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傅雷家书两则》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知识点(人教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知识点(人教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知识点(人教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中学生在学校里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查字典为大家准备了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知识点,欢迎阅读与选择!一、重点字词1.注音。

庸碌(yōng lù) 廓(kuò)然无累灰烬(jìn) 谀(yú)词枘凿(ruì záo) 羲(xī) 掖(yè) 涕泗(sì)横流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2)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3)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2.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3.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4.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傅雷,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本文选自《傅雷家书》。

2.书信包括称呼问候、、祝语(结尾)、署名、日期五部分。

有了查字典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知识点大家感觉是不是方便了很多,那么大家就要及时关注本网站了。

返回查字典首页九年级上册语文故乡知识要点:苏教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学习是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所以就得加油哦!查字典提供了九年级上册语文故乡知识要点,以备借鉴。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两则》学习要点[整理][特约]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两则》学习要点[整理][特约]

北京四中撰稿:王广惠编审:徐冬杰责编:陈为华《傅雷家书两则》学习要点傅雷简介傅雷(1908-1966)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是我国最好的翻译家之一。

"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受政治迫害,夫妇二人于1966年9月含冤而死。

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

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幻灭》等。

罗曼·罗兰4种:即《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弥盖郎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伏尔泰4种:《老实人》《天真汉》《如此世界》《查第格》。

梅里美2种:《嘉尔曼》《高龙巴》。

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傅雷家书》(1981)整理出版后,也为读者所注目。

本文是作者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两封家书。

第一封家书写作的时候是当独生儿子消沉苦闷的时候,第二封家书写作的时间是当儿子喜悦成功的时候。

这两封家书从两个方面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厚情感。

文中,父亲和儿子既有父子之情,又有朋友之谊。

一、学习本文,先通读全文,掌握如下字词。

1、为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重蹈覆辙()涕泗横流()枘凿()凭吊()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庸碌:平庸而无所作为重蹈覆辙:重新沿翻车旧辙走,比喻不重视总结经验,记取教训,再犯以前犯过的错误刻骨铭心:指牢记心底自知之明:能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涕泗横流: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3、词语积累。

惊心动魄刻骨铭心涕泗横流大惊小怪自知之明气吞斗牛重蹈覆辙二、课文内容分析。

1、本文两封家书,各自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封家书主要劝慰儿子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面对困难要学会泰然处之。

第二封家书主要是激励儿子在取得成功的时候,要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追求更高的目标。

2、在这两封家书中,贯穿了一种怎样的内在精神?如何理解这种内在精神?尽管这两封家书内容不太一样,但是其中都贯穿了一种作者倡导的坚强的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7.《傅雷家书两则》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7.《傅雷家书两则》课件

三、傅雷其家——深层次感悟父爱
7.一句话感悟:父爱是什么? • 请用一句话表达:父爱是……
父爱是太阳,即使是在乌云密布的日子 里,我也能感受到他的光芒。
父爱是高山,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 也鼓励我挺直脊梁。
父爱是北斗,即使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 夜里,也能让我辨明方向。
父爱是大树,即使是在烈日炎炎的夏日, 也会为我撑起一片荫凉。
的父亲, 的朋友, 的学者, 的中国人, 的教育家, 的知己……
二 、傅雷其文——品读语言
• 1.有感情地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 积累下来。
例如:比喻说理的句子、蕴涵哲理的句 子、直抒胸臆的句子、整齐划一的句子、启 发心智的句子…
• 2.品读你积累的句子,和同学进行交 流,共同鉴赏傅雷的文采。
二 、傅雷其文——品读语言
他们是心灵的朋友。
朋友的意义:第一在于感情上、精神上的互相理 解与安慰。当傅聪情绪低沉时,可以毫无顾虑地 向父亲倾诉,而父亲并没有高高在上、横加批评, 或者说些教条式的训诫。相反,他能够充分理解 儿子的痛苦,第一尽力地安慰他,让儿子觉得温 暖、放心;然后娓娓而谈,以十分平等的口气给 他提出一些人生的忠告。 朋友的境域:还在于志同道合,互为知音。傅雷 与傅聪对音乐艺术有许多共同的感受可以交流, 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这也是“父子如朋友” 的体现。
傅雷简介
傅雷,中国著名翻译家,上海南汇人。 曾经留学法国。主要译著有《约翰·克利 斯朵夫》、《高老头》、《艺术哲学》等, 另著有《傅雷家书》、《世界美术名作二 十讲》等。傅聪是傅雷的儿子,是钢琴艺 术家。1957年,傅雷被打成右派,傅聪在 国外听说后就没有回国。于是,父子之间 只有通讯,这就是家书——百万读者爱好 的经典家书。但是,家书只有傅雷写寄到 国外的信,却不见儿子从国外写寄回的信。

初中语文课课通 傅雷家书两则知识讲解

初中语文课课通  傅雷家书两则知识讲解

7 傅雷家书两则一、整体感知1、理解词语。

[烦恼〕烦闷苦恼。

〔大惊小怪〕形容对于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

〔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志气,没有作为。

〔廓(kuò)然无累(lěi)〕心胸广阔平静,不为生活名利所累。

〔颓废〕意志消沉,精神委靡。

〔筋斗〕(方言)跟头。

〔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主人公。

他一生与音乐为伴,在生活中到处碰壁,始终是一名孤独的反抗者。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灰烬(jìn)〕物品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

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

〔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

〔凭吊〕对着遗迹、坟墓等怀念(古人或旧事)。

〔涕(tì)泗(sì)横流〕泪水和鼻涕一起流出来,形容情绪极悲或极喜。

泗,鼻涕。

[创(chuāng)痛〕因受伤而感到疼痛或痛苦。

〔不朽〕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

朽,腐烂(多指木头)。

〔谀(yú)词〕同“谀辞”,阿(ē)谀春承的话。

〔扶掖(yè)〕扶持,提携。

〔赤子之心〕初生婴儿的心,比喻纯洁的心。

也指对故土怀有纯真感情之人的心〔相契(qì)〕相投合。

〔复旦〕重新获得光明、新生。

〔气吞斗(dǒu)牛〕气势可吞下斗、牛二星宿(xiù)。

形容气魄很大。

〔枘凿(ruìzáo)〕“方枘圆凿”的略语。

方榫(sǔn)头,圆榫眼,二者合不到一起,比喻两不相容。

枘,榫头。

凿,榫眼。

[羲(xī)皇上人〕羲皇,指代羲氏。

古人想像伏羲氏时代的人都无所事事,恬淡闲适。

羲皇上人,文中的意思是成了伏羲氏时代的人。

〔垂手〕表示无所事事,无为。

2、句子理解。

A、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句解:安慰傅聪,向父母诉苦是人之常情,遭遇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谁也难免。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傅雷家书两则》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是傅雷给儿子傅聪和傅敏写的两封家书。

这两封家书体现了傅雷作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教育,同时也展示了他作为音乐评论家的专业素养和对艺术的热爱。

课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傅雷的教育理念,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对于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应该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把握。

但是,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傅雷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观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文中的专业音乐术语和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多,也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傅雷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观。

2.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傅雷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观。

2.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理解文中的专业音乐术语和文化背景知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傅雷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观。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3.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音乐和图片等资料,为学生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和相关音乐、图片等资料。

2.教学PPT或者黑板。

3.学生阅读材料和思考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傅雷的钢琴曲,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傅雷的背景和课文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傅雷的父爱和教育理念。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对一些生僻的字词进行解释,对一些专业音乐术语和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补充。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语文课文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语文课文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语文课文教案《傅雷家书两则》教案语文课文1.1 课文背景1.1.1 《傅雷家书两则》是傅雷先生写给儿子傅聪和傅敏的家信,体现了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关爱和期望。

1.1.2 课文选自《傅雷家书》一书,该书是傅雷先生给儿子们的家信集,具有很高的文学和教育价值。

1.1.3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傅雷先生的家庭教育理念,以及他对子女成长道路的指导。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2.1.1 第一则家书主要讲述了傅雷对儿子傅聪音乐事业的关心和指导。

2.1.2 第二则家书主要讲述了傅雷对儿子傅敏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

2.1.3 两则家书都体现了傅雷对子女的爱和期望,以及对他们的严格要求。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与理解3.1.1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傅雷先生对子女的关爱和期望。

3.1.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入理解傅雷与子女的沟通交流。

3.1.3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傅雷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傅雷的教育理念。

4.1.2 学生能够熟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4.1.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口语表达。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傅雷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运用。

5.1.2 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5.1.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5.2 教学重点5.2.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和理解。

5.2.2 学生对傅雷教育理念的把握和学习。

5.2.3 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学PPT6.1.1 制作涵盖课文内容、傅雷简介、家书背景等PPT,用于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6.1.2 PPT中插入相关图片、音乐等元素,增强课堂氛围。

6.1.3 PPT设计简洁明了,字体大小适中,方便学生观看。

七、教学过程7.1 课堂导入7.1.1 教师播放傅雷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对其有一定了解。

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课文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课文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课文知
识点整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课文知识点整理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庸碌yōng、lù廓kuò然无累灰烬jìn
谀yú词枘凿ruìzáo羲xī扶掖yè涕泗sì横流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2)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
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3)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
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人—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
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2、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3、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4、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傅雷,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本文选自《傅雷家书》。

2、书信包括称呼问候、正文、祝语(结尾)、署名、日期等五部分。

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课件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课件人教版

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怎么理解“赤子之 心”?
赤子之心,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峰。而这种 心灵的纯洁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
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第一封信:希望儿子能正确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
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保持心态的平衡,冷静客观地分 析事理,正视现实。
第一则 1954年10月2日
如和风细雨、款 款相慰的鼓励。
儿子消沉苦闷时
劝慰儿子如何正确地面对感 情的创伤,泰然处之,保持 心态的平衡,冷静客观地分 析事理,正视现实。
第二则 1955年1月26日
满怀欣喜、激情洋 溢的勉励。
儿子欣喜成功时
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 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正确对待成功。
理解坚强
• 两封信中都提到了“坚强”,你能找到信中对“坚强” 内涵的直接解说吗?
总结:在傅雷看来,坚强,即是能够面对人生的挫折,
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面对掌声、赞美,用一种平和 的心态,做到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 • 理解:1.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 2.在胜利面前能冷静,不被冲昏头脑。
第二封信:希望儿子在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
簇拥的时候,仍然保持谦卑,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总之,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 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 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傅雷家书两则
一、作者简介 傅雷(1908—1966),翻译家、文艺评论 家。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市南汇县人。20年 代初曾在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读书,因 反迷信反宗教,言论激烈,被学校开除。“五 卅”运动时,他参加在街头的讲演游行。北伐 战争时他又参加大同大学附中学潮,在国民党 反动派逮捕的威胁和恐吓之下,被寡母强迫避 离乡下。1927年冬离沪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 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1931年 春访问意大利时,曾在罗马演讲过《国民军北 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猛烈抨击北洋军 阀的反动统治。留学期间游历瑞士、比利时、 意大利等国。1931年秋回国后,即致力于法国 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 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文化大革命”期 间,因受政治迫害,夫妇二人于1966年9月含 冤而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雷家书两则》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傅雷(1908—1966)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是我国最好的翻译家之一。

“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受政治迫害,夫妇二人于1966年9月含冤而死。

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

其中巴尔扎克的占15种: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幻灭》等。

罗曼·罗兰的4种:即《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伏尔泰的4种:《老实人》《天真汉》《如此世界》《查第格》。

梅里美的2种:《嘉尔曼》《高龙巴》。

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傅雷家书》(1981)整理出版后,也为读者所注目。

《傅雷家书》为傅雷及夫人朱梅馥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时间为1954年至1966年6月。

12年的通信时间中,信的数量有180多封,这些“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雅,又微妙又率真”的信件,起先是父亲给儿子的训诫,中途是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最后是两位艺术家之间平等的交流。

知识积累1.消沉:情绪低落。

2.大惊小怪:形容对于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

3.发泄:尽量发出(不满情绪)。

4.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志气,没有作为。

5.廓然无累:空旷广阔,没有一点累赘。

6.颓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

7.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8.借鉴:跟别的人或事相对照,以便取长补短或吸取教训。

9.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

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10.正视: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不躲避,不敷衍。

11.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

12.侵蚀.(shí):暗中一点一点地侵占。

13.灰烬.(jìn):物品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

14.感触万端:因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很多种思想情绪。

15.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

16.凭吊:对着遗迹、坟墓等怀念(古人或旧事)。

17.涕泗.(sì)横流:涕,眼泪。

泗,鼻涕。

眼泪和鼻涕流了满面,比喻悲伤和感动的程度极深。

18.抚慰:安慰。

19.发扬光大:发展提倡,使日益盛大。

20.传布:传播。

21.谀.(yú)词:阿谀奉承的话。

也作谀辞。

22.自知之明:了解自己(多指缺点)了解得透彻的能力。

23.谦卑:谦虚,不自高自大。

24.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

25.扶掖.(yè):扶持,提携。

26.赤子之心:比喻纯洁的心。

27.气吞斗牛:斗牛,北斗星和牵牛星,泛指天空。

气势大得可以吞没天空。

形容气势很盛。

28.枘凿..(ru ì z áo ):“方枘圆凿”的略语。

方榫头,圆榫眼,二者合不到一起,比喻两不相容。

枘,榫头。

凿,榫眼。

29.日以继夜:白天接着晚上,形容日夜不停。

30.羲皇上人:羲皇,指伏羲氏。

古人想像伏羲氏时代的人都无所事事,恬淡闲适。

羲皇上人,意思是成了伏羲氏时代的人。

31.垂手:表示无所事事,无为。

考题例析1.(2015•四川南充中考)下列关于名著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汇编,它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读者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B .《海底两万里》的主人公康塞尔热衷于航海,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环球探险旅行,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C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重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例如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楚蔑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对全世界的一代代青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使我们记住了那位具有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不屈服于命运,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战士保尔。

2.(2015•贵州黔南州中考)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威尼斯商人》中,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让人毛骨悚然。

B .杨修是曹操帐下的行军主簿,因过于恃才放旷,招致杀身之祸。

C .《傅雷家书》中传递的是一份动人的舐犊之情。

D .《观潮》全文两百余字,却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解析:1. 此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名著情节的识记。

答案为B 。

要求学生对教材要求的名著阅读篇目熟读熟记,对小说主要情节清楚明白,不互相混淆。

大人国小人国是《格列佛游记》里的情节。

2.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答案是A 。

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感情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A “毛骨悚然”指毛发竖起,脊骨透寒,形容非常恐惧惊骇。

不符合语境。

课文讲解理解主旨这两封家书是傅雷写给在国外学习音乐的儿子傅聪的,一封是在儿子遭受挫折精神消沉之时写的。

另一封是在儿子音乐会获得成功时写的。

这两封信集中反映了傅雷的教子观:胜不骄败不馁。

也表达了他的一片爱子之情。

理清结构打消儿子向父母发泄苦闷的顾虑告诉儿子人生总有高潮与低潮 相信儿子会很好地对待生活中的痛苦 赞扬儿子在成功面前有自知之明 希望儿子永远保持赤子之心盼望儿子做新中国的“钟声”第一则 第二则傅雷家书两则 胜不骄,败不馁写作特色1.本文语言含蓄。

作者作为一名儒家文化浸染下的中国知识分子,其语言风格以“含蓄”为主。

“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并不直接点出事情,而是从自己、从克利斯朵夫身上说开去,让儿子从别人身上吸取养料和教训。

说到处理往事时,也是用了这样一个含蓄的比喻:“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写出了所有过来人回首往事时那种无法直言的情怀。

2.使用生动的比喻,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

为了说明控制情绪的重要性用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

把握重点1.如何理解文章中“赤子之心”与“孤独”?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的感情。

但是在现实中,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往往并不如意,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

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会感到精神的孤独!2.如何理解“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文中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也与之相像;又说“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那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

3.“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ruin,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是怎样一种情绪?这句话意在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

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

只余下万千感慨,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这就是我们对待往事应有的心态。

4.“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孤独的赤子创造的是什么样的世界?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剔除私心杂念,远离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

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高清课堂:《傅雷家书两则》给我的启示PPT15】5.在这两封家书中,贯穿了一种怎样的内在精神?如何理解这种内在精神?尽管这两封家书内容不太一样,但是其中都贯穿了一种作者倡导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种坚强的精神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在遇到困难时,要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二是在取得成功时,要戒骄戒躁,争取更大的成功。

拓展阅读记傅雷杨绛抗战末期、胜利前夕,钱钟书和我在宋淇先生家初次会见傅雷和朱梅馥夫妇。

我们和傅雷家住得很近,晚饭后经常到他家去夜谈。

那时候知识分子在沦陷的上海,日子不好过,真不知“长夜漫漫何时旦”。

但我们还年轻,有的是希望和信心,只待熬过黎明前的黑暗,就想看到云开日出。

我们和其他朋友聚在傅雷家朴素幽雅的客厅里各抒己见,也好比开开窗子,通通空气,破一破日常生活里的沉闷苦恼。

到如今,每回顾那一段灰黯的岁月,就会记起傅雷家的夜谈。

说起傅雷,总不免说到他的严肃。

其实他并不是一味板着脸的人。

我闭上眼,最先浮现在眼前的,却是个含笑的傅雷,他两手捧着个烟斗,待要放到嘴里去抽,又拿出来,眼里是笑,嘴边是笑,满脸是笑。

这也许因为我在他家客厅里、坐在他对面的时候,他听着钟书说话,经常是这副笑容。

傅雷只是不轻易笑;可是他笑的时候,好像在品尝自己的笑,觉得津津有味。

也许钟书是唯一敢当众打趣他的人。

他家另一位常客是陈西禾同志。

一次钟书为某一件事打趣傅雷。

西禾急得满面尴尬,直向钟书递眼色;事后他犹有余悸,怪钟书“胡闹”。

可是傅雷并没有发火。

他带几分不好意思,随着大家笑了;傅雷还是有幽默的。

傅雷的严肃确是严肃到十分,表现了一个地道的傅雷。

他自己可以笑,他的笑脸只许朋友看。

在他的孩子面前,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严父。

阿聪、阿敏那时候还是一对小顽童,只想赖在客厅里听大人说话。

大人说的话,也许孩子不宜听,因为他们的理解不同,傅雷严格禁止他们旁听。

有一次,客厅里谈得热闹,阵阵笑声,傅雷自己也正笑得高兴。

忽然他灵机一动,蹑足走到通往楼梯的门旁,把门一开,只见门后哥哥弟弟背着脸并坐在门槛后面的台阶上,正缩着脖子笑呢。

傅雷一声呵斥,两个孩子在登登一阵凌乱的脚步声里逃跑上楼。

梅馥忙赶了上去。

在傅雷前,她是抢先去责骂儿子;在儿子前,她却是挡了爸爸的盛怒,自己温言告诫。

等他们俩回来,客厅里渐渐恢复了当初的气氛。

但过了一会儿,在笑声中,傅雷又突然过去开那扇门,阿聪、阿敏依然鬼头鬼脑并坐原处偷听。

这回傅雷可冒火了,梅馥也起不了中和作用。

只听得傅雷厉声喝斥,夹杂着梅馥的调解和责怪;一个孩子想是哭了,另一个还想为自己辩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