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云》赏析
《云南看云》赏析

《云南看云》赏析【作品赏析】一、思想内容本文由对卢锡麟先生的摄影的观感,写到云的地方性与风土人情的关系,突出了云南的云变化出奇、素朴单纯和黑而秀的特点。
作者通过对云南美丽的云的欣赏,表达了对当时国难当头却只重眼前利益,沉溺于自我麻醉中的众生的一种呼唤和痛苦的叹息。
二、结构层次第三部分从“就在这么一个社会一种情形中”至”;还应当给人深思”。
照应前文,写卢锡麟的摄影给人的深思。
云南的云不仅可以给我们无言之教,还可以由艺术家的心与手,间接来教育人。
从艺术家的照相中,我们可以认知云的飘逸、温柔与崇高,能从云影中取得“一种诗的感兴和热情”,”;可是得到‘赞美��不是艺术家最终的目的,应当还有一点更深的意义”。
它启示我们要有崇高的情感去追求美丽而伟大的目标,习惯于向远景凝眸,不敢堕落,不甘心堕落。
在国家危难时挺直腰板,坚持抗战,求生存,谋发展,“为后来者设想,使他们活在这片土地上,更好一点,更像人一点!”作者在对云南的云的赞美中寄寓了一种不平凡的人生观和对人生、对未来的思考。
三、写作特点 1.善于写景本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映衬和形象的描绘等多种手法,出神人化地描写了云南的云的特点。
首先,作者从云的色彩、云的形态、云的风度几个层面,写出了云的地方性特征。
用形象的比喻写出各地的精选文库 - 2 云的不同:”;河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作窝窝头”;青岛海面的云“天空如展开一张锦毯”;云南的云”;完全是水墨画,笔调超脱而大胆”,“有时黑得如一片漆”。
其次,通过对比映衬凸现云南的云”;黑而秀”“变化得出奇””;色调出奇的单纯”的特点,文中写道:“在任何地方‘乌云蔽天��照例是个沉重可怕的象征,惟有云南傍晚的云,越黑反而越不碍事,且表示第二天天气必然顶好。
”在对比映衬中突出云南的云”;黑而秀”特征。
再次,文中用“活泼””;朴素而亲切”“粗中有细”等词语,赋予云以人的性格与个性,拟人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
沈从文:云南看云

沈从文:云南看云沈从文:云南看云云南是因云而得名的,但是外省人到了云南一年半载后,一定会和本地人差不多,关于云南的云,除了只能从它改变上得到一点晴雨常识,就再也不会单纯的来赏识它的美丽了。
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拍摄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从头觉悟,理解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
云南特色之一,便是天上的云改变得出奇。
尤其是黄昏时候,云的颜色,云的形状,云的风姿,真实动听。
战役给了许多人一种有关日子的教育,走了许多路,过了许多桥,睡了许多床,此外还必定吃了许多梦想不到的苦头。
但是真实具有深入教育含义的,说不定却是理解许多当地各有各的气候,气候不同还多少影响到一点人事。
云有云的当地性:我国北部的云厚重,人也相同那么厚重。
南部的云生动,人也相同那么生动。
海滨的云幻异,渤海和南海云又各不相同,正如两处海滨的人性格不同。
河南河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好似就可以作窝窝头,云粗中有细,人亦粗中有细。
湖湘的云一片灰,常年挂在天空一片灰,无性格可言,但是桔子辣子就在这种当地很多产生,在这种气候下老练,却给湖南人增加了生命的开展性和进取精力。
四川的云与湖南云虽类似而不尽相同,巫峡峨眉夹天屹立,顶峰把云切割又加浓,云有了生命,人也有了生命。
论颜色丰厚,青岛海面的云应当名列前茅。
有时五色相渲,千变万化,天空如翻开一张张图像别致的锦毯。
有时素净纯真,天空只见一片绿玉,别无它物,看来令人起轻快感,温顺感,音乐感。
一年中有大半年天空完全是一幅奇特的图像,有芳华的嘘息,煽起人狂想和愿望,空中楼阁即在这种天空下闪现。
空中楼阁虽并不常在人眼底,却永远在人心中。
秦皇汉武的作业,相同完毕在一个长生不死芳华常住的美梦里,不是毫无道理的。
云南的云给人形象大不相同,它的特色是素朴,影响到人性格,也应当是挚厚而单纯。
云南的云好似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常年的热浪,两种质料通过一种奇特的手续完结的。
颜色出奇的单纯。
惟其单纯反而见出巨大。
尤以地利晴明的黄昏前后,光景反常动听。
云南看云(沈从文)阅读答案.doc

云南看云沈从文阅读答案

云南看云沈从文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云南看云沈从文云南是因云而得名的,可是外省人到了云南一年半载后,一定会和本地人差不多,对于云南的云,除了只能从它变化上得到一点晴雨知识,就再也不会单纯的来欣赏它的美丽了。
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
战争给了许多人一种有关生活的教育,走了许多路,过了许多桥,睡了许多床,此外还必然吃了许多想象不到的苦头。
然而真正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说不定倒是明白许多地方各有各的天气,天气不同还多少影响到一点人事。
云有云的地方性:中国北部的云厚重,人也同样那么厚重。
南部的云活泼,人也同样那么活泼。
海边的云幻异,渤海和南海云又各不相同,正如两处海边的人性情不同。
河南河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以作窝窝头,云粗中有细,人亦粗中有细。
湖湘的云一片灰,长年挂在天空一片灰,无性格可言,然而桔子辣子就在这种地方大量产生,在这种天气下成熟,却给湖南人增加了生命的发展性和进取精神。
四川的云与湖南云虽相似而不尽相同,巫峡峨眉夹天耸立,高峰把云分割又加浓,云有了生命,人也有了生命。
云南的云给人的印象大不相同,它的特点是素朴,影响到人的性情,也应当是挚厚而单纯。
它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长年的热浪,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
色调出奇的单纯。
惟其单纯反而见出伟大。
尤以天时晴明的黄昏前后,光景异常动人。
在这美丽天空下,人事方面,我们每天所能看到的,除了官方报纸虚虚实实的消息、物价的变、空洞的论文、小巧的杂感,此外似乎到处就只碰到“法币”。
大官小官商人和银行办事人直接为法币而忙,教授学生也间接为法币而忙。
其余平常小职员、小市民的脑子,成天打算些什么,就可想而知了。
云南的云即或再美丽一点,对于那个真正的多数人,还似乎毫无意义可言的。
近两个月来本市连续的警报,城中二十万市民,无一不早早的就跑到郊外去,向天空把一个颈脖昂酸,无一人不看到过几片天空飘动的浮云,仰望结果,不过增加了许多人对于财富得失的忧心罢了。
[云南看云阅读答案]《云南看云沈从文》阅读答案-V1
![[云南看云阅读答案]《云南看云沈从文》阅读答案-V1](https://img.taocdn.com/s3/m/abe30cf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e.png)
[云南看云阅读答案]《云南看云沈从文》阅读答案-V1云南看云沈从文是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该篇小说以云南独特的山水和人文为背景,讴歌了当地的美好和人民的奋斗精神,同时也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以下是本人对于该小说的阅读答案:1. 云南看云沈从文的主要情节是什么?答: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南方知识分子叫沈白浪来到云南丽江地区,通过与当地人的交流和自己的感悟,他逐渐领悟了云南独特的山水和人文,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2. 云南看云沈从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答:主人公为南方知识分子沈白浪,他在云南丽江地区结交了一群当地人,包括杨少卿、阿金、揭常森等。
3. 云南看云沈从文的故事背景是哪里?答:云南看云沈从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了云南丽江地区,该地区以独特的山水和人文文化而闻名。
4. 云南看云沈从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答:主要主题思想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升华、心灵寄托在家园、文化的多样性等。
5. 云南看云沈从文的语言风格如何?答:小说以朴实、流畅的语言为主,较少使用高深的文学修辞和象征手法,语言表达清新自然,让读者感受到云南大自然和当地文化的原生态。
6. 云南看云沈从文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答:该小说通过讴歌云南优美的山水和人文特色,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化多样性、心灵寄托家园等许多人性化的理念,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
总之,云南看云沈从文是一篇刻画云南特色风光、彰显乡土情感的优秀作品,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思想和价值。
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通过阅读该小说,感受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度的文化和生命力,进而更好地弘扬人类文化各自的宝贵精神和品质。
云南看云答案及解析

3、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写“云有云的地方性”的 用意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 【答案】用意:将“云”与“人事”勾连起来,为写云南的 云给人的深刻的教育意义铺垫张本。手法:运用了对 比、铺陈、比拟、夸张等艺术手法。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这个主题是如何表达的?
作品主题:借卢锡麟先生办关于云南的云的摄影展一事,提醒抗战大后方的云南的人(包括 外省来的人)明白艺术家办展的意图,接受朴素的云南的云的陶冶、启发和改造,不再 庸俗,不再短视,让自己习惯于向远景凝眸,不敢堕落,不甘心堕落,拥有较高尚的情 感和庄严伟大的理想,相信坚持抗战必然翻身,热切期望各行各业各阶层的国民分途并 进,异途同归,抗战到底。
4、请简析文中云南的云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 义。(5分)
【答案】主要特点:素朴、单纯。象征意义: 始终坚守一个庄严伟大的理想:把个人的发 展统一到与国家、民族发展的同一目标上, 抗战必胜(抗战到底)。
【备考答案】 1)云南的云的主要特点:朴素, 色调单纯。2)象征意义:【无语!无所谓象征 意义。】
5、紧扣《云南看云》一文中的“看”字,赏析 该文主题的表达300字左右。(14分)
•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12 月17日 星期四 6时38 分49秒0 6:38:49 17 December 2020
•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上午 6时38 分49秒 上午6时 38分06 :38:492 0.12.17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2/17/
【备考答案】1)用意:为写云南的人与云南的云的巨大 反差做铺垫,突出云南的人的庸俗和短视,表现作者对 于云南的人的不解和忧虑。(与“作品主题”有关。) 2)艺术手法:①对比(不同地方云及人的性格的对比) ②铺陈(对“云有云的地方性”的铺陈)③拟人(如“ 中国北部的云厚重”、“南部的云活泼”、“河南河北 的云”“粗中有细”等。)④夸张(如“抓一把下来似 乎就可以作窝窝头”、“巫峡峨眉夹天耸立”等。)
[云南看云阅读答案]《云南看云沈从文》阅读答案(1)
![[云南看云阅读答案]《云南看云沈从文》阅读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c46a50c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f.png)
[云南看云阅读答案]《云南看云沈从文》阅读答案(1)《云南看云沈从文》阅读答案一、作者生平介绍1. 沈从文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和作家,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之一。
2. 生于1902年,其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间风格。
他创作的小说涵盖了广阔的领域,囊括了中国南方不同的文化和思想。
3. 他于1991年逝世,留下了一部分重要的文学遗产,包括《云南看云》这样的代表作品。
二、作品主题及内容1. 《云南看云》这篇作品强调了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回归自然、回归文化,并以此来寻求幸福和真理。
2. 在《云南看云》这篇作品中,沈从文以自己在云南的经历为背景,通过对云南水墨画、民间故事、风景文化的描述,呼唤读者们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
3. 除了艺术和文化的重要性,沈从文还揭示了贪污、压迫和暴力对社会的危害,并呼吁人们合作来逐步改变这种局面。
三、作品的语言风格1. 《云南看云》中的语言风格清新明快,自然真切。
2. 沈从文采用了大量的比拟、象征、反讽等手法,形象生动,抒情明快。
比如他曾经写道:“云游路是一条迷路,走进去去不回。
罗浮土地美,虚空霏微芳;只有鬼哭山重,锁锁斜阳在百年”。
3. 沈从文在细节描写方面非常用心,将云南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描绘得非常逼真,诗意和醉意并重,使得人们仿佛置身于文字中。
四、作品的启示1. 《云南看云》中提到的文化传承对人们的启示是:应该尊重和传承民间文化,以维护人的根源和本真。
2. 沈从文反叛的精神和对压迫和贪污的揭露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要勇敢地揭露并反抗不公正和不合理的事情,同时也要协作合作创造更好的社会。
3. 作为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云南看云》展现了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对我们认识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云南看云》读书笔记

《云南看云》读书笔记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最美的散文》的书,里面有许多作家写的散文。
其中,我最喜欢读的就是著名作家沈从文写的《云南看云》了。
这篇散文里,作者善于写景,在文中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词手法,把云南的云写的变化多端,把云美丽迷人,出神入化地描写了出来。
首先,作者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各地云的不同,如“河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以做窝窝头”。
云南的云完全是水墨画,笔调超脱而大胆,“有时黑得如一片漆”。
这些语言很生动,真实地写出了各地云的不同特点,给我展示了特点各异的风景画。
其次,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云南云的“黑而秀”、“变化得出奇”、“*调出奇单纯”的特点。
最后,作者又在词语的运用上显出其语言的生动*,如“活泼”、“素朴而情切”、“粗中??百咳知纠版穴保膜有细”等词语,巧妙地付与云以人的*格。
拟人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形象*。
不仅如此,此文由对卢锡麟的摄影的感观开始着笔,写出了各地云的地方*,突出了云南的云变化多端的特点,并且与各地风土人情和人们不同*格联系上。
这样,就紧扣题目中的“看”字,自然而然地由写“云”过渡到写人上,他的感想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作者通过对云南美丽的云的欣赏,发出了对当时国难当头却只重眼前利益,在自我麻痹中苟延残喘的众生的一种强烈的呼唤和无奈的悲叹。
这篇散文给云南的云赋予了象征意义。
文章中这种富含深意的语言比比皆是,如“云南的云即或不能直接教育人,还望由一个艺术家的心与手,间接来教育人”。
“它启示我们要有崇高的情感,去追求美丽而伟大的目标,不要甘心堕落,在国家危难时,更要挺直腰板,抗战到底。
”以前我没有读过散文,感觉很难读懂文章中的意境。
但是,经过编者对散文的注解,我有点理解了,以后,还要多读读这些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赏析】
一、思想内容
本文由对卢锡麟先生的摄影的观感,写到云的地方性与风土人情的关系,突出了云南的云变化出奇、素朴单纯和黑而秀的特点。
作者通过对云南美丽的云的欣赏,表达了对当时国难当头却只重眼前利益,沉溺于自我麻醉中的众生的一种呼唤和痛苦的叹息。
二、结构层次
第三部分从“就在这么一个社会一种情形中”至“还应当给人深思”。
照应前文,写卢锡麟的摄影给人的深思。
云南的云不仅可以给我们无言之教,还可以由艺术家的心与手,间接来教育人。
从艺术家的照相中,我们可以认知云的飘逸、温柔与崇高,能从云影中取得“一种诗的感兴和热情”,“可是得到‘赞美’不是艺术家最终的目的,应当还有一点更深的意义”。
它启示我们要有崇高的情感去追求美丽而伟大的目标,习惯于向远景凝眸,不敢堕落,不甘心堕落。
在国家危难时挺直腰板,坚持抗战,求生存,谋发展,“为后来者设想,使他们活在这片土地上,更好一点,更像人一点!”作者在对云南的云的赞美中寄寓了一种不平凡的人生观和对人生、对未来的思考。
三、写作特点
1.善于写景
本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映衬和形象的描绘等多种手法,出神人化地描写了云南的云的特点。
首先,作者从云的色彩、云的形态、云的风度几个层面,写出了云的地方性特征。
用形象的比喻写出各地的
云的不同:“河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作窝窝头”;青岛海面的云“天空如展开一张锦毯”;云南的云“完全是水墨画,笔调超脱而大胆”,“有时黑得如一片漆”。
其次,通过对比映衬凸现云南的云“黑而秀”“变化得出奇”“色调出奇的单纯”的特点,文中写道:“在任何地方‘乌云蔽天’照例是个沉重可怕的象征,惟有云南傍晚的云,越黑反而越不碍事,且表示第二天天气必然顶好。
”在对比映衬中突出云南的云“黑而秀”特征。
再次,文中用“活泼”“朴素而亲切”“粗中有细”等词语,赋予云以人的性格与个性,拟人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
云南的天很高,云很白,天很蓝。
云南的天空是上帝的牧场,神在蓝天放牧懒散的羊群。
ﻫ据说,云南的天空有能预兆祥瑞吉利的彩云,所谓“彩云丽天,天开云瑞”。
“汉武帝元狩年间,彩云现于南中,遣使迹之,云南之名始此”(《云南通志》)。
据《云南掌故》载:“最足以动人感观者,是清末宣统三年九月九日,省城天空于正午时,铺满彩云之一次。
是时彩云在天,直若一床极大之锦被展开,约站天空五分之一……入夜后,第十九镇之三十七协新军即反正。
天出彩云,其为汉人推到满清之征兆。
”说的是著名的“重九起义”。
该书又云:“又民国五年一月,云南护国军出发日,天空中亦现彩云,是西南人民倒袁胜利之兆。
”
所谓的“彩云”,并非我们一般看到的朝霞、晚霞,“是红、绿、黄、黑、白物色具备形则方整,边际尤齐,艳丽过日华,瑞彩祥光,真映山河而铺日月也”,而傍晚常见的“火烧天”,据罗养儒说是不详之事的预兆。
这样的“彩云”,我却是不曾目睹,据说只有在重大祥瑞之事发生时才会显现。
此后近百年,云南“彩云丽空”天侯也许出现过,可是我们早就不知道领会神的意思。
彩云似乎失去了天意神示,我们以为自己能够依据历史的“必然性”主宰自己的命运,因此忘记了天上的云。
ﻫ尘土中的我们都在通向幸福的路上拼命赶路,没有精力抬头看天上的云,可幸福越来越远,永远无法到达。
看破人生的波德莱尔决意成为一个祖国、亲人、朋友和金钱眼里的“陌生人”:ﻫ那么,你究竟爱什么?你这个不同寻常的陌生人!
我爱云……过往的浮云……那边,那边……美妙的云!ﻫ某天我躺在金沙江的沙滩上,木棉花盛开如火,我透过树枝看见,美妙的云,超越尘世之上,舒卷不定,虚无缥缈,无中生有,云上有天国的神仙漫步,云上有幻想中的天堂。
此时我想,在为利益殊死拼杀的战场之外,一定还有一个由美妙的云托起的世界。
ﻫ又在另天,我乘船闲游于洱海,看见一条玉带般的云缠绕在苍山云弄峰上,当地人告诉我,那是望夫云,是南诏王公主的精气化成的,守望失去的爱情,那是一段流传了数百年的美丽的爱情传说。
此时,我除了为这个传说而忧伤以外,悲哀地感觉到滚滚红尘中,爱情本身就是虚幻的传说。
ﻫ清晨,当雾气从红河谷慢慢升起,元阳梯田漂浮于云海之上,哈尼寨子朦胧于云雾之中,太阳初升,
云海如金涛银浪,那是创世神话里的景象,把无数观景者幻化为下凡的神仙。
无数好摄之徒清晨之前赶到观景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地享受这种感觉。
缺少云雾的梯田要尘俗呆板许多。
ﻫ某天我在极端孤独中瞎逛到抚仙湖边,天色将晚,日落西天,突然彩霞漫空,如火烧天,映得湖水宛如火海,壮观无比!我站在整个血色的世界里目瞪口呆,等回过神把相机从摄影包里取出来,彩霞将尽,色已经暗淡。
是年,大病,应了那个迷信说法。
ﻫ还有一天,我驾车经过祥云县云南驿,暴雨将至,墨色的云压在天顶,闪电撕裂天空,高速公路上的汽车似乎惊慌失措,起伏的地平线上露着一线蓝天。
不多时,暴雨如同泼墨那样倾泻在祥云坝子,润湿了干渴的土地。
我于傍晚赶到大理,恰巧在一条山沟里遇到一党白族大嫲在祈雨。
我不禁为这种巧合而惊讶。
ﻫ云南因美妙的云而得名。
沈从文先生在《云南看云》一文中说:“云南的云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长年的热浪,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
色调出奇的单纯。
惟其单纯反而见出伟大。
尤以天时晴明的黄昏前后,光景异常动人。
完全是水墨画,笔调超脱而大胆。
天上一角有时黑得如一片漆,它的颜色虽然异样黑,给人感觉竟十分轻。
在任何地方“乌云蔽天”照例是个沉重可怕的象征,云南傍晚的黑云,越黑反而越不碍事,且表示第二天天气必然顶好。
”ﻫ云南的云,让云南的天空更加透明,让这片红土地具有某种仙气。
云南的云甚至被商家炒作成了商业卖点,“高天流云”成了昆明某楼盘的名称。
云南的云似乎也在世俗化成为有钱人的高端消费对象。
我们现在喝瓶装水,以后呼吸灌装空气,再以后呢,我们还能不能看到
如此多彩多姿的云?
某网友从广州的喧嚣繁华中逃跑来云南,除了找我这个云南老土喝酒外,最大的心愿就是来看云南的蓝天、云南的云。
此人一下飞机,便贪婪地呼吸云南的空气。
“低沉灰蒙的天空让人要发疯了,”她说,“广州的生活都快把人压死了。
”这个广州酒疯子追逐着“美妙的云”从一个人昆明到大理到香格里拉,“象云一样自由”了一把。
离开云南的时候不免惆怅:“哥们,我回牢房去了。
”我说:“好好贿赂看守,让他给你在心中留下一片云南的云。
”
无论是行走在巍峨雄伟的高山,还是倘徉在平明如镜的湖海之滨,每当我昂首远望瓦蓝铮亮的天空,透过那散发着花香的湿润空气,便看到了悠然飘动的白云。
于是,我随着飘逸的思绪,进入了美丽神奇的境地。
云岭高原上绚丽如锦的景色,都是白云编织成的,在浮云下红土地上游动的生命仿佛都在白云包裹着的摇篮里摆动。
飘游在清风中的白云,形如花椰菜的浓密云、蓬松得像长绒棉的毛卷云、滑腻得像河蚌足的淡积云、聚散如绵羊般的高积云,全都被曙光镀上了一层金边,宛如一幅云衣璀璨的油画,有多健美、多飘逸、多温柔、多圣洁、多崇高。
我们能够从云影中取得一种诗的感兴和热情。
而那些关于白云美丽动人的传说更是伴随着苍茫的高山幽谷流传千古。
云南的云不仅姿态万千,变幻莫测,而且云量大、云朵厚,种类多,看上去是立体的云,每一朵都是不同兴情的流动之美。
云南的绿是那样明快亮丽,如翡翠,似碧玉,像镶嵌在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绿宝石。
这地上的“绿云”与天上的白云构成了富有神秘色彩的立体气候,使云南的祟山峻岭,成了高山植物、暖温带植物、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的乐土,赢得了“绿色王国”的美誉。
在云南,我们不说去看海,海多么遥远。
就看云,看白雪化身的精灵,看那一片片茫茫云海。
淡云、积云、卷云、团云,太阳的金丝帕,月亮的银丝帕,羞红朝霞的粉面,映红晚霞的霜发,所有心情一一对应。
其实,灵光又何尝不是一种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悟,也如同王唯《终南别业》诗中所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一种精神象征。
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又是件多么畅意淡逸之事,让人悟到处事之变的无穷。
可谁又真能有这种恬淡般的清静的心境,逍遥尘外,成为隐者?存活于当代社会的人们,活在不同心情状态中,生活注定了简单而平凡,忙于生计之余,到有风有云有阳光的草地上,温习人事,思索人生,先从天高云淡,草木荣枯的静谧之中有所会心,随即又会由大好河山光景的丰腴与美好和人事经历上的无章杂乱相对照,竟然从这个不载剪的人生中,慢慢发现了“苟活”两字。
于是会渐渐失去原来与自然对面时应得的恬静,内心便想呼喊。
此时云南天空的云,又是变得绚丽多姿,风起云涌着在茫茫天幕上奔流,象狂暴的海潮,汹涌澎湃,拍打着露于云海的悬崖,奔腾不息,一泻千里。
那是一种充满相思的柔情蜜意的云,这些云在现代社会躲到了地球上一个叫做云南的地方,那就是我家乡的深处。
我的祖先他们就这样依偎着云,谈论着云。
我家门前还有一条小河,浆洗着两岸的垂柳,我遥远的记忆,一点再也说不出的情绪,一线显而未显、过犹未过的光阴,此时统统从远山的天穹深处,爬进你的眼帘,如在镜前,如那浮云在天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