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加减法》教案

《分数加减法》教案
《分数加减法》教案

《分数的加减法》教案

第10节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计算。

3、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画图表示分数、提问题、自主尝试解答问题以及交流算法的过程,学会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列出连减算式,并把单位1看作9分之9。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提问:张大爷要在一块地里种菜,计划4

9

种豆角,

2

9

种茄子,剩下的种萝卜。在以下

图中涂上不同颜色表示各种菜地的面积。(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1、展示学生不同的涂色,只要能平均分成9份就行,能正确表示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

2、自己提出加减问题再解答

交流想法,说一说学生都能提出都很么问题。

3、展示、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交流算法,提示学生把计算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1)豆角和茄子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从上图看到豆角和茄子的种植面积占了6份,就是4份加上2份。即豆角和茄子共占这块

地的6

9

。列算式为:

424262

99993

+

+===。(要用最简分数表示)

(2)茄子比豆角少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由图可知,茄子占2份,豆角占4份,茄子比豆角少占两份,即4-2=2。那就是少占整块地的29。列算式为:424229999

--==。 (3)萝卜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由题意可知,一共平均分成9份,豆角占4份,豆角占2份,那萝卜就是9-4-2=3份,那么萝卜占整块地的39

。列算式为: 94294231999993

----=== 99就是平均分成9份,取9份,即整块地。就是单位1,所以99

=1。 (4)是不是可以这么算呢。

429(42)963119999993

-+--==-== (5)如果学生还提出其他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解答,并交流算法。

三、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师生共同分析例题中分数的加减法,观察同分母的分数到底怎样进行计算。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需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并且1要写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最后化简为最简分数即可。

四、巩固练习

练一练1、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计算结果。

练一练3、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理解图意,再解答问题。然后小组交流算法。

练一练4、交流回答问题(1),在解决(2)时,鼓励学生思考,应该把110棵树平均分成11份,每份就是多少棵?在这11份中,梨树、苹果树、山楂树各占几份。

课堂总结:今天你收获了多少?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1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春之声 一、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著名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 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渗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文价值。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 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向日葵》音乐教案及反思

《向日葵》音乐教案及反思 音乐教案-向日葵 授课教师:田雨 单位:石景山区古城第六小学 教学内容:1、第一课(九年义务教育音乐学科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八册) 2、第二课时 教学分析:因为要求借班上课,对实验小学四(3)班学生的音乐情况不太清楚。据了解第一课教学时,对休止符、节奏、归韵、衬腔的演唱等尚未完全解决,因此这些将是我这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设计在: 1、声音的训练:歌曲设在教材第八册教材中,学生处于中高年级段,声音是最好的状态,进行声音的辅导是必要的,通过熟悉的歌曲让学生掌握一点正确的歌唱状态与歌唱方法是可行的。歌曲的韵脚都落在了韵母“ao”上,解决好“ao”的唱法是声音训练的重点。“ao”属于“姚条”辙,属半嘬口音,演唱时要求口型的正确、声音的高位置。 2、休止符:休止符在音乐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作曲家用来刻画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本歌曲是4/4拍,节奏颇有特点,每一乐句的第一拍都是四分休止符,但四句又有所不同。第三、四乐句属于弱起。而第一、二乐句是一

个典型的切分节奏“0 x - x”,既然是切分节奏那么x―就必然是强拍,不应是弱起。 3、切分节奏:每个乐句都含有切分音节奏,这是歌曲的又一特点。第一、第二在句首出现切分节奏;第三、第四乐句在句中使用跨小节切分节奏。 4、音符的时值:谈到休止符自然就要联系到音符的时值,因为在音乐教学中已是司空见惯的了,也常被忽视,缺乏准确(长了点短了点好像无所谓)。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演唱长音符时,时值往往唱不够。本歌曲的每一乐句最后一个音符都是全音符 x ---,学生往往只演唱两拍x -0 0,形成了 0 0x x | x - 0 0 |这样就失去了和声效果,违背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5、衬腔:歌曲每一句最后一小节都有一个模拟布谷鸟叫声的衬腔(为了增加歌曲的童趣),它与下方的长音构成了一个简单得二部和声。在这里是教师们出现问题最多的地方,一是不唱衬腔;二是把衬腔的时值加到旋律中,没有形成和声效果;三是节奏掌握得不好;四是唱对了但是衬腔的音准不够好。本课重点解决学生在演唱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韵母(ao)的演唱方法,处理好学生在演唱中出现的问题。 2、启发学生较好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发自内心的

五年级下数学分数加减法计算题(全是计算)

分数加减法计算题 (1) 56 +79 + 1 6 (2) 58 - 25 +14 (3) 1415 -(23 -1 5 ) (4) 1920 +(45 -740 ) (5) 76 -(710 - 13 ) (6) 118 -(23 - 1 4 ) ] (7) +37 ++47 (8) 2924 -(524 +49 ) (9) 1811 -(711 + 3 8 ) (10) 79 +310 +29 +1710 (11) 715 +712 +815 -712 (12) 1115- 83- 85 。 (13) 27 +(914 + 12 ) (14) 34 - 512 + 13 (15) 5 6 - 3 10 + 1 6 - 7 10 (16) 7 9 +14 - 1 3 (17) 5 9 - ( 5 9 - 1 5 ) ~ (18) 87+31+43 (19) 56-103-5 1 (20) 43-281+143

( (24) +72++7 5 (25) 512 +34 +112 (26) 710 -38 - 18 (27) 415 +56 +43 (28) 45 +23 +15 (29) 1-1718 -1 18 — (30) 517 -451 +23 (31) 710 -(37 -310 ) (32) 85 -(34 -38 ) (33) 56 +(13 -56 ) (34) 56 -23 + 1 6 (35) 35-95+65 . (36) 23-72-75 (37) 85+58+83+52 (38) 6-311 -811 (39) 1114 -35 +314 -25 (40) 52-61+32 (41) 7 9 + 1 9 - 1 3

分数的加减法及简便运算

分数的加减法 一、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 知识点:在计算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中,分母不变,直接用分子相加减。 注意:在计算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中,得数如果不是最简分数,我们必须将得数约分,使它成为最简分数。 例题一 5654+=5 10564=+=2 注意:因为5 10 不是最简分数,所以得约分,10和5的最大公因数是5, 所以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5,最后得数是2. 例题二 1059105109= -=-注意:因为10 4 不是最简分数,必须约分,因为4和10的最大公因数 是2,所以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最后的数是5 2 知识点回顾:如何将一个不是最简的分数化为最简? (将一个非最简分数化为最简,我们就是将这个分数进行约分,一直约到分子和分母互质为止。所以要将一个分数进行约分,我们必须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然后用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他们的最大公因数。)

专项练习一: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专项练习 一、计算 715 - 215 712 - 112 1 - 916 911 - 711 38 + 38 16 + 16 314 +314 34 + 34 二、连线 19 + 4 9 2 7377+ 145 +1 5 1 8 987+ 47 + 67 137 115 11141+ 18 +78 29 11 9 3 92+ 2411 +511 5 9 2 121+ 三、判断对错,并改正 (1)47 +37 = 714 (2)6 - 57 - 37 =577 -57 -3 7 =527 -3 7 =51 7 四、应用题 (1)一根铁丝长710 米,比另一根铁丝长3 10 米,了;另一根铁丝长多少米? (2)3天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12 ,第二天修了全长的5 12 ,第三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备课本 学校: 月华中学 年级: 七年级 科目:音乐 姓名: 2 0 16 年 2 月

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完成 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工作任务: 1、初一(186班、187班、188班)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三、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 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 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 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 鉴赏的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五、教材分析:初一年级选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分六单元,安排18课时。 六、教学措施:1、初二年级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 的表演能力。

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分别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设计思路: 《欢乐颂》是一首名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写的。孩子们对唱歌很感兴趣;唱歌本身就能抒发幼儿的情感,但他们缺乏一种唱歌的激情;《欢乐颂》正好能让幼儿在唱歌中体验欢快的情绪。因此我选择此课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活动目的: 1.能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学习二声部合唱,学唱歌曲。 3.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歌唱。 活动重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和谐地进行二声部合唱。 活动准备: 节奏图谱、磁带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 1、小朋友喜欢唱歌吗?唱歌时我们能感受到高兴、快乐。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曲子,感觉怎么样?(快乐的、悲伤的)

2、我来表演,你来猜一猜,歌中会唱什么? 3、我来唱,但不出声,看着老师的动作和嘴,猜一猜歌中会唱什么? 二、学歌词 1、这首歌到底唱了什么呢?听一听录音机里的小朋友市怎么唱的?(根据幼儿说的出示相应的图片) 2、歌中还唱了什么?听一听老师是怎么唱的? 三、学唱歌 1、教师大声唱,幼儿小声唱。 2、幼儿一起唱。 3、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欢乐颂》,什么是欢乐呢?找一找歌中表现欢乐的地方。小朋友应该怎么唱? 4、我们加上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学唱衬词 1、这首歌你会用“啦”来唱吗?(教师师范) 2、师幼一起用“啦”唱欢乐颂。 五、二声部合唱 1、教师唱歌词,幼儿唱衬词(互换) 2、幼儿分组合唱二声部 活动延伸: 我们出去把这首好听的歌曲唱给别的小朋友听吧。 活动反思:

五年级下数学分数加减法计算题(全是计算)

分数加减法计算题 (1) 56 +79 + 1 6 (2) 58 - 25 +14 (3) 1415 -(23 -1 5 ) (4) 1920 +(45 -740 ) (5) 76 -(710 - 13 ) (6) 118 -(23 - 1 4 ) (7) 6.12+37 +2.88+47 (8) 2924 -(524 +49 ) (9) 1811 -(711 + 38 ) (10) 79 +310 +29 +1710 (11) 715 +712 +815 -712 (12) 1115- 83- 85 (13) 27 +(914 + 12 ) (14) 34 - 512 + 13 (15) 5 6 - 3 10 + 1 6 - 7 10

(16) 7 9 +14 - 1 3 (17) 5 9 - ( 5 9 - 1 5 ) (18) 87+31+43 (19) 56-103-5 1 (20) 43-281+143 (21) 1+43-127 (22) 125+87-247 (23) 817 -277-2720 (24) 0.85+72+1.15+75 (25) 512 +34 +112 (26) 710 -38 - 18 (27) 4 15 +56 +43 (28) 45 +23 +15 (29) 1-1718 -1 18 (30) 5 17 -4 51 +2 3 (31) 7 10 -(37 -310 ) (32) 85 -(34 -38 )

(33) 56 +(13 -56 ) (34) 56 -23 + 1 6 (35) 35-95+65 (36) 23-72-75 (37) 85+58+83+52 (38) 6-311 -811 (39) 11 14 -35 +314 -25 (40) 52-61+32 (41) 7 9 + 1 9 - 1 3 (42) 34 -(25 -14 ) (43) 53 -(21- 41 ) (44) 103+51-31 (45) 98-(61+31 ) (46) 72+ (43+7 5 ) (47) 85-(81+103)

音乐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音乐歌曲《幸福拍手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幸福拍手歌》; 2、能较准确地演唱连续的附点节奏,内心节奏感得到强化。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附点节奏 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作品欢快的情绪,用歌声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这种情绪教具准备 手风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 二、谈话导入: 幸福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有什么事情让我们感到幸福当你感到幸福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 二、学习歌曲:

1、初听音乐,让我们来听一首歌,听完告诉老师,这首歌里是怎样表达幸福的?”(听听歌中有哪些肢体动作(拍拍手、跺跺脚、打打肩 膀、握握手)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唱一首日本儿童歌曲《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这首歌曲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幸福拍手歌》。(板书课题) 3、复听 要求:(可跟着歌曲的节拍随意做做动作,但是嘴巴不能发出声音)问:这首歌的节奏怎样? 4、出示节奏谱,解释并学习X × 5、老师读第一段歌词,学生仔细看歌词。 6、老师:“同学们能不能按照节奏读歌词呢?”要求:学生试一试。 哪些句子读的不好,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7、学生跟录音范唱轻声唱一唱。要求:积极唱好X X (前重后轻, 前长后短) 8、老师弹伴奏,学生跟唱全曲。 要求:(1)学生听好前奏,听老师喊拍起唱。 2)解释弱起,开始的这一拍要唱的弱一点。重音在小节线的后面。 3)这一遍歌唱中不做动作。 9、完整演唱歌曲

四、编歌词 1. 同“学们,你们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达自己幸福的情感与心情 呢?”让我们当一回小小作词家!(一段) 2.自由结组,引导同学们发现还可以用哪种行动表现幸福的心情。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同学相互配合,表演或回答:跺脚、跳舞、拍腿、拍肩、揪耳朵.................... ) 3.分组请同学们到前面来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4.教师举例如何创编歌词,带领同学们试唱一遍。 5.请个别同学到前边来表演。(让学生偷偷地告诉老师用什么动作表 现幸福,然后大声唱出来,带领大家一起唱) 6.学生互评,共同进步。 7.全体同学共同创作一首四段歌曲《幸福拍手歌》,一起唱一唱,并 五、小结 快乐的四十分钟又要过去了,最后老师想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音乐 课好吗?记得,要配合我哦: 假如幸福的话你就点点头。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练习题 1.填一填 【1】分母是12的最简真分数有 【】.他们的和是【】。 【2】一根铁丝长4米.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米.每份是【】。 【3】5 8里有【】个 1 8 .再加上【】个 1 8是最 小的合数。 【4】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化成【】.再加减。 【5】一批化肥.第一天运走它的1 3 .第二天运 走它的2 5 .还剩这批化肥的【】没有运。 【6】把下面的分数和小数互化。

0.75=【 】 2 5 =【 】 3.42= 【 】 58 =【 】 2.12=【 】 414 =【 】 2.计算题 512 +34 +112 710 -38 -18 415 +56 12 -【34 -38 】 56 -【13 +310 】 23 +56 4.【细心看清数字和符号.结果请用最简分数 表示。】 2 1+31= 21-41= 52-51= 74-71= 8 7-8 3= 101+ 52= 65-32= 31+51= 83-4 1= 3 2+31= 12 5-12 5= 10 9-10 1= 5 4-5 2= 6 1+ 3 1=

21-8 1= 8 3+8 3= 2 1-5 1= 7 4+7 3= 1-8 7= 65+6 5= 1-12 5= 5 3+2 1= 10 9-10 3= 7 5-7 5= 83+85= 6 1+12 7= 4 1+4 3= 7 3+2 1= 10 9-2 1= 109-5 3= 3 2-6 1= 5 4-10 3= 19 7+19 11= 12 5-12 1= 65+3 1= 5 1-6 1= 6 1+4 1= 7 1-8 1= 8 1+8 1= 8 3-31= 95+94= 95—31= 54-32= 21-12 5= 6 5- 3 2= 21+0.4= 21-0.5= 0.2+10 1= 1-12 7= 8 5+8 7=

分数加减法100道

分数加减法专项练习100题(有答案) 1、21 33 + 2、31 44 - 3、2710 5151 - 4、1011 2121 + 5、15 412 + 6、51 114 + 7、 92 147 - 8、175 186 - 9、3171 5204 +- 10、 17 66 + 11、 733 842 +- 12、 532 2147 -- 13、 13 23 44 + 14、 22 13 53 + 15、 31 42 42 - 16、 11 32 74 - 17、 137 231 111111 +- 18、 31 311 87 +

19、711 2 99 - 20、 2123 1363 -+ 21、1- 125-12 7 22、 125+8 7 -87 23、 87+277+27 20 24、 65-(65-12 1 ) 25、 31+72+32+7 4 26、 21+31+4 1 27、1415 -1315 +8 15 28、 41517 +8712 +32 17 29、 618 -156 -315 16 30、 6.5+11 6 -4.8 31、1538 -53 4 +4.8 32、9.28-3313 -2213 -18 13 33、 10314 -(23 14 +3.9) 34、 1016 -311 20 -2.45+1.6 35、310 -415 +5 18 36、57+358 -411 12 37、 241130 -15+61 6 38、1516 -71 5 -2.8

39、 1960 +(125 -14 15 ) 40、435 -(7.2-31 4 ) 41、1714 -(55 8 +4.5) 42、 523 +6310 +31 3 +2.7 43、18.79-(4.79+33 5 )-0.4 44、3.82+(738 -2.82)-53 4 45、3.825+294+19 5 46、815 +11320 +31 4 47、 10-2712 -45 6 48、 525 -(1.8+24 9 ) 49、213 -1.5+35 12 50、 6513 -2.375-15 8 51、3.825+249 +15 9 52、413 -(1.75+7 20 ) 53、 7.42-(535 -1.35)-13 4 54、 515 -3310 +44 15 55、819 -256 -311 12 56、1045 +(7.2-35 7 ) 57、738 -(313 +212 )+31 3 58、1234 -(7.25-123 )-24 5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真情的呼唤》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喜欢聆听进行曲,能深入总结进行曲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发展目标:聆听《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能运用进行曲的知识分析所欣赏进行曲的特点,它们所适用的演出场合及功能。 3、情感态度目标:对不同的场合应用不同的进行曲。 重点、难点: 分析、了解不同类型进行曲的特点,它们所适用的演出场合及功能。 教具: 多媒体课件、铜管乐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生随铿锵有力的进行曲音乐,有秩序地走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提问并引出课题:进行曲。 二、复唱《当兵的人》 1、导入新课 上节课学唱了军旅歌曲,也聆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这些都是军队进行曲。军队进行曲给人以激昂向上的情绪。是不是所有的进行曲都表现这样的情绪? 在生活中,当你行走时,有高兴和欢乐也有忧愁的时候,进行曲也能表现出这样的情绪来。 感受在婚礼中,人们行进时的音乐。欣赏《婚礼进行曲》感受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情绪是欢乐、幸福,神圣的,非常的恢宏,仿佛是人置身于高达,富丽堂皇的教堂当中。此曲是瓦格纳所做的《婚礼进行曲》与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齐名,在国外,人们习惯把这两首乐曲并用。《婚礼进行曲》是一首用管风琴演奏的乐曲(介绍管风琴),让我们感觉周围布满了音乐声音,这就是管风琴的魅力之处。正因为管风琴的音色特点,使得《婚礼进行曲》音色丰富。(可结合听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 2、《婚礼进行曲》是一首让人幸福欢乐的进行曲,相对于《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又让人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欣赏肖邦的《葬礼进行曲》)感受其中情绪。 感觉沉静,肃穆。与中国哀乐相比,更安静。这是因为,在西方人看来,一个人去世也是灵魂得到安息,去了天堂,人们会更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行进之歌 《一二三四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一二三四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 2、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认识曲作者,并简要了解他的其他作品,从中感悟军旅歌曲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歌曲《一二三四歌》 难点:了解进行曲音乐节奏、结构特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一二三四歌》 教具准备: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进部队 1、听《当兵的人》,并请学生关注音乐中描述的是什么人物形象。(军人) 2、师:今天就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当军人的滋味。 (将学生分成三组海军、空军、陆军,教师当总司令。) 3、师:海、路、空三军的新战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部队,初步体验一下战士们的军旅生活,请你参观后,说说你的感受。 (观看《一二三四歌》视频,学生感受部队生活,感受军人精神饱满的状态) 二、新课教学——我是军人 1、师:作为你们的总司令,今天我特地准备了一首歌曲送给你们,欢迎你们加入我们的队伍,请观察一下我所演唱的歌曲的情绪,根据歌曲的情绪、旋律、节奏,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第一乐段: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了解放军战士坚定勇敢自信的坚强性格。 第二乐段:歌曲采用了先密后疏的节奏,说唱兼有,给人以活泼乐观豪迈的印象。第三乐段:短小精悍,有呼有应,火热的军营生活,以及战士自豪感。 (师范唱《一二三四歌》,生关注歌曲的情绪与结构,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情绪饱满、铿锵有力的特点) 2、分段学习歌曲 (1)学习第三乐段:

A、师范唱,生观察这一部分的不同之处。(加入说唱) B、生学习说唱的部分 一 0 二 0 | 三 0 四 | 一二三四 | 一.二三四 0 | 0 X 0 X|0 X 0 X|0 X 0 X | 0 XX 0 X | ①指名念节奏,引导发现最后一小节的节奏变化 师示范指导念0 XX 0 X ③齐念节奏 ④边念边拍 C、师唱生拍念 D、生生合作拍念 E、学习高声部。 ①视唱曲谱——填词演唱,指导高音的演唱。 ②完整演唱第三乐段 (2)学习第一、二乐段(学唱第一乐段时能否进行“轮唱”这一合唱形式的学习,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A、视唱曲谱。 B、朗读第一段的歌词,要求声音饱满富有弹性。 C、填词演唱(师生接唱——生完整唱,引导学生唱出军人的精神面貌干脆利落) D、情感处理:同学们都说战士的歌声是坚定有力的,其实他也有温柔的一面,歌曲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这一面呢?(引导学生用连贯流畅的方法演唱第二乐句,其他部分用饱满、有力、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完整演唱歌曲: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提醒学生用慷慨激昂的情绪,饱满有力、坚定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表现军人果断刚强的豪迈气概。) 4、学生讨论编排演唱形式 三、拓展延伸——了解军歌 1、认识曲作者,臧云飞:这首歌曲由石顺义作词、臧云飞作曲,歌唱家彭丽媛演唱的《珠穆朗玛》你们听过吗?也是臧云飞做的曲,他的作品还有《当兵的人》、《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

分数加减法简便计算大全

14 7 14 5 7 5 7 16 1 16 1 11 1 7 —+—-——+—+—+—15 5 15 8 12 12 8 11 8 1 4 29 1 29 —+—-——+—+—+—10 7 10 5 28 5 28 15 2 1 13 1 16 13 —-—-——+—+—+—14 3 3 14 17 17 14 11 5 1 1 1 1 1 —+—+——+—+—+—12 4 12 2 7 2 7

3 4 3 5 16 16 5 9 6 7 1 27 8 1 —+—+——+—+—+—8 5 8 9 28 9 28 16 3 1 7 1 18 7 —-—-——+—+—+—15 4 4 8 19 19 8 12 6 1 1 9 4 1 —+—+——+—+—+—11 5 11 5 8 5 8 9 1 9 1 1 17 9 —+—-——+—+—+—8 2 8 8 18 18 8

8 8 8 1 1 4 1 —+—+——+—+—+—7 7 7 5 25 5 25 7 1 4 10 10 1 10 —-—-——+—+—+—6 5 5 11 11 11 11 1 1 18 1 7 4 1 —+—+——+—+—+—19 2 19 5 6 5 6 8 5 6 1 1 19 6 —+—-——+—+—+—7 6 7 7 20 20 7 13 6 13 8 22 1 1 —+—-——+—+—+—12 7 12 9 23 9 23

7 1 2 1 1 17 1 —-—-——+—+—+—6 3 3 13 18 18 13 20 4 1 1 8 1 8 —+—+——+—+—+—19 3 19 2 9 2 9 4 8 4 1 12 1 4 —+—+——+—+—+—3 7 3 3 13 13 3 7 1 5 1 15 3 1 —+—+——+—+—+—6 8 6 4 16 4 16 17 1 4 1 1 13 15 —-—-——+—+—+—16 5 5 16 14 14 16

音乐教案的反思

音乐教案的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音乐课教案,也称之为音乐课课时计划。教案的设计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知识向能力的一个创造过程。教案的质量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好课的功夫在课外,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为此,学校领导为督促教师备好课,定期检查教案,是必要的。不过,教案真的为教学服务了吗?下面一些老师的对话我感觉似乎反应些什么。 师:应付检查,年年照抄。 师:写教案是一回事,上课是一回事,二者没啥关系。 师:我们学校就我一名音乐教师,每天忙于写教案之中,说实话,真考虑不到那么多,什么教法了,学生实际了,等等。只要周数够了,节数够了,就行了。

教案原本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却成了教师应付检查的负担了。这样的教案不仅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而且脱离教学的实际,形成备教脱节的现象,养成了教师不思、不看的坏毛病,使得教师教法落后,观念陈旧,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了,大大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一轮教学改革轰轰烈烈的进行着,新标准要求,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与健全的人格,为此教案改革,事在必行。教案的书写要体现“活”、“明”、“简”、“新”、“广”、“真”。 “活”是指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活”。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内容的设定要依据标准、教材,并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这就有一个教材内容的重组过程。在重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资源,教材的人文因素,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中

偏难的内容可以舍去,填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同步知识内容,力求站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内容达到综合的角度去思考,去设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定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明”是指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明”。 教学目标是教学所预期达到的境地和标准,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调控的作用。在确定目标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依据教材教学内容及标准对所授课年段教学内容具体要求、符合学生发展的设计,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放在首位,过程与方法放在二位、知识与技能放在最后位。要注意,教学目标是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应陈述教师的目标。 “简”是指教学的重、难点要“简”。基础音乐教育阶段主要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音乐家。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方法)为终点。这就

分数加减法运算及练习题

一、分数加、减计算法则: 1)分母相同时,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2)分母不相同时,要先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 1、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后再加减)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整数。 (4)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②、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例: 分析:在同分母相加减中,一定要注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上面两题计算步骤正确。(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①、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例: 分析:异分母相加减时,我们一定要先找到最小公分母通分,然后根据同分母的计算方法来计算。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②、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例: 2、带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来。 二、练习题 =+3121 =-7 131 =+7131 =-10 191 1312242++ 265+343+43 1 15415751++ 5 21031-- 314165+- )(5 2311513+- )(311581513+- 11 95317119-+

(完整版)花城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七年级音乐下册 备 课 本 单位:可塘中学 姓名:林雯雯 时间:15-16学年第二学期

第1单元岭南春早(之一) 《岭南春早》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来源,分析其节奏与旋律特点,感受其 音乐的风格。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改革开放的 政策像春天一样,给祖国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给岭南大地带来了繁荣、兴旺给人民带来了欢乐、幸福和吉祥。 教学重点: 通过观看视频、聆听乐句、模仿节奏型等手段,引导学生分析、了解歌曲的创作来源,从而感受歌曲独特的岭南风韵。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在熟唱歌曲的基础上,利用狮子锣鼓经为歌曲的前两句进 行伴奏。 2、通过分析歌词,了解歌词所包含的寓意,并引导学生说说在经济 飞跃的今天肇庆的变化通过改编歌词,创造一首属于自己的“《肇庆春早》”。 教材分析: 歌曲《岭南春早》是选自国家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音乐》(花城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岭南春早》中的一课。这一单元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通过对广东音乐《步步高》、《赛龙夺锦》的初步了解与认识,让学生能受到岭南乡音的熏陶感染,从而具有作

为广东人不可缺少的艺术素质;二、通过学习《岭南春早》、《东方之珠》、《七子之歌》等歌曲,感受歌曲所表现的人们对改革开放政策带给岭南大地巨大变化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岭南人“敢为人先”的意志。而我将《岭南春早》第二课时作为这一单元总结性的一课,兼顾了以上两个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对歌曲创作来源的剖析,分析歌词了解歌曲所蕴含的意境,最后拓展创作,体验岭南的春天给他们带来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前播放歌曲《岭南春早》的录音,烘托气氛,使学生自觉回忆起学过的旋律,并使课程能自然导入。 (三)、复习歌曲。在教师的伴奏下,请同学们一起把歌曲唱一遍,唱完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加深他们对旋律、歌词的记忆。) ( 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歌曲的创作来源: 师:《岭南春早》这首歌曲曲风清新、委婉,在歌词里面就描绘了一些岭南秀丽的景色,同学们能说说吗?…… 除此以外,歌曲的节奏与旋律方面也充满着岭南音乐的特色,下面我们结合歌曲里的四个乐句,,分别是: 5 5 1︱2﹒ 3︱ 1 7. 0 1︱ 2 0 ︱ 5 5 ︱4﹒5 3 2︱1 2 4 3︱2 - ︱

幼儿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三篇

幼儿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三篇 1、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2、探索在歌表演中使用眼神、动作、表情与他人交往。 3、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录音机、音乐磁带《拉拉勾》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情绪经验,为歌曲学习做好准备。 1、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吗?事情发生后心情是怎样的? 2、当你和好朋友不吵不闹在一起玩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3、如果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矛盾,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解决? 二、幼儿学唱歌 1、教师范唱歌曲《拉拉勾》,引导幼儿重点注重歌词内容。 请你们仔细听一听,老师的歌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引导幼儿重点注重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教师:你们感觉这首歌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注意在唱到切分音符和休止符处,教师要有较明显的动作暗 示。 4、教师引导探索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用断顿的唱法演唱前半部分,轻快的唱 法演唱后半部分。) 三、幼儿按歌词内容创编动作,学习与同伴合作表演。 1、幼儿根据每一句歌词内容,分乐句创编响应的动作和表情。 2、教师引导幼儿不但注意动作还能够使用表情来表现歌曲内容,重点创编动作:生气、不理睬、 翘嘴巴。 活动延伸 当幼儿熟悉歌曲后,在歌曲的最后两句,教师还能够启发幼儿做出各种表示友好的动作,以突出歌 曲中同伴友好相处的积极情感。唱歌曲前半部分时,用较弱的力度表示害羞;唱后半部分时,用欢 快的情绪表示同伴间成功和好的自豪感! 篇二:颠倒歌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颠倒歌》,感受滑稽、可笑的意蕴。 2、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尝试使用绘画的方式记忆歌词。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

《通分》学案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通分的定义,会找公分母 2、 学会通分,并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分的方法 难点: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的通分的过程 学法指导 回顾以前学过的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短除法、倍数关系、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 课前预习 1、 请你回顾一下,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 你能求出下列两数的最小公倍数吗?请你试一试! 5和7 4和6 5和15 16和12 3、 请认真预习课本第一个红点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1)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完成下题 43 6 1 (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数) (2) 叫做通分。 叫做公分母。 (3)把下列两个数通分 12和18 3和5 合作探究 1、学生在小组内汇报学习情况。 2 学生总结: 两个异分母分数通分时, (1)当两个分数的分母公因数只有1时,( )就是它们的公分母;

(2)当两个分数的分母成倍数关系时,( )就是它们的公分母; (3)当两个分数的分母还有公因数(1除外)时,( )就是它们的公分母。 达标检测 小练习: 1、把下列两个数通分,并比较大小 12和15 7和21 6和10 2、 张叔叔和李叔叔参加了工厂的技能比赛,张叔叔加工完了所有零件的4 3 ,李叔叔加工完了所有零件的5 3 ,在这段时间里,谁的比赛成绩会更好一些? 3 完成课本第95页1.2.3.题。 自学反思

《通分》导案 2012.4.23 赵春红 教学目标 1、能说出通分的定义,会找公分母 2、学会通分,并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分的方法 难点: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的通分的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充分预习,相信大家都有不少的收获,接下来,就让我们把自己的收获与同学们共同分享一下。 二、各组上台交流展示 预设: 1、学生求公分母时,没用最简便的方法来求。 2、通分时,分子漏乘。 3、通分时,分子、分母没乘同一个数。 师:下面请三组的同学到台前展示一下你们的收获!(生展示)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吗?有补充的吗? (生质疑补充) 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点拨! 生依次到台前展示各组的主题 三、达标训练检测 小练习: 1、把下列两个数通分,并比较大小 12和15 7和216和10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课教案及反思(5篇)

中班音乐《买菜》 一、教材分析: 《买菜》这首歌曲歌词虽然简单,但是很多菜名连在一起说,幼儿容易混淆,不易掌握。如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这些菜虽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但要每个幼儿清楚地按规定的节奏来唱,却存在困难。于是我把这些菜名按照节奏分别画出,如萝卜就画两个并列的萝卜,西红柿就画3个并列的西红柿,这种图形具体形象地表达了歌曲的节奏,使幼儿容易掌握,不易混淆。视觉的参与帮助了幼儿清晰地分解了节奏,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学唱歌曲《买菜》。 2、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3、让幼儿在愉快的音乐声中体验到唱歌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图片若干(与歌词内容相匹配) 2、幼儿操作的卡片若干张,每人一支水彩笔。 3、音乐磁带、录音机。 四、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听音乐律动,带领幼儿来到课前准备好的菜场场景内。 只见活动室里布置成农贸市场,里面有蔬菜类、水果类、水产类、肉类、家禽类等,各种菜都分类放好,给孩子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学反思:本环节是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做铺垫的,幼儿通过愉快的参观活动,让幼儿更容易理解歌曲内容。 2、学习歌曲《买菜》。 教师说到:"我是谁呀?妈妈今天带你们去个好地方,你们想不想去?"孩子们一下子乐开了,他们有的跟在妈妈的后面,有的的拉着小伙伴的手,更有的孩子跑过来高高兴兴地拉着妈妈的手一起去买菜。 教学反思:教师利用幼儿喜爱的角色游戏,通过扮演妈妈的形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情趣,引发他们的生活体验。 幼儿参观过菜场以后都抢着回答看到的瓜果蔬菜:有的说:“我看到了花菜、萝卜、青菜、鱼、鸡、还有虾” ;有的说:“看到了茄子、西红柿、辣椒、青菜和带鱼” ;有的说:“ 看到了草莓、香蕉、包菜、鸡蛋。” …… 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妈妈在菜场里买了什么? (1)完整欣赏歌曲, (2)通过律动学唱歌曲, (3)两人一组角色表演学唱歌曲。 五、游戏结束:妈妈和宝宝卖完菜回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口算练习

分数加减法口算练习 (细心看清数字和符号,结果请用最简分数表示。) 21+31= 21-41= 52-51= 74-71= 87-83 = 101+ 52= 65-32= 31+51= 83-41= 32+31 = 125-125= 109-101= 54-52= 61+ 31= 21-81 = 83+83= 21-51= 74+73= 1-87= 65+6 5 = 1- 125= 53+21= 109-103= 75-7 5 = 83+85= 61+127= 41+43= 73+21= 109-21= 109 -5 3= 32-61= 54-103= 197+1911= 125-121= 65+3 1= 51-61= 61+41= 71-81= 81+81= 83-31= 95+94= 95—31= 54-32= 21-125= 65- 3 2= 21+0.4= 21-0.5= 0.2+101= 1-12 7= 85+87= 83+21= 1-94= 98-31= 54-31= 61+81 = -43=21 +31=61 -71=9 1 5121+= =-991010 =+4131 =-113118 1-=101 2-=75 6+=81 -4 3 0.75= 78 +58 = 2-23 = 29 +49 = 712 ―1 12 =

92+95= 1-76= 53+54= 107-103= 85-41= 32+61= 51-8 1= 3 2+94 = 78 +1 2 = 14 +1 3 = 45 -23 = 5-1 4 = 14 +1 3 = 15 ―1 7 = 56 ―7 12 = 34 +1 2 = 712 ―1 3 = 6- 8 11 = 1 2+3= 512-112 9 7-94= 101 +103= 8 3+85= 6 1 -6 1= 31 +41= 2 1-3 1= 1-72 = 21+61= 61+6 5= 73-73 = 8 1+85= 10 9 -103= 1-94 = 8 1+41= 31-41= 2 1+3 1= 1-45 -15 = 23 +45 +13 = 1-49 +59 = 5-37 -47 = 3―17 ―67 = 1 2 -13-16= 59 +89 = 18 +7 8 = 1924 -1324 = 1936 +3 36 = 37 +47 = 118 -18 = 14 -19 = 1213 -3 13 = 25 +15 = 47 -27 = 58 +18 = 19 +29 = 16 +16 = 23 -13 = 910 +1 10 = 712 -5 12 = 255 -105 = 1-2 5 = 13 +23 = 47 -27 = 1 6 +56 = 910 -3 1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