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检查方法

合集下载

各种铁路道岔检查详细教程

各种铁路道岔检查详细教程

各种铁路道岔检查详细教程铁路道岔是铁路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实现列车的转向功能。

为确保道岔的正常运行,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下面是一份详细的道岔检查教程,包括检查项目和注意事项。

一、检查前准备工作1.确保自身安全,带上必要的安全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和手套。

2.检查道岔处是否设置了安全标志牌,如防止堆存材料、清除雪块等的标志,如果有则需先处理。

二、检查道岔实施步骤1.视觉检查a.检查道岔的摆动是否平稳,不存在异常震动。

b.检查道岔轨面是否存在严重磨损或损坏,如断轨、鹰嘴磨损等。

c.检查道岔及其附属设施的防护措施是否完好,如导向装置、防护杆等。

d.检查道岔附近是否存在异物或积水。

2.运动检查a.检查道岔的转向机构是否灵活,转向是否顺畅。

b.检查道岔操纵杆或电动机操作状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过紧或过松的情况。

c.检查道岔齿轮传动部分是否润滑,是否存在生锈或异味。

d.检查道岔的锁闭装置,防止误动。

3.尺寸检查a.使用测量工具,检查道岔各部位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如轨距、切线长度等。

b.检查道岔的道岔翼轨与心轨的连接是否紧密,是否存在间隙。

4.清理工作a.使用清洁工具,清理道岔及其周围的杂物和积尘。

b.若遇到结冰情况,需使用合适的工具清除冰雪。

5.补充润滑剂a.根据道岔润滑要求,为道岔植入适当的润滑剂,以减少磨损和摩擦。

三、注意事项1.在检查时,应穿好安全装备,确保自身安全。

2.检查过程中,应对道岔的每个部分进行仔细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措施。

3.检查时要轻装上阵,不要使用过大的力量或工具,以免损坏道岔结构。

4.如果发现道岔存在较大的损坏或故障,请及时向相关人员汇报并采取措施进行维修。

5.检查完成后,应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并进行后续的维护工作。

单开道岔检查8.3

单开道岔检查8.3

三、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的检查方法及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标准(一)单开道岔检查道岔的手工检查方法分精细检查和重点检查。

精细检查时要求每根岔枕检查,重点检查是按要求位置检查。

这里介绍的是重点检查内容。

1.轨距、水平检查位置基本原则:先直后曲,顺时针行走。

先直后曲是指在导曲线部分,如果同时要测量直股和曲股的轨距、水平时,为避免记录时出错,所以先量直股,后量曲股;顺时针行走是指在辙叉部分检查时,为保证道尺的活动端位于护轨轮缘槽内,当右手拿道尺时,应按顺时针方向测量,比如右开道岔就应该先量直股,后量曲股。

(1)普速道岔(P43、50及P609#道岔)道岔轨距的检查一般为17处(如表一),但在各轨距递减处,应每隔1m检查1处,如发现递减率不合格或超限时,应在道岔检查记录簿记事栏内予以记录说明。

道岔轨距(包括水平)的检查位置如图:道岔检查记录站名道岔编号钢轨类型P 道岔类型(2)专线4128 P60AT12号单开道岔(木枕)其检查位置的特点是:逢接必量。

与普速9号道岔相比,在尖轨中前增加一处,共18处。

在导曲线部分逢接头必须下尺测量。

1 2 3 4 5 7 9 111413 156 810 12181716道岔检查记录站名钢轨类型P(3)SC330 P60AT12号单开道岔检查位置(4)P60AT12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SC325)按轨枕编号下尺,直曲股下尺位置不对称。

注:1、曲股尖轨竖切中部(距离尖轨尖3064mm)轨距为1442mm(尖轨尖及竖切起点处轨距均为1435mm);其他处轨距为1435mm。

2、提速道岔的尖轨、心轨采用AT轨制造,除尖轨、心轨轨顶刨切部分外,不存在构造水平,因此,水平的检查地点与轨距的检查地点相同。

2.水平基准股:一般以直外股和导曲线上股为基准股,即直外股和导曲线上股高为正。

3.方向、高低用10m弦测量直外股的方向、高低。

高低=板厚-(测量结果+1)60Kg/m钢轨12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SC325)检查记录簿站名道岔编号全面检查人重点检查人审查人(四)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mm)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表6.2.2②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限值:作业验收为0,经常保养为2mm,临时补惨为3 mm;③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6.25m。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程序及注意事项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程序及注意事项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程序及注意事项一、准备工作1、预先填写“道岔检查记录簿”中的站名,道岔编号,道岔型号和检查日期及检查人。

2、确认道尺、支距尺是否在计量部门鉴定的合格期内,如不在合格期内可向考评员汇报,征得同意后,方可使用。

3、将道尺游标定在轨距“35”处,用钢卷尺丈量道尺的轨距尺寸是否偏差大于±1mm。

超过允许偏差时进行调整。

二、基本作业1、设置防护,报告考评员,上道及进行作业。

2、在距道岔约30~50米处左右,站立目视道岔直外股的轨向;卧式目视其高低。

如发现轨向或高低不良时,可记录在“轨向、高低及其他栏内”。

3、目视完轨向高低后,回到检查的第一处(尖轨前顺坡终点,即道岔前接头处,正反道尺校正其水平是否误差大于±1mm,误差大于±1mm时,作调整)。

4、检查步骤:按照先轨距、后水平的顺序逐处检查、记录。

检查轨距时,大于1435mm 为“﹢”,小于1435mm时为“﹣”;检查水平时,直股:以外股为标准股,曲股:以外股(上股)为标准股,标准股高时为“﹢”,反之为“﹣”号。

(1)第一处:尖轨前顺坡终点。

在距基本轨前端部100mm范围内。

(2)第二处:尖轨尖端处。

在距尖轨尖端50~100mm处。

(此处轨距加宽43、50-9号道岔为15mm、即1450mm;43、50-12号10mm,即1445mm)。

(3)第三处:尖轨中。

在尖轨刨切终点处,即涂有轨距加宽的部位(此处轨距加宽43、50-9号道岔为9mm、即1444mm;43、50-12号为7mm,即1442mm)此处不检查水平,检查完轨距应迅速将道尺拿起,记录,防止道岔在搬动时挤压道尺,影响工作,损坏道尺。

(4)第四处。

尖轨跟曲股。

在导曲股轨端100mm范围内,不能在尖轨上。

此处轨距加宽4mm,即1439mm,水平在导曲外股处有6mm的设计加高,应该考虑。

(5)第五处:尖轨跟直股。

在尖轨跟曲股对应处。

(此处轨距加宽亦为4mm,即1439mm,水平在直内股上亦有6mm的设计加高,应该考虑)。

交分交渡道岔的检查方法

交分交渡道岔的检查方法

交分交渡道岔的检查方法一、检查前的准备工作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道岔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有关标准和规范。

2.准备必要的工具和仪器:如尺子、直角尺、镊子、试棒、电压表等。

二、外观检查1.检查道岔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坏、锈蚀等情况。

2.检查道岔上的标志标识是否清晰可见。

3.检查道岔的固定螺栓是否牢固,有无松动现象。

三、位置及开闭情况检查1.检查道岔的位置是否正确,轨距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道岔的开闭情况,确保在正常工作模式下。

四、各种杆、杆架检查1.检查道岔机械杆、电动杆的固定情况,保证其未松动。

2.检查道岔杆架的稳固情况,无倾斜、松动等现象。

五、导轨检查1.检查导轨表面是否平整、无明显的磨损或凹凸不平的情况。

2.检查导轨的轨距、轨面的垂直度和水平度是否符合要求。

3.检查导轨的固定情况,保证其未松动。

六、道岔心检查1.检查道岔心的固定情况,保证其未松动。

2.检查道岔心的转动是否灵活,无卡滞、偏移等情况。

七、定位器检查1.检查定位器的位置是否正确,固定螺栓是否牢固。

2.检查定位器的工作状态,确保其能够准确控制道岔的开闭动作。

八、电气设备检查1.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检查道岔的接触器和电缆连接是否牢固,无破损、断裂等情况。

2.检查道岔电缆的绝缘状态,保证电缆的安全可靠。

九、动力设备检查1.检查道岔的动力设备(如驱动机、传动装置等)的固定情况,保证其未松动。

2.检查动力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其能够正常提供足够的动力。

十、试验和调整1.进行开闭试验,观察道岔的工作状态,确保其开闭灵活、无卡滞现象。

2.如发现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整,保证道岔的正常运行。

以上是交分、交渡道岔的检查方法,通过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可以发现并及时解决道岔存在的问题,确保道岔的安全运行。

同时,在检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操作,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道岔检查

道岔检查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一、普通9号(含AT9号)、12号道岔的检查(一)、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见表一)顺号检查部位轨距标准(mm)说明9号道岔12号道岔1 前顺坡终点1435 1435 检查位置:基本轨接头2 尖轨尖端1450 14453 尖轨中1444 14424 尖轨跟端(直)1439 14395 尖轨跟端(曲)1439 14396 导曲线部分前(直)1435 1435 检查位置:距离尖轨跟端1.5m处7 导曲线部分前(曲)1450 1445 检查位置:距离尖轨跟端3m处8 导曲线部分中(直)1435 1435 检查位置:曲股接头处9 导曲线部分中(曲)1450 1445 检查位置:曲股接头处10 导曲线部分后(直)1435 1435 检查位置:从最后一个支距点向前量4m处11 导曲线部分后(曲)1450 1445 检查位置:从最后一个支距点向前量4m处12 叉心前(直)1435 143513 叉心前(曲)1435 143514 叉心中(直)1435 1435 检查位置:叉心宽10—40mm处,同时检查查照间隔、护背距离15 叉心中(曲)1435 1435 检查位置:叉心宽10—40mm处,同时检查查照间隔、护背距离(二)、水平的检查1、普通道岔尖轨按标准高出基本轨6mm,所有叉心翼轨都有堆高,尖轨中和叉心中两处不检查水平。

2、普通道岔尖轨跟端高出基本轨6mm,有的混凝土岔枕普通道岔导曲线上股有6mm的超高,检查时要以此为标准。

3、尖轨尖端及以前以直股基本轨为基准股,尖轨跟端及以后以内两股和叉心为基准股,基准股高为正,反之为负。

(三)、方向的检查直股外股道岔全长和直股内股辙叉趾端至尖轨后1.5m以及道岔前后各50m范围均可检查。

(四)、高低的检查与方向检查范围相同,只是普通道岔内直股距尖轨跟端2m范围不得放弦。

(五)普通道岔《道岔检查记录簿》格式见《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部令发布)第160页。

道岔检查工具及方法

道岔检查工具及方法

道岔检查工具及方法道岔是铁路上的重要设备,用于实现列车的换轨、分离和合并。

为了保证道岔的正常运行,需要定期对道岔进行检查和维护。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道岔检查工具和方法。

一、常用的道岔检查工具1.道岔测器:道岔测器主要用于测量道岔的几何尺寸,如道岔的曲线半径、交叉角度、轨距等。

道岔测器通常由测量杆、测量头和指示表组成,通过将测量头放置在道岔上,可以准确测量和记录道岔的各项几何参数。

2.轮压检测仪:轮压检测仪用于测量道岔轨道和车轮之间的压力。

在列车经过道岔时,车轮与轨道之间的压力会对道岔的运行产生影响,通过使用轮压检测仪可以及时发现轮压异常情况,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维护。

3.温度计:温度对道岔的运行也有影响,特别是在极寒或酷热的环境中,道岔的拉伸和收缩可能影响道岔的定位和闭锁。

因此,使用温度计测量道岔的温度并记录下来,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温度问题。

4.角度测量仪:角度测量仪通常用于测量道岔的交叉角度、道岔铁盖板调整角度等。

通过测量道岔的角度可以判断道岔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置,是否需要调整或维修。

5.置换闭锁测量仪:置换闭锁测量仪主要用于测量道岔的置换闭锁长度和置换开度。

通过测量置换闭锁长度和置换开度,可以判断道岔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移和闭锁位置,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维护。

二、道岔检查方法1.目视检查: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目视检查道岔的状态和外观,特别是检查道岔的道牙、道床、道岔铁盖板等部位是否存在损坏、变形或锈蚀等情况。

同时,还需要检查道岔轨距、道岔的直线通道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几何检查:使用道岔测量仪对道岔的几何尺寸进行测量,如道岔的曲线半径、交叉角度、轨距等。

通过测量得到的数据,可以判断道岔的几何参数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和修复。

3.轮压检测:使用轮压检测仪对列车经过道岔时车轮与轨道之间的压力进行测量。

通过检测车轮压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可以判断道岔是否存在毛病,是否需要进行相关修复工作。

道岔检查

道岔检查
2、尖轨尖端至尖轨中部范围不检查水平,尖轨中部点及以后检查水平。
3、基本轨接头至尖轨中部以直股基本轨为基准股,以后以内两股和辙叉心为基准股,基准股高为正,反之为负。
(三)、方向的检查
可在外直股全长范围以及内直股尖轨跟部至辙叉趾端范围内检查,当开通直股时,可延伸至尖轨中部放弦检查内直股方向。一般主查外直股,兼查内直股并延伸至道岔前后各50m范围。
(四)、高低的检查
与检查方向的范围相同。
(五)AT12号道岔检查记录簿可以使用普通的《道岔检查记录簿》
三、12号固定型提速道岔的检查
(一)、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见表三)
12号固定型提速道岔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表三)
顺号
检查部位
标准轨距
(mm)
检查位置
说明
1
尖轨前顺坡终点
1435
1号岔枕
基本轨接头处
2
7
连接部分前(曲)
1435
检查位置:曲基本轨接头
8
连接部分中(直)
1435
检查位置:连接部分中间接头处,直、曲
股均无接头时,内轨中间处
9
连接部分中(曲)
10
连接部分后(直)
1435
检查位置:内股配轨(与叉心连接)中间

11
连接部分后(曲)
12
叉心前(曲)
1435
检查位置:叉心前接头处
13
叉心中(曲)
道岔检查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
一、普通9号(含AT9号)、12号道岔的检查
(一)、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见表一)
普通9号(含AT9号)、12号道岔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表一)


检查部位
轨距标准(mm)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
146号部令发布)第161页。
可动心轨提速道岔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12号)(表四)
五、可动心轨提速道岔的检查(18号)
(一)、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见表五)
(二)、水平的检查
可动心轨提速道岔的尖轨和心轨采用AT轨创造,除尖轨和心轨顶面刨切部份外,不存在构造水平,因此,水平的检查位置与轨距的检查位置相同。基准股的确定与AT12号道岔相同。
(三)、方向的检查
可在外直股全长范围以及内直股尖轨跟部至辙叉趾端范围内检查,当开通直股时,可延伸至尖轨中部放弦检查内直股方向。普通主查外直股,兼查内直股并延伸至道岔先后各50m范围。
(四)、高低的检查
与检查方向的范围相同。
(五)AT12号道岔检查记录簿可以使用普通的《道岔检查记录簿》
三、12号固定型提速道岔的检查
(一)、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见表三)
12号固定型提速道岔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
(二)、水平、方向、高低的检查,除尖轨全长都可以检查水平外,其余的与AT12号道岔相同。
(三)、“固定型提速道岔距检查记录簿”可使用普通的《道岔检查记录簿》
四、可动心轨提速道岔的检查(12号)
(一)、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见表四)
二、AT12号道岔的检查
(一)、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见表二)
AT12号道岔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
(二)、水平的检查
1、导曲线起点处因有构造误差,辙叉翼轨有堆高,所以导曲线起点处和岔心直、曲股3处不检查水平。
2、尖轨尖端至尖轨中部范围不检查水平,尖轨中部点及以后检查水平。
3、基本轨接头至尖轨中部以直股基本轨为基准股,以后以内两股和辙叉心为基准股,基准股高为正,反之为负。
3、尖轨尖端及以前以直股基本轨为基准股,尖轨跟端及以后以内两股和叉心为基准股,基准股高为正,反之为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轨枕间距使用目测,必要时可使用卷尺测量;2、空吊板可通过翻白、列车碾压跳动确定
根据轨枕失效标准及图纸等相关标准
8、检查滑床板离缝、顶铁离缝、检查连接零件
1、尖轨与滑床板缝隙大于2mm的记录2、各部螺栓缺少、失效、松动的记录
9、检查铁垫板、胶垫
缺少、失效、离缝的记录
10、检查道岔加强设备
轨撑离缝大于2mm的记录
注:允许偏差及相关病害限度以vmax≤120km/h正线及到发线的作业验收标准为标准,其他标准请另行查阅。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5、检查道岔高低、方向(直向)
使用2m弦线绳(若轨向、高低良好可不查)
允许偏差±4mm。
5、检查道岔各部轮缘槽、尖轨动程、尖轨尖端是否密贴(用钢板尺测量)、尖轨是否爬行(用弦线或钢板尺检查)
1、护轨轮缘槽宽度:开口至平直部分分别为80、65、42mm;2、辄叉心理论尖端至心轨50mm断面内翼轨轮缘槽宽度为46mm;2、尖轨50mm断面以下不得高于基本轨,50mm以上不得低于基本轨;5、尖轨第一、第二动程分别为160、75mm。
1、轨距允许偏差+3、-2mm,尖轨尖端为±1mm,水平允许偏差为±4mm;2、查照间隔应保持在91~94间,护背距离应保持在46~48间;3、不得存在反超高。
4、按规定支距点位置检查支距
1、共9处支距测量点,应按一定周期对支距点进行校核;2、第一支距点的理论测量位置在尖轨根端轨缝中心处。
允许偏差±2mm。
60kg~1/12AT(专线4228)混凝土枕单开道岔检查明细表
项目
技术要求
操作说明
允许偏差管理值
(一)
准备
工作
准备工具:轨距尺、支距尺、木折尺、螺丝刀、钢卷尺、石笔、弦线绳(盒)、钢板尺、检查锤、道岔检查记录本、记录笔
(二)作业程序
1、校对量具
1、检查道尺、支距尺是否校验期内;2、校核道尺的水平、轨距表示,可使用螺丝刀进行校对。
11、检查道床
路肩平整及反坡、杂草;道床整齐均匀、道床污染、外观
12、检查标志、标记
标志是否缺损、歪斜、字迹不清;标记不全、位置不对、不清晰或错误
13、勾画超限处所
按规定标准进行勾画。
(三)
安全
1、检查时注意设好防护
2、检查尖轨中部记录时,应拿起道尺
3、来车时,携带工具下道避车
4、不脚踏尖轨、连接杆
1、轮缘槽允许误差为+3、-1mm;2、尖轨爬行量不得大于20mm,限位器不得顶死;3、尖轨尖端不得不密贴。
6、检查钢轨接头错牙、轨缝、工作边和轨端肥边
1、轨面或内侧错牙大于1mm的记录;2、瞎缝,大于构造轨缝(18mm),绝缘接头小于6mm的记录;3、工作边和轨端肥边大于2mm记录。
7、检查轨枕失效、倾斜、间距不均、空吊板处所
2、目视方向和高低
站在道岔外3查道岔轨距、水平、查照间隔、护背距离
1、检查位置可以岔枕号确定,共19尺;2、检查水平时以直基本股一侧高为“+”;3、接头道尺放于二、三孔间;4、尖轨尖端放置于尖轨尖端10mm范围内;5、第二拉杆处道尺放于基本轨刨切终点,曲股有4mm加宽;6、尖轨根部放于尖轨上二、三孔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