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纲要

四年级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纲要
四年级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纲要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地位及课程理念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内涵 信息技术革命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社会、经济、教育等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成为了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人类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将更多的集中在思考、学习以及系统建构等方面。而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教育正是我们获得上述基本技能的关键途径。 1、什么是信息与信息技术 从古代的“边塞烽火”,到今天的“互联星空”,信息与信息技术,历来受到人们格外的重视。而今天——被人们称之为“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更是亘古未见!人们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那就是——“信息与信息技术”,不仅对个体的生命质量和生活水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还对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 虽然人们一直在收集、传递和利用信息,但对于“信息”一词的确切内涵,却一直缺少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准确的界定。这是因为信息无处不在,它渗透到了大千世界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之中,因而“信息”是千姿百态的,人们在不同的地方会看到具有不同表现形式的“信息”;又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知识素养,以及不同的理想和追求、不同的个性特征等,“信息”的又显得“因人而异”,在一百个人的心中往往会有一百种对“信息”不同的理解。 现代汉语词典把信息定义为“音信、消息”。包括由语言、文字、符号、数字、指令、代码、声音、图像、动画等等各种各样载体所表示出来的事物的特征、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和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等,都是信息。我们离不开信息,信息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事实上,信息是所有一切事物状态和特征的反映。它的传递与贮存以物质为载体,以能量的消耗为基础,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社会、自然世界以及人的思维之中,并以消息的形式通过各种媒体进行传播。 正是基于对“信息”的这一认识,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信息技术既是一个操作体系,也是一个认知体系,由信息技术所构成的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形成信息素养,以便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础工具课。 信息技术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的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信息技术涵盖了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难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并逐步构建出智慧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捑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课程围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培养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二)基本理念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公民 课程标准面对网络和数字化工具不断普及的现实,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类型:科学素养类 教学材料:自编 授课课时:36课时 主讲教师:信息技术教研组全体教师 授课对象:高一、高二学生 一、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拓 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 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空间。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选择计算机的实物配件进行组装与维护,选择PHOTOSHOP、FRONTPAGE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掌握相关的高级技巧。 (三)、情感与态度 1、树立正确与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与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钻研能力。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荣誉感。 二、课程内容 (一)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包含图片) 1、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相关知识(结合实物展示) 2、学生动手拆卸废旧电脑,研究计算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了解电脑的相关配件的市场行情; 4、学生动手组装一台性价比高的电脑; 5、计算机各种软件与硬件的故障现象与维护 (二)电子绘画 1、PHOTOSHOP基本知识简介 2、PHOTOSHOP对图片的高级处理技巧;(生活相关) (三)网页制作 1、FRONTPAGE制作网页的基本知识; 2、制作网页的高级技巧; 三、课程实施 在课程的选题中选择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结合交叉的内容,这样既避免开设的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重合,又让学生在学习其他类课程中充分使用计算机与网络这些现代信息工具,形成现代信息学科与传统人文学科、科学学科相互交融的综合性校本课程。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发挥在创设情境、提供学习

信息技术培训实施方案

xxx教育管理干部信息化培训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教育系统管理干部信息化素养,加强学校信息化管理、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高素养、高水平的信息化领导团队,落实《xxx教育管理干部信息化应用与领导力培训及等级认证工作方案》中的相关部署,在对我县名管理干部进行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次中级培训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通过本次培训,使干部能够对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数字校园建设有清晰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提升对本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分析和决策能力。结合数字校园建设的基本理念、基本策略、机制建设等方面能够在本校办学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整体规划、设计实施。 掌握合理管理个人办公文档,学会基本的网络配置(重点在无线),利用网络搜索资源和应用资源,掌握基本的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知识。感知和了解新媒体、新技术(电子白板、交互电视、互动反馈)在教学中及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优势作用,在深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使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办学特色相结合、与学校办学理念相结合、与发展相结合,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力求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县大部分管理干部通过中级认证培训。 二、培训内容及形式 中级培训采取面授、远程学习、专家讲座、研讨交流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1. 面授培训6课时 (1)合理化的文档管理;(1课时) (2)资源检索、平台应用及网络应用;(2课时) (3)新媒体、新技术应用(电子白板、互动反馈技术等)(2课时)(4)网络技术与网络安全;(1课时) 2. 远程培训 (1)先进的理念引导现代教育发展; (2)提升教育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 (3)建设充满活力的数字校园; (4)探索信息化时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打造高效课堂; (6)案例研讨。 远程培训,登录“xxx管理干部信息化应用与领导力提升培训网”(简称干训网)学习。自学为主,完成专题作业,并在学习主题范围内提交论文。 3.专家讲座 邀请专家举办信息化专题讲座,并组织研讨交流。 三、培训对象 人员范围为我县教育系统中层以上管理干部人(男57岁及女53岁以上人员自愿参加)。 四、培训时间 2014年3月20日---5月20日面授培训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 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一、课程性质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臵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促进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增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奠定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强调基本功,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二)注重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使学生在学习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重在实践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应与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三、课程定位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臵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允许有独立的课时。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案【最新】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案 石桥子初中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 目前初中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是教育信息化中的热点。在许多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中用到了文件操作、文字处理、多媒体制作和网页浏览等技术,基本涵盖了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在学科整合中,信息技术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而掌握信息技术的过程不能以简单的操作培训来代替。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科整合的目标中虽然也提信息素养,但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规律,初中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可以这样来理解,发展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奥秘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苗逢春博士提到了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的“四能”阶段,分别是本能、使能、效能和智能。我的理解是学科整合只能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使能”阶段,通过熟练地应用各种应用软件提高学科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要想达到“效能”“智能”,必然要增加硬件技术、程序设计、数据库、网络技术等核心技术,利用这些技术实现对计算机进行操纵和控制,去解决实际问题。但限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可以适当加入LOGO语言教学,训练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现在初中阶段常规教学内容有计算机基本操作,文件管理,绘画,文字处理,多媒体制作,网络操作等几个模块,而且这几个模块是分阶段来安排的。我认为模块之间可以交叉进行,根据学科整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灵活安排,注重体现信息技术的服务功能。另外,在进行各个模块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初一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要重点突出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伙伴的功能。要在课堂上多用一些学科类的儿童教育软件,通过软件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的意识。 2、抓好学生的文字输入技能,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表达自己观

苏教版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泰兴市蒋华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下称《指导纲要》)为依据,以《技术课程标准》为参照,在充分体现《指导纲要》各项要求的基础上,给合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际,把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材以信息处理为主线,面向现代社会的发展,从知识层面、意识层面、技术层面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展示信息,以及协作学习。 二、学生基本情况 三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高于信息技术课的兴趣,由于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掌握水平的参差不齐,对键盘指法的掌握不可能完全应用于实际,故加强引导学生做到“即学即用”。 三、教材特点 1.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不强求掌握知识与操作技能; 2.以活动为重心,通过活动,体验、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3.活动过程是学生尝试、实践的动手过程; 4.动手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自主探究; 5.以学科整合为平台,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其他学科学习; 6.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 四、教学目标 1.信息技术常识、指法练习、汉字输入及简单的文字编辑; 2.学会画图,对图形进行修饰; 3.了解桌面与“窗口”并学会整理“桌面”; 4.会启动应用程序,掌握对文件的复制、剪切、粘贴的操作; 5.懂得建立文件和建立文件夹,学会移动单个文件和多个文件的方法; 6.学会分类存放文件,删除不用的文件,会用不同的方式查看文件等操作; 7.能上网浏览网页,下载图片、文字、网页下载简单的软件,播放音视频。

五、时间安排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进度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实施方案 21世纪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深化学科教育改革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整合的思想是以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去分析、研究、解决学科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为解决过去在学科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创造新的途径。

通过计算机和因特网等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和意识,让老师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等的能力,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其关键点是把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有效的整合,也就是“使分化了的教学要素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联系起来,并形成整体”。 实施步骤: 1.初步认识阶段 这个阶段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仅限于会运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几个常用的软件,就这样的技术、知识基础,其措施如下: (1)按照传统方式,先准备教案; (2)据教案内容的层次,设置使用word、powerpoint 的页面。 (3)制作,保存备用

四年级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纲要

三年级科学(上册)课程实施纲要 课程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 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课程内容 本册学习内容: 本学期科学课还需完成的探究课程: 1、生活类探究课程(见《生活探究课程实施纲要》) 2、科技馆探究课程(见《科学探究课程实施纲要》) 科学是...... 1课时 做一名小科学家 1课时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课时 校园里的植物 2课时 校园里的小动物 3课时 植物.动物.人 1课时 生命离不开水 1课时 观察水 1课时 神奇的水 2课时 地球上的水 2课时 常见材料 1课时 纸 1课时 纺织材料 1课时 金属 1课时 塑料 1课时 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 2课时 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2课时

课程实施1、《我们都是科学家》从“理”和“行”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认识科学。 2、《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初步从总体上对有生命的物体建立初步的认识。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能对收集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3、《生命之源——水》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并加以描述,了解水的各种特点,指导水资源的不足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唤醒节约用水的意识。 4、《它们是什么做到》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根据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 5、《提出问题》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从问题中筛选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 课程评价一学习过程评价: 1、当堂点评。 2、在《探究课程小档案》加星。 二基础知识评价 1、利用书面形式检测。 2、课堂问题小组加分。 三学生活动评价 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第一年 {C}1.{C}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第二年 1、会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 2、学会用计算机画画; 3、学会用计算机写字; 4、学会简单的浏览。 第三年 1、学会画图软件制作邮票、明信片、标志牌、地图等作品; 2、学会字处理软件制作日程表、新闻稿等作品; 3、学会电子表格制作调查表、统计表、预算表等作品 4、学会多媒体制作广告、大事记、榜样人物、新闻节目、才艺等作品 二、教材优化 要使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应从学生的兴趣着手,找适合他们口味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从作业中获得愉悦和成功,做到学以致用。信息技术课程编排大致都是以一个单元为阶段进行学习,所以在作业的安排上我们可以这样

进行: 当堂作业可以看成是即时性作业;布置时间:在课内完成,目的:是巩固当课课堂教学效果。作业过程:复习-模仿-迁移。作业方式:以个体完成为主。思维类型:以模仿思维为主。评价方式:以分数、等级评定,以教师评定为主。起到巩固知识、起积累基础的作用。 每一单元的作业可以看成是阶段性作业。布置时间:课前或课后。目的:专题、综合型的能力训练。作业过程:检索-整理。作业方式:主要以个体为主,有时可以辅以群体协同完成。思维类型:以创造性思维为主。评价方式:群体评价为主。学习中的作用:运用知识、逐步学会解决问题和创新的方法。 三、备课、作业布置与批阅中、课外辅导基本规范与要求 (一)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坚持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坚决禁止不备课进课堂的现象出现。 1、个人备课 (1)认真钻研教材,详细查阅有关教学参考书和资料; (2)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 (3)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4)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选取适当的教学媒体; (5)编写教案;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发挥教师群体优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交流教学经验,统一认识,解决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平衡教师的教学进度,研究和改进教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的内容和要求有: (1)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基本要求; (2)探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3)探讨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 (4)结合听课活动,进行评课; (5)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安排好中心发言人,做好记录; (二)作业布置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作者:————————————————————————————————日期:

2014-2015学年上期 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新建小学:时现洲 一、课程性质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促进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增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奠定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强调基本功,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二)注重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使学生在学习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重在实践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应与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三、课程定位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

信息技术课程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信息技术课程教案 (7年级)

第1课时 键盘和鼠标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 1.知道26个字母在键盘中的排列。 2.知道CapsLock、Shift、Enter、退格键、空格键的用法。 [操作领域] 1.熟悉26个字母在键盘中的排列。 2.掌握正确的指法。 [情感领域] 1.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26个字母排列顺序和正确的指法。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指法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大家知道哪一个是键盘吗?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键盘。请大家看屏幕。 屏幕广播用课件演示“键盘和鼠标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先介绍几个常用的按键: CapsLock(大小写字母锁定键)按一下之后,如果发现键盘右上

角的灯亮起来就表示现在是属于大写状态;再按一下这个键,如果灯灭了就表示现在属于小写状态。 Shift(上档键)+有两个符号的键表示输入上面的符号,而不按Shift则表示输入下面的符号。 Enter(回车键)表示确认和分段 空格键按一下就表示输入一个空格 Backspace(退格键) 删除光标前一个字符教师:对键盘的认识,最主要是认识26个英文字母在键盘中的排列。 问:我们知道英文字母有多少个?(26个) 问:到底他们是用什么规律排列的呢?大家先来在自己的键盘上找出这两个字母?请大家观察一下它们与别的字母有什么不同?[突出表现] 介绍:为什么它们有突出呢?因为他们这样突出表现是方便我们的两只手的食手记得它,其他的手指就可以按时规律放在键盘上,这样我们以后用键盘的时候就不需要用眼睛盯着键盘。(教师示范手指在键盘中的正确放位。) 2、正确的指法如下: 第一组是左手食指负责的按键:4RFV 5TGB;右手食指负责的按键:6YHN 7UJM; 第二组是左手中指负责的按键:3EDC ;右手中指负责的按键:8 I K , ; 第三组是左手无名指负责的按键:2WSX ;右手无名指负责的按键:9OL . ; 第四组是左手小指负责的按键:1QAZ ;右手小指负责的按键:0 P ; ;

水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案

水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案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化也随之而来信息技术也就成为当今社会一个热门话题。学校是我们祖国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为了跟随时代潮流,信息化教学慢慢走进了校园,给教育教学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1、教师缺编严重,教师负担过重。农村小学大都地处偏远地区,教师缺编严重,教师在教学上的角色很庞杂。他们不仅要教语文、数学等学科,还要身兼班主任,甚至还要完成品徳与社会、科学、音乐、美术、体疗等多门功课的多个年级的教学任务。 2、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能力不足。农村小学年老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上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除了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外,大都没有别的教学资源可供教师利用。教师主要凭借经验进行教学,有的甚至是拿着教学参考书生搬硬套,因而难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3、教师年龄偏大,竹下?教师紧缺。农村小学大都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地区。造成了农村小学教师而临着结构不合理,好多地区普遍采取“只退不进”的教师管理办法, 受此影响造成连续多年部分农村学校不进一名新教师,教师年龄老化现象严重,对信息技术已是望尘莫及。 4、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村教冇中,有的地方虽然已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要让英开展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英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的缺乏。、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生源大多来自农村,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学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即使有,数量也极苴有限。il?算机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基本的设施,没有足够的计算机,在农村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由此可见,资金缺乏,导致基础设施薄弱,是影响农村信息技术教冇的最大制约因素。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8年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17版)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课程性质 (3) (二)基本理念 (4)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4) 2.设置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 3.选择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支撑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4) 4.培育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 (4) 5.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推动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创新 (5)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5) (一)学科核心素养 (5) 1.信息意识 (5) 2.计算思维 (5)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5) 4.信息社会责任 (5) (二)课程目标 (6) 三、课程结构 (6) (一)设计依据 (6) 1.以立德树人为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6) 2.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置课程结构与内容 (6) 3.参照国际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 (6) 4.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发展特征 (6) (二)结构 (6) (三)学分与选课 (7) 四、课程内容 (7) (一)必修课程 (7) 模块1:数据与计算 (7) 【内容要求】 (7) 【教学提示】 (8) 【学业要求】 (8) 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 (9) 【内容要求】 (9) 【教学提示】 (9) 【学业要求】 (10)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 (10) 模块1:数据与数据结构 (10) 【内容要求】 (10) 【教学提示】 (11) 【学业要求】 (11)

《八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八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八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信息技术 课程类型:校本课程 教学材料: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课本 教学时数:16课时 授课教师:王会杰 适用对象:八年级 课程目标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已经适应并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学习模式,本学期信息技术课程将继续采用教师引导与讲练结合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设计任务,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本课程主要从表格处理、网页制作等学习内容入手,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认识表格处理软件的作用以及学习意义。 ●掌握创建制作表格的方法。 ●利用表格进行简单的数据运算,修饰表格。 ●创建网站的站点,了解网站三要素网页、主页、网站的关系。 ●掌握制作简单的网页的方法, 课程实施 1.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结合范例、演示、讲练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等项目,尽可能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环境。课堂上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作品的创作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2.课时安排:16课时。 3.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 4.学生人数:40~50人。 课程内容 第一章表格处理 第一节设计表格 学习内容: 1、认识Excel

2、测量固体密度 3、设计实验表格 学习目标: 1、了解电子表格软件处理信息的优势 2、养成用电子表格软件处理信息的习惯 第二节制作表格 学习内容: 1、制作表头 2、填充数据 3、添加标题 4、保存实验表格 学习目标: 1、学会在电子表格中输入各种类型的数据。 2、学会将电子表格保存在制定的位置 第三节数据计算 学习内容: 1、用数据列式计算石块体积 2、用单元格列式计算铁块的体积 3、利用函数得出实验平均值 学习目标: 1、掌握用Excel进行计算的三种方法 2、掌握常用函数的用法 3、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完成各种计算 第四节数据排序与筛选 学习内容: 1、数据的排序

信息技术课程教案设计

文档 信息技术课程教案 (年级) 第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 .知道个字母在键盘中的排列。 .知道、、、退格键、空格键的用法。 [操作领域] .熟悉个字母在键盘中的排列。 .掌握正确的指法。 [情感领域] .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个字母排列顺序和正确的指法。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指法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大家知道哪一个是键盘吗?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键盘。请大家看屏幕。 屏幕广播用课件演示“键盘和鼠标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先介绍几个常用的按键: (大小写字母锁定键)按一下之后,如果发现键盘右上角的灯亮起来就表示现在是属于大写状态;再按一下这个键,如果灯灭了就表示现在属于小写状态。 (上档键)有两个符号的键表示输入上面的符号,而不按则表示 输入下面的符号。 (回车键)表示确认和分段 空格键按一下就表示输入一个空格 (退格键) 删除光标前一个字符 教师:对键盘的认识,最主要是认识个英文字母在键盘中的排列。 问:我们知道英文字母有多少个?(个) 问:到底他们是用什么规律排列的呢?大家先来在自己的键盘上找出这两个字母?请大家观察一下它们与别的字母有什么不同?[突出表现] 介绍:为什么它们有突出呢?因为他们这样突出表现是方便我们的两只手的食手记得它,其他的手指就可以按时规律放在键盘上,这样我们以后用键盘的时候就不需要用眼睛盯着键盘。(教师示手指在键盘中的正确放位。) 、正确的指法如下: 第一组是左手食指负责的按键:;右手食指负责的按键:; 第二组是左手中指负责的按键:;右手中指负责的按键: , ;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及月段安排

北洛初中2009年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及活动安排 指导思想:2009年,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以全市教育工作思路和安排为指导,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为统领,以寿光教育信息港等基础设施为平台,以设施管理利用、网课建设应用、教育信息港建设与应用和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和应用水平,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领导小组及指导小组建设:学校成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指导小组,组织对全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进行实施并检查落实。 领导小组组长,徐美娟;副组长,李向进;成员,郑桂娥、燕金锋、赵茂贵、周建亮。 指导小组组长,徐美娟;副组长,李向进成员,郑桂娥,赵茂贵、周建亮、崔玲。 一、抓好常规性工作,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1、进一步优化教育信息化环境。所有专任教师达到人手一台计算机,放在办公室内供备课上课使用;通过新上计算机或维修计算机建设好计算机教室供学生上课使用。 2、提高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建设质量。开全开足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实行专业发展等级制。所有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都要上一节课堂教学达标公开课,要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和个人网页。加强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模式调研指导,广泛开展课堂教学、教学论文、教学案例三项评比活动,大面积提高中学生信息素养。 3、搞好活动带动。突出抓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青少年信息学奥赛、中小学机器人教育与实践活动、科普系列活动等创新实践活动,落实“六定”,做到“五到位”,确保多获市级以上大奖。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骨干带动。积极参与全市在暑假期间组织的骨干教师、网络管理员等培训。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详细)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前言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如果信息技术课程不能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就会使学生被信息化社会所淘汰。因为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素养已成为与传统文化的?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从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缺乏信息素养就相当于信息化社会的新?文盲?。 信息技术课程要有利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另一方面,未来的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远程教育是主要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课程应该使未来的社会成员具备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有利于人的素质的不断发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鉴别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臵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年龄阶段的侧重点,

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基本理念 1、信息技术课程应该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信息技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人人获得采集、加工、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人人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有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人人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不同的人在信息技术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信息技术是人们在未来社会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能够帮助人们进行数据的获得、搜集、处理、发布;信息技术为其他学科提供了学习的工具与方法,是人们获得信息与学习的一大实用工具;信息技术是人类未来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获得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内容应当是实用的、有意义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操作、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创作作品、信息交流的信息技术活动。有效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重复、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别是信息技术中有关技能的学习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其他课程比较而言,信息技术课程有更大的主动发挥的余地;再有,信息技术课程要体现出不同学段的目标和内容与其认知发展水平相对应。

(完整版)信息技术德育实施纲要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试行)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德育特点 信息技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信息技术学科实施德育主要通过对信息课程的教学,引导中小学生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预期分析,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时效观念、共享思维以及创造精神。 (一)规范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信息社会的规范;从教学设备的维护到教学纪律的维持,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秩序与公共道德,从而培养学生按章行事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时效性 时间效应是信息的一个重要特征。信息技术课程德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及时关注信息的最新动态和最新进展,避免信息的过时和陈旧对德育所产生的负

面效应。 (三)共享性 信息的共享性是信息与物质、能量的根本区别。信息共享是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信息采集、存贮和管理上重复浪费的一个重要手段。信息技术课程应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在合作中集思广益,彼此分享,在资源共享中实现信息价值的最 大化。. (四)创造性 信息技术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将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模型、组织数据、形成方案的思维方法迁移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感知和应用前沿技术,在技术与思想的碰撞下,提高学生的创新活力,养成缜密思考、勇于探索、坚韧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德育范畴 (一)网络道德 引导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不传播不良信息,不发表不负责任的网络言论,不造谣、不传谣。遵守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诚信、安全、公开、公平、公正、互助。 (二)信息安全 培养学生在大数据时代维护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能够利用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工具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掌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思路 摘要:新课程理念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广泛积累教学素材,刻苦钻研教学内容,全面了解教学对象,周密安排教学步骤,认真探讨教法和学法,只有精心地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才能教好每一堂课。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教学理念,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如何组织和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是摆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须思考、研究和解决的紧迫问题。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它既是教学理念的载体又是教学实践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思路和设想。 一、信息技术课程新理念 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一)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二)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三)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五)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新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最早的教学设计是从军队和工业培训领域中发展而来的)。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作了不同的定义,当前比较权威的定义是: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ID)也称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IS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过程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是将学和教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正是在一般的教学设计发展了几十年之后,在出现了信息技术学科以后,为了追求信息技术学科最优化自然而然产生的,是教学设计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自然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