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主体作用 培养创新能力
发挥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发挥主体作用
培 养学 生创新能 力
辽宁 朝 阳县 122 26 9
郝桂 兰 辽宁省朝 阳市朝 阳县柳城镇郭家小学
的 点拔 , 学 的互 助 , 动 获 取 知 识 的 一种 教 学 方 法 。 同 主 关键词 : 疑 质
一
摘 要 : 谓 主 题探 究 , 是 学 生 自己是 学 习 的主 人 , “ 我 学 ” “ 要 学 ” 通 过 自 己的探 索 研 究 , 上 教 师 所 就 变 要 为 我 是 加 体验 讨论 想 象
、
质 疑 问难 , 疑 解 疑 析
三、 自读 自悟 , 图画再现
学起 于思 , 思源于疑 , 没有疑问 , 就没有创 造。牛顿 看见苹果从树上落 下来 , 产生疑 问 , 进而发 现 了著名 的 万有 引力定律 ; 阿基米德洗澡 , 看见人进入水中 , 水就 会 溢出来 , 产生疑 问, 进而发现 了著名的阿基米 德定律 。 由 此 可见 , 没有疑问 , 没有好奇 , 哪里来思维创造火花 的闪 现? 因此 , 引导学生质疑解疑显 得尤 为重要 。 堂教学 的 课 任务是 “ 无疑者须教有 疑 , 有疑者须教无疑 ” 。思维往往 是疑 问的开始 , 疑问常常是书中的难点 、 重点 和关键 , 读 书的过程是“ 生疑——析 疑——解疑 ” 的过程 , 当提倡 应 学生读书质疑 , 到有疑 而人 , 做 无疑而 出。
一
学 习 的 目的 。
创新人才 的一个特征是不怕失败 ,不迷信别 人 , 不 甘示弱 , 培养 自信心 。因此 , 让学生也 当回老师 , 主动发 现、 体验成功 的喜悦 。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虑该 如何读好 它。 请学生个别读 , 再 全班 同学评价 , 他读 的好 在哪里 ?有 的说他强调 了“ 满是” 说明学校的爬 山 , 虎很 茂盛 , 的说“ 有 一大片 ” 应该强调 , 也 因为 “ 大片” 一 也突 出了学校爬上虎 的生命力旺盛 。这样评读 之后 , 让 全体学生通过读来体会 , 从而对爬 山虎生命力的顽强不 需任何讲解 , 学生就理解了 , 学生通过 自己的读 中悟 , 边 读边思 , 后评 , 读 评后 在读 , 把知识化 为 自己的能力 , 使 思维理解能力得 到有机 的锻炼 。 五、 小组讨论 , 互帮互 助 课 堂中 , 到教学重点 、 遇 难点 问题 , 教学气氛往往容 性, 不要 喧宾夺 主 , 要提高渗透 的 自觉性 , 把握渗透的可 行性 , 注意渗透 的反复性 。我相信 , 只要在教学 中, 结合 学生 思想 实际和知识 的接受 能力 , 点点滴滴 、 有机渗透 , 耳 濡 目染 , 移默化 , 潜 以达 到教 育 、 育 的双重 教育 目 智 的; 只要我们多做有心人 , 善于发现与引导 , 培养学生逐 步形 成科学 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 ,就 能大大 提高教学效 果与质量 , 实现素质教育 的根本 目的。
如何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如何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在当今经济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何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关键。
在本文中,我将对该问题进行详细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企业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
企业要树立创新意识,鼓励员工提出新思路、新观念,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励。
同时,企业应该加大对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提高创新效率。
企业还可以与高校、研究院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升自身创新水平。
其次,企业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人才是企业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没有高素质的人才,企业的创新能力就会受到制约。
因此,企业应该积极招聘有创新能力和潜力的人才,并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
同时,企业应该注重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吸引和留住人才。
第三,企业要加强与其他企业和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创新需要多方合作和资源共享,而不是孤立地进行。
企业可以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建立联盟或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研发和创新活动,分享创新成果和经验。
同时,企业还可以与政府、学术界和社会组织等进行合作,共同解决创新中的问题和挑战,推动创新的落地和应用。
第四,企业要积极参与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政府在推动创新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的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推动政策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
同时,企业还可以与政府共同建立创新基金和创新平台,为企业创新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
最后,企业要注重市场导向,将创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创新不能脱离市场,企业需要确定市场需求,针对市场需求进行创新研发,并及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
企业要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推动创新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企业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需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与其他企业和组织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注重市场导向等。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摘要学生是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探讨了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各类合适的参与机会,以及建立有效的教师学生互动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兴趣、创造力、自主学习、参与机会、教师学生互动1.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性。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和主动创造的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参与机会和建立教师学生互动等方面,介绍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校和教师应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舒适的学习环境。
这包括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基础。
学校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
这可以通过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学校和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团队项目,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 提供参与机会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有机会得到实现。
学校和教师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参与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学校和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参与教学决策和管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责任感。
5. 建立教师学生互动教师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注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我市激发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创新能力采取的措施、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我市激发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创新能力采取的措施、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我市紧紧围绕“加快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的部署,加强创新平台、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同时,在激发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创新能力方面,仍面临三方面困难问题需予以关注。
一、相关工作情况
(一)加强创新平台创建,推进创新体系建设。
一是注重前期培养。
通过加强引导和宣传培训,增强企业对各类创新平台的了解和认识,熟悉各类平台的认定标准,自觉推动平台软硬件建设。
二是坚持标准先行。
细化各类平台的申报标准,简化评审指标,明确评审工作流程,提高申报考核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是加强动态管理。
按照各类创新平台的管理办法,定期对各类、各级创新平台运行情况进行调度,掌握发展动态,有针对性采取相应发展措施。
(二)加强创新项目管理,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摘要:《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关键词:发挥学生主体培养创新能力近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教,轻学”的现象比较严重。
课堂上满足于“一讲了之”,学生满足于“一听了之”。
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
导致学生思维僵化,思维发展停滞;课业负担过重,学生懒于思考,疏于创造。
正是由于这种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更要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下面就我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点探究。
一、在教学中让学生有自信,认为我能行首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为了有效的学习,学生应该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多的自己去发现学习的材料。
每次讲授新课后,先让学生到黑板上练习一个题目,这个题目是本节课的内容,其他同学分组讨论。
然后让这个学生所学的内容来分析此题,讲解此题,突出重点、难点的地方。
此题考察了哪些基础知识,有几个知识点,即分析——讲解——归纳。
人人轮流讲解,这样以来,人人都可以到黑板上讲解练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本节内容复习巩固,为下节铺路搭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有一定效果。
每节课有一个学生讲题,方式、口味不同,学生易听,对讲题者本身来说,是一次最好的锻炼,对这种类型的题目,加深了印象,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忘记,学生反应这种方法很好。
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题目的理解能力,并且人人在班中都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人人都坚信:我能行,数学并不比别人差。
二、在教学中教师做引路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活动分组讨论,从而获得直接的经验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而弥补了数学学科实践能力的不足,加强了实践环节,重视了数学思维的训练,促进了学生志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发展,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它充分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主体性创新学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作为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全面发展,是我们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激励学生的创造力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学生的自主能力是指他们主动思考、自主决策和自主控制学习的能力。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机会。
首先,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和需求。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方式,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
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决策过程,让他们有机会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并与教师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
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的动力源泉。
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实物等,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开展小组合作、进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实践与体验的结合,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实用性。
三、激励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体现。
教师应该提供一个鼓励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创新性思考。
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观点和独特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并给予正面的反馈和鼓励。
最后,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开放性的项目或任务,让学生有机会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励学生的创造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主体作用是指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和决策过程。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仅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学生主体作用的理念指导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从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其次,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学生主体作用的理念下,学生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和项目。
在这些活动和项目中,学生不仅需要扮演领导者的角色,还需要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团队协作,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沟通和相互合作,培养出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的需要,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此外,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主体作用的理念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课程设置,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体验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艺术、体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活动,培养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并发展出自己的特长。
通过全面发展,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拥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总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对学校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和教育者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和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
教师的主体作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职业经
验和教育智慧,引导学生进行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可以实现教育教
学的高质量和有效性。
下面将从教师的思维方式、教育方式和课堂教学三
个方面分析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其次,教育方式是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采取多
种教育方式,如讲授、示范、引导、讨论等,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进行
差异化的教学。
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
通过不断尝
试和改进教育方式,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课堂教学是教师发挥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
课堂教学,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和掌握教学过程,使得教学过程充满活力,
学生充分参与其中。
教师不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还应成为学生的
学习引路人和启迪者。
在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
判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独立的发现。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
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品德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只
有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和高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能力
发表时间:2010-06-25T15:19:53.530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第7期供稿作者:符建民[导读] 启发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愿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前提,创新意识要从小培养符建民湖南省桃江县修山镇中心校
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正如教育家奥尼舒所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交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
”在生物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主要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素质。
启发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愿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前提,创新意识要从小培养,求知欲要早期激发,以便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自己的智力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教学《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时,让学生先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用黑纸片把叶子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再用阳光照射,接着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子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最后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子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学生完成这些步骤后,教师问道:“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黑纸片遮盖的叶片有淀粉吗?”“这说明什么?”通过观察,学生正确地做出如下的结论: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是必要的条件。
当学生试验成功后,学生不仅对学习生物的兴趣油然而生,而且把新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概括。
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全体参与,提供创新机会。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要求学生学,学生围着教师转,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在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他们有机会去探索新知识。
因此在课堂上要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去感知知识,获取知识。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学生有了我要学的心理,内心会产生一种强大的驱动力,推动着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例如,在教学《观察种子的结构》的实验时,人人参与,各自观察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外形结构。
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找到了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相同点:都有种皮和胚。
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不同点:菜豆种子有种皮,有两片子叶,无胚乳;玉米种子果皮种皮紧贴在一起,有胚乳,有一片子叶。
这样,整个教学过程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就连后进生也能通过对比观察了解菜豆种子于玉米种子的外形,结构。
整个教学过程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三、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动力。
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
做实验是他们上生物课最高兴的事。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验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验,真正地放手让学生实验。
让实验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实验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生的实验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实验操作中萌发,通过实验,你会发现,学生也是一个创造者。
例如,根据初二教材中“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做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的内容增加了一个实验。
我指导学生从玉米螟雌蛾体内提取了性引诱物——性外激素。
夏夜,带领学生到玉米地里做诱杀雄玉米蛾的实验:将雌玉米蛾的性引诱物涂在滤纸上卷成纸卷,悬在水盆的水面上。
学生兴趣很大,钻在玉米地里。
月光下,他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水盆。
只见从四面八方飞来的雄蛾纷纷扑向滤纸,投入水中,不一会,就有几百只雄蛾葬身水中。
同学们目睹了这种生物防治的高效性,异常兴奋。
的确,在教学中利用实验,让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通过探索客观规律的活动来获取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四、精心设计疑问,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突出每一环节所需解决的矛盾,精心设计一些既有兴趣又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调动其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血液》一课中,教师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观察两支量筒内的液体:一支是加入抗凝剂未分层的血液;另一支是加入抗凝剂已分层的血液。
教师问道:“这两支量筒内装的是什么?”学生通过平时对血液的认识,能马上认出来分层的那支量筒内装的是血液,而另一支是什么却答不出来。
教师说道:“这支量筒内装的也是血液,两支量筒的血液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说明了什么?”学生马上被这一连串的问题所吸引,强烈希望探寻答案,然后教师可顺理成章的引入血液的组成这部分的教学。
学生通过对两支血液的比较和对分层血液的观察,知道血液的成分不都是红色的,而是分出了三层不同颜色的成分:淡黄色半透明的是血浆,白色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红色的是红细胞,这样,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唯有新鲜的事物才能给人刺激,令人关注和兴奋,根据这一原理,生物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工厂,到农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用乳房生物反应器生产的药物、食物,使学生了解利用生物反应器生产人类所需的物质,具有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作用效果显著(或活性高),减少工业污染等优点。
了解转基因动物的乳汁能治疗相应的人类疾病。
又如,组织学生到农村参与农业生产活动,从生产实践中获得知识。
有一位同学运用生物课中学到的植物“开花和传粉”的知识,在自家的大棚里给南瓜进行人工授粉,放学后观察南瓜花的变化,他发现经过授粉的雌花,子房逐渐膨大起来,长成了小南瓜,而没有经过授粉的雌花却凋落了。
他把这种方法传授给村里人。
后来,他们村里的南瓜产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这些事例给人们一个启示:学生不但要从书本上学知识,更应从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样,生物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但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而且使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得到了实际应用,一旦带来社会效益,必然会令学生兴奋不已,更会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