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历史的前世今生 (1)

计算机与历史的前世今生 (1)
计算机与历史的前世今生 (1)

计算机与历史的前世今生

【作者】吴正芳

【摘要】计算机的发展与历史发展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本文从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与当代历史学研究的影响等方面讨论了计算机与历史的关系,前者着重论述历史对计算机发展不容忽视的作用,后者则强调了电子计算机发展对历史研究乃至的促进作用,文章最后指出历史与计算机间不可分割,互相促进的关系。

【关键词】历史与计算机计算机与历史教学

【引言】历史上的计算机: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电脑,已历经了50多个春华秋实。电子计算机在短短的50多年里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IC)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四个阶段的发展,使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正朝智能化(第五代)计算机方向发展。

50余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电脑却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回顾电脑发展的历史,并依此上溯它的起源,真令人惊叹沧海桑田的巨变;历数电脑史上的英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发明故事,将给后人留下了长久的思索和启迪。,它的始祖应该是计算工具。英语里“Calculus”(计算)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既有“算法”的含义,而中国古人常用“结绳”来帮助记事,“结绳”当然也可以充当计算工具。石头、手指、绳子……,这些都是古人用过的“计算机”。用“筹码”来改进工具。算筹在使用中,一旦遇到复杂运算常弄得繁杂混乱,让人感到不便,于是中国人又发明了一种新式计算机,就是算盘,它帮助中国古代数学家取得了不少重大的科技成果,在人类计算工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这时期只属于纯计算的阶段,要到十九世纪才有急速的发展。

【正文】一.历史上的计算机

1.台计第一算机的诞生

帕斯卡1623年出生,帕斯卡的计算机是一种系列齿轮组成的装置,只能够做加法和减法。只做加法,也有个“逢十进一”的问题。帕斯卡采用了棘轮装置。当定位齿轮朝9转动时,棘爪便逐渐升高;?一旦齿轮转到0,棘爪就“咔嚓”一声跌落下来,推动十位数的齿轮前进一档。帕斯卡发明成功后,一连制作了50台这种被人称为“帕斯卡加法器”的计算机.帕斯卡逝世后不久,帕斯卡关于加法计算机的论文,却使一个青年充满灵感。他就是德国的莱布尼茨。他在1674年造出一台更完美的机器,他为计算机增添了一种名叫“步进轮”的装置,它就能够连续重复运算,而连续重复计算加法就是现代计算机做乘除运算采用的办法。莱布尼茨的计算机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不久后莱布尼茨,又为计算机提出了“二进制”数的设计思路,直到今天,二进制数仍然左右着现代电脑的高速运算。帕斯卡的计算机经由莱布尼茨的改进之后,人们又给它装上电动机以驱动机器工作,成为名符其实的“电动计算机”,并且一直使用到本世纪20年代才退出舞台。

尽管帕斯卡与莱布尼茨的发明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计算机,但它们昭示着人类计算机史里的第一抹曙光。 1725年,法国纺织机械师布乔想出了一个“穿孔纸带”的绝妙主意。真正成功的改进是在80年后,另一位法国机械师杰卡在这之前的计算机,都是基于机械运行方式,尽管有个别产品开始引入一些电学内容,却都是从属与机械的,还没有进入计算机的灵活:逻辑运算领域。

而在这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就开始了由机械向电子时代的过渡,电子越来越成为计算机的主体,机械越来越成为从属,二者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计算机也开始了质的转变。

德,大约在1805年完成了“自动提花编织机”的设计制作。这味着程序控制思想的萌芽,穿孔纸带和穿孔卡片也广泛用于早期电脑以存储程序和数据。

1822年完成了第一台差分机是巴贝奇耗费了整整十年光阴的成果,它可以处理3个不同的5位数,计算精度达到6位小数,当即就演算出好几种函数表。而到艾肯设计的马克1号已经是一种电动的机器, 1944年2月,马克1号计算机在哈佛大学正式运行。马克1号是早期计算机的最后代表,?从它投入运行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过时,因为此时此刻,人类社会已经跨进了电子的时代。

2.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2月10日,美国陆军军机械部和摩尔学院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爱尼亚克"研制成功的消息。出现在人们面前的"爱尼亚克"不是一台机器,而是一屋子机器的开关按,人们仿佛来到一间控制室,它就是"爱尼亚克"。这一庞然大物有8英尺高,3英尺宽,100英尺长,装有16种型号的18000个真空管,1500个电磁继电器,70000个电阻器,18000个电阻器,18000个电容器,总重量有30吨之巨。1946年底,"爱尼亚克"分装启运,运往阿伯丁军械试验场的弹道实验室。开始了它的计算生涯,除了常规的弹道计算外,它后来还涉及诸多的领域,如天气预报、原子核能、宇宙结、热能点火、风洞试验设计等。1955年10月2日,"爱尼亚克"功德圆满,正式退休。自1945年正式建成以来,这一人类的第一台"电子脑袋"实际运行了80223个小时。这十年间,它的算术运算量比有史以来人类大脑所有运算量的总和还要来得多,来得大

直到晶体管被发明出来,电子计算机才找到了腾飞的起点,一发而不可收…… 1947发明的晶体管,开辟了电子时代新纪元。 1949第一台存储程序的计算机诞生。输入输出设备仍是纸带。

1949第一台使用磁带的计算机来到世界。这是一个突破,可以多次在其上存储程序。而集成电路的发明为现代计算机插上腾飞的翅膀尽管晶体管的采用大大缩小了计算机的体积、降低了其价格,减少了故障。但离人们的要求仍差很远,而且各行业对计算机也产生了较大的需求,而集成电路的发明高度的集成性,不仅仅使体积得以减小,更使速度加快,故障减少。人们开始制造革命性的微处理器。计算机技术经过多年的积累,终于驶上了用硅铺就的高速公路。 20世纪50年代,1958年9月12日: 在Robert Noyce(INTEL公司的创始人)的领导下,发明了集成电路。

不久又推出了微处理器。出现集成电路后,唯一的发展方向是扩大规模。体积也缩小很多。而世界各国也随着“半导体”及“晶体管”的发展去开拓计算机史上新的一页。

3. 70年代中期,计算机制造商开始将计算机带给普通消费者使得价格不断下跌,微机的拥

有量不断增加,计算机继续缩小体积,从桌上到膝上到掌上。与IBM PC竞争的Apple Macintosh 系列于1984年推出,Macintosh提供了友好的图形界面,用户可以用鼠标方便地操作。

二.计算机对历史的作用

探讨了历史对计算机发展的影响后,我们再来看看计算机技术对历史的影响

计算机的发展将会推动社会生产力以更快的杜甫发展,人类社会经历好几次技术革命,而计算机和网络时代的主要元素就是信息,通过互联网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空前加快,改变人们生活。

计算机发展使生产方式和生产能力的到了极大发展。通过计算机网络,人们可以足不出户户实现各项工作,节约了很多时间用于其他事情。同时,计算机发展也有其历史的负面影响,它可能导致不同民族文化传播的不平等而导致一些文化的衰落。而一些大国利用网络进行霸权主义文化统治,企图以此渗透其他国家。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21世纪,人类社会已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在教育领域内,一场深刻的信息革命正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发起冲击,“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正以其丰富、开放、交互等特点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全新教学模式实现了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的组合,实现了教学的优化。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就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一模式。

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特有的智能和人机交互为依托,严格地重复教师的思维和教学方案,完成一位教师同时对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全面实现“因材实教”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任何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关键在于给他们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把计算机引入历史教学领域,正是创造这种学习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

那么,使用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有哪些作用呢?

1、能有效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传统课堂教学梦寐以求而无法同时全面实现的理想。把计算机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之后,通过它和学生的个别交流,测知每个人掌握历史知识的水平,据此分别施教,是计算机辅助教学长于传统教学和任何其它手段的最显著的特点。通过学生和计算机的交流,其结果能够迅速、准确、全面地反馈、贮存。教师根据信息反馈的结果,把预想的对应方案由计算机传达给学生,如此不断反馈交流,形成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即时水平,贮存的信息又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

计算机有惊人的记忆力,它把教师的要求、方法一丝不苟地传输给学生,严格地按照既定程序工作,保证了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直观性,并针对每个人的水平“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因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为提高,学习效果尤为显著。

2、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

历史教学的难点之一是情景的再现。计算机通过声、光、画面及其可参与性,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思维,使其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

计算机辅助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密集、结论简明、反应迅速、环环紧扣,并辅之以蜂鸣、闪示等强刺激手段。在计算机面前,学生产生一种紧迫感,精神较之平时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学生在短时间里完成大容量的学习任务,明显地节约了时间。

3、通过信息技术优势,降低教学难度,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时间与空间是历史事件的存在形式,是构成历史概念诸要素中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而时空观念又比较抽象,难以捕捉到其存在的具体形式。计算机则能以文字、图形、图表的动态形式形象地显示出来,易于为学生理解掌握,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学生通过看、听、练等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单纯以听为主的学习方式。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受到了同步强化训练,使其基本技能得以形成、巩固和提高。

【结论】综上可见,历史对计算机发展不容忽视的作用,电子计算机发展对历史研究乃至历史的促进作,历史与计算机间具有不可分割,互相促进的关系。

【参考文献】计算机技术与历史教学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一、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 ENIAC PC机 耗资100万美圆600美圆 重量30吨10kg 占地150平方米0.25平方米 电子器件1.9万只电子管100块集成电路 运算速度5000次/秒500万次/秒 二、计算机发展历史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 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晶体管为主要器件;软件上出现了操作系统和算法语言;运算速度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 3、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 普遍采用集成电路;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 4、第四代计算机(1971~ )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 三、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

从1953年开始研究,到1958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 在1982年我国研制出了运算速度1亿次的银河I、II型等小型系列机。 计算机的历史 计算机是新技术革命的一支主力,也是推动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活跃因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学科之一。计算机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战略产业。 现代计算机是一种按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通用工具,它的处理对象是信息,处理结果也是信息。利用计算机解决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经营管理、过程控制或人工智能等各种问题的方法,都是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的。这种算法是定义精确的一系列规则,它指出怎样以给定的输入信息经过有限的步骤产生所需要的输出信息。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计算机使用者针对待解抉的问题,事先编制程序并存入计算机内,然后利用存储程序指挥、控制计算机自动进行各种基本操作,直至获得预期的处理结果。计算机自动工作的基础在于这种存储程序方式,其通用性的基础则在于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共性方法。 计算机的历史 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现代计算机问世之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和萌芽期的电子计算机三个阶段。 早在17世纪,欧洲一批数学家就已开始设计和制造以数字形式进行基本运算的数字计算机。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采用与钟表类似的齿轮传动装置,制成了最早的十进制加法器。1678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制成的计算机,进一步解决了十进制数的乘、除运算。

【揭秘】五大行的前世今生

在银行招考中,无论网申环节、笔试环节,还是面试环节,对银行背景知识的了解,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准备工作。 中国银行 前世: 成立于1912年2月5日的上海。 今生: 总部设在北京,是全球市值第三大的银行。 标志: 于1986年经中国银行总行批准正式使用。 中国银行是中国金融商界的代表,要求体现中国特色。设计者采用了中国古钱与“中”字为基本形,古钱图形是圆与形的框线设计,中间方孔,上下加垂直线,成为“中”字形状,寓意天方地圆,经济为本,给人的感觉是简洁、稳重、易识别,寓意深刻,颇具中国风格。题字:郭沫若 设计者:靳埭强 交通银行 前世: 始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中国早期的发钞行,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早期)四大银行之一,也是香港中资金融股的七行五保(前称六行三保、五行三保)之一。 今生: 1987年4月1日,重新组建后的交通银行正式对外营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现为中国五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一,简称交行。 标志: 交通银行行徽将英文译名BANK OF COMMUNICATIONS 词首的小写字母“b”和“c”组合起来,构成了一个立体面,表示企业的实力和业务的综合性。 整个图案具有延伸感,体现交通银行不断发展、壮大、日益繁荣的趋势。 标准色为深蓝色,象征交通银行像大海一样博大精深,寓意稳重,踏实而可靠! 题字:晚清著名改革派政治家和书法家郑孝胥。 农业银行 前世: 最初成立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家国有商业银行。 今生: 总部在北京,总市值位列全球上市银行第五位。 标志: 标志是于1988年11月1日启用 中国农业银行标志图为圆形,由中国古钱和麦穗构成。古钱寓意货币、银行;麦穗寓意农业,它们构成农业银行的名称要素。 整个图案成外圆内方,象征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的规范化。麦穗中部构成一个“田”字,阴纹又明显地形成半形,直接了当地表达出农业银行的特征。麦穗芒刺指向上方,使外圆开口,给人以突破感,象征中国农业银行事业不断开拓前进。 行徽标准色为绿色。绿色的心理特性是:自然、新鲜、平静、安逸、有保障、有安全感、信任、可靠、公平、理智、理想、纯朴,让人联想到自然、生命、生长;绿色是生命的本原色,象征生机、发展、永恒、稳健,表示农业银行诚信高效,寓意农业银行事业蓬勃发展。

【众安保险】— “互联网+”的前世今生

【众安保险】—“互联网+”的前世今生 来源:众安保险公关部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提出的“互联网+”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使“互联网+”一夜之间成为国民热词。 “互联网+”是什么?“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两者的融合创新,即通过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健康发展。 首次“互联网+”提出众安保险开业 早在2013年底,马化腾便在众安保险(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开业仪式上提出:“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 可以看出,马化腾在参与发起众安保险时,便看准了最传统的保险行业将是“互联网+”的最佳实践场。 这家自成立之初便定位于服务互联网生态的公司,经过一年的发展,目前已累计服务客户数超过2亿;在2014年的双十一,更以一天超过1.5亿件的保单数,打破了行业的记录,率先尝到了“互联网+”红利的甜头。 “互联网+”可被看成由“互联网”演变而来,是两化(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升级版。 早在2011年,“互联网”三个字就曾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当时提出要“加强对互联网的利用和管理”即“互联网化”。经过几年的发展,几乎所有企业都有了自己的官网,并开始利用互联网进行产品销售,这一时期被定义为“互联网1.0”时代; 在众安保险CEO陈劲看来,互联网1.0时代以IT思维占主导,即以吸纳资源以强大自己为主,所以IT只有通过购买越来越多的设备设施,来使自己成为巨人。 “互联网+”首入政府工作报告, DT思维将替代IT思维成为主流。 DT思维是吸纳资源以服务大众、激发生产力为主的技术思维,即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的落地应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马云就曾将众安保险的秘密武器定位为“DT”思维。通俗地理解DT思维,即你的存在是让别人活得更好。互联网技术就是要用最低的成本,去服务昨天服务不到的东西,第一别人不想干,第二人家干不了,但这社会又不得不干的事。 这也是当初三马成立“众安保险”的初衷,即“要做有温度的保险”——颠覆人们对传统保险的印象,不是保险公司在卖保险,而是人们在买保险;不是单纯的把保险产品放到网上去销售,而是服务传统金融机构不能服务到的人群。

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前世今生

竞合谋变: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前世今生 时间:2013-03-04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达5.38亿,通过手机上网的人数超过4.2亿,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与消费方式。 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和电子商务的渗透,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应运而生。而央行发放支付牌照,“快捷支付”快速崛起,令第三方机构将业务从单纯的转接支付拓展到了转账汇款、代缴费、基金销售和小额融资等金融服务领域。不过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的风险隐患。 成长之路 第三方支付缘起网络购物,壮大于快捷支付,不断发力全场景支付和增值服务创新,在快速发展进程中伴生出风险和问题,双刃剑的效应凸显。 一、诞生与发展 C2C缘起于淘宝。2003年,在"非典"横行的日子里,国民大多选择在家里看电视而减少逛街,支付宝在电视上大做广告,赚足了眼球。淘宝集市从那时起,逐渐引领了中国网络购物的潮流和市场份额。“网购上淘宝”,成为年轻人的时尚。而在C2C的模式下,为了解决买卖双方的互信问题,支付宝模仿Paypal,承担了信用中介角色,第三方支付机构应运而生。 从诞生到今天,支付宝仍旧是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第三方机构,注册用户超过7亿。中国市场前三的支付机构占据了超过80%的市场份额,其中支付宝超过50%,财付通超过20%,银联在线系超过10%。2012年,仅支付宝处理的交易金额就超过1万亿。中国的第三方机构,有着区别于欧美的鲜明特点,那就是跑赢大市的支付机构均采用捆绑模式,通过捆绑集团的电商平台保证交易量:支付宝捆绑淘宝与天猫商城,财付通捆绑拍拍与QQ网购等。而Paypal和MoneyBookers等国外支付公司,一般从创立起就是独立的支付机构,属开放式合作模式;在香港、台湾等地区,在线支付业务也是由银行、卡组织、Paypal等独立支付机构承担。 自2004年起,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像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2011年5月,包括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一批27家支付机构获发牌照;截至2013年1月,分六批累计发出223张支付机构牌照。牌照特许的经营范围包括:网络支付、预付费卡支付、移动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 监管机构边发牌照边监管也助力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央行2005年10月颁布《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2009年4月央行对支付机构进行登记报备;2010年6月,央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2011年5月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机构牌照。市场上目前有223家机构在执照经营,而据不完全统计,包括还在申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注: 参考相关资料《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Windows7 Office 2010》 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网上相关图片,希望赵老师可以认真批阅, 如有错误地方希望指导更正。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我 们现在的社会越来越离不开电脑,各种社会人员,总是 时不时的打开电脑。在我们感受计算机带给我们的方便时候,我们也更要了解计算机的历程,下面就一一地介绍我们的先辈如何通过努力将我们带进一个信息数字化的时代。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一台被称为ENIAC的庞然大物,从此便开启了计算机时代的大门。从此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20世纪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信息社会的发展。一直以为,人们都以计算机物理器件的变革作为标志,故而把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四代。

1.第一代(1946—1958年);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的内部元件使用的是电子管。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埃尼克(ENIAC)在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诞生。 ENIAC犹如一个庞然大物,它 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 内装18000个电子管, 但其运算速度比当时最好的机电 式计算机快1000倍。1949年,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EDSAC在剑桥大学投入运行,NIAC和EDSAC均属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采用磁鼓作存储器。磁鼓是一种高速运转的鼓形圆筒,表面涂有磁性材料,根据每一点

的磁化方向来确定该点的信息。第一代计算机由于采用电子管,因而体积大、耗电多、运算速度较低、故障率较高而且价格极贵。本阶段,计算机软件尚处于初始发展期,符号语言已经出现并被使用,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方面。 2.第二代(1959—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揭秘四大牛仔名镇的前世今生

揭秘四大牛仔名镇的前世今生 众所周知,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牛仔服装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牛仔服装的生产基地主要集 中在广东省,顺德均安、中山大涌、增城新塘、与开平三埠号称牛仔服装四大名镇。然而,在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下,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牛仔服生产行业也面临冲击,转型升级与发展品牌成为必由之路。面对这样不利的局面我们的牛仔服装企业又应该如何应对呢?本期《北尚成都》专刊就为您讲述四大牛仔镇的前世今生,看一看究竟今天这些牛仔服装名镇正 在发生什么变化? 揭秘四大牛仔名镇的前世今生 【编者按】 众所周知,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牛仔服装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牛仔服装的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广东省,顺德均安、中山大涌、增城新塘、与开平三埠号称牛仔服装四大名镇。然而,在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下,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牛仔服生产行业也面临冲击,转型升级与发展品牌成为必由之路。面对这样不利的局面我们的牛仔服装企业又应该如何应对呢?本期《北尚成都》专刊就为您讲述四大牛仔镇的前世今生,看一看究竟今天这些牛仔服装名镇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增城新塘“ 牛仔之都”玩上阿里巴巴 每条裤只赚一两块 上世纪80 年代初,增城新塘镇镇属企业与香港商人合办信托制衣厂开始,“牛仔”成了新塘的标志。纺纱、染色、织布、整理、印花、制衣、水洗、漂染、防缩等一系列与牛仔服装相关的近4600 家企业随后集群出现在新塘,从业人数约30 万人———牛仔纺织业已成新塘第一支柱产业。 坊间逐渐流传出一句口号“一团棉花到了新塘,就可以成为一条牛仔裤。”此言非假,官方数据显示,新塘牛仔行业去年总产值达402.97 亿元,占全国牛仔服饰的60%以上。一时间,家家户户做牛仔服的景象出现在新塘。然而,新塘牛仔服大多是贴牌生产,4000 多家牛仔服企业中,仅有注册品牌1420 个,其中广州市著名商标以上仅有6个。“星星多,月亮少;牌子多,名牌少。”如何升级,已在新塘官方及民间达成共识———要有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而品牌的背后,包含着销售渠道。在订单萎缩的情况下,“新塘牛仔” 开始将

网络营销的前世今生

网络营销的“前世今生” 网络营销(On-line Marketing或E-Marketing)以企业实际经营为背景,以网络营销实践应用为基础,从而达到一定营销目的的营销活动。其中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如E-mail营销、博客与微博营销、网络广告营销、视频营销、媒体营销、竞价推广营销、SEO优化排名营销等。总体来讲,凡是以互联网或移动互联为主要平台开展的各种营销活动,都可称之为整合网络营销。简单的说,网络营销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进行的,为达到一定营销目的的营销活动。 相对于互联网发达国家,我国的网络营销起步较晚,到日前为止,我国的网络营销人致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播种期、萌芽期、发展应用期。 1.我国网络营销的播种期(1997年之前) 中国国际互联网1994年4月20日正式开通,网络营销是随着互联网的应用而逐渐开始为企业所应用的。在1997年之前,中国的网络营销处于一种神秘阶段,并没有清晰的网络营销概念和方法,也很少有企业将网络营销作为主要的营销手段。如被称为网络营销神话的“山东农民网上卖大蒜”。据现在可查到的资料记载,山东陵县西李村支部书记李峰上网的时间是1996年5月,所采用的网络营销方法为“注册了自己的域名,把西李村的大蒜、菠菜、胡萝卜等产品信息一古脑儿地搬上互联网,发布到了世界各地”。 2.中国网络营销的萌芽期(1997-2000年)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一次中国互联网

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1997年10月)显示,到1997年10月底,我国上网人数为62万人.WWW站数约1 500个。虽然无论上网人数还是网站数量均微小足道,但发生于1 997年前后的部分事件标志着中国网络营销进入萌芽阶段,如网络广告和E-mail策略在中国的诞生、电子商务的促进、网络服务如域名注册和搜索引擎的涌现等。到2000年年底,多种形式的网络营销被应用,网络营销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并且有逐步走向实用的趋势。 3.中国网络营销的应用和发展期(2001~2003年以及之后)进入200 1年之后,网络营销已不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进入了实质性的应用和发展时期,主要特征表现在6个方面:(1)网络营销服务市场初步形成,尽管网络营销服务市场至今仍不完善,但2001年之后,以“企业上网”为主要业务的一批专业服务商开始快速发展,一些公司已经形成了在该领域中的优势地位,这种状况也标志着国内的网络营销服务领域逐渐开始始走向清晰化;(2)刚站建设已成为企业网络营销的基础: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2001-2007年我国的WWW网站数量从24万个发展到150万个,其中绝大多数为企业网站,企业网站数量在快速增长,这也反映了网站建设已经成为企业网络营销的基础;(3)网络广告形式和应用不断发展,跨入21世纪的前几年,国内网络广告市场虽然也受到网络经济滑坡的影响,但仍然保持一定的增长,而且更重要的是,网络广告市场的集中趋势更为明显,进人2002年之后中国最大的两家网络广告媒体新浪和搜狐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另外,从2001年开始网络广告从表现形

讲述北京厂甸的前世今生

讲述北京厂甸的前世今生 厂甸原为明、清琉璃窑前一片空地。民国六年此地建成海王村公园,过去每年正月初一到十六在这里就搭棚列肆,张灯结采,锣鼓喧天,成为一个“逛厂甸”的集市,厂甸由此热闹非凡。厂甸的庙会始于清乾隆年间,庙会期间,海王村内的热闹自不必说,其东侧的吕祖祠也香火极盛,善男信女道士云集。火神庙则是珠宝商贩集中地,文昌阁、土地祠又是书籍集中地,道路两边都是买卖。解放后厂甸的庙会仍一直举行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依然红火热闹,后来不幸夭折,一下子偃旗息鼓37年。北京市政府于2001年为迎合北京城人的怀旧情结,恢复了厂甸庙会。厂甸庙会与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成都青羊宫并称为中国四大庙会。小编今天就给您说说厂甸前世今生的那些事。解放以后,春节逛厂甸就成了北京人一大乐子。红男绿女、人山人海,呈现一片老北京过大年的欢腾气象,这便是几十年前厂甸的写真。据1963年的春节厂甸统计,货摊有756个,游人多达400万人次,那年逛厂甸的人相当于全市人口的3/5。这可不是瞎编的,确实有史料为证。2001年,厂甸庙会在消失多年之后重又成为人们春节的好去处,并成为京城唯一不收门票的开放式庙会。2006年5月20日,厂甸庙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厂甸庙会独

具特色五十、六十年代的厂甸庙会是北京市的汉族民俗及民间宗教信仰活动。在老京城的众多庙会中,惟有厂甸的庙会,不以庙为名,每年正月初一至初五这个时间段举行,规模最大、京味最浓、最闻名遐迩和脍炙人口的。厂甸庙会所依托的是位于北京市原宣武区南新华街一带的火神庙、吕祖祠和土地祠三座小庙,现在这三座庙都已改作他用或被拆除了。全盛时的厂甸庙会北起和平门,南抵梁家园,西到南北柳巷,东至延寿寺街,整个庙会的核心是位于海王邨公园(今中国书店)。因为临近书肆密集的琉璃厂,厂甸庙会的文化气息非常浓郁,又很多经营书籍古玩、字画文具的摊商,这也是厂甸庙会所独具的特色。 二、庙会是风味小吃的大聚会最有厂甸特色的还是那一串串长约五尺的插着彩色小纸旗的大糖葫芦。它新鲜、奇特,为其它城市所罕见,既是春节期间儿童们的玩具,又是可吃的食品。这长长的糖葫芦,把美好愿望、幸福的期盼、家庭的和睦和各种祝福串在一起,它红艳、它冰莹、它圆润,它甜、它酸……。不买一串大糖葫芦儿就不算逛厂甸。 大糖葫芦 色香味形具全的艾窝窝、驴打滚、豌豆黄、年糕、灌肠-----,还有茶汤、面茶、油茶,不懂的还真分不清。京味十足的大糖葫芦看着到比吃着香。中的、西的,土的、洋的,叫的出名的,叫不出名的,那小吃可多了去了。到处是热气腾腾透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与未来展望

电子信息工程1班201207020122 杨若雯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与未来展望 杨若雯 电子信息工程1班 201207020122 摘要: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电脑,已历经了50多个春华秋实。50余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电脑却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回顾电脑发展的历史,并依此上溯它的起源,真令人惊叹沧海桑田的巨变;历数电脑史上的英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发明故事,将给后人留下了长久的思索和启迪。 关键词:机械、电子、晶体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五代计算机 引言:计算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用手指计算、石头计算或绳结计算,当文化越来越复杂、社会越来越进步,计算工具也在相应变化,现代计算机的出现就源于这种需求。而计算机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如果说,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工业社会,那么计算机的发明则导致了信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名叫ENIAC。60余年来,计算机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之迅猛是当初发明者所始料未及的,如今,“计算”已经无所不在,计算机及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而再从头回顾,我们会惊喜而又毫无意外地发现,其实这一切,都是人类文明史的必然产物,是长期的客观需求和技术准备的结果,那些令人惊艳的天才们与无数的专家们用毕生的精力创造了今天的一切——那么庞大迅捷的联系网与媒介,而我们这些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所要做的,就是在计算机的未来历史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计算机的史前时代 计算机的史前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我们祖先用手指或者石头绳结帮助计数的远古时代。数学的萌芽让公元前四五千年的苏美尔人开始了“数字化生存”的初次尝试,他们在发明楔形文字的同时,也在泥板上刻下了人类最早的数字符号。 随后,计算工具开始了快速的演变。中国古代的筹算发展成了算盘,这是人类经过加工制造出来的第一种计算工具,是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重要成就之一。而西方自17世纪初起,也开始出现了计算尺,至1957年,卡西欧公司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小型电子计算器。 机械式计算机 在电子计算机出现之前,从17世纪至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计算机”的研究,这些计算机虽然构造简单、性能不够好,但其工作原理与现代计算机极为相似,为现代计算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世界上第一台机械计算机的荣誉应归功于德国图宾根大学的教授威廉·契克卡德,他的发明早于1642年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思想家布莱斯·帕斯卡的加法机。1674年,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因独立发明微积分而与牛顿齐名的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发明了乘法机。1805年,法国一位机械大师约瑟夫·杰卡德完成了法国纺织机械师贝斯莱·布乔关于“穿孔纸带”的构想,设计制造了“自动提花编织机”,这意味着程序控制思想的萌芽。1822年,被誉为“现代计算机的奠基人”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查尔斯·巴贝奇从杰卡德的“自动提花编织机”上获得灵感,制成了差分机,并提出了“分析机”的构想,为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1873年,美国人弗兰克·鲍德温制造出手摇式计算机,这在电子计算器发明之前是办公室和家庭主要的计算装置。 从机械到电子的进程 机械式计算机采用的都是机械零件,利用机械转动原理工作,而在社会的发展中,电气控制技术逐渐取代了纯机械装置,这代表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也标志着由机械计算机时代向电子计算机时代迈进。 1888年,美国统计专家赫尔曼·霍列瑞斯博士首次使用了穿孔卡技术的数据处理机器,

移动互联网的前世今生_郎为民

1四位“互联网之父” Internet改善了人类的通信与计算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效率,在科学技术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在高度关注知识产权的今天,是谁发明了互联网?1999年9月2日,互联网30年诞辰纪念盛典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举行,会议组织者干脆一并请来四位曾被媒体称作“互联网之父”的杰出人物—— —雷纳德·克兰罗克、拉里·罗伯茨、罗伯特·卡恩和文特·塞尔夫,郑重其事地为他们合影留念,让这一珍贵镜头,永远定格在互联网史册中。 《今日美国》杂志对此发表题为《荣誉归于谁—— —四位不同的祖先》的署名文章:“虽然在互联网建立过程中,他们都担任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但谁最适合戴上‘互联网之父’的桂冠至今尚无定论。”我们不妨分别简述这四位“父亲”在互联网创立过程中做出的不同贡献,看看究竟谁最有资格当选。 雷纳德·克兰罗克,1934年生于纽约曼哈顿,是为阿帕网第一节点远程通信试验亲自“接生”的UCLA教授。1958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以支持全美科学家从事与国防有关的研究项目。鉴于克兰罗克教授在数据网络方面的特殊专长,DARPA把他请到华盛顿,让他担任关键角色,为筹备阿帕网编写性能规格说明。1969年,由于他的杰出工作,使UCLA成为阿帕网的第一个节点。1969年9月初,作为第一个节点的接口消息处理机(IMP)运抵学校。10月初,第2台IMP运抵700km以外的斯坦福研究院(SRI),并于10月29日实现了网上第一个报文的传输。2008年9月29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亲自为克兰罗克颁发了代表美国最高科学荣誉的国家科学奖章,他常被称为“数据网之父”。 拉里·罗伯茨,1937年生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他是“阿帕网”项目技术负责人,无可争议的“阿帕网之父”。1967年10月,拉里·罗伯茨发表了与阿帕网有关的、题为《多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间通信》的设计论文,提出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分开的概念,并为阿帕网选择了“分组交换”通信方式。1968年,他提交了一份题为《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的报告,提出首先在美国西海岸选择4个节点进行试验。1969年9月2日,第一台节点交换机在UCLA安装。1个月后,第二台节点交换机在斯坦福大学研究所安装。1969年10月29日,在克兰罗克教授的指导下,第一个报文从UCLA传送到SRI。1969年至1973年,罗伯茨又担任了DARPA的信息处理技术办公室(IPTO)主任,迅速扩大了阿帕网的应用范围。 罗伯特·卡恩,1938年12月23日生于纽约布鲁克林,是阿帕网总体结构设计者,并为互联网创立做出了巨大贡献。1969年,BBN公司承揽了阿帕网接口消息处理机(IMP)项目,卡恩第一个参加IMP 小组,并且担任最重要的系统设计任务。IMP就是今天网络最关键的设备—— —路由器的前身。1972年,卡恩前往DARPA协助罗伯茨工作。当年10月,在 移动互联网的前世今生 郎为民,李建军,胡东华 (解放军国防信息学院,湖北省武汉市430010) 摘要移动接入已将世界带到互联网的下一站—— —移动互联网。得益于更快、更好的连接,移动互联网将成为真正个性化和移动化网络。它势必会完全改变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方式,甚至改变互联网的本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趋于融合,这一趋势正在影响着全球人们的生活。文章剖析了互联网的产生历程,描述了日本移动互联网商用化情况,介绍了苹果公司对移动互联网繁荣的巨大贡献,列举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发展历程;i-mode;移动梦网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节能无 线认知传感器网络协同频谱感知安全研究”(编号 61100240)。

中国统计1608-大数据分析中轨迹数据挖掘的现状与挑战.pdf

谢邦昌 斯介生 气的变化、PM2.5散布的途径等数据都与时间及其路径息息相关。凡 走过必留下痕迹,也就是轨迹(trajectory)。积累的数据就是轨迹数据(Trajectory Data) 。因此轨迹数据就是时空情境下,通过对一个或多 个移动物体运动过程的数据搜集,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包括搜集有先 后顺序的位置、时间、速度及散布情形等。例如具有GPS定位功能 的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络可以通过无线信号定位手机所在位置,进 而搜集记录序列相关数据。RFID(无限射频技术),对物体进行标记 定位和位置数据记录,形成物体的移动轨迹。随着交通工具、卫星、 无线网络,以及相关定位设备的发展,巨量移动目标物的轨迹数据急 速增长并有大量积累的趋势。如天气变化的数据、环境迁徙的数据、 交通轨迹数据、动物迁徙数据、人口变迁数据、植物分布数据等,都 是轨迹数据的最好呈现。对轨迹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是大数据分析中 不可或缺的一环,因为这个领域积累数据的速度太快,积累的数据量 也太庞大了。 |轨迹数据挖掘的现状 伴随着轨迹数据的快速积累,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并且无时 不刻快速增长的数据集,人们需要思考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挖 掘其中蕴藏的丰富知识。轨迹数据挖掘方法由此诞生。近年来,轨迹 数据挖掘的相关方法发展很快,在各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按照分 析方法的不同,目前主要可分为三大方向:轨迹数据模式的挖掘、轨

中国统计 CHINA STATISTICS 迹数据分类、轨迹的异常侦测。下面对这些方法的思想和现状进行阐述。 1.轨迹数据模式的挖掘。对于数据的模式挖掘是数据挖掘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数据是轨迹数据时,对应的模式挖掘方式有其特殊性。这是因为,对于轨迹数据而言,无论从时间角度,还是空间角度看,都是一个整体,前后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如果将每个数据点都割裂开分析,就会损失大量信息。因此,通常的模式挖掘方法对于轨迹数据是不适用的。目前,关于轨迹数据模式挖掘方法主要有四类:共同运动模式的挖掘、轨迹聚类、轨迹序贯模式的挖掘、轨迹周期模式的挖掘。这四类挖掘方法构成了当前轨迹模式挖掘的主体。 (1)共同运动模式的挖掘,就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针对一群移动对象的共同运动规律的研究。例如,一组对象运动模式的分布规律、数量规律,一种模式持续的时间规律等。这类研究可以在物种的迁徙,军事监视,交通监测等方面已经有了成功的应用。我国的“春运”就是典型的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人类大规模共同运动的现象。百度迁徙正是针对这种大规模共同运动模式进行大数据挖掘的成功案例。 (2)轨迹聚类,就是针对轨迹数据的聚类分析。它与共同运动模式的挖掘有类似的地方,但是轨迹聚类的侧重点不一样,是针对不同的移动对象,共同的运动趋势和代表性的路径进行研究。例如,在船舶的AIS 数据分析中,研究者面对的数据是由许多不同类型船舶航迹组成的。在指定的海区,这些不同类型船舶航行的共同趋势和代表性路径是研究者们关心的问题。轨迹聚类方法可以回答这类问题。类似的应用在交通、生物等领域都大量存在。 (3)轨迹序贯模式的挖掘,是指针对一些不同的移动对象,在相近的时间段内,先后经过的共同的位置规律的研究。例如,假设A 和B 是两个移动对象,它们的运行路径为 1.5小时 1小时 1.2小时 A:l 1——→l 2——→l 3——→l 4 , 1.5小时 2小时 B:l 1——→l 2——→l 4 此时,l 1→l 2→l 4就是A 和B 共同的序贯模式,A 和B 经过这三个位置的先后顺序相同,时间段类似。目前,这类方法已经在旅游路线推荐,位置预测等许多方面有了应用。百度旅游对于旅行路线的推荐,实际上大量采用了序贯模式的挖掘方法。 (4)轨迹周期模式的挖掘,是指对移动对象运行中的周期规律进行挖掘。运行中的周期规律在大量事物中存在。例如,人们定期到超市购物,购物的路径中蕴含周期规律。动物年复一年地迁徙,迁徙路径蕴含动物迁徙的周期规律。对于轨迹数据的周期规律进行挖掘,可以发现其中的周期性规律,从而更加精确地进行预测和进行其他研究。目前,周期模式的挖掘被广泛用于生物学研究,天文学研究,以及商业研究等不同的领域。 2.轨迹数据分类。轨迹分类的目标在于,对轨迹区分不同的状态。例如,车辆的运行状态,货物的运输方式,通过轨迹识别不同的船舶类型等。这就意味着,首先要对原始数据给予适当的标签,然后利用这些带标签的数据结合大量不带标签的数据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和轨迹模式的挖掘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后者是针对不带标签的数据进行研究的。 轨迹分类一般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将原始轨迹进行分段,这是轨迹数据挖掘的预处理手段。第二步,针对每段轨迹提取特征。第三步,利用分类算法模型对每一段数据进行分类建模。由于轨迹数据本质上是序列数据,因此可以利用已有的算法进行建模。例如贝叶斯网络模型,条件随机场,隐马尔科夫模型等。 轨迹数据的分类已经在实际中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城市交通领域,出租车有三种状态:有乘客、无乘客、停车。我们可以利用轨迹分类的方法,对出租车的运行路径进行分析,然后判断出租车的运行状态,从而为旅客带来便利。在海上交通领域,不同的船舶拥有不一样的轨迹特征。例如,远洋货轮的轨迹一般是匀速直线轨迹,客轮的轨迹呈现一定的周期性,而渔船等其他船只则显得杂乱无章。此时,针对船舶的轨迹数据进行分类研究,就可以判别船舶的不同类型。类似地,利 用动物轨迹对不同物种的判别,利用星球运行轨迹对不

一文看懂“车联网”的前世今生

一文看懂“车联网”的前世今生 从汽车诞生的那一天起,对于城市交通,安全和便捷始终是最重要的课题。面对城市道路中日益增长的车辆,以及与日剧增的事故风险和通行压力,城市管理者和交通领域的科研人员,利用交通信号设施来实现交通控制,并不断地推出新。19世纪60年代,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吗,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交通信号灯(壁板式燃气交通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进行灯色切换:红灯停,绿灯行。虽然缓解了路口的交通压力,但这第一盏交通信号灯在工作了23天后就爆炸自灭了。1914 年,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Cleveland, Ohio)开始部署电气交通信号灯用于地面交通控 制和协调,这被认为是最早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1918年,纽约市五号街的一座高塔上出现了三色(红、黄、绿三种标志)的交通信号灯,这种经典的“配色”一直延续到现在。1926年,英国的沃尔佛汉普顿首次使用自动化控制器来控制信号灯:按照一个固定的周期切换信号灯的颜色。20世纪60年代,美国丹佛市通过模拟计算机对交通信号实现集中化的实时性控制,可以同时对道路网中各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进行协调控制。而后,加拿大的多伦多在全市围建成了第一个全市交通信号集中控制与协调系统。至今,交通信号灯的样子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但交通控制的理论方法和运行系统

却一直在进步。从人工操作或固定周期式的单点控制;到以协同相邻道口的周期、保证道路沿线的绿灯具有连续性的干线控制;再到持续优化整个区域交通资源(主要是信号灯的配时)的面控制,如今的交通控制技术,虽然演进出很强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特性,但同时也已经达到了性能瓶颈。采用单一的“红绿信号灯”模式进行交通控制,已经无法更有效地管理交通资源(实时性不足):红绿灯只在路口起效,其效用无法覆盖整条道路;驾驶员可能因为天气原因,以及在交通拥堵情况下看不清交通信号灯;司机容易陷入“黄灯时两难境地”(Yellow interval dilemma),即在黄灯闪烁时难以抉择是“进”还是“停”;虽然在交通网络中引进了诱导系统(提示路况信息),司机也可以使用实时反馈路况的导航系统,但对道路利用的整体效果并不明显……城市道路要容纳更多的车辆、满足更多的出行需求,就需要突破原有的技术领域,朝着更深度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交通”的想法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它的诞生与城市化发展戚戚相关:城市管理者希望它能够解决城市道路日益拥堵的状态,以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20世界90年代,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的概念逐渐成型。目前,ITS已经在许多发达国家获得了广泛应用,其研究推进工作呈现“三足鼎立(领先)”的局面:美国、欧洲、日本(美国智能运输协会-ITS America、欧洲道路运

大数据的前世今生:大数据特征与发展历程

大数据的前世今生:大数据特征与发展历程 大数据(big data)是这样的数据集合:数据量增长速度极快,用常规的数据工具无法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和计算的数据集合。 大数据具有以下五大特征(4V+1O)的数据才称之为大数据,即: 数据量大(Volume)。第一个特征是数据量大,包括采集、存储和计算的量都非常大。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 类型繁多(Variety)。第二个特征是种类和来源多样化。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具体表现为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多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价值密度低(Value)。第三个特征是数据价值密度相对较低,或者说是浪里淘沙却又弥足珍贵。随着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感知无处不在,信息海量,但价值密度较低,如何结合业务逻辑并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来挖掘数据价值,是大数据时代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速度快时效高(Velocity)。第四个特征数据增长速度快,处理速度也快,时效性要求高。比如搜索引擎要求几分钟前的新闻能够被用户查询到,个性化推荐算法尽可能要求实时完成推荐。这是大数据区别于传统数据挖掘的显著特征。

数据是在线的(Online)。数据是永远在线的,是随时能调用和计算的,这是大数据区别于传统数据最大的特征。现在我们所谈到的大数据不仅仅是大,更重要的是数据变的在线了,这是互联网高速发展背景下的特点。比如,对于打车工具,客户的数据和出租司机数据都是实时在线的,这样的数据才有意义。如果是放在磁盘中而且是离线的,这些数据远远不如在线的商业价值大。 关于大数据特征方面,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数据是在线的,因为很多人认为数据量大就是大数据,往往忽略了大数据的在线特性。数据只有在线,即数据在与产品用户或者客户产生连接的时候才有意义。如某用户在使用某互联网应用时,其行为及时的传给数据使用方,数据使用方通过某种有效加工后(通过数据分析或者数据挖掘进行加工),进行该应用的推送内容的优化,把用户最想看到的内容推送给用户,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大数据发展过程的重大事件 2005年Hadoop项目诞生。Hadoop其最初只是雅虎公司用来解决网页搜索问题的一个项目,后来因其技术的高效性,被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公司引入并成为开源应用。Hadoop本身不是一个产品,而是由多个软件产品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这些软件产品共同实现全面功能和灵活的大数据分析。从技术上看,Hadoop由两项关键服务构成:采用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的可靠数据存储服务,以及利用一种叫做MapReduce技术的高性能并行数据处理服务。这两项服务的共同目标是,提供一个使对结构化和复杂数据的快速、可靠分析变为现实的基础。 2008年末,“大数据”得到部分美国知名计算机科学研究人员的认可,业界组织计算社区联盟 (Computing Community Consortium),发表了一份有影响力的白皮书《大数据计算:在商务、科学和社会领域创建革命性突破》。它使

VAS的前世今生

1 1.1VAS历史 什么是VAS VAS的全称是ValueAddedService,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增值业务平台,那什么又是增值业务呢,顾名思义就是在电信网络之上能够产生附加价值的业务,和我们当今服务行业的增值业务类似,这样一说可能大家就明白了。我们每天都会用到VAS业务,如短信,彩铃,彩信等这些基于语音和数据网络之上的丰富多彩的业务应用。 1.2 1.2.1VAS的产生 产生的背景 为什么需要VAS平台呢这要从最早的电信交换机说起,我们知道固定电话很久以前就出现了,到底是啥时候出现的呢,我们这代人出生的时候就有固定电话了,再早之前还是用人工交换,有专门的接线员负责搭接电话,葛优的《手机》大家都还记得最开始的时候电话找牛三斤的镜头,对电话最早就是那样接通的。 讲了这么多废话话,这和VAS有啥关系呢,听我们慢慢道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工交换很快就被淘汰了,我们进入了数字交换时代,这里用到的设备就是我们的程控交换机了,典型的国产设备有华为的C&C08和中兴的 J10,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能看到这类设备了。 数字交换大大的节约了人力成本和网络接通时间,电话这边播完号那边就振铃可以接通了,这很好,但是功能很单一,要想打电话就必须装一部固定电话,而且如果你搬家了,你的电话还不能跟着搬走。 后来人们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新的需求,比如说我们公司内部这些电话能不能搞成一个集团,内部打电话可以便宜些啊,公司能不能申请个特殊接入号,别人打电话进来不收费啊(典型的800免费电话),或者说我可不可以申

请个卡号,这样不管到了哪里我只要输入卡号就能打电话了。2000年左右读大学的同学肯定深有感触,IC卡,201电话卡啥的,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谈恋爱煲电话粥的必备工具,这些业务是咋个实现的呢?1当然是在程控交换机上做的啦,但是上世纪90年代,我们要知道芯片的处理能力还很弱,intel也还只是386,586类的CPU,如果这些乱七八糟的业务都在程控交换机上做,程控交换机就跑不动了,而且每次要加载或者修改个业务,都需在所有的交换机上做数据,这个工作量也是吃不消的。 1.2.2智能网(第一个VAS业务) 于是乎,有人就想了能不用每次都倒腾那程控交换机,直接找台处理能力强的计算机来干这事,所有的交换机都和这台NB的计算机通信来获取这些业务数据,这时候智能网就出现了,这是第一个VAS平台,这个智能网平台就独立于程控交换机之上,专门处理卡类,800,集团业务等这些增值业务。 国内智能网的核心平台是由北邮的一帮学生和老师搞出来的,后来华为和中兴的智能网产品都是来源于此。智能网的出现可谓是风生水起啊,着实风光了一把,一个用户的license高达上百块钱,要知道现在的价格只剩下几块钱一线了。 智能网的出现不是巧合,是在当时程控交换机处理能力弱的形势下出现,如果当时交换机的处理能力达到了现在芯片的水平,那么智能网也许就不会出现了,直接在交换机上叠加个业务平台就行了。 1.2.3短信,彩信 智能网出现以后,移动网络也发展起来,人们不满足于打电话的方式,特别是亚洲人有些话不方便直说,于是乎就出现了短信业务,2000-2004年人们开始疯狂的发短信。 短信出来之后,人们不满足于单纯的发文本信息,还想发图片视频啥的,这就出现了彩信。彩信基本没发展起来,主要是因为彩信出来的太晚了,他出现的时候互联网和手机上网已经发展起来了,所以彩信就是个悲剧。

横空出世,互联网的前世今生

横空出世,互联网的前世今生 大数据文摘编译作品转载具体要求见文末作者|Ben Tarnoff选文|汪婕舒翻译校对|Dr.Guo 贺丰 特约专栏主编汪婕舒推荐语“有人戏称,在温饱之下,现代人还有一个更基本的需求层次——wifi。是的,互联网已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由一次次闪光的灵感、大胆的猜想和不懈的投入累积而成。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个非凡进步的首次试验,竟在一个啤酒花园慵懒的野餐桌上完成。1976年8月27日,七位男士和一位女士在加州洛索提啤酒花园围桌而坐,创造了历史。本文正讲述了这个精彩有料的历史故事。然而,正如文中所说,互联网不是少数几个人的成就,而是群体努力的结果,它脱胎于目标明确的军事项目,并像美国安全部门一样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导读 40年里,互联网从起初的军事通信网路,摇身变成了一个庞大的的全球网络空间。故事开始于加利福利亚的一个啤酒花园。 在应用程序和游戏王国,洛索提啤酒花园是个珍品。位于硅谷中心的这座花园,从1852年起就一直在原址,既没有破败,也没有扩建。150年来它有一件事做得非常好:那就

是给加利福尼亚人提供了一个喝醉的好地方。在漫长的历 史过程中,洛索提一直是一个前卫的沙龙,充斥着淘金赌场、地狱和天使活跃的地方。那时它还叫做阿尔卑斯酒店啤酒花园,客户混杂。直到有一天,平台上出现几个穿着皮夹克骑机车的人,其中一个人头发蓬乱,像是个教授或是疯子,他正在本子上胡乱写着什么,停车场中,有一台哈雷机车、一辆玛莎拉蒂和一匹马。它看上去似乎不是一个革新创造的 好地方。但在40年前的这个八月,一个由科学家组成的小 团队在这里的一个野餐桌上建立了一个电脑终端,并进行了一个非凡的试验。通过塑料啤酒杯,他们证实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个被称为互联网的东西是可行的。诞生 互联网是如此的巨大和虚渺,甚至人们很难想象它可以被发明。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灯泡是容易想象的,因为灯泡很形象化,你可以放在手上从各个角度审视它。而互联网则相反,它无处不在,但我们只能管中窥豹。互联网像是圣灵似的,它通过屏幕的像素来向我们显示网页、程序和电子邮件,但你却抓不到它的真身在何处。这个特性使互联网看起来 异常复杂。如此无形并无处不在的东西,肯定应该需要高深的技术来理解和掌握。但事实并不这样,互联网非常简单易行,而它的操作简单是成功的关键。 互联网的发明者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工作在诸如法国政府资助的基克拉泽斯群岛计算机网络中心、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