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计规范》有关变电所安全距离的规定摘录
配电安全距离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预防人身触电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配电设施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检修、试验以及相关安全管理活动。
第三条配电安全距离是指为保证电力设施安全运行,防止人身触电事故发生,根据配电设施的电压等级、类型、运行方式等因素,规定的最小安全距离。
第四条电力企业应当严格执行本规定,加强配电设施的安全管理,确保电力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第二章配电安全距离分类第五条配电安全距离分为以下几类:(一)基本安全距离: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人员、设备与带电部分之间应保持的最小安全距离。
(二)最小安全距离:指在异常工作条件下,人员、设备与带电部分之间应保持的最小安全距离。
(三)特别安全距离:指在特殊工作条件下,人员、设备与带电部分之间应保持的最小安全距离。
第三章配电安全距离标准第六条配电安全距离标准应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一)配电设施的电压等级:电压等级越高,安全距离要求越大。
(二)配电设施的运行方式:运行方式不同,安全距离要求不同。
(三)配电设施的绝缘水平:绝缘水平越高,安全距离要求越小。
(四)配电设施的接地方式:接地方式不同,安全距离要求不同。
第七条以下为配电安全距离标准:(一)低压配电设施:1. 电压等级为220V/380V,基本安全距离为0.7米;2. 电压等级为220V/380V,最小安全距离为1.0米;3. 电压等级为220V/380V,特别安全距离为1.5米。
(二)高压配电设施:1. 电压等级为10kV,基本安全距离为1.5米;2. 电压等级为10kV,最小安全距离为2.5米;3. 电压等级为10kV,特别安全距离为4.0米。
(三)特高压配电设施:1. 电压等级为110kV,基本安全距离为3.0米;2. 电压等级为110kV,最小安全距离为5.0米;3. 电压等级为110kV,特别安全距离为8.0米。
变电所的要求

10KV以下变电所(包括配电室)一、变电所的位置变电所位置的确定应遵照以下原则:1靠近用电负荷中心。
2进线和出线方便。
设备运输方便。
3避免设在有强烈振动设施的附近。
4避免布置在多尘、有腐蚀性气体和有水雾的场所,如冷却塔附近,并应位于多尘、有腐蚀性气体的下风侧和水雾场所冬季盛行风向的上风侧。
5不应设在爆炸危险环境内,且不应设在危险环境的相邻层正上方和正下方。
6 变电所与工艺装置或设备的防火间距(m)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
参见“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13页。
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见本规范附录二、三、四及五。
7 变电所内部的设备之间、建筑物之间及设备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防火净距应符合“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中附录十的规定。
变电所建筑物、构筑物的最低耐火等级和火灾危险性类别见“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附录九。
8适当留有余地。
二、变电所的建筑1变电所一般应设计成一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果电缆较多需要电缆夹层时,二层为控制室及配电室。
一层电缆夹层。
当电缆较少,只需设置电缆沟时,宜采用电缆从电缆沟引上至配电室外墙电缆桥架。
如果配电装置为上出线,电缆可沿柜上方的电缆桥架引至室外。
2长度大于7m的配电室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的两端,长度大于60m时,宜增加个一出口。
成排布置的配电装置其长度大于6m时,其柜(屏)后的通道应设俩个通向本室或其他房间的出口。
低压配电装置俩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尚应增加出口。
位于楼上的配电室应至少设一个通向室外的平台或通道的出口。
配电室应考虑搬运设备的安装孔或门,其尺寸应按最大设备考虑。
当变电所装有3~10KV级开关设备时,一般为2500mm(高)X1800mm(宽)。
变电所的门应符合以下要求:(1)门应向外开启,需要时(如正压室)应自动关闭。
对相邻配电室之间有门时,此门应能双向开启或向低压方向开启。
变电站安全距离问题

变电站安全距离问题一般都是指带电或电线,根据有关规定,建筑物与的如下; 1、垂直距离;1kV以下;2.5米;1-10kV;3米;35kV:4米;电力等级60-110kV:5米;电力等级154-220kV:6米;电力等级330kV:7米;2、:电力线电压等级1kV以下:1米; 电力线电压等级1-10kV:1.5米; 电力线电压等级35kV:3米;电力线电压等级60-110kV:4米; 电力线电压等级154-220kV;5米;电力线电压等级300kV;6米;电力线电压等级500kV:8米。
上述规定是最小距离规定,确保不发生放电事故的距离。
另外,还应该考虑的,但是有关的安全距离,目前没有相应的规定。
国家《管理办法》规定100千伏以上为电磁强辐射工程,第二十条规定:在集中使用大型电磁辐射设备或的周围,按和要求,在规划内不得修建居民住房、幼儿园等敏感建筑。
据了解,目前国家规定100KV以上的供电设施,其建设必须通过环保部门的。
其中环保考察指标主要包括电场、磁场、及噪声四大块内容。
在居民区设立的供电设施,要通过环保,必须达到这些标准:不超过4千伏/米;不超过0.1毫;方面,其中110KV的工程不超过53分贝,500KV的工程不超过55分贝;噪声影响则要求昼间不超过55分贝,夜间不超过45分贝。
只要这几个指标达标,在环保上,对于相关设备与建筑之间的距离没有严格的要求。
不过,据环保部门介绍,我国目前对设备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有一定要求。
比如一般10KV-35KV,要求正面距居民住宅12米以上,侧面8米以上;35KV以上的建设,要求正面距居民住宅15米以上,侧面12米以上;距居民住宅5米以上。
我国目前对设备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有一定要求。
比如一般10KV—35KV变电站,要求正面距居民住宅12米以上,侧面8米以上;35KV以上变电站的建设,要求正面距居民住宅15米以上,侧面12米以上;箱式变电站距居民住宅5米以上。
110KV变电站辐射300米以上,不能建在居民住房、幼儿园等敏感建筑城市里的110kv室内的话,走地下,15米就很安全了。
电气工程中的电气设备安全距离规范要求

电气工程中的电气设备安全距离规范要求电气工程中的电气设备安全距离规范要求,是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电气设备安全距离的标准及其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以及一些常见的安全距离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电气设备安全距离的标准电气设备安全距离的标准主要有两个,分别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和美国国家电气代码(NEC)。
这两个标准规定了电气设备的最小安全距离,以确保人员在操作或维修电气设备时的安全。
IEC标准的安全距离计算公式为:安全距离 = (K1 + K2) ×开关设备的额定电压,其中K1和K2为系数,根据不同电压等级和环境条件而定。
NEC标准的安全距离计算方法与IEC标准略有不同,其根据设备的电压等级和类型,规定了不同的最小安全距离。
二、电气设备安全距离的应用电气设备安全距离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设备安装:在电气设备的安装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设备之间以及设备与墙壁、天花板等周围环境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这样可以避免设备之间的火花或电弧造成意外事故,同时也有利于设备的维护和检修。
2. 人员操作:在设备操作过程中,人员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止触电或其他意外伤害。
人员应该接受相关培训,了解不同设备在不同电压下的安全距离要求,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距离操作设备。
3. 维修与检修:在设备维修与检修过程中,人员需要断开电源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在进行维修与检修操作前,必须确保设备的电源已经切断,并保证周围人员的安全距离。
三、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1. 根据设备的电压等级和类型,参考相应的规范或标准,计算设备的最小安全距离。
2. 考虑到环境因素,如潮湿度、温度等,根据规范或标准中的系数,确定实际的安全距离。
3. 在计算安全距离时,还需要考虑设备可能产生的火花、电弧等特殊情况,以确保安全距离的准确性。
四、安全距离的注意事项1. 选用合适的绝缘材料:在电气设备的设计和安装中,应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绝缘材料,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电气设备及线路间距

第三节间距一、变配电设备间距为了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为了避免车辆或其他器具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为了防止火灾、防止过电压放电和各种短路事故,以及为了方便操作,在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均需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的大小决定于电压的高低、设备的类型、安装的方式等因素。
1.带电体间距①室内配电装置带电体与其他带电体或接地体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不应小于表2-13 所列数值。
当海拔高度超过1000m 时,每升高100m,A值应增加1% ,B、C、D、E 应增加A值的增加值,尺寸A、B、C、D、E 如图2-1所示。
表2-13 室内配电装置的最小安全距离单位:cm①指不同时停电检修情况。
②110kV 数据中,前者指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后者指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图2-1 室内配电装置最小安全距离部位示意②室外配电装置带电体与其他带电体或接地体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不应小于表2-14 所列数值。
当海拔高度超过1000m,每升高100m 时,A值应增加1% ,B、C、D 应增加A值的增加值,尺寸A、B、C、D 如图2-2所示。
图2-2 室外配电装置最小安全距离部位示意2.变压器间距①室内变压器外壳,距门不应小于 1.0m,距墙不应小于0.8m;35kV 及以上的变压器,距门不应小于2m,距墙不应小于 1.5m;变压器二次母线的支架,距地面不应小于 2.3m。
②安装在室外容量320kVA 及以下的柱上变压器底部,距地面不应小于 2.5m;室外变压器与周围的网状遮栏或围墙之间距离应满足变压器运输及维修的便利,有操作地方的宽度应为1.5 ~2m;变压器高压跌开式熔断器对地距离不得低于4.5m,相间距离不应小于0.7m。
二、线路间距1.架空线路①架空线路的挡距大小是根据导线最低点对地面或建筑物垂直距离的要求(即限距)、导线允许应力与弧垂、杆塔高度和地形特点等因素确定的。
干货分享—配电房电气设备布置间距

干货分享—配电房电气设备布置间距一、《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4 配变电装置的布置”1、第4.1.3条:“户内变电所每台油量大于或等千100kg的油浸三相变压器,应设在单独的变压器室内,井应有储油或挡油、排油等防火设施。
”2、第4.2.1条:“室内、外配电装置的最小电气安全净距应符合表4. 2. 1的规定。
”3、第4.2.4条:“油浸变压器外廓与变压器室墙壁和门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4.2.4的规定。
”4、第4.2.7条:“高压配电室内成排布置的高压配电装置,其各种通道的最小宽度,应符合表4.2. 7的规定。
”二、《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4 配电设备的布置”1、第4.2.4条:“成排布置的配电屏,其长度超过6m 时,屏后的通道应设2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通道的两端;当两出口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其间尚应增加出口。
”2、第4.2.5条:“当防护等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lP 代码)》GB 4208规定的IP2X 级时,成排布置的配电屏通道最小宽度应符合表4. 2.5的规定。
”3、第4.2.6条:“配电室通道上方裸带电体距地面的高度不应低于2.5m;当低于2.5m 时,应设置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lP 代码)》GB 4208 规定的IPX XB 级或IP2X 级的遮栏或外护物,遮栏或外护物底部距地面的高度不应低于2.2m。
”4、第4.3.2条:“配电室长度超过7m 时,应设2 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两端。
当配电室双层布置时,楼上配电室的出口应至少设一个通向该层走廊或室外的安全出口。
配电室的门均应向外开启,但通向高压配电室的门应为双向开启门。
”。
电气安全距离国家标准

电气安全距离国家标准电气安全距离是指在电气设备运行时,为了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规定的人体与电气设备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
电气安全距离国家标准是保障人们在使用电气设备时不受电击伤害的重要依据,也是电气设备设计、安装和使用的重要技术指标。
根据《电气安全距离国家标准》,电气设备的安全距离分为工频电压和额定电压两种情况。
对于工频电压,安全距离的计算公式为,S=K√P,其中S为安全距离,K为系数,P为功率。
而对于额定电压,安全距离的计算公式为,S=KU,其中S为安全距离,K为系数,U为额定电压。
这些计算公式的制定是为了在不同情况下能够准确地确定电气设备的安全距离,从而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实际的电气设备设计、安装和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距离要求。
首先,设计人员在设计电气设备时必须根据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安全距离计算,并在设计图纸上明确标注安全距离。
其次,在电气设备的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上标注的安全距离进行安装,确保设备与周围环境和人员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最后,在电气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设备标识上标注的安全距离要求进行操作,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电气安全距离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的要求,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电气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设计人员、安装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应该加强对电气安全距离国家标准的学习和理解,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电气环境。
总之,电气安全距离国家标准是电气设备设计、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的要求,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电气设备事故的发生,确保人们在使用电气设备时不受电击伤害。
希望广大从业人员能够加强对电气安全距离国家标准的学习和理解,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的电气环境,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做出贡献。
论述建筑物内变电所设置原则及距离要求

1. 建筑物内变电所设置原则及距离要求在建筑物内设置变电所是为了满足建筑内部电力需求的也要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建筑物内变电所设置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和距离要求,以确保变电所的安全运行并减少安全隐患。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建筑物内变电所设置原则及距离要求的相关内容。
2. 原则一:安全性建筑物内变电所的设置首要原则是安全性。
变电所作为供电设施,其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建筑物内部的电力系统和使用者都至关重要。
变电所的设置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确保设备的可靠性,避免因电力设备问题而导致的火灾、触电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原则二:合理性建筑物内变电所设置还需要考虑其合理性。
合理的变电所布局可以提高供电效率,减少线路损耗,确保电力的可靠供应。
合理的布局还可以提高设备的容错能力,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减少维护和维修工作的频率和费用。
4. 原则三:便捷性建筑物内变电所设置应考虑其便捷性。
变电所的位置应选择在方便维护和操作的地方,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
变电所的位置也应考虑到日常使用的便利性,避免设备对建筑物其他区域的影响,以确保建筑物内的正常运行。
5. 距离要求除了遵循上述原则外,建筑物内变电所设置还需要满足一定的距离要求。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变电所与建筑物其他区域之间应设置一定的安全距离,以减少因设备故障而引发的安全风险。
通常情况下,变电所距离建筑物的要求为10米以上,变电所与火源、易燃材料等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确保安全。
6. 我对建筑物内变电所设置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建筑物内变电所的设置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电力需求,更重要的是确保安全和可靠。
在设置变电所时,应该充分考虑安全、合理和便捷性,并且严格遵守相关的距离要求。
只有在满足这些基本原则和要求的情况下,建筑物内的变电所才能够稳定、安全地运行,为建筑内部的电力系统提供可靠的支持。
7. 总结建筑物内变电所的设置原则及距离要求是确保建筑内部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力管
和管沟
压缩
空气管
通信
电缆
电力电缆(直埋35kv及以下)
事故
排油管
压力水管
1.0
1.5~3.0
1.5
1.0
1.0
1.0
1.0
自流水管
1.5~3.0
――
1.5
1.5
1.0
1.0
1.0
热力管和管沟
1.5
1.5
――
1.5
2.0
2.0
1.0
压缩空气管
1.0
1.5
1.5
――
1.0
1.0
1.0
通信电缆
1.0
《电气设计规范》有关变电所安全距离的规定摘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35~110kv变电所涉及规范
GB 50059-92
第2.0.3条变电所宜设置不低于2.2m高的实体围墙。城网变电所、工业企业变电所的围墙的高度及形式,应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附录一地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m)
管线名称
压力
水管
自流
1.0
2.0
1.0
――
0.5
1.0
电力电缆(直埋35kv及以下)
1.0
1.0
2.0
1.0
0.5
――
1.0
事故排油管
1.0
1.0
1.0
1.0
1.0
1.0
――
附录二地下管线相互交叉或与道路交叉的最小垂直净距(m)
管线名称
压力
水管
自流
水管
热力管
压缩
空气管
通信电缆(直埋)
电力电缆(直埋35kv及以下)
事故
排油管
明沟
(沟底)
道路
(路面)
压力水管
1.0
1.5~3.0
1.5
1.0
1.0
1.0
1.0
自流水管
1.5~3.0
――
1.5
1.5
1.0
1.0
1.0
热力管和管沟
1.5
1.5
――
1.5
2.0
2.0
1.0
压缩空气管
1.0
1.5
1.5
――
1.0
1.0
1.0
通信电缆
1.0
1.0
2.0
1.0
――
0.5
1.0
电力电缆(直埋35kv及以下)
1.0
1.0
2.0
1.0
0.5
――1.0Fra bibliotek事故排油管1.0
1.0
1.0
1.0
1.0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