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自动检测技术基础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 第1章 检测技术及仪表概述

五、检测技术及仪表的研究内容
(1)研究传感原理方法及相应器件设备。 (2)研究信息处理(如信号放大、滤波等)与变换的方法。
【克服干扰;从间接信号中恢复目标信息。】 (3)研究检测问题中信息传输、接收、存储、显示的方法与技术。 (4)研究抗干扰技术和故障检测、诊断的功能。 (5)研究检测方法、检测仪表及检测系统的理论分析方法、参数及结 构的最优化设计技术。 (6)研究智能仪表的设计与集成方法。
2023年8月14日
EXIT
第1章第7页
二、检测技术及仪表的应用
工业生产 医疗卫生 日常生活 军工武器 ……
2023年8月14日
EXIT
第1章第8页
三、检测技术及仪表的地位和作用
人类正在走出机械化的过程,进入以物质手段扩展人的感官神经系统
及脑力智力的时代,而这种物质手段的首要方面正是检测技术及仪器仪表。
测。
2023年8月14日
EXIT
第1章第17页
二、直接检测、间接检测与联立检测
联立测量(也称组合测量)
其中: x1, x2, …, xm:被测量 y1,y2,…, yn:直接测得值
20第18页
二、直接检测、间接检测与联立检测
检测刻线0、1、2、3间的距离,要求每个刻线间隔测 量3次:
自动检测技术:能够自动地完成整
个检测过程的技术,以信息的获取、 转换、显示和处理的自动化为主要研 究内容。
研究新的检测方法
仪表技术 利用新的检测技术
开发现代化的检测系统
自动检测技术 检测技术
检测仪表技术
获取分辨率、准 确度、稳定性和 可靠性都很高的 对象信息
2023年8月14日
EXIT
第1章第12页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成分量传感器
状态量传感器
如:各种接近开关 等
探伤传感器等
如:超声波探伤仪等
模拟传感器 (3)按输出量种类来分 数字传感器 直接传感器
(4)按传感器结构来分
差动传感器
补偿传感器
数字人体称重仪
数字压力变送器
1.3 测量误差
测量技术中的名词:等精度测量、非等精度测量、真值、实际值、标称值、 示值、测量误差。
第一章自动检测的检测定义:包含有测量、检验的意义,有对被测对象有用信号检出的含义。 目的就是反映、揭示客观世界存在的各种运动状态的规律。
检测分类:以被测量信号分类,为电量、和非电量技术二大类。
自动检测:就是在测量和检验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或仅需要很少的人工干预而 自动进行并完成的。实现自动检测可以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程度,减少人为干扰 因素和人为差错,可以提高生产过程或设备的可靠性及运行效率。
x x A
针对存在的误差,往往利用修正值。提高测量值的精确度。 注意:修正值可能为曲线、公式、表
2 相对误差 ①实际相对误差
A 100 % A
②示值相对误差
x 100 % x
③满度(或引用)相对误差
n
x xn
100%
nm
xm 100% a% xn
1.算术平均值
n x1 x2 .... xn xi x n i 1 n
2.标准差
i 1
n
2 i
n
系统误差的消弱和消除 粗大误差的判别与剔除
二 、传感器的分类及命名
1. 分类 参量传感器
电阻式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等 热电偶传感器
(1)按工作 原理划分
刘传玺版自动检测总结及课后习题答案

考试形式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5分)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四.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12分)五.问答题(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共8分)复习重点红字部分为重点,含作业前言第1章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1.1 概述1.1.1 检测技术的含义、作用和地位(重点)1.1.2 工业检测技术的内容1.1.3 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重点)1.1.4 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1.2 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重点,与2.1.3 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合二为一)1.2.1 静态特性1.2.2 动态特性1.3 测量误差及消除方法1.3.1 测量误差的概念1.3.2 误差的表示方法(重点)1.3.3 误差的分类1.3.4 误差处理习题与思考题题1-1 (参考P8相对误差)题1-2 (参考P8P9最大引用误差和精度等级)题1-3 (参考P9系统误差)题1-4 (参考P10P11P12随机误差及其处理)题1-5 (参考P12P13粗大误差的判别与坏值的舍弃)补充题1:非电量电测法的主要优点?答:1)能够连续、自动地对被测量进行测量和记录。
2)电子装置精度高、频率响应好,不仅能适用于静态测量,选用适当的传感器和记录装置还可以进行动态测量甚至瞬态测量。
3) 电信号可以远距离传输,便于实现远距离测量和集中控制。
4) 电子测量装置能方便地改变量程,因此测量的范围广。
5) 可以方便地与计算机相联,进行数据的自动运算、分析和处理.补充题2:一个完整的闭环自动控制系统通常是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显示记录装置等部分组成,分别完成信息获取、转换、显示和处理等功能。
为什么说传感器是检测系统最重要的环节。
答:传感器是把被测量(如物理量、化学量等)转换成电学量的装置,显然,传感器是检测系统与被测对象直接发生联系的部件,是检测系统最重要的环节,检测系统获取信息的质量往往是由传感器的性能一次性确定的,因为检测系统的其它环节无法添加新的检测信息并且不易消除传感器所引入的误差。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章节:第一章自动检测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掌握常见自动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理解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内容:1. 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和作用2. 自动检测技术的分类3. 常见自动检测技术及其原理4. 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自动检测实例,如自动门、自动感应灯等,引发学生对自动检测技术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3. 示范:通过示例演示常见自动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4. 实践: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体验自动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效果。
5.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学生能理解常见自动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学生能认识到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教案章节:第二章传感器技术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3. 理解传感器在自动检测系统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2. 传感器的分类3. 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4. 传感器在自动检测系统中的重要性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传感器实例,如温度计、光敏电阻等,引发学生对传感器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3. 示范:通过示例演示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4. 实践: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体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效果。
5.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传感器在自动检测系统中的重要性,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学生能理解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教案章节:第三章信号处理与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信号处理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第1章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2. 按测量方式分类
1)
在测量过程中,用仪表指针的位移(即偏差)决定被测量的 测量方法,称为偏差式测量法。应用这种方法进行测量时标准 量具不装在仪表内,而是事先用标准量具对仪表刻度进行校准。 在测量时,输入被测量,按照仪表指针在标尺上的示值, 决 定被测量的数值。它以直接方式实现被测量与标准量的比较, 测量过程比较简单、迅速,但是测量结果的精度较低。这种测 量方法广泛用于工程测量中。
第1章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3)
在应用仪表进行测量时,若被测物理量必须经过求解联立 方程组才能得到最后结果,则称这样的测量为联立测量(也称 为组合测量)。在进行联立测量时,一般需要改变测试条件, 才能获得一组联立方程所需要的数据。
联立测量的操作手续很复杂,花费时间很长,是一种特殊 的精密测量方法。它多适用于科学实验或特殊场合。
第1章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1.2.2
1.
1)
在使用仪表进行测量时,对仪表读数不需要经过任何运算, 就能直接表示测量所需要的结果,称为直接测量。例如,用磁 电式电流表测量电路的支路电流,用弹簧管式压力表测量锅炉 压力等就为直接测量。直接测量的优点是测量过程简单而迅速, 缺点是测量精度通常较低。这种测量方法是工程上大量采用的 方法。
第1章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3. 网络化检测系统
总线和虚拟仪器的应用,使得组建集中和分布式测控系统 比较方便,可满足局部或分系统的测控要求,但仍然满足不了 远程和范围较大的检测与监控的需要。近十年来,随着网络技 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化检测技术与具有网络通信功能的现代网 络检测系统应运而生。例如,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网络化检测 系统,由于其组态灵活、综合功能强、运行可靠性高,已逐步 取代相对封闭的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集散检测系统。又如,面 向Internet的网络化检测系统,利用Internet丰富的硬件和软 件资源,实现远程数据采集与控制、高档智能仪器的远程实时 调用及远程监测系统的故障诊断等功能;
自动检测与仪表考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电阻式传感器
1、领略:电位器式传感器、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测温热电阻传感器、气敏电阻传感器及湿敏电阻式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控制:电位器式传感器、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测温热电阻传感器、气敏电阻传感器及湿敏电阻式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3、熟练控制:电位器式传感器、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测温热电阻传感器、气敏电阻传感器及湿敏电阻式传感器的测量主意和应用。
第四章电感式传感器
1、领略:自感式传感器种类和电感式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检测中的应用。
2、控制:自感式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和转换电路,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和测量电路。
第五章电涡流式传感器
1、领略: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及特性。
2、控制:电涡流式传感器的测量转换电路。
3、熟练控制:电涡流传感器在位移测量、转速测量、厚度测量、探伤和临近开关等方面的应用。
第六章电容式传感器
1、领略: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形式和应用特点。
2、控制:控制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与转换电路,以及电容式传感器在振动、压力、位移、流量等物理量的测量和电容式临近开关等方面的应用。
1、领略:压电效应现象,石英晶体、压电陶瓷、高分子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压电材料的应用特点。
2、控制:压电式传感器测量转换电路及应用。
第 1 页/共 1 页。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题库(含答案)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题库(含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本文档适合电气工程类专业同学朋友们,希望能帮到你们)一、填空题1.检测技术是一门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应用技术学科。
2.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输出单元及显示装置等部分组成。
3.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其中敏感元件是必不可少的。
4.在选用仪表时,最好能使其工作在不小于满刻度值 2/3 的区域。
5.准确度表征系统误差的大小程度,精密度表征随机误差的大小程度,而精确度则指准确度和精密度的综合结果。
6.仪表准确度等级是由系统误差中的基本误差决定的,而精密度是由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中的附加误差决定的。
7、若已知某直流电压的大致范围,选择测量仪表时,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其量程大于被测电压而又小于被测电压1.5倍的电压表。
(因为U≥2/3Umax)8、有一温度计,它的量程范围为0~200℃,精度等级为0.5级。
该表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为 1℃,当测量100℃时的示值相对误差为 1% 。
9、传感器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它的作用是将非电量转换成与之具有一定关系的电量。
10、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部分组成。
11、某位移传感器,当输入量变化5mm时,输出电压变化300mv,其灵敏度为 60mv/mm 。
二、选择题1.在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中,完成信息采集和信息转换主要依靠 A 。
A.传感器 B. 测量电路 C. 输出单元2.构成一个传感受器必不可少的部分是 B 。
A.转换元件 B.敏感元件 C.转换电路 D.嵌入式微处理器3.有四台量程均为0-600℃的测量仪表。
今要测一约为500℃的温度,要求相对误差≤2.5%,选用精度为 D 的最为合理。
自动检测技术ppt课件

特点: 综合性(机、光、电一体),先进性(学科发展), 广泛性,传成性 软硬件结合
应用: 1、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 2、安全经济运行监测 3 、自动化技术四个支柱之一 4、推动科技发展
检测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目了然
数字式仪表
数字式仪表 的特点: 准确,但最 后一位经常 跳动不止。
热敏电阻
LED、LCD的特点:
LED亮度高、耐振动;LCD耗电省、集成度高, 但不利于夜间观察。
带背光板的LCD可以在夜间观看
特点——
能显示复杂的 图形和曲线,
但价格昂贵。
图像显示
图像显示(续)
带RS-232接口的万用表及图像显示
工业检测涉及的内容(续)
物体的性质和成分量: 空气的湿度(绝对、相对)、气体的化学成分、浓度、
液体的粘度、浊度、透明度、物体的颜色 状态量:
工作机械的运动状态(启停等)、生产设备的异常状态 (超温、过载、泄漏、变形、磨损、堵塞、断裂等)
电工量(U、I、f、R、Z、E、B ……在电工、电子等课程
一种典型的自动检测系统
(检测系统在发电厂的应用) .
传感器简介:
①传感器是测量装置,能完成检测任务;
②输入量是某一被测量,可能是物理量,也可能是化学量、
生物量等;
V、I、F、P
③输出量是某种物理量,便于传输、转换、处理、显示等,
可以是气、光、电物理量,主要是电物理量;
④输出输入有对应关系,且应有一定的精确程度。
检测技术在卫星中的应用 红外扫 描区域
人造卫星
检测技术在海啸预报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Δmax—仪表所允许的误差界限,即允许误差;
yFS —仪表量程。 通常用准确度 Nhomakorabea精度)等级来表示仪表的准 确度,其值为准确度去掉“±符号”及“%”后 的数字再经过圆整取较大的约定值。
刘玉长
例1:某压力表的量程为10MPa,测量值的允许 误差为0.03MPa,则仪表的准确度等级为? 解:
准确度 Δ 仪表的允许误差 100% max 100% 仪表的量程 yFS
(二) 误差分类
误差产生的原因很多,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可从不同角度对测量误差进行分类: 1、按误差出现规律分 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1)系统误差(system error): 指在偏离测量规定条件时或由于测量方法引入的 因素所引起的、按某确定规律变化的误差,它反映了测 量结果对真值的偏离程度,可用“正确度”的概念来表 征。性质:有规律,可再现,可以预测。
刘玉长
刘玉长
上篇 自动检测
自动检测技术主要介绍工业过程控制中温度、 压力、流量、物位、成分、机械量等的检测原 理、方法与检测仪表。内容如下:
检 测 技 术 基 础 刘玉长 温 度 检 测 与 仪 表 压 力 检 测 与 仪 表 流 量 测 量 与 仪 表 物 位 检 测 仪 表
机 械 量 测 量 与 仪 表
(一)测量范围与量程
测量范围: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检测系统或仪 表能够测量的被测量值的总范围,测量范围用 下限值ymin至上限值ymax来表示,即ymin~ ymax。 测量量程:为测量范围上限与下限的代数差,即 yFS=ymax-ymin FS:Full Scale S分度号热电偶 0 ~ 1750 ℃,测量范围,和根 据需要确定 测量量程:yFS=ymax-ymin =1750-0=1750℃ B分度号热电偶 500 ~ 1800℃ yFS=ymax-ymin =1800-500=1300℃
准确度
Δ 仪表的允许误差 100% max 100% 仪表的量程 yFS
设计高温实验炉为例,采用S分度号热电偶, 最大允许误差2℃, yFS=ymax-ymin =1750-0=1750℃, 准确度=(2/1750)×100%=0.11%,需要0.2级仪 表 刘玉长
0.03/10×100%=0.3% 因为我国的自动化仪表精度等级中不推荐 采用0.3级仪表。 往较大级别取值,所以仪表的准确度等级应为 0.5级。 刘玉长
原因:装置误差、环境误差、使用误差 处理:统计分析、计算处理→ 减小
当测量次数足 够多时,其算 术平均值趋于0
(3) 粗大误差( abnormal error ): 指由于错误的读取示值,错误的测量方法 等所造成,明显歪曲了测量结果的误差。这种测 量值一般称为坏值或异常值,应根据一定的规则 加以判断后剔除。 性质:偶然出现,误差很大,异常数据, 与有用数据混在一起。 原因:装置误差、使用误差。 处理:判断、剔除。
五、检测仪表的主要性能指标
静态性能指标: 不必考虑仪表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动态 关系而只需考虑静态关系,联系输入量与输出量 之间的关系式中不含有时间变量。 动态性能指标: 是测量仪表在动态工作过程中所呈现出的 特性,其反映测量仪表对随时间变化的被测量所 响应的性能,通常采用时域特性与频域特性等来 表征。 以下仅介绍静态性能指标。 刘玉长
仪表线性度示意图
1-实测曲线;2-理想曲线
变差
y上行 y下行 max yFS Hmax 100% yFS
100%
模拟时代这个问题比较突出,数字化轻松解决 刘玉长
刘玉长
5
(五)重复性
重复性指在测量装置在同一工作环境,被 测对象参量不变的条件下,输入量按同一方向 做多次(三次以上)全量程变化时,输入输出 特性曲线的一致程度。用输入输出特性曲线间 最大偏差值ΔR与量程yFS之比百分数来表示,如 图。
真值 x0是指被测量的客观真实值,有以下几种取法:
理论真值:理论上存在、计算推导出来,如三角形内角和 180°。 约定真值:国际上公认的最高基准值。如:基准米 ,定义米是 1/ 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 相对真值:利用高一等级精度的仪器或装置的测量结果作为近似真值
刘玉长
ΔR R 100% yFS
R
(六)分辨力
分辨力是指仪器能检出和显示被测信号的 最小变化量,是有量纲的数。分辨率是指仪器分 辨力除以仪表的量程。 对数字仪表而言,如果没有其他附加说明, 一般认为该表的最后一位所表示的数值就是它的 分辨力。分辨力的数值小于仪表的最大绝对误差。 而最大示值的倒数为数字表的分辨率。例如, 3½位表的最大示值为1999,分辨力是1,则分辨 率为: 1/1999≈1/2000=0.0005= 0.05% 即万分之五。 刘玉长
第一章 自动检测技术基础
本章介绍自动检测技术、仪表的基 本概念与有关测量误差及处理的基本原 理与方法。 第一节 自动检测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测量误差及处理方法 第三节 测量不确定度
刘玉长
成 分 分 析 仪 表
显 示 仪 表
新 型 检 测 技 术 与 仪 表
1
第一节 自动检测的基本概念
一、检测
检测即测量,是为准确获取表征被测对象 特征的某些参数的定量信息,利用专门的技术工 具,运用适当的实验方法,将被测量与同种性质 的标准量(即单位量)进行比较,确定被测量对标 准量的倍数,找到被测量数值大小的过程。 获取被测对象定量信息并和标准值比较。
刘玉长
刘玉长
3
显示(记录)仪表
四、检测仪表的分类
按被测参数性质分: 过程参数(温度、压力、流量、物位、成份 ); 电气参数(电能、电流、电压等); 机械量(位移、速度、振动等);
数字式显示
显示屏显示
刘玉长
压力表 过程 刘玉长
电流电压表 电气
振动分析 机械量
检测仪表的分类
按使用性质分类:实用型、范型和标准型; 接触比较多的是实用性。 其他分类方式:工作原理不同,分为模拟式、 数字式和图像式等;按仪表功能的不同,可分 为指示仪、记录仪、积算仪等;按仪表系统的 组成方式的不同,分为基地式仪表和单元组合 式仪表;按仪表结构的不同,分为开环式仪表 与闭环式(反馈式)仪表。 刘玉长
(三) 线性度
仪表实测输入输出特性 曲线与理想线性输入输出特 性曲线的偏离程度(如图)。用 实际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与理 想输入输出特性曲线间最大 偏差值Δ m与量程yFS之比百 分数来表示,如图。
线性度
m 100% yFS
(四)变差
变差也称回差或迟滞误差,在外界条件不 变的前提下,使用同一仪表对某一参数进行正反 行程(即逐渐由小到大和逐渐由大到小)测量,两 示值之差为变差,变差反映仪表检验时所得的上 升曲线与下降曲线经常出现不重合的现象。 原因:检测装置中的弹性元件、机械传动 中的间隙和内摩擦、磁性材料的磁滞。
传感器 电量
变送器
电量/数字量
检测仪表的组成框图
刘玉长
刘玉长
(二) 变送器
其作用是将敏感元件输出信号变换成既保 存原始信号全部信息又更易于处理、传输及测量 的变量,因此要求变换器能准确稳定的实现信号 的传输、放大和转化。
刘玉长 热电偶
温度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刘玉长
研华变送模块
(三) 显示(记录)仪表
也称二次仪表,其将测量信息转变成人感 官所能接受的形式,是实现人机对话的主要环节。 显示仪表可实现瞬时或累积量显示,越限和极限 报警,测量信息记录,数据自动处理,甚至参量 调节功能。一般有模拟显示、数字显示与屏幕显 示三种形式。
刘玉长
→检 定。 0.2级表可以校正 0.5级
标准仪器的测量标准差< 1/3 测量系统标准差
2、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是指被测量的绝对误差与约定值的 百分比,通常有三种表示方式: (1)实际相对误差:约定值为被测量的真值。 δ 实=Δ/x0 ×100% 真值x0, Delta(大写Δ,小写δ (2)给出值相对误差:约定值可选“测量值”、 “标称值”、“实验值”、“示值”、“刻度值” 等。 δ给=Δ/x ×100% (3)引用误差:约定值为仪表量程yFS。 δ引=Δ/ yFS ×100% 刘玉长
刘玉长
刘玉长
4
(二)准确度
定义:准确度也称精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实际值
相一致的程度,是测量的一个基本特征。
准确度 Δ 仪表的允许误差 100% max 100% 仪表的量程 yFS
准确度等级(精度等级)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建议书No.34推荐, 仪表的准确度等级采用以下数字: (1,1.5,1.6,2,2.5,3,4,5,6)×10n ,n=1,0,-1,-2,-3等 上述数列中禁止在一个系列中同时选用 1.5×10n和1.6×10n,3×10n也只有证明必要和合 理时才采用。 我国自动化仪表精度等级【GB/T13283-2008】 有0.01、0.02、(0.03)、(0.05)、0.1、0.2、0.25、 (0.3)、(0.4)、0.5、1.0、1.5、(2.0)、2.5、4.0、5.0 等级别(括号内的精确度等级不推荐采用)。 一般科学实验用的仪表精度等级在0.05级以 上;工业检测用仪表多在0.1~5.0级,其中校验用 的标准表多为0.1或0.2级,现场用多为0.5~5.0级。 刘玉长
原因:原理误差、方法误差、环境误差、使用误差。 处理:理论分析、实验验证→ 修正。
刘玉长
6
(2)随机误差(random error):指在实际条件下多 次测量同一个量时,如果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以 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的误差,它反映了测量结果的 分散性,可用“精密度”的概念来表征。
性质: 对称性 正态分布 单峰性 有界性 抵偿性
《自动检测和过程控制》 (第4版) 电子课件
王水波
手机 13012385365 Email:422696783@ 地址:A区综合实验大楼 336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