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试题

合集下载

土地经济学试题库

土地经济学试题库

名词解释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自然供给:土地天生的可供人类利用的部分。

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是无弹性的。

3、土地的经济供给:在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

是一个变量,有弹性。

4、土地需求: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

5、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

6、土地利用结构:在整个土地面积中,各类用地所占的比重。

7、基本农田: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8、基本农田保护区: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划定的区域。

9、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对土地的投入与取得有效产品(或服务)之间的比较。

其中,有效产品是指该产品能为社会所需要。

10、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土地利用后果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及其相应产生的政治和社会影响。

11、土地集约利用:在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12、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投入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

所投资本和劳动力越多,集约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13、土地受容力和转化力: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土地对人类给予的各种投入的承受能力和产出能力。

14、土地利用规模: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

15、规模报酬:生产经济学中,把所有的生产要素以相同的比例,同时增加或减少的规模变化,称为“纯粹规模”变动。

由纯粹规模变动而引起的企业经济收益的变化,称为规模报酬。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试题编号:418 试题名称:土地经济学
注意:答题一律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草稿纸或试卷上一律无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40分)
1.土地受容力2.集约度3.丰度地租4.规模报酬5.区位6.土地挂牌
7.边际报酬
8.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9.农地金融
10.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 50分)
1.土地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及性质。

2.土地自然供给与土地经济供给关系。

3.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对策有哪些?
4.屠能农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农业生产布局的意义。

5.为什么说土地利用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问题?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 60分)
1.谈谈深化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内容及其改革趋势。

2.论就人地关系理论内涵的发展,谈谈科学、协调发展观。

3.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高房价是由高地价带来的,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请运用土地经济学有关基本原理阐述之。

4.试就土地的财产权,谈谈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措施和途径。

《土地经济学》试题库

《土地经济学》试题库

试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02条)1.土地的概念是就土地作为()而讲的。

A、矿产资源B、生产资料C、自然资源D、可再生资源2.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土地的()为基础。

A、历史特性B、地理特性C、自然特性D、使用特性3.把土地类型分为山地、高原、丘陵、平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A、质地B、所有权形式C、经济用途D、地貌特征4.把土地分为粘土、壤土、沙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A、所有权形式B、经济用途C、质地D、地貌特征5.把土地分为私有、国有、集体所有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A、质地B、所有权形式C、经济用途D、地貌特征6.土地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产生时间是()。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20年代D、20世纪50年代7.第一个提出级差地租的概念的古典经济学家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威廉·配第D、亚当·斯密8.对级差地租理论作出完整而系统研究的是()。

A、威廉·配第B、马克思C、恩格斯D、大卫·李嘉图9.区位论的最早提出者是()。

A、马克思B、屠能C、李嘉图D、韦伯10.工业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B、屠能C、李嘉图D、韦伯11.城市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A、克里斯塔勒B、韦伯C、屠能D、廖什12.市场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A、克里斯塔勒B、韦伯C、屠能D、廖什13.狭义的土地利用计划是由()作出的。

A、单位B、个人C、政府D、都不是14.下列属于狭义土地利用计划范围的是()。

A、政府制定的计划B、一个农场的规划C、一个农民的规划D、村庄的规划15.土地的()决定了人类利用土地的活动必须合理安排。

A、有限性B、固定性C、差异性D、可再生性16.土地经济供给的()决定了土地实行计划利用,确定合理的利用方式。

A、固定性B、差异性C、可再生性D、稀缺性17.在社会形态中,土地法权制度形成的基础是()。

A、土地所有制度B、土地分配制度C、土地经济制度D、土地使用制度18.土地法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土地的概念: P22.土地的水平范围和垂直范围: P23.土地的四种自然特性:,和质量差异性以及利用耐久性。

P24.城市土地的特性有,,,权属的可转移性,聚集效应和,投入的无限性和可替代性以及土地空间利用的多维性等。

P45.土地利用:人类通过特定的行为,以为利用对象,获得和,满足自身需求的过程。

人们利用土地的目的表现在和向。

P96.土地的双重属性指的是:和P27.土地具有价值的原因是因为土地的性和性,形成了。

P28.只有投入的土地才具有资本属性。

P29.城市的最大特征是和。

P310.土地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和土地制度。

P611.土地规划中“”指的是:定性,定量,定点,定时和定强度。

P1012.城市规划与建设由上到下的控制过程: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中市与县的城镇体系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地块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扩初设计——建筑设计——施工图设计——项目开发建设。

P1413.我国总体规划体系与土地利用规划图P12第二章:地租理论与土地利用配置1.地租可以使一种经济剩余,即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后的部分。

地租的分类P15:由于土壤肥沃程度或距离市场远近带来的超额利润。

:由于土地投入程度所带来的超额利润。

绝对地租:无论租什么样的土地都要交的地租。

垄断地租:由于垄断土地所带来的地租。

2.农业地租理论P19级差地租1的来源前提:社会生产价格以为主,获得超额利润,归所有。

3.城市地租理论P22城市级差地租来源是城市区位效益,具体包括。

城市绝对地租来源指的是城市土地所必须交的租金。

4.级差地租的来源:和的垄断绝对地租的来源:的垄断。

5.市场经济体制下,是利益分配的基础。

P256.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出发点:公平与效率平衡,产权权能范畴。

P27基于原则:确保和的利益基于原则:考虑的收益,将增值部分纳入国家二次分配体系。

土地经济学练习题(名词、简答、论述)

土地经济学练习题(名词、简答、论述)

《土地经济学》练习一、名词解释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是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这个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

3、土地的经济供给: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的土地的供给。

4、土地需求: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5、级差地租:指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6、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其来源于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

7、地租:是指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

8、地价:为购买土地而支付的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是土地未来地租的资本化。

9、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

10、土地集约利用:在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11、土地的规模利用:指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采取农户经营、大户经营或集体经营的方式,形成相对较大的土地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12、土地的利用规模: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

13、土地利用计划: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综合平衡,做出统筹安排。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土地利用计划是土地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

14、土地计划利用:采取计划方法指导、调整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利用活动。

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制定和执行土地利用计划,实现土地利用的目标。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一.单选题1.不属于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点的是:().A.地区性B.唯一性C.层次性D.适应性[答案]:B2.关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说法错误的是:().A.该规律的本质应是“变动要素的报酬变化规律”B.“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针对人类生产的历史过程而言的C.“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与生产关系无关D.“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人们找出资源的最佳组合和投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答案]:B3.评价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的各类方法中,属于动态分析方法的是:().A.贴现系数法B.投资回收期法C.投资收益增长率法D.投资产品增长率法[答案]:A4.在我国,可以抵押的房地产有:().A.行政机构所有的房地产B.权属有争议的房地产C.政府代管的房地产D.依法获得的期房所有权[答案]:D5.不属于土地价格的特点的是:().A.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B.土地价格不是土地的权益价格C.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D.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答案]:B6.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位置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A.屠能B.马克思C.詹姆斯.安得森D.萨伊[答案]:A7.耕地的供求的变化,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A.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B.人均粮食占有量C.土地的利用率D.人均耕地占有量[答案]:B8.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基本因素的是:().A.气候条件B.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C.交通条件D.社会需求[答案]:D9.属于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法律手段的是:().A.土地储备制度B.土地交易许可制度C.土地登记制度D.土地计划利用制度[答案]:C10.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性的是:().A.功能的永久性B.供给的稀缺性C.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D.利用后果的社会性[答案]:A。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地2、土地的自然供给3、土地的经济供给4、土地需求5、级差地租6、绝对地租7、地租8、地价9、土地利用10、土地集约利用11、土地的规模利用12、土地的利用规模13、土地利用计划14、土地计划利用15、可持续发展16、土地可持续利用17、土地人口承载力18、土地所有制19、土地使用制20、产权21、土地所有权22、土地使用权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二、名词辨析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土地经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土地经济学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大小《土地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四、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性的是:()A、功能的永久性B、供给的稀缺性C、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D、利用后果的社会性2、属于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法律手段的是:()A、土地储备制度B、土地交易许可制度C、土地登记制度D、土地计划利用制度3、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基本因素的是:()A、气候条件B、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C、交通条件D、社会需求4、耕地的供求的变化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A、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B、人均粮食占有量C、土地的利用率D、人均耕地占有量5、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位置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A、屠能B、马克思C、詹姆斯.安得森D、萨伊6、不属于土地价格的特点的是:()A、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B、土地价格不是土地的权益价格C、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D、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7、在我国可以抵押的房地产有:()A、行政机构所有的房地产B、权属有争议的房地产C、政府代管的房地产D、依法获得的期房所有权8、评价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的各类方法中属于动态分析方法的是:()A、贴现系数法B、投资回收期法C、投资收益增长率法D、投资产品增长率法9、关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说法错误的是:()A、该规律的本质应是"变动要素的报酬变化规律"B、"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针对人类生产的历史过程而言的C、"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与生产关系无关D、"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人们找出资源的最佳组合和投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10、不属于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点的是:()A、地区性B、唯一性C、层次性D、适应性五、多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属于土地自然特性的有:()A、土地功能的永久性B、土地供给的稀缺性C、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D、土地质量的差异性E、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2、下列关于区位理论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A、从经济实质上看屠能圈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区位的级差地租B、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运输、劳动力以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C、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是从中心居民点的物品供应、行政管理、交通运输等主要职能的角度论述了城镇居民点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D、空间结构理论是涉及到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区位的综合区位论E、区位理论是关于自然物质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3、建立土地市场的必要条件有:()A、市场经济环境B、土地产权明晰C、发达的土地金融市场D、必要的土地法规E、区域性的市场中介机构4、土地利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A、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B、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C、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D、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E、三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最大化5、下列关于土地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当APP(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总产量)也达到最大值B、当MPP(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也达到最大值C、MPP曲线与APP曲线总是相交于APP曲线的最高点D、EPP(生产弹性)表示报酬的强弱及变化方向E、理性的生产者总是在生产的第二阶段进行投入6、土地价格评估应遵循的原则有:()A、公平原则B、收益最大化原则C、替代原则D、预期收益原则E、供需原则7、国有企业改革中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可采取的土地资产处置方式包括:()A、出让B、保留行政划拨C、作价入股D、授权经营E、租赁8、下列关于城市土地利用特性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A、位置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很重要B、土地利用途径的多样性C、面积对于城市土地利用具有较小的限制作用D、很难改变用途E、交通运输对土地利用不重要9、下列关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A、所谓总量是指耕地数量的总和B、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长远性C、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区域性D、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考虑环境的适应性E、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一定时期耕地的质量和数量的总和不变10、下列关于土地出让市场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A、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地块、用途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B、我国境内外的一切公司、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C、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一般根据不同行业和经营项目的实际需要确定如综合用地的最高年限为40年D、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协议、招标、拍卖三种方式但经营性用地只能采取招标和拍卖E、地下的各类自然资源、矿藏以及埋藏物等不在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之列六、简述题1、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2、简述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3、为什么会存在土地市场失灵?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5、实现土地集约经营的途径6、如何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7、简述城市集聚经济及其表现8、农业区位理论对我国农业布局的借鉴意义9、土地产权的权能结构是怎样的?10、我国现行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包含哪些内容?七、论述题1、为什么要强调土地的计划利用?2、如何完善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3、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地价格的?4、论述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产生的条件、来源及原因5、请以你熟悉的城市为例谈谈如何运用城市土地分区利用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该市的城市规划?6、谈谈如何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来对我国现行土地产权制度进行完善《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2、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是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这个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3、土地的经济供给: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的土地的供给4、土地需求: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5、级差地租:指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6、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其来源于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7、地租:是指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8、地价:为购买土地而支付的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是土地未来地租的资本化9、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10、土地集约利用:在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11、土地的规模利用:指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采取农户经营、大户经营或集体经营的方式形成相对较大的土地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12、土地的利用规模: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13、土地利用计划: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综合平衡做出统筹安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土地利用计划是土地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14、土地计划利用:采取计划方法指导、调整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利用活动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制定和执行土地利用计划实现土地利用的目标15、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造成危害16、土地可持续利用:既指满足当代人对土地利用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同时也不损害当代人及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其它利益17、土地人口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投入水平下用于农业生产的全部土地的生产潜力及其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18、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即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对土地的占有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19、土地使用制: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产权: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地役权21、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可以细分为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能22、土地使用权:依法对一定土地进行利用、管理并取得收益的权利是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形式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二、名词辨析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被最终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绝对地租是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级差地租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有限而产生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绝对地租来源是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原因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形成的条件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土地报酬是指土地的产出与土地投入的对比关系也就是在一定技术条件和投入水平下一定面积土地上所获得的收入土地肥力是指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是土地的自然属性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土地市场运行模式是由土地制度所决定的一种土地市场结构在不同模式下土地按不同形式交易土地市场运行机制是指促使土地权属及其收益按一定轨道和方式进行流动的力量其核心是土地的供求机制和价格决定机制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蕴藏在土地市场模式中并由其决定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由土地肥力或土地位置(距市场远近)的差异带来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Ⅱ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两者实质一致都是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级差地租Ⅱ要以级差地租Ⅰ为前提和基础从历史上看级差地租Ⅰ的产生先于级差地租Ⅱ从一定时期的运动看级差地租Ⅰ也是级差地租Ⅱ的出发点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错误两者是有关系的土地自然供给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基础土地经济供给只能在自然供给的范围内变动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正确在某一土地市场当土地价格持续上升土地供给量增加需求减少一部分土地卖不出去土地价格就会下降;当土地价格持续下降土地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出现短缺土地价格就会上升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错误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得到的经济收益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大小错误土地利用规模和土地规模利用不是相同的概念前者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的数量的大小而后者则主要是偏重对土地的使用即尽可能地使土地利用处于报酬递增的阶段至少应该处于报酬不变的阶段以获得最佳的土地规模效益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错误农业区位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合理布局提高区位地租和经营收益不同的区位其土地利用类型和集约化程度也不同运费是影响农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却不是唯一因素;工业区位论是通过对运费、劳动费、集聚因素的综合分析来寻求工业最优区位以减少产品生产成本来获得最大利润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错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并不等同于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前者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其出让的主体只能是国家;而后者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与赠与其转让主体无限制四、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性的是:( A )A、功能的永久性B、供给的稀缺性C、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D、利用后果的社会性2、属于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法律手段的是:( C )A、土地储备制度B、土地交易许可制度C、土地登记制度D、土地计划利用制度3、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基本因素的是:( D )A、气候条件B、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C、交通条件D、社会需求4、耕地的供求的变化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B )A、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B、人均粮食占有量C、土地的利用率D、人均耕地占有量5、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位置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A )A、屠能B、马克思C、詹姆斯.安得森D、萨伊6、不属于土地价格的特点的是:( B )A、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B、土地价格不是土地的权益价格C、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D、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7、在我国可以抵押的房地产有:( D )A、行政机构所有的房地产B、权属有争议的房地产C、政府代管的房地产D、依法获得的期房所有权8、评价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的各类方法中属于动态分析方法的是:( A )A、贴现系数法B、投资回收期法C、投资收益增长率法D、投资产品增长率法9、关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说法错误的是:( B )A、该规律的本质应是"变动要素的报酬变化规律"B、"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针对人类生产的历史过程而言的C、"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与生产关系无关D、"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人们找出资源的最佳组合和投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10、不属于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点的是:( B )A、地区性B、唯一性C、层次性D、适应性五、多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属于土地自然特性的有:(ABD )A、土地功能的永久性B、土地供给的稀缺性C、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D、土地质量的差异性E、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2、下列关于区位理论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E )A、从经济实质上看屠能圈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区位的级差地租B、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运输、劳动力以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C、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是从中心居民点的物品供应、行政管理、交通运输等主要职能的角度论述了城镇居民点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D、空间结构理论是涉及到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区位的综合区位论E、区位理论是关于自然物质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3、建立土地市场的必要条件有:(ABCDE )A、市场经济环境B、土地产权明晰C、发达的土地金融市场D、必要的土地法规E、区域性的市场中介机构4、土地利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B、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C、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D、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E、三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最大化5、下列关于土地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CD )A、当APP(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总产量)也达到最大值B、当MPP(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也达到最大值C、MPP曲线与APP曲线总是相交于APP曲线的最高点D、EPP(生产弹性)表示报酬的强弱及变化方向E、理性的生产者总是在生产的第二阶段进行投入6、土地价格评估应遵循的原则有:(ACDE )A、公平原则B、收益最大化原则C、替代原则D、预期收益原则E、供需原则7、国有企业改革中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可采取的土地资产处置方式包括:(ABCDE )A、出让B、保留行政划拨C、作价入股D、授权经营E、租赁8、下列关于城市土地利用特性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ABD )A、位置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很重要B、土地利用途径的多样性C、面积对于城市土地利用具有较小的限制作用D、很难改变用途E、交通运输对土地利用不重要9、下列关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BCD )A、所谓总量是指耕地数量的总和B、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长远性C、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区域性D、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考虑环境的适应性E、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一定时期耕地的质量和数量的总和不变10、下列关于土地出让市场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BDE )A、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地块、用途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B、我国境内外的一切公司、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C、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一般根据不同行业和经营项目的实际需要确定如综合用地的最高年限为40年D、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协议、招标、拍卖三种方式但经营性用地只能采取招标和拍卖E、地下的各类自然资源、矿藏以及埋藏物等不在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之列六、简述题1、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土地作为生存场所需要土地提供粮食、衣料等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不外两大类农业用地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人口增长自然就要求增加食物进而要求增加农业用地;建房、修路及各种设施用地也会大量增加总之人类对土地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而土地总量却在一直在减少所以我们要提高土地利用率2、简述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因素很多其中基本的因素有: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社会需求;产品价格;土地利用计划;土地供给者的行为3、为什么会存在土地市场失灵?(1)市场决策由微观经济主体做出多考虑局部、当前利益容易忽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2)市场不能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外部不解决性问题;(3)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4)对于不按市场机制运作的部门市场配置无能为力;(5)土地在中国农村还带有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功能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就是促使土地权属及其收益按某种轨道、某种方式进行流动的力量其主要包括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1)在自由市场经济中经济的运行全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这就是市场机制土地市场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地价完全由市场的供给、需求来决定同时价格又通过自身的变动来灵活地调节土地的供求关系使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在这种市场中政府不做任何干预(2)所谓计划机制是国家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目标。

土地经济学试题

土地经济学试题

土地经济学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02条)1.土地的概念是就土地作为( C )而讲的。

A、矿产资源B、生产资料C、自然资源D、可再生资源2.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土地的(C )为基础。

A、历史特性B、地理特性C、自然特性D、使用特性3.把土地类型分为山地、高原、丘陵、平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D )。

A、质地B、所有权形式C、经济用途D、地貌特征4.把土地分为粘土、壤土、沙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C )。

A、所有权形式B、经济用途C、质地D、地貌特征5.把土地分为私有、国有、集体所有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B )。

A、质地B、所有权形式C、经济用途D、地貌特征6.土地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产生时间是( C )。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20年代D、20世纪50年代7.第一个提出级差地租的概念的古典经济学家是( C )。

A、马克思B、恩格斯C、威廉·配第D、亚当·斯密8.对级差地租理论作出完整而系统研究的是( D )。

A、威廉·配第B、马克思C、恩格斯D、大卫·李嘉图9.区位论的最早提出者是( B )。

A、马克思B、屠能C、李嘉图D、韦伯10.工业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D )。

A、马克思B、屠能C、李嘉图D、韦伯11.城市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A )。

A、克里斯塔勒B、韦伯C、屠能D、廖什12.市场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D )。

A、克里斯塔勒B、韦伯C、屠能D、廖什13.狭义的土地利用计划是由( C )作出的。

A、单位B、个人C、政府D、都不是14.下列属于狭义土地利用计划范围的是( A )。

A、政府制定的计划B、一个农场的规划C、一个农民的规划D、村庄的规划15.土地的( A )决定了人类利用土地的活动必须合理安排。

A、有限性B、固定性C、差异性D、可再生性16.土地经济供给的( D )决定了土地实行计划利用,确定合理的利用方式。

A、固定性B、差异性C、可再生性D、稀缺性17.在社会形态中,土地法权制度形成的基础是( 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经济学试题土地经济学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02条)1(土地的概念是就土地作为( C )而讲的。

A、矿产资源B、生产资料C、自然资源D、可再生资源 2(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土地的( C )为基础。

A、历史特性B、地理特性C、自然特性D、使用特性 3(把土地类型分为山地、高原、丘陵、平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D )。

A、质地B、所有权形式C、经济用途D、地貌特征 4(把土地分为粘土、壤土、沙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C )。

A、所有权形式B、经济用途C、质地D、地貌特征 5(把土地分为私有、国有、集体所有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B )。

A、质地B、所有权形式C、经济用途D、地貌特征 6(土地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产生时间是( C )。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20年代D、20世纪50年代7(第一个提出级差地租的概念的古典经济学家是( C )。

A、马克思B、恩格斯C、威廉?配第D、亚当?斯密 8(对级差地租理论作出完整而系统研究的是( D )。

A、威廉?配第B、马克思C、恩格斯D、大卫?李嘉图 9(区位论的最早提出者是( B )。

A、马克思B、屠能C、李嘉图D、韦伯 10(工业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D )。

A、马克思B、屠能C、李嘉图D、韦伯 11(城市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A )。

A、克里斯塔勒B、韦伯C、屠能D、廖什 12(市场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D )。

A、克里斯塔勒B、韦伯C、屠能D、廖什 13(狭义的土地利用计划是由( C )作出的。

A、单位B、个人C、政府D、都不是 14(下列属于狭义土地利用计划范围的是( A )。

A、政府制定的计划B、一个农场的规划C、一个农民的规划D、村庄的规划15(土地的( A )决定了人类利用土地的活动必须合理安排。

A、有限性B、固定性C、差异性D、可再生性 16(土地经济供给的( D )决定了土地实行计划利用,确定合理的利用方式。

A、固定性B、差异性C、可再生性D、稀缺性 17(在社会形态中,土地法权制度形成的基础是( C )。

A、土地所有制度B、土地分配制度C、土地经济制度D、土地使用制度18(土地法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C )。

A、土地所有制度B、土地分配制度C、土地经济制度D、土地使用制度19(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 C )。

A、土地经济制度B、土地使用制度C、土地所有制度D、土地管理制度20(土地关系的基础是( A )。

1A、土地所有制度B、土地使用制度C、土地管理制度D、土地分配制度 (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 C )。

21A、土地分配权B、土地处置权C、土地所有权D、土地使用权 22(土地所有者拥有的受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叫做( C )。

A、土地分配权B、土地处置权C、土地所有权D、土地使用权 23(土地所有制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是由( C )决定的。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生产方式D、生产资料 24(迄今,人类社会已经经历的社会生产方式有( C )。

A、3种B、4种C、5种D、6种25(下列土地所有制中属于公有制的是( B )。

A、奴隶主土地所有制B、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C、封建土地所有制D、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下列土地所有制中属于公有制的是( B )。

26A、奴隶主土地所有制B、原始社会土地所有制C、封建土地所有制D、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27(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 A )。

A、土地所有权B、土地使用权C、土地占有权D、土地处置权 28(在整个土地制度中,土地使用制是由( C )决定的。

A、土地管理制度B、土地分配制度C、土地所有制度D、土地占有制度29(在整个土地制度中,土地所有制决定着土地的( D )。

A、土地管理制度B、土地分配制度C、土地占有制度D、土地使用制度30(土地所有制的反映和体现是( D )。

A、土地管理制度B、土地分配制度C、土地占有制度D、土地使用制度31(实现和巩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和手段是( D )。

A、土地管理制度B、土地分配制度C、土地占有制度D、土地使用制度32(在封建社会,占有大量土地的是( C )。

A、农民B、手工业者C、地主D、商人33(就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互关系而言,“两权”合一的是( C )。

A、地主B、佃农C、自耕农D、农奴34(土地租赁权人为取得土地租赁权就必须向出租方缴纳( C )。

A、管理费B、使用费C、地租D、以上都是35(现实的土地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综合体,而且是一个由各项自然因素并综合了人类劳动成果的( C )。

A、自然——历史综合体B、自然——地理综合体C、自然——经济综合体D、自然——政治综合体36(可以作为土地自然属性反映的是( A )。

A、自然特性B、经济特性C、历史特性D、地理特性 37(人类在对土地的利用过程中产生了( B )。

A、自然特性B、经济特性C、历史特性D、地理特性38(在奴隶社会中占有大量土地的是( B )。

A、奴隶B、奴隶主C、农奴D、商人39(迫使人们必须节约、集约地利用土资源的是( B )。

A、位置固定性B、面积有限性C、质量差异性D、功能永久性 40(土地级差地租产生的基础是( C )。

A、位置固定性B、面积有限性C、质量差异性D、功能永久性41(为人类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提出客观要求与可能的是( D )。

A、位置固定性B、面积有限性C、质量差异性D、功能永久性242(以下属于土地自然特性的是( D )。

A、土地供给的稀缺性B、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C、利用后果的社会性D、面积有限性(以下属于土地经济特性的是( B )。

43A、面积有限性B、供给的稀缺性C、质量差异性D、功能永久性 44(引起土地所有权垄断和土地经营垄断的基本前提是( C )。

A、位置固定性B、质量差异性C、供给稀缺性D、功能永久性45(对于土地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弹性的是( B )。

A、土地的经济供给B、土地的自然供给C、土地的需求D、土地的使用46(《人口论》的作者是( B )。

A、亚当?斯密B、马尔萨斯C、李嘉图D、穆勒 47(《新人口论》的作者是( A )。

A、马寅初B、马尔萨斯C、李嘉图D、穆勒 48(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对土地的需求叫做( C )。

A、土地利用的生态目标B、土地利用的环境目标C、土地利用的经济目标D、土地利用的社会目标49(支配土地从一种用途转向另一种用途的土地利用经济学原理是( B )。

A、稀缺原理B、替代原理C、比例原理D、以上均不是 50(最早发现“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是( C )。

A、亚当?斯密B、李嘉图C、威廉?配弟D、屠能 51(解放后在( C )年私有土地可以买卖出租、入股、典当、赠与或交换:A、1952B、1954C、1956D、195852(( C )年宪法规定:“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它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A、1954B、1962C、1982D、199353(1987年下半年( D )率先进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和转让试点。

A、厦门B、珠海C、广洲D、深圳54(( D )市举行了中国首次以拍卖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活动:A、广洲B、北京C、上海D、深圳55(土地使用权以出让,工业用地年限为( C )年A、70B、60C、50D、4056(土地使用权出让、居住用地年限为( D )年A、40B、50C、60D、7057(土地使用权出让、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年限为( A )A、40B、50C、60D、7058(土地使用权抵押时( C )不随之抵押。

A、地上建筑物B、其它附着物C、其它人的财产D、有形资产 59(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 C )级土地经济网络。

A、3B、4C、5D、6E、7 60(香港的土地和自然资源属于( C )所有A、香港B、40C、国家D、广东省61(在香港土地契约租期约为( C )年A、30B、40C、75D、106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基础条件是( C )A、国家力B、社会力C、自然力D、人为产生363(级差地租II是因为( D )产生的A、自然力B、投入增大C、人为D、劳动生产率 (绝对对租的来源是( D )64A、毛收入B、土地肥力C、土地位置D、家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65(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级差地租( B )A、不存在B、存在C、没有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D、以上全对 66(社会主义左地租与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的差别是( C )A、形式上不同B、内容上不同C、本质上不同D、以上全对 67(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地租( B )A、不存在B、存在C、没有形成绝对地租的条件D、以上全对 (土地( C )68A、有价值B、是劳动产品C、没有价值D、没有价格 69(土地价格的实质是( D )A、土地实现的利润B、土地是商品C、土地有价值D、地租的资本化70(( B )对土地价格的影响最大。

A、农业B、二、三产业C、矿业D、以上全对 71(德国土地金融制度的最大特点是( A )A、抵押土地债券化B、合作社化C、债券化D、以上都不对 72(土地增值税的推行始于( D )A、美国B、英国C、意大利D、德国73(我国土地税征收历史悠久早在( A )A、夏B、商C、西周D、汉74(土地增值税是( D )税率A、超额累进B、固定C、定量D、超率累进 75(在土地增值税中,超过累进起点总地价在500,以下者某超过部分加征( D )A、1‰B、1,C、3‰D、2‰76.为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全面和深入发展扫清了道路的宪法修正草案在( B )年A、1982B、1987C、1988D、1999 77(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其中综合用地为(D )年A、30B、40C、50D、7078(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为( C )A、30B、40C、50D、7079(城市地租是以( B )为主体A、绝对地租B、级差地租C、级差地租ID、级差地租II 80(下列哪项不属于封建地租形式( D )A、劳役地租B、货币地租C、实物地租D、经济地租 81(资本主义地租以( B )地租形式为主。

A、劳般地租B、货币地租C、实物地租D、经济租 82(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地租理论创始人物是( C )A、屠能B、萨缪尔森C、萨伊D、马尔萨斯 83(矿产品的价格由( A )决定A、劣等矿山B、中等矿山C、优等矿山D、市场决定484(建筑地役地租由( B )决定。

都不是 A、肥沃程度 B、土地位置 C、投入量 D、85(社会主义级差地租和资本主义级差地租( D )A、相同B、不同C、没有关系D、有某些共性 86(社会主义级绝对地租( C )A、不存在B、主观存在C、客观存在D、都不对 87(在中国耕地面积中,属于国家所有的占( A )A、5.6,B、94.4,C、20,D、80, 88(在中国耕地面积中,属于集体所有的占( B )A、5.6,B、94.4,C、20,D、80, 89(在中国现有森林面积中,属国家所有的占( C )A、40,B、60,C、70,D、30, 90(在中国现有森林面积中,属于集体所有的占( D )A、40,B、60,C、70,D、20,多 91(农村和城市效区的土地,属于( D )所有A、国家B、集体C、个人D、国家或集体 92(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 A )所有A、国家B、集体C、个人D、其它93(全部土地实行( D )A、国有制B、集体所有制C、个人所有制D、社会主义公有制 94(( B )年,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