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哲学死亡开放课程笔记1

合集下载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的哲学》雪莉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的哲学》雪莉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的哲学(雪莱.卡根教授讲课实录)序言《死亡的哲学》是耶鲁大学雪莱.卡根教授开设的公开课,课堂内容是关于死亡的哲学探讨,提到死亡,往往引申出另外一个话题:人死亡后,意识还会存在么?或者更通俗的疑问是:人拥有灵魂么?笛卡尔和柏拉图是灵魂论里的代表人物,雪莱·卡根教授似乎是位无神论者,他花了大篇幅来否定灵魂的存在,反驳灵魂存在说,进而向我们阐释死亡的本质。

如果你看过雪莱教授的课堂实录,你将会被他的亲和力感染,谈话式讲课也能让死亡这个话题变得更加生动而不是严肃沉闷。

关于死亡的话题,雪莱教授运用了一系列假设和推论,试图让我们离死亡“更近一些”,对于死亡的理解更进一步。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订阅我的这个系列,接下来就请跟随雪莱教授的思维,一起理解“死亡”,可不要被绕晕啦!第一课课程介绍这门课的内容是关于“死亡”,我的名字是雪莱·卡根,如我所说,这是一门关于死亡的课程,这是一门哲学课,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这门课,要讨论的一系列问题,与其它关于死亡的课程,所讲授的东西截然不同。

我想要讲的东西是你们在其他死亡课上听不到的。

首先我想到的是一些关于死亡本质和死亡现象的一些心理学和社会学问题。

因此,一堂死亡课,也许要好好讨论一下死亡的过程,以便让你们接受“人终会死去”的事实。

也许你们有人知道死亡五部曲论述,否认,愤怒,然后是妥协,实际上我记不清这五个步骤,我们也不会去讨论它。

同样,我们也不会讨论美国的丧葬行业,以及他们如何敲诈百姓。

实际上就是这样,在他们悲伤脆弱的时候,对他们提供的各种服务漫天要价,我们不会去讨论那些,我们不会去讨论丧失亲友时悲伤的过程,我们不会去讨论在我们的文化中,面对死亡的社会学态度,以及我们如何试着去避免面对死亡。

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话题,但是,如我所讲,它们不是我们在这堂课上要讨论的话题。

那么,我们要讨论什么呢?我们要讨论的是当我们思考死亡本质或诸如此类的问题时,所产生的哲学疑问。

关于死亡的哲学思考

关于死亡的哲学思考

关于死亡的哲学思考现代社会物质日益丰富,科技的发展让曾经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从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自我满足,逐渐开始主宰这个世界,可是人无法改变的是自己终将和其他所有生物一样,在某一天离开这个自己生存的世界,所有自己在这个世界辛苦得到的一切,都将随着死亡的到来,化为乌有。

那么,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为什么会对死亡产生恐惧?我们死后到底变成了何种物质?这种对死亡的思考不断困扰着人们,死亡也成为了哲学上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所以,认清死亡的本质,或许能让我们得到一些心灵上的解脱。

一、何为死亡要研究死亡是什么,我们就要先搞明白究竟什么是人。

按照物理主义者所言,一个人只是一个正常运作的人体,一个可思想、可感知的生物。

倘若我们接纳了这一观点,死亡究竟是什么?答案似乎再简单直不过了:我拥有一具肉体时,我就活着;而当我们不再拥有这样的肉体,当肉体功能停止正常运作的时候,我便死亡了。

当然人体除了肉体功能还有一系列较高层次的人格功能,我们在死亡时几乎是同时丧失两种功能的。

但是如果一个人患了重症,丧失了所有隶属人格功能的较高层次认知行为能力,但身体依然可以进行普通的肉体功能行为。

在这种情况之下,人格功能的停止远早于肉体功能。

那么死亡是在人格功能停止时,还是在肉体功能停止时发生?这就取决于我们接受的是肉体论还是人格论。

假设我们接受人格论,这就意味着,我存在,我的人格就必须存在。

如果一个人丧失进行人格功能的能力,而且是永久性丧失,便是死亡。

根据肉体论,如果我存在,那么我的肉体就存在。

但我们死后的尸体仍然是肉体,我的尸体存在,那么我的身体也仍存在。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作为非人的状态存在下去。

在我看来,只要我们是物理主义者,死亡就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

一具健康的人类身体可以进行各种不同的功能活动,只要相关的低级肉体功能活动也在发生,那么身体就是存活的。

当然,如果一切正常,身体也足以进行较高级的认知活动,那么我们眼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哲学:死亡.02.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哲学:死亡.02.
死后能否继续活着Is there life after death?
死后是否还有活的可能性Could there be life after death?
我能幸免一死吗Might I survive my death?
哲学上对此有反驳But there's a philosophical objection to the entire question.
然后再用几周时间And then we're going to spend several weeks,
至少一周or at least a week or so,
讨论个人同一性的问题talking about the nature of personal identity.
在我们开始之前But before we can even get started,
我们是由什么组成的What are we made of?
我们的组成部分是什么What are our parts?
在回答"我是否能够幸存"It seems plausible to think
这个问题之前that before we could answer the question,
我们要知道 "我"是什么we need to know, what am I?
人是什么What's a person?
一方面要搞清形而上学中What's the metaphysical composition of people,
人的构造是什么on the one hand?
同时还要弄清同一性及And we need to get clear on the nature of identity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哲学:死亡.15.Open.Yale.course—Philosophy:Death.DivX-YYeTs人人影视 [字幕转换助手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哲学:死亡.15.Open.Yale.course—Philosophy:Death.DivX-YYeTs人人影视 [字幕转换助手
不过想想一个熟睡的 无梦的夜晚
But think of the various periods during the night
的各个不同时段
in which you are in a deep, deep dreamless sleep.
你并没有在思考
You're not thinking.
我们是不是只能说我死了
do we have to then say I'm dead?
那似乎是定义死亡的最自然的方式
Well, that may seem to be the most natural way to define death,
但不可取
but it's not an acceptable approach.
So we need to revise our account of what it is
一个人死亡的具体含义
on the physicalist picture to say that you're dead.
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
What is it to be dead?
不可能只是不再运行人体功能
之前我们区分了肉体的死亡
Previously, we distinguished between the death of my body
和作为人的死亡
{\c
现在我们来着重研究作为人的死亡
let's focus on my death as a person.
如果我没有运行人体功能
If I'm not P-functioning,
On Judgment Day, God resurrects the dead.

死亡-哲学耶鲁大学开放课程纯中文译稿06集

死亡-哲学耶鲁大学开放课程纯中文译稿06集

翻译:YYeTs人人影视()编辑:三山先生6 灵魂存在与否的论证 (四) :柏拉图,第一部分在上次课的最后,我们开始简述一个,来自笛卡尔的论证或称为卡氏论证。

这个论证说仅仅通过思考,证明了:心灵肯定和我的身体是不同的。

这个论证令人吃惊的就是它完全只靠思想实验。

随后我们加上了一个哲学性的前提,如果我能想象一个东西独立于另一个存在,那么这两个东西肯定是不同的,所以我的心灵肯定不是我的身体,我的心灵肯定和我的身体不是一回事,也不是我的身体的另一种说法。

设想在某个世界里面,薛立存在而卡根不存在,你做不到。

因为很明显,它们是一个东西——薛立?卡根。

试图想象一个世界里某人的微笑存在,而身体不存在。

你压根就做不到,你不可能没有身体而有微笑。

当然,没什么神秘的,因为微笑并不是什么独立于身体的东西。

谈论微笑,像我们之前提到的,那只不过是谈论身体,或者身体的一部分,能做什么的一种说法。

你可以尝试想象,在《爱丽丝漫游仙境》里面,笑脸猫消失不见了而剩下的最后一个东西?——就是微笑。

但是当然,当你想象笑脸猫只剩下微笑的时候,你仍然想象着它的嘴唇、牙齿,或许还有舌头。

如果你要相信一个没有身体的微笑,那是根本做不到,因为微笑并不是独立于身体存在的东西。

试着不通过身体,笛卡尔说道,来想象我的心灵。

这很容易,因为我的心灵和我的身体,本就不是同一个东西,它们事实上是两个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能不借助其一想象另一个的原因,所以这个“卡氏论证”似乎给我们表明了:心灵是独立于身体的,不同于身体,不能称作身体,不是“我身体”的另一种说法。

所以心灵肯定是超出身体的额外东西。

是灵魂!这就是笛卡尔要证明的。

我说过迄今为止,哲学家们对于这个论证是否正确很有争议。

我就认为它不正确,我会马上给出一个反例,这个反例是这样的:我肯定你们大部分人或许全部,很熟悉昏星——粗略说来,昏星就是天黑时第一个能看见的天体,至少在一年的某个时间段是这样;我肯定你们也很熟悉晨星——晨星就是黎明来临,天快亮时,还能看到的最后一颗星星。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哲学:死亡.14.Open.Yale.course—Philosophy:Death.DivX-YYeTs人人影视 [字幕转换助手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哲学:死亡.14.Open.Yale.course—Philosophy:Death.DivX-YYeTs人人影视 [字幕转换助手
但我觉得
But it's possible, i suggested,
我们其实不应关注这个问题
that we really shouldn't focus on the question,
即如何才能活下来
what does it take for me to survive?
而应该关注
保持人格完全一样
that my personality stay identical.
我不必保持完全一样的
It's not that I have to keep all
信仰 愿望 和记忆
exactly the very same beliefs, desires, and memories.
But rather,
"我在乎的是什么
"what is it that I care about?
什么活下来才有意义"
What is it that matters in survival?"
因为从逻辑上讲
Because it's possible, logically speaking,
要注意一点 回想一下
To see that, recall the fact that
根据人格同一性的人格理论
according to the personality view, as a theory of personality identity,
是同一个人的关键不在于
the crucial point isn't
而是带有相同的人格活下来
but having the same personality?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哲学:死亡》(1)中文字幕阅读版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哲学:死亡》(1)中文字幕阅读版
并且绝对是
在我们解答问题上值得严肃对待的观点
第一个可能的观点是这样的
人可能是肉体和其他某物的结合体
心灵
第一个观点中我们需要讨论的
至关重要的问题是
心灵被认为是与肉体区分开来
截然不同的东西
用一个较为通俗的词表述 它是灵魂
人是 或人有
或者说人是由肉体和灵魂组成
如我所说灵魂是与肉体截然不同的某物
两个基本观点
从逻辑角度而言
我想你们可能会持有第三种观点
如果一元论认为人只有肉体
没有灵魂
你也能猜想有些人会说
人只有灵魂没有肉体
这个观点估计是从人只有心灵
而不是物理对象的观点出发的
物理对象只是一种幻觉
我们深陷这种幻觉之中
或是把它们当作物理对象
本身就是种混淆或是错误
我们可以叫它B1 B2 B3一直到Bn
在B1之前 你的身体还在运作
正常运作 也就是机体上的呼吸
复制细胞 诸如此类
在这个过程的最后 也就是Bn 身体死亡了
B是指身体 B1到Bn
这就是死亡的过程 至少
这是身体上的死亡
就像我说的 这就是一些
医学院的人
生物学家或生理学家
我会成为那个幸存者吗
答案当然是
不可能 你不可能死后逃生
这是毋庸置疑的
这让我想起
一个你们可能听过的笑话
小时候听到时估计会觉得让人很疯狂
飞机刚好
在加拿大和美国的边界上坠毁
刚好在边界上面
到处都是死人
他们该把幸存者埋在哪儿呢
答案是 他们不埋幸存者
你还小 所以你说 我不知道

手舞足蹈讲死亡课的耶鲁教授

手舞足蹈讲死亡课的耶鲁教授
成 长进 行 时
塑. : . I — 一
■ ■■■■■ ■■■■_ ● ,
手舞足 蹈i 并死亡 很 多没 学过哲学 ,甚 至对 哲学 望而生畏 的学生 ,都喜 欢 课的耶 薯教授 高 峰 上 卡根的课。他可 以花好几 节
对正常人来说 ,死亡是令
话 。但平 心而论 ,这 门面 向全
校乃至全球 的死亡公开课并不
是那么通俗 易懂 。卡根坦 承 : “ 其 中有些思 想可能很难一下
课 的时间为来 自物理 系 、电子
人恐惧 的 ,一想起 来就心寒 , 毫无快乐可 言。而对耶鲁大学 哲学教授谢 利 ・ 卡根来说 ,死 亡却是让他 痴迷不 已的学 问。
他 在 耶 鲁 大 学 的 网络 公 开 课 就 是

人 学公开课 :死亡 》,近 日,该 点归结于经典 的哲学 问题 “
书推 出中文版 。
生命 和死亡的本质 ,神态 自如
而潇洒 。
是什么”上——对 肉体 、灵魂
卡根 出生在伊利诺伊 州的 死亡是个沉 重而枯燥 的话 的不同理解 ,也决定 了一个人 斯 科 基 市 ,1 9 7 6年 从 卫 斯 理 题 ,卡根却 讲得津津有 味。他 对死亡 的不 同理解 。随后 ,他 大学 取得文学学 士学位 。1 9 8 2 永生是 大量 引用哲 学 、文学著作 中关 会 继续和学生们讨论 “ 年 获得 普 林 斯 顿 大 学 博 士 学 死亡意识 于生与死 的讨论 , 还 引用诗 歌 、 值得期待 的吗” 、 “ 位。此 后他 曾在 匹兹堡 大学和 科学发 现 、案例等元素 ,将死 如何 影响我们 的生活方式”等 伊 利 诺 伊 大学 芝 加 哥 分 校 任 亡这个深 奥的哲学 问题讲得无 问题 。 教 ,1 9 9 5年 来 到 耶 鲁 大 学。 卡 根 在 课 上 也 会 讲 些 笑 比生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耶鲁大学哲学死亡开放课程笔记1
第一课:课程介绍
穿着随意、行为不羁的教授在这节课里主要介绍了这门课程的讨论范围,教学的基本方法,以及课程的成绩考核。

教授明确了这门课程不会考虑宗教问题,也不会讨论有关死亡的社会问题,以及如何避免死亡的生物学问题。

这门课主要考虑讨论死亡的本质以及通过讨论此类问题时所产生的哲学疑问。

整个课程第一部分为死亡本质问题,即形而上学部分,主要方向为自我本质和人的同一性问题。

第二部分为死亡的价值论,也就是对死亡的态度和评价。

最后讨论自杀问题。

教授在这门课程的介绍中提出了一些观点,比如灵魂是不存在的,对永生的渴望可能是没有价值的,甚至自杀也不是完全不符合道德的。

由此看来,教授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门课可以教授一些思维方法,以及颠覆一些关于死亡的世俗观点。

在关于灵魂的介绍中,教授指出,人希望有灵魂是因为希望永生。

这从某种程度上暗示了灵魂学说不是一种理性思考的结论,而是一种感性渴望的产物。

第二课:人的本质:二元论与物理主义
这节课主要是引题,通过层层剖析介绍两种对灵魂的主要观点,并且表现了教授的思维方式,就是层层深入,不停的提问,产生新问题,再分析,再提问。

教授就从最基本的问题开始延伸,既然是死亡课,第一个问题是我们能否幸免一死?由于我们都知道人是不可能永生的,起码身体不能,那么死后是否会有一部分,比如灵魂,可以继续存在?这就进一步引出了“我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有了人活着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最后提及了同一性的问题。

这门课的前半部分主要讨论死亡的本质问题,或者说是形而上学问题,基本就是对以上这些问题的分析。

1、首先讨论第一个问题----人能否幸免一死?教授不从生物学角度考虑,只从哲学角度考虑。

他认为,这个问题首先就是定义的问题,死亡的定义就是生命的结束,死亡之后就无所谓生命,那么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矛盾的。

教授的意思是,如果定义明确了,自然就可以避免愚蠢的问题,讨论这样哲学问题都是故作高深,而他讲了那么多比喻和笑话都是对故作高深的嘲笑。

思考:
每个人从直觉上都是希望永生的,所以产生灵魂论或者说二元论并不奇怪。

通过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教授努力展示的是他实证倾向,并且不会在抽象概念上过多纠缠。

2、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从死亡的现象来看,经过几个步骤后人的肉体就死亡了,现在的问题是“肉体死亡后人是否还能存在”的问题,或者说是否有什么东西在人死后还能存在。

3、因为是哲学课,所以任何问题都需要思考,尽管我们都知道人死后,就没有什么东西存在了,剩下没腐烂的肉体不是人,是尸体。

但我们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这一点,这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人是什么”,或者说人的本身都包括什么,人是个什么样的实体。

4、由此引出了两个主要观点,一个是二元论,就是人是由灵魂和肉体组成的,现代一点的说法是人是由心灵和肉体组成的,也就是人有一部分是非物质的。

另一个观点是物理主义,即人没有什么部分是非物质的存在。

5、教授顺带提了第三种观点,即人只有灵魂没有肉体。

所有的物理对象只是一种感觉,我们心灵的感觉,那些物理对象之所以为物
理对象,是因为心灵把它们当作物理对象,那些实体本身或许并非我们所感受的那样或者本身并不存在,这个观点在哲学里被称作唯心主义。

6、二元论的看法,首先看灵魂说,灵魂既是非物质的实体,但也可以和身体(物质)互动。

一方面,灵魂可以指示和命令身体。

另一方面,身体又能刺激灵魂感知。

(二元论还有其它更复杂的观点,这里暂不讨论)。

灵魂既然是和身体互动,就说明它应该在人体内,但由于其是非物质的,我们不能指定其在身体的某个位置。

但问题在于灵魂是非物质的,那么当肉体死亡,它会继续存在。

但这就带来了第一个问题,灵魂是控制肉体和感知肉体的,肉体没有了之后,灵魂还控制什么、感知什么呢?
第二个问题,就是,如果人死后灵魂还在,那么人的肉体只是暂时存在的一个东西,不是人本身,也就得出一个结论:人即灵魂!身体只是人临时的一个房子或者玩具。

思考:
解释第二个问题只能通过宗教,但教授是不谈论宗教的,而且这门课的推进手段就是质疑,各个宗教解释都是经不起质疑的。

因为宗教总是和真善美道德准则联系在一起,质疑宗教就象质疑道德准则一样,成为邪恶的一部分,其实我们每天都在质疑一些东西,食品安全、制度公正、信息真实、科学理论等等。

唯独质疑宗教似乎是大逆不道的,就好象应该把质疑宗教者和恐怖分子划在反人类的群体里。

由此还出现了一个名词,无神论者,最近有个科学家认为这个词是很可笑的,因为没有什么不打篮球者、不打高尔夫球者之类的名词。

他认为,有神论才是需要标注的,无神论不需标注。

第一个问题才是致命的,因为,如果灵魂失去了控制能力和感知能力,还能说灵魂是存在的吗?因为灵魂在肉体活着的时候是感知肉体并控制肉体的,那么在人的肉体逐步死亡的过程中也会不断让灵魂感知死亡,一步一步地,失去控制和感知,最终完全失去。

但由于灵魂是非物质的,那么灵魂是否无法被实体过程所摧毁呢?如果灵魂没有被摧毁,但是又没有了控制和感知的媒介,灵魂自身怎么感知自己的存在?要知道,我们假定有灵魂的证据,或者说感到有灵魂的证据,就是从灵魂的控制和感知体验中来的,没有了这些体验,灵魂就没有证据能证明其存在。

关于灵魂在肉体死后可以自由脱离肉体位置,也就是从第二个问题引申出来的灵魂说支持者的辩驳。

教授通过驳斥灵魂出窍的传说对这个问题也同样质疑。

而且,如果物理过程可以让灵魂感受到,那么也就是物质可以影响灵魂。

也就是,即便有灵魂,也是有极大的可能在肉体逐渐死亡的
过程中受其不断影响避免不了毁灭。

如果灵魂不需要位置,那么我们怎么会有身体,即便灵魂论者否认灵魂在人体的具体某处,那也不能否认灵魂和身体有一定的联系。

如果连这个也否认,那么讨论灵魂也就没有意义了,完全不归属任何事物、也不和任何事物联系的东西也就没有讨论的意义。

其实教授说了这么多灵魂,只是引子,他的用意是驳斥了灵魂永生说后,再驳斥高级二元论,即,心灵是可以随肉体死亡而毁灭的,但心灵依然是具有非物质特性的。

这个二元论才是物理主义的真正对手。

7、物理主义观,核心思想是,人只是个肉体,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物质实体。

只不过更复杂,能做更多的事,能理性思考、会逻辑推理、有感情、可以创造、拥有梦想和抱负、可以彼此沟通的肉体,但所有这些被归为心灵的东西,依然只是物质表现,没有非物质实体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