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及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的案例分析题库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的案例分析题库1、一位学生在班里丢了10元钱,班主任气不打一处来,让全班32名学生投票选“贼”,结果有2名学生入选。
当2名学生要求拿出证据来,老师举起手中的选票:“这就是证据!”⑴班主任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⑵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样做?参考答案:【答案要点】(1)班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
(2)分析:该班主任对于“班级里学生丢10元钱”事件,采取了学生“投票,,选“贼”的办法,并以此作为证据来处理,这是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不仅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违反了教育法律法规,不仅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伤害,也有悖于教师的职业形象。
(3)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做到:-①教师要模范遵守宪法及其他各项法律、法规,尤其是要带头遵守《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坚持德法并重,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完全符合法制的要求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②教师要学法、知法、懂法,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全面履行教师的义务和正确行使教师的权利,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学校、学生和自己的合法权利。
2、某校一位学生期中物理考试成绩12分,让学生自评时,该生给自己打了99分,于是老师在卷面上批示:“你去死!”指出该教师存在的错误,并进行原因分析和点评。
参考答案:①这位教师犯了语言过失错。
②案情中,这位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很差,却自评打分很高,是公然做了手脚,不知羞耻;对老师是一种轻慢与冒犯,于是作出了“你去死”的不文明批示。
这位教师有着强烈的“师道尊严”心态,学生稍有冒犯、怠慢就使教师出现冲过职业“底线”的不道德行为。
现实中还有一种人际关系:教师训斥学生,同事以至家长往往认为老师是“为孩子好”,表示理解与宽容,使得失去监督、获得同情的。
正是这种人际状况使我们有些教师惩罚批评学生时,随心所欲,甚至有恃无怨,以至变相体罚学生,这种行为应当予以纠正。
3、数学课上,老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讲完了规定的内容,老师问:“同学们,听懂了吗?”全班学生大声说:“听懂了。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课后练习答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单项选择题1、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这说明了道德具有B A、相对独立性B、阶段性C、历史继承性D、共含性2、一个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的修养境界是DA、诚信B、仁义C、反思D、慎独3、职业道德不具有的特点是DA、内容的全面性B、时代的先进性C、法律的约束性D、适用范围的有限性4、职业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AA、岗位责任的总体规定效用B、规劝作用C、爱干什么就干什么D、自律作用5、关于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CA、社会公德的建设方式决定了职业道德的建设方式B、职业道德只在职业范围内起作用,在社会公德领域不适用C、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之间相互推动、相互促进D、社会公德的任何变化,必然引起职业道德的相应变化6、关于职业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准则B、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法定规则C、职业道德是约束从业人员职业活动的精神力量D、职业道德体现了职业的共性要求,而无差异性要求7、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B)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A、工作岗位B、职业活动C、劳动过程D、消费过程8、不同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BA、不同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B、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C、不同社会的社会价值标准D、不同社会教师的社会地位9、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形成于AA、春秋战国时期B、周朝C、夏朝D、汉朝10、教育爱又称为(A ),具有主动性、无私性、理智性等特点。
A、师爱B、母爱C、友爱D、博爱11、关于如何培养职业情感,不正确的认识是AA、只有从事符合个人兴趣的工作,才能激发职业情感B、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有助于培养职业情感C、以小“善”去小“恶”,坚持点滴积累以巩固职业情感D、时时反思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强化职业情感12、关于职业良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如果公司老板对员工好,那么员工干好本职工作就是有职业良心B、公司安排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是职业良心的本质C、职业良心是从业人员按照职业道德要求尽职尽责地做工作D、一辈子不“跳槽”是职业良心的根本表现13、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过程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AA、依法执教B、教书育人C、爱岗敬业D、团结协作14、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C )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
教师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

教师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的法定权利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参与学校民主管理B. 参加教师培训C. 获得与工作相适应的报酬D. 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义务?A.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B. 完成教育教学任务C. 尊重学生人格D. 向学生收取额外费用答案:D3.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是:A. 因材施教B. 以学生为中心C. 以教师为中心D. 以考试为中心答案:A4. 教师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不得有下列哪项行为?A. 体罚学生B. 鼓励学生C. 关心学生D. 尊重学生答案:A5. 教师违反职业道德,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应当如何处理?A. 给予警告B. 给予记过C. 解除聘用合同D. 撤销教师资格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履行的义务包括:A. 遵守法律法规B. 完成教育教学任务C. 尊重学生人格D. 保守国家秘密答案:ABC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享有的权利包括:A. 参与学校民主管理B. 获得与工作相适应的报酬C. 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D. 参加教师培训答案:ABCD3. 教师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不得有以下哪些行为?A. 体罚学生B. 歧视学生C. 泄露学生隐私D. 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答案:ABCD4.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应当:A.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B. 为人师表C. 关爱学生D. 勤勉敬业答案:ABCD5.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A. 因材施教B. 以学生为中心C. 以教师为中心D. 以考试为中心答案:AB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教师有权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对)2. 教师有权向学生收取额外费用。
(错)3. 教师有义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对)4. 教师有权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教师职业道德法律法规

教师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每小题只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把最符合题意选项前的字母填入空栏中)1.教师劳动的对象是()A商品 B 课本 C 学校 D 人2.教师劳动区别于其他行业劳动的显著特征是()A示范性 B 社会性 C 复杂性 D 个体性3.教师是立校之本,()是立校之魂A 校长B 学生C 师德 D 知识5.在教师家长的交往中,应该主动的一方是()A 学生B 家长C 教师D 学校6.热爱学生是师德的()A 核心B 条件C 重点 D 要求8.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
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实践活动中()A 工作与学习的一致性B 教书与育人的一致性C 复杂与艰巨的一致性D 个体与群属的一致性9.良好师德形成的内因是()A 自我修养B 职业教育C 专业引领 D 理论宣传10 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由于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构成。
A 教师职业特点B 教师职业要求C 教师职业规范 D 教师职业荣誉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请在题后括号打√,错的请打×)1.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2.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重要在于学,而不在于做()3.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做重要的前提。
()4.“优点不夸跑不了,缺点不批改不了”()5.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亲情、友情的爱是相同的。
()6.中小学生在法律上是:国家公民;未成年公民,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7.教师讥讽学生的行为是不恰当的,但不属于违反师德的行为。
()8.以学生为本,就是着眼于学生能够进入理想的学校。
()9.教师打骂学生的行为其实也没有什么,他们都是恨铁不成钢,也是对学生负责。
()10 处罚是教育,宽容也是教育,却比处罚更有影响力。
()三.简要下列问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2.师生感情好,老师的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师生关系紧张,老师的表扬学生认为是哄人,老师的批评学生认为是整人。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

第一单元练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B3.D4.B5.B6.C7.C8.C9.D 10.D11.A 12.B 13.C 14.C二、材料分析题 1.在一次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讨论会上,老师们积极发言。
王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文体活动,多上文体课。
”李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运用素质教育的有关知识,分析老师们的发言。
分析:材料中两位教师的认识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误解。
(1)王老师的认识是对素质教育形式化和内容的误解,片面的理解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过程“多开展文体活动,多上文体课”的确能培养学生体育和美育的发展,但他却忽视了智育、德育等其他方面的发展,这并不符合素质教育当中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另一方面,教育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2)李老师的看法是对考试的误解。
考试的形式不只包括百分制考试,并且考试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应试教育中使用其作为学习的目的。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但这并不是说要完全的摒弃“考试”,而是要将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手段,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
2.在一次写作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说说“我的理想”,这时一个小男孩举起了手,怯怯地说:“我的理想是做一只老鼠……”课堂上的学生哄堂大笑,老师说:“理想是美好的、崇高的,不能是大家反对的,坐下吧!”小男孩哭得很伤心。
十年后,小男孩长大了,给这位老师寄去了一封信:“我的理想是做一只老鼠,搬走所有的黑暗,给世界无限的光明;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小偷,偷走夏日的酷暑,冬日的严寒,把舒适留给人间……”这位老师懊悔不已。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

第一单元练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B3.D4.B5.B6.C7.C8.C9.D 10.D11.A 12.B 13.C 14.C二、材料分析题 1.在一次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讨论会上,老师们积极发言。
王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文体活动,多上文体课。
”李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运用素质教育的有关知识,分析老师们的发言。
分析:材料中两位教师的认识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误解。
(1)王老师的认识是对素质教育形式化和内容的误解,片面的理解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过程“多开展文体活动,多上文体课”的确能培养学生体育和美育的发展,但他却忽视了智育、德育等其他方面的发展,这并不符合素质教育当中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另一方面,教育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2)李老师的看法是对考试的误解。
考试的形式不只包括百分制考试,并且考试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应试教育中使用其作为学习的目的。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但这并不是说要完全的摒弃“考试”,而是要将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手段,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
2.在一次写作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说说“我的理想”,这时一个小男孩举起了手,怯怯地说:“我的理想是做一只老鼠……”课堂上的学生哄堂大笑,老师说:“理想是美好的、崇高的,不能是大家反对的,坐下吧!”小男孩哭得很伤心。
十年后,小男孩长大了,给这位老师寄去了一封信:“我的理想是做一只老鼠,搬走所有的黑暗,给世界无限的光明;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小偷,偷走夏日的酷暑,冬日的严寒,把舒适留给人间……”这位老师懊悔不已。
智慧树知到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特征是()。
选项:A:敬业爱业B:清正廉洁C:为人师表D:团结合作答案: 【为人师表】2、单选题:()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社会等关系时所必需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选项:A:教师职业道德B:教师职业道德信念C:教师职业道德情感D:教师职业道德意志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3、多选题: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有哪些()。
选项:A:教师职业道德有着更大的自觉性B:教师职业道德更具先进性C:教师职业道德更具典范性D:独特的示范性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有着更大的自觉性;教师职业道德更具先进性;教师职业道德更具典范性;独特的示范性】4、判断题:所为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品质。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5、判断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第二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孔夫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选项:A: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B:教师自己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C: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D: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答案: 【教师自己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2、单选题: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这意味着教师要()。
选项:A: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B:尊重学生、信任学生C: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D: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答案: 【关心学生,了解学生】3、单选题: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
选项:A: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B: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C: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D: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答案: 【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4、单选题: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要求教育者()。
教师职业道德、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1]
![教师职业道德、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8d838407f12d2af90242e682.png)
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2.在当代政治和法律生活中,(法与政策)是两种社会规范、两种社会调整手段。
3.当代中国法的形式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政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国际条约和协定等。
4.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为(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5.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教育法是调整各级各类(教育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权利是以(法律形式规定)并加以保障的人们所应当或可以享有的一种利益。
8.教师职务是根据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相应的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专业技术工作岗位)。
9.教师聘任制度是按照一定原则,采取学校和教师之间签订具有明确(任职期限)的聘任合同的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形成工作契约关系的教师任用制度。
10.学校依法治校是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11.《教育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2.《义务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进行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
13.《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
14.《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六百比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
15.《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一)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二)(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十六条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_ 平等、民主、合作 _是新型师生关系地基本理念.
9.教学大纲侧重强调地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课程标准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地同时,还关注学生学习地_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_.
10.课程综合性是新课程特点之一,其综合性表现为__加强学科综合_设置综合课程、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1.教学大纲相对强调教师地教,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地学,强调学习地过程与方法.
12.新课程标准从内容上看,关注学生地__学习兴趣与经验;终身学习必备___地基础知识和技能.
13.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地课程是_校本_课程.
14.一般认为,传统地课堂教学偏重_科学世界_,远离生活世界和儿童世界.
15.按照课程资源地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_素材性资源_和_条件性资源_两大类.
16.教师专业化是使教师从_普通职业_型转化成_专业职业_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地过程.
三、概念辨析和观点简答
17、教师侵害学生受教育权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l)侵犯学生受教育机会平等地权利;(2)侵害学生参加考试地权利;
(3)?犯学生上课学习地权利;(4)侵害学生受教育地选择权;(5)侵犯学生在升学、复学方面地同等权利.
18、怎样建立新型地师生关系?
答:(l)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2)以爱为基础,信任、理解学生;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4)讲求民主,宽松和谐;(5)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人格.
19、简述确立三维目标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地重要意义.
答:有利于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地现象,注重学习主体地实践和体验,注重学习者地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课程本身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地高度统一,使日常地学科学习上升到追求真善美地境界,有利于激发学生地学习潜能.
20、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地角色和行为需要发生哪些变化?
答:(l)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全面发展转变;(2)由“大一统”教育向“让每一个孩子选择适合自己地教育”转变;
(3)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4)由“重结果”向“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
(5)由“知识权威”向“平等和谐”转变;(6)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21、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地重点是什么?
答:(l)在评价功能方面,要淡化甄别与选拔,重视发展;(2)在评价内容方面,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关注个体差异;
(3)在评价主体方面,实现评价主体地多元化;(4)在评价方法方面,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
22、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什么要求和挑战?
答:我国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地专业化和专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地要求和挑战.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和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地关键:(1)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地能力和水平是教师专业发展地核心要求.(2)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地基本理念.(3)实现角色地转变是教师专业发展地具体目标.(4)教师专业发展还应体现为教师对育人地责任感地提升.
四、分析应用题
23、某校初中二年级学生费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与邻座讲话,经老师多?教育仍无改变.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子女疏于管教.班主任赵老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赵老师认为,如果继续让费某随班学习,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于是他三番五次找费某谈话,要其自动退学.费某在老师地压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厌学心理,便于2002年5月20日,未经家长同意,辍学回家.这位班主任老师做法是否合理?请加以分析.
答:(1)停止学生上课地做法是不对地,侵犯了学生受教育地权利;教师要依法执教.
(2)分析与评论:停止违反纪律地学生?课,应符合教育活动地价值要求,与对学生地教育相一致,同学生违纪程度相适应,有充分客观地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班主任老师不得随意不让学生上课,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和感情用事;后进生地转化需要教师地爱心、耐心和信心;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偏爱,要讲究教育艺术.
24、结合自己所任学科地教学实际,谈谈从“知识本位”教学设计向“育人为本”教学设计转变地基本要领.
答:(1)从目标设?与执行地角度,要实现从“知识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变;
(2)从内容选择与转化地角度,要实现从“封闭、单一、确定性内容”向同时兼有“开放、多元、不确定性内容”转变;
(3)教师要变单向学生传授固定知识向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转变,要运用丰富多样地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展,要不断增加创造性地教学设计;
(4)设计过程中要由过去过份关注教师地教向更多关注学生地学习兴趣、要求、体验等转变;
(5)教学过程中要由过去过分关注结论、结果向同时关注过程、方法、态度等转变;
(6)教学评价中要由过去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向同时关注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培养学生丰富个性等转变.
25、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请你谈谈对这个教师成长公式地理解和体会.
答:这个公式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地客观规律.因为,经验是教师专业发展地重要资源,但没有反思地经验是封闭地、僵化地和有局限地.
在教育教学经验地基础上进行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以下功能:
(l)反思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地自我,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地专家;
(2)反思使教师隐藏在自己心中地教育思想得以激活;
(3)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地主要方式.
一、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地实施时间?1986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