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盐

合集下载

亚硝酸盐介绍、产生及其危害

亚硝酸盐介绍、产生及其危害

亚硝酸盐介绍、产生及危害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类食物中毒又称肠原性青紫病、紫绀症、乌嘴病,是一种白色不透明结晶的化工产品,形状极似食盐。

工业盐(又称私盐)因系由化工原料加工制成,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

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味微咸,易溶于水。

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并在工业、建筑业中广为使用,肉类制品中也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

由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的机率较高。

食入~克的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亚硝酸盐能使血液中正常携氧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

亚硝酸盐是剧毒物质,成人摄入一克即可引起中毒,3克即可致死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产生硝酸盐(NO3—)与亚硝酸盐(NO2—)分别是硝酸(HNO3)和亚硝酸(HNO2)的酸根,它们作为环境污染物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是在气态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中以及动植物体与食品内。

环境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污染来源很多,如:1.人工化肥:有硝酸铵、硝酸钙、硝酸钾、硝酸钠和尿素等;2.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与人畜粪便,据测试1升生活污水在自然降解过程中,可产生110毫克硝酸盐;1公斤垃圾粪便堆肥在自然条件下经淋滤分解后,可产生492毫克硝酸盐;3.食品、燃料、炼油等工厂排出大量的含氨废弃物,经过生物、化学转换后均形成硝酸盐进入环境中;4.汽车、火车、轮船、飞机、锅炉、民用炉等燃烧石油类燃料、煤炭、天然气,可产生大量氮氧化物,平均燃烧1吨煤、1千升油和1万立方米天然气可分别产生二氧化氮气体9、13与63公斤,这些二氧化氮气体经降水淋溶后可形成硝酸盐降落到地面和水体中;5.食品防腐与保鲜:硝酸盐与亚硝酸盐被广泛用在肉品和鱼的防腐和保存上,以使肉制品呈现红色和香味,在每公斤肉食品中加入亚硝酸盐(一般为亚硝酸钠)5毫克以下,在一定时间内肉色观感良好;加入20毫克以上,可呈现商业上需要的稳定色彩;加入50毫克则有特殊气味。

环境中化肥施用、污水灌溉、垃圾粪便、工业含氮废弃物、燃料燃烧排放的含氮废气等在自然条件下,经降水淋溶分解后形成硝酸盐,流入河、湖并渗入地下,从而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

亚硝酸盐的性质

亚硝酸盐的性质

03 生物学效应及毒性盐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过量摄入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亚硝酸盐还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 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引起缺氧症状。
亚硝酸盐在体内可以转化为亚硝胺, 这是一种具有强烈致癌性的物质。
急性毒性作用表现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通 常由于误食或过量摄 入含有亚硝酸盐的食 物引起。
了解并遵守国际公约与协议中关于亚硝酸盐的限制要求,加强国际合作
与交流,共同推动亚硝酸盐的安全管理与控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生物迁移
亚硝酸盐可以被生物体吸收和富集,通过食物链进行迁移, 其速率受到生物种类、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人为活动对迁移转化影响
1 2 3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氮肥和农药,导致土壤和水 体中亚硝酸盐含量增加,影响其迁移转化规律。
工业排放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气中含有大量的 亚硝酸盐,排放到环境中会对其迁移转化产生影 响。
仪器分析方法应用示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01
可分离和鉴定复杂样品中的亚硝酸盐,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
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02
适用于测定食品、环境等样品中的亚硝酸盐,可同时检测多种
离子。
毛细管电泳法
03
利用电场驱动下,带电粒子在毛细管中的迁移速度差异进行分
离和检测,适用于微量亚硝酸盐的分析。
城市生活污水
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较高的亚硝酸盐浓度,排放 到河流等水体中会改变其迁移转化规律。
土壤中累积和降解过程
累积过程
亚硝酸盐在土壤中的累积主要来源于化肥、农药等的使用,以及含氮有机物的分解。累积量受到土壤性质、施肥 量等因素的影响。

亚硝酸盐性质

亚硝酸盐性质

亚硝酸盐性质亚硝酸盐是一种常用的有机物,它同时具有酸性和碱性特点。

它们主要用于工业和实验室中的许多应用,这说明它们具有着多种不同的性质。

本文将对亚硝酸盐性质进行介绍。

一、结构特性亚硝酸盐是一类有机物,其化学结构包含一个硝基和一个酸基,在结构上是一种卤素的盐类。

它的分子式可以表示为RNO2,其中R代表一种有机官能团,例如烷基,取代基,等。

它们的分子量很小,通常为100 - 250,这种物质具有离子性和化合性。

二、物理性质亚硝酸盐的物理性质主要取决于其结构和官能团。

它们的晶体结构是晶体状固体,颗粒大小可以达到纳米尺度。

它们有一定的屈光性,可以在某些特定光谱范围内发射吸收光。

此外,它们的溶解度和湿度也会受到影响,其中溶解度较高,湿度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化学性质亚硝酸盐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即酸性和碱性。

在酸性状态下,它们会分解为氧化物和水,形成HNO2的混合物。

当它们与酸反应时,会形成HNO2,H2O2和N2O4的气体混合物。

在碱性条件下,它们分解成氢氧化物和氧,形成硝酸根和水。

它们可以与碱金属、碱土金属或碳酸金属反应,以形成这类盐类。

四、生物应用亚硝酸盐具有多种生物应用。

它们可以作为液体溶液或固体晶体来使用,用于分离、分析和测定物质,这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物质。

此外,它们还可以用于除臭剂、防腐剂和医疗保健产品,此外,它们也可以用于药物制造、食品加工、染料制造等行业。

五、安全性亚硝酸盐具有很强的毒性,所以它们必须在特定环境下使用,需要采取特殊的安全措施。

其中吸入这类物质可能会导致喉部刺激、干咳以及恶心等症状,长期暴露可能会导致肝脏和肺部的损伤。

另外,食用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也可能会导致中毒。

总之,亚硝酸盐是一类常用的有机物,具有酸性和碱性性质。

它们具有着良好的物理性质,可以用于多种行业。

但同时,它们也具有很强的毒性,能够较易地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在使用这类物质时,应当小心谨慎,确保人身安全。

亚硝酸盐 标准限值

亚硝酸盐 标准限值

亚硝酸盐标准限值
亚硝酸盐(nitrite)是一种无机化合物,通常以毒性较低的亚
硝酸钠(sodium nitrite)为代表。

亚硝酸盐在食品和水体中的
标准限值如下:
1. 食品中的亚硝酸盐限制:
- 在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最大允许残留量由各国标准规定,
一般为每千克肉制品中不超过150毫克(mg)。

- 在蔬菜、水果和其他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最大限量标准由各
国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国际上通常为每千克食品中不超过10
毫克。

2. 饮用水中的亚硝酸盐限制: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饮用水中的亚硝酸盐限制为每升不超过0.5毫克。

- 欧盟标准规定饮用水中的亚硝酸盐限值为每升不超过0.5毫克。

需要注意的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标准可能略有差异,以上数据仅供参考。

对于特定产品和用途,建议参考当地的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

水中亚硝酸盐正常范围

水中亚硝酸盐正常范围

水中亚硝酸盐正常范围
【原创版】
目录
1.亚硝酸盐的概念和来源
2.亚硝酸盐的危害
3.亚硝酸盐的正常范围
4.如何降低水中亚硝酸盐含量
正文
亚硝酸盐是一种无色、具有咸味的化合物,它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生成的。

在水中,亚硝酸盐通常是由水中的有机物分解而来,尤其是渔业养殖水体中的鱼粪和残饵等有机物质。

亚硝酸盐对水生生物有一定的危害,高浓度的亚硝酸盐会导致水生生物中毒,甚至死亡。

亚硝酸盐的正常范围因不同的水体和生物种类而异。

一般来说,淡水中亚硝酸盐的正常范围为 0.1-0.5mg/L,海水中则为 0.2-1.0mg/L。

然而,对于渔业养殖水体,由于养殖密度较大,有机物质产生较多,亚硝酸盐的正常范围会相应降低,一般控制在 0.1mg/L 以下。

如果水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降低其含量:
1.定期清淤:清除池底的淤泥,减少池中的有机物,从而也减少了有机物分解产生氨后而形成的亚硝酸盐。

2.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良好,始终达到“肥而爽”,使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夏季每半月用 10~15 公斤/亩生石灰水泼洒消毒,投放鱼虾菌乐或利水素,用以改良水质。

3.合理使用增氧机: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减缓亚硝酸盐的生成。

4.吹脱法、折点加氯法和生物脱氮法等:根据具体氨氮的浓度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降低水中亚硝酸盐含量。

总之,水中亚硝酸盐的正常范围因不同的水体和生物种类而异,但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对水生生物具有一定的危害。

亚硝酸盐的性质

亚硝酸盐的性质

亚硝酸盐的性质
亚硝酸盐是一类混合性化合物,由化学式为R-X-O-N=N-X-R(其中R表示不同的有机官能团,X表示氧或硝基)构成。

由于它们的化学过程相对简单,它们经常用于工业生产和制药。

亚硝酸盐是一类热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和耐酸性,可以将它们应用于多种领域,如电子行业,农药生产,香料的制造,农肥的制备,医药的研发等。

它们的稳定性非常好,能够在高温和酸性环境下稳定存在。

亚硝酸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也是重要的,用它们作为催化剂可以加速有机物的反应,还可以用于除臭剂的制备,因为它们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可以有效地抑制有害气体的挥发。

亚硝酸盐还可以用于食品添加剂的制备,因为它们是一类经实验证明具有一定抗菌活性的复杂有机物,可以有效地抑制食品中的细菌的生长。

另外,亚硝酸盐也可以用于生物应用。

因为它们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人体内的微生物生命活动,有助于抑制疾病的发生,同时可以用于增强机体的抗病毒能力。

总之,亚硝酸盐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工业生产,生物制药,医疗,食品添加剂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们可能会成为未来科学研究和实用技术发展的重要材料。

- 1 -。

亚硝酸盐分子量

亚硝酸盐分子量

亚硝酸盐分子量亚硝酸盐,通常是指硝酸盐的一种还原产物。

它的分子量是根据其结构和配位离子数而定的。

在一般情况下,亚硝酸盐的分子量范围通常从40到300不等。

亚硝酸盐通常是无色或浅黄色的晶体,其结构与硝酸盐相似,但它只有一个硝基团,化学式为NO2。

它们通常将带有亚硝酸阴离子(NO2-)和金属阳离子或非金属离子(如铵离子NH4+等)结合形成盐的形式存在。

一些常见的亚硝酸盐包括硝酰氨盐(NH4NO2)、亚硝酸钠(NaNO2)和亚硝酸铜(Cu(NO2)2)。

亚硝酸盐的分子量与其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硝酰氨盐具有很高的分解热,使其易于燃烧,因而用于制造烟火和爆炸物。

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铜等亚硝酸盐在潮湿条件下可容易被氧化成亚硝酸,进而进行自发的反应。

这种反应产生的臭氧(O3)与空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臭氧和二氧化氮(NO2)。

亚硝酸盐还可用于制备别的化合物。

将亚硝酸钠与氯仿反应可制备出环氧丙烷。

亚硝酸还可与乙二胺或苯乙烯等化合物反应,生成有用的产物。

亚硝酸盐的应用十分广泛。

硝酰胺盐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烟火和其他爆炸物的原料。

亚硝酸钠在食品加工中也有用途,例如在肉制品加工中,可以作为防腐剂和色素稳定剂。

此类应用中,亚硝酸盐较为短暂,在被消耗后会转化为亚硝酸。

在限制亚硝酸盐使用的亦需注意其转化产物亚硝酸的可能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亚硝酸盐的分子量大小直接影响其在化学反应中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并且,其在爆炸物、防腐剂和色素稳定剂等方面的应用使其广受关注。

在使用和处理亚硝酸盐时,需要特别注意其在环境和人体健康上产生的潜在影响。

亚硝酸盐的存在也会造成空气污染。

亚硝酸盐的氧化会生成二氧化氮等对健康和环境有害的化合物。

二氧化氮是一种臭氧前体,会对空气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高浓度下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为了减少亚硝酸盐的排放和污染,各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针对食品加工行业中亚硝酸盐的使用,一些国家规定了严格的限制和监管措施。

水中亚硝酸盐正常范围

水中亚硝酸盐正常范围

水中亚硝酸盐正常范围摘要:1.亚硝酸盐的来源和产生原因2.亚硝酸盐的危害3.如何降低水中亚硝酸盐含量4.亚硝酸盐的制法和应用5.结论正文:一、亚硝酸盐的来源和产生原因亚硝酸盐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化学物质,其主要来源包括土壤、水体和空气中的硝酸盐。

在正常情况下,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较低,通常不会对人体和生物造成危害。

然而,在水质污染的情况下,亚硝酸盐的含量可能会增加,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亚硝酸盐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水中硝酸盐的转化:合格的饮用水中,硝酸盐含量很少。

但如果水源被含氮有机物污染,硝酸盐含量就可能增加。

亚硝酸盐通常是由水中原有的硝酸盐转化而来,这一过程可以在水体中自然进行,也可以在饮用水反复加热的过程中发生。

2.污染源:空气中的硝酸盐和氮氧化物可以通过降雨进入地表水,形成亚硝酸盐。

此外,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以及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也可能导致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二、亚硝酸盐的危害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致癌: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可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2.影响生长发育:亚硝酸盐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不良影响,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下降等问题。

3.引起中毒:亚硝酸盐在摄入过多时,可能导致急性中毒,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4.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亚硝酸盐对水生生物具有毒性,可能导致水生生物死亡,影响水体生态平衡。

三、如何降低水中亚硝酸盐含量降低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控制污染源:加强对农业、生活和工业废水的管理,减少氮氧化物和硝酸盐的排放,从源头上控制亚硝酸盐的产生。

2.采用生物脱氮技术:通过引入具有硝化—反硝化功能的有益菌,促进含氮有机物进行硝化—反硝化反应,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

3.调整水体pH 值:通过添加酸碱调节剂,调整水体的pH 值,使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从而降低其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硝酸盐食品引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摘要] 目的通过剖析此次食物中毒事件,总结应对中毒事件的经验,科学地处置中毒事件,降低危害程度。

方法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依据流行病学调查对相关物品采样,对相应项目进行实验室检测。

结果从进食情况分析,并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了该次事件是一起进食被亚硝酸盐污染食品所致的食物中毒。

结论亚硝酸盐是一类引起食物中毒机率较高的无机化合物,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亚硝酸盐的正确认识,并加强亚硝酸盐生产、销售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等环节的监管,减少类似中毒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亚硝酸盐;中毒;流行病学;监管
[Abstract] Objective To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ood poisoning event, and summary of coping poisoning event experience, scientific disposal of poisoning, then to reduce the harm degree. Methods Did fiel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case control study,according to related items sampled epidemiological survey,treat the corresponding item of laboratory detection.Results From feeding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mbined with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confirmed the incident was eating nitrite pollution caused by food poisoning food. Conclusion Nitrite is a kind of food poisoning caused by the higher rate of inorganic compounds.The relevant functional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improve people to nitrite correctly,and strengthen the nitrite production, sales food additives such as nitrite supervision,reduce the poisoning incident.
[Key words] Nitrite; Poisoning; Epidemiology; Supervision;
亚硝酸盐与现代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由于亚硝酸盐的强氧化性,人体摄入后会导致组织缺氧而造成中毒,若摄入量大可造成急性死亡。

成人中毒剂量为 0.3~0.5 g,致死剂量为 1~3 g[1],亚硝酸盐及相关制品的使用不当或管理不善,常容易引起中毒事件。

宜宾市翠屏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期接到一起因亚硝酸盐污染食品引起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为从中吸取教训,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我们对此次事件进行详细剖析,以期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 年 7 月 8日下午 14 时 03 分,宜宾市翠屏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电话报告,宜宾港口食堂发生疑似食物中毒,患者已送到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救治。

接到报告后,中心高度重视,出动 11 名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和 3 名检验人员,赶赴事发现场和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样品采集和实验室检测,经调查中毒经过情况如下:2012 年 7 月8日中午 12 时,宜宾港口职工 49 人在港口食堂共同进餐,至 12 时 30 分左
右,杜某(男,29 岁)开始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嘴唇和手指紫绀等症状,至 8 日晚 22 时,共 19 人先后到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救治(总院消化内科 5 人,总院肾病内科 4 人,南岸分院肾病内科 5 人,南岸分院肾病综合内科 5 人)。

医院采取了催吐、洗胃、输液、特效解救药亚甲蓝应用、对症等治疗措施,经过 1~3 d治疗后,部分病人已痊愈出院,无人死亡。

1.2 调查方法流行病学调查(1)潜伏期:19 名患者中,潜伏期最短 20min,最长 1h,其中≤30min10 人,31~60min 9人。

在 20~60min内发病 19 人,占总发病人数的 100%(。

2)临床现:患者均不同程度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胸闷、嘴唇和手指绀。

其中头晕 19 人,恶心呕吐 11 人,胸闷 12 人,嘴唇和手指紫绀16 人占发病人数的 84%。

(3)性别、年龄和分布:患者中男 18 人女 1 人。

年龄分布中,年龄最大 58 岁,最小 24 岁,24~30 岁 8 人31~40 岁 5 人,41~50 岁 4 人,51~60 岁 2 人。

(4)进餐情况调查:该食堂采用统一食堂分餐制,菜谱为:木耳炒肉、花菜炒腊肉、凉拌豇豆、炒南瓜丝、泡萝卜。

对中毒者进餐情况调查,食用木耳炒肉 17 人、花菜炒腊肉 18 人、凉拌豇豆 17 人、炒南瓜丝 19 人、泡萝卜 8 人,进餐食谱中,以进食炒南瓜丝、花菜炒腊肉、和凉拌豇豆比例最高。

卫生学调查该职工食堂无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无相应的卫生制度,管理松散。

样品采集和实验室检测(1)食品样品:采集现场剩余食品:木耳炒肉、花菜炒腊肉、凉拌豇豆、炒南瓜丝、泡萝卜,米饭,采集现场调料:味精、食盐、豆瓣、辣椒酱,不明物质:白色未知物、白色未知片状物,共计 12 件样品。

检测项目是亚硝酸盐,木耳炒肉亚硝酸盐含量 52mg/kg,花菜腊肉 68mg/kg,凉拌豇豆 130mg/kg,炒南瓜丝 1.8×103 mg/kg,泡萝卜未检出,味精未检出,食盐未检出,豆瓣未检出,辣椒酱未检出,米饭未检出,白色未知物3.2×105mg/kg,白色未知片状物未检出。

(2)患者样品:采集到2 名患者洗胃液,均检测出亚硝酸盐。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相同时间、同一地点进餐,有共同进餐史。

患者潜伏期短,发病急骤,临床以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胸闷、嘴唇和手指紫绀为主,临床表现相似。

从进食情况分析,所有患者均进食被亚硝酸盐污染严重的炒南瓜丝、凉拌豇豆或花菜炒腊肉或木耳炒肉。

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认定本次事件为亚硝酸盐污染食品引起的一起食物中毒。

3 讨论
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日常生活提及的亚硝酸盐主要指亚硝酸钠,正常情况下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

因亚硝酸盐具有防腐性,其与肉品中的肌红素结合而更稳定,故食品加工业中常将其作为保色剂;同时,亚硝酸盐可防止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产生,某种意义上可提高食用肉制品的安全性[2]。

但是,当人体吸收过量亚硝酸盐,会导致血液中正常携氧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人体组织缺氧,严重会令脑部缺氧,甚至死亡。

亚硝酸盐中毒一般潜伏期为 1~3 h,其发病急速,以由组织缺氧引起的紫绀现象(如口唇、舌尖、指尖青紫,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为主要特点,中毒后常有头晕、乏力、嗜睡、烦躁、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3]。

近年来,由于亚硝酸盐不良事件的发生及媒体的炒作,亚硝酸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缺乏正确引导,人们产生了相当大的误解,一度出现亚硝酸盐恐慌,不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对食品工业也产生了负面作用。

其实亚硝酸盐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植物性食物中,特别是含硝酸盐高和用氮肥多的作物
里。

据调查我国蔬菜含硝酸盐多数在 1000 mg/kg以上,亚硝酸盐一般低于3mg/kg,而腌菜则达 118~6514 mg/kg[4]。

除体外摄入亚硝酸盐外,人体还可内源性合成。

硝酸盐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到唾液后有 20%可转化为亚硝酸盐。

1994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WHO规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每日允许量分别为量
(ADI值)分别为 5mg/(kg.bw)和 0.2 mg/(kg.bw)[5]。

近来研究表明,亚硝酸盐不仅可引起急性食物中毒,而且在烹调或一定条件下,肉制品等食物内的亚硝酸盐可与氨基酸降解反应,生成有强致癌性的亚硝胺[6-7],因此预防亚硝酸盐的危害已成为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此次事件中,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调查为临床救治病人及时提供了有针对性的依据,19 例中毒病人很快治愈,未造成人员死亡。

调查中发现该职工食堂无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无相应的卫生制度,管理松散。

说明餐饮业从业人员的疏忽及对亚硝酸盐的毒性认知不够是引起此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也侧面反映了各相关职能部门执法队伍在工作中存在疏漏。

为杜绝类似中毒事件的发生,随着现代贮藏和保鲜技术的不断改进,应提倡在肉类加工中少用甚至不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

对相关从业者应加大对亚硝酸盐适用禁忌的宣传教育,增强防控意识,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

同时职能部门应对一些食品加工企业要加大监督监测力度,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8-9],并严厉打击乱用和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