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1届高三物理竞赛-物理批注版
上海高中高考物理知识点图解(权威版)

A B上海高中高考物理知识点图解(权威版)学好物理重在理解........(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 A(成功)=X(艰苦的劳动)十Y(正确的方法)十Z(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每一题中要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物理学习的核心在于思维,只要同学们在平常的复习和做题时注意思考、注意总结、善于归纳整理,对于课堂上老师所讲的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并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这样,同学们一定就能笑傲考场,考出理想的成绩!对联: 概念、公式、定理、定律。
(学习物理必备基础知识) 对象、条件、状态、过程。
(解答物理题必须明确的内容)力学问题中的“过程”、“状态”的分析和建立及应用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说明: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的前提是先规定正方向。
答题技巧:“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
“容易题不丢分,难题不得零分。
“该得的分一分不丢,难得的分每分必争”,“会做⇒做对⇒不扣分”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能只记结论,还须弄清其中的道理,知道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由来。
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有18条定律、2条定理1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2弹力:F= Kx 3滑动摩擦力:F 滑= μN4静摩擦力: O ≤ f 静≤ f m (由运动趋势和平衡方程去判断)5浮力: F 浮= ρgV 排 6压力: F= PS = ρghs 7万有引力: F 引=G221r m m8库仑力: F=K221r q q (真空中、点电荷)9电场力: F 电=q E =qdu 10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F= BIL (B ⊥I) 方向:左手定则1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f=BqV (B ⊥V) 方向:左手定则12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
历届上海市高一物理竞赛试题

历届上海市高一物理竞赛试题首届初赛9 下列速率-时间图象中,图线I 、II 分别表示物体以初速度v 0作平抛运动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分运动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C )15 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小球,它两次经过较低点A 的时间间为T A ,两次经过较高点B 的时间间为T B ,则A 、B 间的距离为 ( D )(A )g (T A -T B )/2, (B )g (T A 2-T B 2)/2,(C )g (T A 2-T B 2)/4, (D )g (T A 2-T B 2)/8。
20 一位同学做平抛实验时,只在纸上记下重锤线y 方向,忘记在纸上记下斜槽末端的位置,他只得把一系列正确的记号连成一段曲线,如图所示,若在图线上任取A ’、B ’两点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它们到y 轴的距离AA ’=x 1,BB ’=x 2,以及A 、B 两点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h ,则物体平抛的初速度为 ( A )(A )(x 22-x 12)g /2h , (B )(x 2-x 1)g /2h ,(C )(x 2+x 1)g /2h /2, (D )(x 2-x 1)g /2h /2。
首届复赛4 关于运动的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D )(A )两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B )两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C )两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D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1 一辆车子作直线运动,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 m / s ,所用时间是30 s ,甲地到丙地(途经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5 m / s ,所用时间是40 s ,则车从乙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___30_____。
6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的s -t 图象,它是一抛物线, 从图象中可以判定物体作 匀变速曲线 运动,物体在8 s 内的位移是___80___m ,物体运动48 m 所经历的时间是__6____s ,物体在第7 s 末的瞬时速度大小是__16___m / s 。
上海市第一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试卷

首届上海市高中基础物理知识竞赛复赛试卷(93)一 单选题(每题5分)1 如图所示,两板间夹一木块A ,向左右两板加压力F 时,木块A静止,若将压力各加大到2F ,则木块A 所受的摩擦力( )(A )是原来的2倍, (B )是原来的4倍,(C )与原来相同, (D )因摩擦系数未知无法计算。
2 如图所示,质量 初速大小都相同的A 、B 、C 三个小球,在同一水平面上,A 球竖直上抛,B 球斜向上抛,抛射角为θ,C 球沿倾角也为θ 的光滑斜面上滑,若空气阻力不计,用h A 、h B 、h C 表示三球上升的最大高度,则 ( )(A )h A =h B =h C , (B )h B =h C <h A ,(C )h A =h C >h B , (D )h A >h B 和h C 。
3 如图所示,小球被两根细线BA 和AC 拉住,BA 在水平方向,CA 跟竖直方向成θ角,此时CA 上的拉力为F 1,现将BA 剪断,小球开始摆动,当小球返回A 点时CA 上拉力为F 2,则F 2/F 1为( )(A )sin 2 θ, (B )cos 2θ , (C )tg θ , (D )1。
4 如图所示,用力F 推三个搁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P 、Q 、R ,使这三个物体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Q 的质量为2 Kg ,P 和Q 之间的作用力为6 N ,Q 和R 之间的作用力为4 N ,那么R 的质量是 ( )(A )2 Kg , (B )3 Kg , (C )4 Kg , (D )5 Kg 。
5 有两个相同小球A 、B 分别拴在细绳的两端,绳子穿过一根光滑管子,B 球在水平面上作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A 球静止不动,则 ( )(A )B 球受到绳的拉力等于A 球受到绳的拉力,(B )若A 球静止在较高位置时,B 球角速度较小, (C )若A 球静止在较低位置时,B 球角速度较小,(D )B 球角速度改变时,A 球可以不升高也不降低。
上海市第一届高一物理竞赛初赛试卷及答案

首届上海市高中基础物理知识竞赛初赛试卷一单选题(每题5分)1 关于物体惯性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也一定越大,(B)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其惯性也一定越大,(C)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惯性起着与外力平衡的作用,(D)在同样大小的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越难改变的物体其惯性一定越大。
2 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每分钟内平均速度相等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在每分钟内通过的位移相等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的即时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3 有关牛顿第二定律的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则m=F/a,可知运动物体的质量与外力F成正比,与加速度a成反比,(B)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必定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C)几个力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当改变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或方向,该物体的加速度就会发生变化,(D)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外力突然取消后,物体的加速度立即变为零。
4 跳高比赛时,在运动员落地的地方,必须垫上厚厚的软垫,这是为了()(A)减小运动员落地时的动量,(B)减小运动员落地过程中动量的变化,(C)减小运动员落地过程中所受的平均冲力,(D)减小运动员落地过程中所受的冲量。
5 雨滴由静止开始下落,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明中正确的是()(A)若风速越大,雨滴下落时间将越长,(B)若风速越大,雨滴下落时间将越短,(C)若风速越大,雨滴着地时速度就越大,(D)若风速越大,雨滴着地时速度就越小。
6 小钢球从油面上自静止开始下落,设油槽足够深,钢球所受的阻力大小与运动速度成正比,则()(A)小钢球的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也不断增大,(B)小钢球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也不断减小,(C)小钢球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也不断增大,(D)小钢球的加速度不断减小,最终加速度为零。
7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劈块,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滑块以v 0的初速度由底端沿劈块斜面向上运动(设斜面足够长,且所有接触面均光滑),则劈块出现最大速度是在( )(A )滑块到达能到达的块斜面最高位置时,(B )滑块的速度为零时,(C )滑块的速率与劈块的速率相等时,(D )滑块在滑回劈块的底端时。
(word完整版)上海市高一物理竞赛分类汇总——圆周运动,推荐文档

圆周运动1、 时钟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运动时,它们的角速度之比为__。
(上预一、4)2、 如图,皮带传动轮A 、B 、C ,其中B 与C 共轴,三轮半径之比为2 : 1 : 2,传动时皮带不打滑,则三轮边缘的线速度间的关系及向心加速度间关系正确的有 ( )(A )v C =v A ,(B )v B =v A /2,(C )a C =4a A , (D )a B =a C 。
(上预一、5)3、如图所示,用皮带连接A 、B 两轮,A 轮半径为r ,B 轮半径为2 r ,C 轮半径为4 r ,B 、C 轮同轴连接,a 、b 、c 三点分别为A 、B 、C 三轮边缘,时皮带不打滑,则 ( ) (上预一、6)(A)a 、b 两点角速度相等,(B)b 、c 两点线速度相等, (C)a 、c 两点周期相等,(D)a 、c 两点向心加速度相等4、甲质点静止起从A 点沿直线ABC 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质点同时从B 点起以线速度V 沿半径为R 的圆周顺时针作匀速圆周运动,BC 为圆的直径,AB = BC = 2 R ,为使甲、乙两质点相遇,甲的加速度大小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上预一、6)5、 在光滑水平面上,细绳的一端套在竖直轴上,在绳的中点与末端分别边疆质量相等的小球,它们绕轴以角速度ω作匀速圆周运动,则两段绳中拉力大小之比T 1 : T 2为____。
(上复一、1)6、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A 、B 两球穿在水平杆CD 上,两球与杆的最大静磨擦力均为f m ,OO ’为杆CD 的转轴,A 、B 两球之间有一根长为3R 的轻绳连接,两球到转轴的距离AO =R ,BO =2R ,若使杆CD 绕OO ’轴转动时A 、B 两球能保持和杆相对静止,则杆CD 转动时角速度的最大值是 ( )(上复一、8)(A )f m /mR ,(B )2f m /mR (C )4f m /mR ,(D )5f m /mR7、 有两个相同小球A 、B 分别拴在细绳的两端,绳子穿过一根光滑管子,B 球在水平面上作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A 球静止不动,则: ( )(上复一、1)(A )B 球受到绳的拉力等于A 球受到绳的拉力, (B )若A 球静止在较高位置时,B 球角速度较小, (C )若A 球静止在较低位置时,B 球角速度较小, (D )B 球角速度改变时,A 球可以不升高也不降低。
上海市第一至第三届高三物理竞赛

目录目录 (1)上海市第一届高三物理竞赛 (2)上海市第二届高三物理竞赛 (6)上海市第三届高三物理竞赛 (11)答案 (16)上海市第一届高三物理竞赛答案 (16)上海市第二届高三物理竞赛答案 (17)上海市第三届高三物理竞赛答案 (18)上海市第一届高三物理竞赛说明:1.本卷分I 、II 两卷,共六大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2.答案及解答过程均写在答题纸上。
其中第一、二、三、四、五大题只要写出答案,不写解答过程;第六大题尽可能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
3.本卷未加说明时g 取10 m/s 2。
4.本卷可能用到的部分数据:铝的密度 ρAl =2.7⨯103 kg/m 3 空气密度 ρ0=1.29 kg/m 3氢原子基态能量E 1=-13.6 eVI 卷一.(40分)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
每小题给出的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在标准状态下,一个人所受空气浮力约为此人体重的 ( )(A )1100 (B )11000 (C )110000 (D )11000002.有两个形状和大小均相同的圆台形容器,如右图所示放置。
两容器中装有等高的水,且底部都粘有一个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小球。
使两球脱离底部,小球浮上水面(小球上升过程中体积不变),设上浮过程中重力对两球做的功分别为W 甲和W 乙,则 ( ) (A )|W 甲|>|W 乙| (B )|W 甲|=|W 乙| (C )|W 甲|<|W 乙| (D )无法确定3.在竖直向上的场强为E 的无限大匀强电场中的A 点同时向各个方向发射出若干带正电的粒子,若它们所带电量、质量和初动能都相同,则在某时刻,这些粒子处于( )(A )同一平面上 (B )不同的球面上(C )同一球面上 (D )视不同时刻而不同4.一初动能为E k 的带电粒子垂直于电场线进入一匀强电场区域,从另一侧离开电场时,动能变为2E k ,若该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时的速度大小是原来的2倍,则离开电场时的动能为 ( )(A )4E k (B )4.25E k (C )6.5E k (D )8E k5.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理玻璃管竖直放置,一段水银柱将气体分隔成上下两部分,设管内气体始终与环境保持相同温度,则当温度缓慢升高时,水银柱 ( )(A )向上移动 (B )向下移动 (C )保持不动 (D )都有可能6.如右图所示,闭合导线框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将它从图示位置匀速拉出匀强磁场。
高考试题——物理(上海卷)解析版

高考真题—物理学科(上海卷)解析版本试卷共7页,满分l50分,考试时间l20分钟。
全卷包括六大题,第一、二大题为单项选择题,第三大题为多项选择题,第四大题为填空题,第五大题为实验题,第六大题为计算题。
考生注意:1、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2、第一、第二和第三大题的作答必须用28铅笔涂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第四、第五和第六大题的作答必须用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作图可用铅笔)。
3、第30、31、32、33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
有关物理量的数值计算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电磁波与机械波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都是横波(B)都能传输能量(C)都能在真空中传播(D)都具有恒定的波速答案:B解析:电磁波与机械波具有的共同性质是都能传输能量,选项B正确。
2.当用一束紫外线照射锌板时,产生了光电效应,这时(A)锌板带负电(B)有正离子从锌板逸出(C)有电子从锌板逸出(D)锌板会吸附空气中的正离子答案:C解析:当用一束紫外线照射锌板时,产生了光电效应,有电子从锌板逸出,锌板带正电,选项C正确ABD错误。
3.白光通过双缝后产生的干涉条纹是彩色的,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A)传播速度不同(B)强度不同(C)振动方向不同(D)频率不同答案:D解析:白光通过双缝后产生的干涉条纹是彩色的,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频率不同。
4.做简谐振动的物体,当它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可能不同的物理量是(A)位移(B)速度(C)加速度(D)回复力答案:B解析:做简谐振动的物体,当它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位移相同,加速度相同,位移相同,可能不同的物理量是速度,选项B正确。
上海市高一物理竞赛.doc

目录目录 (1)上海市第一届高一物理竞赛初赛 (3)上海市第二届高一物理竞赛初赛 (7)上海市第三届高一物理竞赛初赛 (11)上海市第四届高一物理竞赛初赛 (14)上海市第五届高一物理竞赛初赛 (18)上海市第六届高一物理竞赛初赛 (22)上海市第一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 (25)上海市第二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 (29)上海市第三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 (33)上海市第四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 (37)上海市第五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 (41)上海市第六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 (45)上海市第七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 (49)上海市第八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 (53)上海市第九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 (57)上海市第十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TI杯 (61)上海市第十一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 (66)上海市第十二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TI杯 (72)上海市第十三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TI杯 (76)上海市第十四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TI杯 (82)答案 (88)上海市第一届高一物理竞赛初赛答案 (88)上海市第二届高一物理竞赛初赛答案 (88)上海市第三届高一物理竞赛初赛答案 (88)上海市第四届高一物理竞赛初赛答案 (88)上海市第五届高一物理竞赛初赛答案 (89)上海市第六届高一物理竞赛初赛答案 (89)上海市第一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答案 (89)上海市第二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答案 (89)上海市第三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答案 (90)上海市第四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答案 (90)上海市第五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答案 (90)上海市第六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答案(缺) (91)上海市第七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答案 (91)上海市第八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答案 (92)上海市第九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答案 (93)上海市第十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答案 (93)上海市第十一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答案 (94)上海市第十二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答案 (95)上海市第十三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答案 (97)上海市第十四届高一物理竞赛复赛答案 (99)上海市第一届高一物理竞赛初赛一单选题(每题5分)1 关于物体惯性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也一定越大,(B)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其惯性也一定越大,(C)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惯性起着与外力平衡的作用,(D)在同样大小的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越难改变的物体其惯性一定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第一届高三物理竞赛说明:1.本卷分I 、II 两卷,共六大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2.答案及解答过程均写在答题纸上。
其中第一、二、三、四、五大题只要写出答案,不写解答过程;第六大题尽可能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
3.本卷未加说明时g 取10 m/s 2。
4.本卷可能用到的部分数据:铝的密度 ρAl =2.7 103 kg/m 3 空气密度 ρ0=1.29 kg/m 3 氢原子基态能量E 1=-13.6 eVI 卷一.(40分)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
每小题给出的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在标准状态下,一个人所受空气浮力约为此人体重的( ) (A )1100(B )11000(C )110000(D )11000002.有两个形状和大小均相同的圆台形容器,如右图所示放置。
两容器中装有等高的水,且底部都粘有一个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小球。
使两球脱离底部,小球浮上水面(小球上升过程中体积不变),设上浮过程中重力对两球做的功分别为W 甲和W 乙,则( ) (A )|W 甲|>|W 乙| (B )|W 甲|=|W 乙| (C )|W 甲|<|W 乙| (D )无法确定3.在竖直向上的场强为E 的无限大匀强电场中的A 点同时向各个方向发射出若干带正电的粒子,若它们所带电量、质量和初动能都相同,则在某时刻,这些粒子处于( ) (A )同一平面上 (B )不同的球面上 (C )同一球面上 (D )视不同时刻而不同4.一初动能为E k 的带电粒子垂直于电场线进入一匀强电场区域,从另一侧离开电场时,动能变为2E k ,若该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时的速度大小是原来的2倍,则离开电场时的动能为( ) (A )4E k (B )4.25E k (C )6.5E k (D )8E k5.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竖直放置,一段水银柱将气体分隔成上下两部分,设管内气体始终与环境保持相同温度,则当温度缓慢升高时,水银柱( ) (A )向上移动 (B )向下移动 (C )保持不动 (D )都有可能6.如右图所示,闭合导线框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将它从图示位置匀速拉出匀强磁场。
若第一次用0.3s 时间拉出,外力所做的功为W 1,通过导线截面的电量为q 1;第二次用0.6s 时间拉出,外力所做的功为W 2,通过导线截面的电量为q 2,则( ) (A )W 1<W 2,q 1<q 2 (B )W 1<W 2,q 1=q 2 (C )W 1>W 2,q 1>q 2 (D )W 1>W 2,q 1=q 27.用能量为E =12.8 eV 的电子去激发基态氢原子,则受激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出现的谱线数最多为( ) (A )4条 (B )5条 (C )6条 (D )7条8.一小球从倾角为θ的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落到斜面上某处,空气阻力不计,如图所示。
设小球落到斜面时的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为α,则当v 0增大时(设仍落在斜面上)( )(A )α不变 (B )α减小 (C )α增大 (D )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二.(20分)填空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
9.某一用直流电动机提升重物的装置,如图所示。
重物的质量为m =50kg ,电源的电动势为E =110V ,不计电源的内阻及各处的摩擦。
当电动机以v =0.90m/s 的恒定速度向上提升重物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I =5A ,由此可知电动机线圈的电阻R =_________Ω。
10.一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匀质球体绕其自身对称轴匀速旋转,设维持该球体不被离心现象瓦解的唯一作用力是万有引力,则其旋转角速度的最大允许值为_________。
11.如图所示电路中,有10个相同的电压表和10个不同的电阻,已知流过R 1的电流为10mA ,流过R 2的电流为7mA ,第一个电压表的示数为9.6V 。
则10个电压表的示数之和为_________V 。
12.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 的球,其重心不在球心O 上。
面上,稳定平衡时球与地面的接触点为A 。
将它置于倾角为30°上(静摩擦力足够大),稳定平衡时球与斜面的接触点为B 。
O 的距离为22R ,则圆弧AB 对应的圆心角为_________。
13.如图所示,用匀质板材制成的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2a ,如果切去等腰三角形BCD 后,剩余部分的重心恰好在D 点,则DH =_________。
三.(15分)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的。
14.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半径为R,质量为M的光滑圆弧槽右侧的a点滑下,槽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如右图所示,则()(A)运动过程中小球相对地面的最大位移为MR2(m+M)(B)运动过程中小球相对地面的最大位移为2MRm+M(C)小球能滑到b点(D)小球不能滑到b点15.一圆柱形玻璃体竖直放置,如右图所示。
在它中心轴线上有一球形小气泡,柱体底面是磨砂的,当一束较宽的平行光沿柱体轴线向下照射时,在磨砂面上看到()(A)圆形暗斑(B)圆斑直径与气泡直径不等(C)圆形亮斑(D)圆斑直径与气泡直径相等16.在高度为35cm的圆柱形容器的上口平放一个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在容器底部中轴线处放一面光源,则在往容器中倒水的过程中,系统有可能形成的像为()(A)放大的实像(B)缩小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D)缩小的虚像四.(12分)填空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
17.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U形玻璃管内装有总长为l的某种液体。
开始时,管内液体处于平衡状态,后来由于某一瞬间作用使左管的液面比右管液面高2x,如图所示。
则从此时计时到两侧液面再次相平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_。
18.有6个相同的自由电荷位于边长为a的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上,带电量都是+Q,为使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应在正六边形的中心放一个点电荷,其电量为_________。
19.如图所示,带有轻质活塞的圆柱形管放入装有水的非常大的容器中,已知大气压强为p0。
开始时活塞和水面之间封有高度为h的空气柱,然后缓慢上提活塞,到活塞离管外水面高度为H时,管内水柱的高度为_________。
五.(6分)实验题20.某兴趣小组为了测一遥控电动小车的功率,进行了如下实验:(1)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为0.4kg;(2)将电动小车、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按如图所示安装;(3)接通打点计时器(其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 );(4)使小车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一段时间后关闭小车电源,待小车静止时再关闭打点计时器(设电动小车的功率恒定,在运动过程中小车所受阻力恒定不变)。
在上述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部分点迹如图所示,请你分析纸带数据,并将结果填写在下列空格中:(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该电动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为_________m/s ; (2)该电动小车的功率为_________W 。
六.(57分)计算题21.(12分)一个固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量为C ,两导体板相距为L ,处在匀强磁场中。
磁场的方向与导体板平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
先将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使两极板所带的电量为±Q 0,然后将一质量为m ,电阻为R ,长度为L 的导体棒垂直放在电容器两板之间,并与导体板良好接触。
不计摩擦,求:(1)导体棒运动的最大速度v max ; (2)电容器极板上的最小电量Q min 。
22.(15分)一根截面积均匀粗细不计的U 形管两侧长度均为50cm ,水平部分长度为30cm ,且左侧管口封闭,右侧管口敞开,如右图所示。
管内灌有水银,左边水银上方的空气柱长度为40cm ,右边水银面离管口30cm 。
(大气压强为75cmHg )(1)将U 形管绕其水平部分AB 缓慢旋转180°,求左管中气体的压强; (2)将U 形管绕其水平部分AB 再缓慢旋转180°,求此时左管中空气柱长度。
23.(15分)洲际导弹以初速v 0与发射地地平线成α角射出,不计空气阻力。
证明此导弹在空中飞行能够到达的最大高度为H max =(v 02-Rg )+R 2g 2-(2Rg -v 02)2v 02 cos 2α2Rg -v 02R式中R 为地球半径,g 为重力加速度,且v 02<2Rg 。
已知质量为m 的物体与地球中心距离为r 时所具有的引力势能为-GMmr (其中M 为地球质量),且物体在运动过程中r 和垂直于r的速度分量的乘积始终保持不变。
24.(15分)如图所示,在宽S ,高H 的矩形障碍物左侧的水平地面上与障碍物相距为S2 的A 点,向斜上方射出一质量为m 的小球,结果小球越过障碍物,且正好击中障碍物右侧水平地面上与障碍物相距S2的B 点。
(1)若小球以最低的抛物线越过障碍物并击中B 点,求小球的初动能;(2)在障碍物高度H 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球的最小初动能与障碍物高度无关,并求出此时小球的初动能。
⨯ ⨯ ⨯ ⨯ ⨯ ⨯B +⨯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B 2、A 3、C 4、B 5、A6、D7、C8、A二.填空题 9、410、GM R 311、3212、15°13、32a 三.多选题 14、BC 15、AD16、AC四.填空题 17、π42L g, 18、-(54 +33)Q 或-1.8Q19、(p 0+ρgH )-(p 0-ρgH )2+4ρgp 0h2ρg五.实验题 20、1.5,1.2。
六.计算题21、(1)导体棒在安培力作用下运动,达到最大速度时,感应电动势与电容电压平衡,由BLv max =Q minC,由动量定理得:m ∆v =BIL ∆t =-BL ∆Q ,mv max =BL (Q 0-Q ), 所以v max =BLQ 0m +B 2L 2C(2)Q min =B 2L 2CQ 0m +B 2L 2C22.(1)设右侧还剩有x cm 水银柱,则有(75+10)40=(75-x )(130-x ),即x 2-205x +6350=0,x =38 cm , p =75-38=37cmHg ;(2)设有x ’ cm 水银柱进入左管,0<x ’<8 cm ,所以有:(75+10)40=[75+(38-30-x ’)-x ’](50-x ’),即2x ’2-183x ’+750=0,x =4.3 cm , 空气柱长为50-4.3=45.7cm 。
23.由机械能守恒得:12 mv m 2-GMm r m =12 mv 02-GMmR ,又GMmR 2 =mg ,可解得v m 2=v 02+2R 2gr m-2Rg ,而v m r m =v 0R cos α,所以v m =v 0R cos αr m, 代入化简得:(2Rg -v 02)r m 2-2R 2gr m +R 2v 02cos α=0, 解得:r m =Rg +R 2g 2-(2Rg -v 02)2v 02 cos 2α2Rg -v 02R ,H max =r m -R =(v 02-Rg )+R 2g 2-(2Rg -v 02)2v 02 cos 2α2Rg -v 02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