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脊疗法

合集下载

中医整脊(韦氏疗法)

中医整脊(韦氏疗法)

中医整脊(韦氏疗法)揭开中医整脊术的神秘面纱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中医整脊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等颈腰疾病,其疗效是众所周知的,但其治疗机理长期以来却没有一个科学的解释,由于得不到科学的解释,所以在外行看来,中医整脊术就很“神秘”。

最近,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中医骨科高级研修班——整脊专题研修班上,北京光明骨伤医院院长韦以宗主任医师提出的“一说二论”,即“脊柱圆筒枢纽学说”、“椎曲论”和“椎体板块移动论”,科学地诠释了中医传统的六大整脊疗法,即旋转法、牵引法、悬吊法、垫枕法、枕缸法和整盆法的治疗机理,自此揭开了中医整脊术的神秘面纱,为中医整脊技术进一步数据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开辟了道路。

韦以宗在深入研究中医整脊术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对800多例颈腰痛病例进行临床治疗的体会,认为中医传统整脊技术是依据中医整体观的脊柱认识论作指导的,而中医的脊柱认识论与现代机能解剖学的主要观点不谋而合。

机能解剖学是现代新兴的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从机能的角度认识人体解剖,认为人体的机能与形态结构是统一的。

韦以宗的“一说二论”,就是从脊柱机能解剖学的整体观、系统论着手,在将脊柱系统分为静态骨结构系统、静态关节结构系统、动力肌肉韧带系统和神经调控系统四大系统的基础上,发挥中医传统的“体相观”,对中医整脊术的治疗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的。

一、圆筒枢纽学说中医自《内经》的“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之说,到明代名医汪机的“有诸中,必形诸外”,都是认为人体内部结构会反映在体表,所以可从体相来认识人体内在结构,这就是中医的“体相观”。

《医宗金鉴》指出,正骨需“素知体相,识其部位”,韦以宗据此将中医整脊术与中医的“体相观”紧密联系起来,提出了“三圆筒四枢纽”说,即将躯体比拟为由脊柱作为轴心支柱的三个圆筒,这三个圆筒分别为头颅、胸廓和骨盆,连接这三个圆筒的脊柱上有四个“枢纽关节”,它们是头颅与颈椎连接的“颅椎枢纽关节”、颈椎与胸椎相邻的“颈胸枢纽关节”,胸椎与腰椎相邻的“胸腰枢纽关节”,腰椎与骶椎相邻的“腰骶枢纽关节”。

中医骨伤整脊治疗,让你不再抑郁不再焦虑

中医骨伤整脊治疗,让你不再抑郁不再焦虑

中医骨伤整脊治疗,让你不再抑郁不再焦虑如今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下,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为工作原因,无论是每日穿行于水泥森林的工人,抑或是处于办公室的白领职工,身体上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脊柱。

很多人每天都会感觉到身体异常疲惫,而且白天没有精神,夜晚失眠多梦。

除此之外,身体各个部位也出现了不小的状况。

例如出现神经衰弱,体重超标,月经不调等等的亚健康问题,脊柱问题的出现还会加快人体衰老的速度,以及诱发癌症。

因此需要人们了解并重视脊柱问题。

很多人可能因为脊柱问题造成的影响而感到焦虑和害怕,但其实不必过于担心。

因为现在有一种能够快速有效解决脊柱问题的方法,那就是中医骨伤整脊疗法。

这是一套绿色的无创治疗方法,就是通过纠正错位的脊柱,锥体或关节来使脊柱恢复正常的治疗方法。

以下为大家简要从脊椎病变原因,中医整脊治疗的内容,适应症,治疗方法,禁忌以及注意事项五个方面来简要科普一下。

一、脊椎病变的原因脊柱是人体的“支柱与栋梁”,内部连接着五脏六腑,外部也与四肢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脊柱的损伤会导致身体的其他各个部位出现或小或大的问题。

而导致脊椎病变的原因除了有先天因素外,还有一些基础病因包括脊椎关节错位,软组织劳损等等。

并且日常生活中不注重休息,过度劳累又或是睡姿不当,都会造成脊柱的病变。

另外说一句,轻度外伤也会导致脊柱出现问题。

二、中医整脊治疗的内容中医整脊疗法是一套绿色无创的治疗方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

隋代的时候,这种治疗方法已经初见端倪。

而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中医整脊治疗法才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渐完善。

它的治疗原理主要是结合各种医学包括脊椎解剖学,影像学等等,通过手法并结合针灸,拔罐,按摩以及理疗等手段,对全身各处关节,椎间盘以及脊柱进行改变调整,从而达到脊柱内的生物力学平衡,并消除其周围的病变,以此来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能够从根本上逐渐改变和消除病因,并且彻底解决脊柱出现的问题以及因脊柱问题而产生的其他相关病症、从而使患者恢复健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脊柱问题的发生。

正骨和整脊在治疗上有什么不同

正骨和整脊在治疗上有什么不同

正骨和整脊在治疗上有什么不同
正骨是一种中医诊疗手段,用推、拽、按、捺等手法治疗骨折、脱臼等骨伤疾病。

而整脊一般说的是美式整脊(美式脊椎矫正学),美式整脊由脊椎解剖学、生物力学、生理学、X光学为基础,通过手法将错位或者滑脱的椎体关节进行矫正,达到治疗脊椎病的目的。

由于美式整脊的基础理论非常完整,所以治疗脊椎病的效果也比较良好。

正骨和整脊区别在于正骨治疗骨伤疾病,作用于全身骨骼复位,
美式整脊主要针对脊椎疾病(颈椎病、胸椎病、腰椎病、骨盆疾病),这些疾病是由脊椎结构引起的,只有通过美式整脊来治疗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所以正骨和美式整脊的区别在于美式整脊主要适用于脊椎病的治疗,治疗上述脊椎疾病效果比较好。

而正骨是治疗全身骨骼复位。

正骨的适用范围比美式整脊要大,美式整脊治疗脊椎疾病效果更好。

关注董安立美式整脊培训班,学习美式整脊不走弯路!。

整脊十法

整脊十法

整脊十法1 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

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2-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

也可取坐位操作。

2 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度。

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

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3 侧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

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其后颈,拇指“定点”于错位之横突下方,将头搬起呈侧屈状作摇头活动,动作同低头摇正法。

4 俯卧摇肩法: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间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上肢垂直,手臵臀部,术者立其后方,用拇、食指夹于错位关节的横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作对抗阻力,使旋转错位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复位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

尤其对上位颈椎失稳的患者,可避免因低头摇正角度过大而损伤上颈段。

注意摇肩时先将其肩向下推,以免关节闭锁影响复位。

5 侧向搬正法:适用于颈椎2-6侧弯、侧摆式错位的钩突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侧摆者只按一点,侧弯者由下而上按压)。

另一手托住下颌并以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向上牵引并屈向健侧再屈向患侧,(让错位关节先开后合),当颈屈向患侧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并与“动点”手协同作扳、按、牵联合“闪动力”以使错位关节复位,有时病人可改用侧卧位,去枕,用抬头作侧扳按动作,与侧头摇正法相同,抬头角度加大。

脊骨神经医学

脊骨神经医学

一、脊骨神经医学(美国脊椎矫正学)简介脊骨神经医学(Chiropractic)又称整脊疗法或按脊疗法,源于欧洲的传统自然医学,是目前在欧美国家乃至世界广泛流行的一种自然疗法。

它是以脊椎解剖学、生物力学、X线学为基础,并有一套规范、科学的矫正手法的独立学科。

是一门集哲学、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

专用词Chiropractic被用来表示这个新的专业。

词的组合来自两个希腊文Chairo和Practikos,字面的含义是“手的实践“。

脊骨神经医学注重人体的整体研究,强调人体内部各器官及组织的相互关系,寻求一种维护、修复自然生理平衡与物理平衡的方法。

通过自然疗法矫正不正常的脊椎位移,调整脊椎不合理的变形,改变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解除可能存在的对脊神经或血管的干扰,从根本上逐渐改变和消除致病因素,从而达到彻底治病、及预防的效果。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脊骨神经学从人体的整体平衡着手,来认识人体内部的奥秘,以达到使人体恢复健康的目的。

美国第二大医学专业从美国的健康行业来看,医学产业有七个各自独立的、具有诊断权的类别:1.西医(Medicine)2.脊骨神经医学(Chiropractic)3.美国传统骨学(Osteopathic)4.牙科(Dentist)5.视光医学(Optmetric)6.自然医学(Naturopatic)7.足科医学(Podiatric)可以看到脊骨神经医学位居美国医学界第二位。

从上个世纪40年代提高脊椎医学教育水平开始,发展不断加快,而教育水平的提高最终导致脊骨神经医学教育委员会(CCE)创立,它后来被美国教育部和美国健康的福利部评为脊骨神经医学专业的认证机构。

2000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先生签署了关于脊骨神经医师可长期全面进入美国军方基地医院服务的国会提案。

目前美国共有17所脊骨神经医学院,招收的学生要求具有脊骨神经医学学士学位,学制为四年,毕业时授予脊骨神经医学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要经过四个部分的国家级考试,通过后才有资格参加各州的执照考试,遍布美国的各大、中、小城镇,平均每四千人就有一名脊骨神经医师。

中国现代整脊疗法的形成与特点

中国现代整脊疗法的形成与特点

腮腺炎案 : 刘 某 ,男 ,6 岁 ,近 日开始 左 腮 部 肿 大 ,疼 痛 , 全 身发 热 3 .。 86 C,继 而 右 侧 腮 部 出现 肿 大 疼 痛 。当 晚 9 时 , 由 家长 带 来 就 诊 。诊 为 :急 性 腮 腺 炎 。用 “ 痛 痹 贴 ”外 敷 两 腮 部 。 当晚 开始 退 热 ,疼 痛 减 轻 。 次 日 体 温 恢 复 正 常 ,两 腮 肿 明显 缩 小 而 愈 。 肘关节挫伤案 : 杨 某 某 ,女 ,4 4岁 ,家 庭 妇 女 ,左 肘 关 节 外 伤 二 个 多
整脊 疗 法 的形 成
陈南 萍 黄 荣
周红海
在 国 外 , 一 百 多 年 前 ( 8 5) 美 国 医 生 18 ,
D. P ME 开 始 提 出 “ 柱 与疾 病 相 关 理 论 ” D.AL R 脊 , 并 提 出 了 “ 经 整 脊 学 ” C R R T C) 8 2 神 ( HI OP AC I 。1 9 年 ,在 美 国 密 苏 里 州 建 立 了第 一 所 整 脊 学 院 。1 8 93 年 美 国 P re 手 治 研 究 会 ( ak rChrp a t okr P re i rc c o i R sac o n a o i onU SA)在 广 州 作 学 术 e e hfu d t n L t i r i h 交 流 时 , 告 了脊 柱 错 位 后 引 起 神 经 根 、 感 神 经 、 报 交 椎 动 脉或 脊 髓 损 害 出现 相 应 内脏 症 状 的 研 究 工 作 。 P r Jc sn 在 《 椎 综 合 征 》 ( h evcl uh a k o 颈 T e C ria S n rmeE io 9 7 h i
传统 中 医早 就 有 相 关 文 献 记 载 : 若 脊 筋 陇起 ,骨 缝 “

推拿整脊复位手法36式

推拿整脊复位手法36式

整脊复位综合手法36式一、颈椎相关疾病复位手法1、仰头摇正法此法适用于枕环、环枢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医者一手托其下颌,另一手托枕部,将其头作上仰(仰头可使颈2---------颈7椎后关节紧闭成“定点”)侧转,缓慢摇动2---3下,将头转成较大幅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多可听见关节复位时的弹响声“咯嘚”。

此法也可于坐位下进行。

患者端坐,医者站立于其后,双手前臂分别轻置于患者两肩上,其中一手掌托其下颌,手指紧贴其面颊;另一手托枕部,将其头做上仰再慢慢侧转,再缓慢左右摇动2----3下,医者感到患者头部已放松时,托下颌的手将患者的头转成较大幅度时,稍向患者的后上方加有限的闪动力,多可听到关节的弹响声。

2、坐位旋转复位法此法用于枕环、寰枢关节错位。

患者端坐矮凳上,身体稍稍向后仰,靠在医者身上。

医者摸准其患者患椎棘突,以第2颈椎棘突向右偏歪为例,以左手拇指轻轻扶按于第2 颈椎棘突的右侧缘,令患者低头至第2颈椎棘突稍向上将皮肤顶起,使该处的皮肤被拉紧,头的前弯就以此为度。

保持此角度不变,将患者头稍向左摆,并将面旋向右。

医者稍弯腰,用胸部轻轻压住患者头部,使其保持此角度,屈右前臂,用肘弯勾托患者下颌,前臂及手部配合胸部将患者头颈部抱住并稍向上提拉,带动患者头部在此角度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双手协同配合,右手带着患者头部继续向右稍作超限度旋转,左手拇指同时将第2颈椎棘突向左侧推顶。

此时,常伴随“哒’的清脆响声,重新进行触诊检查,如棘突已复正,则复位完成。

3、低头摇正法用于颈椎2-------颈椎6椎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位,医者一手轻拿后颈,拇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手托其面颊作为动点,以枕部作支点,将头转动,当摇至最大角度时,托面颊之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同时加力按压,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有压力而复位,可重复2----3次。

4、侧头摇正法此法用于颈2----颈6钩椎关节旋转式错位。

整复手法(整脊的基本手法)

整复手法(整脊的基本手法)

整复手法(整脊的基本手法)一、环椎错位整复手法环椎(第1颈椎)错位一般是落枕造成的。

以棘突右偏为例:1、患者取端坐位;医生站于患者身后,左扶持患者下颌部,前胸贴在患者的后头部,右手拇指触及偏歪的棘突。

2、复位时,医生前胸和左手轻轻用力稍向上提,并使患者头部缓缓向左转动,转到某一恰当位置,约10°~15°时,右手拇指会感棘突稍有活动,此时右手拇指轻轻向左推动,有时即能听到复位声,医生指下也可察觉到有椎体移动,表示复位成功,手法结束。

3 复位后患者恢复端坐,全身放松15分钟,在这15分钟内,保持端坐位,不要转动头部。

二、颈2至颈7错位整复手法均以棘突偏右为例:1、患者取端坐位,医生立于患者身后。

医生左手扶持患者下颌部,右手拇指触及偏右的棘突。

患者后枕部紧靠医生前胸。

2、复位时,医生左手引导患者头部缓缓向左转动,当转到某一恰当位置,约35°左右时,医生指下棘突可有松弛感,再稍用力向左推动。

此时,多可听到一声清脆的复位声,提示复位。

3、用右手拇指沿棘突,自上而下,分右左轻轻按揉,以把项韧带贴敷在棘突上,手法结束。

4、然后让患者静坐15分钟,嘱咐患者尽量不要转动头部。

三、胸椎椎体错位整复手法胸椎整复可以采取坐位整复和卧位整复:(1)、坐位整复以第7胸椎棘突偏右,即胸椎椎体向右错位为例:1、患者取端坐位,双腿自然分开,膝关节保持90°;助手立于患者左前方,用双腿夹住患者小腿和脚,双手压住患者左大腿根部。

这是整复工作中的一个杠杆的支点,所以,一定不要活动,如果这个地方移动,整复肯定失败。

助手只是保持患者左腿不动,不必用很大力气。

2、医生左手拇指触及第7胸椎偏右的棘突右臂从患者右腋下伸向左肩,此时用右手引导患者向右转身,带左手拇指下有活动感时,左手拇指将棘突向左轻推。

此时可听到一清脆的的复位声。

但是胸椎椎体复位后,小关节还有微小错动,特别注意在胸7棘突周围有没有隆起,如示椎体有后凸,再借转身之力将其平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脊疗法
整脊疗法
---临海小墅搜狐博客目前世界上兴起一股整脊疗法的热潮。

流派众多,大体上分为八大流派,但最具有影响的是美式整脊,藏式整脊和中医整脊。

奇康整脊术是融合这三大流派之优点而形成的目前非常先进的理论与技术。

效果奇特。

美国脊椎矫正术作为西方的一种传统自然疗法,在理论上与中国的中医理论有相似之处。

同时,在他的发展过程中,与现代医学相融合,形成了自身的独立风格。

脊椎矫正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解剖学和X—线学,为脊椎的手法矫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之有效而且安全。

其安全的程度,根据全美脊椎矫正协会的统计,其发生死亡和瘫痪病例的概率为四百万分之一。

如今脊椎矫正术在美国的发展,颇有点像中西医的成功结合在美国的翻版。

在中国,西医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人才济济。

中医的理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正骨、按摩方面,更有出神入化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脊椎矫正术的引进,既可以锦上添花,又可以博采众家之长,推动自身的不断发展。

西藏整脊,源于西藏的萨苯派密宗寺庙,其实脊椎就是中脉
的位置,喇嘛们修炼脉轮,最根本的就是打通中脉,中脉通则百脉通。

中脉可以通过外力协助打通,由此衍变出一门神奇整脊术。

认为:脊椎病是由于神经高度紧张造成的,通过放松精神,适当运动,手法加对抗疗法就可以治愈脊椎病。

千年以来都是口口相授,秘不外传。

现在奇康中心挖掘这一高超的绝技奉献于社会,造福于人民。

中医整脊,有几千年的历史,天人合一理论,经络穴位相结合,有丰富的文化渊源和一些比较高级的技巧手法。

脊椎是人体的支柱,也叫龙骨,它支撑人体的重量,内有脊髓,不同于其它骨骼的是它有31对脊神经,贯通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

所以脊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长期姿势不佳、用力不均、旋转错位或骨质疏松等都会造成脊椎神经受压从而带来身体不适及病变。

脊椎神经受压部位后果对照图脊椎骨
供应部位
神经受压后果颈1
头部血管、大脑垂体、面部、脑部、中耳、内耳、交感神经系统
头痛、神经过敏、失眠症、头风、高血压、精神恍惚、眩晕、头痛症、健忘症、倦怠颈2
眼神经、耳神经、窦、舌、额头、乳突骨
鼻窦炎、过敏症、重听、眼疾、耳痛、昏眩、某种眼盲、斜视、耳鸣颈3
颚、外耳、面骨、牙、三叉神经
神经痛、神经炎、疥疮、青春痘颈4
鼻、唇、口、耳、咽管
干草热、卡他、耳聋、增殖腺炎颈5
声带、头部腺体、咽
喉炎、嘶哑、咽喉炎颈6
颈部肌肉、肩部、扁桃体
颈部僵硬、上臂疼痛、扁桃腺炎、百日咳、哮喘颈7 甲状腺、肩、肘滑囊
滑囊炎、伤风、甲状腺症状胸1
手肘以下部位、食道、气管
支气管性气喘、咳嗽、呼吸不顺、手腕疼痛胸2 心脏、包括冠状动脉及瓣膜
功能性心疾、胸痛胸3
肺、气管、胸膜
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流行性感冒胸4
胆囊、胆管
胆囊疾病、带状疱疹、黄疸胸5
肝、太阳神经丛、血液
肝疾、发热、低血压、贫血、循环不良、关节炎胸6 胃
神经性胃炎、消化不良、胃灼热胸7
胰腺、十二指肠
糖尿病、胃炎胸8

抵抗力减低胸9
肾上腺
过敏症、荨麻疹胸10

肾病、血管硬化、倦怠、肾盂炎、肾炎胸11 肾、输尿管
痤疮、小丘疹、癣等皮肤病湿疹胸12
小肠、淋巴系统、输卵管
风湿症、气痛、不孕症腰1
大肠、腹股环
便秘、结肠炎、痢疾、腹泻、疝气腰2
盲肠、腹部、大腿
盲肠炎、痛性痉挛、呼吸困难、静脉曲张腰3 生殖器官、子宫、膀胱、膝
膀胱病、月经不调、小产、膝痛腰4
前列腺、腰部肌肉、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痛、腰痛、排尿困难、频尿腰5 小腿、踝、脚
腿部血液循环不良、腿无力、足踝肿痛骶骨骨盆、臀
骶骨关节病变、脊椎弯曲症尾骨
直肠、肛门
痔疮、瘙痒症、尾骨疼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