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使我校美术教育健康快速 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校美育教育探索实践 近几年来,我校以“土沃苗壮”办学理念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特色体育和美育教育为两翼,创建有特色的农村学校,取得了良好效果。就如何更好地开展 农村学校的美育教育研究,我校做了如下的探索和实践: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教育的成败教师是关键,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具体做法是:安排美术素质较 好的老师担任美术专职教师。学校为他们提供学习、进修、观摩的 必要时间。使用好绩效工资,打破平均分配制度,实行按岗位职责 和工作量计酬的结构工资制度,把教职工个人收入与劳动的数量和 质量紧密结合起来,有效调动教职工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力求教师 队伍的稳定。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培训机制。成立专门领导小组, 由校长任组长,本着整合优化教师资源,建立骨干教师库,对培训 美育教师,实施骨干教师带动战略,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提高教学 质量的根本,着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与教学研究水平,树立 终身学习意识。开展创先争优,师徒结对等活动,缩短成熟周期。

近年来,我校实施骨干教师做普通教师的师傅,搞师徒捆绑式的考核奖惩机制,明确规定:“师傅”把“徒弟”带好了有奖,带差 了受罚。徒弟可以直接使用师傅的教案,师傅也必须每周坚持听徒 弟的汇报课,并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共同提高。校长、教导主任坚持听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教师教学少走弯路。 落实教师的培训专项经费。将美术教师的培训专项经费纳入学校经 费预算,为美术教师培训提供物质保障,并出台相应的政策,落实 培训,规范培训管理,在“走出去”的同时,也把名师“请进来” 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美术素养和专业水平。有力地提升了美术教 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热情。 二、在美育教育中注意渗透德育教育 教育德为首,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其他方面再优秀也难成为国家的栋梁。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充分 挖掘教材中积极的思想因素,激发学生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 文明,用审美的观点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 化遗产,让学生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和自豪,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明 白做人的道理。从而树立起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推动美育教育的全面发展 2009年我校申报了教育部规划课题子课题苗族、土家族民间工 艺粘贴画的传承研究,苗族土家族民间工艺粘贴画亦称“苗土”民 间工艺粘贴画,是我们巴渝民间艺术的精华,属中华民族文化范畴,是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土家族劳动人民几千年在生 活中为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并传承的艺术,体现了苗土 人民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就是将挖掘收集整理创作苗土 民间建筑艺术、苗土服饰、石碑图案、竹器编织、陶瓷器图案及在 生活和生产中的民风民俗等素材。 (一)就地取材变废为宝 利用植物的种子、枝叶,废旧布线、蛋壳、纸巾等。通过粘贴画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创作出精美的作品,构建一套完善的

美育概论论文

美育之我见 论文摘要;美的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来说具有特殊的作用,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素质已成为对人才素质的根本要求,一个人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素质,会影响一个人的审美观念、审美心理以及情操、思想作风和价值取向等素质的健康发展。 关键字:美育美学社会美 一,什么是大学美育 (一)美育的含义 美育,又可以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我们可以从具体过程、实施效用和育人目的三方面考察。首先,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一方面,美育是始终不脱离美的形象的教育;另一方面,美育又是通过美的形象的情感感染作用完成的。其次,美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是以美启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再次,美育是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马克思主义的美育理论强调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和人感觉的丰富性的解放。“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美育对人的符号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是追求人的和谐、自由的发展,全面实现人的丰富性。 总之,美育的含义在于,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美育的特征 从对美育的含义的理解,可以见出美育的特征:趣味性、感染性

和多样性。 1 美育的趣味性 是指美育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着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与德育和智育要求严肃和庄重不同,美育总是要以活的形象令人感觉生动、活泼、有趣,这正是美育的一大特征。比如一首写爱情的民歌《圈儿词》:“相思欲寄从何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侬意。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整圈儿是团圆,破圈儿是别离。还有那说不尽的相思,把一路圈儿圈到底。”这首词仿佛是一篇“圈儿的爱情阐释学”,满眼大大小小的圆代表细细密密的思——这是第一层形象;是谁赋予这些圈儿以如此丰富的意义?我们似乎能看见那个坐在灯下、沉浸在思念里的少女,感受到她内心细微的波澜——这是第二层形象。这时,诗的话语如破谜一般引领着我们的感情,定格在那情思缱绻的美妙时刻,使得我们比在日常生活里更能深深感受这种爱的动人和美妙。情感陶冶与形象玩味过程相伴,对形象的理解融汇在会心一笑中,这些都成为美育过程趣味生动的表现。 2美育的感染性 美育的实现依靠的就是人与活的形象之间的情感交往。情感的感染在美育中具有如此重要地位,以致必须把认识和道德等理性因素融入审美情感之中,以潜移默化而不是说教或讲解的方式存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两首:“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集今朝。”“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

大学美育论文

绪论 一、美、美学、美育 1、美学,是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艺术领域中美的一般规律与原则的科学。 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美的起源,美的本质,美的形态,美学范畴,人类审美活动的规律,艺术审美特征,审美教育等。 2、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既是一种情感教育,又是一种素质教育。 大学美育是通过审美活动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全面发展的教育。 3、美育包括美感教育、美学知识教育、学科美育。 4、美感教育指运用美的规律,通过审美实践训练,以强化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能力,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敏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5、美学知识教育主要是开展美学原理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和美学素养,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 6、学科美育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把各学科教育中枯燥的理论化为美好的形象,把机械的死记硬背化为生动的想象,将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变为师生之间平等的相互交流。 二、为什么学习美育 (一)、任何一个民族中审美文化的高度和极大普遍性、政治的自由和公民的道德、美的习俗与善的道德、行为的光辉与行为的真理都是携手并肩而行的。——席勒 (二)、高品位的人生境界——审美人生 1、人生的境界 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人的都不完全相同。一个人的境界对于他的生活和实践有一种指引作用,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境界,就意味着他过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 2、审美人生是高品位的人生境界 审美人生就是:诗意的人生、创造的人生、爱的人生 如果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如果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如果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 三、美育的当代意义 (一)工业化带来审美的泛化 审美的泛化指的是生活的艺术化。 (二)信息化与人类生存危机 高校偏重知识的传播,比较少关注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然而培养人格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任何知识的学习最终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高校不要忘记学生人格的培养。 美育: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论文浅析“美育”与“育美”的关系及使命

浅析“美育”与“育美”的关系及使命 赵杰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育”与”育美”的关系于当代中国依然具有深刻的意义来进行阐述,使学生的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再度受到其深远的影响和完善。 【关键词】:美育育美人格和谐 “校校有特点、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 “美育”显得至关重要。“美育”主要是培养人的感受美、识认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育美”则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能够肩负起建设未来的社会主义文明和建设人类美好生活的任务,成为创造美好未来的一代新人。“美育”与“育美”相辅相成,“美育”是让学生懂得是与非、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而“育美”就是培养学生美的创造能力。美术不仅教人感受,体验美,其主要功能应是塑造“美”的人,创造美的社会,这也是美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美育”即“育美”,是由审美教育最终转化为创造美的教育。 中国现代美育理论是中国现代启蒙思想的一部分。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把“美育”定位为中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把美育归结到德育上,意图通过审美教育来达到德育教化的效果。虽然美育不同于德育,它不是其他教育的附庸,它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它更加不是教育的手段。用传统文化作为根基,通过艺术陶冶情操,进行美育,使道德教化得以在教育当中贯彻下去,传承下去。在人的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时期,给予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少年于教化,使其人格得以完善。 一、建立新时期的审美观 现代教育不局限于艺术美或以艺术美为核心,而应该去把建立“审美文化”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人本”主义在各个领域都已得到公认,美术中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注,不仅把人作为静态审美中的被动主体参与审美活动,而且把人看作动态的审美活动中发展和创造着的人。 (一)传统美育是一个半封闭状态的系统。以艺术技巧为手段,培养人的审美观,审美情趣,乃至审美理想,表现了结构、功能的单纯性,美学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融合,引发了美育系统的重构,使美育成为开放的生态系统。学生应在文化艺术琳琅满目的世界畅游,品味先哲们思想的乐土:楚汉浪漫主义的气势阮籍与淘潜篇,盛唐诗仙李白音乐性的美,杜诗颜字韩文篇等。中国古典文艺的巡礼教会我们站在理性的角度审视艺术的共同性或普遍性,文艺的客观发展规律,把社会时代风采与文艺紧密相连,用审评的独特视角观察文艺现象,让我们的“审美感情”丰富厚实。【1】 (二)我国的美术教育除了讲究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外,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特别考虑政治前提下的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美育。其实,美育更应该重视人的创造能力与评价能力,强调个性形成,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面协调的人,将生活乐趣、艺术实践、社会服务三者统一。学生通过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效果如何,不仅受美术学科冷暖特征的影响,还与师生在教学时感情投入程度有关。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