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原理复习思考题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第一章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资源这一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的“二重性”是指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
3.土地: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4.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5.土地与土地资源的联系:土地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含义,他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什么样的土地资源;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土地的范畴比土地资源范围大;从概念的内涵上来看,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
6.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
(参照书本、展开论述)7.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系指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
据估算,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供应, 10%由草地提供,即人类食物的98%由土地的“生产性”所决定。
8.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9.土地的商品特性是指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一种特殊商品,可以进入流通。
10.土地的产权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等。
11.土地的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
12.土地的四大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
13.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4.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15.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有:系统分析方法、景观生态分析方法、现代技术应用方法、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16.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含部分考研题目)一、名词概念部分:土地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土地利用级差地租土地利用规划小康水平吉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开发利用率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分区土地质量土地质量评价城镇化建筑密度城镇体系交通密度建筑容积率农地整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保护土地人口承载力城市规模土地整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二、简答题部分:(一)总论部分1、简述土地的特性2、简述规划的功能和作用?3、简述土地利用的含义4、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类型?5、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是什么?6、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7、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8、如何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并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9、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0、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区域规划关系11、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12、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农业区划关系13、任何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方法)14、编制土地利用规划需要收集哪些基础资料?15、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16、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有哪些?17、简述地租地价理论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联系18、如何运用区位理论来编制土地利用规划?19、简述人地协调理论主要内容?20、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部分1、何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何特点?2、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3、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4、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5、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6、简述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层次体系?7、小康指标体系中包括哪些指标?如何量化?8、如何进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9、土地需求量预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基础数据预测)10、如何进行耕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11、如何进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12、怎样预测总人口和城市人口?(预测方法)13、常用的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有哪几种14、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和内容?15、如何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指标的计算)16、简述土地质量评价的内容17、如何进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18、简述拟定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的原则和编制方法?19、如何理解公众参与原则?20、土地利用分区模式有哪些?21、土地利用分区的主要方法有哪些?22、什么是土地利用布局?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指标有哪些?23、如何填写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24、简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数量方法?25、配置居民点用地的要求有哪些?26、配置工业用地的要求有哪些?(三)土地利用详细规划部分1、何谓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有何特性?如何分类?2、简述居民点的概念和居民点分类?3、何谓城镇化?怎样预测城镇化?4、简述居民点布局的形式和原则?5、怎样选择居民点用地?6、简述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和内涵?7、简述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8、按《城市规划法》,我国城市大致分那几级?9、简述交通运输的方式和结构?10、如何确定公路的等级?11、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12、如何进行公路选线?(概念和原则)13、如何概算交通线占线面积?14、简述水利工程用地的类型和分级?15、不同类型的水资源有什么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16、供水工程用地的一般要求是什么?17、如何规划灌排工程用地?18、简述耕地田块配置的主要内容?19、简述选择田块方向的一般要求?20、如何综合考虑田、沟、路、林、渠相互结合配置方式?21、简述果园配置的内容?22、茶园和桑园规划有何特点?23、如何配置各类林地?(四)土地利用专项规划部分1、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有何特性?如何分类?2、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有何特点?3、简述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程序?4、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原则。
川农土地经济学复习题

《土地经济学》思考题(名词解释+辨析题+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土地: 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 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国土: 国土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全部疆域, 即其所管辖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总和, 包括这一区域范围内的全部资源条件。
3.土地的自然供给:土地天生的可供人类利用的部分。
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 是无弹性的。
4.土地的经济供给: 在自然供给的基础上, 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 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
是一个变量, 有弹性。
5.土地需求: 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
6.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 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
7.土地利用结构:在整个土地面积中, 各类用地所占的比重。
8.基本农田: 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9.基本农田保护区: 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划定的区域。
10.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对土地的投入与取得有效产品(或服务)之间的比较。
其中, 有效产品是指该产品能为社会所需要。
11.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 土地利用后果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及其相应产生的政治和社会影响。
12.土地集约利用: 在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 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13.土地利用的集约度: 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投入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
所投资本和劳动力越多, 集约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14.土地受容力和转化力: 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 土地对人类给予的各种投入的承受能力和产出能力。
15.土地利用规模: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 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问题详解(一))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含部分考研题目)一、名词概念部分:土地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土地利用级差地租土地利用规划小康水平吉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开发利用率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分区土地质量土地质量评价城镇化建筑密度城镇体系交通密度建筑容积率农地整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保护土地人口承载力城市规模土地整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二、简答题部分:(一)总论部分1、简述土地的特性2、简述规划的功能和作用?3、简述土地利用的含义4、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类型?5、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是什么?6、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容?7、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8、如何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并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9、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主要容有哪些?10、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区域规划关系11、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12、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农业区划关系13、任何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方法)14、编制土地利用规划需要收集哪些基础资料?15、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16、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有哪些?17、简述地租地价理论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联系18、如何运用区位理论来编制土地利用规划?19、简述人地协调理论主要容?20、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部分1、何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何特点?2、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3、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4、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容?5、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6、简述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层次体系?7、小康指标体系中包括哪些指标?如何量化?8、如何进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9、土地需求量预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基础数据预测)10、如何进行耕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11、如何进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12、怎样预测总人口和城市人口?(预测方法)13、常用的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有哪几种14、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和容?15、如何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指标的计算)16、简述土地质量评价的容17、如何进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18、简述拟定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的原则和编制方法?19、如何理解公众参与原则?20、土地利用分区模式有哪些?21、土地利用分区的主要方法有哪些?22、什么是土地利用布局?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指标有哪些?23、如何填写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24、简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数量方法?25、配置居民点用地的要求有哪些?26、配置工业用地的要求有哪些?(三)土地利用详细规划部分1、何谓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有何特性?如何分类?2、简述居民点的概念和居民点分类?3、何谓城镇化?怎样预测城镇化?4、简述居民点布局的形式和原则?5、怎样选择居民点用地?6、简述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和涵?7、简述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8、按《城市规划法》,我国城市大致分那几级?9、简述交通运输的方式和结构?10、如何确定公路的等级?11、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12、如何进行公路选线?(概念和原则)13、如何概算交通线占线面积?14、简述水利工程用地的类型和分级?15、不同类型的水资源有什么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16、供水工程用地的一般要什么?17、如何规划灌排工程用地?18、简述耕地田块配置的主要容?19、简述选择田块方向的一般要求?20、如何综合考虑田、沟、路、林、渠相互结合配置方式?21、简述果园配置的容?22、茶园和桑园规划有何特点?23、如何配置各类林地?(四)土地利用专项规划部分1、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有何特性?如何分类?2、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有何特点?3、简述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程序?4、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原则。
《土地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土地经济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1.概念解释:土地、土地利用经济、土地经济学、土地价值。
2.简述土地的经济特性。
3.土地有哪些功能?说明土地的位置、质量和数量在不同生产部门中的意义和作用。
4.土地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5.简述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第二章1.概念解释:土地市场、土地供给、土地需求、土地市场管理。
2.简述土地市场的组成要素及特点。
3.土地市场有哪些主要功能?你认为建立土地市场有哪些基本条件。
4.简述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和模式。
5.决定土地经济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6.谈一谈你对我国土地市场的认识和看法(土地市场的发展、土地市场体系、农村和城市土地市场的现状、土地市场管理、土地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三章1.概念解释:土地的自然供给、土地经济供给、均衡价格。
2.土地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有何区别与联系?3.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因素有哪些?4.如何增加土地的经济供给?5.绘图说明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有何影响?6.如何解决我国耕地紧张的供求关系?7.试应用供求平衡理论分析非农土地供求关系。
第四章1.概念解释:地租、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Ⅱ、绝对地租、垄断地租、建筑地段地租、城市地租。
2.简述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在学习和研究地租理论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区别?4.分析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关系。
5.试说明为什么最坏耕地也有级差地租?6.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来源和原因是什么?7.试分析社会主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8.社会主义级差地租如何分配?9.简述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的特点及其来源。
10.社会主义制度下地租范畴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五章1.概念解释:土地资本、土地价格、土地价格评估、城镇基准地价、农地基准地价、标定地价、交易地价、土地使用权价格、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租赁价格、地役权价格。
2.试述土地价格的形成理论。
3.土地价格有何特点?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说明土地价格变动的趋势及规律性。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参考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参考题型一、名词解释(5个,共10分)二、单选题(20个,共20分)三、多选题(5个,共10分)四、简答题(5个,共30分)五、论述题(3个,共30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2、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数量和未来利用的土地资源。
3、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
4、土地需求:是指人类为了生存和生产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分两和需求,即农用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
5、级差地租: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因为这种地租与土地等级相联系,故称为级差地租。
6、绝对地租:在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条件下,无论租种好地还是坏地,都必须缴纳地租。
这种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就是绝对地租。
7、地租: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8、地价:是出让或转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价格,是国家一次性出让若干年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或者土地使用权转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所获得的收入,其本质是一次性收取的若干年的地租。
9、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
10、土地集约利用:所谓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11、土地的规模利用:就是尽可能使土地利用处于报酬递增的阶段,至少也是应该处于报酬不变阶段,而不是处于报仇递减阶段。
土地资源学思考题

土地资源学思考题《土地资源学》思考题1.阐述了土地和土地资源的概念以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土地资源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3.影响土地资源分布、质量特征和利用的气候因素有哪些?4.从大、中、小区域的角度探讨了地貌因素对土地资源特征的影响?举个例子。
5.地质条件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特性?6、研究和评价区域土地资源时如何考虑水文地质地球化学条件?7.探讨了土壤因子对土地资源质量特征和类型分布的意义。
8.哪些因素影响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9、在研究区域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如何考虑土地与人口的关系、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和土地利用区位选择?10、基本概念:土地类型、土地资源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相互关系。
11.阐述了土地类型的分类体系、原则和命名方法。
12.简要介绍了土地资源类型的几种分类方法。
13、为什么要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4、什么是土地评价?为什么要进行土地评价?一般有哪几种形式?15、以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为例简要说明土地评价的程序。
16.基本概念:土地生产潜力、土地人口承载力、气候生产力、光温生产力、光温土壤和水生产力、光温土壤生产力、光温水生产力、生长期、水分生长期、温度生长期和农业生态区。
17、阐述农业生态区法的方法论,并说明应用农业生态区法分析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的工作过程。
18.土地人口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如何确定投入水平和营养水平?19.影响土地资源使用的限制因素有哪些?20.结合我国土地管理现状,阐述了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对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的意义。
21、简述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基本原则的具体含义,论述持续土地利用思想对当前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中的指导意义。
22.什么是陆地生态系统?它的特点是什么?23.说明基本农田的含义、保护对象、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流程;并简要论述了它对解决我国当前人地矛盾的意义。
0685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0685)《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答案土地资源学答案(0685)《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填空题1、有限性、固定性、动态性、永续性、多宜性、多用性。
2、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地貌、人为活动地域分异规律。
4、以西、以北为牧区,以东、以南为农业区,以北——旱作(雨养)农业,以南——水田农业。
5、区域性、组合分配、冰川、两面性。
6、人口、土地制度、社会需求7、数量结构、数量结构、频率比、多样性指数。
8、时间演替、正向演替、节律性演替。
9、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土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土生产潜力。
10、商品性、增值性、养育、景观。
11、河流、沼泽、潜水、承压水、土壤肥力、土壤的水分状况。
12、积温、无霜期、多年极端低温、土地制度、风俗习惯。
13、土地刻面、限区、土地型、土地立地、土地系统。
14、植被、土壤、地貌、频率比、多样性指数、形状指数、自然演替、人为演替、正向演替、逆向演替。
15、适宜纳、适宜类、指标类、指标组、指标类、土地经济分析和土地经济效果分析。
16、光温水土生产力、太阳总辐射、水分有效系数、土地质量系数。
17、结构、功能、恢复植被及保护其环境功能。
18、生产性、动态性、多功能性、伦理观、系统理论、价值理论。
19、光照长度、光照质量、土壤养分、可溶性盐分、pH值、土地制度、风俗习惯、人口及劳动力。
20、土地点、土地组、土地类、土地系统。
21、主导因素、实用、面积比、多样性指数、平均面积、分割度、时间演替与空间演替、节律性演替与非节律性演替。
22、潜力级、潜力亚级和潜力单元、指标组和具体指标、土地经济效果、土地经济分析。
23、光温水土生产力、温度有效系数、土地质量系数。
24、有序性、自组性、自然适宜性、新适宜性。
25、自然要素、人类活动、自然经济综合体、水文、土壤。
26、(土地)系统分析方法、景观生态分析方法。
27、光(太阳辐射)、水(降水)、积温、积温不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经济学原理复习思
考题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土地经济学原理》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狭义的土地是指()
A、土壤
B、陆地及其陆上水域
C、纯陆地部分
D、地球的表面
2、准确的说,现实的土地应该是()
A、自然综合体
B、经济综合体
C、自然经济综合体
D、均不是
3、在实际中人们应该节约使用土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是由于土地()
A、位置固定性
B、面积有限性
C、质量差异性
D、功能永久性4、影响土地资源价格的一般因素是()
A、地块的面积
B、交通条件
C、土地利用规划
D、社会因素
5、适用于城市及郊区土地市场发育较好的地区而不适用于农村和农用土地价格评价的方法是()
A、土地批租法
B、市场比较法
C、预期价值法
D、剩余法或假设开发法
6、设市场的供求函数为:S:P=30+2Q, D:P=120-Q,则均衡价格为()
A、90元
B、75元
C、30元
D、150元
7、耕地的供求变化主要受()的影响
A、社会经济
B、人口数量
C、人均占有粮食数量
D、自然环境8、就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上升,商品的需求量()
A、下降
B、增加
C、无法判断
9、稳定的蛛网模式的原因是()
A、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
B、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
C、需求弹性等于供给弹性
D、都不对
10、如果存量市场的均衡价格P e大于流量市场的均衡价格P n时,新增土地开发投资()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无法判断
11、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市场上存在()
A、闲置
B、过度需求
C、供给等于需求
12、单一市场的均衡模式是建立在土地供给()的基础上
A、富有弹性
B、完全弹性
C、毫无弹性
D、缺乏弹性
13、衡量农业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是()
A、建筑密度
B、容积率
C、垦殖系数
D、土地利用系数
14、已知年利率r为5%,则现在的1000元相当于10年后的()
A、1629元
B、1000元
C、1050元
D、1500元
15、非生物部分的基质是指()
A、土壤
B、太阳能
C、空气
D、化学因素
16、衡量绿化面积大小的基本指标是()
A、绿地率
B、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C、绿化覆盖率或绿被率
17、土地区位理论作为一种学说产生于19世纪,其标志是()
A、《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B、《论工业的区位理论》
C、《德国南部的中心区》
D、《区位经济学》
18、按照“屠能圈”的理论围绕城市消费中心形成一系列的同心圆,第二圈应发展()
A、种植园艺作物
B、发展林业
C、种植农作物
D、实行粗放的三年轮作制;
19、提出城市区位理论的是()
A、屠能
B、韦伯
C、克里斯塔勒
D、勒施
20、真正被称为现代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创始人的是()
A、威廉·配第
B、杜尔阁
C、李嘉图
D、马尔萨斯
21对生产活动来说,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最佳选择的范围应在报酬变化的()阶段之内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22、当取得总产量的最大时()
A、边际产量递减
B、边际产量最大
C、边际产量为零
D、边际产量递增
23、当在面积为50亩的土地上,投入的劳动力的工资费用为5000元,资本的消耗为20000元,经营资本所需支付的利息为1000元,则该土地的集约经营度为()
A、450元/亩
B、520元/亩
C、630元/亩
D、710元/亩
24、当企业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其各种投入量增加的比例时为()
A、规模收益不变
B、规模收益递增
C、规模收益递减
25、当土地规模扩大幅度等于规模报酬的增长幅度时为()
A、固定规模报酬
B、递增规模报酬
C、递减规模报酬
26、考虑本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程度,根据耕地面积及农业劳动力数量或农户数量,确定适度经营规模称为()
A、必要规模
B、内部可能规模
C、外部可能规模
27土地制度的核心是()
A、土地所有制
B、土地使用制
C、土地管理
D、土地利用技术
28、国家对集体土地的征用,从土地经济关系的实质来看,是一种特殊的()的有偿转移。
A、使用权
B、土地所有权
C、占有权
D、处分权
二、简答题
1、土地的经济特性有那些?
2、什么是土地自然供给与经济供给,二者有何区别?
3、增加土地供给的措施有哪些?
4、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有哪些表现?
5、土地利用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6、土地利用的基本经济原则包括哪些?
7、为什么说森林资源在植物资源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8、什么是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二者有何关系?
9、简述韦伯的劳动成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10、空间结构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11、如果要考虑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产出物的价格,如何确定最佳投资点(即最佳经济效益),
12、什么是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具有哪些特点?
13、如何确定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具体标志?
14、在同一地区和同一时期,利用三种评价方法得到的适度土地经营规模往往是不同的,这
15、土地所有制与土地使用制的关系
16、土地国家管理的内容、目的与任务
17、我国传统城市土地使用制的问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