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课后练习

合集下载

岳阳楼记课后练习答案

岳阳楼记课后练习答案

岳阳楼记课后练习答案1.A2.(1)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清晨湖面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3)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能有所不同呢?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5.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每标对一处得1分,共3分)6.(1)放晴(2)日光(3)一起(4)这,这样(每空l分,共4分)11.(1)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每句2分,共4分)7.(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每空l分,共3分)8.对比悲喜(每空l分,共3分)9.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2分)9.(1)国都1分。

(2)日光,1分10.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则为平民百姓忧患;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则替君主担忧。

1分,意思对即可。

11.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

1分;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1分。

意思对即可。

11、(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着长江流水,水势浩大,宽阔的毫无边际;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天气景象千变万化12、13、略7.4分。

每小题1分。

(1)在……之前(2)归依(3)建筑,建造(4)让8.2分。

每小题1分。

(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我)只看见了血山,哪里(怎能)看到假山?9.4分。

姚坦关心百姓,敢于直言。

(2分)姚坦的言行是选文甲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写照。

(2分)10.胜:美好晖:日光11.这就是岳旭楼的雄伟景象12.写洞庭湖全景(2分)13.唐贤今人诗赋14.日光(或阳光)15.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天涯若比邻)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或断肠人在天涯) (标准同4)16.①B ②C ③B ④A17.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犹如一块璧,静静地沉浸在水底。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岳阳楼记》精品课后练习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岳阳楼记》精品课后练习

10 岳阳楼记基础闯关全练拓展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谪守(zhé)淫雨(yín)朝晖夕阴(huī)B.皓月(hào) 霏霏(fēi) 岸芷汀兰(zhǐ)C.骚人(sāo) 潜形(qiǎn) 薄暮冥冥(mǐng)D.怒号(háo) 舟楫(jí) 心旷神怡(yí)2.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南极潇湘感极而悲者矣B.一碧万顷长烟一空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多会于此D.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翻译下列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文:(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译文:(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4.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前人之述备矣B.览物之情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属予作文以记之能力提升全练拓展训练1.下列句中对比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迁客骚人的情怀与“古仁人之心”对比。

B.“春和景明”的美景与“淫雨霏霏”的悲凉对比。

C.“感极而悲”与“喜洋洋”两种心情对比。

D.“先天下之忧而忧”与“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比。

2.下面的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A.衔远山,吞长江。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对联是我国语言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既有“冰清对玉润”的工整典雅之美,也有“狗尾草,鸡冠花”的诙谐机智之趣。

试根据括号内的提示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1)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到心头。

(岳阳楼对联)(2)千里马,五更鸡,龙眼对马蹄;行踽踽,色匆匆,文竹对。

(《水浒传》人物)三年模拟全练拓展训练(2019广东深圳耀华实验学校第一次月考,7—9)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9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岳阳楼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0 《岳阳楼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北宋诗人陈师道曾经指出:“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这篇散文融入了赋的特点,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富有文采和诗意,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语言美,并在熟读的基础上加以背诵。

参考答案:[示例] 这篇文章的语言富有特色,极具美感。

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等,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同时,这些四言句有的又形成排比句,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等,这些排比句句式整齐,富有气势。

可抓住这些特点熟读课文并加以背诵。

二、朗读第3、4段,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它们各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参考答案:这两段是拟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第3段以转接连词“若夫”开始,含有假定意味,格调低沉。

这一段描绘了一幅“洞庭风雨图”:“淫雨霏霏”,写阴雨连绵不断;“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写风大浪高,令人生畏;“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写阴雨天的晦暗;“樯倾楫摧”,写舟船覆灭的景象;“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写环境的阴森恐怖。

第4段以转接连词“至若”开启,虽然也含假设意味,但格调转高。

这一段描绘了一幅“洞庭春晴图”:“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写春风和煦,日光明亮,水面平静;“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写水天一色,浩瀚无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写飞鸟与游鱼的欢快;“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写草木的繁茂;“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写湖上烟雾消散、明月朗照;“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写月映湖水,金色玉光;“渔歌互答”,写渔人之乐。

这两段景物描写,是作者在真实生活基础上的虚拟体验,具有高度概括性。

作者的心境,呼应着景物,与游人共悲欢。

第3段,表现出远谪的悲苦、郁闷之情;第4段,表现出心旷神怡、遗忘得失宠辱的乐观情怀。

三、这篇课文中的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 岳阳楼记 课后习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 岳阳楼记 课后习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10 岳阳楼记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越.明年( )(2)前人之述备.矣( )(3)连月不开.( )(4)薄.暮冥冥( )2.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B.薄暮冥冥,虎啸猿啼C.属予作文以记之D.蝉则千转不穷3.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B.属予/作文/以记之C.予观夫/巴陵/胜状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4.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用课文原句填空。

(1)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描写洞庭美景的句子是“”。

(2)“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一句照应。

(3)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古仁人”内涵的句子是“”。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去.国怀乡( )(2)春和景.明( )(3)长烟一.空(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部编9年级上册语文10 《岳阳楼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9年级上册语文10 《岳阳楼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9年级上册语文10 《岳阳楼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北宋诗人陈师道曾经指出:“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这篇散文融入了赋的特点,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富有文采和诗意,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语言美,并在熟读的基础上加以背诵。

参考答案:[示例] 这篇文章的语言富有特色,极具美感。

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等,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同时,这些四言句有的又形成排比句,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等,这些排比句句式整齐,富有气势。

可抓住这些特点熟读课文并加以背诵。

二、朗读第3、4段,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它们各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参考答案:这两段是拟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第3段以转接连词“若夫”开始,含有假定意味,格调低沉。

这一段描绘了一幅“洞庭风雨图”:“淫雨霏霏”,写阴雨连绵不断;“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写风大浪高,令人生畏;“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写阴雨天的晦暗;“樯倾楫摧”,写舟船覆灭的景象;“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写环境的阴森恐怖。

第4段以转接连词“至若”开启,虽然也含假设意味,但格调转高。

这一段描绘了一幅“洞庭春晴图”:“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写春风和煦,日光明亮,水面平静;“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写水天一色,浩瀚无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写飞鸟与游鱼的欢快;“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写草木的繁茂;“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写湖上烟雾消散、明月朗照;“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写月映湖水,金色玉光;“渔歌互答”,写渔人之乐。

这两段景物描写,是作者在真实生活基础上的虚拟体验,具有高度概括性。

作者的心境,呼应着景物,与游人共悲欢。

第3段,表现出远谪的悲苦、郁闷之情;第4段,表现出心旷神怡、遗忘得失宠辱的乐观情怀。

三、这篇课文中的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岳阳楼记》课外练习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岳阳楼记》课外练习

一.文言词汇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春和.景明/廿二日天稍和.B.然.则北通巫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C.长烟一.空/一.百许里D.或.异二者之为/或.置酒而招之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前人之述备.矣/一时齐发,众妙毕备.B.波澜不惊./便有妇人惊.觉欠伸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去.国还乡/乃记之而去.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B.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开我东阁门.C.长烟一.空/上下一.白D.属.予作文以记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二.翻译下列句子。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三.佳句赏析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是咏月名句,请你作一点赏析。

(3分)2.你怎样看待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4分)四.内容理解1.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的政治抱负。

(用原文语句回答)2.本文写作的政治背景是“,,写作缘由是“”(用原文句子回答)3.文章寓情于景。

悲时则“去国怀乡,”,喜时则“,宠辱偕忘”。

而这两种感情,都是由“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个反问引起的。

“悲”“喜”两段,形式对称,情感对比,证实了一个“”字。

(用原文语句、字回答)4.迁客骚人登楼时“悲”“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6.文章主旨句是什么?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7.“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是指什么?“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什么?8.作者在文章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五.综合分析选择题1.下面对原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岳阳楼记课后作业题(含答案)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岳阳楼记课后作业题(含答案)

第11课岳阳楼记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谪.守 ( ) 浩浩汤.汤 ( ) 薄雾冥.冥 ( ) 岸芷. ( ) 汀兰皓. ( ) 月千里宠辱偕. ( ) 忘樯. ( )倾楫摧虎啸猿啼. ( )2.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百废具兴(2)属予作文以记之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予观夫巴陵胜状..(3)迁客骚人..游泳..,多会于此(4)沙鸥翔集,锦鳞(5)宠辱偕.忘(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7)或.异二者之为(8)微.斯人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南极.潇湘此乐何极.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多会于.此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5. 下列对文中相关语句的翻译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翻译: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广无边。

理解:描写洞庭湖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广阔、浩渺的壮丽景色。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翻译:沙洲上的鸥鸟飞翔集合,美丽的鱼在水中畅游,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青翠。

理解:作者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翻译: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主担忧。

理解:古代仁人志士,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都未尝废替。

6. 默写。

(1),在洞庭一湖。

(范仲淹《岳阳楼记》)(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

”这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4)水与月这两个意象的组合营造了古诗文优美的意境。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描绘了月下水波和水中月影,澄澈幽静。

(5)《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岳阳楼记》课后作业设置

《岳阳楼记》课后作业设置

《岳阳楼记》课后作业重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问题特点教学设计:1.带领同学集体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教师讲解:文章第1段,以“环滁皆山也”总起,仿佛是一个航拍的全景镜头。

然后再逐层拉近,渐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

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2.询问: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教师讲解: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乐亦无穷”。

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

3.抽查提问:第三段同样是写“乐”,但却是写的游人之乐,作者是如何写游人之乐的?教师讲解:“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太守醉”以简笔勾勒出醉翁之态,可谓醉在其中,乐在其中。

如此勾画了游人之乐。

4.请同学们思考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写游人之乐?教师讲解: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

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就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

太守在游人之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百姓同乐而醉。

体现太守与百姓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

5.分组合作: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教师讲解: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

6.分组讨论:第四段写了哪几种“乐”?教师讲解:禽鸟之乐从太守游滁人之乐山林美,游人去与民同乐太守之乐滁人之乐7.师生共同解答:本文第四段运用了哪种手法来写“乐”?哪种“乐”的境界最高?为什么?教师讲解:衬托。

作者巧妙地运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

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他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乐”在这里得到了升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语文《岳阳楼记》中考试题集锦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登斯楼也微斯人B.此乐何极南极潇湘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文:(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文:3. 写出文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所指代的内容。

(用原文回答)(3分)答:4. 作者写“迁客骚人”因天气的阴晴变而引发的不同心情,目的是反衬古仁人,歌颂古仁人。

5.用“/”下句断句(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

(3分)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6.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4分)(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_______ 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_______ (3)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__________ ⑷是进亦忧,退亦忧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2)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译文:8.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

(3分)(1)第③段中,描写水面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描写水中月影的句子是_______ ___。

(2)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②③段运用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两种心情。

10.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答:9.请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去国.怀乡()(2)春和景.明()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文:11.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不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于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2分)答:⒒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景象。

(2分)答:⒓第二段与第三段所写的景、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2分)答:⒔九百多年前,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曾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

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3分)答:12.概括选文第一段文字的中心。

(2分)答:13.“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什么?(2分)答:14.“朝晖夕阴”的“晖”,意思是15.请你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涯”字的古诗名句,要求句中的“涯”与(甲)段中“横无际涯”的“涯”表意相同。

答:16.“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将所选字母写在括号内。

(2分)去:A.距离B.离开C.除掉,去掉①去国怀乡()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③委而去之()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18.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的特点。

(2分)19.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和的语气语调。

(4分)20.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

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

(每句填7个字)(2分)①范仲淹□□□□□□□。

②欧阳修□□□□□□□。

21.翻译下列句子。

(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2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感极/而悲/者矣 B.而/或长烟/一空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先/天下之忧/而忧23.选段②③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选段④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

24.请从选段②③中找出分别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1)“以物喜”________(2)“以己悲”________25.你如何看待作者所追求的“古仁人之心”?答:_______26.文段中与“进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与“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

(2分)27.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2分)A. 先天下之忧/而忧B.然则/何时而乐耶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吾/谁与归2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薄暮冥冥薄:长烟一空一连月不开开山岳潜形潜:把酒临风把: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谪.守:属.予作文以记之:朝晖夕阴晖2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译文: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译文:。

30.请从选文中找出概括“迁客骚人”“悲”、“喜”情感的语句。

(2分) 31.“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和。

(2分)32.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分)33.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选文第④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退”指的是;“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34.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

(2分)答:3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标一处)(2分)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36.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

(2分)答:,38.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3分) 答:。

39.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3分)40.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

(2分)41.“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4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4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先辉写照,请写出一个具体事例。

44.选文抒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

一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的感情(根据原文意思填写,4字);二是“,”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3分)45.本文标题为《岳阳楼记》,内容上却大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试分析作者的用意。

46 、“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2 分)47、两段写景的文字,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

请说说引起“登楼者”情感变化的两个原因。

48、赏析下面的句子。

(3分)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9、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50、《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

51、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下句:52、下则链接材料与《岳阳楼记》所表现的胸怀抱负有什么内在联系?【相关链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答:53、(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粮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矣。

嗟夫!予尝求古人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2.各用一句话说说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分)(1)甲段的主要内容是:(2)乙段的主要内容是:3.两则短文虽然同是写景散文,但是写作目的却不一样。

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两则短文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1)甲文表达的是:(2)乙文表达的是:4.乙文中表达作者宏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2分)答:5.请从(乙)段带线的句中任选一处你认为美的句子,说说这个句子美的理由。

(3分)答:54、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