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八代文化式原型(衣身原型)
女上装胸省的变化与转移单省的变化与转移

1.什么是省道的转移?
一个省道可以被转移到同一衣片上的任何部位,并且可 以设计不同的造型,而不影响服装的尺寸和适体性.
强调:胸省转移量的多少,通常需要考虑衣身的总体松 量、服装的外形以及运动机能性的要求等因素,一般不 会全部转移,更多的时候是保留一部分在袖窿中,本课 中的例子由于以同一外形为前提,胸省的省量是全部转 移的。
3. 讨论总结转省的规律:
1移动区域:新省与原省之间的区域. 2都是以BP点为旋转中心. 3旋转的方向都是由新省向原省方向将原省闭合.
(三)分组探究 动手实践
拓展练习:
运用纸型剪切法将腋胸省转换成如下图款式所示省的转移
教法
观察图片
提出问题:如何 完成如图所示成 衣省道的变化与 转移?
学法
我来看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 在人台上用大头针或假 缝的方法进行女上装腋 胸省转领胸省的练习, 并进行展评。
一 日本新文化式原型
内
容
一 新原型结构的取舍
提
要 一 新原型结构造型变化
一 日本新文化式原型
1.新原型的概念
服装文化式原型创立于日本,是一种科学的 裁剪方法,它以人体的净尺寸数值为依据,将人 体平面展示后加入基本放松度制成服装基本型, 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各种服装的款式变化。服装 原型只是服装平面制图的基础,不是正式的服装 裁剪图。
课堂 小结
4 胸省转移的形态:单个省、省
的分割、省变褶、连省成缝.
(五)作业布置、发散延展
来挑战 一下吧!
挑战任务
举一反三,用任意一种方法 进行成衣胸省的变化。
拓展任务 升级任务
用一种自己最拿手的方法进行女 装胸省的转移并假缝挂人台展示。
各组同学轮流实践,掌握女装胸省 的多种转移方法。
日本女装第七、八代原型比较

摘要:通过对最近两代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比较与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八代原型的主要特点是造型设计与人的身体特征趋向吻合,并使实际应用变得更加方便原型法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平面样板设计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地域相邻,人种体型相同,文化相近等多方面的原因,日本文化式原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
因此,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每次变化都值得我们密切注意。
而掌握其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借鉴,有助于提高我国制衣行业样板设计的能力。
最近,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推出的第八代文化式原型,跟以往的原型相比,尤其是与目前国内正在使用的第七代原型相比,该原型有了显著的变化。
了解其新的特点,对服装样板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最新的两代原型作一比较,分析其优劣,并对新原型在样板设计中的运用与推广,发表一点初步的意见。
1原型样板之比较1.1原型样板制图采用以下尺寸:胸围B=84cm,背长L=38cm。
分别进行第七代原型与第八代原型样板的制图,见图1和图21.2比较分析1.2.1定性分析这里对制图的简、繁,省道设计等方面作一简单的比较。
(1)在制图过程中可以明显体会到,第七代原型显得比较简单,而第八代原型显得比较复杂。
但两代原型制图所需要的尺寸是相同的,都只要两个尺寸,即胸围和背长。
(2)第八代原型增加了省道设计,而且将省道划分得很细,位置分配亦很合理,还依其位置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省道量,更加明显地突出了女性的人体体型,也提高了服装的造型功能。
可以说,第八代原型更像是那种经过加工了的原型,更接近实用原则。
而第七代原型,仅仅提供了一个操作的平台,所有一切都需要进行重新设计,虽然适用面广,但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3)第八代原型的前后腰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而不像第七代原型,前后衣片的腰节错开了一定的量。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两者对胸凸量的处理方法不同。
第八代原型是将胸凸量在胸围线以上的部分中处理掉了,而第七代原型则是将其置于胸围线以下的部分中。
衣身原型第八代结构制图

胸围 84
胸围松 12 量 腰围 66
腰围松 6 量 背长 38
袖长 50.5
注意:1、弧线在肩 端点处跟肩线的夹 角为直角
2、前后袖窿弧线在 腋下的交汇处要圆 顺
aº+bº =180º
º
º
确定省位(省道中心线)
f
e
d
c
b
a
腰省的分配计算表(见教材42页)
f(0.84) e(2.16) d(4.2) c(1.32) b(1.8) a(1.68)
部位
尺寸 (cm)
背长
38
袖长
50.5
部位
尺寸( cm)
胸围(B) 84
胸围松量 12
腰围
66
腰围松量 6
背长
38
袖长
50.5
部位
尺寸( cm)
胸围(B) 84
胸围松量 12
腰围
66
腰围松量 6
背长
38
袖长
50.5
部位
尺寸( cm)
胸围(B) 84
胸围松量 12
腰围
66
腰围松量 6
背长
38
袖长
50.5
做两条角平分线
第二节 衣身原型(第八代)结构制图
本课程所采用的原型均为日本文化式原型,是日本文化服装学 院依据日本人体体型研发的,目前最新的文化式原型为2001年发 布的第八代原型。
一、人体躯干上半部分的体型特征
人体躯干的上半部分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主要是围绕胸部凸起 和肩胛骨凸起进行。
二、制图所需尺寸
采用的人体模型的号型为160/84A
后领深:后领宽 =2.37 3
12、作后肩线(含有一个肩省):后肩宽=前肩宽+肩省
日本文化式原型与西方结构设计对比

日本文化式原型与西方结构设计对比作者:李正严烨晖来源:《丝路艺术》2018年第03期摘要:文章选取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服装原型设计方法,即日本文化式原型与英式原型,进行对比分析。
并通过总结这两者的异同点,来感受东西方服装结构设计的差异。
关键词:服装原型;对比;日本文化式原型;英式原型原型制图法秉承着以人体为本的设计特点,把原型作为基础样板,相当于发挥着人台的作用,能形象并准确展现出人体的形态特征。
原型制图法相较于传统的比例法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且制图过程简单,结构变化自由度大,易于通过加长、缩短、转移、扩展等变形手段处理,形成最终所需具有复杂结构的纸样,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款式。
另外,该制图方法有助于初学者认识服装结构设计,帮助他们理解服装结构与人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方便易懂、直观明了的制图方法。
一、服装原型的相关概念(一)原型的基本概念原型是服装界流行的一个专业术语,在部分国家也称之为“基本纸样”,或是“基础样板”。
服装原型是以实际测量的人体尺寸为依据,按一定比例关系绘制出符合人体体型的基本纸样,它作为其他服装纸样设计的起点,具有最简单的结构特征,是人体主要部位信息的最简单最直接的载体。
日本服装领域的著名学者三吉满智子在她的著作《服装造型学—理论篇》中关于“原型”一词的阐述为:所谓原型,是指各种实际变化应用之前的基本形式或形态,应用于多个领域。
在服装造型学有着这样的说法,原型是指平面裁剪中所使用的基本纸样,即简单的,不带任何款式变化因素的立体型服装纸样。
[1](二)原型的分类服装原型的种类有很多,可以按使用性质的不同来将其分类,比如按照年龄、性别、地域、应用部位、宽松度等方面。
从应用部位角度可分为衣身原型、袖子原型、裙子原型、连衣裙原型、裤子原型这六个基本型。
当然如果按照特定款式再细分下去,创建出更多的原型纸样,对后期进行具体款式的结构设计就更加便捷了。
从服装原型的设计方法出发,也可将其分类。
其中衣身原型是所有原型中构成形态最基础最本质的,最能揭示服装原型的构成原理。
日本第八代原型画法 省道转移和及应用

• • • •
胸度法作图:测量穿着者胸围、背长、袖长等很少的几个尺寸, 以胸围为基准,计算其它平面结构制图所需的尺寸。 短 寸 法:对人体的各部位进行精密测量,用测量数值制图的方法。 并 用 法:胸度法和短测法并用的方法。
• 四、原型的特点
• • • • • • • • • 1、来源于立体裁剪,是服装最原始、最基本的结构; 2、满足人体正常呼吸量和基本活动量; 3、只是腰节以上半身结构; 4、衣身较合体,适合款式的多变性,总之具有吻合性、高调动 性和设计性,覆盖面积广。 1、比例法: 优点:(1)、直接方便,只要记住了一些代表品种各部位的 比例公式,就能直接进行制图,不需要太多的立体思维, 一步到位;(2)、定型服装直裁比较方便;
(7)、绘制胸省.
由F点作45°倾斜 线,在线上取 ▲+0.5作为袖窿参 考点,经过袖窿深 点、袖窿参考点和 G点画圆顺前袖窿 弧线的下半部分. • 以G点和BP点连线 为基准线,向上取 (B/4-2.5CM)° 夹角用为胸省量。
(8)、通过胸省长的位 置点与肩点画顺袖 窿线上半部,注意 胸省合并时袖窿线 要圆顺.
•
• •
•
• •
日 本 新 文 化 原 型 图
新 文 化 原 型 各 部 位 的 数 据
• 三、袖原型制图
• 作图的方法: • 将上半身原型 袖窿省闭合,以此 时前后肩点的高度 为依据,在衣身原 型的基础上绘制袖
原型
• 3.1 绘制基础框架
• (1)、拷贝衣身原型 的前后袖窿,将前袖窿 省闭合,画圆顺前后袖 窿弧线。 (2)、确定袖山高度: 将侧缝线向上延长作为 袖山线,并在该线上确 定袖山高。 方法是:计算由前后肩 点高度的1/2位置点到 BL线之间的高度,取其 5/6作为袖山高
新旧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比较分析

新旧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比较分析摘要本文从日本文化原型板的立体构成形式、基本松量、胸省量、肩斜角、前后身腰节高度差等方面,对新旧日本文化式原型进行比较分类,论证了新文化式原型板更适合中国年轻女性的体型,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松量、衣片、原型、变化、比较中国人体型与日本人体型相近,所以日本的文化式原型在我国运用较广,其以采寸少,制图容易被广泛使用。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体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加上人们对服装文化内涵的进一步理解,现代女性越来越注重体形美,补正内衣的出现均使原有的文化式原型适用度下降。
日本文化服装学院于1999年下半年推出了最新版本的文化式原型。
这里将其新、旧版本原型进行比较分析。
1 原型立体构成形成女性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曲面体.将平面的布料覆合于人体时,由于孚L房部的隆起,在乳房部的周边会形成皱褶;由于人体背部背脚骨和大圆肌、小圆肌的隆起,在背部的周边会形成皱褶.必须将前(后)衣身的胸围线(背宽线)以上的浮余量充分消除,同时腰围线必须呈水平线,以使服装的结构平衡.立体构成要注意以下构成要素:1)前后身布样的纱向与水平线要与标准人台的FNL、BNL、BL、wL相一致。
2)前后身的中心线应与水平线成垂直状态,WL应成水平状态。
3)前后身浮余量的收取应注意分别先将BL线做成水平线,背宽线做成水平线。
4)颈围线与人台颈根围一样,前胸宽、后背宽基本符和标准人台的对应部位,袖窿线距腋深下降 2Cm左右。
1.1 旧原原型衣片结构图为了更直观的表达原型,将旧原型衣片结构图用以说明,如下图1所示:图1 旧原型衣片结构图1.2 新原型衣片结构图1999年下半年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推出的新版文化式原型,其衣片结构图如图2所示:图2 新原型衣片结构图1.3 新旧原型袖片结构图为了便于比较,也将新旧原型袖片结构图进行比较如下,图3所示:(a)旧原型(b)新原型图3 袖片结构图1.4前浮余量的处理前浮余量的处理是衣身结构平衡中的适合度的重要手段,是衡量衣身原型在结构设计中的可操作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前浮余量的消除有三种形式:前浮余量全部收省消除处理,前浮余量部分收省消除部分下放处理,前浮余量全部下放处理。
日本文化原型与东华原型的比较分析

日本文化原型与东华原型的比较分析摘要:对比分析文化式原型与东华原型,认为原型作为时代的产物,会随着人体体型、人体活动机能性、服装造型及流行等的不同而变化,我国目前的原型法(文中以东华原型为例)有自己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中国的服装原型之路,还任重而道远。
所谓“服装原型”是指符合人体原始状态的基本形状,同时,原型也是服装结构与服装板型设计的基础,它能够轻松地将极其复杂的服装结构、造型及款式给予准确的表现。
因此,服装原型是设计师实现梦想般构思必不可少的手段。
虽然美国、英国的服装原型及结构设计理论正逐渐向我国的服装教学及设计理论中渗透,但是,由于地域性及人体体态的差异,我国的大部分高等服装院校在讲解结构设计及结构制图课程中仍然是以日本服装原型及结构设计理论为主要的理论依据。
其中在女装结构设计中以讲解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结构理论为主,有关书籍、资料中介绍的也都是文化式原型。
目前国内使用的仍然是80年代在日本开发的一种原型。
我国服装基础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90年代加强了对国外原型的引进,促进了我国结构设计及结构制图技术的现代化。
在充分吸收、消化国外原型的同时,越来越来的人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服装大国,不能长期依赖它国的原型技术,要建立以符合中国国民体形及其服饰文化的中国式原型技术。
早在1981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服装班就推出了设袖窿省的服装原型,东华大学也在1988年开始了中国服装原型的研究,推出了东华原型。
近20年来,中国服装工作者一直在为建立符合中国国民体形及其服饰文化的中国式原型技术努力,推出了服装母型裁剪法、梅式原型直裁发、中国旗袍板型法等多种中国服装原型方法。
1.原型研究方法日本文化服装原型是在对人体进行大量测试后推出的计算公式,并经过长期的实践中通过对众多人的穿着测试进行多次修改、改正形成。
东华原型的研究人员为了研究中国女性体形特征,自华东、华南、华北地区取了534个20到29岁的青年女子作为原本。
日本女装Torso原型与文化式第八代原型的对比分析

日本女装Torso原型与文化式第八代原型的对比分析作者:韩旭辉来源:《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3年第2期韩旭辉(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四川成都610010)【摘要】对比分析日本Torso原型与文化式第八代原型的异同。
Torso原型衣长达到臀围,文化式原型只到腰围,二者均为紧身原型,如要实现成衣化生产需要,则Torso原型更有优势。
在制图过程中,Torso原型以重心线作为参考线,照顾到了衣身平衡。
二者计算均较复杂,但Torso原型比例法与短寸法结合,既可以通过公式计算满足成衣化生产需要又能针对个人进行精确测量定制,实际操作更加便捷。
【关键词】Torso;文化式;原型;比较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3.02.026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0101(2013)02-0069-04对于服装造型学来说,原型是指平面裁剪中所使用的基本纸样,即简单的、不带任何款式变化因素的立体型服装纸样[1]。
我国服装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讲解服装结构理论时,大部分都选择了与我国人种体型相近的日本原型。
日本原型中登丽美原型和文化式原型引入我国的时间较早,特别是文化原型,由于制图简单,采寸较少,流传较广,影响较大。
Torso是指不含头部和四肢的身体躯干,根据躯干部的基本要素,正确的构建样板叫做Torso原型[2]。
它是20世纪90年代由日本服装制版师小野喜代司创建,是日本五大服装原型之一,在服装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日本文化式第八代原型(以下简称新原型),是1998~1999年,文化女子大学服装系连同大专部和文化服装学院(中专)进行共同研究,对原有的原型进行了最新的一次修正[1],并于2000年对外公布。
现对这两种原型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
1研究方法Torso原型是在依据人体纸模所做的展开图的基础上,设定垂直和水平基准线,考察各部位尺寸关系,观察由人体的凸凹部位所决定的打开量与交叉量及其位置等特征,在综合相关各部分的构成关系后得到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