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pdf

合集下载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一、背景介绍基本农田是指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根据农田质量、生产潜力、土地利用结构、农业发展需求等因素划定的具有重要农业功能和保护意义的农田。

基本农田的划定对于合理调控土地资源的利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维护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地区的基本农田面临着被非农业建设侵占的风险,致使基本农田的保护形势严峻。

因此,补划基本农田成为保护基本农田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补划技术方案的制定原则补划技术方案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法合规原则补划行为应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合法、公正、公开的原则。

2. 保护为主原则补划工作应以保护基本农田为核心任务,确保基本农田的面积和质量不受损害。

3. 客观科学原则补划技术方案应基于科学的调查研究,确保划定结果客观、科学、可信。

4. 综合考虑原则补划技术方案应综合考虑土地质量、农业生产潜力、土地利用结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因素,确保补划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

三、补划技术方案的实施步骤1. 数据收集和整理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基础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评价数据、农业生产潜力评估数据等。

2. 制定补划指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补划的基本原则和指标,确定补划的范围、面积、位置等。

3. 制定划定方案根据补划指标和数据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划定方案,包括基本农田的划定范围、补划的方式和步骤等。

4. 实施补划工作按照划定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补划工作,确保补划过程的公正、公开和合法。

5. 公示和审核完成补划工作后,进行公示和审核,接受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的监督和评价,确保补划结果的透明和可信。

四、补划技术方案的效果评估补划技术方案实施后,应进行效果评估,包括对基本农田保护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对农业生产潜力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评估等。

五、技术方案的可持续性保障为了确保补划技术方案的可持续性,需要加强对基本农田的长期监管和保护,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农地执法和监管力度,完善农地用途变更审批机制,加强对违规农业建设的惩处等。

pdf 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

pdf 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

pdf 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PDF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成为了农村建设的重要议题。

永久基本农田是国家对农田资源进行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其调整方案制定对于维护农田资源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二、调整目的1. 确保永久基本农田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障农业生产能力;2.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田利用效率;3. 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调整原则1. 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征求当地农民和村民的意见;2. 依法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严格按照规划纲要进行调整;3. 综合考虑农田资源的优势与劣势,科学合理布局农田用地。

四、调整范围本次调整主要涉及农村耕地、水田、园地等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约占该县总耕地面积的30%。

五、调整流程1. 制定调整规划:通过对农田资源进行综合评估,确定调整范围和标准;2. 征求意见:向当地政府、农业专家、农民合作社等机构征求意见,形成初步调整方案;3. 公开征询:公开征询村民和农民的意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细化调整方案;4. 最终确定:经过专家评审和政府批准,最终确定调整方案。

六、调整措施1. 合理规划农田用地结构,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2. 优化耕地质量,进行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工程;3. 推广高效农业技术,提高农田产量和质量;4. 加强对永久基本农田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七、调整效果1. 农田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粮食产量稳步增长;2. 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3. 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田资源保护意识增强。

八、总结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的制定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政府、专家、农民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我们将继续不断完善调整方案,保障农田资源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利用,推进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

【字数:449】以上就是关于PDF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的详细介绍,希望这份方案能够有效保护农田资源,促进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

《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方案》

《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方案》

《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方案》目录一、前言 (2)1. 工作背景 (2)2. 工作意义 (3)3. 工作目标 (4)二、调整划定原则 (5)1. 坚持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决策部署 (6)2.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 (7)3. 坚持科学规划、精准划定的原則 (8)三、调整划定任务 (9)1. 明确永久基本农田总规模和定位 (10)2. 界定永久基本农田权利 (11)3.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管理责任 (12)四、调整划定工作方案 (13)五、监督管理 (15)1.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16)2. 加强制度建设 (17)3. 加强资金管理 (18)六、工作保障 (19)1. 明确责任主体 (20)2. 加强组织领导 (21)3. 加大宣传力度 (22)七、预期效果 (23)八、附件 (24)1. 相关法律法规清单 (25)2. 数据调查报告 (25)3. 方案实施方案 (26)4. 其他相关附件 (27)一、前言前言。

紧密结合我区实际,依据农业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旨在通过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提高农田利用效率,促进合理布局和集约化经营,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受损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1. 工作背景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强调守住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于严格保护耕地资源、优化调整生产布局、提升土地资源效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永久基本农田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底线,其调整划定工作遵循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旨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障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在此背景下,开展《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方案》是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与提升土地资源管理水平的决策部署,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农业体系的必要举措。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1. 引言基本农田划定是保护农田资源,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原先划定的基本农田可能存在质量不高、利用率低等问题,需要进行补划工作。

本技术方案旨在提供补划基本农田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方法,保证补划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 技术方案概述2.1 目标本技术方案的目标是补划基本农田,确保划定的农田质量高、利用率高,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2 原则基本农田的补划应遵循以下原则:•合法合规: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补划过程合法合规。

•公平公正:依据科学、公正、公平原则,确保每块农田的补划权益得到公正保护。

•科学精准:运用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确保补划结果准确可靠。

•综合考虑:补划应考虑农田的土地质量、区域环境、农业产能等因素,综合分析决策。

2.3 方法本技术方案的主要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收集相关地理信息、土地利用数据、农田质量评估数据等。

•空间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建模。

•决策支持:利用决策支持系统(DSS)等工具,辅助决策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方案:根据综合分析结果,制定基本农田补划方案。

3. 技术方案详述3.1 数据收集补划基本农田的第一步是收集相关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地形地貌、水系分布等。

•土地利用数据:包括已有农田、建设用地、生态保护地等。

•农田质量评估数据:包括土壤质地、物理化学性质、农作物适宜性等。

3.2 空间分析收集完相关数据后,进行空间分析是补划基本农田的重要步骤之一。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地类划分:对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类,将农田区域、建设用地区域等进行区分。

•农田评价:利用农田质量评估数据,对农田进行评价,分为优质农田、一般农田等。

•农田条件综合分析:将地理信息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农田质量评估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补划的基本农田范围。

3.3 决策支持空间分析结果是补划基本农田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最终的决策需要考虑更多因素。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是指政府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村生态环境等目的,对农田进行划定、管理的一套工作计划和方法。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可能存在差异,以下是一般性的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
1.法律法规依据:工作方案通常明确基本农田划定的法律法规依据,包括国家、地区或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法规、规章等。

2.划定标准和原则:规定基本农田划定的标准和原则,例如考虑土地的肥沃程度、农业生产能力、水资源等因素,确保划定的基本农田能够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作用。

3.技术方法和工具:说明用于基本农田划定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包括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勘测量等现代技术手段。

这些技术能够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帮助确定农田的边界和范围。

4.参与主体和责任分工:确定参与基本农田划定的各个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农业专家等,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分工。

5.公众参与和沟通机制:规划公众参与的方式,例如举行听证会、征求意见等,确保农民和其他相关利益方对基本农田划定过程有参与和了解的机会。

6.划定结果的公示和监测:设定基本农田划定结果的公示机制,公布划定的基本农田地图等信息。

同时,建立监测机制,对基本农田的使用和变化进行定期监测。

7.违法违规处罚措施:明确对基本农田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以确保划定的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8.划定期限和调整机制:规定基本农田划定的时间周期,以及有关需要调整的情况下的程序和机制。

9.技术培训和支持:提供相关技术培训和支持,以提高参与划定工作的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划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基本农田整改补划和储备区划定技术文件

基本农田整改补划和储备区划定技术文件

基本农田整改补划和储备区划定技术文件1、项目区概况泾阳县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风大少雨干旱,夏季温热短促,雨热同季,秋季气温变化迅速,易旱霜,小气候特征明显,冬季漫长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4.6℃,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6.9℃,极端最低气温达-36.4℃;最热月平均气温22.9℃,极端最高气温达41.5℃。

降水量西北多,东南少,年平均降水量469.8毫米。

年平均温度55%,最小相对湿度为0%。

无霜期比较短,年平均无霜期148天。

全年日照2661.1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9.8%。

年平均风速每秒2.9米,最多风向为西北风。

年平均蒸发量1503.4毫米,大于等于10℃活动积温平均在2774.8℃。

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霜冻、雷暴等自然灾害,尤以干旱严重。

2、技术依据《关于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通知》(国土资规〔2018〕1号)《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1号)《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19]343号)《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TD/T 1055-2019)《黑泾阳省自然资源厅黑泾阳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转发《关于严格落实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黑自然资函[2019]48号)《黑泾阳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黑自然资函[2019]302号)《黑泾阳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全面推进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工作任务的通知》(黑自然资函[2019]179号)《齐齐哈尔市自然资源局关于切实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工作任务的通知》(齐自然资发[2019]23号)《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定》(TD/T 1055-2019)《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32-2011)《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2019版)《永久基本农田质量检查细则(2019版)》《储备区数据质量检查细则》3、技术方案及技术流程按照《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1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在全面梳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基础上,对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进行更新完善,同时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数据库。

pdf 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

pdf 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

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一、调整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对永久基本农田的调整和修改。

永久基本农田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而确定的不得以其他方式占用的耕地。

二、调整原则1. 必须确保粮食安全:调整永久基本农田必须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任何影响或威胁粮食生产的行为都将被严格禁止。

2. 依法依规:调整行为必须依法依规进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壤保护规划等相关要求。

3. 科学合理:调整方案必须科学合理,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环境条件,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三、调整依据1. 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

2. 规划计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土壤保护规划等。

3. 实际情况:包括当地资源环境条件、农业生产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等。

四、调整程序1. 提出申请:由相关单位或个人向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永久基本农田调整申请。

2. 现场勘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对申请地进行现场勘查,核实情况。

3. 编制方案:根据现场勘查情况,编制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并公示征求意见。

4. 方案审批:调整方案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5. 组织实施: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调整方案的实施,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6. 验收总结:调整方案实施完毕后,组织验收,并进行总结评估。

五、调整内容1. 调整范围:明确调整的具体区域范围。

2. 调整方式:明确是整体调整还是部分调整,以及具体的调整方式。

3. 调整后的用途:明确调整后土地的用途和使用方式。

4. 补偿安置:明确对受影响农户的补偿和安置措施。

5. 监管措施:明确调整后对土地的监管措施和管理责任。

六、调整后监管1.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对调整后的永久基本农田进行监管,确保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

2. 对违反监管要求的单位或个人,将依法进行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毛斐然)

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毛斐然)

目录1、总体实施规划方案 (1)1.1项目背景 (1)1.2工作任务 (2)1.3技术依据 (2)1.4基本农田划定的原则 (3)1.4.1依法依规,规范划定 (3)1.4.2确保数量,提升质量 (4)1.4.3稳定布局,明确条件 (4)1.4.4落地到户,责任到人 (4)1.4.5图、数实地一致 (4)1.5技术方法与要求 (5)1.5.1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法 (5)1.5.2技术要求 (5)1.6工作流程 (6)1.6.1收集资料 (6)1.6.2外业核查 (7)1.6.3编制划定方案 (7)1.6.4征求意见,修改方案 (7)1.6.5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8)1.6.6编制、生成成果 (8)1.6.7提交成果 (8)1.6.8成果验收 (9)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9)2.1项目进度安排 (9)2.1.1资料收集阶段(5天) (9)2.1.2数据分析阶段(5天) (9)2.1.3现场勘查阶段(5天) (10)2.1.4编制初步划定方案阶段(5天) (10)2.1.5征求意见,修改方案阶段(10天) (10)2.1.6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阶段(30天) (10)2.1.7编制成果阶段(25天) (10)2.1.8成果验收和上报阶段(5天) (10)2.2进度保证措施 (11)2.2.1从技术上保证 (11)2.2.2从软、硬件设备上保证 (11)2.2.3从质量上保证 (11)3、人员与设备配置 (11)3.1技术力量及劳动力计划 (11)3.2拟投入本项目的仪器、设备计划 (12)4、质量安全措施计划 (13)4.1保证质量目标的措施 (14)4.1.1成立领导小组 (14)4.1.2成立技术指导小组 (14)4.1.3严格项目检查制度 (14)4.2保证安全文明作业目标的措施 (14)4.2.1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14)4.2.2保证仪器设备安全使用 (15)4.2.3数据安全 (15)5、服务承诺情况、后续跟踪管理情况 (15)5.1质量承诺 (15)5.2进度承诺 (15)5.3后续跟踪管理 (15)1、总体实施规划方案1.1项目背景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的要求,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先后下达《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和《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等相关文件,要求各地要充分应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以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全面把握并衔接好基本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成果验收和报备等关键环节,切实加强和完善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1、项目概况2、项目目的和任务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目的是:为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与责任,实行基本农田永久保护,规范基本农田划定与补划工作。

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任务是:(1)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进行基本农田划定(2)对基本农田建设占用或减少情况,进行基本农田补划。

(3)实时记录基本农田日常变化信息,进行基本农田年度更新、统计与汇总。

(4)查清质量等级情况,落实保护责任,设立保护标志。

(5)建立并更新基本农田数据库。

3、作业依据1、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2、GB/T 19231-2003 土地基本术语3、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4、TD/T 1004-2003 农用地分等规程5、TD/T 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6、TD/T 1016-2007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7、TD/T 1017-200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8、TD/T 1019-200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9、TD/T 1024-2010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0、TD/T 1025-2010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4、技术方法4.1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法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基础,对已有基本农田保护成果进行核实、认定;利用GIS技术在核实、认定后的基本农田保护成果上叠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综合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边界,对其进行编号、记录;提取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内对应的地类图斑作为基本农田图斑数据,获取地类等现状信息;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逐图斑落实基本农田质量等级信息;依规范要求录入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与基本农田图斑属性;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农用地分等成果三者均应采用最新的数据,并尽可能统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的转换和处理。

4.2基本农田补划技术方法以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为基础,将依法批准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或其他原因造成基本农田减少的范围展绘在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上,确定占用或减少基本农田的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等信息;按照补划基本农田的要求,依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及农用地分等成果,综合选取补划为基本农田的耕地地块;编制基本农田补划成果。

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的批准文件或违法用地的认定文件,以及灾毁认定和生态退耕批准文件采用的数据格式、数学基础与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的转换、纠正。

5、基本农田划定5.1技术流程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分为工作准备、方案编制与论证、组织实施、验收报备四个阶段,具体技术流程与内容见图1。

图1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流程图5.1.1 工作准备5.1.1.1 基础资料收集基础资料包括:a)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已有基本农田保护成果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扫描矢量化套合判读转绘数据转换套合综合分析基本农田划定部门核实、认定方案论证与报批调出基本农田组织实施调入基本农田落实保护责任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设立保护标志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农用地分等成果核实、认定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确定拟调出基本农田的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确定拟调入基本农田的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实地核实成果检验验收报备——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数据库、文本及说明;——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调整有关成果和审批资料。

b)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

c) 基本农田划定资料——图件资料: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表册资料:基本农田面积统计表、汇总表,基本农田台账等表册;——数据库资料:基本农田数据库;——文字资料:基本农田划定的相关文字资料。

d) 农用地分等资料——农用地分等成果图件、数据库及相关技术报告。

e)其他土地管理相关资料——建设项目依法占用基本农田的用地审批资料;——涉及基本农田的生态退耕及灾毁资料;——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相关资料。

5.1.1.2 核实认定应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建立已有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对应关系,将基本农田保护专题信息落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上,由基本农田划定部门进行核实、认定;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确定拟调出、调入的地块,并到实地勘察,应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核实拟调出、调入基本农田的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等现状信息。

5.1.2 划定方案的编制与论证5.1.2.1 划定方案的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方案由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农业部门编制。

包括:a)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包括:划定方案文本及说明;拟划定的地块清单(含地块坐落、片(块)编号、地类、面积、质量等级信息等);涉及划定的相关图件;划定前、后的基本农田汇总表等。

b)相关附件包括:划定地块的实地勘验报告;专家论证意见;相关部门意见;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数据库、文本及说明;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调整审批资料与有关成果;跨县易地补划基本农田的,提供双方签订的相关协议;其他必要附件等。

5.1.2.2 划定方案论证对于基本农田划定方案,从组织、经济、技术、公众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征求村民意见,取得相关权益人同意,做好与相关方面的协调。

经反复协调仍有异议的,提交县级人民政府审定。

5.1.3 划定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照经审批通过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案,根据划定的技术方法与技术要求开展划定工作,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及时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建立、更新数据库、图件、表册等基本农田相关资料,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

5.1.4 划定成果的验收与报备5.1.4.1 成果验收按照规定的批准权限,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农业部门验收。

5.1.4.2 成果报备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经验收合格后,由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逐级备案。

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备案资料的审核和监督。

5.2工作要求5.2.1 划定要求划定后的基本农田土地利用现状应为耕地,并满足以下要求:a) 应当划定为基本农田的耕地——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措施的耕地,正在改造或已列入改造规划的中、低产田。

——蔬菜生产基地内的耕地;——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b) 优先划定为基本农田的耕地——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周边的耕地;——水田、水浇地等高等级耕地、集中连片耕地、已验收合格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的优质耕地等。

c) 禁止划定为基本农田的耕地——地形坡度大于25度或田面坡度大于15度的耕地、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耕地;——规划期内预期开发为耕地的未利用地和水域、预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建设用地、预期调整为耕地的其他农用地等;——规划期内已列入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项目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河)的耕地。

5.2.2 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边界确定依据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和分区布局,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边界。

其边界利用明显的线状地物或河川、山脊、林带等自然、人工地物界线,兼顾行政、权属界线。

5.2.3 质量评价在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基础上利用已有的农用地分等成果,逐一落实基本农田图斑对应的质量等级信息,并作相应记录。

在划定过程中,应综合评价调出、调入基本农田的质量等级信息,调入基本农田各图斑的平均等指数应大于调出基本农田各图斑的平均等指数,确保调入基本农田的平均质量等级高于调出基本农田的平均质量等级。

平均等指数计算公式:ni ini iiS S K K 111nj jnj j jS S K K 1122K ≥1K 式中:K1 ——调出基本农田的平均等指数;K2 ——调入基本农田的耕地的平均等指数;Ki ——第i 个调出基本农田图斑的等指数;Si ——第i 个调出基本农田图斑的面积; Kj ——第j 个调入基本农田图斑的等指数;Sj ——第j 个调入基本农田图斑的面积。

根据平均等指数,按照农用地分等确定的等级划分标准,确定调出、调入基本农田的平均质量等级。

5.2.4 基本农田编号基本农田按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和基本农田图斑进行编号,其中: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为“12位行政村代码+4位保护片(块)号”组成,基本农田图斑编号为“16位保护片(块)编号+4位基本农田图斑号”组成。

5.2.5 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的落实将划定后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落实到村组,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填写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

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基本农田的范围、面积、地块、质量等级、保护措施、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奖励与处罚等。

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以行政村为单位,包括下列内容:村组、四至范围、基本农田责任面积、所在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质量等级、责任起始时间等,并加盖村公章,保护责任面积汇总数应等于该行政村基本农田面积汇总数。

5.2.6 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的设立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和界桩,标示出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保护责任人、保护片(块)号、保护起始日期、相关政策规定、示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

6、基本农田补划6.1技术流程基本农田补划包括补划方案拟定,占用(减少)和补划基本农田地块的核实确认、成果编制、验收与上报四个阶段,具体技术流程与内容见图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收集资料农用地分等成果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确定占用(减少)基本农田的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确定补划基本农田的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拟定补划方案方案论证核实确认基本农田占用(减少)的数量、质量等级综合确定补划的耕地地块成果验收成果统计、汇总、上报图2 基本农田补划技术流程图依法批准基本农田数据库农用地分等成果农用地分等成果认定灾毁、生态退耕范围确定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范围应用落实保护责任设立、更新保护标志更新相关成果补划耕地的验收实地勘察土地利用现状应用应用实地勘察应用占用(减少)基本农田和补划耕地地块的确认验收与上报成果编制拟定补划方案6.1.1 资料收集同本规程 5.1.1.1。

6.1.2 补划方案的拟定和论证6.1.2.1 拟定补划方案基本农田补划方案由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农业部门拟定。

包括:a)基本农田补划方案包括:补划方案文本及说明;拟占用(或已占用、已减少)、拟补划地块清单(含地块坐落、片(块)编号、地类、面积、质量等级信息等);涉及占用(减少)、补划的相关图件;占用(减少)、补划基本农田汇总表等。

b)相关附件包括:占用(减少)地块的实地勘验报告;专家论证意见;相关部门意见;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数据库、文本及说明;涉及基本农田的占用(减少)、补划审批(认定)资料与有关成果;跨县易地补划基本农田的,应提供双方签订的相关协议;其他必要附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