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验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微生物学实验“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微生物学实验“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夏洪梅(),李凡,原野,邸瑶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春,130024摘 要:微生物学是重要的生物学基础学科,微生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
本文探讨了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微生物实验的“融合式”教学模式,即将本科实验技能竞赛培训、科学研究项目、《普遍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数字化实验课程与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优化融合。
实践证明“融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创新,“融合式”教学模式,数字化课程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for Microbiological ExperimentXIA Hong -mei (),LI Fan,YUAN Ye,DI Yao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China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21年2月,11(1):47-50ISSN 2095-1574 CN 11-9307/R DOI 10.3868/j.issn 2095-1574.2021.01.010实践教学收稿日期:2020-06-15;修回日期:2020-07-30通讯作者:夏洪梅,E -mail:*****************.cn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领域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这门学科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应用性[1]。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知识主要源于实验研究,实验教学是微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2]。
通过微生物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实验所需的基本操作和技能训练,而且使学生研究能力、综合能力及实验兴趣得到培养。
微生物学实验课目的及意义

微生物学实验课目的及意义
摘要:
一、微生物学实验课的目的
二、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意义
正文:
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种类、结构、生理功能、生态分布、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学科。
微生物学实验课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微生物学实验课的目的
1.巩固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显微镜、染色、制片等,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
3.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等,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科研兴趣:实验课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二、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意义
1.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实验课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培养创新能力: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设计实验、分析数据、解决问题,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3.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实验课通常以小组形式进行,学生需要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从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提高综合素质:微生物学实验课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综合素质。
微生物学检验综合实验在实习前强化训练中的应用

以 上 , 作技 能 的好 坏直 接影 响到 “ 操 实用 型 ” 才 的 人 培养 J 。而 目前 的 实 验 教 学 主要 存 在 实 验 系 统 性 不强 、 学员 基本 技 能训练 不 利 、 乏综 合 的实验 培 对 缺
训等 问题 。为 了处 理好 微 生物 学检 验实 验教 学 中的
床 工作 。
4 重视 实验 课后 总结
一
准 备及 培养 基 的制 备 等 实验 准 备 工 作 , 动 了学 生 调
学 习 的积极 性 , 加 了学 生 的动手 机会 , 增 使学 生能 够 更具 体 、 完整 、 统 地 进 行微 生物 检 验 的实 际操 作 , 系 有 利于学 生 综合 素质 的 提 高 , 这对 以后 完 成 临 床 病
5 开放 实验 室
拓性 、 创造性医学人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 目的。我 们将继续强化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的改革措
施 , 教学 效 果更加 满 意 。 使
参考文献 :
[ ] 张敏. 1 临床 微 生物 学检 验 实验课 程 教 学改 革 的实 践 与认 识
[ ]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0 6 2 ( :1 2 J. 2 0 ,6 6)8 —8 . [ ] 林东红 , 2 黄慧芳 , 徐建 萍. 计算 机辅助 临床血 液学检 验课 堂教 学的思考 [ ] 山西 医科 大学学 报 : J. 基础 医学 教 育版 ,0 5 7 2 0 ,
各个环节 , 同时为 即将步人医院实习阶段 的检验专 业学员奠定牢 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 我们从 20 年 07
开始对 检 验专 业微 生物 学 检验 实习前 强化 训练 的实
王 俊 平 , 孙 鑫 , 翟 浩 利 , 路 园 园 ( 乌鲁木齐军 医学 院医学检验学教研室 , 呼图壁 810 ) 320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构想

导 作用 , 视 了学 生 的 主 体 作 用 , 成 学 生 动 于 能 力 差 , 利 忽 造 不 于 学生 创 新 意 识 和 创 新 能 力 的培 养 , 符 合 现 代 教 育 的 目标 。 不 而 综合 性 设 计 性 实 验 的 开 设 能 有 效 克 服 这 一 弊 端 , 自主 权 把 交 给 了学 生 , 充分 给 了学 生 思 维 的 空 间 和 实 验 设 计 的 自主 性 , 综 合运 用 所 学 的 理 论 知 识 , 而 提 高 实 验 课 的 教 学 质 量 。 有 从 效 提 高学 生 综 合 运 用 理论 知识 和实 验 技 能 分 析 和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的 能 力 、 养学 生 的 创 新 意识 、 新 能 力 和 科 研 思 维 方 式 , 培 创
设 计 性 实 验 应 该 放 在 学 习 相 关 的 知 识 和 实 验 技 能 之 后 进
行… 。
微 生 物 学 实 验课 是 微 生 物 学 教 学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高 提 微 生 物 学 实 验 课 教学 质 对 加 深 学 生 对 微 生 物 学 理 论 知 识 的 理解 , 养学 生 的实 验 技 能 , 高 学 生 独 立 操 作 能 力 及 分 析 问 培 提 题 和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至关 蕈要 。而 传 统 的 微 生 物 学 实 验 课 多
以 验证 型 、 示 性 和示 范 性 的 实 验 内容 为 主 , 注 重 教 师 的 主 演 只
2 选 择 难 易 适 中 的题 目 : 师 根 据 学 生 所 掌 握 的 理 论 知 . 教 识 水 平 , 计 一 个 难 易 适 中 的 题 目 。 一 个 较 好 的 综 合 性 设 设 计 性 实 验 题 目既要 体 现 出 知 识 的 综 合 性 , 学 生 能 够 从 中 建 使 立 各 知 识 点 的 相互 联 系 , 能够 全 面理 解 、 活 应 用 所 学 的 理 论 灵 知识 , 要 体 现 出实 验 的设 计 性 , 学 生 开 动 脑 筋 , 阅相 关 还 让 查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目前教育界倡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可以结合传统的面授教学和线上教学相结合,将两者的优势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更加高效、灵活、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
在医学微生物学这样的领域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促进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研究和实践。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它通过网络平台和传统的面授教学相结合,将教学资源更好地集中、整合和应用。
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将教学内容进行在线授课、作业解答、课外阅读等形式,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参与讨论、提出问题、查找资料等,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互动。
传统的面授教学依然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实验教学、讲座、研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是: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集约化、时空无限制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教育质量。
1.在线授课与课件制作教师通过在线授课和课件制作的方式,将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化和精细化地处理,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学习,达到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速度的学习效果。
2.课外阅读和讨论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和书本,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和笔记,并在网络上进行讨论和反馈。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4.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仔细地设计实验方案、安排实验时间、提供实验问卷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实验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总结总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微生物学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础实验的一次巩 固, 也是对 即将 开始 的实践课程
的 预 习和培 训 。在 基本 技能 培训 时 , 们 主要 培训 我
了灭菌 、 无菌操作和显微镜技术等基本技能。在这 些技能的培训过程 中我们也结合实践课程的需要 , 比如 灭菌 技 能培 训 时 , 我们 指 导学 生 配 置 了实 践课 所需 的部分培养基 ; 在培训显微操作 的同时 , 指导 学生进行了荧光染色等实验 内容 。
3%; 0 实践 报告 占 2 %、P 0 P T占 2 %、 能考 试 成 绩 0 技
占 3%。我们通过上述评价方法的改革, 0 提高了学
进 实践 教 学方 法 以及 加 强 实践教 学和考核 等 力 面的 改革措 施 , 到提 高教 学质 量 、 升 学生 综 达 提 合 素质 的 目的。 同时探析 了改革过程 中存在 的不足之 处 , 并提 出相 应 的解决 方案 , 出实践教 学 指
改革 的发展 方 向 。
关键 词 : 生物 实践教 学; 学 改革 ; 微 教 课程 开放 ; 块 实践教 学 模
力 林类 院校 的微生物实践课程一般有 《 微 成就的优秀教材和新版教材 。如 《 微生物综合实 / 生物综合实验 》 《 、 微生物研究法 》 《 、 微 验 》 等我们选用了沈萍等主编 的《 微生物学实验 》
生物检测检验技术 》 《 和 微生物工程研究法 》 《 、 发 ( 第四版) 等教育出版社) 简 作为教材, 微生物工程 《 酵工程研究法 》 等实践课程。微生物实践课程 内容 研究法 》 等我们选用了曹军卫等主编的 2 世纪高 l
他相关专业的优秀教材 和实验指导书 , 如魏道智主 编的 《 普通生物学 》 、郭勇主编的 《 现代 生化技
坚实的基础。我们结合几年来微生物实践课程的教 学实践 , 就实践课 的课程内容、 课程体系、 实验教学
探究式教学在综合设计性实验中的应用--以《医学微生物学》中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发为例

关键词 : 探究式教 学; 综合设计 性实验; 应用; 开发
Ke y wo r d s :i n q u i y r t e a c h i n g ;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a n d d e s i g n i n g e x p e r i me n t ; a p p l i c a t i o n ; d e v e l o p me n t
・
2 6 2・
价Hale Waihona Puke 工程 探究式教学在 综合设计 性实验 中的应用
— —
以《 医学微生物学》 中综合设计性实验 的开发为例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I n q u i r y Te a c h i n g i n t h e Co mp r e h e n s i v e a n d De s i g n i n g Ex p e r i me n t :
Ab s t r a c t : Ai mi n g a t t h e s h o r t c o mi n g s o f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e x p e r i me n t a l t e a c h i n g mo d e , i n q u i y r t e a c h i n g mo d e i s a p p l i e d t o d e v e l o p t h e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a n d d e s i g n i n g e x p e r i me n t t o c r e a t e a n e w t e a c h i n g c o n t e n t a n d mo d e a n d i mp r o v e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t e a c h i n g .
设计性实验在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设计性实验在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之比近2.5:1,实验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以往中职检验专业微检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虽然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但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不参与实验设计和准备,而是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由于学习始终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学生渐渐失去了对实验课的新鲜感和对知识的渴望,失去对实验的兴趣[1]。
为此,课题组在10级高职检验专业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将设计性实验应用于《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并将其与科研项目结合进行,试图为学生提供一个培养综合能力和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平台,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0.0031 设计性实验的应用1.1 设计性实验的内涵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并加以完成的实验,既可以结合课程教学,也可以结合科研项目进行[2]。
1.2 设计性实验项目的选择根据教学内容,结合高职院校卫生保健工作,我们将设计性实验项目定为“我校学生浅部真菌感染情况的调查”。
原因是:在现代临床感染规律的变迁中,机会感染占有重要比重,而真菌在机会感染中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3]。
故真菌标本采集及检测方法是医学检验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项目。
浅部真菌引起的皮肤癣病是一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强。
由于高校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惯,具有群体生活的特点,易造成该组疾病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4]。
通过调查,力求加强学生和学校对真菌感染的认识,提高重视程度,为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1.3 设计性实验的实施过程1.3.1 介绍实验项目、目的、要求和考核方法项目:我校学生浅部真菌感染情况的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验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4-01T09:09:19.763Z 来源:《学园》2011年02月上旬供稿作者:易弋刘昭明黎娅程谦伟[导读] 本文同时分析了实验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积累了经验。
易弋刘昭明黎娅程谦伟广西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摘要】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实验,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实验的开展过程中通过资料查阅、方案设计、方案评审以及方案实施等步骤,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同时分析了实验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微生物学综合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2-0010-02 一引言
生物工程是由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计算机等学科交叉结合发展而成的一门新兴复合学科,被视为人类21世纪三大前沿学科之一。
在短短的几十年,生物工程学科发展迅速,已成为新世纪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技术之一,而生物工程产业亦逐步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学生毕业后却常常发现工作难找,而用人单位却往往找不到自己所需的人才,出现这类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脱节。
一方面高校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观念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在动手能力、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还远不能满足社会对生物工程领域人才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们也发现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科研素质的重要性。
作为一门新兴技术,生物工程是一门实验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不但是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是当前生物工程专业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实验课,是连接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发酵技术、酶工程等主干课程及其相关实验的枢纽。
此外,由于微生物学实验大多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便于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因此,微生物学实验的改革是生物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近年来,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我系对生物工程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展综合实验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二开展综合性实验的必要性
传统的微生物实验教学模式属于“填鸭式”和“保姆式”的教学,通常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选定实验教材,讲解实验原理、目的、方法和步骤,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实验要求和操作步骤依样画葫芦。
这种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做法,使实验流于形式,效果很差,学生缺乏兴趣,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更不能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而且实验内容侧重于理论教学中经典理论或定律的验证,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很少,知识更新节奏缓慢。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相应的理论课程中,办事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为了改革现有的微生物实验教学模式,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掌握了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后,开展了微生物综合实验。
在综合实验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实验题目,亲自参与资料查阅、方案设计、方案评审、方案实施、实验报告等工作,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微生物实验是一个连续、系统的知识体系,如培养基配置、灭菌、接种、培养、生化性能测定等实验本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但由于传统教学的安排,这些实验都成了一个个独立的项目,失去了内在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开展综合性实验使学生从最简单的洗刷玻璃器皿开始,逐步深入地开展实验,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学的内容及要求,易于学习和记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微生物在农业、工业、食品、医学等领域的实际应用越来越广泛,学生们除了需要掌握微生物的基础实验手段外,还需要具有整体试验的安排能力。
开展综合实验使学生经历了一个类似于科研工作的流程,初步培养了他们从整体上把握实验进展的能力,对提高他们今后的就业竞争力大有益处。
三综合实验的实施步骤
1.选题
教师提前公布拟开展的实验题目,所选题目尽可能与日常生活以及工厂的实际生产相关。
我系根据自身以及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拟定了若干个不同的题目供学生选择,如“不同原料的沼气发酵”、“木薯淀粉酒精浓醪发酵”、“谷氨酸发酵”以及“土壤中酵母菌的分离及其总蛋白的提取”等实验题目。
此类实验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工厂生产工艺的了解。
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实验题目。
为提高学生相互交流的效果,参与每项实验的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以3~5人为宜,并由学生推选组长。
2.方案设计
选题完成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所选实验题目查阅资料,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整理出一条合理的实验路线。
路线制定后,由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路线进行评审,评审的内容包括:路线的正确性、可行性,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方案以及实验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等。
学生根据教师的意见对实验路线进行修改,直至合理。
3.方案实施与完成
最终方案制定后,教师在约定的时间内开放实验室,学生按照制定的路线,逐步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方案实施过程中,每天均应有教师及实验人员值班,一是保障实验室的安全,二是监督学生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具体的实验操作及进展均由学生自己掌握。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实验的目的不只是得到一个好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为了锻炼能力。
出现问题并不是坏事,相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来锻炼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鼓励学生根据问题和现象去查找原因,进行组内讨论,相互启发,分析现象的本质,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动手解决问题。
在实验报告中我们也强调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每次实验报告不能简单地列举实验数据,而必须对实验结果及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当结果不好时,更应要求学生将可能的原因列出,并根据所查阅的资料逐一分析,从而极大地启发他们的思维,增强他们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
四教学总结
在综合实验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较高;遇到问题后,大部分学生都愿意主动查阅资料,认真分析后再与老师交流,并倾向于用自己设计的方案去解决问题;小组内交流的气氛比较热烈,学生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实验,这些现象在以前传统的微生物实验教学中是很难见到的。
不难看出,在综合实验中,学生成为了实验的主体,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发挥,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提高了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结束后的调查中,学生也对开展此类实验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
综合性实验甚至激起了部分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他们表现出了较强烈的愿望,希望加入到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当中。
虽然开展综合性实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教学思维上有种陈旧的观念,认为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辅助部分,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因此,实验教学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在实验教学的起始阶段我们一定要强调实验的重要性,改变学生轻视实验的传统观念,只有学生重视了,我们的实验教学才能有效地开展;(2)由于实验是按组开展,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从头到尾的进行实验操作,如果按个人开展,实验器材和场地又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3)学生多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完成实验,因此容易与教师的时间发生冲突;(4)由于是开放式教学,个别学生组织纪律观念不强,故意不参加实验,通过抄袭来完成实验报告;(5)实验的题目能否与工厂的实际生产进一步相关,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主观的,如实验题目的设置、建立有效的管理方法等;也有客观的,如实验场地和器材的限制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思考和努力改进。
总之,综合性实验给微生物实验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它所表现出来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是一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肖冬光、陈宁、陈叶福. 关于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07(1):65~66 [2]曾月梅.探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之原因及对策[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1):84~85 [3]刘伟、易九桂.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8):44~46 [4]乔长晟、贾士儒、谭之磊、陈宁.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06(3):65~66 [5]江珩、陈守文、喻子牛.以微生物学为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J].微生物学通报,2006(2):172~175 [6]庞启华、黄文芳.综合班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J].微生物学通报,2005(3):135~138 〔责任编辑:冯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