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模拟及真题汇编【专题16】生态系统(含答案)

合集下载

最新2019年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含答案)

最新2019年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含答案)

2019年高考模拟试卷生物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 分,有【加试题】标出。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赶写在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 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用2B 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 小題,每小题 2 分,共56 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逃、错选均不得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多糖的是A. 脱氧核糖B. 糖元C. 果糖D. 麦芽糖2. 三倍体无籽西瓜的育种方式是A. 诱变育种B. 转基因育种C. 单倍体育种D. 多倍体育种3.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蛋白质能够调节生命活动B.利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组织中的蛋白质时,需要水浴加热C.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可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D.高温会使蛋白质变性,是因为高温破坏了蛋白质中的肽键4. 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应控制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B. 地球升温的主要原因是臭氧层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C. 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可增大人类的宜居区域D. 酸雨是指由碳和硫的氧化物引起pH低于7 的降水5.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某植物幼苗使其生长,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组别清水浓度甲浓度乙浓度丙浓度丁平均株高(cm)1620385113A.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幼苗的生长影响一定是不同的B. 甲、乙、丙三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大小关系是甲<乙<丙C.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丁浓度条件下幼苗不能生长D. 实验处理的时间长短、用的植物材料和温度等条件应相同6. 下列关于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直接作用于甲状腺B. 一种动物细胞可以识別多种特定的激素C. 棉花顶芽细胞内苏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生长素D. 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7. 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人体肝细胞内,内质网合成的磷脂可转移至核膜B. 吞噬细胞内,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可转移至溶酶体C. 所有活细胞内,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可转移至线粒体D. 胃腺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可转移至细胞膜8.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和优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多基因遗传病不易与后天获得性疾病相区分B. 成年期的单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风险相比青春期高C. 利用显微镜观察可以确诊先天性愚型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D. “选择放松”可导致致病基因频率增加9. 如图表示果蝇某条染色体的放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中期,果蝇细胞中含有①的数目是6B.③为DNA ,是所有生物的遗传信息的携C.④的特定双螺旋结构构成了该分子的特异性D.⑤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的交替连接而成的10.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是变异的前提,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B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遗传变异的方向C .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变异都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D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改编 11. ATP 合酶是合成 ATP 所需的催化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是由凸出于膜外的亲水性头部 F 1和嵌入膜内的疏水性尾部 F o 组 成。

2019届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精品】

2019届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精品】

2019届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模拟试卷生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关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表述,下列正确的是( ) A. 病毒是能进行生命活动的最小系统B. 一棵小叶榕树与一只老虎,在生命系统中具有相同的层次C. 一片农田中的所有动、植物个体组成了一个群落D. 实验室中某个培养基上长出的一个大肠杆菌菌落是一个种群 【答案】D【解析】细胞是进行生命活动的最小系统,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A 错误;动物有系统层次,而植物没有,B 错误;一片农田的所有生物包括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组成一个群落,C 错误;一个大肠杆菌菌落是由一个大肠杆菌繁殖来的同一种生物的群体,属于种群,D 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西瓜含有大量的糖,常被用于还原糖的鉴定B.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时候,A 、B 液需要混合均匀再滴加C. 盐酸能参与解离液的配制,使根尖细胞分离开来D. 脂肪鉴定中使用50%酒精的目的是提取花生子叶中的脂肪颗粒 【答案】C【解析】西瓜含有大量的糖,但也含有色素,所以不宜被用于还原糖的鉴定,A 错误;双缩脲试剂的使用不需要水浴加热,可与蛋白质产生紫色反应,B 错误;斐林试剂甲液与双缩脲试剂A 液完全相同,都是质量浓度为0.1g/mL 氢氧化钠溶液,C 正确;脂肪鉴定中使用50%的酒精目的是为了洗去浮色,D 错误。

3.模型方法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真模拟试卷生物(解析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真模拟试卷生物(解析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真模拟试卷理科综合生物★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Li-7 Be-9 B-11 C—12 N—14 O—16 F-19 Na—23 Mg—24 Al—27 Si—28 P-31 S—32 Cl—35.5 K—39 Ca—40 Cr—52 Mn—55 Fe—56 Co-59 Cu—64 Zn—65 Ge—73 Br—80 I—127 Ba—137 Ag—108 Pb—207 Au-197 As-75 Ni-59I选择题部分(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描述,错误的是A. 中心体和核糖体无膜结构,但含有N元素B. 组成酶的基本单位之间都是通过肽键连接的C. 淀粉和糖原分子结构不同主要是由于它们的空间结构不同D. 参与构成ATP分子和RNA分子的五碳糖相同2.下列关于生命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体内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必须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的识别B. 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都具有双向性C. 无论生物体内还是生物体外,传递每一种信息都必须依赖具体的信息分子D. 人体产生的能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分子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3..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和实验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部分标志物脱落,则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B. 在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为了减小误差需要设置预实验C. 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自下而上依次呈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D. “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模型方法,模拟活动本身就是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4.如图为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镧(La)( La(NO3)3)和2,4-D对柳条插条生根的影响的实验结果(CK 为空白对照组),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La(NO3)3和2,4-D对不同发育阶段柳条插条生根率的影响(1为基部茎段,2为中间茎段,3为顶部茎段)A. La(NO3)3和2,4-D对茎段的生根有促进作用B. La(NO3)3和2,4-D同时使用比单独使用效果更佳C. 自然扦插条件下,只有基部茎段才会生根D. 2,4-D对顶部茎段生根的促进作用最不明显5. 下图为某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示意图。

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J单元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

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J单元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

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J单元生物与环境(含解析)目录J1 生态因素 (1)J2 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及种群密度调查 (1)J3 群落的结构特征、演替及丰富度 (2)J4 生物与环境综合 (6)J1 生态因素J2 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及种群密度调查39. J2(xx·浙江绍兴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如图所示,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①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②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③E 和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④若D种群为增长型年龄组成,则E种群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A. 有一种说法错误B. 有两种说法错误C. 有三种说法错误D. 以上说法都错误【知识点】种群与群落。

【答案解析】C解析:由题意可知,A是生产者,BCDEF均为消费者,没有分解者,所以不是群落,①错误;图中B、C和F属于第二营养级,其能量之和占A种群能量的10%~20%,②错误;E和F存在生殖隔离,不一定存在地理隔离,③错误;若D种群为增长型年龄组成,则E失误增多种群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④正确。

【思路点拨】理解并实际种特点、群增长曲线,能量传递的相关知识。

40.J2 (xx·浙江绍兴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测量浑浊度的同时,并不需要每次镜检计数B. 计数时酵母菌的芽体都应作为个体计入在内C. 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之前呈“J”形增长D. 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后,会在该值上下波动【知识点】教材实验。

【答案解析】A解析:浑浊度只需要镜检一部分,估计总体,并不需要每次镜检计数,A正确;芽体相当于是酵母菌的一个部分,并不能算一个个体,B错误;在资源空间有限之下不可能是J型增长,C错误;因为这个空间资源有限,达到最大值之后因为呼吸产物的毒副作用啦资源不足啦马上就是下降曲线了,D错误。

【思路点拨】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18个专题(解析版)

最新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18个专题(解析版)

最新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18个专题(解析版)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1 组成细胞的分子及多样性 ---------------------- 2 专题02 细胞的基本结构------------------------------ 4 专题0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 7 专题04 酶与ATP ------------------------------------- 9 专题05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 12 专题06 细胞的生命历程----------------------------- 19 专题07 遗传的分子学基础 --------------------------- 21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规律----------------------------- 23 专题09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变化 --------------------- 41 专题10 植物激素调节------------------------------- 46 专题11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 50 专题12 内环境与稳态------------------------------- 64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 66 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生活环境的保护 ------------------- 70 专题15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 ------------------- 81 专题16 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 88 专题17 课本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 --------------------- 99 专题18 实验分析和设计---------------------------- 102 专题01 组成细胞的分子及多样性(2019·江苏卷)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B. 核酸的合成需要相应蛋白质的参与C. 蛋白质的分解都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D. 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肽键【答案】B【解析】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内的两种生物大分子有机物,其中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有20种,主要由C、H、O、N 元素组成;核酸分DNA和RNA,DNA分子的碱基有A、G、C、T四种,RNA分子的碱基有A、G、C、U四种,由C、H、O、N、P元素组成;DNA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

(精品)2019年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生态系统的结构(题型专练,含答案)

(精品)2019年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生态系统的结构(题型专练,含答案)

1.呼伦贝尔草原上生长着多种杂草和以杂草为食的食草动物以及小型食肉动物,各种生物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各种杂草固定的能量只能直接或间接地被消费者、分解者利用C.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D.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答案 B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首先是被自身利用,积累的能量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被消费者、分解者利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蜣螂是分解者属于动物而不是微生物,硝化细菌属于微生物而不是分解者。

2.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食物网可使()A.每种生物都能将能量传递到下一营养级B.每种生物都限定在一条食物链的固定位置上C.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连接成复杂的营养关系D.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答案 C3.若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共有五个种群构成食物链(网),其能量调查如表所示:A.甲一定是初级消费者B.5种生物形成的食物链是戊→乙→丙→甲→丁C.戊是生产者,丁是最高营养级D.乙和丙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 C解析根据生态系统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由于丙与乙的能量之比远远大于20%,因此二者为同一营养级。

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为戊丙乙甲丁,甲为次级消费者,戊是生产者,丁是最高营养级,乙和丙是竞争关系。

4.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③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C.④中可能有微生物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答案 A5.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答案 D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为丙→丁→甲→乙,如果甲种群数量增加,则乙的食物增加,乙会增加,丁的天敌增加,所以丁要下降,丁数量减少,即丙的天敌减少,故丙会有所增加。

(最新)2019年高考全国卷生物模拟试题(共5套)后附答案

(最新)2019年高考全国卷生物模拟试题(共5套)后附答案

2019年高考全国卷生物模拟试题1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的变化具有周期性B.成熟棺物细胞的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高尔基体膜可转变为细胞膜D.丙酮酸的分解在线粒体内脱上进行2.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肝细胞和肌细胞中不具有控制胰岛素合成的基因B.胰岛素的分泌过程既存在神经调节也存在体液调节C.缺乏胰岛素受体的病人血浆葡萄糖浓度偏低D.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病人可通过口服膜岛素控制病情3.下列有关人类红绿色肓(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男、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B.儿子患病,母亲一定患病C.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D.子代患病,双亲一定患病4.密蜂中雌蜂(蜂王和工蜂)是二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32,由受精卵发育而成),雄蜂是单倍体(由卵绌胞发育而成)。

蜜蜂的体色中,褐色对黑色为显性。

现有褐色雄蜂与杂合褐色雌蜂进行杂交。

下列对子一代的分析,正确的是A.雄蜂体细胞中有32条染色体B.蜂王、工蜂和雄蜂均有两种基因型C.蜂王、工蜂和雄蜂的体色均为褐色D.雌蜂的1个卵原细胞将形成4个生殖细胞5.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生长素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显微镜放大倍数越高越利于统计不同时期的细胞数C.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D.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6.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对退化的草原生态系统进行恢复,要充分依靠其自身的能力,并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从而尽快使草原生态系统从受损的退化状态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基础B.对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利用群落演替规律C.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也是其物质循环加快的过程D.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29.鸡红细胞中,每个血红蛋白分子共有4条肽链,包括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每条α链由141个氨基酸组成,每条β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

2019-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课标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019-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课标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019-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课标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011年福建卷) 4.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右下图表示的是答案:A(11年大纲版全国卷)32.(11分)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

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

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种群甲乙丙丁戊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0.0037 0.0037 0.035 0.035 0.34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解析】本题考查了与生态相关的内容。

(1)种间关系有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

由于外来物种引起本地物种的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竞争、捕食、寄生的关系。

(2)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营养级越高重金属含量越多,可推测甲乙是最低营养级,丙丁是第二营养级,戊是第三营养级,由于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最可能为:。

【答案】(1)竞争、捕食、寄生(2)如下:(11天津理综卷)9、(14分)放牧强度可影响人工草地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图1是亚热带某人工草地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牧草净光合产量(净光合产量=光合作用合成量—呼吸作用消耗量)的变化图,G0为不放牧,G1~G3为放牧强度逐渐增强。

据图回答:(1)5~10月份的最适放牧强度是______(从G O~G3中选填),________月份可被初级消费者利用的总能量最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六生态系统
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
48.(2019年6月·单选Ⅰ)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的示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蝗虫是次级消费者
B.鸟和田鼠具有相同的营养级
C.该食物链共有2条食物链
D.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田鼠的数量也随之大量减少
49.(2019年6月·单选Ⅰ)浮游动物、藻类、贝类、虾、鱼、微生物等为某湖泊中生活的全部生物,它们统称为(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50.(2019年6月·单选Ⅰ)池塘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主要是( )
A.细菌和真菌 B.细菌和浮游植物
C.细菌和浮游动物 D.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51.(2019年1月·多选)林德曼对某天然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部分结果如下图,由图可知( )
A.生产者为①
B.次级消费者为③
C.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
D.能量在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52.(2019年6月·多选)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

某地红树林的食物见下图,据图可知( )
A.水生植物是主要生产者
B.该食物共有7 条食物链
C.该食物共有3 个营养级
D.过度捕捞鱼会影响鸟类的数量
考点2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53.(2019年6月·单选Ⅰ)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兔、狐和狼,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
生物草兔狐狼
能量(×109 kJ/km2·a)15.00 1.50 0.20 0.13
A
B.狼所占的营养级一定比狐高
C.从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D.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低于草所固定的太阳能
54.(2019年6月·多选)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B.X代表大气中的O2库
C.Y代表分解者
D.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多
55.(2019年6月·单选Ⅰ)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类型,下列属于碳循环过程的是( )
A.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水蒸发至大气中
D.镉通过食物链被富集
56.
作物苜蓿野干草玉米高粱杂豆
产量(kg/亩) 1001.9 304.8 1258.8 505.7 196.0 A.
B.饲料作物中的能量全部用于呼吸作用
C.饲料作物中的能量80%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D.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可增加该农场的能量输入
57.(2019年6月·单选Ⅰ)在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A.二氧化碳 B.碳水化合物
C.碳酸 D.碳酸盐
58.(2019年6月·单选Ⅱ)研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规律,可以帮助人们最有效地利用能量。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能够实现对秸秆中的能量最有效利用的措施包括( )
①就地燃烧秸秆②秸秆用作饲料③发酵秸秆产生沼气④秸秆用于造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点3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59.(2019年6月·单选Ⅰ)蜘蛛根据蛛的振动来判断猎物的大小和方位。

蛛振动属于(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60.(2019年6月·单选Ⅰ)一些植物受到昆虫啃食时,会释放一种物质吸引昆虫的天敌。

这一物质属于( )
A.物理信息
B.行为信息
C.化学信息
D.营养信息
61.(2019年1月·单选Ⅰ)信息传递在生物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这一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62.(2019年6月·单选Ⅰ)向日葵是一种能够对光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植物,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引起向日葵向光弯曲的信息属于( )
A.行为信息
B.化学信息
C.遗传信息
D.物理信息
考点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3.(2019年6月·单选Ⅰ)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可以依靠自我调节能力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

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荒漠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必修3)
1.ACD 2.AD 3.A 4.B 5.A 6.D 7.A 8.C
9.A 10.A 11.C 12.D 13.D 14.B 15.D 16.C 17.A 18.D 19.B 20.B 21.D 22.B 23.C 24.C 25.C 26.D 27.D 28.AD 29.D 30.BC 31.AD 32.BC 33.B 34.D 35.CD 36.B 37.C 38.C
39.C 40.D 41.D 42.D 43.D 44.A 45.D 46.C
47.C 48.C 49.B 50.A 51.ABD 52.ABD 53.D 54.AC 55.B 56.AD 57.A 58.B 59.A 60.C
61.B 62.D 63.C 64.D 65.D 66.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