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

合集下载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五大观点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五大观点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五⼤观点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S.Freud ,1856-1939)所创⽴。

精神分析学说⼤致可以概括为五个观点:即分区观点、结构观点、动⼒观点、发展观点和适应观点。

精神分析的分区观点认为:⼈类的⼼理活动分为⽆意识和意识两⼤层次,⼆者之间为前意识。

⽆意识是⼈的⼼理活动的深精神分析的分区观点认为:层结构,包括原始冲动和本能,这些内容因为同社会道德准则相悖,因⽽⽆法直接得到满⾜,被压抑在⽆意识中。

⽆意识⾥的内容并不是被动的、僵死的,⽽是积极活动着,时刻寻求满⾜。

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意识之间的⼀部分,是由⼀些可以经由回忆⽽进⼊意识的经验所构成,其功能是在意识和⽆意识之间从事警戒任务,它不允许⽆意识的本能冲动到达意识中去。

意识则是⼼理结构的表层,它⾯向外部世界,是由外在世界的直接感知和有关的⼼理活动构成。

弗洛伊德把⼈格的结构分为本我、⾃我和超我三个部分,这就是其结构观点。

代表追求⽣物本能欲望的⼈格结构部分弗洛伊德把⼈格的结构分为本我、⾃我和超我三个部分,这就是其结构观点。

称为本我,是⼈格的基本结构,是⼈格中的⼀个永存的成分,在⼈⼀⽣的精神⽣活中起着重要的作⽤。

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要求毫⽆掩盖与约束地寻找直接的⾁体快感,以满⾜基本的⽣物需要。

如果受阻抑或迟误,就会出现烦扰和焦虑。

根据现实原则⽽起作⽤的⼈格结构部分称为⾃我。

⾃我是通过与现实外界环境的接触,通过后天的学习,使本我的⼀部分获得了特殊的发展。

⾃我是本我与外界关系的调节者,对外界的调节功能是感知外界刺激,了解周围环境,并将经验消化、储存;对本我的功能是指挥它,决定对它的各种要求是否允许其获得满⾜。

弗洛伊德把代表良⼼或道德⼒量的⼈格结构部分称为超我。

从种族发展来看,超我来⾃于原始⼈,这是⼈类所特有的。

从个体发展来看,超我在较⼤程度上依赖于⽗母的影响。

⼀旦超我形成以后,⾃我就要同时协调和满⾜本我、超我和现实三⽅⾯的要求。

也就是说,在使本我(即本能冲动和欲望)要求获得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外界环境是否允许,还要考虑超我是否认可。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指出人就象狮身人面像那样,虽然有理性的思维,但托着这个头脑的依然是动物身躯,因此人不可必免的具有动物本能。

在当时,对精神疾病的无知,治疗的乏力,是世界上共同的难题,患者们在医生那里得到的不是建议和帮助,而是服食象硫酸一样的一种药,穿着残酷的紧身衣,电击,而即便这样,他们还不得不为此感激上帝,因为他们再早生几个世纪,他们就会被当作撒旦的追随者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弗洛伊德之前也相信,在实验室里,利用显微镜和解剖刀就可以治疗精神疾病,然而大量的病例和深入的研究,使他不得不承认,穿着残酷的紧身衣,电击,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完全是本末倒置的,对患者肉体的摧残和刺激根本就没有办法治疗疾病,因为那是源于内心的疾病,之后他花了四十年的时间研究精神疾病,他首先利用之前学者的方法,就是催眠术,在催眠状态中引导他们说出引起他们心里困扰的原因,但是之后,不久一个年轻漂亮的女病人给了他一个全新的启示,他拒绝用玻璃杯喝水,以玻璃喝水有着一种病态的恐慌,一次治疗中,她躺在治疗床上,这次弗洛伊德并没有给他催眠,而是紧慎地引导他在清醒状态下说起她的往事,寻找他在他的意识深处,而她自己都不知道的童年经验和记忆,弗洛伊德坐在女病人的对面,用他那低沉而富有磁性的男性噪音,那女病人说出他小的时候看到一只狗在玻璃杯中喝水,病因在谈话中被找到了,而这正是精神分析的前身,夜晚从来都是一个神秘的所在,弗洛伊德通过精神分析发现一个人在清醒状态中往往因为理性,道德压制自己的本能冲动,那么在睡梦中呢,是否在睡梦中,理性还有那么大的威力呢,弗洛伊德敏感地把触角伸到了梦,1895年,他开始有意识地分析自己的梦,他记起自己七八岁时的一个梦,在梦里,他看见自己的母亲露出安详的睡容,被几个长着巨大鸟嘴的人抬进房里,放在一张床上,其中一个人用巨大的鸟嘴打进母亲,弗洛伊德记得自己那时被吓醒了,他跑进母亲房里看见母亲并没有死,才又去睡觉,三十年后,弗洛伊德才知道巨大的鸟嘴是男性生殖性的象征,他分析自己小时候曾经担心父母的性行为会对母亲的健康,甚至导致母亲的死亡,因此产生了对父亲的强烈抵触情绪,1900年他发表了专著《梦的解析》,在书中,他指出,梦的动机产生于做梦者的愿望,梦的内容就是他愿望的实现,弗洛伊德站上窗前,看着过往的行人,他又开始一个新的思考,究竟是什么深埋在人的内心,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打破人的内心平衡,一个被理性所摒弃,被道德所抛弃的词渐渐浮现在弗洛伊德的眼前,那就是性,弗洛伊德惊讶于自己的发现,随后他回忆起一个大学教授的暗示,那是一个患者,没有任何病理原因,却腿部瘫痪,教授说这位女性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嫁了一位性无能的丈夫,结婚十八年还是一个处女,甚至他还开玩笑地开了一个治疗的药方,正常的性生活即可,在前辈们的研究结果下,1905出版了〈性学三论〉提出,人从出生起就受到了性本能的支配,而且这种力量将持续影响人的一生,他清晰的记得,当他宣读他的这篇论文时,与会者交头接耳,有的人甚至大声极呼,这不是科学会议讨论的问题,而应该交给警察,通过大量的研究,弗洛伊德毫不留情地指出,人类的本能冲动不可能被抑制,人们只能把它从意识压制到潜意识当中,对,就是潜意识,弗洛伊德由此开启了认识人类思想之迷的大门,在人们日常的清醒的意识背后,还有,不被人们意识的精神历程,犹如浮冰下的流水,潜意识被意识压制着,他也因此更具活力,当这两个势力纠缠不休,分庭扩争的时候,人们的精神和心灵被撕裂了,精神疾病的原因也正在于此,而治疗方法就是把潜意识层的隐密冲动有机的导入意识层,使其得以被认识和约束。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梦是‘皇家路德斯’的门,我们通过这扇门移民到人类精神的土地上。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是当代心理学领域最著名的研究者之一。

他是精神分析领域的奠基人,他对梦、情感、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理论和方法,对后来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包括他的精神结构理论、人格发展理论、性格分析理论等内容。

一、精神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分为三个层次: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

其中,意识层是人们可以自觉和理性体验到的部分,包括个体的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潜意识层是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中不易控制、没有意识的一部分,黑暗的心理区域,包含着经验、欲望等力量,不断地影响着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无意识层则是在潜意识之下的最深层次,包括思想、冲动、欲望等,是个体感到不舒服的潜在原因,通常出现于睡眠、意外等特殊情况下。

弗洛伊德通过对精神结构理论的探讨,深入挖掘了个体内深层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力量,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我。

二、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口腔、肛门、生殖器”三个阶段的人格发展理论。

在这一理论中,人们的人格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口腔阶段、肛门阶段、生殖器阶段。

每个阶段有自己的重点和问题,如口腔阶段注重嘴唇、舌头和口腔等部位,表现为口红、口香糖等;肛门阶段注重大便和肛门控制,表现为报复和控制等;而生殖器阶段则是成熟和稳定的阶段,其中爱和性是优势。

三、性格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性格是由三个要素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一部分能量,它是个体特有的,同时它也包括了个体存在的本能需求、冲动等;自我是一个判断、规划和指导的部分,是本我与外界互动时,提供制约和调整的功能;超我则主要由个体内部的道德、规范等构成,它是个体的道德监管者,对于个体的言行行为具有约束力。

最后,弗洛伊德还提出了很多有关性格的理论。

他认为人类有两种本能:爱和死亡,人的性格和行为是通过这两个本能的相互作用来塑造的,即求生残留和性的冲动。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背景
莱布尼兹的单子论 赫尔巴特的心理哲学 叔本华和尼采的反理性哲学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 精神病医学临床经验
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背景
(一)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哲学 客观存在的,能活动(即有意识)的实体是由单子
组成的。而人也是由单子构成,这种单子称作“精神 单子”。 精神单子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封闭的存在物,它的知 觉、认识只能来自自身,不会来自外界。它的感觉经 验、观念都作为一种潜在的东西存在于心灵中,按照 “欲望”这一内在原则,从较低级、不清晰的知觉逐 渐向较高级、较清晰的知觉状态过渡。 当精神单子处于沉睡状态时,就只具有无数的“微 觉”,微觉是无意识的,是无意识的知觉,知觉继续 发展为意识的实现,便成了统觉。
须使本我宣泄但又不能违背社会道德原则。 只有在自我的协助下,本我通过位移、升华才能摆脱超我
的压抑同时又得到社会认可。 位移指本能在不能获得第一对象时,转移到另外一个对象
上去。 升华指在自我的帮助下,本我以社会可以接受的形态和现
实得到了宣泄。
升华
超我 自我 本我
压抑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
弗洛伊德的创造学说
性本能是人类创造的源泉,创造过程 即性本能以社会可以接受的方式得 到位移或宣泄的过程。 性本能以伪装的、隐蔽的形态出现, 因此文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揭示文 学创造和其他文学活动的隐蔽形态, 追溯被伪装的或位移的性本能。
精神分析学说的意义
█创造源于性本能和创造是以伪装的形式、形态出现, 为解释人类的虚构、想象活动,以及人类为什么需要 甚至热衷于这类活动,找到了一种说法;
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背景
(三)叔本华和尼采的反理性哲学思想
“精神分析并不是首先迈出这一步的。要指出我
们的前辈,可以指出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尤其要首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1856年5月6日,弗洛伊德出生于奥地利帝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美国心理学家T.H.黧黑说:“如果一个人的伟大程度可以用他对后世的影响来衡量,那么弗洛伊德无疑是最伟大的心理学家。

几乎没有一项探讨人性的问题没有被他触及过。

他对人类的本性和必然的灾难充满了悲观的结论,但在这种悲观的宿命论中却存在着一丝的希望,希望人们能以理智面对自己的潜意识和黑暗的本性,唯有如此才能扭转人类的命运。

”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领袖人物,他对于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教育理论的知识方面,我们着重需要了解的就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观点整合一、潜意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精神分析的方法有自由联想法、梦的解析法和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法。

二、本能理论“本能”是指人格的推动性或者动机性的驱动力量,是身体内的刺激的源头。

弗洛伊德把本能分为两类: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生的本能是为了个体和种族的存续,因此是维持生命的创造性力量。

生的本能通过被称为“力比多”(libido)的能量形式表现出来。

死的本能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可以指向内部,表现为自虐和自杀等,也可以指向外部,表现为仇恨和攻击等。

三、人格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建立了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人格理论,包括人格结构和人格发展两个方面。

人格结构:在早期,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在晚期,他进一步提出了新的人格学说,提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自我遵循快乐原则,本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人格发展: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自己或者父母在正常看护自己的过程中刺激个体的性感带可以得到满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性感带有所不同。

按照性感带的阶段性不同,个体的成长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岁-6岁)、潜伏期(6岁-11岁)和生殖期(12-20岁)。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

它有以下几种基本理论:一、精神层次理论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

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象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

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

下意识乃界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二、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近代心理学的发展可以说是由著名医生、精神分析家萨缪尔弗洛伊德的工作发起的。

弗洛伊德的工作在精神分析领域内引起了极大的影响,因为他将精神分析从心理学的一种角色上提升到了精神病理学以及心理治疗的一种重要形式。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也称自我心理学,是一种构建精神发展和维护人格健康的相关理论,它通过研究人类意识来探索个体发展和心理功能的本质。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涉及三个重要概念:自我心理学、自我分析和梦的诠释。

自我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是无意识和意识的交互作用的结果。

其中,无意识里保存着许多弱势的潜在力量,包括人的情感和情绪,以及记忆痕迹等。

而意识则是表面的,它控制着人的行为、思维和做出决定的能力。

自我分析是一种自我完善的形式,也是一种精神治疗。

它旨在通过释放潜在力量以及正确认识和解决自己的信念、情感和情绪等来帮助个体释放压力、改善自我意识和提高自我效能。

自我分析也使人们更加理解自己,帮助他们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实现心理健康。

梦的诠释是一种通过诠释梦的图像和内容来揭示内心活动的方法,它揭示了人的潜在心理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的无意识表达出来的方式,梦的内容反映出未被解决的、被抑制的心理问题或冲突。

通过梦的诠释,可以揭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从而更好地帮助病人理解自己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表明,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的决定因素
源于无意识的力量,对其正确理解和调节是实现心理健康的关键。

因此,自我心理学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自我分析和梦的诠释等来帮助个体建立自我意识,强化自我控制力,从而获得健康的心理。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精神病学和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理论主要集中在人类心理的深层结构和潜意识活动上,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类心理的重要观点和概念,如本能冲动、潜意识、防御机制等。

本文将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概念,本能冲动、潜意识、防御机制、心理结构以及个人发展阶段。

首先,本能冲动是弗洛伊德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他认为人类的行为和情感受到本能冲动的驱使。

弗洛伊德将本能冲动分为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两种,生存本能驱使人们追求生存和满足生理需求,而死亡本能则驱使人们追求自我毁灭和破坏。

潜意识是指个体意识之外的心理活动,它包括个体不易察觉的欲望、冲突和情感。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对个体的行为和情感产生了重要影响,而潜意识的内容通常是不易察觉的,需要通过精神分析等方法来揭示。

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焦虑和冲突时采取的一系列心理防御策略,目的是减轻内心的焦虑和痛苦。

弗洛伊德提出了许多种防御机制,如压抑、投射、转移、合理化等,这些防御机制在个体的心理发展和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心理结构是指个体心理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弗洛伊德将心理结构分为意识、潜意识和超我三个层面,这些心理结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和情感。

个人发展阶段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所经历的一系列心理发展阶段,弗洛伊德提出了口腔期、肛门期、阴茎期、潜伏期和生殖器期等五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对个体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人们理解人类心理和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然而,弗洛伊德的理论也受到了许多批评和质疑,如他的理论缺乏科学证据支持、过分强调性冲动和童年经验等。

尽管如此,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仍然对当代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心理治疗方法和心理疾病理论都受到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启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催眠
• 幽默
• 压抑

• 梦的内容研究
– 生理仪器,叫醒
– 早晨记录
– 回忆
男女梦到男性角色的比例
• 65% • 50%
梦的内容
• 重复
– 未解决的重要冲突
– 醒时的焦虑
• 物体和行动是性和性活动的符号象征?
– 焦虑与性象征
梦的功能
• 快速眼动睡眠(REM) • 做梦有积极的心理机能
防御机制
– 病人宣称治疗没用,阻碍会谈,沉默,回避 …… – 意味着治疗取得进展
• 移情(transference)
– 病人把过去情境中对他人的情感转移到治疗 师身上
对弗洛伊德的评价
• 贡献
– 综合的人性理论
– 原理和概念
– 治疗技术
• 批判
– 难以验证
– 个案
– 本能,消极
与弗洛伊德理论有关的研究
• 梦 • 防御机制
Freudian Slips
• Pres. George W. Bush (2000):
– “I know how hard it is for you to put food on your family.”
Freudian Slips
• Pres. George W. Bush at an address to teachers of America (2001):
• 固着(fixation)
– 没能很好解决冲突
口唇期(oral stage)
• 0-18个月 • 嘴、嘴唇、舌头
• 冲突:断奶
• 口唇期人格
– 无节制吃、吸烟、喝酒、说话
– 药物依赖
– 过度依赖
肛门期(anal stage)
• 18个月-3岁 • 肛门
• 冲突:控制排便
• 肛门期人格
– 懒散、肮脏
– 改变了的意识状态或昏睡状态,触及无意识
• 社会认知观点
– 可以用基本心理过程解释,未催眠也可做到
精神分析观点
• 在催眠期间通往无意识的障碍削弱,可 以接近无意识材料
• 自我创造出一个独立区域,存储催眠时 浮现的无意识材料(Gill & Brenman) • 新 分 裂 理 论 ( neodissociation theory, Hilgard)
• 福尔摩斯和华生一起去露营。他们在满天繁星 下搭好了帐篷,然后就睡觉了。到了午夜时分 ,福尔摩斯把华生从睡梦中叫醒了,并且说道 :“华生,抬头瞧瞧天上的那些星星,告诉我 你看到了什么。”华生回答说:“我看到了数 百万颗星星在闪烁。” • 福尔摩斯又问道:“那么你从中能够得出什么 结论呢?”
• 做出与内在冲动相反的行为
合理化
• 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事情找出可以被接 受的理由
投射
• 把自己令人苦恼的特质和欲望强加到别 人身上
• 错误共识效应(false consensus effect)
– “我看很少有人能够维持传统的家庭关系”
– 麦当娜,2000
心理性欲发展阶段
• 人格发展 • 每一阶段有特定的性敏感区,包含某种 特定的冲突,个体解决冲突的方式影响 成年人格
人格心理学
第3章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
• 1856-1939 • 用催眠技术治疗歇斯底里
– 盲、聋、不能行走或活动手臂、语言障碍
• 人类心理有不能意识到的成分:潜意识
• 自由联想
• 自己的人格和生活经历
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性
• 影响当代的心理治疗实践(自由联想、 移情……)
• 心理学界对某些研究主题重燃兴趣(潜 意识、防御机制……) • 影响大众文化
– 隐匿的观察者(Hidden observer)
社会认知观点
• 催眠状态下做出的所有事情在未催眠时 都能做
• 质疑催眠后年龄回归
• 质疑催眠后遗忘
• 被催眠者按照他们认为的催眠状态下的 行为方式去行动
对催眠的反应
• 主要取决于被催眠者的个体差异
– 可催眠性
– 间隔25年的相关0.71
• 态度、动机和期望
• 显意(manifest content)
– 做梦者看到和记得的内容
• 隐意(latent content)
– 真实的内容,潜意识的想法、感受和愿望
隐意的三种来源
• 睡觉时的感觉刺激 • 当前关注
– 与清醒时的生活想联系的想法和情感
• 潜意识中的本我冲动
梦中的象征
• 权威:国王、皇后、警察等
– 父母
• 小动物:老鼠、松鼠
– 孩子
• 制服和衣服
– 裸体
• 形状、穿刺、喷射等
自由联想
• 暂时解除对思想的监督,说出任何进入 思维的东西
投射技术
• 罗夏墨迹测验(Rorschach inkblot test )
• 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TAT) • 画人测验(Human Figure Drawing test )
• 一个白痴沿着河往前走,然后发现河对 面有另外一个白痴。第一个白痴冲第二 个白痴喊道:“我怎么才能到对面去?” 第二个白痴马上回答说:“你已经在对 面了!”
• 丈夫站到了一个号称可以测量运气与体 重的投币武体重计上,投进去一枚硬币 。随后他拿到了一张白色的小卡片,“ 听听这个,”他朝自已的妻子喊道。“ 卡片上说我精力充沛、足智多谋,是一 个很棒的人。”‚没错,“妻子点了点头 说,‚别忘了,它也把你的体重搞错了。 ”
53
可催眠性与人格特质
• 专注(absorption)
– 高度投入感官和想象体验中的能力
– 对新体验开放,容易幻想和白日梦
幽默
• The bridegroom was most disagreeably surprised when the bride was introduced to him, and drew the broker on the one side and whispered his remonstrances: “She’s ugly and old, she squints and has bad teeth and bleary eyes.…” “You needn’t lower your voice,” interrupted the broker, “she’s deaf as well.” (Freud,
其他
• 催眠(hypnosis) • 意外(accidents)
• 象征行为(symbolic behavior)
• 口误(Freudian slips)
Freudian Slips
• Condoleezza Rice (2004): called Pres. Bush “my husband”
• 影响当今的心理学主题(人格发展阶段 、人格成分及其动力关系……)
基本本能:性和攻击
• 本能
– 强大的天生力量,为心理系统提供所有能量
• 生本能/力比多(libido)
– 自我保护、性、快乐
• 死本能(thanatos)
– 破坏和伤害
• 对立;结合
人的心理(mind)由三部分组成
• 意识(conscious)
斯坦福催眠易感性量表
52
可催眠性的个体差异
非常高(1 1 12)
易感性分数
高(8 - 1 0 )
中等(5 - 7 )
低( 0 - 4 )
0
10
20
30
40
50
被试百分比
• 第一次感应的催眠水平:533名个体第一次催眠的结果,使用 包括12个项目的斯坦福催眠易感性量表(Stanford Hypnotic Susceptibility Scale)测量可催眠性
– 立即满足个人需要
• 初级过程(primary process)思维
– 不遵循逻辑、不考虑现实
• 愿望实现(wish fulfillment)
– 将无法得到的东西想象为存在,暂时满足
自我
• 2-3岁 • 以考虑情境现实性的方式满足本我冲动
• 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
– 知道冲动与物理和社会现实存在冲突
• 意识层面之下的减轻焦虑的策略 • 对投射测验的反应进行编码
发展差异
• 否认 • 投射
• 更复杂的防御机制
防御风格
• 个体经常采用的防御机制 • 不成熟和不恰当的防御机制与心理机能 问题
催眠
• 诱导程序之后是完成特定任务的暗示 • 应用
– 止疼
– 回忆 – 治疗
47
对催眠的不同看法
• 精神分析观点
• 二级过程(secondary process)思维
– 发展和修订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满足
超我
• 5岁左右 • 内化社会的标准、价值观和道德
• “良心”(conscience)
• 通过内疚感来执行
• 不受现实限制
• 未充分建立的超我vs.过于强大的超我
三者相互作用
• 焦虑(anxiety)
– 一种不愉快的状态,意味着事情出错了,需 要做些什么 – 现实、来自本我的冲动或来自超我的苛刻要 求威胁到自我的控制
• 一位已近70 高龄的老先生怀疑他的老伴快聋了 ,所以决定测试一下她的听力。于是他走到了 客厅的另一端,然后问道:“你能听到我说话 吗?”没有回应。于是他走到了客厅的中间再 次问道:“你能听到我说话吗?”还是没有回 应。于是他走到了老伴的身边大声说道:“现 在你能听到我说话吗?”老伴回答说:“我已 经说了三次了,我能听到!”
– “First I’d like to spank all the teachers...”
Freudian Slip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