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八代原型画法省道转移和及应用

合集下载

女上衣原型省道的设计与应用(PPT)

女上衣原型省道的设计与应用(PPT)
上半身原型是指用 平面布料包裹立体人体 的过程中形成的最接近 人体形态的衣服(原型 衣)所对应的纸样,因 此包含有若干个省道。
A、省道转移的原则 省尖点不在纸样外轮廓上的省道,能够转移但不能消除。
B、省道消除的 原则
省尖点位于 纸样的外轮廓线 上时,可以直接 合并省道,就能 够消除省量。
正确
错误
作业
思考题:1、为什么说省道的利用是女装造型设 计中重要的技术手段?
2、在省道转移时,为什么腰线、侧缝 线、袖窿线处 的形状不能产生变化?
练 习:1、胸省设计5款,比例1:3
2、其中2款用胚布制作成衣并进行修正,比例1:1
1、省道的位置
在女装前衣片中, 以胸高(BP)点为圆心 作圆。省道可以放置在 圆周的任意位置,只要 省尖指向胸高点,胸部 的立体造型感就不会改 变。
2、 省道的名称
省道名称是依据服 装衣片所处的位置而命 名的。在造型设计中常 用的省道名称是:肩省、 领口省 、前中省、腰 省 、腋下省 、袖窿省
1、省道转移与消除 的原则
操作步骤
步骤一:在原型纸样上调整省 道位置,减少省长,定好前中胸省 位,
步骤二:在原型纸样上画前中 胸省线,沿前中胸省位置线剪至 BP点。
步骤三:合并腰省、袖窿省、 将全省转移到前中心线。
步骤四:缝合省道,将平面原 型衣片缝合转化为立体服装。
原型纸样
前胸省省道合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堂小结
重点:省道与人体曲面的结构关系,省道的转移方法。 难点:省道的设计与应用
2、省道转移的方法
省道转移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剪开法, 在希望省道移至 的位置处剪开纸样,合并原有的省道;另一种是旋转法,按压 BP点旋转原型以合并省道.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的是不要让腰线、 侧缝线、袖窿等处的形状产生变化从而破坏立体感。

原型裁剪法

原型裁剪法

原型裁剪法在国际上,大部分先进国家的服装裁剪都是用原型法,但由于,原型在使用上不能直接裁剪,而且胸围放松量与袖笼深分两步确定,与我国传统习惯不符,因此,原型法不能全盘照搬,而且比例裁剪法在我国运用多年,也有不可抛弃的精华,对于一些传统款式,如西裙、西裤、衬衫、西装,套用公式,简单正确,并可以在布料上直接裁剪,方便快捷。

因些,只有在传统的比例裁剪基础上,运用原型法的结构方法,才能将两者的优点结合,开拓一种裁剪的新路。

下面以女装基本衣片为例。

一、测量部位:原型裁剪法的测量部位是:常见的日本文化式只需测量胸围、背长、袖长三个尺寸,领围与肩宽的确定不够准确,登丽美式测量的部位则过多,程序复杂,不利于使用。

比例裁剪法的测量部位中没有背长,腰节线的确定不够科学。

通过比较得出:选择领围、胸围、肩宽、背长、袖长这五个部位测量较为合适。

二、尺寸加放:原型法裁剪的尺寸加放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考虑人体基本合体松量加放10cm,第二步再根据款式继续加放。

比例裁剪法习惯胸围净尺寸,直接裁剪,更为方便。

通过比较得出:将胸围净尺寸,加放后得到成品尺寸,再进行制图。

具体可参考如下:无吊带上装,胸围加放为0;紧身衬衣为4.8cm;普通衬衣为8-10cm;宽松衬衣12-20cm;西装8-10cm;大衣为15- 20cm。

制图方法:1、衣片:(1)、胸围是成品尺寸。

(2)、领口:领围的框架有两种方法确定,一种用胸围计算,一种用颈围计算,后者适合做立领衬衫和旗袍领,更为科学。

因此,选用1/5领围计算。

(3)、肩斜:肩斜量可以用定量法、公式法或角度法确定,三者的结果相差甚微,而采用定量法可省去计算的麻烦。

故采用定量法确定肩斜:普通衬衣前肩斜5cm,后肩斜4.5cm;有垫肩的外衣前肩斜4cm,后肩斜3.5cm。

(4)、肩宽:根据从人体测量得出的总肩宽,按比例裁剪法的1/2肩宽,计算出前后衣片的肩宽。

(5)、袖笼深:袖笼深的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计算上平线到胸围线的距离,包括肩斜量;另一种计算肩斜点到胸围线的距离,不包括肩斜量。

服装工艺八种袖子原型的制图画法

服装工艺八种袖子原型的制图画法

服装⼯艺⼋种袖⼦原型的制图画法⼀、⽇本传统⽂化式原型配袖 ⼀、⽇本传统⽂化式原型配袖 规格:袖长=53 cm 袖肘线长=袖长/2+2.5 cm1.取⽔平线作基础袖⼝线,从基础线向上量取袖长作袖长线,⾃袖长线向下量取袖⼭⾼AH/4 +2.5CM作袖⼭⾼线。

2.作袖⼭斜线长等于前AH,作后袖⼭斜线长等于后AH+1CM .前袖⼭凹量为1.3CM ,凸量为1.8CM ,使前袖⼭缝缩量约为1.1CM左右.后袖⼭凹量为0,凸量为1.5CM,使后袖⼭缝缩量约为1.4CM左右。

3.将基础袖⼝线前翘1CM,凹量1.5CM ,后翘1CM,作成正式袖⼝线。

⼆、⽇本新⽂化原型配袖 规格:袖长=53 CM 袖肘线长=袖长/2+2.5 CM 合体袖袖⼭⾼很讲究,宽松袖⽆所谓,新⽂化原型袖⼭⾼为平均袖窿⾼。

最理想的⽅法=⽴体袖窿⾼+1cm。

1.合并胸省,以BP点为圆⼼旋转⾐⽚⾄前胸省完全合并。

2.定袖⼭⾼,延长侧缝线,⼆等份前后肩点在延长线上的落差,再将此⼆等份点与袖窿深线之间的距离进⾏六等份, 其中五份就是袖⼦的袖⼭⾼值,即5/6为袖⼭⾼点。

3.G与F辅助线,找出⾐⽚上的⽔平辅助线G和竖直辅助线F.三等份F线与侧缝的间距,过靠胸宽点作⼀竖直线与前袖窿弧线相交。

4.取前后袖肥以袖⾼点为圆⼼,以前AH为半径在袖窿深线上截取前袖肥,同理,以后AH+1CM 的长度截取后袖肥。

5.作袖长53CM,并以袖长/2+2.5CM 取得袖肘线。

6.画顺袖⼭曲线。

三、美式原型配袖 规格:前后袖窿弧=41.9 cm 袖内缝长=41.9 cm 1.作袖长55.9 cm。

2.作袖⼭⾼= AH/ 3=14CM,袖⼭⾼1/2处作辅助线。

3.袖肘线为袖⼭线⾄袖⼝的1/2上1CM。

4.袖⼝1/2处往前偏1.3CM为袖中线,袖⼭⾼出1CM。

5.画顺袖⼭弧线。

四、英式原型配袖 设英式原型袖窿弧长为39cm,作袖⼭⾼= AH/3 = 13cm。

日本文化原型

日本文化原型

日本文化原型(一)前、后身片原型制图前、后身片基础线绘制方法①以点 1为后领点,向下取背长长度作为后中心线。

②画水平线WL,并确定身宽 (前后中心线之间的宽度)为B/2+6cm。

③从点I向下取B/12+13.7cm,确定胸围水平钱BL、并在BL线上取身宽为B/2+6cm。

④垂直于WL线画前中心线。

⑤在BL线上,由后中心线向前中心方向取后背宽为B/8+7.4cm,确定点Ⅲ。

⑥经点Ⅲ向上画背宽垂直线。

⑦经点I画水平线,与背宽线相交。

⑧由点I向下8cm处画一条水平线,与背宽线交于点Ⅳ。

将后中心线至点Ⅳ之间的线段两等分,并向背宽线方向移lcm,确定点v,作为肩省点。

⑨将点Ⅲ与点Ⅳ之间的线段两等分,通过等分点向下量取0.5cm,过此点作水平线Ⅶ。

⑩在前中心线上从BL线向上取B/5+8.3cm,确定点Ⅱ。

⑪通过点Ⅱ画一条水平线。

⑫在BL线上,由前中心线向后中心线方向取前胸宽为B/8+6.2cm,并由胸宽两等分点的位置向后中心线方向取0.7cm作为BP点。

⑬画垂直于BL线的胸宽线,形成矩形。

⑭在BL线上,沿胸宽线向倒缝方向取B/32作为点Ⅵ,由点Ⅵ向上作垂直线,与线段Ⅶ相交,得到点Ⅶ。

⑮将点Ⅲ与点Ⅵ之间的线段两等分,过等分点向下作垂直干WL线的侧缝线。

)前、后身片轮廓线绘制方法2011-9-8 22:19:46 上传下载附件 (194.54 KB)①绘制前领口弧线由点Ⅱ沿水平线取B/24+3.4一◎(前领口宽),得点SNP。

由点Ⅱ沿前中心线取◎+0.5cm(前领口深).画领口矩形。

依据图中对角线上的参考点,画圆顺前领口弧线。

②绘制前肩线。

以点SNP为基准点取22°的前肩倾斜角度,与脚宽线相交后延长1.8cm,形成前肩宽△。

③绘制后领口弧线。

由点I沿水单线取◎+0.2c m (后领口宽),取其长度的1/3作为后领口深的长度,画圆顺后领口弧线。

④绘制后肩线。

以点SNP为基准点取18°的后肩倾斜角度,在此斜线上取△+B/32-0.8cm(后肩省)作为后肩宽度。

衣身原型第八代结构制图

衣身原型第八代结构制图

胸围 84
胸围松 12 量 腰围 66
腰围松 6 量 背长 38
袖长 50.5
注意:1、弧线在肩 端点处跟肩线的夹 角为直角
2、前后袖窿弧线在 腋下的交汇处要圆 顺
aº+bº =180º
º
º
确定省位(省道中心线)
f
e
d
c
b
a
腰省的分配计算表(见教材42页)
f(0.84) e(2.16) d(4.2) c(1.32) b(1.8) a(1.68)
部位
尺寸 (cm)
背长
38
袖长
50.5
部位
尺寸( cm)
胸围(B) 84
胸围松量 12
腰围
66
腰围松量 6
背长
38
袖长
50.5
部位
尺寸( cm)
胸围(B) 84
胸围松量 12
腰围
66
腰围松量 6
背长
38
袖长
50.5
部位
尺寸( cm)
胸围(B) 84
胸围松量 12
腰围
66
腰围松量 6
背长
38
袖长
50.5
做两条角平分线
第二节 衣身原型(第八代)结构制图
本课程所采用的原型均为日本文化式原型,是日本文化服装学 院依据日本人体体型研发的,目前最新的文化式原型为2001年发 布的第八代原型。
一、人体躯干上半部分的体型特征
人体躯干的上半部分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主要是围绕胸部凸起 和肩胛骨凸起进行。
二、制图所需尺寸
采用的人体模型的号型为160/84A
后领深:后领宽 =2.37 3
12、作后肩线(含有一个肩省):后肩宽=前肩宽+肩省

日本图纸说明

日本图纸说明

日本图纸说明一、 图幅说明日本图纸图幅各部分功能如下:二、日本图纸视角日本采用的是第三视角法(在图纸图框右下角用“第3角法”标出),中国采用的是第一视角法。

第一视角法,也称第一象限法,俗称投影法;第三视角法,也称第三象限法,俗称镜面法。

第一角和第三角的区别:任何物体在空间位置都有八个位置,即所谓视角。

第一视角就是把物体放在座标系的第一象限;人在第一象限前方,人眼位置是光源,是人眼-物体-图形的顺序。

把物体向YZ平面投影得到主视图,向XY平面投影得到府视图,向XZ平面投影得到右视图。

即物体放在图纸和你的眼睛中间,从眼睛方向投影到图纸上。

第三视角就是把物体放在座标系的第三象限,人还是在第一象限前方,用人眼透过座标平面去看物体,是人眼-图形-物体的顺序。

人眼所看到的物体在YZ平面留下的投影得到主视图,在XY平面留下的投影得到仰视图,在XZ平面留下的投影得到左视图。

第三视角是所见即所得,眼前看到什么就画下什么。

即图纸放在实物和你的眼睛中间,实物往你的眼睛方向投影到图纸上,简单说就是左视图在左边,右视图在右边。

三、表面粗糙度日本用倒三角符号表示粗糙度,如下表所示,一个▽表示粗糙度25,两个▽表示6.3,三个▽表示1.6,四个▽表示0.2,“~”表示不作表面粗糙度要求的表面(按原材料的精度控制)。

注:1、若表面粗糙度符号上有字母“G”,代表研磨、磨削加工。

四、尺寸公差日本图纸中很少标注尺寸公差,一般根据制作工艺的不同和孔、外形的类别加以区分。

注意:并不是尺寸要求不严格才不标注公差的,只有在一般未注公差不能满足要求情况下才在图纸上标注公差,有时候标注的公差要比一般未注公差宽松。

1、切削加工一般公差2、钻头加工一般公差3、冲压加工一般公差4、焊接加工一般公差五、焊接符号说明日本的焊接符号与中国基本相同,存在以下几点差异:1、焊缝高度日本图纸中没有对焊缝尺寸进行标注,如下表所示,焊缝高度的确定是根据焊接板材的料厚和单侧、双侧焊接确定的。

日本第八代原型画法 省道转移和及应用

日本第八代原型画法 省道转移和及应用

• • • •
胸度法作图:测量穿着者胸围、背长、袖长等很少的几个尺寸, 以胸围为基准,计算其它平面结构制图所需的尺寸。 短 寸 法:对人体的各部位进行精密测量,用测量数值制图的方法。 并 用 法:胸度法和短测法并用的方法。
• 四、原型的特点
• • • • • • • • • 1、来源于立体裁剪,是服装最原始、最基本的结构; 2、满足人体正常呼吸量和基本活动量; 3、只是腰节以上半身结构; 4、衣身较合体,适合款式的多变性,总之具有吻合性、高调动 性和设计性,覆盖面积广。 1、比例法: 优点:(1)、直接方便,只要记住了一些代表品种各部位的 比例公式,就能直接进行制图,不需要太多的立体思维, 一步到位;(2)、定型服装直裁比较方便;
(7)、绘制胸省.
由F点作45°倾斜 线,在线上取 ▲+0.5作为袖窿参 考点,经过袖窿深 点、袖窿参考点和 G点画圆顺前袖窿 弧线的下半部分. • 以G点和BP点连线 为基准线,向上取 (B/4-2.5CM)° 夹角用为胸省量。
(8)、通过胸省长的位 置点与肩点画顺袖 窿线上半部,注意 胸省合并时袖窿线 要圆顺.

• •

• •
日 本 新 文 化 原 型 图
新 文 化 原 型 各 部 位 的 数 据
• 三、袖原型制图
• 作图的方法: • 将上半身原型 袖窿省闭合,以此 时前后肩点的高度 为依据,在衣身原 型的基础上绘制袖
原型
• 3.1 绘制基础框架
• (1)、拷贝衣身原型 的前后袖窿,将前袖窿 省闭合,画圆顺前后袖 窿弧线。 (2)、确定袖山高度: 将侧缝线向上延长作为 袖山线,并在该线上确 定袖山高。 方法是:计算由前后肩 点高度的1/2位置点到 BL线之间的高度,取其 5/6作为袖山高

日本文化女装原型

日本文化女装原型

号 型
160/84A 胸 围84cm 背 长38cm 腰 围66cm 背
长制图步骤1)画后中心线(定背长38cm)再画上平线下平线,前中心线(1/2胸围+5cm放松量)
2)画袖窿深线=B/6+7cm,画背宽线=B/6+4.5cm,前胸宽线=B/6+3cm,侧缝线(居中)
3)定后领宽=B/20+2.9cm,后领深=后领宽/3,前领宽=后领宽-0.2cm,前领深=后领宽+1cm
4)后肩斜=后领深,后肩线长=背宽线+2cm,前肩斜=后领深X2,前肩线长=后肩线长-1.5cm 5)前长腰线往下3.5cm(前领宽/2),BP点距袖窿深线4cm,距前中=前胸宽/2+0.7cm,6)前腰省大=W/4+1cm+2.5cm松量,后腰省大=W/4-1cm+2.5cm松量,肩省长7cm,大1.5cm。

7)画前后领圈线,前后袖窿(AH)线…
1BP B/6+7B/6+4.5B/6+3
2cm 2cm
4cm
B/20+2.9=
0.5cm 1.5cm
1.5cm 3.5
W/4-1+2.5
W/4+1+2.5
/3=
2 B/2+5cm 9.2cm 7cm
号 型160/84A 袖长56cm
制图步骤
1)画袖肥水平线,定袖山高线=AH/4+2.5cm
2)画后袖斜线=后AH+0.5cm,前袖斜线=前AH-0.5cm。

3)袖中心线=1/2袖肥,袖口线(按袖长),袖肘线=袖长/2往下3cm。

4)画前后袖山弧线,和袖口弧线…
2+0.5-0.5

长袖长/2+3
2cm
1.5cm
1.8cm AH/4+
2.51cm
0.8cm E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与胸宽线相交 后延长1.8CM形成
前肩宽度▼
• (3)绘制后领口 弧线。由A点沿水 平线取◎+0.2CM (后领口宽),取 其1/3作这后领口 深的垂直长度,并 确定SNP点,画圆 顺后领口线。
• (4)、绘制后肩 线。以SNP为基准
点取18°的后肩
倾斜角度,在此斜 线上取▲+后肩省 (B/32-0.8CM) 作为后肩宽度。
第六版明显增大,前后胸节差也明显增大,符合现代女性体型,腰省分配更合理,与
人体间隙均匀,便于特殊体型的修正。
• 二、日本新文化女上装原型图方法

1、制图方法:胸度法,利用胸围和背长进行制图,同时以右半身状态为参考

2、作图尺寸:胸围:84CM

背长:38CM

腰围:64CM

袖长:52CM
制图规则:
(5)绘制后省。
• 通过E点,向上 作垂直线与肩线 相交,由交点位 置向肩点方向取 1.5CM作为省道 的起始点。并取 B/32-0.8CM作为 后肩省道大小, 连接省道线。
• (7)、绘制后 袖窿弧线。
• 由C点作45° 作斜线,在线 上取 ▲+0.8CM作 为袖窿参考点, 以背宽线作袖 窿弧切线,通 过肩点经过袖 窿参考点画顺 后袖窿弧线。
(11)、通过B点画一 条水平线。
• (12)在BL线上 由中心线取胸 宽为 B/8+6.2CM, 并由胸宽的中 点位置向后中 心线方向取 0.7CM作为BP 点。
• (13)画垂直 的胸宽线,形 成矩形
• (14)在BL线上, 沿胸宽线向后取 B/32作为F点, 由F点向上作垂 直线与G线相交 得G点。
• (15)、沿CF 的中点向下作垂 直的侧缝线。
3.2、绘制轮廓线
(1)绘制前领口弧线。 由B点沿水平线取 B/24+3.4CM(前 领口宽),得SNP 点。由B点向下取 前领口深 ◎+05CM 画领口 矩形,依据对角线 的参考点画圆顺前 领口弧线。
(2)、给制前肩线。 以SNP为基准确点
· 取22 的前肩倾角
2、原型制图
• 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结构制图法,它不需要过多地记忆公式和进 行较多计算,只要将原型画在纸上,然后根据款式进行修正和造 型即可,制图方式灵活,适应性好,机能性高,人的体型和款式 始终结合在一起,变中不变,不变中万变是其灵魂。
• 缺点:不熟练是可能比较慢,且使用者需有一定的立体造型能 力,有比较好的服装各部位平面构成基础。

短 寸 法:对人体的各部位进行精密测量,用测量数值制图的方法。

并 用 法:胸度法和短测法并用的方法。
• 四、原型的特点

1、来源于立体裁剪,是服装最原始、最基本的结构;

2、满足人体正常呼吸量和基本活动量;

3、只是腰节以上半身结构;

4、衣身较合体,适合款式的多变性,总之具有吻合性、高调动

性和设计性,覆盖面积广。
应用一多个领域。原有“源
和元”之意。

服装造型学中的原型,
是指平面裁剪中所用的基本
纸样,即简单的、不带任何
款式变化因素的立体型服装
纸样。它要求款式设计上尽
可能简单,覆盖面尽可能广,
适合人体形态。

三、原型的种类

胸度法作图:测量穿着者胸围、背长、袖长等很少的几个尺寸,

以胸围为基准,计算其它平面结构制图所需的尺寸。
(6)经C点向上 画背宽垂直线。
(7)经A点画水 平线与背宽线 相交。
(8)、由A点向下8CM 处画一水平线与背 宽线相交于D点。 将后中心线至D点 的中点向背宽方向 取1CM确定为E点 作为肩省省尖点。
(9)、过C、D两点的 中点向下0.5CM的 点作水平线G线.
(10)、在前中心线上 从BL线向上取 B/5+8.3CM,确定 B点。
第二节、日本新文化原型制图
一 、 文 化 式 原 型 各 部 位 名 称
• 一、关于日本新文化原型(第七版):

该原型是在第六版的基础上2000年推出的,在原第六版的基础上结合现年青
人体型更丰满、曲线更优美的特征,以及第六版原型在理解和应用上不方便而推出的。
新文化原型是箱型,胸省的大不随胸围大小而异,符合女性体型实际情况,胸省量较
3.1、作基础线 (1)以A点为后
颈点向下取背长 38CM作为后中 心线。
(2)画WL水平线, 并确定身宽(前 后中心之间的宽 度)B/12+6CM。
(3)从A点向下取 B/12+13.7CM确 定胸围水平线 BL,并在BL上 取B/2+6CM。
(4)垂直wL画 前中心线。
(5)在BL上, 由后中心向前 中心方向取背 宽线 B/8+7.4CM确 定C点。
服装原型结构设计与应用
讲授内容:
1、第八版日本文化式原型(上半身原型、袖原型) 2、省道转移的原理及运用 3、第八版日本文化原型在衬衫、西装中的运用
• 第一讲 文化式原型的制图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原型制图的概述
• 一、原型的来历:

服装原形的诞生,应该说是早期立体裁剪的产物,它最早出现于
欧美,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日本。近半个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服装
• 五、比例法制图法与原型制图法的区别

1、比例法:

优点:(1)、直接方便,只要记住了一些代表品种各部位的

比例公式,就能直接进行制图,不需要太多的立体思维,

一步到位;(2)、定型服装直裁比较方便;
• 缺点: • 是以衣为本的结构设计,把人的体型与款式变化放在从属地位合
体容易出现问题,精度上仍有一定误差和局限性,经验色彩较重。 容易形成思维的定势,灵活性、创造性受一定限制,很难适应款 式变化较大的式样设计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样版设计,大都采用服装原型应用技术,尤其是女装样板设计。应该
说原型裁剪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立体裁剪对于基础纸样分析理解的作 用。服装结构设计已开始向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
发展,这是当今国际服装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日本是东方最早研究服装原型的 ,中国与日本人的体型很相近,
文化式服装原型在我国的传播和应用较为广泛,最初又叫洋服裁剪法。
由于其制图方法简单易学,结构原理浅显易懂,便于省道的转移和结
构的变化,于是成为许多服装专业院校的结构教育课程,国内许多服 装专业院校也派人前往日本文化服装学院进修学习。九十年代,国内 一些服装学院结构老师结合我国人体特征,变化出了不同的中国式原
型。
• 二、原型的定义

所谓原型,是指各种变
化这前的基本形式或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