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周周清三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周周清1课件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周周清1课件新人教版

•最新精品中小学课件
•10
④我对油菜花再熟悉不过了。我的故乡坐落在苏中平 原上,属于里下河水乡,水网密集,油菜花随处可见,
田间、路边、河坡上……经常能看见这种极其普通的
花儿。小时候,每天放学后,爸爸骑着自行车接我回 家,路边的一侧是一条小河,河坡上开满了油菜花。
爸爸每次骑到这里时,就会停下来,沿着河坡往下走,
舒翼
①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 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
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
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 丽的一道风景。
②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
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交通安全常识,培养孩子们的交通安件
•5
5.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B 分)
)(2
A.短语“芳草萋萋”“轻声叹息”“竖起羽
毛”“非常疲乏”的结构都相同。 B.“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我校正在筹划建立
一座大型体育馆。”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我校筹划建
立体育馆”。 C.“他现在清楚地认识到,幸福和美好正在向他招
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
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 更是因为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
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
故乡人。
•精选
•最新精品中小学课件
•12
⑥即便你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油菜花,亲身置身过油菜 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
‘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
绰板,唱‘大江东去’。” D.近来,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 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共享设施如何配置?执法部门又 该如何管理呢?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黄冈)课件:周周清2(共17张PPT)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黄冈)课件:周周清2(共17张PPT)
(3)第⑦段中加点字“这”指什么?(2分)
让人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 人文精神。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 )(3分) A.《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 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 B.《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社 会带来一股清流。 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 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 D.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 追求和心灵宁静的渴望。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12021/9/11Saturday, September 11,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12021/9/112021/9/119/11/2021 2:55:37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12021/9/112021/9/11Sep-2111-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12021/9/112021/9/11Saturday, September 11, 2021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10.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0分)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中国诗词大 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 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 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 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 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 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 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周周清2课件 新人教版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周周清2课件 新人教版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A.妥当 旁鹜 恭喜 孜孜不倦 B.赦免 敝端 依赖 锲而不舍 C.晨曦 野蛮 渊博 持之以恒 D.羡慕 制栽 关键 根深蒂固
)(2分)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 分) A.这篇文章总体上是好的,你不要断章取义故意挑 毛病。 B.人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这个道理是不言而 喻的。 C.大病一场之后,身体本强壮的他已形销骨立,我 简直有点认不出了。 D.两岸的灯火交相辉映,使夜色更加迷人。
再 见!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 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 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 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 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但大多会忘却,有些人则 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在生活里、工作之余, 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 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 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 《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回忆,带领大家 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在荧屏到 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之际,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 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 《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方面,已经 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社会 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 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社会太浮躁, 希望生活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 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也是《中国诗词大会》 《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7.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B )(2分) A.五月初五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设 立的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 B.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 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如“河阳”指黄河南 岸,“汉阴”指汉水北岸。 C.《水浒传》中,乌龙岭一战,宋江折了六员将佐, 其中一员女将是一丈青扈三娘。 D.《老子》也称《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 相传为春秋时期老子所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周周清3 单元小结 (共11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周周清3 单元小结 (共11张PPT)

5.古诗文默写。(24分)
(1)《岳阳楼记》中运用比喻和对偶修辞描绘洞庭湖
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_______静_影__沉__璧, 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 “_居_庙__堂__之__高__则_忧__其__民___,处江__湖__之__远__则_忧__其__君_____。”

裹着、围着
(11)雾凇沆砀 沆砀:白汽__弥__漫__的__样_子___
(1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_能___________ (1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古:人_罚__酒__时_用__的__酒__杯,这里代指酒 (14)是金陵人,客此 客:____________
客居
(15)玉盘珍羞直万钱 直:____________ (16)长风破浪会有时 会:同_“__值_”__,__价__值__
微:一__起__________
(6)太守自谓也 谓:_____如__果__没__有_
(7)觥筹交错 觥:__命_名_________
(8)颓然乎其间者 酒颓杯然:____________ (9)是日更定矣 是:____________ (10)拥毳衣炉火 拥:__原__指_精__神__不__振_,这里形容醉态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42021/9/42021/9/42021/9/49/4/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4日星期六2021/9/42021/9/42021/9/4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42021/9/42021/9/49/4/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42021/9/4September 4,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42021/9/42021/9/42021/9/4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周周清(2课时)答案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周周清(2课时)答案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周周清(A)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C)A.赦.免(shè) 解剖.(pōu)亵渎.(dú) 百丈禅.师(shàn)B.咽.喉(yàn) 骈.进(pián)劫.掠(jié) 好高骛.远(wù)C.显赫.(hè) 赞誉.(yù)珐.琅(fà) 彬.彬有礼(bīn)D.惊骇.(hài) 涵.养(hán)赃.物(zāng) 味同嚼.蜡(jué)导析:C A项,“禅”应读“chán”;B项,“咽”应读“yān”;D项,“嚼”应读“jiáo ”。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A)A.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理至易明B.饱食终日言行相顾不可明状荡然无存C.自惭形秽大发雷霆娇揉造作附庸风雅D.形消骨立俯拾即是鸠占鹊巢相得益彰导析:A B项,“明”应为“名”;C项,“娇”应为“矫”;D项,“消”应为“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C)A.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B.各领域那些成就非凡的人具有创造力是不言而喻....的,其实只要肯努力,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创造力。

C.建筑工人的敬业精神真是令人敬佩,他们没日没夜地苦干,这座十几层的大楼很快就根深蒂固....了。

D.整个餐厅的外观就像乡村小镇上一户不起眼的小客栈,和富丽堂皇....的大楼入口大厅形成强烈的反差。

导析:C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多指旧势力、旧思想、旧制度等基础深厚,不易动摇。

在这里用来形容楼房根基牢固,不恰当。

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D)A.这部电视剧主创们选取《新青年》杂志作为叙事切入点,借其串联起1915年到1921年的历史,让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具有了更加感人的艺术魅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河南课件-周周清1

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河南课件-周周清1

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 ,生命就有意义。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洪流, 有了它的滋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事 业。 (作者:李斌。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0日)
A.鲜妍
文彩
翅翼
期待
B.呢喃
天娇
熄灭
喉咙
C.吹刮
坟墓
轻灵
留盼
D.忧戚
坦荡
漫游
逊色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2分) A.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 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B.黄羊知道,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到处都有偷猎者们瞄准 它们的枪声。 C.只有为厚重乡愁营造一个安稳的存放处,“诗意地栖居 ”才能成为现实。 D.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 城市的关键。
⑤“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 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 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更好地兼顾小家 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 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 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的慷慨赴义,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的为民情深,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 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 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见证了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和 无私情怀。以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 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③《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 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 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 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 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 、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 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河南课件-周周清2

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河南课件-周周清2

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7分) 材料一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对于一个 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 换来新生。“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 增长和平衡问题。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 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我 们要将“一带一路”建设成文明之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 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推动各国相互理解、 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3分)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创新、文明之路。
(2)请结合材料内容,用简洁的文字解说“一带一路”国际 合作高峰论坛标识。(4分)
标识以两条丝带代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两条丝带汇聚形成球型,体现包容、团结、合作 的寓意,代表全球合作、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丝带 构成英文字母“S”,代表丝绸;球形中心隐含“大雁塔”, 寓意丝绸之路以中国为中心,始于西安,惠及全球;丝带下 方嵌入高峰论坛英文简称缩略语“BRF”,突出会议名称。
②把恩怨放下,学会欣赏对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一辈子不可能不说错话、做错事,对过去的事情不要 耿耿于怀,甚至揪着别人的“小辫子”不放。做人,有时 该淡忘的要淡忘,该放下的要放下。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 待别人,哪怕是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也要以宽广的胸怀接 纳他。做人应始终保持一颗感恩之心,记得别人曾经对你 的好,多看别人的优点长处,能够容人容事,这样才能与 他人和谐相处,提升自己的修养境界。
二、现代文阅读(共12分) 懂得放下是一种人生智慧
①有人说:“人生像一只皮箱,需要用时提起,不用时就 把它放下,应放下的时候却不放下,就像拖着沉重的行李 无法自在。”这段话讲得精辟。人生总有谢幕时,一个人 即使拥有再多财富再大名望,最终都得放下。有时候,人 生不一定要做“加法”,不妨做一些放下的“减法”。

九年级语文第二周周周清

九年级语文第二周周周清

七年级语文第五周过关测试题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1.给下列加斜体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鞍鞯()胡骑()金柝()策勋()赏赐()云bìn()pèi头()扑shuò()雄cí()阿zǐ()3.解释下列句中加斜体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昨夜见军帖()旦辞爷娘去()万里赴戎机()著我旧时裳()安能辨()()我是雌雄5.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

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⑦.诗中的“ 、”一句,用和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⑧.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一句诗文。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

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7.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①.爷娘问女来,出郭相扶将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能力提升](一)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①描写爷娘:②描写阿姊:③描写小弟:④描写木兰: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答案:[基础巩固]4.D5①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代父从军,不慕名利②东……西……南……北……③朔气传军柝,寒光照铁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4: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 。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
(摘自“校长会”微信公众号)
【文本二】 2017年9月到12月期间,××省在八所中小学对450名师生就学校 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调查统计表
(节选自《追寻教育之源:对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审思》) 【文本三】 ①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生活靠劳 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 圆满人生的有效途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 的基础,是人类创造幸福的基础”。
(1)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空白处。(1分) 博物馆是机构。
(2)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空白处。(1分) 它承载历史文脉传承的重任,是传播文史知识最集中的场所。
(3)请给第④句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写在文段中的横线上。(1分) 【解析】根据语境,可辨析是条件关系的复句, 据此选填合适的关联词语即可。
6.读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我们知道:雨 果作为一位法国人,能不受当时政府的支配,没有奴颜媚骨,不顾个人得失, 坚持公理至上,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对此,请以“公义”“脊梁”或“勇气” 为话题,表达你的认识。要求:不少于50字,有理有据,条理清楚。
(5分) 提示:选取其中一个话题,阐述得有理有据即可。
(2)【展现家风】学校要出关于家风的专版,请你仿照示例, 再设计两个栏目。(2分) 栏目一:家风故事荟萃 栏目二:_家__训__格__言__集__锦____ 栏目三:_家__风__图__片__展__示____
(3)【探究家风】《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最受重视的三大传统家风是:诚
实守信、尊老爱幼和待人忠厚;而最受推崇的新家风依次是:不啃老不坑爹、
民主平等、互相体谅等。请结合以下调查表,说说你的探究结果。(2分)
内容 推崇传统家风
推崇新家风
比率 61.2% 23.0%
原因 传承传统文化 具有时代特点
不好说
15.8%
大部分人较为推崇传统家风,因为他们认为传统家风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阅读理解 【文本一】 刚刚过去的劳动节,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出去游玩,但又有多少家长在劳动 节上好了“劳动”这一课呢? 放学途中,书包在父母长辈的肩上,孩子们却两手空空;午餐时,小学一 年级的众多孩子不会剥虾,导致无从下口;更有甚者,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 服,每周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 对于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 家长1:儿子从2岁多,开始自己用微波炉热牛奶。4岁多,站在小板凳上 煎鸡蛋。现在6岁,可以自己煮西红柿鸡蛋面。
2.(原创题)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3分) 汉字,是人类伟大的发明。《淮南子》里有一句非常动人的话:“仓颉作书, 而天雨粟,鬼夜哭!”汉字的出现,就像一场暴风雨,______了之前的蒙昧和黑 暗,开启了一个新的文明。汉字,______蕴藏着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体验与认知 ,______蕴藏着中国人______的智慧。 A.洗刷 尽管 也 一脉相承 B.侵蚀 不仅 还 相辅相成 C.洗刷 不仅 还 一脉相承 D.侵蚀 尽管 也 相辅相成
周周清三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3 分) A.惊骇.(hài) 咽.气(yàn) 心无旁鹜.(wù) B.瞥.见(piē) 制裁.(cái) 聒.噪(guā) C.劫掠.(nüè) 亵渎.(dú) 佝.偻(gōu) D.赃.物(zāng) 调.和(tiáo) 教诲.(huì)
家长2: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劲,我很着急。 干脆所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的。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 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3:作为80后,因为有超能干的妈妈,导致我的个人生活能力很差。我 倒是挺想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对此我也很无 奈。
5.(陕西模拟)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博物馆是城市文化的标识,是历史文物资源的储存机构。②它承载历史 文脉传承,是传播文史知识最集中的场所。③很多文物博物馆正在通过文创 产品的形式让人们“把博物馆带回家”。④文物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的因子,只有把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元素和精神价值“提炼”成新的载体,才 能“让文物活起来”,使文化自然地融入人们的生活。
7.综合性学习。(6分)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一体,从来都是悠悠中华最深刻的精神原 色。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才能共同建设自强、民主的和谐社会。为此,城关 中学决定开展“传承好家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弘扬家风】为了营造氛围,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 请你仿照前半句句式,写出标语的后半句。(2分) 重拾家风,弘扬中华美德 ___倡__导__新__风__,__共__建__和__谐__社__会____
②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 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品德修养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 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踏踏实实地磨炼达成。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 )(3分) A.这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B.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C.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D.古语云:“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几处渗漏,可使巨轮 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崩溃。
4.(原创题)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 使之构成排比句。(4分) 成功,不是空想,而是脚踏实地的追寻。无论你的步伐是轻快还是沉重, 只要肯起步就好;无论你的嗓音是圆润还是嘶哑,只要肯亮开就好; (1) 无论你的容貌是出众还是普通,只要肯微笑就好; (2) 无论你的故事是新鲜还是老套,只要肯倾诉就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