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用能单位上传数据接口规范
常用通信接口标准(RS232、485、I2C等)

GPIB一、简介:GPIB(General-Purpose Interface Bus)-通用接口总线,大多数打印机就是通过GPIB线以及GPIB接口与电脑相连。
1965年惠普公司设计HP-IB1975年 HP-IB变成IEEE-488标准1987年 IEEE488.2被采纳, IEEE 488-1978变成IEEE488.1-19871990年SCPI规范被引入IEEE 488仪器1992年修订IEEE 488.21993年 NI公司提出HS4881965年, 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设计了惠普接口总线(HP-IB, 用于连接惠普的计算机和可编程仪器.由于其高转换速率(通常可达1Mbytes/s), 这种接口总线得到普遍认可, 并被接收为IEEE标准488-1975和ANSI/IEEE 标准488.1-1987. 后来, GPIB比HP-IB的名称用得更广泛. ANSI /IEEE 488.2 -1987加强了原来的标准, 精确定义了控制器和仪器的通讯方式. 可编程仪器的标准命令(Standard Commands for Programmable Instruments, SCPI)采纳了IEEE488.2定义的命令结构,创建了一整套编程命令二、接口与总线接口部分是由各种逻辑电路组成,与各仪器装置安装在一起,用于对传输的信息进行发送、接收、编码和译码;总线部分是一条无源的多芯电缆,用做传输各种消息。
将具有GPIB接口的仪器用GPIB总线连接起来的标准接口总线系统。
在一个GPIB标准接口总线系统中,要进行有效的通信联络至少有“讲者”、“听者”、“控者”三类仪器装置。
讲者是通过总线发送仪器消息的仪器装置(如测量仪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在一个GPIB系统中,可以设置多个讲者,但在某一时刻,只能有一个讲者在起作用。
听者是通过总线接收由讲者发出消息的装置(如打印机、信号源等),在一个GPIB系统中,可以设置多个听者,并且允许多个听者同时工作。
安全综合管理平台技术要求与接口规范

安全综合管理平台技术要求与接口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综合管理平台技术要求与接口规范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建设原则与目标、系统总体架构、系统功能要求、系统性能要求、自身安全性、安全综合管理平台接口。
本部分适用于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综合管理平台的功能、性能、安全性、部署方式、接口等技术要求,指导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综合管理平台规划、设计和建设,也可作为各级电子政务外网管理部门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18030 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GB/T 20984-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GB/Z 20986-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GB/T 22239-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40-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8448-2012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3 术语和定义3.1安全管理系统 Security Operation Center(SOC)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收集和整合各类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操作系统等安全事件,并运用关联分析技术、智能推理技术和风险管理技术,实现对安全事件信息的深度分析和识别,能快速做出报警响应,实现对安全事件进行统一监控分析和预警处理。
3.2网络管理系统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NMS)提供拓扑管理、设备配置、故障告警、性能监测和报表管理功能,实现对网络运行的集中统一管理。
3.3脆弱性 Vulnerability信息技术、信息产品、信息系统在需求、设计、实现、配置、运行等过程中,有意或无意产生的缺陷,这些缺陷以不同形式存在于信息系统的各个层次和环节之中,一旦被恶意主体所利用,就会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损害,从而影响构建于信息系统之上正常服务的运行,危害信息系统及信息的安全。
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平台数据接口规范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省级平台
省级平台(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平台)是部署在省级节能相关部门,接收、存储、汇总、分析本 地内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数据,为本地相关政府部门、用能单位提供应服务。 3.2 JSON
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 处理Javascript和web服务器端的 之间数据交换。 3.3 XML
NHJC-02 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GB 32100 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 GB/T 28749 企业能量平衡网络图绘制方法 GB/T 33656 企业能源计量网络图绘制方法 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JJF 1356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 JJF 1051 计量器具命名与分类编码 《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国统字〔2011〕86号)
9 数据交换要求
9.1 省级平台数据交换要求
业务描述:主管部门获取用能单位基础能源信息、能源计量器具信息、用能单位综合能耗及能耗指 标等,为主管部门能源决策提供数据参考。
对于该接口未提供的数据,可以定制化。
9.1.1 能耗信息综合查询
功能描述:获取地区管辖地区、行业、用能单位或介质的能耗,综合能耗单位:万吨标准煤。 输入:行政区划代码、企业所属行业、用能单位、用能单位介质、统计时间(月)。 输出:列出某地区所管辖区域的能耗信息,包含行政区划名称、行业名、用能单位、介质综合能耗、 单位、统计时间。
"enterpriseCode":"91330000573973053F",//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region":"110101"//行政区划代码,具体到县级 }
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 共享接口要求-最新国标

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共享接口要求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中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提供共享接口注册及使用的总体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各地区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注册及使用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共享接口,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数据平台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239—201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39477—2020 信息安全技术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安全技术要求GB/T XXXXX—2023 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数据交换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数据提供方 data provider通过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提供共享接口,且对共享接口的完整性、正确性、真实性、时效性等负有责任的各地区和国务院有关部门。
数据需求方 data demander向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申请、调用共享接口的各地区和国务院有关部门。
4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OC:文档(Document)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JPG:联合图像专家组(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JSON:JavaScript对象标记(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PDF:可携带文档格式(Portable Document Format)PNG:流式网络图形格式(Portable Network Graphic Format)REST:表述性状态传递(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SQL: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5 总体框架数据提供方应通过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进行共享接口的注册、撤销、变更,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完成接口的可用性测试后发布,数据需求方应通过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进行共享接口申请使用、申请变更和异议处理。
企事业单位会计软件基本功能和服务规范

企事业单位会计软件基本功能和服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会计软件基本功能和服务,提高会计软件和相关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和《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国家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应用的会计软件和相关服务,会计软件服务商提供的会计软件和相关服务,适用本规范。
单位在境外设立的分支机构,会计数据汇集到总部的,其应用的会计软件和相关服务,适用本规范。
外商投资企业使用境外投资者指定的会计软件或者跨国企业统一部署的会计软件,国际组织在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使用的国际组织指定或统一部署的会计软件,适用本规范。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会计软件,是指单位使用的,专门用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软件系统或者其功能模块。
会计软件具有以下基本功能:(一)为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直接采集数据;(二)生成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资料;(三)对会计资料进行存储、转换、输出、分析、利用。
本规范所称会计软件服务,是指会计软件服务商提供的通用会计软件开发、个性化需求开发、软件系统部署与维护、云服务功能使用订阅、客户使用培训及相关的数据分析利用等服务。
本规范所称电子会计凭证,是指以电子形式生成、传输、存储的各类会计凭证,包括电子原始凭证、电子记账凭证。
电子原始凭证可由单位内部生成,也可从单位外部接收。
第二章会计软件总体要求第四条会计软件的设计应当符合我国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有关规定,保证会计数据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第五条会计软件应当保障单位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开展会计工作,不得有违背国家会计制度的功能设计。
第六条会计软件应当遵循和适配覆盖输入、处理、输出等环节的会计数据标准。
第七条会计软件结构应当具备开放性,遵循业界主流技术标准规范,采用开放式体系架构,提供易于理解的标准数据接口,支持通用的数据传输协议和数据格式,便于实现与其他信息系统集成或数据交换。
数据接口技术规范

附件2TRAS 数据接口技术规范为了方便从征管系统中导入数据,我们制订了将外部数据导入到TRAS的接口标准。
目前支持文本和DBF两种格式。
接口描述:1、数据头部一般情况下,从征管系统读入的只是某些表的某些指标,所以需要有个方法来告诉系统是哪些表的哪些指标。
无论是TXT还是DBF,都通过“表头”来规定要读入哪些指标。
例如,我们希望读入企业表中的5个指标,企业表的报表代号为B0,要读入的5个指标在TRAS的单元格名为:C3, C5, C7, C9, C11,则文本文件的第一行应该是:ID,Name,B0_C3 B0_C5, B0_C7, B0_C9, B0_C11。
其中ID,Name是需要增加的项,用以规定导入户的代码和单位名,其中ID是必需项,Name和BBQ可以省略。
BBQ表示导入的报表期,若没有此字段则默认导入到当前期。
后面的指标必须加上报表代号前缀。
同样,DBF文件的字段名必须也采用以上的命名规则。
举例:BBQ,ID,Name,B0_C3 B0_C5, B0_C7, B0_C9, B0_C11200408,420101*********,新连线科技,1200,234,545,20,45 200408,420102236332337,某某电信公司,15000,43344,1545,320,545……其中,分隔符号也可以是TAB键。
2、一个文件和多个文件为了方便操作,多个固定表(非变长表)的指标可以合并到一个文件或分离成多个文件。
如要读入的指标在信息表和B0表中,则可以采用这样的表头: ID,Name,XXB_C5,XXB_C6,XXB_D6,B0_C3 B0_C5, B0_C7, B0_C9, B0_C11每个指标必须加上所在报表的代号作为前缀。
3、读入变长表数据由于变长表是一对多的关系,所以每个变长表的数据必须独立存放到一个文件,且文件名必须采用对应报表的代号。
如要读入产品表B1的数据,数据文件必须为:B1.TXT或则B1.DBF,否则系统不能准确读入。
数据接口标准

数据接口标准一、引言。
数据接口是不同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桥梁,其标准化对于系统间的协作和数据传输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数据接口标准的相关内容,包括标准的制定背景、目的、内容和应用等方面。
二、标准的制定背景。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变得日益频繁。
而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格式、传输协议、安全性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导致数据交换困难、效率低下,甚至出现数据丢失或错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定数据接口标准成为当务之急。
三、标准的目的。
数据接口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提高数据交换的效率和安全性,降低数据交换的成本和风险。
通过统一的标准,可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实现数据的互通互联。
四、标准的内容。
数据接口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数据格式标准,规定数据的结构、字段、编码方式等,以便不同系统能够正确解析和处理数据。
2. 传输协议标准,规定数据的传输方式、加密方式、安全认证等,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或泄露。
3. 接口规范标准,规定数据接口的调用方式、参数传递、错误处理等,以便不同系统能够正确调用和使用接口。
4. 安全性标准,规定数据交换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受到攻击和威胁。
五、标准的应用。
数据接口标准可以应用于各种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包括企业内部系统、企业与合作伙伴的系统、不同行业之间的系统等。
通过遵循统一的标准,可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六、结论。
数据接口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信息化建设、提高数据交换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各个单位和组织应当重视数据接口标准的制定和遵循,以推动信息化建设和实现数据共享、互联互通。
同时,不断完善和更新数据接口标准,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和挑战。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的通知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19.06.08•【字号】•【施行日期】2019.06.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能源及能源工业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的通知各市、州、直管市、林区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重点用能单位: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9〕424号),经研究,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建设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有利于推进重点用能单位完善能源计量体系、提高能源管理精细化水平,有利于加快互联网与节能工作深度融合、促进企业提质增效降本,有利于提高节能宏观调控能力。
各级节能、计量主管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国家两部委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任务落实。
二、明确建设目标监测系统采用“国家平台+省级平台+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端系统”的网络架构。
经报省政府同意,省平台由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具体承担建设任务,部署在省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实现接收全省重点用能单位上传的数据,与国家平台进行数据对接,为全省重点用能单位、相关部门提供支持服务的功能。
计划于2019年年底前上线运行。
按照《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2018年15号令)规定,纳入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计划的企业,应当建设能耗在线监测接入端系统,将数据上传至省平台。
接入端系统由省平台承建单位按“一企一策”方式提供工程设计,设计费纳入省平台项目建设概预算。
各重点用能单位可依据设计方案自主选择相关服务企业承担建设任务,建设费用原则上由各单位自筹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武汉市节能智慧管理系统数据接口规范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12月为指导我市各级节能智慧管理系统建设,市发改委组织有关专家,以我国现行相关标准为依据,结合我市节能智慧管理系统建设、验收和运行管理要求,研究制定了本数据接口规范。
本规范包括主要用能单位上传数据接口标准规范和市区各级系统上传数据接口标准规范两部分,其中两部分包括了接口的标准应用范围、接口的实现、接口的要求、术语和定义和基本原则。
本规范由市发改委负责管理和解释。
1. 主要用能单位上传数据接口规范 (5)1.1标准应用范围 (5)1.2术语和定义 (5)1.3基本原则 (5)1.4接口实现 (6)1.4.1数据提供方 (6)1.4.2数据接收方 (6)1.4.3接口的实现方式 (7)1.4.4传输方式 (7)1.4.5传输协议 (7)1.4.6传输过程 (7)1.4.7编码原则 (8)1.4.8接口的验证方式 (8)1.4.9使用策略 (9)1.5接口数据的要求及保障 (9)2. 区分系统上传数据接口规范 (10)2.1标准应用范围 (10)2.2术语和定义 (10)2.3基本原则 (10)2.4接口实现 (11)2.4.1数据提供方 (11)2.4.2数据接收方 (12)2.4.3接口的实现方式 (12)2.4.4传输方式 (12)2.4.5传输协议 (12)2.4.6传输过程 (12)2.4.7编码原则 (13)2.4.8接口的验证方式 (13)2.4.9使用策略 (14)2.5接口数据的要求及保障 (14)附录1 数据采集器身份认证过程和数据加密 (15)附录2 数据采集器或子系统和市数据中心通信过程 (16)附录3 数据传输的XML数据格式 (17)1.主要用能单位上传数据接口规范1.1标准应用范围本标准主要为解决主要用能单位与市/区系统数据交互问题,指导主要用能单位向武汉市或各区节能智慧管理系统上传能耗数据。
1.2术语和定义1.3基本原则为了保证数据提供方和数据接收方之间高效、准确地交换数据,因此接口规范的编制应符合如下原则:✧数据提供方和数据接收方之间接口应具备完整性、规范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接口定义遵循易理解、易使用、易交流、方便扩展的原则;✧保证数据提供方和数据接收方的数据一致性;✧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使接口数据量最少,最大限度地减轻数据接收方的压力;✧具有可靠完善的接口数据传输与错误纠正机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1.4接口实现1.4.1数据提供方数据提供方应满足以下要求与功能:1)保证按时提供接口规范规定的数据内容;2)对接口数据提供相关的验证功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3)若相关系统有变更,则要求在变更前提供变更内容说明,并及时更新本接口规范及相关附件的相应内容;4)遵循本接口规范中规定的验证规则;5)应及时解决接口数据提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6)对于未尽事宜,应同数据接收方协商解决。
7)数据提供方应具有在上传数据之前对数据的加密的功能。
8)数据提供方的数据接口应能根据数据接收方的接口更新和升级,灵活的调整,达到灵活的与数据接收方的数据对接。
9)能够满足数据接收方所要求的数据接收频率,根据上传频率自动将所需数据传送至系统。
10)用能单位在传输数据时候,如突遇网络异常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具有断点续传和补全历史数据的功能。
11)具有用能单位自身内部的用能单位子系统,能够读取到设备的能耗数据,将数据接收方所需的数据根据上传频率传送至市系统。
1.4.2数据接收方1)按时接收接口规范规定的相关数据内容。
2)对接收的数据提供验证功能。
3)遵循本接口规范中规定的验证规则和变更说明。
4)对于未尽事宜,应同数据提供方协商解决。
5)数据接收方具有设置数据提供方的上传权限的功能。
6)数据接收方能够根据配置量控制数据提供方的数据量。
1.4.3接口的实现方式1.采用服务(SOA理念)的方式提供数据共享;接口交互技术采用WebServices方式。
2.交换内容组织格式统一采用XML方式,字符编码格式采用UTF-8。
3.XML解析技术采用SAX解析技术(解析器可自编程)。
1.4.4传输方式数据主要通过数据接口的方式进行传输。
具体要求包括:✧支持网络模式传输,可以实现跨越局域网络、广域网络等系统的数据传送获取。
✧支持对接口机的IP地址、帐户、口令、存取目录的验证。
1.4.5传输协议接口应支持TCP/IP(HTTP、FTP)网络协议。
1.4.6传输过程数据传输应支持:✧实时、高效和安全可靠地传送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差错控制。
数据接口处理过程:✧数据接收方在接收数据之前对数据提供方进行安全验证。
✧数据接收方接收数据或文件,并校验是否成功获取;✧若成功,则对数据包或文件名进行标识并存放在相应数据库或目录;✧若失败,则对数据包或文件名进行读取失败标识,存放在相应数据库或目录,并通知相关系统及时处理故障,协商重传时间。
1.4.7编码原则1.对所有交互对象及对象属性统一命名2.方法、参数名称采用首字母小写,后面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的形式,缩写为1-3个字母的参考第一个规则(如getUserID、getUserName)1.4.8接口的验证方式为了保证能源数据的准确性,必须对数据提供方与数据接收方之间的数据接口进行验证,接口数据的验证由接口双方共同负责。
◆实时验证:每次数据提供方调用数据接收方接口进行数据交互时,对交互的数据进行验证。
✧验证方法◆数据提供方在上报数据前根据报表数据要求和接口数据要求对上报数据进行初步校验。
◆数据接收方在接收到上报数据后对数据格式、数据长度、数据的完整性进行校验。
1.4.9使用策略✧调用时间根据数据接收方所需要的上传频率来进行数据上传。
✧调用频率根据数据接收方所需要的上传频率要求可以多次调用。
✧触发机制由数据提供方向数据源提供方推送数据。
1.5接口数据的要求及保障数据接收方在发现数据错误时,必须及时记录日志,并将校验通过的数据和校验失败的数据转存到相应字段中。
需要对数据进行逻辑校验:✧主键检查主键唯一性校验,检查接口数据中是否违反规范定义的唯一性约束;✧数据类型及格式检查字段类型检查,检查各字段类型是否与规范定义一致;✧数据值域检查对数据的取值有效检查。
2.区分系统上传数据接口规范2.1标准应用范围本标准主要为解决武汉市各区分系统与市系统数据交互问题,指导各区分系统向市系统上传能耗数据。
2.2术语和定义2.3基本原则为了保证数据提供方和数据接收方之间高效、准确地交换数据,因此接口规范的编制应符合如下原则:✧数据提供方和数据接收方之间接口应具备完整性、规范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接口定义遵循易理解、易使用、易交流、方便扩展的原则;✧保证数据提供方和数据接收方的数据一致性;✧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使接口数据量最少,最大限度地减轻数据接收方的压力;✧具有可靠完善的接口数据传输与错误处理机制。
2.4接口实现2.4.1数据提供方数据提供方应满足以下要求与功能:1)保证按时提供接口规范规定的数据内容;2)对接口数据提供相关的验证功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3)若相关系统有变更,则要求在变更前提供变更内容说明,并及时更新本接口规范及相关附件的相应内容;4)遵循本接口规范中规定的验证规则;5)应及时解决接口数据提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6)对于未尽事宜,应同数据接收方协商解决。
7)上传数据前应有对数据的打包压缩和加密的处理过程。
8)数据提供方在进行接口开发时,应具有灵活和迅速与数据接收方进行对接,包括在后期的接口迁移和升级,能快速的与数据接口进行对接传输数据。
9)能够满足数据接收方根据实际需求所需要的数据接收频率,根据上传频率自动将所需数据传送10)数据提供方在传输数据时候,突遇网络异常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具有断点续传和补全历史数据的功能。
11)具有接收到用能单位级能管中心的能耗数据的功能,以及用能单位上报的数据。
12)能够保证用能单位到地市系统,地市系统到省系统的数据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
2.4.2数据接收方1)按时接收接口规范规定的相关数据内容;2)对接收的数据提供验证功能;3)遵循本接口规范中规定的验证规则和变更说明。
4)对于未尽事宜,应同数据提供方协商解决。
5)数据接收方对数据提供方的上传数据权限分配和设置。
6)数据接收方对数据提供方的数据量控制。
2.4.3接口的实现方式1.采用服务(SOA理念)的方式提供数据共享; 接口交互技术采用WebServices方式。
2.交换内容组织格式统一采用XML方式,字符编码格式采用UTF-8。
3.XML接析技术采用SAX解析技术(解析器可自编程)。
2.4.4传输方式数据主要通过数据接口的方式进行传输。
具体要求包括:✧支持网络模式传输,可以实现跨越局域网络、广域网络等系统的数据传送获取。
✧支持对接口机的IP地址、帐户、口令、存取目录的验证。
2.4.5传输协议接口应支持TCP/IP(HTTP、FTP)网络协议。
2.4.6传输过程数据传输应支持:✧实时、高效和安全可靠地传送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差错控制。
✧传输过程中如有网络出现异常或其他异常情况导出数据不能正常上传至系统,数据提供方能够自动进行续传或补齐丢失数据的功能。
数据接口处理过程:✧数据接收方在接收数据之前对数据提供方进行安全验证。
✧数据接收方接收数据或文件,并校验是否成功获取;✧若成功,则对数据包或文件名进行标识并存放在相应数据库或目录;✧若失败,则对数据包或文件名进行读取失败标识,存放在相应数据库或目录,并通知相关系统及时处理故障,协商重传时间。
2.4.7编码原则1.对所有交互对象及对象属性统一命名2.方法、参数名称采用首字母小写,后面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的形式,缩写为1-3个字母的参考第一个规则(如getUserID、getUserName)2.4.8接口的验证方式为了保证能源数据的准确性,必须对数据提供方与数据接收方之间的数据接口进行验证,接口数据的验证由接口双方共同负责。
◆实时验证:每次数据提供方调用数据接收方接口进行数据交互时,对交互的数据进行验证。
✧验证方法◆数据提供方在上报数据前根据报表数据要求和接口数据要求对上报数据进行初步校验。
◆数据接收方在接收到上报数据后对数据格式、数据长度、数据的完整性进行校验。
2.4.9使用策略✧调用时间定于规定上报期内的任何时段,能耗实时数据根据数据接收方的频率进行上传✧调用频率根据实际上报要求可以多次调用,能耗实时数据根据数据接收方的频率进行多次调用✧触发机制由数据提供方向数据源提供方推送数据2.5接口数据的要求及保障数据接收方在发现数据错误时,必须及时记录日志,并将校验通过的数据和校验失败的数据转存到相应字段中。
需要对数据进行逻辑校验.✧主键检查主键唯一性校验,检查接口数据中是否违反规范定义的唯一性约束;✧数据类型及格式检查字段类型检查,检查各字段类型是否与规范定义一致;✧数据值域检查对数据的取值有效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