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
茶和禅茶的理解

茶和禅茶的理解以茶和禅茶的理解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茶和禅茶的含义和关系。
茶,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饮品。
它源于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地人们喜爱的饮料。
茶有很多种类,如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等,每种茶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功效。
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和咖啡因等物质,对人体有许多好处,如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抗氧化等。
而且,喝茶还有助于降低血压、降血脂、防癌抗癌等作用,被誉为健康饮品。
禅茶,是茶与禅宗相结合的一种文化形式。
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冥想与禅修来达到心灵的觉悟。
禅茶即是将禅宗的冥想与茶道相结合,通过品茶的过程来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禅茶强调的是一种专注、静心的状态,通过品茶时的细细品味、细细感受,让自己进入一种超然的境界。
茶和禅茶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茶作为一种饮品,它的制作和品味过程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种冥想的方式。
无论是制茶的过程,还是品茶的过程,都需要专注和细心,这种专注和细心的状态正是禅宗所倡导的。
禅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茶叶的外形、闻茶的香气、品茶的滋味来培养专注力和感知力,从而提升内心的觉察能力。
茶和禅茶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茶叶的生长和制作都需要依赖自然的力量,茶园的环境、气候和土壤都会对茶叶的品质产生影响。
而禅茶则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通过品味茶叶的过程,让我们更加意识到自然的美妙和宇宙的无限。
茶和禅茶都带给人们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在茶的香气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放松,茶香会慢慢渗入心灵深处,给人带来一种平和的感觉。
而禅茶则通过冥想与禅修来达到心灵的平和与觉悟。
茶和禅茶都可以帮助人们摆脱纷扰的尘世,让内心回归宁静。
总结起来,茶和禅茶都是一种追求内心平和与宁静的方式。
茶可以作为一种饮品,滋养身体,提神醒脑;禅茶则通过品茶的过程,让我们达到心灵的觉悟和平和。
茶和禅茶的结合,不仅是一种文化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品茶来放松心灵,感受茶的香气与禅的境界。
禅茶一味的典故

禅茶一味的典故
禅茶一味,最初出自唐代名僧湛然禅师的一则寓言故事。
据传,
湛然禅师有一次拜访唐玄宗皇帝,皇帝非常崇敬他,便让他带领禅宗
学生在宫中讲学。
湛然禅师在讲学中,拿出一只杯子,放满水后放在
讲桌上,问学生:“这只杯子里是满的还是空的?”有的学生说:
“是满的。
”有的则说:“是空的。
”湛然禅师说:“你们的答案都
是不对的,因为这只杯子不是满的、也不是空的,而是半满半空。
”
禅师这句话一出口,学生们都恍然大悟。
从此,禅茶一味成为了禅宗学派的一个象征。
后来,陶渊明也引
用了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抛却尘世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禅茶一味成为了一种追求平静、极简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
禅茶在生活中的运用

禅茶在生活中的运用
禅茶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它强调“抱朴守静”,注重内心的平静与思考。
禅茶不仅是一种品茶的方式,更是生活中的一种修行。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禅茶的运用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内心的平静,提高思考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人们的生活品质。
首先,禅茶在生活中的运用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内心的平静。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各种事情而忙乱、烦躁,无法保持内心的平静。
而饮茶的过程需要专注、沉着,这可以使人们的内心逐渐平静下来。
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静下来,呼吸变得缓慢、深沉,这有利于心理的调节。
同时,茶叶中的成分对人体也有积极的影响,茶叶中的茶多酚等成分可以促进人体神经系统的舒张,使人的身心状态更加平静。
其次,禅茶的运用可以提高人们的思考能力。
禅茶不仅仅是品茶,更是思考的过程。
在品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人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茶叶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物,我们可以从茶叶上领略到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同时,茶道中还有很多与人生相关的哲学思想,如“心静自然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等。
这些思想都可以激发人们对于生活的思考,让人们的灵魂得到升华。
最后,禅茶的运用可以培养人们的生活品质。
在品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品茶的过程,从外观、香气、味道等各个方面来细细品味,这可以提高人们的品质,让人们学会欣赏和感受生活的美好。
同时,在品茶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顺便了解茶叶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这有助于增长我们的知识和文化素养。
禅茶文化历史

禅茶文化历史禅茶文化历史禅茶文化是一种结合禅宗和茶文化的独特文化形态,它起源于中国并于传承发展。
禅茶文化将禅宗的思想精髓与茶道的艺术表达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哲学观念和生活方式。
本篇文档将详细介绍禅茶文化的历史演变、核心理念、艺术形式、传统茶具以及影响范围。
通过对禅茶文化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一、禅茶文化的起源和演变1.1 中国禅宗的发展历程1.1.1 禅宗的起源1.1.2 禅宗的发展与传播1.1.3 禅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2 禅宗与茶文化的结合1.2.1 禅宗和茶文化的共同点1.2.2 茶文化进入禅宗寺庙1.2.3 禅茶文化在中国的演变二、禅茶文化的核心理念2.1 禅茶一味2.1.1 心静观叶2.1.2 一味无声2.1.3 体验当下2.2 和敬清寂2.2.1 禅茶与禅修2.2.2 尊重他人与和谐共处2.2.3 追求内心平静与宁静三、禅茶文化的艺术形式3.1 茶道的仪式与讲究3.1.1 茶席布置3.1.2 泡茶过程3.1.3 茶具使用与品鉴3.2 禅茶文化与文人雅士3.2.1 文人墨客与茶文化3.2.2 禅茶诗词与字画四、传统禅茶茶具4.1 茶壶4.1.1 紫砂壶4.1.2 青瓷壶4.2 扁觚(盖碗)4.3 茶盘4.4 茶叶罐4.5 茶杯4.6 茶筅4.7 其他茶具五、禅茶文化的传播与影响范围5.1 禅茶传入5.2 禅茶的发展与流派5.2.1 世阿弥与诗仙禅茶5.2.2 千利众利与千宗室密等禅茶5.3 禅茶文化在当代的传承5.3.1 禅茶艺术家与传统茶道师5.3.2 禅茶文化的国际传播附件:1、图片素材:禅茶文化的艺术形式、茶具等图片。
2、音频素材:禅茶音乐、禅茶茶道表演等音频文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禅宗:一种佛教派别,强调通过冥思静坐来实现心灵觉悟。
2、禅茶一味:禅茶文化中追求心流与当下体验的理念。
3、和敬清寂:禅茶文化中讲究尊重他人、追求平静与宁静的理念。
禅茶可行性分析

禅茶可行性分析禅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修身养性理念,在当今社会中备受追捧和喜爱。
禅茶作为既有禅宗思想又有茶道文化的结合体,其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禅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茶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根深蒂固,人们对茶的喜爱已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
而禅宗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因此,禅茶作为两种文化的结合,自然会吸引到广大的茶和文化爱好者,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其次,禅茶对身心健康有益。
禅茶注重内心的安静和专注,通过沉思和冥想的方式来净化心灵。
茶叶本身就有提神醒脑的作用,能够帮助消除疲劳和焦虑,增加人的精神力量和自我调节能力。
禅茶在茶道中强调养生之道,注重茶的选择和煮茶的技巧,通过茶与人的交流和沉浸式体验,达到身心合一的效果。
随着现代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禅茶的理念和方式将会更加受到欢迎。
再次,禅茶可以成为一种有益于社会和谐的文化形式。
禅茶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互动和共享,在茶道中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关爱,培养了人的情感和沟通能力。
在品茗、斟茶的过程中,人们可以与亲朋好友一起分享茶的美味和心得,增进感情,培养友谊。
此外,禅茶的修身养性理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调适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对社会和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禅茶还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传承手段。
目前,茶文化和禅宗思想正在逐渐被现代人遗忘,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度也在下降。
通过推广禅茶文化,可以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关注,促进茶文化、禅宗思想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禅茶的传统工艺和文化仪式可以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通过加强对禅茶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使其成为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的重要一环。
总之,禅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身心健康有益,有益于社会和谐,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传承手段。
因此,禅茶在当今社会是具有可行性和发展前景的,通过加大对禅茶文化的推广和宣传,将禅茶带入更多人的生活中,必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和文化影响。
禅茶最精辟的十句话

禅茶最精辟的十句话
1. 禅茶一味,不就是在那一杯茶里品味出生活的百般滋味吗?就像你经历过的那些酸甜苦辣,都能在茶香中找到共鸣啊!比如当你遇到挫折时,喝一口茶,是不是感觉能平静许多呢?
2. 禅茶,那可是能让你浮躁的心瞬间安定下来的神奇存在呀!这难道不是比任何安慰的话语都有效吗?就如同在你焦虑不安时,一杯禅茶就能让你重归宁静。
3. 禅茶,是生活中的小确幸,你难道不这么认为吗?想想看,忙碌一天后,坐下来静静品一杯禅茶,多惬意呀!
4. 喝禅茶不只是喝茶,那是在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啊!这和你夜深人静时思考人生有啥区别呢?
5. 禅茶,能让你在平淡日子里找到惊喜,真的太神奇了!就好像平淡的生活中突然出现的一抹亮色,让你精神一振。
比如偶然发现一款特别好喝的禅茶。
6. 禅茶的魅力,谁能抗拒得了呢?就像春天的花朵让人忍不住去欣赏一样。
7. 一杯禅茶,蕴含着多少智慧呀!不就像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每次都有新发现吗?
8. 禅茶,是让你忘却烦恼的法宝呀!这不比出去疯狂玩乐更能放松身心吗?
9. 禅茶,是心灵的滋养品,你还没感受到吗?就如同阳光对花朵的滋养一样重要。
10. 禅茶最妙的地方,就是能让你在喧嚣中找到宁静的角落。
这不就像是在闹市中突然发现了一个安静的小花园吗?
我的观点结论:禅茶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意义,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美好和感悟,真的值得我们去用心品味和体会。
禅茶经典诗句

禅茶经典诗句
禅茶是一种融合了禅宗思想和茶文化的诗歌艺术形式,其经典诗句往往充满了深邃的哲理和禅意。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禅茶诗句:
1. 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
——张协
2. 石宫秋气清,清气宜山谷。
——元结
3. 地高形出没,山静气清优。
——张籍
4. 高天风雨散,清气在园林。
——储光羲
5. 山雨留清气,溪飙送早凉。
——朱景玄
6. 老去山林徒梦想,雨馀钟鼓更清新。
——苏轼
7.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白居易
8.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曹邺
9.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成彦雄
10.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顾况
这些诗句通过描写自然环境和茶文化元素,表达了禅宗的哲学思想和对自然的热爱。
其中,张协的“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描绘了秋季夜晚的清凉气息,荡除了世俗的喧嚣和浑浊;元结的“石宫秋气清,清气宜山谷”则通过强调秋气的清新,表达了禅宗对自然环境的崇敬和敬畏;张籍的“地高形出没,山静气清优”则通过描写高山的静谧氛围,表达了禅宗对宁静和自由的追求。
苏轼的“老去山林徒梦想,雨馀钟鼓更清新”则表达了对古老山林的向往和对清新空气的热爱。
而白居易的“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和曹邺的“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则通过茶和琴两种文化元素,表达了禅宗
的思想和情感。
浅谈中国的禅茶文化

浅谈中国的禅茶文化2021-06-01 11:11·洞茶中國——图片来源于网络——禅茶文化可以追溯到唐朝。
唐朝兴盛以茶供佛、以茶斋僧,禅茶文化是一个范围广、内容丰富的大文化概念,“禅”也并不局限于佛教文化,但其主流的确是中国佛教的茶道,它由佛而兴起,然后因禅而成熟,最后也因禅而成就茶文化,使中国茶与禅融为一体,形成现在的禅茶文化。
夹山寺禅茶发源中国的禅茶文化历史悠久,在唐宋达到顶峰,对社会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而湖南省石门县则是中国禅茶之乡,也是禅茶文化的发源之地。
石门县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是中国“禅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全国绿茶出口基地”。
石门县的夹山寺是中国,以及日本禅茶的源头,自古被誉为“东南亚禅茶的祖庭”。
唐代高僧善会在夹山寺开辟寺院时,即有“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偈语。
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四川省高僧圆悟克勤禅师在石门县夹山寺当主持时,提出“禅茶一味”这一佛家禅语,并有《碧岩录》流传于世,被称为天下“禅门第一书”,在中国和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影响深远,自此禅与茶形影相随。
——图片来源于网络——夹山寺初称普慈寺,又名灵泉禅院,始建于唐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历经唐懿宗、宋神宗和元世祖“三朝御修”。
在明末清初时,闯王李自成还曾兵败禅隐在此。
夹山寺鼎盛时期有九鼎一宫,后来历经兵荒马乱至数度兴废,现已修复六殿一宫,是石门县夹山森林公园核心景点。
禅茶是茶作为一种特舒心性修养的形式,发扬禅茶文化的目的是通过茶强化当下觉悟,禅的精神在悟,茶的精神在雅,从而实现从迷到悟、从俗到雅的转化。
一念迷失,禅是禅,茶是茶;清者清,浊者浊;雅是雅,俗是俗。
一念觉悟,茶即禅,禅即茶;清化浊,浊变清;雅化俗,俗化雅。
茶味即水味,水味即是茶味,茶水交融,密不可分。
这种修行意境不仅符合佛家的本怀和佛法真意,也契合现代的根基。
——图片来源于网络——峨眉山禅茶合一——图片来源于网络——在明万历年间,当时的帝王曾上峨眉山,并将峨眉山上的数亩茶园赐予万年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禅茶禅茶中国茶道从一开始就与佛教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初,茶为僧人提供不可替代的原料,而僧人和寺院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
创立中国茶道的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就有著不少对佛教的颂扬和对僧人嗜茶的记载。
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禅茶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
中国佛教博大精深,佛茶文化源远流长。
“梵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茶清静纯洁的品质内涵与妙香流溢的佛法禅机相映生辉,茶的自然属性被赋予人文的理想之中;成为“修身养性,开慧益智”的正信之道。
所谓禅茶就是僧人在斋戒沐浴、虔心颂佛後,经过一整套严谨而神圣的茶道仪式来泡制茶的全过程。
禅茶更多的是品味茶与佛教在思想上的「同味」,在品「苦」味的同时,品味烦苦人生,参破「苦」谛;在品「静」味的同时,品味遇事静坐静虑,保持平淡心态;在品「凡」味的同时,品味从平凡小事中感悟大道。
〖一茶一禅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一物一心两种法数有相无相不即不离心心相印一啜一饮甘露润新一酬一和〗禅茶属于宗教茶艺。
自古有“茶禅一味“之说﹐禅茶中有禅机﹐禅茶的每道程序都源自佛典﹑启迪佛性﹐昭示佛理。
中国在唐、宋时代禅风大盛,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相传圆悟克勤禅师提出“禅茶一味”之后,禅与茶便形影相随。
几乎寺必备茶,僧必饮茶。
元朝初期,南宋许多儒学名流,不愿受异族统治而把精神寄托在入山信佛上面,当时江南与北方相比,经济社会相对富足和安定。
天目山脉一带高僧辈出,佛教禅学十分兴盛。
禅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在生活的当下完成觉悟解脱。
一千多年前,赵州从论和尚的“吃菜茶”三字禅,开示人们禅修要在生活的每时每刻。
就像喝茶、洗钵、吃饭、睡觉一样平常,通过实践亲身体验,甘苦自知。
“饭罢浓煎茶吃了,池边坐石数游鱼”。
“粥去饭来茶吃了,开窗独坐看青山。
”“禅余高诵寒山偈,饭后浓煎谷雨茶。
”多么娴雅、悠扬,多么自然、无求,“茶熟透瓶香”,其香自溢。
中国历经千年的茶文化与佛教精神的有机结合,作为一种精神,它具有博大精深的魅力。
它包含的禅学哲理和民族的文化载体,影响着人们的思想道德。
传承和发掘禅茶艺术的文化和精髓,是禅茶的重要文化内禅茶茶艺最适合用于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茶艺﹐禅茶茶艺共十八道程序。
禅茶1.礼佛﹕焚香合掌2.调息﹕达摩面壁3.煮水﹕丹霞烧佛在调息静坐的过程中﹐一名助手开始生火烧水﹐称之为丹霞烧佛。
“丹霞烧佛”时要注意观察火相﹐从燃烧的火焰中去感悟人生的短促以及生命的辉煌。
4.侯汤﹕法海听潮佛教认为“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
”从小中可以见大﹐从煮水候汤听水的初沸﹑鼎沸声中﹐我们会有“法海潮音﹐随机普应”的感悟。
5.洗杯﹕法轮常转法轮常转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二十。
径山宝印禅师云﹕“世尊初成正觉于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陈如比丘最初悟道。
”法轮喻指佛法﹐而佛法就日常平凡的生活琐事之中。
洗杯时眼前转的是杯子﹐心中动的是佛法﹐洗杯的目的是使茶杯洁净无尘﹔礼佛修身的目的是使心中洁净无尘。
在转动杯子的手法洗杯时﹐或许可看到杯转而心动悟道。
6.烫壶﹕香汤浴佛佛教最大的节日有两天﹕一是四月初八的佛诞日﹐二是七月十五的自恣日﹐这两天都叫“佛欢喜日”。
佛诞日要举行“浴佛法会”﹐僧侣及信徒们要用香汤沐浴太子象(即释迦牟尼佛像)。
我们用开水烫洗茶壶称之为“香汤浴佛”﹐表示佛无处不在﹐亦表明“即心即佛”。
7.赏茶﹕佛祖拈花佛祖拈花微笑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一。
据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
我们借助“佛祖拈花”这道程序﹐向客人展示茶叶。
8.投茶﹕菩萨入狱地藏王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据佛典记载﹐为了救度众生﹐救度鬼魂﹐地藏王菩萨表示﹕“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地狱中只要有一个鬼﹐我永不成佛。
”投茶入壶﹐如菩萨入狱﹐赴汤蹈火﹐泡出的茶水可振万民精神﹐如菩萨救度众生﹐在这里茶性与佛理是相通的。
9.冲水﹕漫天法雨佛法无边﹐润泽众生﹐泡茶冲水如漫天法雨普降﹐使人如“醍醐灌顶”﹐由迷达悟。
壶中升起的热气如慈云氤氲﹐使人如沐浴春风﹐心萌善念。
10.洗茶﹕万流归宗五台山著名的金阁寺有一副对联﹕一尘不染清静地﹐万善同归般若门。
茶本洁净仍然要洗﹐追求的是一尘不染。
佛教传到中国后﹐一花开五叶﹐千佛万神各门各派追求的都是大悟大彻﹐“万流归宗”﹐归的都是般若之门。
般若是梵语音译词﹐即无量智能﹐具此智能便可成佛。
11.泡茶﹕涵盖乾坤涵盖乾坤典出于《五灯会元》卷十八。
惠泉禅师曰﹕“昔日云门有三句﹐谓涵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流句”。
这三句是云门宗的三要义﹐涵盖乾坤意谓真如佛性处处存在﹐包容一切﹐万事万物无不是真如妙体﹐在小小的茶壶中也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佛理和禅机。
12.分茶﹕偃溪水声“偃溪水声”典出于《景德传灯录》卷十八。
据载有人问师备禅﹕“学人初入禅林﹐请大师指点门径。
”师备禅师说﹕“你听到偃溪水声了﹖”来人答﹕“听到。
”师备便告诉他﹕“这就是你悟道的入门途径。
”禅茶茶艺讲究﹕壶中尽是三千功德水﹐分茶细听偃溪水声。
斟茶之声亦如偃溪水声可启人心智﹐警醒心性﹐助人悟道。
13.敬茶﹕普渡众生禅宗六祖慧能有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似觅兔角。
”菩萨是梵语的略称﹐全称应为菩提萨陲。
菩提是觉悟﹐萨陲是有情。
所以菩萨是上求大悟大觉──成佛﹔下求有情──普渡众生。
敬茶意在以茶为媒体﹐使客人从茶的苦涩中品出人生百味﹐达到大彻大悟﹐得到大智大慧﹐故称之为“普渡众生”。
14.闻香﹕五气朝元“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是佛教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五气朝元即做深呼吸﹐尽量多吸入茶的香气﹐并使茶香直达颅门﹐反复数次﹐这样有益于健康。
15.观色﹕曹溪观水曹溪是地名﹐在广东曲江县双峰山下﹐唐仪凤二年(公元676年)﹐六祖慧能住持曹溪宝林寺﹐此后曹溪被历代禅者视为禅宗祖庭。
曹溪水喻指禅法。
《密庵语录》载﹕“凭听一滴曹溪水﹐散作皇都内苑春。
”观赏茶汤色泽称之为“曹溪观水”﹐暗喻要从深层次去看是色是空﹔同时也提示﹕“曹溪一滴﹐源深流长”(《塔铭·九卷》)。
16.品茶﹕随波逐浪“随波逐浪”典出于《五灯会元》卷十五。
是“云门三句”中的第三句。
云门宗接引学人的一个原则﹐即随缘接物﹐去自由自在地体悟茶中百味﹐对苦涩不厌憎﹐对甘爽不偏爱﹐只有这样品茶才能心性闲适﹐旷达洒脱﹐才能从茶水中平悟出禅机佛礼。
17.回味﹕圆通妙觉圆通妙觉即大悟大彻﹐即圆满之灵觉。
品了茶后﹐对前边的十六道程序﹐再细细回味﹐便会﹕“有感即通﹐千杯茶映千杯月﹔圆通妙觉﹐万里云托万里天。
”乾隆皇帝登上五台山菩萨顶时﹐曾写过一联﹕“性相真如华海水﹐圆通妙觉法轮铃。
”这是他登山的体会﹐我们稍做改动﹕“性相真如杯中水﹔圆通妙觉烹茶声。
”即是品禅茶的绝妙感受。
佛法佛理就在日常最平凡的生活琐事之中﹐佛性真如就在我们自身的心底。
18.谢茶﹕再吃茶去饮罢了茶要谢茶﹐谢茶是为了相约再品茶。
“茶禅一味”嘛。
茶要常饮﹐禅要常参﹐性要常养﹐身要常修。
禅茶洗心茶:撷取青叶杯中存洗去尘劳不净身此茶选九龙山(六大古茶山之一)老树,由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形状为沱茶、七子饼等形状,每沱重 100 克、250 克两种规格,七子饼重 400 克。
寄予千年古刹净慈寺,不期然接纳茫茫天地之精华;清寂古刹之祥瑞福慧;更经佛门高僧诵经加持,慈悲祈祝;晨钟暮鼓更迭之间,片片佳茗香雾缭绕,入口润、滑,由胸腔直至舌根,便染佛门圣地之福气,诚可谓佛门加持珍茗,典藏纳福珍品。
爱心茶:茗碗倾来带露香慈济利乐友情深此茶精选上等普洱茶经传统工艺加工制成,形状为七子饼圆茶,每饼 400 克,全部选用云南六大茶山大叶种矖毛茶为原料,分生茶和熟茶两种。
此茶寄予千年古刹净慈寺,仰苍穹之平和,俯西湖之宁静,目山林之幽远,染佛门之淡定,口感香、甜、滑、润,纯正清雅,更经佛门高僧诵经加持,慈悲祈祝;实乃与天地和,与万事谐;每饼茶还蕴涵着无限爱心,古茶公司将从中拿出 8% 的利润支持中国健康扶贫工程。
养心茶:此茶精选上等普洱茶经传统工艺加工制成,形状为七子饼圆茶,每饼 400 克,全部选用云南六大茶山大叶种矖毛茶为原料,分生茶和熟茶两种,色泽褐红,口感甘滑、醇厚、活顺,喝来令人愉快舒畅。
此茶寄予千年古刹净慈寺,探虚玄而餐造化,清心神而出神表,民间茶俗与佛教文化相沟通;养生、清思禅的哲学精神与茶的深蕴内涵,融为一体,明心见境,更经佛门高僧诵经加持,慈悲祈祝;此品乃旅游纪念之上上品。
静心茶:滴滴甘露随物化时时宁静平常心此茶全部选用云南六大茶山大叶种矖青毛茶为原料,分生茶和熟茶两种,这套纪念茶由一块重 567 克的生茶砖, 4 块各重 108 克的沱茶(生、熟沱茶各两块)组成,总重量 999 克。
纪念茶的砖茶在内,沱茶在外,意寓“外圆内方”;整套茶由 5 块茶组成,暗合“无行”;每套茶总重 999 克,预示着九九归一,马到成功。
此茶汤色清澈,有新鲜、鲜活的感觉,回味有清香、甘甜。
普洱熟茶则茶汤红亮,味感圆润厚重。
此茶寄予千年古刹净慈寺,依巍巍青山,伴悠悠钱塘,颇受天宇浩浩甘雾,大地源源给养。
更经佛门高僧诵经加持,慈悲祈祝;集佛家文化、净慈精髓及佛缘、尊贵、大气、雅致于一身,文化气息浓厚,极具饮用和收藏双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