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音乐带给我们的启示
建筑是流动的音乐

建筑是流动的音乐建筑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是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交融之作,同时也是一种可视的艺术语言。
然而,建筑不仅仅停留在外部形态与空间结构的呈现上,它也蕴含着一种流动的音乐,是一种通过空间、形状和材料所能传递的声音。
首先,建筑的空间布局和设计可以创造出不同的音乐效果。
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建筑师将会根据空间的需求和使用功能,灵活调整布局和形态。
一座开放式的大厅容纳了众多观众,音乐的轻快和激昂将在空间中流动,让人们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情感和能量。
相反,如果是一座小型而封闭的空间,音乐的节奏会更加凝聚,带有一种私密和温柔的感觉。
建筑的空间布局能够在无声的状态下激发人们对音乐的想象力,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音乐的流动。
其次,建筑的形状和比例也能够创造出不同的音乐效果。
建筑设计中的曲线、平面和立面都能够产生一种与音乐相似的配乐效果。
例如,一处优雅的拱形屋顶和典雅的圆柱体可以产生出一种优美和平静的音乐感。
而锐角和直线形状则会带来一种更加独立和坚定的音乐感。
建筑师通过形状的选择和排列,创造出一种与音乐相呼应的空间音效,使人们在建筑中感受到音乐的律动。
最后,建筑的材料和质感也是建筑所能传递的音乐元素之一。
不同的建筑材料和质感会产生不同的音效和共鸣。
例如,木质材料会带来一种温暖和柔和的音乐感,而石材则会带来一种稳定和坚固的音乐感。
因此,在音乐厅或剧场等需要良好音效的场所,建筑师经常会选择能够提供良好吸音效果的材料,以达到音乐的最佳传递和呈现效果。
建筑材料可以通过其自身的特质,以及与环境和人的互动,加强建筑本身所传递的音乐感。
综上所述,建筑是一门流动的音乐。
通过空间布局、形状和材料的设计,建筑师创造出一种与音乐相似的声音和情感体验。
建筑通过其特殊的艺术语言,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力量。
同时,建筑也与音乐共同传递着人类文明的价值观和情感表达,成为一种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精神体现。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欣赏建筑艺术,以及它所带来的流动的音乐。
建筑与音乐的关系

建筑与音乐的关系建筑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深度的、多方面的联系。
这两种艺术形式在表达上有着各自独特的方式,但它们在许多方面也有着共通之处。
以下是对建筑与音乐之间关系的深入探讨。
一、音乐与建筑的共同起源建筑和音乐都是人类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都源于人类对于表达美的渴望和对生活的体验。
建筑通过其形状、线条和结构来展现美,而音乐则通过音符、旋律和节奏来传达情感和意境。
这两种艺术形式都是人类创造力的结晶,它们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以各种形式出现,反映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二、建筑作为音乐的视觉呈现建筑的设计和构造可以通过视觉的方式呈现出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例如,建筑物的窗户和门可以呈现出音乐的旋律和和弦,建筑的线条和形状可以表达出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这种视觉与音乐的呼应关系,使得建筑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无声的音乐表现形式。
三、音乐作为建筑的氛围与情感表达在建筑中,音乐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音乐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从而增强建筑的空间感和情感表现力。
例如,在教堂中,管风琴的音乐可以营造出一种神圣、庄重的氛围,使得教堂的空间更加神圣和庄严。
在商业空间中,背景音乐可以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从而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四、建筑与音乐的和谐统一建筑和音乐在许多方面都是和谐统一的。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对称性和平衡感是常见的元素,这与音乐中的和谐音程和旋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在音乐中,和声和旋律的运用也能营造出一种三维空间感,这与建筑的空间感有着相似之处。
五、现代建筑与音乐的融合在现代建筑中,设计师们开始尝试将音乐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
例如,有些建筑物的外观会根据光照强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变化就如同音乐中的变奏一样,使得建筑物的外观更加生动和有趣。
同时,现代技术也使得建筑可以“倾听”音乐,例如有些建筑物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而改变其灯光效果或者形状,从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
六、建筑与音乐的教育与欣赏对于许多人来说,欣赏和理解建筑与音乐需要一定的教育和文化背景。
建筑与音乐的契合个灵感源泉与设计的结合

建筑与音乐的契合个灵感源泉与设计的结合建筑与音乐的契合:灵感源泉与设计的结合音乐与建筑,看似不相关的艺术形式,却在许多方面展现出了共通之处。
在许多建筑师的设计中,音乐作为灵感源泉和设计元素的结合,为建筑注入了独特的韵律和灵性。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音乐之间的契合,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借鉴,并最终融合为一的过程。
1. 音乐和建筑的共通之处建筑与音乐作为艺术形式,都具有鲜明的形态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它们都通过艺术表达出人类情感、思想和信念。
此外,音乐和建筑也都追求空间的组织、节奏与和谐。
正是这些共同特点,使得建筑和音乐可以相互借鉴、启发。
2. 音乐在建筑中的灵感源泉音乐不仅可以成为建筑设计的灵感源泉,还可以直接影响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的创作态度和风格。
许多建筑师通过音乐中的旋律、韵律和情绪,来激发自己的设计灵感。
比如,建筑师可以将音乐中的节奏感融入建筑的空间布局,使得建筑本身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动感。
3. 建筑中的音乐元素借鉴音乐元素的应用,可以使建筑更富有创意和独特性。
建筑师可以通过色彩、材质、形状等元素来表达音乐中的旋律和情感。
例如,在建筑立面设计中,可以运用不同色彩和材质的组合,形成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就像是音乐中的和声。
4. 建筑与音乐的共同探索音乐与建筑的相互借鉴不仅体现在形式上,也体现在创作过程与理念上。
许多建筑师通过研究音乐的和声学、节奏学等理论,探索建筑中的空间关系和比例感。
同时,建筑也可以通过其独特的特性,为音乐创作提供新的空间场所和体验。
音乐剧院、音乐厅等建筑空间的创造,为音乐演绎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5. 融合为一的建筑音乐正如音乐与建筑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它们也可以融合为一,成为建筑音乐这一全新的艺术形式。
建筑音乐结合了建筑形式和音乐元素,通过声音、灯光和建筑空间的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感官体验和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建筑与音乐的契合是一种创意的结合,灵感源泉与设计的交融。
它们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为彼此带来无限的创作灵感与可能性。
建筑与音乐的和谐共生

建筑与音乐的和谐共生
建筑与音乐的和谐共生,是一种独特的美学体验,是空间与节奏的完美结合。
建筑是静态的,但它所营造的空间却充满了流动的韵律。
音乐是动态的,但它所表达的旋律却能凝固在时间之中。
建筑与音乐的和谐共生,就是要在静态与动态之间找到平衡,让空间与旋律相互辉映,共同演绎出一曲无声的交响乐。
建筑师在设计时,常常会借鉴音乐的元素,将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融入到建筑的结构和布局中。
他们运用线条、色彩、比例等设计元素,创造出具有层次感和流动感的建筑空间。
这些空间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同样,音乐家也会从建筑中汲取灵感,将建筑的韵味和气质融入到音乐的创作中。
他们通过音符和旋律的组合,创造出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的音乐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旋律的美感,而且散发着建筑般的庄重和沉稳。
在建筑与音乐的和谐共生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空间的韵律和旋律的节奏,还能领略到两者的美学内涵。
建筑的空间美和音乐的旋律美相互融合,共同营造出一个美的艺术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和生命的气息,体验到无限的美好与愉悦。
总的来说,建筑与音乐的和谐共生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艺术形式。
它让我们在静态的建筑中感受到动态的音乐,在动态的音乐中领略到静态的建筑。
这种美妙的结合,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了更多的期待和想
象。
建筑与音乐声音对建筑的影响

建筑与音乐声音对建筑的影响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重要象征。
然而,除了建筑的外观和结构设计外,我们也不能忽视建筑与音乐声音之间的密切联系。
音乐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创造氛围的媒介,可以在建筑中起到独特而有效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建筑与音乐声音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建筑的影响。
首先,音乐声音可以为建筑营造独特的氛围和情感体验。
在建筑设计中,音乐声音被用来创造特定的氛围和情感体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建筑。
例如,当我们在参观一个博物馆或画廊时,柔和而轻盈的音乐可以为观众营造出一种轻松和安静的氛围,使他们更能够专注于艺术品。
相比之下,在一个体育馆或演唱会场地中,激烈和充满能量的音乐则可以增加人们的兴奋和活力,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其次,音乐声音可以通过声学特性对建筑的设计和布局产生影响。
建筑的声学特性是指建筑内部和外部声音的反射、吸收和传输特性。
合理的声学设计可以改善建筑的音响效果,确保人们在建筑中获得良好的听觉体验。
音乐声音可以通过空间的各种设计元素(如天花板高度、墙壁材料等)来影响建筑的声学特性。
例如,在一个音乐会厅中,设计师通常会采用特殊的声学材料和结构来实现声音的均衡分布和增强吸音效果,从而提供更好的音乐体验。
此外,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建筑可以共同创造一种独特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建筑和音乐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创造性表达、情感传递和审美体验方面存在共通之处。
当建筑与音乐相结合时,可以创造出一种综合的艺术体验,使人们更加沉浸其中。
例如,建筑和音乐可以通过共同的主题、风格或情感传递,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让观众获得一种全方位的艺术感受。
然而,尽管建筑和音乐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但在实际设计和创作过程中,往往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平衡和协调。
例如,建筑师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结构和功能,而音乐家则需要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和音乐类型来选择合适的音乐元素。
建筑知识:建筑与音乐美学的关系

建筑知识:建筑与音乐美学的关系建筑和音乐美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它们之间是有一些共同点的。
建筑和音乐都是一种全面的艺术形式,它们需要考虑美学、功能、结构和形式等多个方面。
对于建筑师和音乐家来说,这些元素都是非常关键的。
音乐和建筑都涉及到结构和形式的问题。
一首好的歌曲需要有一种良好的结构,它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开始、发展和结束的过程。
同样,建筑师也需要考虑到一个建筑的总体结构,比如说这个建筑的外墙、内部结构和公共空间。
这些都需要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进行考虑,所以我们可以将建筑和音乐看做是一种有共同结构和形式的艺术形式。
另外,音乐和建筑都需要考虑美学因素。
好听的音乐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和放松的感觉,同样地,一座美丽的建筑也可以为我们营造宁静和美好的环境。
这些美学因素可能包括比例、对称、色彩和材料等。
在音乐和建筑的美学中,比例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音乐中,比例关系可以体现在音符、节奏和旋律上。
同样地,在建筑中,比例关系也可以体现在建筑的高度、长度、宽度和比例上。
因此,在建筑和音乐师傅日常创作工作中,比例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这也是两者美学相通的一点。
在音乐和建筑中,材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有趣的元素。
音乐家可以利用多种不同的乐器和材料来创造出不同的音乐效果,而在建筑中,材料的选择也可以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外观、结构和使用效果。
例如,在建造一座歌剧院的时候,建筑师需要考虑如何选择材料来达到最佳的音响效果。
当然,他们也要考虑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这也是建筑中重要的材料问题。
总之,建筑和音乐美学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它们都需要考虑结构、形式和美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
从这个角度来看,建筑和音乐真的是两个非常相似的领域。
这种相似也可以为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跨界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未来,我们或许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和音乐家之间的合作,他们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探讨建筑和音乐之间的精神共性,以便达到更加出色的创作效果。
浅谈音乐与建筑之间的互通关系

浅谈音乐与建筑之间的互通关系1. 引言1.1 音乐与建筑的共同特点音乐与建筑有着许多共同特点,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音乐与建筑都是艺术的表现形式,都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方式来传达人类的情感与思想。
无论是音乐作品还是建筑设计,都需要艺术家或者设计师将自己的灵感与想法转化为具体的作品。
音乐与建筑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结构。
音乐有其特定的节奏、旋律和和声规律,建筑则需要考虑空间布局、结构稳定性和美学效果。
最重要的是,音乐与建筑都能够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无论是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还是一座壮丽壮观的建筑,都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情感的震撼。
音乐与建筑在表现形式、规律性和感染力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共同特点,这也正是它们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原因。
1.2 音乐与建筑的联系音乐与建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在多个层面上相互影响和交流。
音乐和建筑都是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特有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它们都通过结构、节奏、和谐等元素来传达情感和思想,并且都需要艺术家通过创作来展现自己的想法和意图。
音乐和建筑之间的联系还体现在它们共同探索的主题上。
音乐和建筑都涉及到空间感受、材料运用、审美标准等方面的问题。
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音乐和建筑之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需要艺术家和观众通过感官去感知和理解。
音乐和建筑可以相互启发,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和理解这两种艺术形式,进而为我们的创作和审美带来新的灵感和视角。
2. 正文2.1 音乐与建筑中的比例关系音乐与建筑中的比例关系在设计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比例是创作中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作品整体的美感和和谐感。
在音乐中,比例可以体现在乐曲的结构和节奏上。
乐曲中不同音符的时长比例决定了节奏的快慢和节奏感的强弱。
同样,在建筑中,比例可以体现在建筑物的高度、宽度、长度等方面。
建筑物的比例关系决定了建筑物整体的形象和风格,影响观者的视觉体验。
在实际的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运用黄金分割、螺旋比例等数学原理来构建建筑物的比例关系。
浅谈音乐与建筑之间的互通关系

浅谈音乐与建筑之间的互通关系音乐与建筑作为两种不同领域的艺术形式,看似毫无关联,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通关系。
音乐通过声音的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而建筑则通过空间和结构来表达。
在某种程度上,音乐和建筑都是艺术家对世界的诠释和表达,它们有着共通的创作语言和表现方式。
本文将简要探讨音乐与建筑之间的互通关系,以及它们在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音乐与建筑之间存在着共通的创作语言。
在音乐创作中,旋律、节奏、和声和音色等元素被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优美动人的音乐作品。
而在建筑设计中,空间、结构、形式和材料等要素被融合在一起,构建出美轮美奂的建筑作品。
从创作的角度来看,音乐和建筑都是通过组合、配比和平衡等方式来构建艺术作品,它们都追求着美感和完美的结构。
音乐和建筑在表现方式上也有着相似之处。
音乐通过声音的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音符的高低、音量的强弱、音乐的节奏和节拍等都可以传达出作曲家的情感和创作意图。
同样地,建筑通过空间的布局、结构的设计、材料的运用等方式来表达设计师的思想和情感。
在建筑中,空间的开合、结构的稳固、材料的质感等都可以传达出设计师的创作理念和审美情趣。
无论是音乐还是建筑,它们都是通过特定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在实际的艺术创作中,音乐和建筑之间的互通关系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许多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会受到音乐的启发,借鉴音乐的节奏、和声和旋律等元素来构思建筑的空间和结构。
法国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就曾经表示,他在设计建筑时经常会听一些古典音乐,因为他认为音乐中的旋律和和声可以给他带来对空间和形式的灵感。
一些现代建筑中也融合了音乐元素,比如在建筑表面设计音符状的图案,或者在建筑内部设置音乐厅等。
这些都是建筑师对音乐的创造性借鉴和表达。
音乐与建筑之间的互通关系是十分密切而深刻的。
它们都是对世界的诠释和表达,都追求美感和完美的结构,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中,音乐和建筑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共同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与音乐带给我们的启示早在亘古年代,人依附于自然,又与自然抗争。
在这一时期,人类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山川、花草、木石、飞禽走兽都可成为关注和依赖的对象。
这种崇拜慢慢开始形成的宗教雏形,这时的建筑也就有了这些宗教信仰的痕迹。
人类从原始的巢居、穴居、干栏式的湖居、树枝棚屋、帐篷、蜂巢形石屋,逐渐进化到罗马时代的美丽的别墅。
同样是自然,使人类开始有了创造音乐的冲动,这是最原始基本的艺术。
人类天性就会对声音和节奏产生反应,它们来自大自然的种种灵感,林涛、水声和鸟鸣,这些都启发我们创造自己的音乐,再现具有一定内涵的声音,将音符、音阶和节奏结合一起并转化为旋律,对于大千世界,音乐成了映射人们内心世界的复杂手段。
遗憾的是,音乐不会象建筑那样能被记录下来,中世纪之前,音乐只好通过世世代代以口头进行相传。
当时,无论是祈祷还是哀悼都离不开音乐。
首次记录下来的音乐还是来自中世纪讪诚庆典,僧侣的素歌,他们以朴素的声乐旋律颂扬主的荣耀。
僧侣就成了首批作曲家。
音乐和建筑是不同门类的艺术,虽是不同性质的学科,但“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两句富于哲理的话,确实是形象地道出了音乐和建筑之间有着它们内在的与外在的密切关系,以及共通的美学信息、法则及其深刻的内涵19世纪中期,音乐理论作曲家姆尼兹·豪普德曼在他的名作《和声与节拍的本性》里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道出了艺术家对音乐艺术与建筑艺术的理解。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是说音乐虽然在时间流动中不停地演奏着,但它的内部却有着严谨的结构和形式美。
结构和织体按照旋律、节奏、调式、和声的规律流淌。
音乐与建筑两者都运用数比律。
音乐和建筑的和谐都来源于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研究发现,各种不同音阶的高度、长度、力度都是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构成的,后来他把这种发现推广到建筑上,认为建筑的和谐也与数比有关。
毕达哥拉斯以及后来的一些著名的美学家、建筑家都认为,如果建筑物的长度、宽度、体积符合一定的比例关系,就能在视觉上产生类似于音乐的节奏感。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以古希腊建筑三种格式的石柱的美为例,具体说明了由于台基、柱身和檐部的体积、长短以及间距的比例不同,而形成庄重、秀美、富丽等风格区别,这就仿佛乐曲中的歌颂、抒情曲和多声部的合唱一样。
这正说明了音乐与建筑都具有一种数比美。
建筑是一种以形式为主的造型艺术,它能激起同听音乐相近的情感反应。
在音乐中,我们能从它的形式美里把握住某些建筑的因素。
黑格尔曾这样提示音乐与建筑的关系:“音乐和建筑最相近,因为像建筑一样,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
”建筑的结构形成于数学和力学的创造,而建筑上的整体美观又与绝对的、简单的、可以认识的数学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所有建筑师都把比例作为建筑形式美的首要原则之一。
建筑形式中的韵律感,它的形式的和谐同音乐的和谐有共同规律。
毕达哥拉斯测定,音乐的和谐同发声体的体积之间的一定比例有关系。
他推定,音的高低同弦的长短有一定比例关系。
他们把这个发现推广到建筑和雕刻上,认为建筑物的和谐,也决定了它的各部分的大小有某种可以用简单的数值或几何方法测定的比例关系。
因此,作曲家所使用的方法和建筑家所使用的方法相同,能把一些不表达意义的原料(声音)通过一定的比例关系组合成具有意义的表达作者意图的形式(形象)。
又如在音乐的创作中,“重复”是作曲技巧最重要的基本手法之一,建筑设计也是如此,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建筑中,这种重复当然一定是由建筑设计所引起的视觉可见元素的重复,如光线和阴影,不同的色彩、支柱、开洞及室内容积等等。
一个建筑物的大部分效果,就是依靠这些韵律关系的协调性,简洁性以及威力感来取得的。
罗马大角斗场连拱的重复,希腊神庙柱廊的重复,哥特式教堂尖拱和垂直的重复,以及北京颐和园长廊的重复等等,都具有古曲音乐里可以找到的那种规则式的重复。
许多古典音乐形式的交响乐和奏鸣曲能得以久远流传,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此。
所以,那些高低起伏的建筑群有那样和谐、协调,是因为它们富有美的“旋律”,体现了建筑美的特有法则。
那些宏伟壮丽的交响乐那样匀称完整,是因为它们具有严谨的结构,体现了音乐美的特有法则。
因此,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建筑学家阿尔柏蒂说:“宇宙永恒地运动着,在它的一切动作中贯穿着不变的类似,我们应当从音乐家那里,借用和谐的关系的一切准则。
”使建筑同音乐息息相通的莫过于巴洛克。
巴洛克(Baroque)一词原来特指欧洲17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
它的西班牙语本意为大小各异、歪歪扭扭的珍珠,这用来形容17世纪流行在以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为首的欧洲建筑风格是极为恰当的。
所谓巴洛克建筑确实如大小各异、歪歪扭扭的珍珠一样,在装饰上光怪离奇,散发着绚烂夺目的珠光宝气,而在建筑手法上极为强调透视感,利用透视所产生的幻觉来人为地增加层次感和空间感,而且夸张建筑的凹凸、起伏变化和光影变化、明暗对比,使建筑富有动感,产生戏剧性的离奇、怪诞等气氛。
意大利圣卡罗教堂就是这种建筑的典范。
巴洛克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宏大的构思规模,体现出雄伟、庄重的气氛和辉煌的效果。
这种艺术风格造型大胆,而且装饰性强。
这种风格很快就影响到了文学艺术乃至音乐,“巴洛克音乐”随之风靡一时。
同巴洛克建筑一样,音乐艺术也追求幻想、绘画式的手法,夸张细部情感,使表情丰富,形成戏剧性起伏,并且着重表现音乐的强度而不惜打破形式上的完整。
因此巴洛克音乐所追求的效果不是传统音乐那种典型美及其形式所能达到的。
至于乐曲的形式结构,曲式中最小的结构——起、承、转、合(西方称陈述、巩固、发展、终结)四句方块的乐段,正是和北京四合院的结构形式相仿。
而大型乐曲,无非是由小而大,一层又一层地扩伸出去。
四乐章的交响曲,也是起一承一转一合的扩展(当然也有例外的形式结构),这四个乐章恰如四幢楼房,按前后左右组合在一起,在前面的是第一乐章,在左右是第二、三乐章,在后面的是第四乐章,也叫终曲。
作曲家在创作乐曲时,的确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受到建筑艺术的影响,舒曼在第三交响曲中打算从中表现科隆大教堂外貌的壮丽雄伟,对此,柴可夫斯基曾说:“伟大的音乐家在大教堂绝顶之美的感召下写成的几张谱纸,就能为后代人树立一座刻画人类深刻内心世界的犹如大教堂本身一样的不朽丰碑。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是一句无数哲人极力推崇的名言。
歌德、雨果、贝多芬都曾把建筑称作“凝固的音乐”,这不仅是因为古希腊有关音乐与建筑关系的美妙传说,而是因为两者的确存在的类似与关联。
不同艺术类尽管各具特性,却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使艺术家得以从不同的艺术中得到激励,也使各种艺术有可能互相“移植”、综合。
把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意思是说,如果使音乐的时间流动全都凝固下来,我们从音乐中或说从乐谱中便可以看到诸如严格数学化的比例、对称、均衡等造型特点以及乐曲形式同建筑结构的联系。
建筑物质材料合乎规律,的组合,能给人类以音乐的节奏和韵律的美感。
建筑是一种空间造型艺术,但它也有时间艺术的某些特点。
因为建筑空间往往是一个空间序列,是一个需要在运动中逐步铺陈开来的、置于时间推移序列才能领略其全部魅力的一个空间序列。
空间序列的展开既通过空间的连续和重复,体现出单纯而明确的节奏,也通过高低、起伏、浓淡、疏密、虚实、进退、间隔等有规律的变化,体现出抑扬顿挫的律动,这就颇似音乐中的序曲、扩展、渐强、高潮、重复、休止,能给人一种激动人心的旋律感。
比萨斜塔是属于比萨大教堂的钟塔,每当教堂举行仪式时,塔上的音阶钟叮当敲响,发出悦耳动听的音乐。
印度泰米尔地区的一座古老的庙宇里有一“音乐楼梯”。
当踏着楼梯前进或用木头轻轻敲击时,便会发出不同的音高,这架楼梯是利用不同材质的花岗石反复加工,按规律在不同的位置上砌起来的。
世上不仅有音乐塔、音乐梯,而且还有能奏乐的桥。
日本丰田市有座31米长的人行音乐桥,桥上两侧栏杆装有109块音响栏板,行人只要按顺序敲打栏板,就能奏出一首法国民谣(在桥上),敲另一侧能奏出日本民歌(故乡)。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喜爱美,追求美,渴望得到美的享受,而音乐美、建筑美又是现代生活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设计中讲究主题与形象、统一与均衡、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重复与变化、性格与风格、色彩与色调等建筑艺术法则,这与音乐创作艺术法则两者在美学信息方面,更是息息相通。
建筑工程设计者如果能更多地了解一点音乐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与修养,定会在建筑创作设计中获得更大更多的自由,得到更为有益的启迪和奇妙的灵感。
德国的大诗人歌德说他在米开朗琪罗设计的罗马大教堂前广场的廊柱内散步时,深切地感到了音乐的旋律。
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还为北京天宁寺辽代砖塔的立面谱出了无声的乐章,他还从颐和园的长廊内发现了和谐的节奏。
站在景山顶上俯视北京故宫建筑群时,沿着中轴线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建筑中交响乐的主题旋律和对位法等等。
本文从抽象性和语言性二个方面继续探讨音乐和建筑共同的艺术特征。
一、音乐和建筑的抽象表达性是不同于其他艺术的一大特征。
所有的艺术都具有表现性,这是艺术的特点。
但是表现形式却不尽相同。
可以分为两类:绘画、雕塑,戏剧,具有相当程度的写实性,是再现的艺术;而音乐和建筑,不是再现艺术,二者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形象”来直接抒发情感,具有抽象的性质。
就拿那天音乐会上宋飞演奏的经过改写的《二泉映月》来说吧。
民间音乐艺人阿炳把他在旧社会饱受欺凌、辛酸悲苦的经历凝聚在《二泉映月》这首曲目中。
乐曲没有也不可能再现他的悲惨遭遇,但通过音乐的各种手段能够把阿炳充满压抑、凄凉、哀怨、愤懑和反抗等情感体验表现了出来,达到了语言文字难以企至的情感高度,使我们从中窥视到了阿炳的内心境界。
《二泉映月》原作是一首借景抒情的曲子,曲式结构是自由变奏曲,由引子、主题和五次变奏组成全部乐章。
每次都重复主题,但以轻微的但又非常吸引人的音调作为开场。
旋律切分之后下行,似有千缕的思绪、万般的感慨和无限的叹息,以此揭开了乐曲的序幕。
主题旋律开始较平稳,通过节奏、重音的交替、游移、转换、波浪起伏进行,表现出贯穿全曲的沉思和倾诉的乐思。
为了形成这种乐感和气氛,宋飞在演奏中采用了羽音的碎弓,使人联想到水中的涟漪,碎月的浮动,陷于深邃的意境之中,强烈的感染力,不由一种凄凉袭身而来。
之后,具有上五度宫的倾向,强劲的弓法和多变的节奏,变换不定重音,急骤变化的力度,使旋律铿锵有力,情绪更为激动,达到乐思的高潮。
《二泉映月》创作至今将及百年,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真挚深沉地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和以抽象表现情感的手法分不开的。
建筑和音乐一样,具有超物质的高级抽象性。
一种艺术,愈能刺激肉体和感观,愈直接与物质连在一起,则愈益低级;愈不直接刺激感官引起快感,愈近实质,愈接近灵性,则愈益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