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实验报告(简易报警器)

单片机实验报告(简易报警器)
单片机实验报告(简易报警器)

简易报警器

一、本次根据单片机课程设计题目与要求,我选择的是设计一个简易报警器。

二、课程设计要求:自制一个单片机最小系统,包括串口下载、复位电路,采用两路外部中断输入门禁和红外探测两路信号(采用两个小按键模拟),中断信号输入后能将报警信息在四位一体数码管上显示,并输出声光报警信号。

三、设计所需的硬件:0.1uF的无极性电容五个;10uF的极性电容两个;发光二极管两个;三极管9013四个;4.7千欧的排阻一个;100,1k,10k的电阻若干;芯片插座若干;11.0592MHz的晶振一个;单片机STC89C54RD芯片一块;MAX232串口芯片一块;导线若干;

四、课程设计要求是用按键红外探测和输入门禁。但是由于实验室设备的条件,我采用的是红绿两个二极管代替红外探测的发光显示和输入门禁的报警装置。

五、总体设计思想

按键模块

振荡器是数字钟的核心。振荡器的稳定度及频率的精确度决定了数字钟计时的准确程度,通常选用石英晶体构成振荡器电路。石英晶体振荡器的作用是产生时间标准信号。因此,一般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经过分频得到这一时间脉冲信号。

七、按键模块

鉴于使用中断电路会增加硬件电路的复杂度,本电路采用独立按键的方法,只需在程序中加入扫描程序即可。其中P2.0接按键光标移位,P2.1接按键时间加数,P2.2接按键时间减数,P3.2接按键模拟红外探测,P3.3接按键模拟输入门禁,。

九、SPEAKER电路

报警器装置的原理就是利用P3.7出来的高低电平交换使得扬声器发出声音。但是由于实验室的器材有限,所以我们改用了发光二极管来代替SPEAKER电路。

十、实验仿真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code table_data[]={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 0x00};

uchar code table_select[]={0xfe,0xfd,0xfb,0xf7,0xef,0xdf,0xbf,0x7f};

uchar table_buffer[]={0,0};

uchar count0,count1;

sbit LEDREDCON=P0^0;

sbit LEDGREENCON=P0^1;

sbit spe=P0^2;

sbit Kint0=P3^2;

sbit Kint1=P3^3;

sbit RS=P3^7;

sbit RW=P3^6;

sbit E=P3^5;

uchar FRQ=0x00;

void delay(uint ms)

{

uchar i;

while(ms--)

{

for(i=0;i<120;i++);

}

}

void check_busy() //判断LCD忙,要不停的检测,所以需要有个大循环

{

while(1)

{

E=0; //当RS=0和RW=1时,可以读

忙信号。

delay(3);

RS=0;

delay(3);

RW=1;

delay(3);

E=1;

delay(3);

if((P1&0x80)==0)

{

break;

}

E=0;

}

}

void write_command(uchar tempdata)

{

E=0; //当RS=0和RW=0时,可以写入指令或者显示地址。

delay(3);

RS=0;

delay(3);

RW=0;

P1=tempdata;

delay(3);

E=1; //此处高电平是将数据锁存起来

delay(3);

E=0;

check_busy();

}

void init_1602() //LCD1602的初始化子函数

{

write_command(0x38);//写指令

write_command(0x0c);//显示开和光标位置

write_command(0x01);//显示清屏

write_command(0x06);//显示光标移动设置

}

void write_data(uint j) //向LCD1602液晶显示器写数据

{

E=0; //当RS=1和RW=0时,可以写入数据。

delay(3);

RS=1;

delay(3);

RW=0;

P1=j;

delay(3);

E=1; //此处高电平是将数据锁存起来delay(3);

E=0;

check_busy();

}

void init() //初始化子函数

{

TMOD = 0x11;

TH0 = 0x00;

TL0 = 0xff;

IT0 = 1;

IT1 = 1;

IE = 0x8f;//EA=1;ET1=1;EX1=0;ET0=1;EX0=1;

IP = 0x05;

TR0 = 0;

TR1 = 0;

}

void main()

{

init();

init_1602();

while(1)

{

FRQ++;

delay(10);

}

}

void external_int0() interrupt 0 {

write_command(0x01);

LEDGREENCON=1;

count1++;

if(count1==1)

{

if(LEDREDCON==1)

{

LEDREDCON=0;

}

else

{

LEDREDCON=1;

}

if(Kint0==0)

{

while(!Kint0);

delay(5);

LEDREDCON=0;

write_data('0');

spe=1;

}

}

if(count1==2)

{

count1=0;

LEDREDCON=1;

write_command(0x01);

}

}

void external_int1() interrupt 2 {

write_command(0x01);

LEDREDCON=1;

count0++;

if(count0==1)

{

if(LEDGREENCON==1)

{

LEDGREENCON=0;

}

else

{

LEDGREENCON=1;

}

if(Kint1==0)//低电平有效

{

while(!Kint1);

delay(5);

LEDGREENCON=0;

write_data('1');//显示数据

spe=1;

}

}

if(count0==2)

{

count0=0;

LEDGREENCON=1;

write_command(0x01);

}

}

void timer0() interrupt 1

{

TH0=0xfe;

TL0=FRQ;

spe=~spe;

}

void timer1() interrupt 3

{

TH0=-5000/256;

TL0=-5000%256;

LEDGREENCON =_crol_(LEDGREENCON,1);

LEDREDCON =_crol_(LEDREDCON,1);

}

十一、实验仿真图如下:

十二、硬件焊接及检测

在电脑上操作完成之后,我们开始硬件实现。我按照设计好的电路图的将芯片槽口焊好,并用万能表进行检测。电路的焊接是否虚焊,是否短路,地和电源分配。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一个问题。我是将芯片插好后检测,结果万能表一直报错。我将线路一个个的排查,最后才发现原来是芯片内部出现短路。这次的焊接,我明白了,在检测过程中如果采用分部份进行查找,检测错误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十三、软件下载

将编好的实验程序烧到ATC89C54芯片中。加上电源,出现实验要求的结果。

十四、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是在上学期的单片机课程学习后的一次实践。单片机课程主要是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编写程序,而这次我是用c语言进行编写实验程序的。为此我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c语言在单片机应用上花了一些时间,搞清楚了如何使用c语言编写单片机程序。

在实验仿真过程中,需要知道相关芯片的功能,这使我对一些芯片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很好的使用这些芯片实现相关的功能。

在此次焊接板子之前,我已有过几次的焊接经验了,但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就这次来说吧,我认为焊接可以将一个整体分为几个模块,在一个模块焊好后就开始检验线路。这样可以在当整体焊好之后,检查更加有效,并减小出错的概率。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电压报警器实验报告

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报告书 课题名: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xxx

目录 1.设计目的 (2) 2.设计内容 (2) 3.设计要求 (2) 4.设计原理 (3) 5.硬件电路图 (3) 6.程序代码 (5) 7.程序及硬件系统调试情况 (19) 8.设计总结与体会 (19)

一、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后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具有动手、动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是培养在校工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和独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微机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的方法、设计步骤,使学生得到微机开发应用方面的初步训练。让学生独立或集体讨论设计题目的总体设计方案、编程、软件硬件调试、编写设计报告等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由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初步过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熟练掌握微机系统与接口扩展电路的设计方法,熟练应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和实际设计中的硬软件调试方法和步骤,熟悉微机系统的硬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不仅要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检验学生对本门课学习的情况,更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查阅资料,撰写设计报告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 设计一个电压报警器,要求采集实验箱提供的0~5V的电压,当输入电压在3V以内,显示电压值,如2.42。当输入电压超过3V,显示ERR,并报警。电压值可在七段数码管显示,点阵广告屏显示或液晶屏显示。报警形式自行设计,

红外报警实验报告

西安邮电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光电系统嵌入式开发与应用实验 院系名称:电子工程学院光电子技术系 学生姓名:郭欣(27) 专业名称: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班级:光电1308 指导教师:余娟

时间:2015年月日至2015年月日实验三:红外报警系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发光二极管的具体应用; 2、练习自拟简单的光电系统试验; 3、了解主动式和被动式光电报警系统设计原理; 4、利用单片机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并进行声音和光报警。 二、实验器材 1、51开发板一套; 2、TSAL6200为红外发光二极管; 3、HS0038B红外一体化接收头。 三、实验原理 1、主动式红外报警

主动红外入侵报警器是由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发射部分是由发光源、光源驱动组成;接收部分是由光电传感器、放大器、信号处理器等部分组成。 工作思路为:由接收部分中的红外光电传感器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过电路处理后传给报是一种红外线光束遮挡型报警器,发射部分中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在驱动的激发下,发出一束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束(此光束的波长约在~微米之间),经过防范区到达接收部分,构成了一条警戒线。正常情况下,接收部分收到的是一个稳定的光信号,当有人入侵该警戒线时,红外光束被遮挡,接收部分收到的红外信号发生变化,提取这一变化,经放大和适当处理,控制器发出的报警信号。 2、应用器件介绍 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均采用单片机进行控制,红外发射和接收采用与红外遥控相同的红外发射接器件。发射部分主要器件为TSAL6200,接收部分主要器件为HS0038B。 (1)TSAL6200为红外发射二极管,波长为940nm。 (2)HS0038B为一红外一体化接收头,其内部接收红外信号频率为38kHz,周期约26μs,它同时对信号进行放大、检波、整形得到TTL 电平的编码信号,再送给单片机。管教图如下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温度报警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名称:温度报警器设计 专业班级:13计转本 学生姓名:张朝柱肖娜 学号:20130566140 20130566113 指导教师:高玉芹 设计时间:2016-11—2017-12 成绩: 信电工程学院

摘要 2009年6月14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单片机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科研、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个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测温系统,详细描述了利用液晶显示器件传感器DS18B20开发测温系统的过程,重点对传感器在单片机下的硬件连接,软件编程以及各模块系统流程进行了详尽分析,特别是数字温度传感DS18B20的数据采集过程。对各部分的电路也一一进行了介绍,该系统可以方便的实现实现温度采集和显示,并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上下限报警温度,它使用起来相当方便,具有精度高、量程宽、灵敏度高、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适合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温度测量,也可以当作温度处理模块嵌入其它系统中,作为其他主系统的辅助扩展。DS18B20与AT89C52结合实现最简温度检测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适合于恶劣环境下进行现场温度测量,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单片机AT89C51;DS18B20温度传感器;液晶显示LCD1602。

目录 1绪论 (1) 1.1温度报警器简介 (1) 1.2温度报警器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3温度报警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 2.1 设计目标 (2) 2.2系统的基本方案 (2) 2.2.1 系统方案选择 (2) 2.2.2 各模块方案选择 (3) 2.3主要元器件介绍 (3) 2.3.1 STC89C52的简介 (3) 2.3.2 DS18B20的简介 (4) 3 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5) 3.1 系统硬件概述 (5) 3.2主要单元电路的设计 (5) 3.2.1键盘扫描模块电路的设计 (5) 3.2.2单片机控制模块电路的设计 (5) 3.2.3报警模块电路的设计 (6) 3.2.4 LCD1602显示模块电路的设计 (7) 4 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8) 4.1 KEIL软件介绍 (8) 4.2系统程序设计流程图 (8) 4.2.1 主程序软件设计 (8) 4.2.2 按键软件设计 (9) 4.2.3 密码设置软件设计 (9) 4.2.4 开锁软件设计 (10) 5 系统仿真设计 (12) 5.1 Proteus 软件介绍 (12) 5.2 Proteus 仿真图 (12) 5.3 硬件调试 (13) 5.4 调试结果 (13) 6 结论 (14)

单片机实验报告(简易报警器)

简易报警器 一、本次根据单片机课程设计题目与要求,我选择的是设计一个简易报警器。 二、课程设计要求:自制一个单片机最小系统,包括串口下载、复位电路,采用两路外部中断输入门禁和红外探测两路信号(采用两个小按键模拟),中断信号输入后能将报警信息在四位一体数码管上显示,并输出声光报警信号。 三、设计所需的硬件:0.1uF的无极性电容五个;10uF的极性电容两个;发光二极管两个;三极管9013四个;4.7千欧的排阻一个;100,1k,10k的电阻若干;芯片插座若干;11.0592MHz的晶振一个;单片机STC89C54RD芯片一块;MAX232串口芯片一块;导线若干; 四、课程设计要求是用按键红外探测和输入门禁。但是由于实验室设备的条件,我采用的是红绿两个二极管代替红外探测的发光显示和输入门禁的报警装置。

五、总体设计思想 六 按键模块 振荡器是数字钟的核心。振荡器的稳定度及频率的精确度决定了数字钟计时的准确程度,通常选用石英晶体构成振荡器电路。石英晶体振荡器的作用是产生时间标准信号。因此,一般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经过分频得到这一时间脉冲信号。 七、按键模块

鉴于使用中断电路会增加硬件电路的复杂度,本电路采用独立按键的方法,只需在程序中加入扫描程序即可。其中P2.0接按键光标移位,P2.1接按键时间加数,P2.2接按键时间减数,P3.2接按键模拟红外探测,P3.3接按键模拟输入门禁,。 九、SPEAKER电路 报警器装置的原理就是利用P3.7出来的高低电平交换使得扬声器发出声音。但是由于实验室的器材有限,所以我们改用了发光二极管来代替SPEAKER电路。

温度报警器设计报告完整版

电子技术综合课程 设计 课程: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 题目:温度报警器 所属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老师 完成地点 2011年月日

前言 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是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以及电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等课程之后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设计性课程。它包括选择课程、电子电路设计、组装、调试和编写总结报告等实践内容。它的开展是为了提高和增强我们学生对电子技术知识的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这对于提高我们学生的电子工程素质和科学实验能力非常重要,是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成长的必由之路。 本课程设计任务要求是完成一个温度报警器的制作,并实现当温度高于30℃时发出双音报警,温度低于10℃时发出单音报警的功能要求。本设计中充分展示了模拟电子技术的优点,利用放大电路、窗口比较器进行温度的判定,再结合数字电子技术的优点,充分利用单元电路的功能来实现报警,将模电、数电紧密结合,综合应用,不但对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提高了动手能力,,对于以后的就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通过课程设计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第一,让学生初步掌握电子线路的试验、设计方法。即学生根据设计要求和性能参数,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分析类似电路的性能,并通过组装调试等实践活动,使电路达到性能指标。 第二,课程设计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毕业设计是系统的工程设计实践,而课程设计的着眼点是让学生开始从理论学习的轨道上逐渐引向实际运用,从已学过的定性分析、定量计算的方法,逐步掌握工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了解科学实验的程序和实施方法。 第三,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设计并制作电子产类品,增强学生这方面的自信心及兴趣。 本课程设计以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着重掌握电路的设计装调及性能参数的调试方法。本课程设计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综合运用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完成一个实际应用电路的设计。 (2)通过查阅手册和参考文献资料,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类型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的原则。 (4)掌握电子电路的安装和调试技能。 (5)熟悉使用各类数字式电子仪器的规范使用方法。 (6)学会撰写课程设计论文。 (7)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8)由于本次试验是分组完成,所以培养团结协作能力尤为重要。 此次课程设计中,不仅得到了指导老师的帮助和鼓励,而且还有同学们的互相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单片机实验报告2_lbs_v2.0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实验名称:单片机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二) 院(系):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目录 一、硬件实验四显示器/键盘实验 (3) 二、硬件实验五串行口实验 (16) 三、硬件实验六计数器/定时器实验 (32) 四、硬件实验八 8255扩展 (39)

硬件实验四显示器/键盘实验 I、八段数码管显示实验 一、目的 1、了解数码管动态显示的原理; 2、了解用总线方式控制数码管显示。 二、内容 利用实验箱提供的显示电路,动态显示一行数据。 三、实验步骤 1、硬件连接 2、实验说明 注意:当用总线方式驱动八段显示管时,请将八段的驱动方式选择开关拨到“内驱”位置;当用I/O方式驱动八段显示管时,请将开关拨到“外驱”位置。

本实验箱提供了6位8段LED显示电路,只要按地址输出相应数据,就可以实现对显示器的控制,显示方式为动态显示。 8位段码,6位位码分别由两片74HC374输出,其中位码再经MC1413或ULN2003反相驱动。 本实验箱中,8位段码输出地址为0X004H,位码输出地址为0X002H。此处X是KEY/LED CS决定,参见地址译码。 做键盘和LED实验时,需将KEY/LED CS接到相应的地址译码上,以便用相应的地址来访问。例如KEY/LED CS接到CS0上,则段码地址为08004H,位码地址为08002H。 七段数码管的字形代码表如下表: 3. 分析并执行程序,观察并记录结果 四、提高要求 修改程序,显示1,2,3,4,5,6或A,B,C,D,E,F。

北邮模电实验声控报警电路

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电路测量与设计实验》实验报告 题目:声控报警电路 姓名:李英民 学号:2014210579 班级: 2014211120 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016年 4 月

一、课题名称 声控报警电路 二、摘要及关键字 (一)摘要: 当今社会,对报警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子报警器应用于安全防范,系统故障,交通运输,医疗救护等领域,和社会生产密不可分。 本实验就针对声控报警电路进行设计和电路拼搭,通过实际面包板电路和仿真电路对报警电路的局部电路和整体电路两方面进行电路介绍和功能分析。并分析在实验中遇见的问题,困难及解决方法,最后总结本实验结束后的心得体验。 (二)关键字: 报警器;CD4011;无源蜂鸣器;LM358 三、设计任务要求 1、基本要求:在麦克风近处击掌(模拟异常响动),电路能发出报警声,持续时间大于5 秒。声音传感器用驻极体式咪头,蜂鸣器用无源压电式蜂鸣器 2、提高要求: A、增加报警灯,使其闪烁报警。 B、增加输出功率,提高报警音量,加强威慑力。 四、设计思路及总体结构框图 (一)设计思路: 驻极体式咪头作为声音传感器,将击掌产生的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微弱 的电信号经过反相放大器放大,放大信号进入同相比较器,比较器根据实验可以设置合理的比较电压 VREF,当放大信号高于比较电压 VREF 时,放大器输出高电平促发方波振荡器开始工作,振荡产生的方波经三极管放大即可驱动无源式蜂鸣器发出报警声音。但由于一次拍手产生的电信号只有短暂的信号,故还需要在比较器后加入延时电路,利用时间常数的特性来延长报警时间 (二)总体结构框图: 五、分块电路和总体电路的设计

单片机实验报告 二

单片机实验报告二 班级:信息工程(微波通信方向) 姓名:肖丽学号:1195111040 时间:2013.10.29地点:工学院单片机实验室 实验题目:第三章课后习题练习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Keil集成开发环境基本使用方法; 2. 掌握学林51mini仿真器和下载(编程)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实验主要仪器及环境: 硬件:学林51mini仿真器和下载(编程)器 软件:Keil Vision2、XLISP 三、实验内容 P85.6、8、P77有关的极值排序的程序 四、实验步骤 1.将P85.6修改存到自己的文件内,用软件仿真。 2.编写P85.8的程序,然后存到自己的文件里,用软件仿真。 3.编写P77有关的极值排序的程序,然后存到自己的文件里,用软件仿真。 五、实验流程框图、实验程序 P85.6已知程序执行前有A=02H,SP=42H,(41H)=FFH,(42H)=FFH。下述程序执行后, A=(80H);SP=(42H);(41H)=(50H);(42H)=(80H);PC=(001EH)。ORG 0000H MOV A,#02H MOV SP,#42H MOV 41H,#0FFH MOV 41H,#0FFH POP DPH POP DPL MOV DPTR,#3000H RL A MOV B,A MOVC A,@A+DPTR PUSH ACC MOV A,B INC A

MOVC A,@A+DPTR PUSH ACC SJMP $ ORG 3000H DB 10H,80H,30H,80H,50H,80H END P85.8试编写程序,查找在内部RAM的20H~40H单元中出现“00H”这一数据的次数。并将查找到的结果存入41H单元。 ORG 0000H START: MOV 41H,#00H MOV R0,#20H MOV R2,#21H LOOP: MOV A,@R0 JNZ NEXT INC 41H NEXT: INC R0 DJNZ R2,LOOP

北邮模电实验声控报警电路

邮电大学 《电子电路测量与设计实验》实验报告 题目:声控报警电路 :英民 学号:2014210579 班级: 2014211120 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016年 4 月

一、课题名称 声控报警电路 二、摘要及关键字 (一)摘要: 当今社会,对报警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子报警器应用于安全防,系统故障,交通运输,医疗救护等领域,和社会生产密不可分。 本实验就针对声控报警电路进行设计和电路拼搭,通过实际面包板电路和仿真电路对报警电路的局部电路和整体电路两方面进行电路介绍和功能分析。并分析在实验中遇见的问题,困难及解决方法,最后总结本实验结束后的心得体验。(二)关键字: 报警器;CD4011;无源蜂鸣器;LM358 三、设计任务要求 1、基本要求:在麦克风近处击掌(模拟异常响动),电路能发出报警声,持续时间大于5 秒。声音传感器用驻极体式咪头,蜂鸣器用无源压电式蜂鸣器 2、提高要求: A、增加报警灯,使其闪烁报警。 B、增加输出功率,提高报警音量,加强威慑力。 四、设计思路及总体结构框图 (一)设计思路: 驻极体式咪头作为声音传感器,将击掌产生的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微弱 的电信号经过反相放大器放大,放大信号进入同相比较器,比较器根据实验可以

设置合理的比较电压 VREF,当放大信号高于比较电压 VREF 时,放大器输出高电平促发方波振荡器开始工作,振荡产生的方波经三极管放大即可驱动无源式蜂鸣器发出报警声音。但由于一次拍手产生的电信号只有短暂的信号,故还需要在比较器后加入延时电路,利用时间常数的特性来延长报警时间 (二)总体结构框图: 麦克放大器电压比较器方波振荡器 蜂鸣器闪烁电路五、分块电路和总体电路的设计 (一)分块电路: 1、蜂鸣器驱动电路 注意: (1)蜂鸣器的构造,其背面带有三条小线的那一级是接地端 (2)麦克风中的场效应管的 UDS 一般在 1.5V~4.5V 之间,而 IDS 一般在 RC延时电路

温度报警器仿真

模拟电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温度报警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姓名:FD 学号:----- 背景与简介: 本项目的目标是设计一个温度监测与报警电路。人们的生活 与坏境温度息息相关,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都离不开温度,太阳能热水器、电力、石油、农业大棚经常需要对环境温度进行检测,并根据实际的要求对温度进行控制。例如,在醋和酒等的酿造生产中必须对发酵过程的温度进行检测与控制;许多太阳能热水器中,需要通过温度检测来控制其水泵运作;在农业大棚中,通过温度检测来判断

是否合适农作物种植与生长;许多电子设备都有额定温度单位, 合适的温度会使电子产品造成故障等等。 已知条件: 温度为25C时,所有电阻的阻值为400Q 温度每上升1C, Rt的阻值下降0.01 Q 2.数字电压表:2V满量程,3位半 3.发光二极管:正常发光时正向电流为2~10mA 设计要求: 1.温度为0C时,数字电压表的指示为0.000V 2.温度为100C时,数字电压表的指示为1.000V 3.温度低于30C或高于40C时,点亮发光二极管报警 4 .温度监测与报警误差<士2C 分析: 1.由已知条件知:Rt与温度T的关系为: Rt=400.25Q -0.01T ;没有

由于Multisim12.0软件里面没有热敏电阻,根据上面的关系式,把Rt 替换成一只399.25 Q与一个1 Q的电位器串联,从而模拟由于温度改变引起的Rt的阻值变化。 2.根据设计要求1和2: 温度为0C时,数字电压表的指示为0.000V,即Rt=400.25 Q时, 电压表示数为0.000V;温度为100C时,数字电压表的指示为1.000V, 即 Rt=399.25 Q时,电压表示数为1.000V; 3.根据设计要求3: 温度低于30C或高于40C时,点亮发光二极管报警,即电压小于0.3V或大于0.4V时,输出逻辑高电平,使发光二极管应导通;则此时显然因选用的比较器为窗口比较器。 4.根据设计要求4: 温度监测与报警误差<士2C,则所选用运放应具有低失调。 系统方案设计与仿真: 一:系统框图

单片机实验报告书

并行I/O接口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掌握单片机并行I/O接口输入和输出的应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器件 个人计算机1台,装载了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软件。https://www.360docs.net/doc/119779742.html,单片机仿真器、编程器、实验仪三合一综合开发平台1台。 三、实验内容 (1)P1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延时(0.5-1秒)循环点亮。实验原理图如图3.2-1所示。 图3.2-1单片机并行输出原理图 实验程序及仿真 ORG 0000H LJMP START ORG 0100H START:MOV R2,#8 MOV A,#0FEH LOOP:MOV P1,A LCALL DELAY RL A

DJNZ R2,LOOP LJMP START DELAY:MOV R5,#20 D1:MOV R6,#20 D2:MOV R7,#248 D3:DJNZ R7,D3 DJNZ R6,D2 DJNZ R5,D1 RET END 中断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并掌握单片机中断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初始化方法和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写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器件

个人计算机1台,装载了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软件。 https://www.360docs.net/doc/119779742.html,单片机仿真器、编程器、实验仪三合一综合开发平台1台。 三、实验内容 (2)用P1口输出控制8个发光二极管LED1~LED8,实现未中断前8个LED闪烁,响应中断时循环点亮。 实验程序及仿真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03H LJMP INT00 ORG 0010H MAIN: A1:MOV A,#00H MOV P1,A MOV A,#0FFH MOV P1,A SETB EX0 JB P3.2,B1 SETB IT0 SJMP C1 B1:CLR IT0 C1:SETB EA NOP SJMP A1 INT00:PUSH Acc PUSH PSW MOV R2,#8 MOV A,#0FEH LOOP: MOV P1,A LCALL DELAY RL A DJNZ R2,LOOP

温度传感器报警器课程设计

《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温度报警器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2010年07月02日

目录 1 设计目的 (1) 2 设计题目 (1) 3 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1) 4 设计总结、心得 (4) 5 参考书目 (5)

一、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传感器应用技术的知识有全面的掌握,加深对该课程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对前期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的检验。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工程设计有初步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熟悉工程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步骤,并了解如何进一步根据确定的设计方案选择元器件,使设计的方案在功能上和经济上均可行。 二、设计题目 温度报警器, 当温度高于某值时,自动发出声光报警。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1 设计方案的选定与说明 结构图 根据传感器的原理构成和设计需要,各部分元件分别选用下列元器件: 测温电路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测量电路构成,测量电路选用电桥,辅助电源选用直流电源。 敏感元件: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转换元件: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将温度转换成电量 。 测量电路的种类:电桥。电桥法方便、准确。 辅助电源的种类:15伏特直流稳压电源、220交流电源。 测温电路 报警电路 比较放大器 辅助电源

2 论述方案的各部分工作原理 当温度上升时,Rt电阻阻值减小,电桥不平衡,输出电压量减小,送给比较放大器,当送给比较放大器的电压量低于给定值时,比较放大器输出电压为低电平,晶闸管关断,原来被短路的报警回路工作,电路灯亮、铃响,报警电路报警。 3 设计方案的图表; 1)温度测量 + - 当温度变化时,Rt电阻阻值也随之变小,电桥对臂乘积不等,电桥不平衡,输出电量增加,由公式{ U0=(U i/4)*(△R t/R1),U i=[15/(R5+R6)]*R6 }算得输出电压U0,送入比较放大器,进行比较。 2)比较放大器 正端电压由测量电路送来,即电桥输出电压U0 ,当U0大于负端时,比较放

单片机实验报告2

实 验 报 告 实验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实验名称:实验二——指示灯/开关控制器班级:应用物理12-1学号:2012305384 :再先总学时: 48 教师:虎成绩: 实验日期:2015年05月04日 一、实验目的 学习汇编語言指令系统的编程与调试方法

二、实验容 1、参照教材图A.19完成实验二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2、根据图A.20的程序流程图编写汇编语言程序; 3、利用ISIS的汇编工具查找并修正程序的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 4、观察仿真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要求 实验报告应包含如下容:1、完成的电路原理图,要求说明P2口控制LED亮灭和P1口读取开关状态的工作原理;2、编写的汇编源程序,要求源程序中含有能说明语句功能的注释区段和至少2条伪指令;3、汇编程序的调试过程,要求简述使用的调试方法,展示调试过程主要截图;4、实现的仿真运行效果,要求提交3~4幅运行截图;5、实验小结,说明遇到的主要问题或实验2体会等。 实验报告的电子主题及存盘文件名的格式为:2005041220马晓明实验2,应采用2003或2007版word文档格式。 1、电路原理图 图1 实验原理图 P1口读取开关状态的工作原理:通过P1的读引脚功能来实现,由于P1口设上拉电阻,在开关闭合前读取高电平,经过三态门在P1.n输出

高电平。当开关闭合时,由于与地面相连,P1读取低电平,经过三态门在P1.n输出低电平。 P1口输出工作原理:单片机执行写P1,#data时,数据data经过部总线送入锁存器储存。当数据为,则该位锁存器输出Q=1,则非Q为0,场效应管截止,从而在引脚P1.n上输出高电平;反之,如果数据为0,则Q=1,非Q为0,场效应管导通,引脚P1.n上输出低电平。 P2口控制LED灯的原理也是通过P2口的输出原理实现的,程序不断把P1的容传递给P2。当给P1口赋初值0或开关闭合时,P1.n输出0,P2口读取0,在引脚P2.n上输出低电平,由原理图中LED的摆放方式知LED灯低电平导通。同理当给P1口赋初值#FFH或开关断开时,P1.n输出1,P2口读取1,在引脚P2.n上输出高电平,LED灯截止,灯灭。 2 3、程序调试方法 (一)源文件创建与编译

声控报警器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与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型实验 实验名称:声控报警电路设计 实验学生:____XXX_____ 学生学号:____XXXXXXXXXX_ 所属班级:____XXXXXXXXXX__ 班内序号:_______XX_______ 所属学院:___电子工程学院_ 《电子测量与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型实验实验报告 2016年4月 摘要 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声控电路就是楼道里的声控节能灯。用声响是它点亮,然后延时熄灭。本实验设计虽为声控报警电路,但其原理与其它声控电路相似。由于声控报警器体积小,灵敏度高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保密性,因此在防盗、警戒等安保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其价格低廉、技术性能稳定等特点也受到广大用户和专业人士的欢迎。以此电路为依据,只需更换相应的报警显示元件即可改装成不同类型的报警器,如红外报警器,?红外线声先报警器等。本课程主要进行了简易的声控报警器的电路设计并实现了报警功能。本设计利用麦克风模拟异常响动,信号经过运算放大器LM358放大,再经过延时电路进行延时,随后通过比较器输出,输出的直流经过方波振荡器产生一个方波使蜂鸣器工作。

关键词:LM358,延时电路,比较器,方波振荡器。 二.设计任务要求 1.基本要求:在麦克风近处击掌(模拟异常响动),电路能发出报警声,持续时间大于5秒。声音传感器用驻极体式咪头,蜂鸣器用无源压电式蜂鸣器。 2.提高要求: A:增加报警灯,使其闪烁报警。 B:增加输出功率,提高报警音量,加强威慑力。 三.设计思路及总体结构框图 1.总体结构框图 过 时间,随后经过一个比较器使输出的电位高于某一值时能够被输送给至方波振荡器,此时方波振荡器接受的是一个直流,此直流使其起振,输出一个方波,此时可以再加一级LM358集成运放把方波放大,再输送给蜂鸣器使其工作,达到报警的效果。 四.分块电路和总体电路的设计 1、驻极体麦克电路设计

温度报警器 课程设计

一、任务技术指标 设计一个环境温度监测报警电路,通过对温度报警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掌握温度报警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运算放大器在实际电子电路中的应用。 基本要求: 1.当温度在15℃~30℃范围内(允许误差±1℃)时,报警器不发声。 2.当温度高于30℃时,报警器发出两种频率交替的“滴—嘟、滴—嘟”声响。 3.当温度低于15℃时,报警器发出间歇式声响。 4.可用5~15V 直流稳压电源供电。 5.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功耗,降低成本。 二、总体设计思想 1.基本原理 温度报警器是通过对温度有一定的感应的电阻的阻值的变化,转变为相应的电压的变化,从而通过一系列的电路产生相应信号,输入报警器,从而报警器发出不同的声响。 设计电路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能够测外界温度的电路,测温电路用电阻组成,其中有一个就是对环境温度有感应的热敏电阻(要知道它的温度系数),它和其他电阻组成一个支路,另外还要有两个支路,都是用定值电阻组成的,事先就把相应的温度转换相应的电压,从而用不同阻值的电阻分压,这样就可以产生两个固定的温度,可以作为温度的上下限。 然后,把它们的比较结果作为输入进差动放大电路,进行一定倍数的电压放大,在把差动电路的输出作为滞回比较器的输入,这是为了稳定以下输出,把稳定的信号输入报警器中。这样就可以制作出来一个完整的温度报警器。 温度报警器由感知外部温度的桥式测温电路,差动放大电路,滞回比较器及报警器组成。测温电路由电阻组成,其中有一个就是对环境温度有感应的热敏电阻,它和其他电阻组成一个支路,另外还要有两个支路,都是用定值电阻组成的,事先就把相应的温度转换相应的电压,从而用不同阻值的电阻分压,这样就可以产生两个固定的温度,可以作为温度的上下限。然后,把它们的比较结果作为输入进差动放大电路,进行一定倍数的电压放大,在把差动电路的输出作为滞回比较器的输入,这是为了稳定输出,把稳定的信号输入报警器中。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温度报警电路。 2.系统框图

单片机实验报告二 单片机IO口实验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9.4.16 实验成绩: 实验二单片机I/O口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构成,学习如何控制I/O口来驱动发光二极管,掌握移位和软件延时 程序的编写。 2.熟练掌握STC型开发板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掌握应用STC_ISP烧录过程; (二)设计要求 利用51单片机及4个LED发光二极管,设计一个单片机流水灯程序,P4.7 /P4.6/ P1.6/ P1.7 来演示跑马灯。其中流水灯的变化形式多样。 (三)实验原理 STC实验箱单片机型号为IAP15W4K32S4-Student,其在线编程与在线仿真可由Keil uVision4集成开发环境和STC系列单片机在线可编程(ISP)电路实现: 1.设置STC仿真器:运行STC-ISP在线编程软件,选择“keil 仿真设置”选项,如图1 所示,单击“添加型号和头文件到keil中/ 添加STC仿真器驱动到keil中”,弹出“浏 览文件夹”对话框,在浏览文件夹中选择keil的安装目录,单击“确定”按钮即完成添 加。根据所用芯片,单击“将IAP15W4K32S4-Student设置为仿真芯片”。 图1 2.Keil uVision4环境设置:选择菜单命令Project →Options for Target →Debug,选中 “STC Monitor-51 Driver”,勾选“Load Application at Startup”选项和“Run to main()” 选项,如图2所示。单击图2右上角的“settings”按钮,弹出硬件参数设置对话框,如 图2所示,根据仿真电路所使用的串口号(本机所用为串口5)选择串口端口,如图3 所示:

北邮电子电路综合实验_声控报警器实验报告资料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设计实验名称:声控报警电路设计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班内序号:

一、课题名称 声控报警电路设计 二、摘要和关键词 (一)摘要 本实验分析并设计了声控报警电路,实现了在麦克近处鼓掌,电路能发出报警声并持续大约5秒。报告中首先给出设计目标和电路功能分析,然后讨论各级电路具体设计和原理图,后给出实际搭建电路测试的数据和分析,最后总结本次实验。 (二)关键词 放大器,比较器,延时,方波振荡 三、设计任务要求 在驻极体麦克附近鼓掌,麦克捕捉声信号后电路发出报警声,持续时间大约五秒。 1 声音传感器用驻极体式咪头,蜂鸣器用无源式蜂鸣器; 2 用LM358构成两级放大器,合理设计放大倍数 3用LM358构成电压比较器电路。 4延时电路用RC电路构成,计算时间常数,保证一定的延时时常 四、设计思路、总体结构框图 (一)设计思路 麦克捕捉到声音信号后将其转变成微弱电信号,进入放大器进行放大,之后与电压比较器设定的参考电压进行比较,若高于门限值,比较器输出电平翻转,控制振荡器产生方波信号,使蜂鸣器发声。为使蜂鸣器发声持续一段时间,要用一个延时电路保持比较器输出电平维持相应的时长。 (二)总体系统框图如图:

五、分块电路和总体电路设计 (一)麦克偏置电路 驻极体话筒由声电转换和阻抗变换两部分组成。声电转换的关键元件是驻极体振动膜。它是一片极薄的塑料膜片,在其中一面蒸发上一层纯金薄膜。然后再经过高压电场驻极后,两面分别驻有异性电荷。膜片的蒸金面向外,与金属外壳相连通。在麦克近处击掌,使麦克可以输出一个瞬时电压脉冲。麦克直流偏置电路如图所示: 电路说明:麦克偏置电压约6V,通过电阻R接地,麦克两端电压通过一个0.1μ电容输出电压。电容起隔直作用,消除直流的影响,使放大后的电压便于与比较器相比较。 (二)LM358组成的放大器 1、说明由于话筒提供的信号非常弱,一般在比较器前面加一个前置放大器。考虑到设计电路对频率相应及零输入时的噪声、电流、电压的要求,前置放大器选用集成运算放大器LM358。LM358里面包括有两个高增益,独立的,内部频率补偿的双运放,适用于电压范围很宽的单电源,而且也适用于双电源工作方式。它的应用范围包括传感放大器、直流增益模块和其他所有可用单电源供电的使用运放的地方使用。本次实验用到的LM358主要特点有:电源电压范围宽:单电源(3—30V);双电源(±1.5 一±15V);. 直流电压增益高(约100dB)。

单片机实验报告2

实验报告 二、实验地点:图书馆816-2 三、实验目的:掌握中断控制单元的设置方法及中断的编程方法。 四、实验内容 1.内容及要求: (1)用单次脉冲信号申请中断,在中断处理程序中对输出信号进行翻转,在此实验中使用P1.0口接一发光二极管显示。程序如下: ORG 0000H LJMP START ORG 0013H LJMP INT ORG 1000H START: SETB P1.0 SETB EX1 SETB PX0 SETB IT1 SETB EA INT: CPL P1.0 RETI END (2)用单次脉冲信号申请中断,要求程序中对每次中断进行计数,并将计数结果显示在发光二极管上。在本实验中用P1口接了八个发光二极管来实现。程序如下: ORG 0000H LJMP START ORG 0013H LJMP INT ORG 1000H START: MOV A,#00H MOV P1,A

SETB EX1 SETB PX0 SETB IT1 SETB EA INT: INC P1 RETI END 2.流程图如下: 图1 信号翻转流程图

图2 计数器加1流程图 3.实验步骤 (1.1)将P3.2与单脉冲用导连接,P1.0接一个发光二极管,用二极管的亮、灭来显示翻转。 (1.2)打开试验箱,编写中断程序。 (1.3)编译、运行中断程序并观测试验箱。若试验箱中的发光二极管随着单脉冲按键进行着亮灭亮灭,即说明实现了输出信号的翻转,实验成功。 (2.1)关闭试验箱,将P1.0至P1.7对应连接八个发光二极管,单脉冲连接P3.3。(2.2)打开试验箱,编写中断和累加的程序。 (2.3)编译、运行实验程序并观测试验箱。若八个发光二极管显示的数值等于按下单脉冲键的次数,则实验成功。 五、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1:实验时,将P3.2口接单脉冲,编写程序时,却写成了0013H,允许中断

温度报警器实验报告记录

温度报警器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温度报警器实验 报告 班级:通信092 组长:包一峰 人员:陈姣、贾茜、李蒙雨 指导老师:贾伟伟老师 目录 一、前言 (1) 二、实习内容 (2) 2.1设计要求 (2) 2.2 设计原理 (2) 2.3硬件设计 (2) 三、组装与调试 (5) 四、实习总结与体会 (5) 4.1总结 (5) 4.2心得体会 (6) 五、参考文献 (6) 六、附录 (6) 6.1元器件清单 (7) 6.2 程序 (7)

前言 温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温度的测量与控制也是十分的重要。 而此次我们设计的就是温度测量显示电路。利用热敏电阻器和其他允许的器件完成一个温度显示电路,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相关经验,构成一个有效、可行、适用的、简单的电子系统,来达到一个或多个实际需求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本次试验是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把一些单元电路有机的组合起来,组成小的系统,使我们建立系统的概念;并使我们巩固和加强已学理论知识。并掌握一般电子电路和设计的基本步骤。 此次实验要我们达到以下要求,第一:掌握常用元器件的检测、识别方法及常用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第二:掌握电路板的安装、布线、焊接等基本技能。第三:培养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内容 2.1 设计要求 本次的温度测量显示电路使用温度传感器、AD0832和单片机完成对温度的显示; 此次设计安排为3-4人一个组,我们组为4个人,共同完成每一个模板的设计,并安装调试无误后,写出简要的实验报告。 2.2 设计原理 该温度报警器主要由温度传感器、放大器和模数转换模块、主控电路、段驱动数码管位驱动等部分组成。工作原理如下: 1.传感器对当前环境温度进行采样得到与之对应的模拟信号。 2.信号处理电路对传感器采样所得到的模拟信号进行处理——放大。 3.A/D转换电路对处理之后的模拟信号数值化。 4.将该数字信号送入单片机,经单片机处理后由七段数码管显示。 2.3 硬件设计

单片机原理实验报告(详细)

湖南城市学院 实验报告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 姓名:*** 班级学号:****** 实验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实验室名称:电子工程实验室 湖南城市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印制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一指示灯和开关控制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学习51单片机I/O基本输入/输出功能,掌握汇编语言的编程与调试方法; 2、熟悉proteus软件,了解软件的结构组成与功能; 3、学会在ISIS模块中进行汇编程序录入、编译和调试; 4、理解单片机程序控制原理,实现指示灯/开关控制器的预期功能。 二、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中输入电路由外接在P3口的8只拨动开关组成;输出电路由外接在P2口的8只低电平驱动的发光二极管组成。此外,还包括时钟电路、复位电路和片选电路。 图1 实验原理图

在编程软件的配合下,要求实现如下指示灯/开关控制功能:程序启动后,8只发光二极管先整体闪烁3次(即亮→暗→亮→暗→亮→暗,间隔时间以肉眼可观察到为准),然后根据开关状态控制对应发光二极管的灯亮状态,即开关闭合相应灯亮,开关断开相应灯灭,直至停止程序运行。软件编程原理为:(1)8只发光二极管整体闪烁3次 亮灯:向P2口送入数值0; 灭灯:向P2口送入数值0FFH; 闪烁3次:循环3次; 闪烁快慢:由软件延时时间决定。 (2)根据开关状态控制灯亮或灯灭 开关控制灯:将P3口(即开关状态)内容送入P2口; 无限持续:无条件循环。 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实验程序流程图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装置 (1)硬件:电脑一台; (2)仿真软件:Proteus; (3)编程软件Keil uVision4。 其中,仿真软件ISIS元件清单如表1所示。 表1 仿真软件ISIS元件清单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实验内容: (1)熟悉ISIS模块的汇编程序编辑、编译与调试过程; (2)完成实验的汇编语言的设计与编译; (3)练习ISIS汇编程序调试方法,并最终实现实验的预期功能。 (二)实验步骤: (1)提前阅读与实验相关的阅读材料; (2)参考指示灯/开关控制器的原理图和实验的元件清单,在ISIS中完成电路原理的绘制; (3)参考程序流程图在Keil uVision4中编写和编译汇编语言程序; (4)利用ISIS的汇编调试功能检查程序的语法和逻辑错误; (5)观察仿真结果,检验与电路的正确性。

报警器实验报告1

小麦播种机颗粒堵塞报警器 设计要求 通过电子技术模仿实现小麦播种机颗粒堵塞报警器工作。 按照原理框图查询相关的电路和元件的功能的资料完成电路设计。 画出电路原理图。 按照电路原理图在实验板上焊接器件,调试电路。 写出设计实验报告。 一、设计的作用与目的 如今,在全国大部分农村,种植小麦几乎都用上了小麦播种机(有人工的和机动的两种)。经过几年的使用, 发现人工小麦播种机存在一点不足,就是在播种小麦的过 程中,播种机中的小麦下落管道很容易被小麦堵住,而人 们又一时难以发现,导致人机白走一趟,浪费时间的同时 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本例介绍一款小麦播种机颗粒堵塞报警器,能够及时监测管道中小麦的下落情况,管道一旦被堵塞,电路立即 发出报警声,从而提醒使用者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 理。 二、设计的具体实现 1.原理介绍 - 1 -

小麦播种机颗粒堵塞报警器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该电路采用红外线原理,将管道中小麦的下落情况转换成电信号来控制报警电路部分。 安装时,注意要将红外线发光二极管VL和接收二极管VDL正对着装于小麦下落管道中,使VL发出的红外线光正好照射在VDL上。这样,闭合电源开关,当小麦颗粒在管子内正常下落时,红外光便被小麦颗粒时断时续的遮挡,使得VL的负极A点产生一系列连续的负脉冲,并通过电容器C1祸合到电容器C2的正极,从而使电容器C2充不上电,B点电压近似为零,从而555时基集成电路的2脚为低电平,同时由于晶体管VT1的作用,只要电容器C2上的电压为零,那么,电容器C3也就不会充上电,否则晶体管VT1导通,也会将其放电,这样555时基集成电路的2脚和6脚都为低电平,其3脚输出高电平,晶体管VT2饱和导通,C点被下拉为低电平,振荡电路不启振,扬声器不发出报警声。 -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