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深层和下颌下区深层解剖
面部局部解剖

脉及其分支
和上/下颌神 经的分支
颞间隙
• 颞浅间隙:位于 • •
颞深筋膜与颞肌 之间。 颞筋膜间隙:位 于颞深筋膜下部 两层之间。 颞深间隙:位于 颞肌(筋膜)与骨 膜之间。
颞间隙
特点:
颞深筋膜致密;
颞肌坚厚;颞鳞
薄,颞部脓肿易
压迫骨质发生骨 髓炎,或穿透颅 内造成脑膜炎
• 腮腺间隙
舌下间隙
境界: 上界为口底粘膜,下界 为下颌舌骨肌及舌骨 舌肌,外侧为下颌骨。 内容: 舌下腺.下颌下腺深部 及导管.舌神经.舌下 神经及舌下动静脉
• 舌深部间隙:
位于舌外肌之 间的间隙。 包括:
颏舌肌间间隙
颏舌肌, 冠状面呈长条形。
颏舌肌间间隙
面部比例及其它关系
• 1 面部水平比例
大三停 小三停 侧三停
• 2 面部垂直比例
五眼
面 部 比 例
黄金比例
• •
美容角 1 鼻额角:125度—135度 2 鼻面角:36度—40度
• 3 鼻唇角:90度—100度 • 4 鼻颏角:120度—132 •
度 5 颏颈角:85度
面部皮肤皱纹线和面部Langer皮肤裂线
Glossopharyngeal n. Vagus n. Accessory n. Hypoglossal n.
Stylopharyngeus m. Styloglossus m. Stylohyoid m. “parotid bed”
5. 腮腺的毗邻 relation of parotid gland
下 颌 后 静 脉
颈 外 动 脉 、 耳 颞 神 经
腮腺表面没有重要结构,仅被以皮肤、浅筋膜及腮腺鞘 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多位于腮腺深面或穿行于腮腺实质
头面部解剖-颌面部间隙

第五节颌面部的间隙颌面部上、下颌骨与周围的肌肉之间、或肌肉与肌肉、肌肉与器官之间,存在着一些潜在间隙,正常情况下,这些间隙中充填着疏松结缔组织,有的间隙还有神经、血管穿行,从而使相邻的间隙彼此通连。
当炎症感染时,可循此途径蔓延,脓液也可溃破筋膜,扩散到邻近的间隙。
一、咬肌间隙咬肌间隙massetericspace(图10-22、23)的前界为咬肌前缘与颊肌;后界为下颌支后缘及腮腺组织;上达颧弓下缘;下抵下颌骨下缘;内侧界为下颌支的外面;外侧界为咬肌及腮腺的深面。
此间隙的前方紧邻下牙槽的第三磨牙,在智齿冠周炎、牙槽脓肿、下颌骨骨髓炎时,可扩散至此间隙。
此间隙的感染向前可扩至颊间隙;向下绕过下颌切迹可扩散至翼颌间隙和颞下窝;经颧弓深侧可至颞窝;向下可扩散至颌下间隙,甚至向后下可扩散至腮腺,导致腮腺脓肿。
二、翼颌间隙pterygomandibularspace(图10-22、23)又称翼下颌间隙,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其前界为颞肌及下颌骨冠突;后界为下颌支后缘与腮腺;内侧界为翼肌及其筋膜;外侧界为下颌支的内板及颞肌内面;上界为翼外肌;下界为下颌支与翼内肌相贴近的夹缝。
图10-21舌咽神经分支间隙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下牙槽动、静脉穿行,下牙槽神经阻滞术即将局麻药物注入此间隙内。
牙源性感染常累及此间隙。
翼颌间隙的感染可向上扩散至颞下窝和翼腭窝;向内沿翼内肌后缘可扩散至咽旁间隙;向下可扩散至下颌后窝。
有时可沿血管神经束向上经卵圆孔蔓延到颅腔。
三、颞下间隙颞下间隙infratemporalspace(图10-22、23)位于翼下颌间隙的上方,前界为上颌骨的后面;后界为茎突及茎突诸肌;内侧为蝶骨翼突外侧板;外侧界为下颌支上份及颧弓;上界抵蝶骨大翼的颞下嵴及颞下面;下界为翼外肌下缘平面。
此间隙在位置上处于颌面部诸间隙的中央,在间隙内有翼丛、上颌动脉及其分支和上、下颌神经的分支通过,从而使颞下间隙与邻近的翼颌间隙、颊间隙、咽旁间隙等相通,并可借眶下裂与眶腔、借卵圆孔和棘孔与颅内相通。
颌下区解剖

口腔医学院
口腔解剖生理教研室
2013-8-27
颌下区解剖
该文件为本人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 编写,请尊重他人劳动,非经本人 认可,请勿抄袭及使用。
天津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王雨生
1
天津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口腔解剖生理教研室
2013-8-27
(一)境界
• • • • •
上:下颌骨下缘; 前下:二腹肌前腹 后下:二腹肌后腹 该文件为本人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 底: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咽上缩肌 编写,请尊重他人劳动,非经本人 认可,请勿抄袭及使用。 颌下间隙: 主要位于颌下三角,为颈深筋膜浅层所形成的 天津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王雨生 腺鞘深浅两层之间的潜在间隙,含有腺体,血 管,神经.淋巴管等,该间隙可以超越颌下三 角范围,并与翼颌间隙,舌下间隙,颏下间隙, 咽旁间隙相通,可以因牙体感染造成该间隙感 染。
腺体毗邻
19
天津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口腔解剖生理教研室
2013-8-27
• B深部:
– 钩绕下颌 舌骨肌后 该文件为本人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 缘,伸至 编写,请尊重他人劳动,非经本人 下颌舌骨 认可,请勿抄袭及使用。 肌与舌骨 舌肌之间, 天津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王雨生 前端接近 舌下腺后 缘。
腺体毗邻
天津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王雨生
颈阔肌切断后需缝合,避免术后收缩瘢痕加宽。—2
9
天津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口腔解剖生理教研室
2013-8-27
3.颈深筋膜浅层
• 下方附于舌骨,向上分为两层,浅层附于下颌 下缘,深层附于下颌骨内斜线,形成颌下间隙; 该文件为本人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 编写,请尊重他人劳动,非经本人 • 颌下间隙上界高于颌下三角上界,双尖牙,磨 认可,请勿抄袭及使用。 牙根尖位于内斜线下方,根尖感染可以波及颌 下间隙, 天津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王雨生 • 去除内容物可见颈深筋膜浅层所形成的颌下腺 鞘深面。
颌下区解剖

导管与腺鞘有疏松结缔组织,易于分离。
开口大,行程长,位置倾斜易发结石,产生阻塞 16
天津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口腔解剖生理教研室
2013-8-27
⑶腺体毗邻:
• A浅部:
– 三面: – a外侧面:下颌骨体内侧面翼内肌下部、面动脉;
–
该文件为本人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 编写,请尊重他人劳动,非经本人 b下面:颈阔肌、颈深筋膜浅层、面神经下颌缘支、 认可,请勿抄袭及使用。
20
天津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口腔解剖生理教研室
2013-8-27
该文件为本人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 编写,请尊重他人劳动,非经本人 认可,请勿抄袭及使用。
天津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王雨生
腺体毗邻
21
天津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口腔解剖生理教研室
2013-8-27
⑷腺体的血供与神经
• A神经:
– 副交感:面神经鼓索神经→舌神经→颌下神经节→ 节后纤维→颌下腺; 该文件为本人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 – 交感:颈上节→颈外动脉分支→腺体; 编写,请尊重他人劳动,非经本人 认可,请勿抄袭及使用。 – 感觉:三叉神经分支舌神经→腺体。
天津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王雨生
颈阔肌切断后需缝合,避免术后收缩瘢痕加宽。—2
9
天津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口腔解剖生理教研室
2013-8-27
3.颈深筋膜浅层
• 下方附于舌骨,向上分为两层,浅层附于下颌 下缘,深层附于下颌骨内斜线,形成颌下间隙; 该文件为本人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 编写,请尊重他人劳动,非经本人 • 颌下间隙上界高于颌下三角上界,双尖牙,磨 认可,请勿抄袭及使用。 牙根尖位于内斜线下方,根尖感染可以波及颌 下间隙, 天津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王雨生 • 去除内容物可见颈深筋膜浅层所形成的颌下腺 鞘深面。
口腔额面部应用解剖及生理

第二节 口腔
第二节 口腔
❖ 口腔的生理功能:
-- 消化、感觉、辅助呼吸、构音和辅助发音。
❖ 口腔的界限:
-- 前壁:上下唇——经口裂通向外界 -- 后界:腭垂、腭咽弓、舌根——通向口咽部 -- 两侧:颊部 -- 上壁:腭 --下壁:舌下及口底
❖ 分界:
-- 口腔前庭及固有口腔
第二节 口腔
一、口腔前庭解剖标志点:
第二节 口腔
舌 背 上 的 乳 头
第二节 口腔
六、口底
第三节 牙体牙周组织
一、牙齿的发育与萌出
牙齿的发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乳牙从胚胎 第2个月开始发生,到3岁多牙根完全形成。恒牙在 胚胎第4~5个月开始发生,到20岁左右才完全形成 。
第三节 牙体牙周组织
牙齿萌出的特点
1.牙齿萌出有一定次序,萌出先后与牙胚发育的先后一致 2.牙齿萌出有比较恒定的时间性,但范围较宽 3.左右同名牙同时岀龈 4.下颌牙萌出略早于上颌的同名牙 5.牙齿数量比较恒定,乳牙共20颗,恒牙28-32颗。
与牙周组织相交通。
第三节 牙体牙周组织
五、牙周组织
1.牙龈 2.牙槽骨 3.牙周膜 4.牙骨质
2.下颌骨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颌内动脉的分支下牙槽动脉, 血供相对比上颌少
第一节 颌面部
下颌骨Leabharlann 下颌体:重要解剖标志:
颏孔
颏结节
下颌骨下缘
上部为牙槽突,内外 骨板均由较厚的骨密 质构成。下缘圆钝坚 实,为下颌骨骨质最 致密处。
第一节 颌面部
下颌骨
下颌支:
重要解剖标志: 下颌孔 髁突 喙突 乙状切迹 下颌角
第一节 颌面部
(三)颧骨
1.左右各一,近似菱形,位于颜面的外上部。为上颌骨与颅 骨间的重要支架,对构成面型起重要作用。分颊面、颞面 和眶面三面。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课件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口腔颌面(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即是
口腔与颌面颈部的统称。 咀嚼和吸吮功能; 吞咽和呕吐功能; 言语功能; 感觉功能; 表情功能; 唾液功能; 呼吸功能。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颜面部皮肤向不同方向形成自然的皮肤皱纹,简 称皮纹。皮纹的方向随年龄增高而有所变化。颌面部 手术切口设计应沿皮纹方向,并选择较隐蔽的区域作 切口,如此伤口愈合后瘢痕相对不明显。
第一节 口 腔
(二)固有口腔及其外表形态: 1.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其范围上为硬腭 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 牙弓,后界为咽门。牙列及牙、牙槽骨及牙龈、 舌、腭、口底等组织器官的表面形态则构成固有 口腔的外表形态。 2.固有口腔的外表形态 主要为牙冠、腭、舌及口 底的外形。
二 、口腔组织器官的解剖生理
(六)腭
腭(palate)腭构成口腔的上界,且将口腔与鼻腔、鼻咽部 分隔开。前份硬腭的骨质部分有两侧上颌骨的腭突和腭骨水平板 组成,口腔面覆盖以致密的粘骨膜组织,后份软腭为可以活动的 肌性部分。
第一节 口 腔
(七)口底
口底(floor of the mouth)又称舌下部,为位于舌体和口底粘
二 、口腔组织器官的解剖生理
(四)咬合关系、牙合与牙弓关系 咀嚼时,下颌骨作不同方向的运动,上、下颌牙 齿发生各种不同方向的接触,这种相互接触的关系称 为咬合关系。临床上,常以正中牙合 作为判断咬合关 系是否正常的基础。
二 、口腔组织器官的解剖生理
(五)舌 舌(tongue)具有味觉功能,还能协调相关的组织器官完成 语言、咀嚼、吞咽等生理功能。
颊位于面部两侧,形成口腔前庭的外侧壁,主要由皮肤、 浅层表情肌、颊脂垫( buccal part of masticatory fat pad)、颊肌和粘膜所构成。颊脂垫与颧后及颞下脂体联为一体, 当感染时,可通过相连的蜂窝组织相互扩散。 颊肌和粘膜之间,有薄层脂肪和粘液腺组织,与颊脂垫不 相连续隔以颊肌,称为颊脂垫,它使口内颊部表面的粘膜形成由 前向后微凸的三角形,其尖端正对翼下颌皱襞(即翼下颌韧带) 前缘,大张口时,此颊脂垫尖略高于下颌支内侧下颌孔的平面, 临牙颈、牙根、牙髓腔
面部解剖图谱

面部解剖图谱
面部肌肉图谱
帽状腱膜
额肌
降眉间肌
皱眉肌
眼轮匝肌(眶部)
眼轮匝肌(眶隔前部)
眼轮匝肌(睑板前部)
鼻肌
上唇鼻翼提肌
上唇提肌
耳前肌
颧小肌
颧大肌
提口角肌
咬肌
颊肌
降鼻中隔肌
笑肌
口轮匝肌
降口角肌
降下唇肌
颏肌
颈阔肌
面部动脉图谱额支
颞浅动脉眶支眶上动脉
滑车上动脉
内眦动脉
颧面部
眶下动脉
面横动脉
面动脉
泪腺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颞浅动脉颈内动脉眼动脉
上颌动脉
面动脉的变异
注: AA-内眦动脉 OA-眼动脉 FA-面动脉 LNA-鼻外侧动脉
鼻部与眼部的动脉交通支
滑车上动脉 滑车上动脉鼻背支
角动脉(鼻唇沟部)
上唇动脉 面动脉
滑车上动脉 皮肤水疱
视网膜 中央动脉
眼动脉
视网膜 动脉阻塞
颈内 动脉
面部浅层脂肪分区。
上颌骨下颌骨解剖形态阐述

上颌骨下颌骨解剖形态阐述哎呀,这可是个大活儿啊!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上颌骨和下颌骨的解剖形态,别看这个话题挺严肃的,但咱们可是要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来讲述哦!那就让我们开始吧!咱们要了解什么是上颌骨和下颌骨。
简单来说,上颌骨就是我们鼻子上面的那块骨头,而下颌骨呢,就是我们咬东西的那块骨头。
这两块骨头可是很重要的哦,它们支撑着我们的面部,让我们能够开口、咀嚼食物等等。
那么,上颌骨和下颌骨的解剖形态是怎样的呢?其实,它们的形状和大小都是差不多的,都是长方形的。
但是,上颌骨比下颌骨要宽一些,因为它上面还要容纳我们的牙齿。
而且,上颌骨的两侧还有一些突起,这些突起叫做上颌磨牙隆起和上颌腭隆起。
这些突起的作用是让我们的牙齿能够更好地咬合在一起。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上颌骨和下颌骨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要说说它们的连接方式了。
其实,上颌骨和下颌骨是通过关节连接在一起的。
这个关节叫做颞下颌关节,它是人类唯一能活动的头颈部关节之一。
这个关节的作用可大了,它不仅能让我们的嘴巴张开、闭合,还能让我们做各种各样的表情呢!除了关节之外,上颌骨和下颌骨之间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结构,那就是韧带。
这些韧带的作用是连接上下颌骨,让它们能够稳定地保持在正确的位置。
如果没有这些韧带的支撑,我们的牙齿可能会跑偏,导致口腔健康问题哦!我们来说说上颌骨和下颌骨的一些常见问题。
比如说,有些人可能会出现牙齿不齐的问题,这就是因为上颌骨和下颌骨的大小不匹配导致的。
另外,有些人可能会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症,这就是因为关节周围的韧带受损或者受到压迫导致的。
这些问题虽然看起来很严重,但只要及时就医,还是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的哦!上颌骨和下颌骨是我们面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支撑着我们的脸庞,还让我们能够正常地进行各种日常活动。
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的上颌骨和下颌骨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ublingual gland
3.Vessels and nerves血管和神经
Lingual N舌神经
Glossopharyngeal N舌咽神经 Submandibular ganglion下颌下神经节
Hypoglossal N舌下神经
1)The chorda tympani N鼓索(含副交感节前纤维,味觉纤维) 2)The greater petrosal N岩大神经(含副交感节前纤维) 3)The stapedial N镫骨肌神经
1) The chorda tympani N鼓索(含副交感节前纤维,味觉纤维)
2)The greater petrosal N岩大神经(含副交感节前纤维)
耳神经节
★Deep Submandiblar region下颌下区深层
1.Muscles of tongue舌肌:均由舌下神经支配
Intrinsic muscles of tongue舌内肌
Styloglossus
茎突舌肌
Hyoglossus
舌骨舌肌
Genioglossus
颏舌肌
2.Sublingual gland舌下腺
Middle meningeal A
Maxillary A
Buccal A Inferior alveolar A
Pterion Epidural hemorrhage
2).Pterygoid venous plexus 翼静脉丛和 Maxillary vein上颌
静脉
翼静脉丛位于 翼外肌周围,由 上颌动脉及其 分支的伴行静 脉组成,其输出 静脉为上颌静 脉
3.Nerves of deep facial region面深层的神经
三叉神经节
V 三叉神经(
Trigeminal nerve)
三叉神经运动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节
管理头面部皮肤、粘膜 、脑膜等的浅、深感觉 和咀嚼肌的运动。
眼神经 (感觉性神经)
额神经 泪腺神经 鼻睫神经
Maxillary nerve (上颌神经 )
(感觉性神经)
① Infraorbital N眶下神经 ② Zygomatic N颧神经 ③ Pterygopalatine N
翼腭神经
④ Superior alveolar N
上牙槽神经:上牙槽前、中、后支
返回
Mandibular nerve (下颌神经 )
(混合性神经)
① Auriculotemporal N
耳颞神经
② Buccal N颊神经
③Lingual N舌神经
④Inferior alveolar N
下牙槽神经→颏神经
⑤ The nerves of masticatory N
咀嚼肌神经
VII Facial nerve(面神经)
起始核:
面神经核 上泌涎核
面部深层和下颌下区深 层解剖
2020年5月17日星期日
★ Temporal region
1.Chaw muscles咀嚼肌
Temporalis 颞肌
闭口肌
Masseter 咬肌
闭口肌
Lateral pterygoid翼外肌
张口肌
Medial pterygoid翼内肌
闭口肌 神经支配:下颌神经上颌神经 (感觉性神经)
上牙槽神经 翼腭神经
经
下牙槽神经
耳颞神经
下颌神经
舌神经
(混合性神经) 颊神经
咀嚼肌神经
ophthalmic nerve (眼神经 )
(感觉性神经)
Frontal N额神经 : supraorbital N眶上神经
supratrochlear滑车上神经
Lacrimal N泪腺神经
Lingual A
舌动脉
孤束核
翼腭神经节 下颌下神经节
膝神经节
分布范围
面肌 泪腺 舌下腺,下颌下腺 舌前2/3味蕾
Facial nerve面神经
①鼓索 (含副交感节前纤维,内脏感觉纤维)
面神经管内分支 ②岩大神经
面
③镫骨肌神经
神
经
分
①颞支
支
颅外分支
②颧支
(穿过腮腺 )
③颊支 ④下颌缘支
⑤颈支
The branches within the facial canal(面神经管分支):
2.Vessels of deep facial region面深层的血管
1). Maxillary A上颌动脉
第一段:在下颌颈内侧 Middle meningeal A脑膜中动脉 Inferior alveolar A下牙槽动脉
第二段:位于翼外肌浅 面或深面。主要供应咀 嚼肌、颊肌。
第三段:位于翼腭窝内 Posterior superior alveolar A上牙槽后动脉 Descending palatine A腭降动脉 Sphenopalatine A蝶腭动脉 Infraorbital A眶下动脉
上泌涎核
膝神经节 岩大神经
翼腭神经节
返回
① ②
③ ④ ⑤
面神经颅外分支
① 颞支 ② 颧支 ③ 颊支 ④ 下颌缘支 ⑤ 颈支
IX Glossopharyngeal N
(舌咽神经 )
颈静脉孔 上神经节 下神经节
耳神经节
起始核:
疑核 下泌涎核
孤束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分布于 :
耳神经节 下神经节 上神经节
Nasocillary N鼻睫神经:
Infratrochlear N滑车下神经 Anterior 、 posterior ethmoidal N筛前、后神经 Long cillary N睫状长神经
额神经 泪腺神经
滑车上神经 眶上神经
鼻睫神经 睫状长神经
滑车下神经 筛前神经 筛后神经
返幻灯片 10回
茎突咽肌 腮腺 舌后1/3粘膜、味蕾、颈动脉窦 耳后皮肤
Glossopharyngeal N
(舌咽神经 )
舌咽 神
经的 分支
Lingual branch舌支
Pharyngeal branch咽支
颈静脉孔 上神经节 下神经节
Tympanic N鼓室神经
Carotid sinus branch颈动脉窦支 Tonsillar branch扁桃体支 Stylopharyngeal branch茎突咽肌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