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育,影响,其他论文文档]音乐对美育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论传统音乐在高中校园的美育影响

论传统音乐在高中校园的美育影响

论传统音乐在高中校园的美育影响
传统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思想、人文、社会等方面的表现。

在高中校园中,通过传统音乐的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我国优
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与文化特征,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
自信心。

美育特征:
传统音乐有着独特的美育特征,包括音乐特色、文化内涵、精神价值等。

传统音乐具
有丰富多彩的音乐特色,如音乐语言的古朴雅俗共赏、音乐编配的精妙细腻等。

传统音乐
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哲学智慧等。

同时,传统音乐还展现
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具有深厚的精神价值。

教育者可以通过对这些美育特征的
深入挖掘,将传统音乐与学科知识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教育方法:
在高中校园中,传统音乐的教育方法应该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一方面,需要采
用创新的教育手段,如音乐剧、集体实验等形式,通过学生自主创作、互动表演等方式,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另一方面,也需要强化传统音乐的专业性知识与
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如乐理知识、声乐技能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具备更好的音
乐学习能力。

总之,传统音乐在高中校园中的美育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我
国传统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文
化与艺术教育。

教育者可以采用创新的教育方法,将传统音乐与学科知识相融合,为学生
提供更高质量的美育服务。

音乐在美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作文素材

音乐在美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作文素材

音乐在美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作文素材英文回答:The role and importance of music in aesthetic education cannot be overstated. Music has the power to inspire, uplift, and touch our emotions in a way that no other art form can. It has the ability to convey feelings and tell stories without the need for words, making it a universal language that transcends cultural barriers.First and foremost, music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developing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 When children are exposed to music at a young age, it stimulates their brain and helps them think outside the box. They learn to appreciate different styles and genres of music, and this exposure fosters their ability to think creatively and express themselves artistically.In addition to fostering creativity, music also help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skills. Numerous studieshave shown that learning to play a musical instrument improves memory, attention,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When we listen to music, our brains are constantly processing the rhythm, melody, and harmonies, which helps improve our cognitive abilities.Furthermore, music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our emotions and well-being. It has the power to evoke a wide range of emotions, from joy and excitement to sadness and nostalgia. Listening to music can be a form of therapy, providing comfort and solace during difficult times. It can also be a source of motivation and inspiration, helping us to overcome obstacles and achieve our goals.Moreover, music has the ability to bring people together and foster a sense of community. Whether it's attending a concert or participating in a choir, music has the power to unite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create a shared experience. It allows us to connect with others on a deeper level and form meaningful relationships.In conclusion, music plays a vital role in aestheticeducation. It stimulates creativity, enhances cognitive abilities, influences emotions, and fosters a sense of community. Its universal language and ability to transcend cultural barriers make it an essential part of our lives.中文回答:音乐在美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意义(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意义(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意义第一篇范文: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意义音乐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创新思维和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意义,通过分析其对学生审美情感、创造性思维及人格成长的积极影响,为音乐教育的深入改革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一、音乐教育与美育的关系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美育不仅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人格成长具有深远影响。

二、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价值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音乐课程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与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基本元素,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对美的敏感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音乐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艺术鉴赏素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具备辨别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涵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风格、流派、背景等信息,帮助他们建立起全面的艺术鉴赏体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音乐课程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音乐想法,通过创作、演奏等形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4. 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音乐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而且对他们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具有积极影响。

音乐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自律精神和责任感,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音乐教育在初中阶段的实施策略1. 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音乐教育应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亲身体验音乐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合唱、乐队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和表现力。

音乐教学对学生美育的影响

音乐教学对学生美育的影响

的感染和熏陶 , 引起思想情感 的共 鸣 , 所
以 音 乐 欣 赏 要 突 出一 个 “ ” , 听 才 听 字 多
出长江 的赞美 ,四个 乐句每句开始音有
“7 1 2 4”逐 级 推 进 , 断 聚 集 — — — , 不
力 量 , 全 曲 的 最 高 音 “ , 他 们 情 绪 至 5”使
品 ,从 中激 发 学 生 同 命 运 抗 争 的 大 无 畏 精 神 , 会 音 乐 催 人奋 进 的 力 量 。 体
国的深厚 感情一 泻千里 般 的表达 出来。 教 学 中 把这 些 内 容 及 创 作 手 法 介 绍 给 学 生 , 发 学 生 的 爱 国 热 情 , 学 生 在 演 唱 激 使

在 唱 歌 教 学 中 , 以 提 高 学 生 的 可
歌声来赞美长江的雄伟 ,如何增强 力度 , 深情地抒发内心对长江的敬重心情 , 又如
何 激 昂地 唱 出人 们 响 应 长 江 的召 唤 , 心 齐 协 力建 设 祖 国美 好 未来 的坚 定 信心 。
爱 国 主 义情 操
传 统 的 教 学 法 是 先 练 声 范 唱 , 后 识 然
的 思想就会 在音乐欣 赏 中得到 升华 , 他
行 认 真 分 析 , 解 作 品 的 思 想 , 能 正 确 理 才 表 达 乐 曲 内容 ,器 乐教 学 中 还 可 以加 强 学 生 的 意 志 锻 炼 ,这 实 际 上 是 艺 术 修 养 和 思 想修 养 的 综 合 表 现 ,一 首 乐 曲的 演 奏 , 往 要 经 过 无 数次 反 复 练 习 , 出 很 往 付 大 劳 动才 能 掌 握 ,器 乐 课 培 养 了学 生 不
关 键 词 : 乐 素质 音
教 学

音乐艺术在美育的作用-美感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音乐艺术在美育的作用-美感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音乐艺术在美育的作用-美感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音乐艺术可以培养美好及向善的情感在音乐艺术中,教师要时刻牢记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要全身心地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将炽热的爱心浸透到音乐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气氛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获得全面发展。

实施美育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塑造完美的人格,并培养美好的心灵。

之所以音乐能塑造人格,是因为音乐的本质较为特殊。

音乐美包括了内容美和形式美,音乐作品当中融入了音乐家通过体验生命和体验生活而得到的情感,这些情感是升华后了情感,饱含着人们善的愿望及审美理想。

这些美的内容通过音响形式传达给听者。

因此,音乐在用情感力量陶冶人的情操的同时也使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以及美化。

由此,可以将音乐美育作为道德教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音乐美育可以将道德规范内化为人自身情感的需求,从而使人自身与周围世界处于和谐的状态,使人的个性得到发挥的同时,还兼顾周围的和谐。

二、音乐艺术可以培养审美方面的想象能力在艺术思维当中,想象力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而音乐可以使人形成丰富的想象力。

虽然不同的人对于想象力的理念所持有的见解并不相同,但这并不影响想象力在艺术思维中的核心位置。

优秀的音乐能够使想象力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得到启发,让欣赏者进入到一个音响世界当中,这个世界变幻无穷。

让欣赏者在这样的世界当中体验生动的情感,进而想象出富有神秘力量的世界。

欣赏者在想象的精神世界当中,身心得到短暂的超脱,心灵得到自由与净化。

此外,音乐还能够推动人直觉感知能力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

爱因斯坦曾经提到过,自己发现光学运动的机遇在于直觉,而这样的直觉则来源于音乐的推动。

三、音乐艺术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与理解现实艺术源自于生活,艺术是现实生活的浓缩。

对音乐进行鉴赏,能够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现实及认清现实。

因为音乐反映现实的形式为乐音,所以不会形成直接的视觉形象。

音乐美育教研论文题目(3篇)

音乐美育教研论文题目(3篇)

第1篇摘要:音乐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音乐美育为研究对象,探讨音乐美育在跨学科融合中的创新实践,以“音乐+艺术”、“音乐+科技”为例,分析音乐美育在跨学科融合中的价值与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建议,旨在为我国音乐美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音乐美育;跨学科融合;创新实践;音乐+艺术;音乐+科技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美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音乐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然而,在传统音乐教育中,音乐美育往往局限于单一的音乐课程,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本文旨在探讨音乐美育在跨学科融合中的创新实践,以期为我国音乐美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音乐美育在跨学科融合中的价值与意义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音乐美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例如,在“音乐+艺术”的融合中,学生可以学习到绘画、雕塑等艺术知识,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增强教学互动性跨学科融合的音乐美育教学,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例如,在“音乐+科技”的融合中,学生可以通过编程、设计等科技手段,将音乐与科技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跨学科融合的音乐美育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这有助于教师拓宽视野,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三、音乐美育在跨学科融合中的创新实践1. 音乐+艺术(1)课程设置:将音乐课程与其他艺术课程相结合,如绘画、雕塑、舞蹈等,让学生在多方面感受艺术魅力。

(2)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艺术比赛、展览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艺术领域的成长。

2. 音乐+科技(1)课程设置:将音乐课程与编程、设计等科技课程相结合,让学生了解音乐与科技的关联。

(2)教学活动:开展音乐创作、音乐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与科技相结合的方法。

神奇的音乐使美育更“美”-浅谈音乐在美育中的作用

神奇的音乐使美育更“美”-浅谈音乐在美育中的作用

216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4年第9期艺术教育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潮涌,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都是喜欢追逐美感的,而音乐就有着巨大的魔力,能在美育中发挥出独特的作用,使美育变得更美!关键词:美;音乐;美育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是寻求心灵的美善的”,音乐的节奏及和声最能深入人心,留下深刻的影响,带来优美的一切,那是一种美与善相统一的心灵的和谐。

柏拉图认为文学和音乐是教育的基础,在接受科学教育、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之前,应当先受到文学和音乐教育。

所以,他非常强调音乐在审美教育中的重大意义。

音乐的美是奇妙的美,它会使我们受到感染、得到教育,并会在不知不觉中帮助我们识别美与丑,使我们向着健康的、美好的方向发展。

美育,是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的简称,它借助于艺术美和现实美,影响人、感染人、陶冶人和教育人,提高人们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音乐的特征在于能够让人直接感觉到那柔缓的、悲哀的、激动的、欢快的乐音,让我们的情绪也随着节奏的强弱、音符的上下而波动。

美育的特点是以美好的形象和事物去影响和感染人,所以说音乐是美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美育展示自己美丽的一对翅膀。

音乐的美是声音的美,是靠耳朵来感受的。

正如林海创作的《琵琶语》,从听到的那一刻起,便将我们带入到一种凄情婉转的情绪里,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反复的前奏,淡淡忧伤的琴键声,有如天籁般吟唱的女声,在琵琶声声泣泣的背景下,将琵琶欲表之情展露得淋漓尽致!息心静听,忧伤之情油然而生。

音乐就是这样,它凄凉,你忧伤;它欢快,你愉悦;它威严,你肃穆;它阳光,你向上。

正因如此,音乐才成为了美育的一把魔杖。

音乐的美是个性的美。

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有着不同风格的旋神奇的音乐使美育更“美”—浅谈音乐在美育中的作用辽宁省葫芦岛第六中学 孙 畅律,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个性的作曲家,也会创作出不同风格的旋律。

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影响论文:试论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影响论文:试论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影响论文:试论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艺术教育作为五大领域之一,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

而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之一,又在艺术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特殊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对幼儿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实施这主要途径之一的音乐教育,在这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优势,它能通过艺术形象直接地影响着幼儿全面发展。

第一,音乐教育影响着幼儿的审美能力。

在当前幼儿教育阶段,音乐教育包括了唱歌、韵律活动、音乐游戏和打击乐以及音乐欣赏。

这些内容都是美育的内容,也是美育的主要手段。

通过这些音乐活动能够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

同时,在音乐的感染下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促进幼儿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立起健康的审美观点,使每个幼儿都感到“心情愉快,情绪安定”,真正获得美的体验,进而达到美育的教育目的。

第二,音乐教育影响着幼儿情感的发展。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力量,它能够触动人的情感。

美好的音乐作品能够使人振奋,能够使人感染。

如我国高慷激昂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听后能使人全身血液沸腾,产生奋进的激情,爱国的情感。

反之,低调、沉闷的音乐只能使人低沉、萎靡不振,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

幼儿时期正是幼儿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阶段。

随着幼儿社会交往不断扩大,情感体验社会越来越丰富。

通过音乐教育就能大大促进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使其懂得对美好的喜爱和对丑恶的憎恨,产生同情心和自豪感。

如幼儿学习《小海军》时,他们能够自豪地举臂当炮筒,雄赳赳地踏着步。

当唱到“打得他呀海底沉”,他们便会横眉立目边用手指地边使劲跺脚,以示心中的愤恨和打败敌人的决心。

第三,音乐教育影响着幼儿听觉、记忆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对美育的影响分析
论文关键词:音乐欣赏美育
论文摘要: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

它运用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各种音响来塑造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

它是诸多艺术种类中最具感染力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而其本身也具有高效的美育价值。

欣赏音乐,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具有让人们认识精神和内心世界的功能。

音乐可以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对美育教育影响深远。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音乐教育和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接班人的作用愈来愈被人们重视。

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价值,利用艺术作品特有的形象性、感染性、愉悦性等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美育在育,它以美的形象培养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上理想的人,发挥教育的作用。

不管音乐以何种形式呈现,它的内容归根到底是感情,音乐作为感情载体,也是美育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在音乐的世界中,体会美的多姿多彩的。

1 音乐及其价值
广义的讲,音乐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

但是目前音乐的概念仍存在着激烈的争议,通常可以解释为一系列对于有声、无声具有时间性的组织,并含有不同音阶的节奏、旋律及和声。

而《词典》上的定义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

在所有的艺术类型中,比较而言,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

虽然大多数音乐是依靠听觉,但是音乐实质是依靠感官,甚至耳聋的人也能够通过感觉自己身体的震动来体验音乐,最著名聋音乐家的例子便是贝多芬,其绝大部分著名的作品都是在他完全丧失听力后创作的。

春节晚会上的千手观音,是一群聋哑人的最美丽的杰作,他们依靠感官,体会音乐的韵律。

音乐是人们思想情感的载体之一。

音乐创造是有目的的,有其丰富的内涵,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

从效果上讲它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和表达人的情感。

音乐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互相交流情感和生活体验。

这在歌曲中这种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

音乐在鼓舞人们认识时代精神和内心世界的各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在帮助人们认识某些具体的生活现象方面是能够发挥它应有作用的。

人们通过音乐艺术所表达的情感,产生相应的联想,从而可以从中看到完美真实的生活画面,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具体历史阶段生活的某些方面。

此外,因为它体现了创作者的正确观点,具有教育作用。

这种教育作用是通过音乐激起人们的感情而达到的,音乐艺术最容易使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2 美育及其价值
什么是美育,它有什么特点,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它起什么作用,通过什么途径来进行的,这些问题,都在我们心中缠绕,想进一步的了解。

所谓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

它借助于人们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范畴,如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来培养人
类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趣味和稳固的审美情操,并激发其丰富多彩的审美创造力。

它虽也以艺术为主要手段来反映审美理想,但它更强调自然美和社会美特殊的作用和强烈的效果。

它是通过美的各个领域,各种形态而实现的。

所以,它不同于艺术教育。

它也不是美学,因为美学除了研究人对客观世界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规律以外,还研究客观现实中美好的事物。

但是美育却遵循美学原理,根据教育学的客面规律,研究怎样培养人们对于自然美、社会美、形式美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的能力,怎样培养人们具有健康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

所以美育包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四个层次。

美育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在智能,道德和体格上的全面发展,也使得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美育强调的是育,要通过日常生活,社会自然和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电视等各种教育手段来提高。

美育可以通过音乐这种途径来提高,音乐可以通过其实践过程,渗透美育价值。

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美的神韵震撼心灵,在促进学生形成完美个性方面产生影响。

因此音乐对美育影响巨大。

3 音乐与美育的关系及其对美育的影响
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身无疑具有某种潜在的教育价值。

这种教育因素的社会影响,是无法估计的。

要通过音乐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美育能力,就必须使学生通过音乐形象,把握其表现的美的思想感情和美的现实生活。

要达到这一目标通过音乐直接向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具有美感的音乐艺术形象能够为学生提供了情感体验的意境,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感受音乐艺术形象中的崇高思想,形成高尚的、美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很多音乐正是借助有组织的音响运动,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在潜移默化中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打动人们的心灵,传达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和旋律美。

如若让学生长期不断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他们就能在长期的艺术形式熏陶下,形成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我们就具体音乐对美育的影响从几个方面来做简单的阐述:
3.1 音乐在精神上的审美愉悦感。

音乐带来的美不仅表现在快乐的气氛,而且也可以给
参与者双方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快感和满足。

高校开设音乐课程,鼓励学生高业余音乐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愉悦学生的心情,使得学生的整个心灵世界将处于一种和谐自由的境界。

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去主动参与学习和生活,达到美的融合。

所以,音乐渗透着审美愉悦性功能。

3.2 音乐以其感染力渗透美感。

音乐作为艺术审美的感性形式,其感觉、知觉、表象集中在感官上。

音乐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离不开音,作为音响传达出和谐美妙的感觉,对于审个体来说具有极强的知觉渗透力。

如有一段音乐给人以沉闷、压抑之感,欣赏后,会觉得如同天阴了,乌云密布,山雨欲来的感觉。

听久了,就会让人们的心情沉重。

而我们听小提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即使那些并不了解梁祝爱传说的人也会为乐曲组成的美妙乐章所感动。

轻柔美的音响,波澜起伏的协奏,向人们展示出爱情的美乐章。

一曲交响乐的音响渗透出一种气势磅礴、催人振奋的美感。

这就是音响之美作用于审美个体的感知,
久而久之使审美感知得以强化,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这种美的感染力对于审美个体来说,既是审美的享受,同时在审美享受中强化了审美感知。

一曲《我的中国心》,每每起来都令人心潮澎湃,启发爱国主义情怀。

音乐正是借助着这样的旋律和思想塑造艺术形象,在潜移默化中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打动人们的心灵,传达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和旋律美。

如若让学生长期不断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他们就
能在长期的艺术形式熏陶下,去感受美。

3.3 音乐激发美的创造力。

音乐除了美的感受和愉悦之外,还会激发人的创造力——创造美。

作曲作词者,首先能够深刻感受生活中的音乐,然后通过感知去创造,创造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挖掘,创造出美丽的音乐作品,从而强烈地感染着审美主体。

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创造者本人是他所创造的音乐的第一个鉴赏者,因为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审美过程。

创作过程作为一个能动的审美过程,能比单纯欣赏和表演活动更强烈,更深刻地体会到美的真谛。

因此创造美的过程本身就是提高审美能力的更有效途径。

因此对于教育者而言,可以通过作曲课来加深学生对音乐美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激发他们对美的敏锐感受,唤起他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鼓励学生多注意身边的事物,深入体验生活,收集音乐素材,注意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去进行创作。

综上所述,音乐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美育有其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2]曲凯.《交响音乐与大学生美育教育》《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6.3
[3]黄昌海.《论音乐作品的情感意蕴与美学特征》《石河子大学学报》.200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