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绿色建筑运行检测现状和发展方向

国内绿色建筑运行检测现状和发展方向
国内绿色建筑运行检测现状和发展方向

国内绿色建筑运行检测现状和发展方向

孙金金梁一峰孙大明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 200023)

摘 要:分析了绿色建筑检测的重要性和绿色建筑检测的特点,总结了国内目前绿色建筑检测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的应对对策,最后对今后绿色建筑检测的顺利开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节能减排;绿色建筑检测;检测成本

1 背景

当前,绿色建筑在国内发展迅猛,截至目前为止,我国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公示的建筑项目有839个,获得运行标识公示的项目只有52个,94%以上的绿色建筑并未经过运行实效检测。由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牵头制订的《绿色节能建筑行动方案》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实现绿色建筑覆盖面积达到10亿平方米的目标。如此众多的绿色建筑在实际运行中的效果如何,是否真正“绿色”,实际的节能减排效果如何,没有相应的检测数据,无法做出正确评判。因此,必须加强绿色建筑运行阶段的实效检测,提升我国绿色建筑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使我国绿色建筑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2 绿色建筑运行检测的意义

据统计,建筑在运行中的能耗占到其总能耗的80%左右[1],因此加强绿色建筑运行阶段的实效检测,实现运行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才能真正发挥绿色建筑的功效,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对运行中绿色建筑进行检测,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2.1 是评价绿色建筑是否真正“绿色”的唯一途径

我国目前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设计标识和运行标识,设计标识的出台,从设计源头上将绿色建筑要求落实到施工图纸,对于鼓励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从现在调研的部分绿色建筑来看,很多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绿色建筑在实际建成和运行后并不“绿色”,在落实施工图纸方面大打折扣,很多节能措施或者节水措施在图纸设计里有,但是实际施工的时候由于其他原因而没有真正实施,或者有些节能节水措施进行了安装,但也仅仅是摆设并没有实际的运行,因此产生了很多图纸上

的绿色建筑或者不运行的绿色建筑,这显然与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目的是相违背的。因此今后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必须对绿色建筑进行运行检测,通过实际的检测数据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以判断其是否满足当初的设计要求。另外,绿色建筑中各种绿色生态技术的适用性和实际的效果如何,也需要检测数据来进行评判,因此绿色建筑运行好坏的唯一评判标准,必须是实际的检测数据。

2.2 是当前各种绿色建筑补贴政策得以落实的重要依据

发展绿色建筑顺应了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从国家层面各种支撑绿色建筑发展的法规政策相继出台。财政部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4月27日共同推出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了2012年高星级绿色建筑给予的财政奖励补贴政策: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如何有效落实补贴政策,以真正推动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现在也没有统一的依据和标准。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对绿色建筑质量进行检测验收,对绿色建筑实际性能效果进行验收和评价,以实际检测数据作为评价绿色建筑质量的重要依据,使两部委推行的补贴政策做到有据可依,并能切实推进绿色建筑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2.3 为量化绿色建筑评价指标提供数据来源

我国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规定的技术指标大部分只有定性描述,并没有进行量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绿色建筑处于发展阶段,可供参考的关于绿色建筑中涉及到的各种技术性能指标以及整体效果性能指标数据较少,无法建立起相应的数据库来指导具体指标的量化工作。同时单项绿色建筑技术在实际运行的效果如何,与设计有多大偏差,该如何改进,没有实际检测数据也无法评价和改进。对绿色建筑进行运行检测,可积累大量有关绿色建筑实际运行效果的数据,为评价指标量化和绿色建筑技术改进提供数据来源和支撑。

3 绿色建筑检测的特点

当前,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涵盖了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以及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行管理六大块内容[2],并且从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来最大限度地实现“四节一环保”,因此针对绿色建筑的检测内容应围绕这几方面展开。结合在绿色建筑运行阶段检测中的实际项目经验,绿色建筑运行阶段的检测与常规的建筑检测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3.1 检测内容广

绿色建筑检测涉及到了室外环境,室内环境,暖通空调系统,给水排水系统,建筑围护结构,建筑室内照明,可再生能源,楼宇自控等内容,对应的专业要求涉及到环境

工程,建筑电气,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建筑材料,建筑化工等,整个检测过程是由多学科和多专业共同配合完成的。

3.2 检测工况复杂

绿色建筑运行阶段的检测是在建筑运行之后进行的,整个建筑系统和环境都处于运行变化之中,检测工况复杂多变。如暖通空调系统,其制冷负荷是随着建筑物的整体负荷的变化而处于动态调节中;室内环境质量,由于有人的活动和室内各种装修的不同也处于变化之中。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实际的建筑室内吊顶都已封好,此时进行屋顶传热系数检测已不具备条件;还有建筑中实际功能房间功能的变化,如会议室改成了办公室;另外场地环境噪音检测,建筑建造前已进行了环评阶段的检测,但建成之后,由于周围环境的变化,如建筑周围又新建了一栋建筑或者商场,此种条件下该如何进行检测,在实际项目中是需要注意和考虑的。

3.3 检测周期跨度时间长

绿色建筑运行阶段的检测由于内容多,并且每项检测内容都有各自的检测条件要求,如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要求在最冷月进行,建筑年采暖空调能耗要求进行一个完整的供冷供暖周期的连续测量,还有水质检测,暖通空调系统检测,室内环境检测,每种类型检测项都有最佳的检测时间段,因此整个绿色建筑运行阶段的检测周期跨度时间长。

4 绿色建筑检测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由于我国还没有一本专门针对绿色建筑检测的技术标准,因此对于绿色建筑的检测主要是参考其他与建筑有关的检测标准,对于一些检测内容和技术细节并没有进行明确和规范。对于当前绿色建筑检测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4.1 检测指标不明确

检测指标是评价检测参数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的检测指标太多容易造成检测费用过高,指标太少无法正确评价检测对象,因此要根据绿色建筑特点,明确相关检测参数的检测指标。

在现有绿色建筑检测活动中,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室外空气质量指标,污水排放指标以及中水指标等均不明确。按照现有的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里面涉及到空气质量指标有十几项,如果每一项都检,整个检测费用就很高。另外对于标准 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指标》,污水排放需要控制的指标有二十几项,针对实际的绿色建筑该检测哪几项,现有的标准中并没有明确。还有中水水质指标,按照现有标准

GB/T 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质》中有十几项,针对实际的绿色建筑的中水该检测哪几项,现有的标准也没有明确。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实际建筑类型和特点,实际检测中应考虑绿色建筑中空气质量控制要求以及水质使用特点,明确绿色建筑检测的指标,规范绿色建筑检测活动。

4.2 抽样数量不明确

当前,在绿色建筑运行检测过程中碰到抽样数量不明确问题,给从事绿色建筑检测的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如土壤氡浓度检测,按照现有的GB 50325-2010《民用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控制规范》标准进行抽样[3],一个项目检测下来抽样数量至少会达到几十甚至几百个点以上,带来的检测费用将是几万甚至十几万。就这么一项就产生如此多的增量成本,那完成整个绿色建筑检测所带来的增量成本将是不可想象的,显然与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理念是相违背的。

另外还有室内污染物浓度检测,室内照度检测,建筑环境噪音检测,这些检测内容中都存在抽样数量不明确的问题,或者按照现有的检测标准来执行根本无法实施。所以需要针对绿色建筑的特点,考虑绿色建筑的检测该如何抽样,从经济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方面综合评估,对各种检测指标参数提出明确的抽样数量问题,规范整个绿色建筑检测活动,使检测活动做到有据可依。

4.3 检测工况不明确

检测工况是对检测结果进行评判的基础,选择合适的检测工况,对于检测参数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绿色建筑中检测的参数的检测工况大部分是不明确的,也就导致了检测结果失去了评判的基础。如可再生能源系统中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数量为3台,但实际运行中只用1台,其余2台基本不用,如何对此种情况中的可再生能源系统进行检测和评价。对于建筑隔声性能检测,存在装修和不装修情况,该以何种工况进行检测和评价。另外空调系统冷热源COP测试,由于整个建筑入住率低或者人员少,导致实际运行负荷率偏低,此种条件下进行COP测试是否可行,何种工况下测试结果才有效,在绿色建筑运行检测中也是需要注意和明确的。

4.4 新产品新技术无相关检测方法

绿色建筑的理念为“四节一环保”,在绿色建筑实施过程中,大量的节能环保产品和绿色生态技术应用其中,这些节能产品和技术使用效果如何,必须要作进一步的检测和验证,但目前绿色建筑中的很多产品和技术并无相关检测方法,如自然导光技术,导光筒产品在绿色建筑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但该产品如何进行评价,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却是空白,另外还有自然通风技术,拔风井和无动力拔风帽在绿色建筑中也是应用

较多的技术和产品,但是对于这项技术的检测方法,也是没有相关的标准可参考。这就给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一定的瓶颈,缺乏相关的检测技术的支撑,也就无法有效评价相关技术的效果,因此亟需建立这些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检测方法,以有效支撑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

4.5 绿色建筑检测标准化流程缺失

标准化流程是提升一项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保证。绿色建筑作为新兴快速发展的行业,其标准化流程的建立也是十分重要的。标准化流程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而配置与之相关的资源,包括专业的技术人员,先进完善的检测设备,成熟的检测方法,成套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表格,原始记录表格等。目前国内还基本没有机构对绿色建筑检测标准化流程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整合,因此有必要加快绿色建筑检测标准化流程建设工作,为整个行业提供可供参考的样本,提升绿色建筑检测效率和质量,降低绿色建筑检测成本。

4.6 绿色建筑检测技术研究滞后

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检测技术的支撑,但是目前国内从事绿色建筑相关检测技术的研究机构还是非常少的。很多检测方法还是沿用以前的方法,存在不适应性,相关检测技术研究工作有些滞后,已无法满足绿色建筑检测的要求。因此当前亟需国家主管部门和社会尽快投入人员和资金进行绿色建筑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出科学,准确,经济适用的检测方法,完善当前很多新技术新产品检测方法缺失,使绿色建筑评价做到科学公正,有据可依。

4.7 检测队伍整体技术水平不高

目前绿色建筑进行运行阶段检测的数量非常少,因此真正从事过绿色建筑运行检测队伍还是相当少的。对于绿色建筑运行检测的标准化流程,人员队伍要求和培训以及相关的技术储备显然是不够的。在今后将有大量的绿色建筑进入运行阶段,需要更多的专业检测队伍投入其中来参与该项工作,因此需要尽快加强绿色建筑检测队伍的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检测团队,为绿色建筑运行检测把好质量关,扎实推进绿色建筑朝前发展。

5 展望

随着“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绿色建筑发展速度会越来越快,因此对于绿色建筑检测和质量把控显得尤为重要。今后所有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建筑必须要进行运行检测,如何有效推进绿色建筑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还需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1)完善现有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地方应尽快出台绿色建筑检测的相关验收规程,使绿色建筑检测有据可依,以指导各地绿色建筑验收工作;

(2)加强绿色建筑检测标准化流程建设,规范整个绿色建筑检测行业的检测活动,提高绿色建筑检测效率和质量;

(3)加强绿色建筑检测技术研究,完善当前绿色生态新技术和新产品检测方法的缺失,使绿色建筑运行效果得到全面的评估;

(4)加强绿色建筑检测一体化设备开发,尽快开发简便快捷的测试仪器,减少检测过程中人力和物力投入,降低绿色建筑检测成本;

(5)提高绿色建筑检测机构的准入门槛和必要的监管,加强绿色建筑检测从业人员的培训,以提高绿色建筑检测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建筑技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7)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2

[2]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3]GB 50325-2010.民用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控制规范[S].

PRESENT SITUATION OF OPERATION TEST FOR THE GREEN BUILDING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AT HOME

SUN Jinjin, LIANG Yifeng, SUN Daming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shanghai branch, Shanghai 200023)

Abstract: The importance of test for the green building and the features of test for the

green building are analyzed. The problem in the implementing of test for green building is summarized. It also provides the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the end the paper gives the suggestion to how to successfully carry out testing for the green building in future. Keywords: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Operation Test; Test Cost

绿色建筑技术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关继平 任泽杰

绿色建筑技术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关继平任泽杰 发表时间:2018-10-01T19:05:56.8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作者:关继平任泽杰 [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水平越来越高,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建筑环保节能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绿色建筑成为今后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滕州市远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枣庄 2775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水平越来越高,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建筑环保节能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绿色建筑成为今后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到建筑领域,在建筑的运行过程中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并且为使用者提供健康和高效的生活空间。 关键词:绿色建筑;现状;发展;对策 1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1.1绿色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许多人认为绿色建筑必然是造价高昂,具有一流的采光、采暖、通风设施,绿地面积大,然而绿色建筑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京津地区的四合院采取房子包围院子的建筑方式,不仅符合当地夏季炎热、冬季严寒的气候特点,而且可以有效的减少冷空气的入侵,是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长江以南炎热多雨区,为了降温防暑,建造房屋时多采取屋檐出挑的开放式格局;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 窑洞,冬暖夏凉,是完美的零耗能建筑,并且单位面积上比现有高层建筑节能20%,造价低廉。因此,机械地模仿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片面的引进国外高昂的绿色技术与产品,单纯采用高科技技术营造人造景观、创造舒适的室内空间并非真正的绿色建筑,只有节约非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与环境协调统一,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的建筑才是真正的绿色建筑。 1.2 绿色建筑局限于城市新建筑 我国的现有国情决定了城市建筑体系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系统,而对农村传统民居的研究比较缺乏,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多集中在城市新建筑上。实际上,农村传统民居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是广大乡村一代又一代延续下来的以居住类型为主的建筑,是我国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之处在于对当地气候、土地等资源的最佳利用,其中蕴涵着许多建筑节能的思想,如福建民居、吊脚楼、竹楼、蒙古包等,是零耗能绿色建筑的典范。在当初社会有限的资源环境下,我们的前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建筑文明,其中包含了典型的因地制宜、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筑精髓。 1.3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 绿色建筑在我国还是一个处于萌芽状态的新生事物,为迎合广大居民回归绿色田园生活的心态,许多建筑开发商在楼盘销售过程中打出“绿色”旗号,绿地景观中植树种草、造人工湖、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然后就号称是“绿色建筑”。消费者在买房时,往往会被“绿色”吸引,住进去后却发现自己的住宅根本称不上是绿色建筑。实际上,绿地面积的多少并不是判别绿色建筑的主要指标。 1.4建筑节能主体不明晰 很多人错误的认为绿色建筑的推广和规划是政府的责任,与自身利益没有必然的联系,没有必要了解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与标示,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购买而已。因此,实际上很多建筑本身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可居民在装修过程中因为缺乏相关的知识,把墙皮打掉,或者更换窗户,拆掉天花板,破坏了建筑本身的节能性和环保性。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不能只停留在专家、政府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应进入千家万户,要让老百姓了解绿色建筑,纠正他们有绿地景观、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的错误观念。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以及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百姓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只有有了健康的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 2 绿色建筑技术要点 2.1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以非机械电气设备干预手段实现建筑能耗降低的节能技术,具体指在建筑规划设计中通过对建筑朝向的合理布置、遮阳的设置、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技术、有利于自然通风的建筑开口设计等实现建筑需要的采暖、空调、通风等能耗的降低。它主要涉及到建筑规划(选址、朝向、绿化、体型)、材料(如结构、墙体、门窗、屋顶与地面等)、建筑设计(自然通风、采光、日照、遮阳、立体绿化等)。维护结构的更新换代是其中一个重点。 2.2主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主动式技术指通过机械设备干预手段为建筑提供采暖空调通风等舒适环境控制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主动式节能技术则指在主动式技术中以优化的设备系统设计、高效的设备选用实现节能的技术。其代表性的有光电幕墙(建筑物产生能源的新概念)、建筑设备节能(地源热泵、江水源热泵、湖水源热泵、冰蓄能、LED 照明等)、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热)。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控制、低温辐射技术等 3 绿色建筑的对策 3.1土地和能源 节约土地与居住模式。“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国情,因此,中国目前以及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城市居民大部分要居住在公寓式集合住宅楼内,而不会像欧美发达国家,大部分住在独立式或连排式的小住宅内。但是节约土地不仅仅是建筑物占地少,建筑密度大和人口密度大的问题,还需要从 “土地生态价值”方面来思考。中国的能源问题首先是节约能源,花大力气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其次是能源结构问题,以及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问题。能源与环境密切有关,考虑两者关系,必须兼顾国情,考虑国家利益。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大多数城市,能源结构中主要还是燃煤。中国煤的储量大大超过石油和天然气,舍煤而改用油、气,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可以,一般城市,即使是大城市,也要慎改。 3.2建筑材料 (1)黏土砖。就地取材,价格低,但因为烧制黏土砖取土要毁坏耕地,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保护耕地非常重要和迫切,因此要限制和禁止实心黏土砖的使用。

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前景

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 越来越高,绿色建筑将逐渐成为未来地产发展的主流产品。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环保;发展 传统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 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 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 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近几年来绿色建筑逐渐进入了国人的视线。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 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 趋势。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 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 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绿色建筑的六大指标具体如下: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1、绿色建筑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建筑。 2、可再生能源 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 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3、非传统水源 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 4、可再利用材料 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类似于目前流行的3D打印建筑) 5、绿色建筑中住宅建筑的相关要求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 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城市居住区规 划设计规范》GB 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绿化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 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2㎡/人。根据当地的气候条 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 群落,乔木量≥3株/100m2绿地面积。

浅谈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

浅谈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 摘要: 本文从建筑艺术化、绿色建筑和建筑智能化三方面阐述了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通过建筑设计积累的经验,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艺术化,绿色建筑,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所生活的建筑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建筑外表具有形式美,而且要求建筑能够提供一种更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建筑艺术是建筑师赋予建筑物的灵魂,现代建筑中优秀艺术作品不断涌现,如法国的卢浮宫金字塔、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和中国国家体育馆鸟巢等,这些建筑都给留下了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同时,伴随着人们对环保、可持续性的追求,“绿色建筑”登上了历史舞台,它倡导节约能源、可循环利用、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同样的,不断进步的科技将使建筑更加智能化,从而给人们提供更为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本文就建筑艺术、绿色建筑和建筑智能化三方面探析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 1 建筑形态艺术化 建筑艺术是按照形式美的规律,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它是通过建筑形象表现出来的。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建筑审美的提升,建筑形象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建筑的形象包含客观形象和审美的双重含义,它构成手法多样,对人的感染力也多种多样。不同特性的建筑要求具有与之相配的建筑形式,比如需要表现庄严的公共建筑,如:纪念馆,常常使用对称的建筑形式,它给人端庄、雄伟、严肃的感觉,而不对称均衡较之对称均衡显得轻巧、活泼,对于庄严的建筑就不适用了。 韵律,也是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仅建筑本身存在韵律,建筑和建筑之间也存在韵律。韵律是任何物体各要素重复出现所形成的一种特征,一个建筑物的大部分艺术效果,就依靠这些韵律关系的协调性、简洁性来取得的。不同建筑物之间的韵律能够赋予城市以音乐美,从而给城市规划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时代的来临呼唤着新的空间感受和建筑造型以体现其时代的特征,这就要求现代建筑师突破传统,创造新的建筑作品与之相适应。 走绿色建筑的道路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设计将向环保型材料和绿色设计两方面发展。 2.1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概况及展望复习过程

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概况及展望

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概况及展望 一、绿色建筑的发展 2l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建筑来说亦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绿色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Soleri)把生态学(Eco1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为“Arology”,提出了著名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新理念。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是难以为继的。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改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20世纪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英、法、德、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同时,由于建筑物密闭性提高后,室内环境问题逐渐凸现,不少办公楼存在严重的建筑病综合症(SBS),影响楼内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以健康为中心的建筑环境研究成为发达国家建筑研究的热点。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绿色建筑渐成体系,并在不少国家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 30多年来,绿色建筑的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形成了较成体系的设计方法、评估方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一些发达国家还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GREENBUILDINGCHALLENGE)行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资源、能源最少。日本颁布了《住宅建设计划法》,提出“重新组织大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满足21世纪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适应住房需求变化。德国在90年代开始推行适应生态环境的住区政策,以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法国在80年代进行了包括改善居住区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住区改造工作。瑞典实施了“百万套住宅计划”,在住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绿色建筑和奥运结合的时间不长,但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依然迅速地实现了和谐与统一。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已开始尝试使用一些可再生性能源和高效交通措施;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中,绿色建筑的思想开始在奥运场馆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中有所体现。悉尼奥运会被认为是目前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届夏季奥运会,而最能展现悉尼奥运会高科技含量的便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的绿色奥运村。这一项目的成功设计、施工与建设,现有绿色建筑技术评价体系(如澳大利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NABERS)亦功不可

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发展

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随着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对住房的需求,房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而以牺牲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传统建筑和房地产业已经走到了尽头。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其目的和作用在于实现与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之间充分的协调一致;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状况;趋势 一、绿色建筑 1.绿色建筑的概念 人与建筑环境和谐共处是建筑永恒的发展主题,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不科学的开发方式使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在这种形势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可以说,绿色建筑对建筑行业和地产行业而言是个崭新的概念。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立体绿化、花园或绿色的建筑,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在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与自然资源,不对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破坏,且在不会危害人类健康的条件下建造的建筑。绿色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如节约能源、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建材等)、保护环境及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以“绿色建筑”又常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2.绿色建筑的特征 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 3.绿色建筑的内涵 3.1节约环保 节约环保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呵护生态和减少污染,将因人类对建筑物的构建和使用活动所造成的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和生态的再造能力范围之内。 3.2健康舒适 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人们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活动空间。 3.3自然和谐 自然和谐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亲近、关爱与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将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关爱世界和改造世界自然和谐与相安无事地统一起来,做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4.绿色建筑的意义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CO2少污染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的。

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建筑行业的大发展,建筑工程领域对于建筑工程技术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希望借助先进的工程技术不断提高工程质量与效率,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近几年,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先进的工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建筑工程领域的效益,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技术工程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1建筑工程技术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企业自身调节能力不断增强,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的管理理念不断优化,建筑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步入管理现代化阶段。建筑经营管理包括对于建筑项目过程全方位的管控,建筑工程技术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影响着企业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提高建筑工程技术水平也越来越得到建筑企业的重视,逐渐上升成为营销到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核心地位。不断推动建筑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成为了建筑行业的普遍诉求。建筑工程技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1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安全性是建筑工程的基础问题,要保障建筑各个方面符合国家的各项规定,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安全性成为了工程技术最先需要保证的问题,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程序不断科学化,建筑材料的制作与选择也更加丰富。在整个建筑项目工程中,工程技术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项目工程会受到气候天气影响、地形地势限制、建筑规模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先进技术所发挥的保障安全性作用至关重要,通过质量检测、科学施工等环节保障项目的安全。 1.2影响建筑工程的效率 工程技术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由于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求不同部门、不同工种的共同协作,工程技术的提高将为协作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建筑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资源浪费;不断完善建筑工程设备,提高项目建设效率;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工程发展飞速,行业竞争激烈,建筑行业对建筑工程技术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了飞跃。比如在接地设计技术、抗震技术、防渗漏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得到了质的提高,结合具体的地形地势、气候天气等施工条件等因素制定选取不同而处理方案,推动着项目工程施工

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210030784.html, 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发展 作者:杨昊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3期 摘要:随着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对住房的需求,房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而以牺牲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传统建筑和房地产业已经走到了尽头。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其目的和作用在于实现与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之间充分的协调一致;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状况;趋势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建筑 1.绿色建筑的概念 人与建筑环境和谐共处是建筑永恒的发展主题,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不科学的开发方式使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在这种形势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可以说,绿色建筑对建筑行业和地产行业而言是个崭新的概念。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立体绿化、花园或绿色的建筑,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在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与自然资源,不对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破坏,且在不会危害人类健康的条件下建造的建筑。绿色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如节约能源、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建材等)、保护环境及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以“绿色建筑”又常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2.绿色建筑的特征 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 3.绿色建筑的内涵 3.1节约环保

“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摘要:“绿色建筑”是人、自然、建筑三者有机融合的载体,它是人们产生对自然保护的觉悟后,对建筑建设的返璞归真的表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对“绿色建筑”的普及,并且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做出了很多骄人的成绩。在生态面前,中国人一定能慢慢地克服重重困难,一起努力,为我们同一个自然上,建筑起我们美好的家园。 关键词:绿色建筑;中国;发展现状;问题。 Abstract:"Green building" i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 vector of human, natural,construction of three, it is the people on the natur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torecover one's original simplic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China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opularity of "green building", and through this difficult path, made many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ecological before,Chinese can slowly overcome difficulties, to work together, to us the same nature,building up our beautiful homeland.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China; 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1.背景 当代的中国,是经济发展迅速的大国,自从赶超日本,便一跃飞身成为继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在中国登上世界的经济奖台的背后,地产的贡献是举足轻重的。这是一个市场经济的选择,同时也是中国时代的选择。 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面临着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绿色生态。返璞归真,“绿色建筑”或将是建筑发生改变的一个趋势。 2.研究目的与意义 深刻了解“绿色建筑”对绿色生态的贡献,从多方面对比“传统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差异;了解“绿色建筑”在中国的普及情况,调研在普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实例和举例提倡呼吁“绿色建筑”在中国普及。 3.全面认识“绿色建筑” 3.1.“传统建筑”的特点 提及“绿色建筑”先得提及传统建筑。 传统建筑是相对于新生的建筑群体而定义的,所谓传统建筑不是年代上的差异,在这里我们是讨论建筑本身的设计问题。传统建筑有以下几个特点:建筑寿命短、建筑原材料不环保且不节能减排。以上几个特点我们会在下面与“绿色建筑”的相关特点进行比较,这里不做详述。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2016年3月份的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加 快标准化建设,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党中央、国 务院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1016]6号)提出,要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 的比例达到30%。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l 号),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 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 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建筑。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突然停滞并 很快走向消亡,PC技术沉寂了三十多年之后又重新在我国兴起,这是一个令人鼓舞和值得期待的事件。时隔30年的断 档期,无论是技术还是人员都非常匮乏,短期之内无法从根 本上解决人员、技术、管理、工程经验等软件方面的问题。 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

全国各地基本上集中在住宅工业化领域,尤其是保障性住房 这一狭小地带,前期投入较大,生产规模很小,且短期之内 还无法和传统现浇结构市场竞争。但随着国家和行业陆续出 台相关发展目标和方针政策的指导,面对全国各地向建筑产 业现代化发展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我国各地20多个省市 陆续出台扶持相关建筑产业发展政策,推进产业化基地和试 点示范工程建设。相信随着技术的提高,管理水平的进步, 装配式建筑将有广阔的市场与空间。 美国装配式住宅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 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至今。除注重质量,现在 的装配式住宅更加注重美观、舒适性及个性化。在美国,大 城市住宅的结构类型以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住宅 为主,美国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 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用户可通过产 品目录,买到所需的产品。这些构件结构性能好,有很大通 用性,也易于机械化生产。 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德国 是世界上建筑能耗降低幅度最快的国家,近几年更是提出发 展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从大幅度的节能到被动式建筑,德 国都采取了装配式住宅来实施,装配式住宅与节能标准相互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摘要:绿色建筑它不是单纯的“绿色”,也不是什么屋顶花园、立体绿化等,它是 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维持建筑周边群众身心健康状态的大环境体系。因此以综 合的开发方式和使用足够的创新原材料,避免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为前提。具 体方式是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功能特点,使居民有回归自然的感觉,进一 步落实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可持续规划发展理念。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现状;未来展望 绿色建筑的规划布局是适合于我国和各个国家长久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流的 绿色建筑能够有效发挥节能、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生活质量调试及新型产业调试 的作用。同时是城乡建设与建筑业发展进程同步转型,进一步为未来构建生态文 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一、绿色建筑的主要特征 1、建筑特点对比 原建筑结构比较紧凑,四周都有墙面。室内空气不新鲜,对人体有害。相反,这些绿色建筑的风格更接近合理化,不仅朝向更好,而且其通风性能更合适,环 境四美,采光条件也好,最关键的是,那些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建筑。将其房 屋与外界通畅连接,使建筑物能感受到温度的变化,从而实现温度的自动调节。 从而为居民创造一个使居民心情良好,对人无害美好的家园。具体效益如下图1 图1 2、环境的破坏 原有建筑对周围自然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且资源耗量大。然而,使用自然和 环境友好的绿色建筑能够使资源损耗降低80%到85%之间,目前西部一些发达地 区甚至可以降到100%。 3、建造手段 原来的建筑是以利益最大化进行建造的,因为连续的施工项目已经产生了一 定的形式和规格,导致了建筑的竣工产生各种形状和大小,无法得到统一。但是,自然环保的建设是基于不同的地域风俗或文化特征,利用本土气候地理和天然物 品相结合进行建构,使建筑产生与众不同的效果。 二、当前我国绿色建筑规划发展的实际状况 1、缺乏建设以及推广手段 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大多以政府建造为主,但居民使用的绿色建筑并不普遍。由于绿色建筑在开发成本、规划设计等方面的门槛较高,而且大多数城市住 宅或商业销售开发商只从直接只从利益的角度考虑经济效益,缺乏对发展绿色建 筑的动力。少数开发商在尝试建设绿色建筑时经常遇到问题或困难,只能从短期 利益出发,不能从长远的角度来对待绿色建筑的深远意义。如江南一些小城镇结 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开发建设各种木屋旅游客栈,建设者多考虑眼前的利益,虽 有把当地的风俗考虑其中,但是经常用含羞草做木屋,而忘记了当地潮湿的环境,利用含羞草的不适宜。建设考虑不够全面。要促进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就必须 根除政府官员和房地产开发商的老旧观念,普及环境保护和绿色建筑的理念,确 定弥补缺陷建筑的法规政策,并采取强硬的手段,来引导自然节能的绿色建筑全 面建设。 2、技术不够成熟

浅谈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

浅谈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要求愈加迫切。为提升绿色建筑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对绿色建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标签:绿色建筑;现状;发展前景 一、引言 近年来,绿色建筑不断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这给绿色建筑产业带来了较好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如绿色建筑成本的把控,绿色建筑质量的保证方面都面临或多或少的难题。 二、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绿色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来说,有以下特点。一是绿色建筑对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重视度很高,强调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能源的利用。二是绿色建筑注重保护环境,降低污染。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尽可能使用无污染、可拆卸的材料,最大强度地保护环境。三是绿色建筑更注重舒适度设计,从建筑物的朝向、采光、通风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严格把控,确保建筑物更适宜居住生活。 总之,绿色建筑强调以人为本,保护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最大程度地降低能耗。绿色建筑充分展示了人、建筑、环境、科技和谐并存。它不仅从舒适度上满足了居住者,而且也满足了社会大环境的发展。 三、绿色建筑的发展机遇 (一)有利的政策法规 目前,国内的建筑发展正处于从追求建筑数量转变到建筑质量的转折期,国家以及地方政府都对绿色建筑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的政策。例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已经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新版《标准》的评价指标,在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6大类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施工管理”,更好地实现对建筑全生命期的覆盖。 (二)建筑品质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的不断提升,在购房选择时,居民对于幸福感、舒适度的需求越来越大。一栋建筑的高大上,并不在于外表华丽的玻璃幕墙,

浅谈对建筑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

浅谈对建筑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 现代建筑技术是指通过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它是集现代建筑、现代通信网络、现代控制网络和现代计算机于一体的技术。 标签:现代建筑发展分析 1 现代建筑的内涵 现代建筑的内涵实质就是:在建筑构架中,根据系统工程原理,适应特定人群的需求,融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所建立的舒适、环保、节。能、高效、安全、信息有效传递并可持续发展的人工环境。 2 现代建筑施工中应用的新技术 2.1 光纤接入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建筑和智能家庭设备开创了一个新的网络时代。基于Web的Intranet网络技术正成为建筑物或企业内部的信息主干网的主流形式。现代建筑要求网络具有足够大的带宽和一定的服务质量保证,使得多媒体信息能够在用户浏览器平滑显示,为人们的信息交流和生活方式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世界。信息网络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致使:①降低了人们和现代建筑内外部信息通信与信息发布、传播的成本;②采用开放的网络传输协信息系统软硬件投资和性能提升与维修成本;③提高建筑内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建筑物业管理层,制定管理方案和全局事件协同处理的工作能力;④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操作以及综合信息数据的访问;⑤能够增加通讯自动化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与数据的交换能力,可通过防火墙实现无缝连接;⑥信息与控制系统集成可直接使用建筑物中的综合布线系统,网络互联与扩展很容易实现。 2.2 电视传输信号传输技术是宽带网传输技术的关键。实现3种信号(有线电视信号、计算机信号和电话信号)在同一传输介质中的无干扰传输是采用双向传输方法。为了构成双向线路需要设置上行和下行线路。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技术的实现是采用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上行传输的信号主要是计算机信号、有线电视模拟信号和电话语音信号,下行传输的信号主要是电视信号和数据信号。双向电视传输技术使现代建筑内的传统CATV网改造为可提供交互信息与数据传输的宽带高速网络,为未来现代建筑内实现电视网、计算机网、电话网的综合传输模式提供预留网络接口。双向电视传输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有:①数字或模拟电视点播;②交互式电子游戏;③提供宽带网络接入。 2.3 住宅智能化智能住宅的构想和构成来源于现代建筑。智能家庭网络是指信息家电和其它设备通过物理方式连接在一起,使之能相互通信,从而形成家庭式网络系统或家庭局域网。它的构建有利于信息家电的统一化、智能化管理。

绿色建筑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

选择绿色建筑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 摘要:本文通过对深圳绿色建筑的调研,对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其现实意义进行论述,同时结合深圳优秀绿色建筑实例,指出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以及在高度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今天,绿色建筑如何更好的依托新技术手段实现突破和发展,真正实现精细化设计。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性全寿命周期智能技术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 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 谐共生的建筑。它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技术科学的成果,把住宅建 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生机盎然、自然气息深厚、方便舒适并节省能 源、没有污染的居住环境。其“绿色”的本质是物质系统的首尾相接,无废无污、高 效和谐、开放式闭合性良性循环通过建立起建筑物内外的自然空气、水分、能源及其 他各种物资的循环系统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并赋予建筑物以生态学的文化教 育和艺术内涵。 一、绿色建筑的意义 1.1节约能源和资源 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4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4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 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我国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对高水平的生活的追 求越来越强烈,这种消费升级使得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均耗能也越来 越高,产生的二氧化碳废弃物越来越多,这与全球倡导的保护环境的理念相违背。 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绿色建筑,通过对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设计,努力实现建筑 自然通风、太阳能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建筑节能措施,减少能源和资源 的使用,也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将大大缓解地球能源不足和温室效应产 生的压力,也极大的保护了其他资源。 1.2绿色建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绿色建筑是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能够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是由其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其内容不仅包括建筑本体,也包括建筑内部以及及建 筑外部环境生态功能系统及建构社区安全、健康的稳定生态服务与维护功能系 统。(一)室外环境而言绿色建筑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 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 等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 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二)室内 环境。这些环境本质上决定着人们的舒适度,而通过绿色建筑,可以充分利用一 切资源,因地制宜,从规划、设计、环境配置的建筑手法入手,通过各种绿色技 术手段合理地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性,同时保障人的健康生活,给居民提供良好 的生活环境质量。 二、深圳绿色建筑典范—万科中心 万科中心位于深圳市盐田区大梅沙度假区,是及万科总部办公、酒店、SOHO、国 际会议中心等诸多功能一体多功能综合体。万科中心设计概念最初被其设计者斯蒂文.

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卢健成

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卢健成 摘要:由于我国建筑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人民群众以及国家建设对建筑的需求的 增加,加之建筑本身的发展,包括技术的更新换代、与科技的融合、建筑企业发展 理念与方向的发展,建筑施工技术在其历史长河中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在简要介绍建筑业的现状以及论述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探 究建筑施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能够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各类建筑 工程与日俱增。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确保建筑整体 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当前的施工技 术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这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带来了一定影响。为此,应对现有 的施工技术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完善,并推出一些新的建筑施工技术,这对于提高建 筑工程整体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点,本文就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 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浅谈。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现状 (一)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在建筑结构工程施工中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也是应用最多的材料,掌 握混凝土施工技术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我国,高层建筑的桩基承台浇筑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箱基底板大体积 混凝土浇筑技术也较为成熟,但是在浇筑的过程中也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浇 筑的质量。具体来讲,在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进行试配,对其用量进行科学的 把握,同时需要注意,混凝土需要斜面的推进,并实现分层振捣,在施工现场需 要运用现场测温设备,对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进行实时监测,避免出现温差过大而 出现混凝土裂缝现象。 2.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的推广和发展主要来源于钢筋以及新型预应力锚夹具的应用。 当前,很多类型的预应力混凝土逐步应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大跨度预应力框架 和高层建筑大开间的无粘接预应力楼板,在建筑施工的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高 层建筑物大开间的无粘接预应力楼板,能够降低楼板的厚度,并且减低高度,并 且能够降低建筑物的自重,具有较大的优势。 3.钢筋施工技术 建筑物施工的过程中,钢筋技术的应用也十分普遍。在粗钢筋连接技术方面,广泛的应用电渣压力焊接技术,同时,机械连接技术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 该技术在实现钢筋连接的过程中不受其化学成分、可焊性以及其后因素的影响, 且不存在明火,质量稳定,操作简单,并且施工的速度较快。在机械连接技术中,尤其是直螺纹连接,能够保证接头强度不低于母材的强度。需要注意的是,对于 钢筋直螺纹连接,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标准接头的连接,需要将装好连接 套的一端钢筋拧到被连接的钢筋位置,这样才能够使套筒外露的丝扣不超过一个 完整扣。

绿色建筑的现状和发展---朗诗

建筑环境学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姓名:惠志豪 学号:1342405033

绿色建筑的现状和发展 ————以朗诗地产为例 惠志豪 摘要: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和世界化石能源资源的消耗,发展低能耗的绿色建筑已经刻不容缓。发展绿色建筑是改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但是绿色建筑相关的法规制度、标准和技术支持还不健全。本文以朗诗地产为例,提出要明确绿色建筑的目标和基本标准,分析绿色建筑的现状,解读绿色建筑的内涵,指出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绿色建筑;现状;发展;目标 Abstarct: In view of the structure of our country’s energy and the consumption of global fossil fuel energy, it is urgent to develop green buildings with low-energy consumption. Developing green building is the significant measure to change the way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however, our regulations, standards and skills support relating to green buildings are not wholesome. This paper will take Landsea for example to come up with purposes and basic standards,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green buildings, illustrate the meanings and indicate the direction of green buildings’development. Key words:Green building; situation; development; purpo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