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珍贵的悬空寺碑文,揭示千年秘密

合集下载

山西大同悬空寺介绍

山西大同悬空寺介绍

山西大同悬空寺介绍文章一:写给小朋友的山西大同悬空寺介绍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一个超级神奇的地方——山西大同的悬空寺!你们知道吗?在高高的山上,有一座像积木搭起来的寺庙,它就叫悬空寺。

这座寺庙呀,可不一般,它就像是挂在半山腰一样,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但其实它可牢固啦!传说呀,很久以前,有个神仙看到这里的人们生活很辛苦,就想给他们一个可以安心祈祷的地方,于是就变出了这座悬空寺。

走进悬空寺,里面有很多小小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有佛像。

那些佛像看起来可慈祥啦,好像在对我们微笑。

而且哦,走在寺庙的走廊上,往下一看,哇,好高呀!感觉自己就像在天上一样。

小朋友们,你们要是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这座神奇的悬空寺哟!文章二:写给年轻人的山西大同悬空寺介绍嘿,年轻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山西大同的悬空寺。

你能想象吗?在那陡峭的悬崖边上,竟然有一座如此独特的寺庙。

悬空寺就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然后恰好卡在半山腰的神秘建筑。

据说当年建造这座寺庙的工匠们,那可真是艺高人胆大。

没有现代化的工具,全凭一双巧手和无比的智慧,硬是在这几乎不可能的地方,造出了让人惊叹的奇迹。

当你亲自踏上那狭窄的通道,心都会提到嗓子眼儿。

风吹过来,感觉整个寺庙都在微微晃动,那刺激的感觉,简直无与伦比。

还有啊,这里的风景美极了!站在寺庙里,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脚下的山谷深不见底,仿佛置身于一幅绝美的画卷之中。

别犹豫啦,快来这里感受一下心跳与美景的完美结合吧!文章三:写给老年人的山西大同悬空寺介绍老朋友们,今天和您说一说山西大同的悬空寺。

这悬空寺啊,那可是闻名遐迩。

它建在悬崖峭壁之上,远远望去,就像一座空中楼阁。

想当年,古人能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造出这样的建筑,真是太了不起啦!据说这寺庙已经有好多年的历史了,经历了风风雨雨,依然屹立不倒。

走进寺里,能看到精美的佛像和古朴的建筑。

每一处细节都透着岁月的痕迹,让人不禁回想起过去的时光。

在那里,您可以静下心来,感受那份宁静和庄严。

天下一绝:悬空寺

天下一绝:悬空寺

天下一绝:悬空寺天下一绝:悬空寺悬空寺的千年文化悬空寺据说是北魏时期一位了然和尚所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这座悬于危崖间、下临山谷深渊的木质框架式寺庙,全寺无一钉一铆,以插入横梁于山壁内为基,借岩石之力托起,梁柱和廊栏上下左右一体,横木和立木紧紧连结。

其深深插进岩石中的方形梁木,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而成,有“铁扁担”之称。

寺庙不大,建有大小房屋40间,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庙宇楼阁都精致而小巧,分别供奉孔子、释迦牟尼、老子等儒、释、道三家代表性人物,还有铜铸、铁铸、泥塑、石雕等佛、菩萨像八十多尊,早已成为珍贵的艺术品。

恒山号称“绝塞名山”。

自古为道教圣地,佛教也在此建寺,到明清时期已有大小祠庙六十余处,称为“三寺四祠七亭阁,七宫八洞十五庙”。

在气势雄伟的名山上,这座孤悬崖壁的小小悬空寺,以它的选址离奇和奇巧精美的木构建筑而闻名于世。

明代御史郑洛曾作《过悬空寺》诗:“石壁何年结梵宫,悬崖细路小溪通;山川缭绕苍冥外,殿宇参差碧落中。

残月淡烟窥色相,疏风幽籁动空禅;停车欲向山僧问,安得山僧是远公。

”如此空灵的禅诗,正是来此绝壁上修练行者的写照。

飞凌尘世的千年道场李白游览过悬空寺后,挥毫题下“壮观”二字,抒发心中豪气。

不过特别之处是壮字右侧多了一点。

据说是诗仙太白深感奇特,觉得壮观二字不足以表达悬空寺的神奇,故又多写了一笔。

这当然是今人感叹悬空寺巧夺天工的遐想了。

一面贴墙,三面悬空。

恒山由金龙峡东、西两峰组成,东为天峰岭,西名翠屏山。

悬空寺就坐落在翠屏山上,面对天峰岭,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两边是一百多米高的垂直峭壁,刀劈似的峭岩将倾欲倾,似乎就要扑压下来。

而悬空寺上居危崖,下临深谷,栈道飞架,楼阁高悬,仿佛镶嵌在一侧的崖壁之上,可望而不可及。

选址此处,一种说法是,因恒山地处华夷交会之地,地理位置险要。

悬空寺位于古时南去五台、北往大同的交通要道,可以方便南来北往的信徒进香。

另一说法是,唐峪河从寺前山脚下流过,古时常常暴雨成灾,河水泛滥,人们认为有“金龙”作怪,于是建造寺庙来镇压它。

悬空寺景点讲解

悬空寺景点讲解

悬空寺景点讲解
悬空寺,位于我国山西省大同市恒山脚下,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刹。

它以惊险奇特的建筑风格、深厚的宗教背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寻。

悬空寺的建筑特点独具匠心。

寺庙依山而建,半悬在悬崖之上,以木质结构为主,通过精妙的力学原理,使得建筑物与山体紧密相连,既稳定又壮观。

寺内供奉了佛教、道教和儒教的三教祖师,反映了我国古代多元文化的融合。

悬空寺的宗教背景深厚。

自建造以来,历经多次修复,一直香火旺盛。

寺庙内的佛教、道教和儒教三教共存,为信徒们提供了一个和谐宁静的修行场所。

同时,悬空寺还是我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之一,具有重要的宗教地位。

游览悬空寺,可以提前了解一些游览攻略。

由于寺庙位于悬崖之上,游览时需步行攀登陡峭的楼梯。

为了保证游客的安全,景区设有缆车可供选择。

游览时间最好避开节假日,以免人流量过大。

此外,游客应注意保护文物,尊重宗教场所的清净。

悬空寺作为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它见证了我国历史上宗教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游览悬空寺,不仅能领略到千年古刹的韵味,更能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之,悬空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深厚的宗教背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成为了我国一颗璀璨的旅游瑰宝。

悬空寺赏析

悬空寺赏析

悬空寺赏析悬空寺位于中国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悬空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壮丽的山水景观而闻名于世。

下面是对悬空寺的赏析,包括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文化价值等方面的详细解析。

悬空寺,又称“晋岭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公元491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寺庙依山就势,在绝壁上悬空而建,是世界上少有的垂直悬挂的寺庙之一。

它位于华山脚下的悬崖断壁上,背靠山峰,俯瞰深谷,形成了壮丽的景观。

悬空寺的建筑特点独特而壮观。

整个寺庙由40余座建筑物组成,分为三层,高度约75米。

寺庙主体建筑由悬崖上突出的岩石和巨大的檐口托起,使其仿佛悬在半空中。

寺庙建筑以明代为主,采用传统的木构结构,极富艺术价值。

同时,悬空寺还保留了许多古代建筑的元素,如彩绘壁画、石刻和铜铸佛像等。

悬空寺融合了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寺庙内供奉了多尊佛教和道教神像,展示了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丰富多样性。

悬空寺还保存有大量的文化遗产,如历代碑刻、文物和经书等,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悬空寺背后有着丰富的传说和典故。

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寺庙建筑的秘密和僧人修法的传说。

据传说,悬空寺的建造是由于空灵的声音引导,以及伟大的僧人造访,并借助巧妙的建筑技术实现的。

这些传说增加了悬空寺的神秘感和吸引力。

悬空寺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承载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展示了中国建筑史上的创新和突破。

同时,悬空寺还是中国传统建筑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杰出范例,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悬空寺不仅是一个宗教圣地,也是一座艺术殿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研究者。

如今,悬空寺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游客们可以登顶悬空寺,感受其独特的氛围和壮丽的景色。

站在寺庙中,俯瞰深谷和峭壁,可以领略到中国的山水之美和人文的庄严。

总之,悬空寺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重修南宫悬空寺碑记

重修南宫悬空寺碑记

重修南宫悬空寺碑记明宏治元年知县邹祥、住持洪斌立石直隶真定府冀州南宫县东南八十里,地名悬空村。

居路之左,古有梵刹亦曰悬空寺,乃昔先圣之应迹也。

时人忽见云雾冥晦殿阁辉煌、金碧晃映、朱门耸翠宛若梵宇、声佩一方昭然而发人耳目间者,须臾平复如故,应以此验号位悬空寺、亦名悬空村也。

犹儒大元晋陶潜武陵桃源之记。

与其寺以兵灾焚之,余莫知朝代,基址垣平、草棘茸茂唯古石佛像而存焉。

宣德改元初,施口功德主:张伯川、张斌、张贵、张铨善意昔之、灵迹感激不戴,捐出囊资伐木鸠工,请梓重修大雄宝殿,本山僧洪斌兼造释迦圣象、壁塑罗汉、护法、诸天,鼎新起盖伽蓝祖师殿、左右廊庑僧舍俱已完美。

正统丙辰茗谒请梵增智祥云禅师驻锡,而宗主之家当以三身无住、万行皆空、邪正并捐、源流齐泯,用斯教指作人表式,偶承愿力、厌世归真、空留禅踪,唯抛寺业。

景泰庚午间本檀功德主张伯川、张贵纠会众檀越佥推本山首座洪斌膺荐为斯刹住持,而纲领之上人自县大成社悬空村,其祖大父曰:张均裔嗣之望族也,髫年超单、礼寺,智禅云禅师为弟子闻,穷三藏博览一乘。

景泰甲戌年,披度京华,敕建大龙兴丛林,通公隆宗主,法席得其旨趣,自滤其事,以还是刹,形仪纯粹、志气端庄、道贯异方、行超闻表、院门丰俭、备足家常、应供口口、勿恪给施,道居正定禅人圆通陛猊座以谈经,祝皇园之永固,四民乐业、万姓咸安,筑圃垣墙,种植树木遂成方广,体势态名悬空丛林,接度门人三十多众,至寺田土百十余亩,庙通地里、以南迎寺,对天心而拱北、趁情厩偿适意观瞻,壮我宗门,日布金池,非释门之士、富乃物景之人,丰下以迪乎,后昆上以绍乎,先业矧莎本寺僧圆政等募化众缘勒石镌名,永千载之不朽,固万代之联芳,更冀五伦攸序方汇咸亨,僧同松柏以齐坚、俗等苍蓂而巩固,众生悉苦、六道波澄、凡厥有生、俱登寿域者是为之耳。

(南宫县志载、碑石拓片文)。

恒山悬空寺千年悬空之谜

恒山悬空寺千年悬空之谜

图文:落榜进士新浪博客李娜佛教音乐:莲池赞幻灯片制作:李树山E-mail文化传播网恒山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北岳恒山的金龙峡。

是我国现存时间最早并保存最完整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

在2010年12月,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全球十大最奇险建筑中,悬空寺与“全球倾斜度最大的人工建筑”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市的“首都之门”、希腊米特奥拉修道院、意大利比萨斜塔等一些国际知名建筑同列其中,而建于北魏的恒山悬空寺却比它们早了700多年,这也被称为中华文明的奇迹之一。

那么悬空寺为什么修建在悬崖峭壁之上呢?原来在以前,这里是南去五台山、北到大同的交通要道,悬空寺建在这里,可以方便来往的信徒进香。

其次,浑河河水从寺庙的前山脚下流过,时常暴雨成灾,河水泛滥,人们以为这里有金龙作祟,便想到建浮屠来镇压,于是就在这百丈悬崖上悬空修建了寺院。

山西恒山悬空寺坐标。

远远而望,悬空寺简直就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

唐代诗仙李白手书“壮观”二字。

悬空寺景观,犹如“空中楼阁”。

悬空寺距地面高约五十米,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悬在峭壁上的建筑奇迹。

悬空寺的对面就是五岳之中的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

镶在石壁中无数的铁钩,和寺庙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石崖上的题字。

悬空寺倚在翠屏山上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当地的老百姓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歌谣来形容悬空寺。

晨曦的阳光照射在了悬空寺上空。

步入悬空寺的大门。

进入寺庙,迎面是座双层楼阁,院内两座危楼对峙,既是碑亭,又是门楼、山门两侧是两座方形耳阁为钟鼓楼。

寺庙内的台阶也在诉说着时光的摩挲。

悬空寺的精华就在栈道和北楼,走上栈道,往山下看,只见河谷幽深,怪石嶙嶙;向上望,山上壁立万仞,巍然欲倾。

庙宇楼阁之间高低错落,当雾气袭来的时候,飘飘然,让人仿佛有置身天上宫阙的感觉。

悬空寺千年不倒的奥秘

悬空寺千年不倒的奥秘

龙源期刊网 悬空寺千年不倒的奥秘作者:邱基斌来源:《初中全科导学》2011年第04期山西大同悬空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修建在恒山的悬崖绝壁间,是北岳十八景之首。

虽经历千百年风雨侵蚀及地震影响,悬空寺迄今仍安然无恙。

其结构之惊险,造型之奇巧,令人叫绝。

诗仙李白游览后,在岩壁上写下了“壮观”两个大字: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到此,称之为“天下巨观”。

悬空寺“奇”。

它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

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悬空寺“悬”。

“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

”表面看上去支撑40间殿阁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

据说在悬空寺建成时,这些木桩是没有的,人们看见悬空寺似乎没有任何支撑,担心垮塌,为了让人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

悬空寺“巧”。

工匠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一应俱全,布局精巧。

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使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巧借岩石暗托。

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连,半楼半洞,背崖依龛,别具匠心。

考古学家们发现,悬空寺的楼阁和栈道下都埋有横梁,这些木柱好像从岩石中长出来,露在外面约有一米左右。

不仅走廊,整个楼阁的底座也直接压在这些横梁上。

专家统计,悬空寺共有这样的横梁27根,它们是挑起整座楼阁的关键。

我们取其中一横梁分析,便可知道整个楼阁的平衡条件(如图1)。

如果图中横梁AB插入岩中的长度为I1,向上给岩石以压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岩石向下给横梁A点的压力为F1,岩石外的横梁受到地面岩石上立柱向上的支持力(为同向平行力),其合力用F2表示,其作用点距峭壁支点O为I2,楼重为G,重心距峭壁支点0为I1,横梁重为G忆重心距支点O为14,则横梁和楼阁整体达到平衡的条件为:F1I1+F212=G13+G。

一通珍贵的悬空寺碑文,揭示千年秘密

一通珍贵的悬空寺碑文,揭示千年秘密

一通珍贵的悬空寺碑文,揭示千年秘密州府平陆县儒学正堂,相当于现在的平陆县教育局长之职,是一个正八品的官员。

在写这通碑文时,王尊贤已经退隐林下,居住在故乡浑源县城。

悬空寺就是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2公里处的恒山景区中,这座寺院建在恒山主峰对面的翠屏山的山拗间,因处于半空中的悬崖之上,故名为“悬空寺”。

悬空寺最大的建筑特点是:整个建筑依据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将横梁的2/3插入人工开凿的深洞中,外露1/3作为殿宇的支撑基础,可谓巧夺天工。

悬空寺的建筑布局呈“一院二楼”的格局,南端为一悬空寺院,北边为两座悬空飞楼,远远望去,犹如琼楼玉阁一般。

那么,王尊贤这位饱学之士在150年前的1864年是怎么样描述悬空寺呢,这让人非常好奇,希望他不会用太过生涩难懂的古文来写。

一读之下,格调清新流畅,大异于和他同时代的儒士手笔,使人顿生亲切之感。

他是这样写的:“郡城之南有恒山,恒山之南有翠屏,翠屏东北隅有上不在巅、下不在麓而宫殿垣墉(垣墉:墙壁)倚伏于幽崖峭壁间者,曰悬空寺。

是寺也,虹桥飞跨、云阁遥连,柱础参差、基址危险。

不知者以为神为之,其知者以为人为之也。

”悬空寺寺门那么这座古寺究竟建于什么时候呢?这也是人们一直想知道的问题。

对此,王尊贤当时也给予了回答:“予生也晚,不知是寺创建何时,但考‘断碣、残碑’中有金朝大定年号,可知其由来久矣。

方予幼学时,闻缙绅先生恐其残废,久欲整修,奈一切工匠皆以竖架甚难屡为所阻。

”王尊贤在150年前的1864年,居然说“余生也晚,不知是寺创建何时。

”可见,当时他确实也是下了功夫希望能够找到悬空寺建造的年代。

可是,在他身处的那个年代,居然也不知悬空寺建于何时,只是看到最早的“断碣、残碑”中,写有关悬空寺的标有“金朝大定年号”。

王尊贤所说的金朝大定年间的石碑,其实一共有两块,都存在于悬空寺中。

一块为金大定16年(1176年)的《游悬空寺碑》,一块是金大定18年(1178年)的《释迦宗从从图和三教图》残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通珍贵的悬空寺碑文,揭示千年秘密州府平陆县儒学正堂,相当于现在的平陆县教育局长之职,是一个正八品的官员。

在写这通碑文时,王尊贤已经退隐林下,居住在故乡浑源县城。

悬空寺就是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2公里处的恒山景区中,这座寺院建在恒山主峰对面的翠屏山的山拗间,因处于半空中的悬崖之上,故名为“悬空寺”。

悬空寺最大的建筑特点是:整个建筑依据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将横梁的2/3插入人工开凿的深洞中,外露1/3作为殿宇的支撑基础,可谓巧夺天工。

悬空寺的建筑布局呈“一院二楼”的格局,南端为一悬空寺院,北边为两座悬空飞楼,远远望去,犹如琼楼玉阁一般。

那么,王尊贤这位饱学之士在150年前的1864年是怎么样描述悬空寺呢,这让人非常好奇,希望他不会用太过生涩难懂的古文来写。

一读之下,格调清新流畅,大异于和他同时代的儒士手笔,使人顿生亲切之感。

他是这样写的:“郡城之南有恒山,恒山之南有翠屏,翠屏东北隅有上不在巅、下不在麓而宫殿垣墉(垣墉:墙壁)倚伏于幽崖峭壁间者,曰悬空寺。

是寺也,虹桥飞跨、云阁遥连,柱础参差、基址危险。

不知者以为神为之,其知者以为人为之也。

”悬空寺寺门那么这座古寺究竟建于什么时候呢?这也是人们一直想知道的问题。

对此,王尊贤当时也给予了回答:“予生也晚,不知是寺创建何时,但考‘断碣、残碑’中有金朝大定年号,可知其由来久矣。

方予幼学时,闻缙绅先生恐其残废,久欲整修,奈一切工匠皆以竖架甚难屡为所阻。

”王尊贤在150年前的1864年,居然说“余生也晚,不知是寺创建何时。

”可见,当时他确实也是下了功夫希望能够找到悬空寺建造的年代。

可是,在他身处的那个年代,居然也不知悬空寺建于何时,只是看到最早的“断碣、残碑”中,写有关悬空寺的标有“金朝大定年号”。

王尊贤所说的金朝大定年间的石碑,其实一共有两块,都存在于悬空寺中。

一块为金大定16年(1176年)的《游悬空寺碑》,一块是金大定18年(1178年)的《释迦宗从从图和三教图》残碑。

这两块碑中,《游悬空寺碑》年代最久、保存较为完整,又是纪事碑,因此其文物和史料价值更大,当然也更为珍贵。

在《游悬空寺碑》的这块碑文中,金代邑人写道:“大定十六年(1176年)重九后二日,天晴气爽,日朗风轻,因与友韩公同游。

邑之南六七里石峡桥栈,颇若巴蜀之道,则经商之大驿路也。

峰回路转,仰看临谷之数峰犹美,目不暂舍。

信悬空之岩,古之遗迹,始自建兴于何代,又不知栖隐者谁也?峭巍峨之万丈中焉,凿石为舍,插木为榭。

上不至于山之巅,下不接于陆地,悬空置房。

四山掩映,如博壁之翠屏;流水潺潺,泻清声之淑玉。

非丹青而图画者哉。

嗟乎,一废一兴迄今几百年矣。

……”从金人所述,已知悬空寺在金大定年间就已存在,并那时也不知悬空寺建于何时。

在清代的《恒山志》中所载,根据世代传说,称悬空寺是建于以大同为首都的北魏年间。

但这种传说既没有清代以前的历代文献来佐证,又没有碑石的实物支持,因此,同处于清代的王尊贤并没有将“悬空寺建于北魏年间”这种无法证实的传言撰写在《重修悬空寺碑文》中。

仅凭这一点,就足见王尊贤严谨负责的态度,这种可贵的认真,也是他最具个性魅力的一个地方。

悬空寺内壁上的“公输天巧”刻字王尊贤在碑文中,还讲道:“方予幼学时,闻缙绅先生恐其残废,久欲整修,奈一切工匠皆以竖架甚难屡为所阻。

”通过这句话,我们也能够知道王尊贤从小一直生活在浑源城,因此才有“幼学时,闻缙绅先生”所言“久欲整修”之事。

悬空寺上为峭壁,下为悬崖,要维修是难度很大。

别的不说,因为寺庙下临深渊,就连搭维修木架都无处置其支撑点,因此工匠“屡为所阻”。

以至王尊贤也和邑人一样,认为应有神助,他在碑文中写道:“ 夫引绳墨、运斤斧,庀材鸠工(韩注:鸠工庀材是一成语,为招集工匠,准备材料之意),谓之‘为人,为之宜也;而神,何焉乎?’。

然天下事有‘人力可得而及者’,亦有‘人力不可得及者’,至‘力不得及而心及之’,此其中应有神助焉。

”悬空寺的修缮是如此让人劳心劳神,那在金大定16年(1178年)后至清同治三年(1864年)前的近七百年间,究竟有没有进行过维修建设?还是有过的。

据清朝乾隆12年(1747年)9月立的一通《重修大墙耳楼碑记》中记载,悬空寺不知创于何代,在明朝时属于明乐昌温靖王朱允熏的香火院(韩注:香火院是指有钱人家用来诵经祈福的庵堂寺院)。

明万历4年,乐昌王的幕僚翟万曾将悬空寺修缮增加新楼数间。

到了清朝时,随破随补,最晚的一次维修是在雍正元年。

到了乾隆12年,悬空寺残破至岌岌可危的地步,浑源知州张树玉遂主导修建,先建大墙、次修耳楼,外又修复阁檐楼户,加固墙院。

这也是王尊贤能够知道的悬空寺有记载的唯一的一次维修。

碑文左下部落款到了清朝末年,悬空寺距上次乾隆年间的维修又历经了百年历史,因损毁严重,又到了非修缮不可的程度,可是因为无法搭置施工竖架,让维修计划陷入了僵局,这让热心公益的浑源县士绅们一筹莫展。

咸丰九年(1859年)秋季,浑源县城有一位名叫刘山玉的木匠自告奋勇地“声言修补无难,愿相助为理。

”并“具禀请修”。

这让浑源县城热心公益的缙绅们喜出望外,王尊贤这时也因成为举人位列众缙绅之中。

可是天不遂人愿,就在刘山玉踌躇满志地准备修复悬空寺之际,他因染瘟疫突然去世,致使维修计划又一次化为泡影。

清同治二年(1863年)春,浑源县城众绅士再次召集各行业工匠商议重修悬空寺,大家“仍多为竖架所难”。

此时,有一位名叫张廷彦的木匠挺身而出说:“自有修法,无须竖架。

”众人遂依其行。

张廷彦究竟是怎样处理这个维修难题呢?据王尊贤记载:“及开工时,但循陈迹易旧换新。

每到用架时,则以大绳结圈,一圈束在腰间,一圈登在足下,将绳头挽在椽板,实际随其高下长短运动。

是寺本悬空,修之者亦有时而悬空也。

于是,不逾年而工已告竣。

”当时悬空寺经历代补修,已具规模,修缮难度也随之增大。

要做修缮,当然竖架最为妥当安全、万无一失。

可因悬空寺地势险要,加上木材匮乏,要想竖架千难万难。

相比之下,倒是张廷彦这个方法最为简单便捷。

张廷彦这个方法虽为简便,但却至为危险。

试想,一个人被绳子吊在半空之中,还要操作完成作业,将损坏木柱撤下,以旧换新。

并对摇动者稳之,残缺者补之,实在须胆大心细和高超技巧两者兼备的木匠才可。

因此,此次修缮成功后,王尊贤在撰文时不免对之大加赞叹:“于戏(韩注:“于戏”同“呜呼”),此岂人力所能为哉,则谓之为‘神为之’也亦宜。

”碑文右上部的题头总体说来,王尊贤的此篇撰文写的生动自然,将悬空寺的方方面面介绍得至为详细,让我们这些150年之后的后辈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实为不可多得的珍稀佳作。

可以说这通石碑不但具有难得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历史价值,也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研究悬空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碑文的后面,写着当时悬空寺的“住持戒僧”名叫“喜英”。

悬空寺一直有“佛、道、儒”三教合一的说法,寺内还有一个同时供奉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三教殿”,但悬空寺的本质还是一座佛寺,因此住持也称作“戒僧”。

住持的名字叫“喜英”,说明是位女戒僧,也就是一位尼姑。

在碑文后面的“董事经理人”中,共有几十位之多,其中有当行、布行、钱行、店行、缸行、石匠、木匠、泥匠、铁匠、瓦匠、油塑画匠,甚至还有帐房、火房、脚夫、工头等人,真是应有尽有。

在木匠的名单有,写有“张廷彦、岳生春、刘山玉”三个人的名字,张廷彦和岳生春应该是这次修缮的木工师傅,刘山玉则是咸丰九年欲修悬空寺的木工师傅,虽说他已去世了三年,但王尊贤为了纪念这个卓越的木工师傅,还是把他列入其中。

张廷彦是这次修缮中起着龙头作用的匠人,在这密密麻麻的匠人中,如果我们不了解维修悬空寺难度的话,很可能就把张廷彦当成一位普通的木工师傅。

但是,我们在王尊贤的撰文中,知道了张廷彦在其中所起的中流砥柱般的作用,自然会对他另眼看待了。

在位列“董事经理人”的人员名单中,其中有一个叫“栗国华”的当地缙绅,他正是浑源县的著名官宦栗毓美的长孙,当时的职位是“候补知府”。

一通石碑将浑源县的两大官宦世家栗家(栗毓美和栗国华)和王家(王尊贤和王念祖)联系了起来,也颇有意趣。

石碑左下部密密麻麻的排列着几十位“董事经理人”附:《重修悬空寺碑文》原文郡城之南有恒山,恒山之南有翠屏,翠屏东北隅有上不在巅、下不在麓而宫殿垣墉倚伏于幽崖峭壁间者,曰悬空寺。

是寺也,虹桥飞跨,云阁遥连,柱础参差,基址危险,不知者以为神为之,其知者以为人为之也。

夫引绳墨、运斤斧,庀材鸠工,谓之为人为之宜也,而神何焉乎。

然天下事有人力可得而及者,亦有人力不可得及者,至力不得及而心及之,此其中应有神助焉。

予生也晚,不知是寺创建何时,但考断碣残碑中有金朝大定年号,可知其由来久矣。

方予幼学时,闻缙绅先生恐其残废,久欲整修,奈一切工匠皆以竖架甚难屡为所阻。

咸丰九年秋季,有木匠刘山玉者,会集绅士十数人,声言修补无难,愿相助为理。

甫经具禀请修,刘山玉因染瘟疫暴卒事遂中止。

同治二年春,众绅士又鸠合诸工会议重修,仍多为竖架所难。

木匠张廷彦言自有修法,无须竖架,及开工时,但循陈迹易旧换新,每到用架时,则以大绳结圈,一圈束在腰间,一圈登在足下,将绳头挽在椽板,实际随其高下长短运动,是寺本悬空,修之者亦有时而悬空也,于是不逾年而工已告竣。

于戏,此岂人力所能为哉,则谓之为神为之也亦宜。

前知浑源州正堂加五级纪录十欠记大功一次李镜清捐修前解州平陆儒学正堂道光辛卯恩科举人王尊贤撰文大同府学增广生员白学诗书丹董事经理人:赐封中宪大夫张明珠,辛卯举人平陆训导王尊贤,己酉拔贡候补知府栗国华,……(韩按:当中名单略)木匠:张廷彦、岳生春、刘山玉,……三清殿住持:李道士,住持戒僧:喜英,善友:王仁。

大清同治三年岁次甲子菊月中澣榖旦(韩注:同治三年是甲子年,1864年。

菊月是九月。

中澣泛指中旬。

榖旦指良辰吉日)本文作者:韩众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