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图解-整脊疗法(高清)

合集下载

颈椎病的正骨推拿治疗ppt课件

颈椎病的正骨推拿治疗ppt课件

再以右拇指点按C5左后隆起横 突,左手推左肩向后,重复2
—3次。亦可用转动头部达一角
度,作一闪动力”使其复正。完整版课件
32
适用于侧弯侧摆式位者。术 者一手虎口扶于患者错位颈 椎旁隆起处作“定点”,另 一手握患者对侧手腕,徐徐 用力向下推(拉)使患者颈 部侧屈约20度左右,然后轻 轻还原。重复上述动作2—3 次。一般先作健侧,使交锁 的关节易于松解,然后作患 侧复正较易成功。
脊椎生理功能 椎关节错位形式 推拿主要手法 伸屈运动 → 前后滑脱式错位 ← 推正法(2) 转体运动 → 左右旋转式错位 ← 摇正法(4) 侧屈运动 → 侧弯、侧摆式错位←搬正法(2)
完整版课件
4
(伸屈运动)+暴力→倾仰位位式错位 ←牵引下正骨法(1) →+退变→混合式错位
软组织劳损:挛缩、痉挛、退变→松解、 反向运动法(1)
完整版课件
20
3侧头摇正法:
用于C2-6勾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低枕, 颈前屈度如上述,术者一手托其头部,另手拇指 “定点”于患椎关节下方,将头抬起作侧屈并转动 摇正(动作如 低头摇正法)。
完整版课件
21
4侧卧摇肩法
适用于C5至T2旋转错位。侧卧,平枕,术者拇、食指夹 于其横突隆起的前、后方作“定点”,另一手扶肩部作前 推后拉的摇动,“定点”配合阻力,使关节在摇动中复正 。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 下改为摇肩,使力易达颈胸交界处,避免上颈椎受损伤。
完整版课件
17
1仰头摇正法
用于枕环、环枢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
手托下颌,一手托枕部,
将头作上仰,(可使2-7
后关节紧闭成“定点”)侧
转(枕环关节20-30°,环

中医骨伤整脊治疗,让你不再抑郁不再焦虑

中医骨伤整脊治疗,让你不再抑郁不再焦虑

中医骨伤整脊治疗,让你不再抑郁不再焦虑如今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下,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为工作原因,无论是每日穿行于水泥森林的工人,抑或是处于办公室的白领职工,身体上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脊柱。

很多人每天都会感觉到身体异常疲惫,而且白天没有精神,夜晚失眠多梦。

除此之外,身体各个部位也出现了不小的状况。

例如出现神经衰弱,体重超标,月经不调等等的亚健康问题,脊柱问题的出现还会加快人体衰老的速度,以及诱发癌症。

因此需要人们了解并重视脊柱问题。

很多人可能因为脊柱问题造成的影响而感到焦虑和害怕,但其实不必过于担心。

因为现在有一种能够快速有效解决脊柱问题的方法,那就是中医骨伤整脊疗法。

这是一套绿色的无创治疗方法,就是通过纠正错位的脊柱,锥体或关节来使脊柱恢复正常的治疗方法。

以下为大家简要从脊椎病变原因,中医整脊治疗的内容,适应症,治疗方法,禁忌以及注意事项五个方面来简要科普一下。

一、脊椎病变的原因脊柱是人体的“支柱与栋梁”,内部连接着五脏六腑,外部也与四肢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脊柱的损伤会导致身体的其他各个部位出现或小或大的问题。

而导致脊椎病变的原因除了有先天因素外,还有一些基础病因包括脊椎关节错位,软组织劳损等等。

并且日常生活中不注重休息,过度劳累又或是睡姿不当,都会造成脊柱的病变。

另外说一句,轻度外伤也会导致脊柱出现问题。

二、中医整脊治疗的内容中医整脊疗法是一套绿色无创的治疗方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

隋代的时候,这种治疗方法已经初见端倪。

而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中医整脊治疗法才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渐完善。

它的治疗原理主要是结合各种医学包括脊椎解剖学,影像学等等,通过手法并结合针灸,拔罐,按摩以及理疗等手段,对全身各处关节,椎间盘以及脊柱进行改变调整,从而达到脊柱内的生物力学平衡,并消除其周围的病变,以此来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能够从根本上逐渐改变和消除病因,并且彻底解决脊柱出现的问题以及因脊柱问题而产生的其他相关病症、从而使患者恢复健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脊柱问题的发生。

脊柱侧弯的手法矫正治疗-ppt课件

脊柱侧弯的手法矫正治疗-ppt课件

ppt课件
14
作用机理
1. 使脊柱结构恢复到正常位置或无痛位置,脊 柱可以完成正常活动范围的无痛运动。
2. 使软组织最大限度地易于功能活动。 3. 治疗时产生的机械性刺激,通过“闸门控制”
理论而起到调节作用。 4. 安慰作用。
ppt课件
15
治疗手法选择原则:
1. 无痛性体位及手法
2. 痛性体位及手法 3. 疼痛+僵硬 先治痛后治僵 4. 附属性轻手法一般用于治疗疼痛,生理性强
关节松动术 (节律性活动关节)
曦谷力学疗法
附属性
推拿 (扳法)
ppt课件
17
治疗手法 1、调曲法 2、定点运动松解法 3、侧向牵拉法
• 纠正脊柱侧弯的关键因素 , 给一个空间或出路让侧弯 的脊柱伸展
• 1。调整下移侧弯的主弯,由胸椎向下移动到腰椎, 可以解决剃刀背的难堪;

2。纠正脊柱的旋转,帮助突出的肋骨平复;
ppt课件
28
ppt课件
29
间小关节和周围韧带产生松动,操作不慎或强力扭转,会带来
不必要的损伤。

3.5患者腰椎凸向左侧时,一般右侧髂脊会高于左侧,两侧
髂脊不在同一水平面,矫正脊柱时必须同时矫正骨盆,医者两
手交叉,一手掌根压在髂脊上向后向下用力,另一手掌根顶住
凸侧的腰椎棘突向凹侧向上用力推顶,反复数次,用力不宜过
猛。

3.6最后让患者双手抓住床头,医者站在床后,双手抓住患
年龄3-4公斤,每次20分钟,不可过重。

2.年龄偏大的患者可给予腰椎牵引20-30分钟,15-20公斤,牵拉力不可过大,年龄小者,机
械骨盆牵引不太适合,有条件者可头下脚上倒立悬挂,靠患者自身重力牵引,可同时起到矫正

整脊疗法教程

整脊疗法教程

整脊疗法教程人体所有软绵绵的组织与器官能“挂”得起来,全靠骨骼系统的帮忙,而骨骼系统的支架,全在脊椎骨,脊椎骨上头顶着头颅,下面吊着骶骨,中间还保护着脊髓,脊髓是周围神经的主轴,周围神经成对的从脊椎骨体中间分出来,向左右再往前及上下分布。

除周围神经外还关联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及副交感神经,因此可以说神经网路的原发点在脊椎开始。

脊椎是由七个颈椎体,十二个胸椎体,五个腰椎体及一块大骶椎骨体组成,神经即从由脊髓通过椎体间的空隙走出来,一旦脊椎体发生移位,或产生压迫或甚至周围肌肉,韧带组织紧张,都会直接影响通过的神经,间接引起神经供应的末端器官,肌肉或分泌腺体。

三.脊椎神经与疾病神经分布病症第一颈椎头、耳、鼻、喉、脸、交感头痛、失眠、眼疾、记忆减退、眩晕、第二颈椎耳、鼻、喉、舌、声带、口昏眩、耳鸣、扁桃腺炎、腮腺炎、鼻窦炎、过敏、失声第三颈椎咽、颊、肩、横隔、咽喉炎、颈肩酸痛、呼吸困难、痤疮、湿疹第四颈椎颈部肌肉、咽、臂肩酸痛、牙痛、甲状腺、干草热第五颈椎手肘、食道、气管气管炎、咽喉炎、手臂酸痛第六颈椎甲状腺、手腕肌、大姆指上臂或手腕痛、甲状炎、五十肩、大姆指酸麻痛第七颈椎甲状腺、中指、肱肌甲状炎、手臂外侧、中指、肱、无名指酸麻痛第八颈椎心脏、气管、食道、指尖手指炎、气喘、气管炎、手臂内侧、指尖酸麻痛第一胸椎心脏,气管,食道,前臂心脏病,气管炎,气喘, 手腕痛, 胸痛, 手臂内侧酸麻痛第二胸椎心脏、气管、食道、背肌食道炎、胸痛、手臂内侧酸麻痛、血压、心跳不规律第三胸椎肺、支气管、食道、胸腔支气管炎、肺炎、食道炎、肋膜炎第四胸椎肺、食道、乳房乳房炎、慢性胃症第五胸椎肝、胆、胃、脾肝炎、胆囊炎、低血压、胃炎、面疱第六胸椎胰、胃、胆肝炎、胃炎、胆囊炎、胃胀、食欲不振第七胸椎肾、胰、十二指肠胃溃疡、糖尿病、十二指肠炎、扁桃腺炎第八胸椎肝、胃、胰、肾、小肠小肠炎、头痛、便秘、风湿第九胸椎小肠、肾上腺肾上炎、过敏、频尿、湿疹、膀胱炎、排尿困难、不孕、下腹痛第十胸椎肾、盲肠、大肠肾炎、水肿、痛风、不孕、输尿管炎、带状疱疹、静脉曲张第十一胸椎肾、大肠、输尿管肾炎、输尿管炎、大肠炎、性无能、痤疮、痢疾、水肿、牛皮癣.第十二胸椎肾、大肠、淋巴、输尿管、膀胱膀胱炎、不孕、生殖器疾病、风湿关节炎、输尿管炎第一腰椎大肠、输尿管、股四头肌、大腿前侧大腿痛、便秘、尿床、疝气第二腰椎卵巢、输卵管、肾、膀胱、外阴、大腿内侧月经不调,子宫卵巢炎、小产、大腿中段酸麻痛、便秘第三腰椎生殖器、下腰、坐骨神经月经不调、生殖器疾病,水肿,坐骨神经痛,血压不正常第四腰椎前列腺、下腰、坐骨神经下腰痛、小腿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障碍第五腰椎子宫、膀胱、直肠、足膀胱障碍、小腿至足踝酸麻痛、痔疮、尿酸, 骶椎直肠、肛门、大腿后侧、前列腺脊椎弯曲、髋骨关节炎、臀部痛、前列腺炎、踝骨痛,尾椎直肠、肛门痔疮、搔痒症、肛门炎、直肠炎正脊功能虽然正脊疗法声称可以治疗各种疾病,而最常寻找整脊治疗的病痛首以骨骼肌肉疾病为最多,包括肩颈痛、腰痛等,其次为头痛,椎骨变形,上下肢麻痛等。

脊柱整脊方法

脊柱整脊方法

18
颈肩部软组织松解手法
19
2.2 颈椎手法整复--整复错位
颈椎病的手法整复治疗,可纠正错缝移 位的颈椎骨关节,恢复颈椎的内平衡,从根 本上缓解或消除骨关节病损对周围神经、血 管的激压,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一般有斜扳法、旋转定位扳法、侧扳法、 寰枢关节扳法、仰卧位扳法。
20
2.2 颈椎手法整复--整复错位
第一节、颈椎整脊手法
导致颈椎损伤的各种不良 生活习惯
13
1. 颈椎病损节段的确定 ①与病损椎相对应的临床症状、体征; ②影像学检查。 颈1-2——头痛、失眠、高血压、眼耳鼻病证 颈椎3——眩晕、颈肩综合征、面部粉刺、痘疹、 牙痛、张口不能 颈椎4——恶心、双手麻木、肩周炎、牙痛 颈椎5——胸痛、心跳过缓、呃逆、手掌胀痛、 口臭、火气大 颈椎6——血压波动、肩膀、上肢外侧麻痛、拇 食二指麻、扁桃体肿大、 颈椎7——气短胸闷、第四、五指麻痛、颈根、 14 肩胛痛、咽喉痛、上肢后侧内侧麻痛
颈颈1122头痛头痛失眠失眠高血压眼耳鼻病证高血压眼耳鼻病证颈椎颈椎33眩晕颈眩晕颈肩肩综合征面部粉刺综合征面部粉刺痘疹牙痛牙痛张口不能张口不能颈椎颈椎44恶心双手恶心双手麻木肩周炎麻木肩周炎牙痛牙痛颈椎颈椎55胸胸痛心跳过缓痛心跳过缓呃逆手掌呃逆手掌胀痛胀痛口臭口臭火气大火气大颈椎颈椎66血压血压波动波动肩膀肩膀上肢外侧麻上肢外侧麻痛拇食食二指麻扁桃体肿大二指麻扁桃体肿大颈椎颈椎77气短气短胸闷第四五指麻痛颈根胸闷第四五指麻痛颈根肩胛肩胛痛咽喉痛痛咽喉痛上肢上肢后侧内侧麻后侧内侧麻痛痛15颈椎解剖特点
32
6、卧位颈椎拔伸法二
• 【操作】患者仰卧位。术者坐在其头前方, 一手托扶其枕后部,另一手托住下颏部, 两手协同用力,缓缓拔伸颈椎。 • 【要领及注意事项】和卧位颈椎拔伸法一 相同。 • 【作用】和坐位颈椎拔伸法一基本相同。

中医整脊调理对脊柱功能障碍有何作用

中医整脊调理对脊柱功能障碍有何作用

中医整脊调理对脊柱功能障碍有何作用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们长时间的不良坐姿、站姿,以及过度劳累、外伤等因素,脊柱功能障碍的问题日益普遍。

而中医整脊调理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那么,它究竟对脊柱功能障碍有着怎样的作用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脊柱功能障碍。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骨骼,它支撑着身体的重量,保护着脊髓和神经根,并参与了身体的各种运动。

当脊柱的结构或功能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脊柱功能障碍,常见的症状包括颈部、背部和腰部的疼痛、僵硬、麻木、活动受限等,严重的还可能会影响到内脏器官的功能。

中医整脊调理是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通过一系列的手法和治疗措施来调整脊柱的结构和功能。

其主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纠正脊柱关节的错位中医整脊调理中的手法复位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通过专业的手法,可以精准地判断出脊柱关节的错位方向和程度,并施加适当的力量进行复位。

这种复位可以有效地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和椎间关节的正常位置关系,从而减轻对神经根和血管的压迫,缓解疼痛和麻木等症状。

例如,对于常见的颈椎小关节错位,整脊师可以通过旋转、提拉等手法,将错位的关节复位,使颈椎恢复正常的排列,改善脑部的供血和神经传导,缓解头晕、头痛、颈部疼痛等症状。

二、调整脊柱周围的肌肉和韧带脊柱的稳定性不仅仅取决于骨骼结构,还与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密切相关。

长期的不良姿势或过度劳累会导致脊柱周围的肌肉紧张、痉挛,韧带松弛或劳损。

中医整脊调理通过按摩、推拿、针灸等方法,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增强虚弱的肌肉力量,恢复韧带的弹性和张力,从而提高脊柱的稳定性,预防脊柱关节的再次错位。

比如,对于腰部肌肉劳损的患者,整脊师会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放松腰部的肌肉,然后再配合一些针对性的锻炼方法,加强腰部肌肉的力量,以维持脊柱的稳定。

三、改善气血循环中医认为,气血运行不畅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脊柱功能障碍往往会影响到局部的气血循环,导致经络不通,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

脊柱解剖图颈胸腰椎

脊柱解剖图颈胸腰椎

脊柱解剖图颈胸腰椎
第7页
颈椎上面观
脊柱解剖图颈胸腰椎
棘突
椎孔 上关节面 横突孔 钩突
椎体
第8页
颈椎前面观
脊柱解剖图颈胸腰椎
上关节突 钩突 下关节突 椎体
第9页
颈椎左侧面观
脊柱解剖图颈胸腰椎
上关节突 下关节突 棘突
第10页
环椎、枢椎 (1)
脊柱解剖图颈胸腰椎
上面观
前面观
第11页
环椎、枢椎 (2)
骶骨与尾骨(后面观)
上关节突
骶管
骶角 尾骨角
脊柱解剖图颈胸腰椎
第39页
(三)、脊柱---椎骨间连接
1.椎间盘:占脊柱全长约1/4,颈、腰段最厚。
髓核 纤维环
脊柱解剖图颈胸腰椎
第40页
椎间盘结构
棘突
脊柱解剖图颈胸腰椎
髓核 纤维环
第41页
椎间盘 :
1、软骨终板
(Endplat of
Cartilage)
妊娠三个月以上孕妇。
局部皮肤外伤出血或皮肤病患者。如湿疹、牛皮癣等。
脊椎先天发育不全、畸形者。
久病、年老体弱者。
严重脊髓型颈椎病者。
脊柱解剖图颈胸腰椎
第88页
a.腰段椎管侧隐窝显著。
b.盘黄间隙即椎间盘
与黄韧带之间间隙。
c.上关节突旁沟。
d.椎弓根下沟。
脊柱解剖图颈胸腰椎
第56页
3.椎管内容物
容纳脊髓及
其被膜、神 经、血管、 脂肪结缔组 织等
脊柱解剖图颈胸腰椎
第57页
马 尾 与 终 丝
脊柱解剖图颈胸腰椎
第58页
脊 髓
节 段
脊柱解剖图颈胸腰椎

中医整脊如何预防脊柱退化性疾病

中医整脊如何预防脊柱退化性疾病

中医整脊如何预防脊柱退化性疾病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脊柱退化性疾病正逐渐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问题。

长时间的久坐、不良的姿势、过度的劳累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脊柱的损伤和退变。

而中医整脊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为预防脊柱退化性疾病提供了独特而有效的途径。

中医整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它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脊柱作为人体的中轴,与脏腑、经络、气血等密切相关。

当脊柱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时,不仅会影响局部的活动,还可能通过经络气血的传导,影响到全身的健康。

要理解中医整脊如何预防脊柱退化性疾病,首先需要了解脊柱退化的常见原因。

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脊柱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会使颈椎过度前屈,增加颈椎的压力;坐姿不正确,弯腰驼背,会使腰椎受力不均,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此外,年龄的增长、外伤、风寒湿邪的侵袭等,也都可能加速脊柱的退化。

中医整脊预防脊柱退化性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

其中,保持正确的姿势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坐如钟,站如松,卧如弓”,这形象地说明了良好姿势对于脊柱健康的重要性。

无论是坐姿还是站姿,都要保持脊柱的正直,使身体的重量均匀分布在脊柱上,减轻局部的压力。

比如,在坐姿时,要选择合适高度的椅子,使双脚能够平放在地面上,背部紧贴椅背,眼睛平视前方。

适度的运动也是中医整脊预防脊柱退化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中医运动方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都注重身体的平衡和协调,通过柔和的动作和呼吸的配合,能够有效地锻炼脊柱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增强脊柱的稳定性。

以太极拳为例,其动作缓慢流畅,身体的重心不断转移,能够使脊柱得到全方位的活动和锻炼。

而且,太极拳强调“以意领气,以气催形”,在锻炼的过程中,还能够调节气血的运行,促进脊柱的营养供应。

中医的推拿按摩手法在预防脊柱退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按摩脊柱两侧的穴位和肌肉,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痉挛。

例如,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颈椎的疲劳;按摩肾俞穴有助于改善腰部的气血供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