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开、菱形及复式交分道岔的检查方法带图解

合集下载

复式交分道岔

复式交分道岔

复式交分道岔一、复式交分道岔简介:复式交分道岔,是缩短车站咽喉长度、减少车道用地、提高调车作业效率的良好设备。

其长度略长于单开道岔,而其作用相当于两组对向单开道岔,因此可以缩短站场长度,特别在复线及多线区间的到达场、编组场和出发场等衔接的咽喉区,采用复式交分道岔配合交叉渡线,更为明显。

二、复式交分道岔的常见病害及原因:1.曲尖轨侧磨严重道岔铺设先天不良及侧线接发车多是曲尖轨侧磨严重的最主要原因。

锐角辙叉部分无论甲股还是乙股,无论前锐角辙叉,还是后锐角辙叉,与前后连接线路是否直顺成为复交道岔能否保证养护维修质量的关键。

复式交分道岔往往作为正线咽喉道岔的连接道岔,如果两组道岔的型号不一致,辙叉的转辙角度不同,势必在正线道岔与复交道岔锐角辙叉间形成一条不规范的曲线,成为原始病害。

这样,在复式交分道岔曲股过车的情况下,恶化了列车通过的条件,增大了对曲尖轨及直基本轨的撞击,缩短了设备使用的寿命。

2.转辙器电务方钢安设不正确(1)在转换过程中有“绷劲”,造成电动转辙机动作电流大,扳动不灵活。

ZD6型转辙机一般情况下动作电流多≤2.2 A,而现场的复式交分一般调整为2.5 A,且受气温变化影响较大。

(2)复式交分道岔转辙器安装不良造成道岔拉杆在转换过程当中有蹭碰木枕或表示杆与拉杆丁字铁互相摩擦的现象,现场为防止这类现象,往往通过劈裂木枕边缘,打磨掉丁字铁一侧等方法加以克服,治标不治本。

3.可动心轨跳动及双头螺栓折断由于轨下基础薄弱,捣固质量不高,通过总重达到一定数量等原因,可动心尖轨跟端5孔鱼尾板辗轧变形、间隔铁磨耗极易造成尖轨跟端双头螺栓折断,严重时出现可动心尖轨跳动现象。

4.转辙机动作电流大,存在反弹现象(1)转辙部分尖轨跟端轨底部分与基本轨轨底接触,造成ZD6型转辙机动作电流过大。

(2)尖轨跟端或可动心尖轨跟端整治轨端不平顺时,在双头螺栓与五孔鱼尾板间加垫弹簧垫圈或铁片,造成反弹。

(3)因为双头螺栓容易折断,日常养护维修作业中存在把第二条双头螺栓改为普通鱼尾螺栓的现象,造成尖轨跟端过死,扳动不灵活。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作业ppt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作业ppt

5、检查地点:尖轨跟端曲股 具体位置:放在连接轨夹板第二螺栓处(导曲线起点 处)
6、检查地点:尖轨跟端后直股 具体位置:距跟端1.5m
7、检查地点:导曲线前部 具体位置:距导曲线起点3m
8、检查地点:导曲线中部 具体位置:放在导曲线外股接头第二螺栓处
9、检查地点:直股中部 具体位置:放在直内股接头第二螺栓处
(6)检查连接曲线正矢。用10m弦线和 钢板尺,在外股钢轨踏面下16mm处, 测量连接曲线正矢。如有超限,应填写 在检查记录簿补修栏内。
(7)用钢板尺检查道岔各主要部位的有 关尺寸,包括尖轨的动程和开程、尖轨 跟端间隔铁尺寸、辙叉前后开口尺寸等, 并由此分析轨距、方向等超限原因。
(三)质量标准
(3)在绝缘接头处不准用钢板尺、钢 卷尺接触两端钢轨以防混电。
练习
1、检查普通单开道岔第5尺的具体落 尺位置?
2、应如何确定标准股? 3、检查时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
小结
一、普通单开道岔的检查位置 二、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的作业方法、
步骤 三、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的质量要求
作业
1、检查一组9号普通单开道岔,并将 各项数据填记在道岔检查记录簿上。
(一)单开道岔检查位置
1、检查地点:尖轨前顺坡终点 具体位置:基本轨接头第二个螺栓处(或距轨端 200~250mm处)
2、检查地点:尖轨尖端 具体位置:距尖轨尖端50~80mm处
3、检查地点:尖轨中部 具体位置:尖轨竖切削终点处(动程无影响)
4、检查地点:尖轨跟端直股 具体位置:放在连接轨夹板第二螺栓处
10、检查地点:直股后部 具体位置:距辙叉前直线段4m处
11、检查地点:导曲线后部 具体位置:距辙叉前直线段4m处(距导曲线终点4m)

复式交分道岔和菱形道岔的区别

复式交分道岔和菱形道岔的区别

复式交分道岔和菱形道岔的区别1. 道岔的基本概念在我们聊复式交分道岔和菱形道岔之前,先来点“道岔基础知识”的小铺垫,毕竟知识是金钥匙,对吧?道岔,这玩意儿其实就是铁路上用来改变列车行驶方向的设施。

你想啊,火车跑得飞快,一不小心就到头了,怎么办?这时候,咱们就得靠道岔来“转弯抹角”了。

简单来说,道岔就是火车“转弯”的地方,听起来是不是很酷?而且它有好几种类型,今天咱们就来瞧瞧最常见的两种——复式交分道岔和菱形道岔。

2. 复式交分道岔2.1 结构特点说到复式交分道岔,首先得提它的“复杂”。

这个道岔的结构就像一个四条腿的椅子,稳稳当当的。

它主要由两个交叉的轨道和两个分道岔组成,直观来看,就是“两个叉子”交叉在一起,特别的“交响乐”。

你要是把它比作人类的社交场合,那简直就像是一个聚会,有两个方向可供选择,大家互相碰撞、交流,最后再各自分道扬镳。

2.2 适用场景那它主要在哪儿用呢?复式交分道岔特别适合在繁忙的车站或交汇处,想象一下,火车在这个地方就像是在选菜单,既可以直走也可以拐弯,真是好得很。

这样一来,车站的运转效率就提升了不少,大家都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心里那叫一个乐!3. 菱形道岔3.1 结构特点接下来,咱们说说菱形道岔。

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它的外形就像个菱形,嘿,这样一说,是不是感觉有点像咱们小时候玩过的几何图形游戏?它由两组交叉的轨道组成,形状独特,给人一种“时尚”的感觉。

虽然结构简单,但其实却大有来头,能够让火车在不同方向间灵活转换,简直就是铁路界的“千手观音”。

3.2 适用场景菱形道岔一般多用于小型车站或者货运线路上。

想象一下,火车在这个地方就像是一位优雅的舞者,轻盈地转身,来去自如。

它的优点在于占地面积小,节省空间,特别适合那些寸土寸金的地方。

就像老话说的:“省吃俭用”,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

4. 两者的对比4.1 灵活性说到这里,咱们来个小对比,复式交分道岔和菱形道岔之间,谁更灵活?这就像两位选手在擂台上较量。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步骤详细讲解(下)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步骤详细讲解(下)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第14处:辙叉曲股后部
该处应在辙叉后接头辙叉端量取,如图所示,在 划横线处量取。 与辙叉前接头量取恰恰相反。
第15处:辙叉直股后部 第16处:辙叉直股中部 第17处:辙叉直股前部
辙叉直股3处与辙叉曲股三处要求相同。 至此17处轨距水平检查完毕。 此时可返回辙叉后,自辙叉后向尖轨方向检查轨
枕情况,此过程为第一次返回
(下)
第12处:辙叉前曲股
辙叉前应在最后一个支距点处量取
第13处:辙叉曲股中部
活动端在辙叉轮缘槽一侧 量取位置根据道岔标准图 ,大部分道岔在辙叉心宽 25-40MM处量取 查照间隔(91)量取:固定 端在护轨头部外侧作用边 ,活动端在辙叉心作用边 护背距离(48)量取:固定 端在护轨头部外侧作用边 ,活动端在辙叉翼作用边
用用方方尺尺检检查查接接头头相相错错
检查位置:
尖轨前基本轨接头 尖轨尖端 直股辙叉后接头
用方尺检查接头相错


×
×
方尺放在外直股测量。 方尺放在尖轨尖端处测量时,根端与钢轨非作用 边紧贴。 方尺放在离尖轨尖端约100-200MM测量时,方尺 根端可与钢轨作用边紧贴。
检查联接零件
• 在第二次返回尖轨尖端开始量取接头及尖轨相错 时,方尺和小锤一同拿起,检查接头相错时放下 小锤,量完接头相错,直接检查联接零件。
轨枕检查重点
轨枕偏斜 轨枕失效 轨枕空吊 木枕捆扎 需切削部分
检查支距
支距量取时要 求一人操作 支距尺后端的 两个端点要紧 贴钢轨作用边 要使支距尺后 端带卡子的一 侧对准钢轨上 的支距丈量点

道岔检查

道岔检查

几种道岔的静态检查一、普通9号(含AT9号)、12号道岔的检查(一)、轨距检查位置及标准(见表一)顺号检查部位轨距标准(mm)说明9号道岔12号道岔1 前顺坡终点1435 1435 检查位置:基本轨接头2 尖轨尖端1450 14453 尖轨中1444 14424 尖轨跟端(直)1439 14395 尖轨跟端(曲)1439 14396 导曲线部分前(直)1435 1435 检查位置:距离尖轨跟端1.5m处7 导曲线部分前(曲)1450 1445 检查位置:距离尖轨跟端3m处8 导曲线部分中(直)1435 1435 检查位置:曲股接头处9 导曲线部分中(曲)1450 1445 检查位置:曲股接头处10 导曲线部分后(直)1435 1435 检查位置:从最后一个支距点向前量4m处11 导曲线部分后(曲)1450 1445 检查位置:从最后一个支距点向前量4m处12 叉心前(直)1435 143513 叉心前(曲)1435 143514 叉心中(直)1435 1435 检查位置:叉心宽10—40mm处,同时检查查照间隔、护背距离15 叉心中(曲)1435 1435 检查位置:叉心宽10—40mm处,同时检查查照间隔、护背距离(二)、水平的检查1、普通道岔尖轨按标准高出基本轨6mm,所有叉心翼轨都有堆高,尖轨中和叉心中两处不检查水平。

2、普通道岔尖轨跟端高出基本轨6mm,有的混凝土岔枕普通道岔导曲线上股有6mm的超高,检查时要以此为标准。

3、尖轨尖端及以前以直股基本轨为基准股,尖轨跟端及以后以内两股和叉心为基准股,基准股高为正,反之为负。

(三)、方向的检查直股外股道岔全长和直股内股辙叉趾端至尖轨后1.5m以及道岔前后各50m范围均可检查。

(四)、高低的检查与方向检查范围相同,只是普通道岔内直股距尖轨跟端2m范围不得放弦。

(五)普通道岔《道岔检查记录簿》格式见《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部令发布)第160页。

单开道岔检查8.3

单开道岔检查8.3

三、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的检查方法及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标准(一)单开道岔检查道岔的手工检查方法分精细检查和重点检查。

精细检查时要求每根岔枕检查,重点检查是按要求位置检查。

这里介绍的是重点检查内容。

1.轨距、水平检查位置基本原则:先直后曲,顺时针行走。

先直后曲是指在导曲线部分,如果同时要测量直股和曲股的轨距、水平时,为避免记录时出错,所以先量直股,后量曲股;顺时针行走是指在辙叉部分检查时,为保证道尺的活动端位于护轨轮缘槽内,当右手拿道尺时,应按顺时针方向测量,比如右开道岔就应该先量直股,后量曲股。

(1)普速道岔(P43、50及P609#道岔)道岔轨距的检查一般为17处(如表一),但在各轨距递减处,应每隔1m检查1处,如发现递减率不合格或超限时,应在道岔检查记录簿记事栏内予以记录说明。

道岔轨距(包括水平)的检查位置如图:道岔检查记录站名道岔编号钢轨类型P 道岔类型(2)专线4128 P60AT12号单开道岔(木枕)其检查位置的特点是:逢接必量。

与普速9号道岔相比,在尖轨中前增加一处,共18处。

在导曲线部分逢接头必须下尺测量。

1 2 3 4 5 7 9 111413 156 810 12181716道岔检查记录站名钢轨类型P(3)SC330 P60AT12号单开道岔检查位置(4)P60AT12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SC325)按轨枕编号下尺,直曲股下尺位置不对称。

注:1、曲股尖轨竖切中部(距离尖轨尖3064mm)轨距为1442mm(尖轨尖及竖切起点处轨距均为1435mm);其他处轨距为1435mm。

2、提速道岔的尖轨、心轨采用AT轨制造,除尖轨、心轨轨顶刨切部分外,不存在构造水平,因此,水平的检查地点与轨距的检查地点相同。

2.水平基准股:一般以直外股和导曲线上股为基准股,即直外股和导曲线上股高为正。

3.方向、高低用10m弦测量直外股的方向、高低。

高低=板厚-(测量结果+1)60Kg/m钢轨12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SC325)检查记录簿站名道岔编号全面检查人重点检查人审查人(四)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mm)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表6.2.2②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限值:作业验收为0,经常保养为2mm,临时补惨为3 mm;③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6.25m。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步骤详解(下)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步骤详解(下)
及时更换。
道岔中部
道岔中部是指道岔的辙叉部分,是列车通过道岔的关键区域。
在检查道岔中部时,需要重点关注辙叉的平面度、辙叉与护轨之间的匹 配程度以及辙叉的磨损情况。
辙叉的平面度应保持良好,无明显扭曲或变形;辙叉与护轨之间的匹配 程度应符合标准,不得有过大的错位;辙叉的磨损情况应定期检查,磨 损严重的应及时更换。
02
转辙机部位检查
转辙机外壳
转辙机外壳应无裂纹、损伤,无 明显变形,表面涂漆应均匀、无
剥落现象。
外壳的各部螺丝应紧固,无松动 现象,尤其是与钢轨连接的螺丝。
转辙机的铭牌、警告标识应清晰 可见,无遮挡。
转辙机内部
转辙机内部应保持清洁,无杂物和积 水。
பைடு நூலகம்
内部线路应连接良好,无断路、短路 和虚接现象。
检查时,应仔细观察尖轨与滑床板之间的接触情况,同时也 可以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如果发现有 缝隙或错位,应及时进行处理。
尖轨与导曲线密贴
尖轨与导曲线的密贴情况是道岔密贴检查的另一个关键环 节。需要检查尖轨与导曲线之间是否存在缝隙,以确保列 车通过时的稳定性。
检查时,可以将直尺放在尖轨与导曲线之间,测量缝隙的 大小,判断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如果发现缝隙过大,应及 时进行调整,以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
05
道岔几何尺寸检查
道岔前部
道岔前部是指道岔的尖轨部分,是道岔 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检查道岔前部时,需要重点关注尖轨 的直线度、尖轨与基本轨之间的密贴程
度以及尖轨的磨损情况。
尖轨的直线度应保持良好,无明显弯曲 或变形;尖轨与基本轨之间的密贴程度 应符合标准,不得有过大的缝隙;尖轨 的磨损情况应定期检查,磨损严重的应

2.单开道岔检查

2.单开道岔检查
轨距: 轨距均为1435mm。 开通曲股时,曲股 尖轨顶面宽20mm 断面处轨距为 1439mm。
水平:提速道岔的尖 轨和心轨采用AT轨 制造,除尖轨和心 轨轨顶刨切部分外, 不存在构造水平。 因此,水平的检查 地点与轨距的检查 地点相同。
新课
内容 六、提速道岔导曲线的圆度
导曲线的圆度用支距检查。见下表2
内容
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允偏差管理值
表4


作业验收 经常保养 临时补修
轨距
+3,-2 +4,-2 +6,-2
水平
4
5
8
高低
4
5
8
直线
4
5
8
方向
支距
2
3
4
三角坑(扭曲)
4
6
8
导曲线反超高
0
2
3
新课 内容
十、检查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校正道尺; ②确定基本股; ③量取尖轨部分
时,要抱起道 尺记录; ④轨距、水平和 支距记差数。 ⑤计算轮缘槽宽 度。 ⑥检查方向、高 低时弦绳长度 的确定。
表2
提速道岔导曲线支距
横距
(m)
0
2 4 6 8 10
12
14.363
支距
(mm)
311
401
502 615 739
875
1023
1181
1211
新课
内容 七、道岔检查记录簿填写
表3 站名
道岔检查记录簿 道岔编号
型号
见表3
新课 内容
八、提速道岔其它项目的检查
1、检查高低、 方向、尖轨 爬行、联结 零件。
卡点位置 读取数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
一、普通单开道岔各部分轨距

号检查地点说明
1 尖轨前顺坡终点S基
2 尖轨尖端S尖
3 尖轨中部S尖中
4 尖轨跟端直股S跟直
5 尖轨跟端曲股S跟曲导曲线起点处
6 尖轨跟端后直股S直(前)距跟端1.5米
7 导曲线前部S导曲(前)距导曲线起点3米
8 导曲线中部S导曲(中)
9 直股中部S直(中)
10 直股后部S直(后)
11 导曲线后部S导曲(后)距导曲线终点4米
12 辙叉曲股前S叉曲(前)
13 辙叉曲股中S叉曲(中)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
14 辙叉曲股后S叉曲(后)
15 辙叉直股后S叉直(后)
16 辙叉直股中S叉直(中)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
17 辙叉直股前S叉直(前)
二、道岔上轨距加宽递减
三、5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标记设置示意图
菱形道岔检查方法
菱形道岔的检查除普通单开道岔的检查内容要求除外,还必须检查前后锐角辙叉的叉前,叉后端的轨距、水平,以及叉心中的轨距,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钝角辙叉前、后半部
的叉前,叉后端的轨距、水平和叉心中的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



检查地点说明
1
前锐角辙叉叉后端
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
2 叉心中
3 叉前端
4
钝角辙叉前半部叉后端
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
5 前半部叉心中
6 后半部叉心中
7 后半部叉后端
8
后锐角辙叉叉前端
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
9 叉心中
10 叉后端
复式交分道岔的检查方法
一、交道岔检查的甲、乙股方向确定:
站在岔跟端脸向车站、分左右、左股为甲、右股为乙,检查的起点为始端。

以该端左侧(面向钝角部分)一股线路为甲股的检查走向,该端右侧(面向钝角部分)线路为乙股的检查走向。

二、甲股与乙股检查走向的范围划分:(见下图)
三、检查水平时的基准股确定:(见下图)
当基准股高于非基准股时,水平为正“+”;反之,当基准股低于非基准股时,水平为负“—”。

序号检查地点


实际轨距尺

水平
备注
9号12号


9 12
1 甲股前锐角辙
叉跟
S1 1435 1435 H1 0
2 甲股前锐角辙
叉中
S2
1435
91-48
1435
91-48
××辙叉心宽50至心宽20mm断面处
3 甲股前尖轨距
顺坡终点
S3 1435 1435 H2 0
9#复交该处距直线尖轨尖端2273mm
12#复交该处距直线尖轨尖端2170mm
五、复式交发分道岔开口、支距、动程、矢距、正矢等项目的检查位置:
甲、乙两股导曲线均由短轴中分为两个部分,起点方向为前部,终点向为导曲线后部。

在前后两锐角辙叉的跟端,分别量取其后开口的中点;于该两中点之间
拉一弦线(即长轴线)为基准线,以短轴与该弦线的交点为支距原点0,分别量取甲股导曲线前后部及乙股导曲线前、后部各支距点的支距,如下图所
六、复交道岔的检查记录及其记录表
1、复交道岔的检查记录,应根据现场检查的实际地点正确点对应到记录表上填写。

2、复交道岔的检查记录表(见附表)
检查日期
前锐角辙叉前双转辙器钝角辙叉后双转辙器后锐角辙叉
























尖轨跟可动心短




线





可动心尖轨跟尖







































甲股轨距
水平××××××××××乙股轨距×
水平×××××××××××其他及临时补
修日期
甲股轨距
水平××××××××××乙股轨距×
水平×××××××××××其他及临时补
修日期
部位
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