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八代文化式原型(袖原型)

合集下载

日本女装第七、八代原型比较

日本女装第七、八代原型比较

摘要:通过对最近两代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比较与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八代原型的主要特点是造型设计与人的身体特征趋向吻合,并使实际应用变得更加方便原型法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平面样板设计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地域相邻,人种体型相同,文化相近等多方面的原因,日本文化式原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

因此,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每次变化都值得我们密切注意。

而掌握其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借鉴,有助于提高我国制衣行业样板设计的能力。

最近,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推出的第八代文化式原型,跟以往的原型相比,尤其是与目前国内正在使用的第七代原型相比,该原型有了显著的变化。

了解其新的特点,对服装样板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最新的两代原型作一比较,分析其优劣,并对新原型在样板设计中的运用与推广,发表一点初步的意见。

1原型样板之比较1.1原型样板制图采用以下尺寸:胸围B=84cm,背长L=38cm。

分别进行第七代原型与第八代原型样板的制图,见图1和图21.2比较分析1.2.1定性分析这里对制图的简、繁,省道设计等方面作一简单的比较。

(1)在制图过程中可以明显体会到,第七代原型显得比较简单,而第八代原型显得比较复杂。

但两代原型制图所需要的尺寸是相同的,都只要两个尺寸,即胸围和背长。

(2)第八代原型增加了省道设计,而且将省道划分得很细,位置分配亦很合理,还依其位置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省道量,更加明显地突出了女性的人体体型,也提高了服装的造型功能。

可以说,第八代原型更像是那种经过加工了的原型,更接近实用原则。

而第七代原型,仅仅提供了一个操作的平台,所有一切都需要进行重新设计,虽然适用面广,但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3)第八代原型的前后腰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而不像第七代原型,前后衣片的腰节错开了一定的量。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两者对胸凸量的处理方法不同。

第八代原型是将胸凸量在胸围线以上的部分中处理掉了,而第七代原型则是将其置于胸围线以下的部分中。

衣身原型第八代结构制图

衣身原型第八代结构制图

胸围 84
胸围松 12 量 腰围 66
腰围松 6 量 背长 38
袖长 50.5
注意:1、弧线在肩 端点处跟肩线的夹 角为直角
2、前后袖窿弧线在 腋下的交汇处要圆 顺
aº+bº =180º
º
º
确定省位(省道中心线)
f
e
d
c
b
a
腰省的分配计算表(见教材42页)
f(0.84) e(2.16) d(4.2) c(1.32) b(1.8) a(1.68)
部位
尺寸 (cm)
背长
38
袖长
50.5
部位
尺寸( cm)
胸围(B) 84
胸围松量 12
腰围
66
腰围松量 6
背长
38
袖长
50.5
部位
尺寸( cm)
胸围(B) 84
胸围松量 12
腰围
66
腰围松量 6
背长
38
袖长
50.5
部位
尺寸( cm)
胸围(B) 84
胸围松量 12
腰围
66
腰围松量 6
背长
38
袖长
50.5
做两条角平分线
第二节 衣身原型(第八代)结构制图
本课程所采用的原型均为日本文化式原型,是日本文化服装学 院依据日本人体体型研发的,目前最新的文化式原型为2001年发 布的第八代原型。
一、人体躯干上半部分的体型特征
人体躯干的上半部分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主要是围绕胸部凸起 和肩胛骨凸起进行。
二、制图所需尺寸
采用的人体模型的号型为160/84A
后领深:后领宽 =2.37 3
12、作后肩线(含有一个肩省):后肩宽=前肩宽+肩省

妙用原型档差数据巧破原型应用难题

妙用原型档差数据巧破原型应用难题

2 5 . 1
1 6 . 7 1 7 . 9 6 . 9
2 5 . 9
1 7 . 2 1 8 . 3 7 . 0 7
2 6 . 7
1 7 . 7 1 8 . 8 7 . 2 3
2 7 . 5
l 8 . 2 1 9 - 3 7 . 4
B / 5
题 ,制 图 中遇 到 的角度 如 何转 化
然而,第八代 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在使用和教学的过程中却遇到瓶颈,尤其是前后片如何分开的问 ) 问题 ,如 何脱 离 原型母 版 直接 制
图的 问题 ,这 些 制 图瓶颈 制约 着
第 八代 日本文 化 式 女装原 型 的应 用 和发 展 。为 了更好 的培 养服 装 应 用 型人 才 ,更 好 的2 . 4 2
7 . 7 3 7 . 4 3 2 . 4 8
7 . 9 7 . 6 2 . 5 3
2 . 1第八代 日本文化式女装原 型结
构 制 图 规 . 格 尺 寸 和 档 差 数 据 ( 表1 )
卜 — — — 一
身 幅 : B / 2 + 6— — — — —
图 1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1 0 . 2 3
第一作者简介 :宋东霞,女,辽宁轻工职业学 院纺织服装系,讲师 ( 辽宁 大连 1 1 6 1 0 0 )
B / 8 B , 8 B / 2 4
0 . 8
0 . 5 0 . 5 0 . 1 7
前领深 后领宽 后领深
前领宽+ O . 5 前领宽+ 0 . 2 后领宽, 3
7 . 2 3 6 . 9 3 2 . 3 l
7 . 4 7 . 1 2 . 3 7
部位

日本文化式原型与西方结构设计对比

日本文化式原型与西方结构设计对比

日本文化式原型与西方结构设计对比作者:李正严烨晖来源:《丝路艺术》2018年第03期摘要:文章选取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服装原型设计方法,即日本文化式原型与英式原型,进行对比分析。

并通过总结这两者的异同点,来感受东西方服装结构设计的差异。

关键词:服装原型;对比;日本文化式原型;英式原型原型制图法秉承着以人体为本的设计特点,把原型作为基础样板,相当于发挥着人台的作用,能形象并准确展现出人体的形态特征。

原型制图法相较于传统的比例法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且制图过程简单,结构变化自由度大,易于通过加长、缩短、转移、扩展等变形手段处理,形成最终所需具有复杂结构的纸样,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款式。

另外,该制图方法有助于初学者认识服装结构设计,帮助他们理解服装结构与人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方便易懂、直观明了的制图方法。

一、服装原型的相关概念(一)原型的基本概念原型是服装界流行的一个专业术语,在部分国家也称之为“基本纸样”,或是“基础样板”。

服装原型是以实际测量的人体尺寸为依据,按一定比例关系绘制出符合人体体型的基本纸样,它作为其他服装纸样设计的起点,具有最简单的结构特征,是人体主要部位信息的最简单最直接的载体。

日本服装领域的著名学者三吉满智子在她的著作《服装造型学—理论篇》中关于“原型”一词的阐述为:所谓原型,是指各种实际变化应用之前的基本形式或形态,应用于多个领域。

在服装造型学有着这样的说法,原型是指平面裁剪中所使用的基本纸样,即简单的,不带任何款式变化因素的立体型服装纸样。

[1](二)原型的分类服装原型的种类有很多,可以按使用性质的不同来将其分类,比如按照年龄、性别、地域、应用部位、宽松度等方面。

从应用部位角度可分为衣身原型、袖子原型、裙子原型、连衣裙原型、裤子原型这六个基本型。

当然如果按照特定款式再细分下去,创建出更多的原型纸样,对后期进行具体款式的结构设计就更加便捷了。

从服装原型的设计方法出发,也可将其分类。

其中衣身原型是所有原型中构成形态最基础最本质的,最能揭示服装原型的构成原理。

日本第八代原型画法 省道转移和及应用

日本第八代原型画法 省道转移和及应用

• • • •
胸度法作图:测量穿着者胸围、背长、袖长等很少的几个尺寸, 以胸围为基准,计算其它平面结构制图所需的尺寸。 短 寸 法:对人体的各部位进行精密测量,用测量数值制图的方法。 并 用 法:胸度法和短测法并用的方法。
• 四、原型的特点
• • • • • • • • • 1、来源于立体裁剪,是服装最原始、最基本的结构; 2、满足人体正常呼吸量和基本活动量; 3、只是腰节以上半身结构; 4、衣身较合体,适合款式的多变性,总之具有吻合性、高调动 性和设计性,覆盖面积广。 1、比例法: 优点:(1)、直接方便,只要记住了一些代表品种各部位的 比例公式,就能直接进行制图,不需要太多的立体思维, 一步到位;(2)、定型服装直裁比较方便;
(7)、绘制胸省.
由F点作45°倾斜 线,在线上取 ▲+0.5作为袖窿参 考点,经过袖窿深 点、袖窿参考点和 G点画圆顺前袖窿 弧线的下半部分. • 以G点和BP点连线 为基准线,向上取 (B/4-2.5CM)° 夹角用为胸省量。
(8)、通过胸省长的位 置点与肩点画顺袖 窿线上半部,注意 胸省合并时袖窿线 要圆顺.

• •

• •
日 本 新 文 化 原 型 图
新 文 化 原 型 各 部 位 的 数 据
• 三、袖原型制图
• 作图的方法: • 将上半身原型 袖窿省闭合,以此 时前后肩点的高度 为依据,在衣身原 型的基础上绘制袖
原型
• 3.1 绘制基础框架
• (1)、拷贝衣身原型 的前后袖窿,将前袖窿 省闭合,画圆顺前后袖 窿弧线。 (2)、确定袖山高度: 将侧缝线向上延长作为 袖山线,并在该线上确 定袖山高。 方法是:计算由前后肩 点高度的1/2位置点到 BL线之间的高度,取其 5/6作为袖山高

日本文化女装原型

日本文化女装原型

号 型
160/84A 胸 围84cm 背 长38cm 腰 围66cm 背
长制图步骤1)画后中心线(定背长38cm)再画上平线下平线,前中心线(1/2胸围+5cm放松量)
2)画袖窿深线=B/6+7cm,画背宽线=B/6+4.5cm,前胸宽线=B/6+3cm,侧缝线(居中)
3)定后领宽=B/20+2.9cm,后领深=后领宽/3,前领宽=后领宽-0.2cm,前领深=后领宽+1cm
4)后肩斜=后领深,后肩线长=背宽线+2cm,前肩斜=后领深X2,前肩线长=后肩线长-1.5cm 5)前长腰线往下3.5cm(前领宽/2),BP点距袖窿深线4cm,距前中=前胸宽/2+0.7cm,6)前腰省大=W/4+1cm+2.5cm松量,后腰省大=W/4-1cm+2.5cm松量,肩省长7cm,大1.5cm。

7)画前后领圈线,前后袖窿(AH)线…
1BP B/6+7B/6+4.5B/6+3
2cm 2cm
4cm
B/20+2.9=
0.5cm 1.5cm
1.5cm 3.5
W/4-1+2.5
W/4+1+2.5
/3=
2 B/2+5cm 9.2cm 7cm
号 型160/84A 袖长56cm
制图步骤
1)画袖肥水平线,定袖山高线=AH/4+2.5cm
2)画后袖斜线=后AH+0.5cm,前袖斜线=前AH-0.5cm。

3)袖中心线=1/2袖肥,袖口线(按袖长),袖肘线=袖长/2往下3cm。

4)画前后袖山弧线,和袖口弧线…
2+0.5-0.5

长袖长/2+3
2cm
1.5cm
1.8cm AH/4+
2.51cm
0.8cm EL。

日本第八代原型画法 省道转移和及应用.概要

日本第八代原型画法 省道转移和及应用.概要


第二节、日本新文化原型制图
一 、 文 化 式 原 型 各 部 位 名 称
• •
一、关于日本新文化原型(第七版):
该原型是在第六版的基础上2000年推出的,在原第六版的基础上结合现年青 人体型更丰满、曲线更优美的特征,以及第六版原型在理解和应用上不方便而推出的。 新文化原型是箱型,胸省的大不随胸围大小而异,符合女性体型实际情况,胸省量较 第六版明显增大,前后胸节差也明显增大,符合现代女性体型,腰省分配更合理,与 人体间隙均匀,便于特殊体型的修正。
(3)从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向下取 B/12+13.7CM确 定胸围水平线 BL,并在BL上 取B/2+6CM。
(4)垂直wL画 前中心线。
(5)在BL上, 由后中心向前 中心方向取背 宽线 B/8+7.4CM确 定C点。 (6)经C点向上 画背宽垂直线。 (7)经A点画水 平线与背宽线 相交。
(8)、由A点向下8CM 处画一水平线与背 宽线相交于D点。 将后中心线至D点 的中点向背宽方向 取1CM确定为E点 作为肩省省尖点。

• • • • •
二、日本新文化女上装原型图方法
1、制图方法:胸度法,利用胸围和背长进行制图,同时以右半身状态为参考 2、作图尺寸:胸围:84CM 背长:38CM 腰围:64CM 袖长:52CM
制图规则:
3.1、作基础线 (1)以A点为后 颈点向下取背长 38CM作为后中 心线。 (2)画WL水平线, 并确定身宽(前 后中心之间的宽 度)B/12+6CM。
(5)绘制后省。
• 通过E点,向上 作垂直线与肩线 相交,由交点位 置向肩点方向取 1.5CM作为省道 的起始点。并取 B/32-0.8CM作为 后肩省道大小, 连接省道线。

日本第八代原型画法 省道转移和及应用.概要

日本第八代原型画法 省道转移和及应用.概要

(7)、绘制胸省.
由F点作45°倾斜 线,在线上取 ▲+0.5作为袖窿参 考点,经过袖窿深 点、袖窿参考点和 G点画圆顺前袖窿 弧线的下半部分. • 以G点和BP点连线 为基准线,向上取 (B/4-2.5CM)° 夹角用为胸省量。
(8)、通过胸省长的位 置点与肩点画顺袖 窿线上半部,注意 胸省合并时袖窿线 要圆顺.
• 五、比例法制图法与原型制图法的区别

缺点:
• 是以衣为本的结构设计,把人的体型与款式变化放在从属地位合 体容易出现问题,精度上仍有一定误差和局限性,经验色彩较重。 容易形成思维的定势,灵活性、创造性受一定限制,很难适应款 式变化较大的式样设计 。
2、原型制图

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结构制图法,它不需要过多地记忆公式和进 行较多计算,只要将原型画在纸上,然后根据款式进行修正和造 型即可,制图方式灵活,适应性好,机能性高,人的体型和款式 始终结合在一起,变中不变,不变中万变是其灵魂。 缺点:不熟练是可能比较慢,且使用者需有一定的立体造型能 力,有比较好的服装各部位平面构成基础。


(3)、确定袖肥:
由袖山顶点开始, 向前片的BL线取斜 线长等于前AH,向 后片的BL线取斜线 长等于后 AH+1CM+★(不 同胸围对应不同★ 值)在核对袖长后 画前后袖下线
3.2轮廓线的制图
• (1)、将衣省袖窿 弧线上●至○之间 的弧线拷贝至袖原 型基础框架上,作 为前、后袖山弧线 的底部。
(3)从A点向下取 B/12+13.7CM确 定胸围水平线 BL,并在BL上 取B/2+6CM。
(4)垂直wL画 前中心线。
(5)在BL上, 由后中心向前 中心方向取背 宽线 B/8+7.4CM确 定C点。 (6)经C点向上 画背宽垂直线。 (7)经A点画水 平线与背宽线 相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