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6新授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6课 夏天里的成长 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6课 夏天里的成长 导学案

16 夏天里的成长导学案课题夏天里的成长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 会写“棚、苔”等9个字,会写“活生生、苔藓”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体会作者在文字表述上的特点。

3.懂得要珍惜时间,抢抓机遇,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1.制作生字卡片、搜集相关植物的照片和影音资料。

(教师)2.预习课文,查找资料理解文中引用的谚语的意思。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兴趣引导,揭示文题(用时: 5分钟) 1.巧妙提问,激发阅读兴趣。

2.引导联想,鼓励学生思考。

3.归纳点题,引出本课标题。

1.初步感知夏天。

2.根据提问,想象在夏天成长的事物,交流发言。

3.跟随老师的步伐,带着信心和好奇心齐读文题。

1.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允许出现不同意见。

2.重在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突破字词(用时: 10分钟) 1. 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

2.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1) 同桌互相考一考。

(2) 生字默写大比拼。

(3)图片展示“蔗”“缝”“瀑”的间架结构,动画展示“瀑、蔗”的笔顺。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借助工具书了解“缝”的两个读音。

2. (1)同桌互相考一考生字,注意倾听。

(2)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一组写得又好义工整。

(3)注意观察生字结构特点,练习书写“缝、坪”等字。

1.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相机进行生字指导。

2.教师示范书写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看教师执笔的姿势、运笔的动作,感受汉字的结构美。

三、朗读 1.播放课文朗读录 1. 认真聆听,感受朗让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课文,整体感知(用时: 12分钟) 音。

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再次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谈谈对夏天里的成长有什么感受。

16课 导学案 (教师版)

16课     导学案        (教师版)

16*《母鸡》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1、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2、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预习过程:1、认识本课的7 个生字,熟读本课词语。

2、读熟课文。

3、结合工具书、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本课词语。

预习达标:1、用自己的话写出词语的意思。

如怨如诉: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

趁其不备:趁人不备的时候。

2、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似的(shìsì)可恶(wùè)欺辱(wǔrǔ)差不多(chāchāi chà)自主、合作、探究:1、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检查预习情况。

2、想一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并在文中勾出相关的语句。

然后再交流读书体会。

3、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后进行讨论:《母鸡》和《猫》这两篇课文都是老舍写的,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4、熟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学习检测:1、、我会填。

母鸡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它(尽职尽责),是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2、用“天()天()”的形式写四字成语。

(1)形容大风时天地间暗淡无光。

(天昏地暗)(2)形容生音大。

(天崩地裂)(3)形容天地非常寒冷。

(天寒地冻)(4)形容时间长,永久不变。

(天长地久)(5)形容包围严密,四面八方都布下罗网。

(天罗地网)3、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什么变化?答:由讨厌到尊敬。

4、作者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答: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发狂炫耀。

5、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一只孵出的小雏鸡的母鸡?表现了母鸡的什么品质?答:1、精心保护鸡雏,很有责任感;2 想方设法为鸡雏找食,表现出母亲慈爱的本性;3、教小鸡生活的本领,很负责,很辛苦;4、夜间啼叫小鸡,很勇敢。

【好】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6课.doc

【好】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6课.doc
3.“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诗歌的最后一句
话,表达了一

_ O诗 中 的 省 略 号, 省 略 的 是 这美好与希望用
两个字概括就是—J
别摘走我的橄榄叶!
八月的赛场如火如荼;
八月的呐喊震天欲聋;
八月的中国欢欣鼓舞。
但是硝烟还笼罩着地球;
你听,许许多多生命还在叹息;
体会诗歌表达
2、检查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的感情。
教学重难
3、诗歌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有洁白的教室,

平稳的课桌,都能在鲜花中读书,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表达了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期
1、理解诗
盼。
句的含义。
学习一至四小节
2、读出诗
1、自由读第一)平稳()
链接,感受呼
唤和平这是世
反义词:洁白()
界人们的共同
五、我理解了课文内容,我能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心愿。
2、学生交
1. 本文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 的视角,揭示了
,发出了
2.诗歌的前四节序数结构形似,将 与 加以对比,表达的意思是_
—最后,作者发出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诗 人」
诗,读出韵律
()的导弹()的地雷碎片
三、我会加量词而且不重复。
和节奏。
3、“和我
们一起享受春
一()课桌一()教室一()鲜花
天”在表达上
一()草地一()星星一()海鸥
一()坦克一()家园
有什么特点?
拓展延 伸,深化主题
四、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或近义词。
1、组织学
近义词:巡弋() 阻挡()祈盼()
生读课后阅读

16课导学案

16课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题:16*母鸡导学案授课教师:赵家娇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 、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1 、交流有关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动物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

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

作者笔下的母鸡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2 、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想一想,课文是分几个部分来写母鸡的?三、小组交流汇报品评母鸡之长处短处,体会作者对母鸡的讨厌与喜欢。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1)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2)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3)句子辨析:“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2 、全班交流。

3 、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1 、发散思维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分类摘抄词语。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

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作品读读,交流交流。

六、安全强调放学把书包放家里才能去玩,注意过往车辆,不打闹,不做危险的游戏。

四年级16导学案1

四年级16导学案1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2)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3)结果,原委。()
(4)伟大的举动,壮烈的行为。()
(5)正当高兴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兴致低落。()
5.写出带有两种动物名称的词语,如:鸡飞狗跳。
5.你能通过斯杰潘老人的回忆中体会出他当时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吗?
三、合作交流四、成功展示五、课堂点拨六、总结
拓展:“一”字开头的成语。
当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Hao qi hu pan xiong pu chan dong zhao ze
()()()()()
ta xian buan yuan jie shu ji xu e luo si
()()()()()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来。
杰出(jie jie)俄国(e wo)石窟(ku qu)
瞪眼(deng deng)胸脯(pu pu)窟窿(long leng)
3.形近字组词。
潮()塌()续()扩()
嘲()蹋()读()旷()
号()昂()腾()瞪()
呆()易()滕()蹬()
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课题
16.天鹅的故事
班级
小组
姓名
1、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五、六、七自然段。
2、会认会写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
2、自学探究:
1.看拼音,写生字。起()陷边()
xu kuo ang hao ku long
继()()展()首挺胸口()()
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好()缝()号()
()()()

冀教小语六册16课导学设计 文档 (2)

冀教小语六册16课导学设计 文档 (2)
三、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或翻一点通理解词意,至少写出四个生词的词意。
四、理解课文:
1、读题目,想课文可能写些什么?根据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请写下来。
2、依次读前三自然段,每一段各写了什么,请试着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
3、“飞起”“脚步”,“脚下生风”是什么意思?读有关句子,将答案写下来。﹙﹚你还喜欢哪些句子?这些句子让你体会到了什么?请在书上画下来,并写出你为什么喜欢。
课后反思
前置性作业
1、读两遍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2、给一类生字注音、组词。联系上下文或翻查字词典、一点通等理解词语。
3、准备课前三分钟:访问父母,了解他们难忘的童年的故事,准备给大家展示。
导学过程
导课:课前三分钟展示。
自学:一、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二、自学生字,读准音、看准形、组对词。如还有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给生字注音、组词﹚
4、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整篇课文让你体会到什么?
5、作者为什么说“糖人在我的心中还没有融化”?写出你的理解。
导学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生字生词,其余人倾听,纠正错字、错词。
﹙2﹚组员轮流汇报词语学习情况,其余组员倾听、理解。
﹙3﹚组内交流思考的问题,一人汇报,其余人倾听、补充、质疑。
﹙4﹚组内讨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已解决问题,同时整理出未解决问题。
展示1、小组上台展示生字学习情况,两人读一类字,两人读二类字。
2、小组上台展示理解词语情况,一人汇报一词。
3、小组上台汇报对所讨论问题的理解,一人汇报一题。
4、全班学生质疑交流。
5、小组上台交流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6、小组上台展示感情朗读课文的情况

16课导学案 教案

16课导学案 教案

第16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导学案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发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

这篇课文的目的是通过战争与和平情境的对比,让学生认识战争对人与自然的破坏性、培养学生维护和平,共创和谐社会的责任。

全诗共五个小节,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小节)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第二部分(第五小节)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和平的美好。

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

二是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识字学词和阅读方面有了一定的方法,所以读准字音让学生自己借助文中的拼音来完成,对于词语的解释则由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联系生活实际来解决。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完成阅读提示中作者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教学目标: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资源:图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板书设计: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希望祈盼↙↘制止战争呼唤和平教学过程:一、对话春天,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春天是美好的,现在我们正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那么在你们的眼中春天是怎样的呢?(温暖的、百花齐放、万物复苏、生机勃勃……)2、是啊!春天本来是温暖的,充满着生机,春天是那么的美好,可是有一些我们的同龄人却不能和我们一样,他们是谁?是什么使他们变成这样的?(战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这首现代诗!在学习这首诗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影视资料,请看~(出示幻灯片资料)3、看了这段视频,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想呢?好,就让我们带着这样一种(呼唤和平、渴望和平、制止战争)的心情,走进这首诗歌~下面请听老师范读,同学们从中感受老师是带有怎样一种情感来读,并体会其中有着怎样一种感情变化!(找同学单人朗读小组朗读注意情感变化有开始的快乐、轻松、自然到后来的愤怒、伤心、憎恨和祈盼!)二、自主学习1、请大家拿出导学卡,准备小组学习与探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风筝》导学案6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风筝》导学案6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风筝》导学案6
一、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
•请朗读课文《风筝》。

2.生字词
•回顾生字词:遥远、拼命,并默写其拼音和解释。

3.思考问题
•在课文中,小明为什么说风筝飞得有声音?这种声音是什么呢?
二、课文学习
1.课文内容
•体会课文《风筝》的情感,试着用自己的话总结故事情节。

2.课文分析
•你如何理解“风筝飞得有声音”这句话?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

3.课文大意
•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大意。

4.思考问题
•你认为文中描写的风筝对小明意味着什么?
三、课后拓展
1.写作
•以“风筝”为题,写一篇自己的作文,可以描述自己的风筝飞得有声音的情景。

2.思考
•在生活中,你有过和小明一样的经历吗?你对风筝有什么特殊的感情或体会?
3.诗歌欣赏
•请阅读李白的《赠汪伦》诗,思考诗中对友情的表达方式。

四、课堂小结
1.巩固知识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分享心得
•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写作和思考,互相学习。

以上是《风筝》导学案6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深入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珍珠鸟》导学案
潍坊市潍城区永安路小学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和感悟,理解课文最后一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一、课前延伸
▲学习目标
1.预习课文,独立解决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方法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加3颗星)
1.预习生字词
(1)正确认读生字词
(2)描红
(3)熟练组词
2.预习课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标出文章的自然段。

(3)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和四字词语。

3. 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句话的含义。

4.写出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
二、课内探究
(一)创设情境
播放视频
(二)检查预习
▲学习目标
1.同伴合作解决生字词和课文,提高学习效率。

2.教师抽查,督促学习。

★方法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加3颗星)
1.同桌互查生字词。

2. 小组成员轮读课文,长段可分两人读。

3.教师抽查
(三)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对重点的语句进行理解分析。

★方法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小组每人加1颗星)。

默读课文,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一点都不害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的非常好?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者清?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简单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早完成的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画出来的句子。

(四)合作探究(约10分钟)
▲学习目标:通过交流,解决问题,梳理疑难。

★方法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小组每人加3颗星)。

小组长安排组员按照由D到A的顺序,每人选择一处感受最深的句子先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完成以后,小组长组织组员坐端正,准备汇报。

三、精讲点拨(约8分钟)
1.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进行适当地补充、点拨,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有感情地朗读。

四、巩固拓展(约12分钟)
▲学习目标:
1.检测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阅读《信赖无价》一文,感受课文内容。

3.通过写话练习,进行生成性训练。

★内容步骤:
1.巩固检测
你怎样理解“信赖”的?
★方法步骤:(1)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2.补充阅读《信赖无价》。

★方法步骤:(1)快速阅读。

(2)思考: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3)同伴交流。

3.拓展提升
写话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内心一定有所感悟,把你的内心所想所感写出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方法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学每人加3颗星)。

(1)发挥想象,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几句话、一首诗歌、一个小故事,皆可)。

(2)汇报交流。

五、课后提升
1.学生作业
搜集有关信赖的名言或故事,做一张手抄报。

2.课后反思
1.存在的问题:
有些同学发言不积极,不能及时对学习进行反馈。

2.学生的收获:
懂得了爱护鸟类,彼此信赖。

3.建议:
多读多写,进行积累,多动脑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